CEO该做些什么

2024-09-03

CEO该做些什么(精选10篇)

1.CEO该做些什么 篇一

教研组长到底该做些什么?

教研组是学校教导处领导下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组织。

其主要工作,简要地说,主要有:教学、教研、教务、师训

具体地说,要做以下工作:

1、在上级、学校各项计划的指导下,特别是教学工作计划和科研工作计划,按照要求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相应调整。(制定、执行、调整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组织理论学习)

3、带领和指导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研究计划,指导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备课组工作)

4、检查本组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复习等等。(教学常规管理)

5、通过检查备课、听课、检查学生作业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本组教师教学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有责任向老师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质量管理)

6、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计划措施,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培养,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成长。(教师培养)

7、及时把握基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积极搜集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带头进行教学论文的撰写。(教育科研)

8、承担学校或教科处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那么下面讲的是怎么做好这些工作?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执行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此同时,教研组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研组长的合理计划;教研组和谐的氛围,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精心打造;教研组“组本研究”的顺畅推进,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因此,教研组长在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教研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1.必须在时间、地点、人数、内容上保证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2.教研组长对教研组的各项活动要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教研组长要发挥教研组的灵魂作用。要把教研组工作搞好,首先就要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实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全心地投入工作,这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所以要求教研组长不仅是一个业务能力强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思想工作者。

其次,我们组长要有历史使命感。“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社会的官僚都知道要为部下、老百姓作实事,我们当一年教研组长,就是要在业务上给老师实实在在的帮助,不愧对教师和领导的信任。

4.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干,没有实践验证的理论是空谈。教学研究不要摆花架子,不要搞花拳绣腿,要结合实际。比如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般来说,对一堂课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思想,二是教学方法,三是教学手段,其中前两者最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要重实效。同样,我们组长也要创新教研组活动形式,来实在的,捞干的,切忌浪费教师的时间和感情。

5.各教研组都要培养出一大批学科骨干,要有名师,名师是品牌,名师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标志和保证。在教学和教研上要形成竞争意识,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要形成团结、和谐、不断进步的风气。

6.要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对青年教师传、帮、带,要落实“拜师”制度,师傅要给学徒给任务、定目标、加担子,学徒要尊重师傅,要主动、虚心地求教。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以往的辛勤付出,我相信,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滁小的学科建设,我们教师的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CEO该做些什么 篇二

读到这样的一则报道, 心里感到的是一种危机和惶恐, 一个泱泱大国竟然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科研工作, 理想难道真的遗落了吗?可是现实的严峻就像一张网罩向了我们。记得前几年就爆出了这样的两则新闻:一则是广州的一小学生谈到理想时说, “我想当贪官, 贪官有很多钱”;一则是南昌的一初中生说, “当花花公子, 左边开着名车, 右边抱着美女”。当时这两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令人反思我们的理想教育。因此, 2009年有人就针对理想选择了北京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进行调查, 结果是企业家排名第一, 歌星影星第二, 科学家排在农民、工人之前, 排倒数第三。而对8000名文理科高三学生的职业调查, 前几名显示的是公务员、律师、医生、记者, 同样看不到科学家。而大学生则表现得更加让人扼腕, 有明确理想信念的仅有34%, 有模糊理想的占26%,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迷茫困惑、狭隘低俗, 陷入一种浑浑噩噩、庸碌度日的境地。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被无数现实所证明。记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有理想, 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 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现在, 我们的下一代竟然完全被物质的现实所征服——“理想理想, 有利就想;前途前途, 有钱就图。”如此岂不是我们理想主义教育的失败?我们还能用什么托起明天的太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强调个人的地位, 学生们不能从父母的溺爱中独立出来, “齐家”的责任成了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虽然我们也强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但是今天读几本书与“中华崛起”有什么关系呢?家庭教育的忽略, 学校教育的模糊, 使他们的理想从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转化成了对自己的责任。有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是否了解时”, 有53%的学生表示“了解得不多”。而问到“你认为现在大学教育是否给予你理想信念方面的指导”时, 有40%的学生表示“没有相关教育”, 有23%的学生表示“有, 但相关教育很少”。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充当着教育体制的奴隶, 理想被压缩干瘪甚至消失。现在, 自杀事件迭起可以说就是对理想教育缺位的响亮耳光。同时, 现在的应试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重点高中差一分就要多交一万, 上大学成绩有差距也是钱说话。现实的势利、算计、贪婪、无情, 让学生逐步抛弃了理想。

那么面对着失血的理想,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校作为理想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要做的很多。首先,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课堂、影视、网络、阅读,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学生, 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鲜活材料领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懂得理想只有和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才值得奋斗一生。

其次, 学校应当不间断地呵护学生的理想。虽然我们从小就有理想, 可是理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让理想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如果我们只是用一句我们要坚定理想就完成了理想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还有多少的血肉呢?只有学生在现实中不断发现进步, 增强自信, 才会高唱着奔向理想。

第三, 学校需要不定期地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校正自己的思想, 强化理想。我们应该经常性开展交流、探讨活动, 与学生平等交流, 沟通思想, 增进情感, 排解他们在前进途中的困惑和干扰, 及时处理暴露出来的问题, 鼓励和引导学生向理想迈进。树立理想只是发轫, 实现理想才是目的, 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在风中猎猎作响。

第四, 帮助学生建立理想档案是推进理想教育的一个有效措施。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 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完全可以从小学开始给每个学生建立理想档案, 定期记录学生的理想和学习、思想动态, 以便跟踪学生的成长足迹。学生自己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成功和失败, 反省自身, 坚定信心, 并自觉自主完善自己的理想。

3.德育:学校该做些什么? 篇三

破解学校德育的此种两难,还需回到学校作为专门育人机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这一原点上来。在这一原点上,从成长、成人出发,与家庭、社会相比,学校德育无非就是做好这样几方面的事:

其一,提供专门化的生活经验。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首先是“要让儿童能做、能遇到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这些“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能够为儿童成长提供专门化的生活经验,包括:一是从促进儿童成长出发而产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诸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创造等;二是专门化的道德经验,亦即从学校的道德目的出发,通过组织专门活动而令儿童所产生的生活经验,表现为积极的道德情感体验,道德动机驱动下的亲社会行为。这些专门化的生活经验,在儿童的头脑中不断建构着有益于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生活图式。

其二,帮助儿童确立道德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在德育的意义上,这种被称作“行为先导”的东西,便是价值观念尤其是道德观念,它既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是与非、应当与不应当的看法、立场、观点,也是人们对社会行为在道德与非道德上的一种界限划分和尺度把握,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学校的职能,就是要帮助儿童确立道德观念,包括:一是在儿童的头脑中埋下“道德种子”并生根发芽,令道德观念从无到有,建立新观念;二是通过精心呵护,令“道德幼苗”可以稳固根基,并逐渐变得枝繁叶茂,也就是使已有的观念得到强化;三是知寒暑易节,晓时令更迭,因势利导,推陈出新,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四是整枝剪叶,除草施肥,亦即使已有的观念不断得到提升,以求可以成就“参天大树”。

其三,指导儿童学“过”有意义的生活。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也好,价值也罢,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并存在于无限多样的生活经验之中。一个人只要在人世间,无论他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生活都总是在“过”之中。但一个人要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去“过”生活,令人生有价值,让生活充满意义,却需要有专门的启发和引导。学校的责任便在于,既要告诉儿童懂得吃什么和如何吃才算健康,穿什么和如何穿才算美丽,玩什么和如何玩才算开心,更要让他们认识到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在吃喝玩乐之外,还有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去做,值得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最后,发展儿童的道德能力。人们之所以对实践中的学校德育心存芥蒂,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可能令儿童由“道德盲”变成“道德傻子”,以至于“好孩子”“乖孩子”总是有点“不识时务”,以至于吃亏、上当。除却现实社会过于“世故”“老成”之外,个中关键就在于,学校在养成习惯、培育德性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儿童道德能力的培养,令他们面对生活情境,缺少确切感知和准确判断,遑论行为选择和付诸行动,往往依据表象、在惯习之下作出非此即彼的行为反应。在一个道德自主权“已交还给个人”的时代,发展儿童的道德能力,业已成为学校德育之要务。

郑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4.农村小学教师该做些什么 篇四

纵观农村各小学,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教师:

1、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型的.这部分教师大都接近退休,他们都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以老资格自居,总认为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他们学不来了,也不想学。

2、埋头苦写忽悠型的

这部分教师大都把时间用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所有手头业务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钻研教材,去想法设法把学生教好。他们往往能得到领导的好评-书面业务完成的漂亮。可所带的学生就不尽如人意啦。

3、教死书死教书任劳任怨型的

这部分教师大都是一心扑在教书上,他们常常表现为挣时间挤时间为学生上课、辅导、考试。任劳任怨从无怨言。他们认为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就是搞花架子,不实在,只要能把书教好就行。这部分教师往往手头业务跟不上,教出的学生经得起考试。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甭提啦。

4、人在曹营心在汗搞外收型的

这部分教师大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一心扑在谋求外收入上,满脑只想赚钱,只想怎样能让自己及家人过上安逸舒心的生活。根本没有心思教学。这部分人往往会迎合领导,那他教的学生可就惨啦。眼看这种现状,我真想大声疾呼:同行们行动起来吧!时代在召唤你们,社会在呼唤你们,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你们!我们既然选定这个职业,就要遵循做人原则,就其位就要谋其政,要对得起人类工程师这一神圣的称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呢?

一、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爱心,爱是阳光雨露。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作家冰心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的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接近感。教师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学困生,每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互助友爱精神,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学习。我们教师爱护差生要象救火救灾似的,刻不容缓地去抢救他们,光停留在咬牙切齿地去咒骂、去怨恨,是达不到变破坏者为建设者这一目的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困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多施雨露,少下风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后进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二、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强化“内功”。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拥有一桶水。”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汲取知识,苦练基本功,以涓涓清泉滋润学生心田。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知道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三、教师要调整好心态,心态能为己解压。

5.考研初试结束后该做些什么? 篇五

20考研初试已落下帷幕,相比于备考期间的充实和努力,因为考研成绩尚未公布,很多同学考后却很迷茫,放松过后是空虚,面对未来是茫然。考研初试结束后到底改做些什么呢?

熬过了一年的等待,考研学子们尚未来得及放松便要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阶段的复试环节,但刚刚经历了一场考研初试大战的同学们难免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但俗话说的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虽然尚未过新年,距离复试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在此提醒大家,革命尚未结束,考研同学还需努力。积极进行考后调整,尤其是自我感觉初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及早准备将有更多的机会力争在复试环节咸鱼翻身。

杜绝考后懈怠心理,积极迎接复试环节

2014年考研初试大战即将结束,经历了长达一年的高强度的考研复习之后,很多同学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放松警惕。在此提醒广大考研学子,这个时候尚未到放松心情的时候,真正的考研大战尚未来临,同学们切莫放松警惕,后期的复试环节才是真正的大考验。

虽然看似距离考研复试仍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同学们需要在剩下的时间内准备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面试、英语听力口语三大板块内容,其中专业课考察范围广泛,难以捉摸;英语提高也非一日之功;面试综合虽可速成,但相对于同学们的笔试能力,面试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容易提升,所以提前准备复试才是最好的选择。

杜绝考后骄傲心理,初试成绩越好,复试环节越不能骄傲

历年考研初试结束后都会有相应的估分环节,相信大多数同学对于自己的考研成绩已经心中有数。如果感觉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也不要骄傲,即使并不良好的同学也不需要慌张,初试只是同学通往下一个阶段复试的通道,只要能进入复试环节,即便考的并不理想同样也能够咸鱼翻身。

如今考研复试走过场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在差额复试制度下,初试成绩将不再拥有绝对否决权。正如日常生活中的挤公交原理:复试就像挤公交车,存在着前面的人被挤下去,后面的人挤上来的情况。差额复试制度下,同学们顺利进入复试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按照初试分数排名,名次从高到低越接近录取总数的学生,被挤出去的可能性越大,从低到高越接近录取总数的学生,挤上去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所说的`考研复试挤公交理论。

因此,在考研初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切莫骄傲,越的初试成绩好的同学越要重视复试准备,以免成为被挤下去的那个。相反初试成绩并不理想又能进入复试的同学更要打起精神,认真准备复试,力争在复试环节咸鱼翻身,成为挤上去的那个。

杜绝背景自卑心理,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考研复试的时候是面对复试导师的直观考查,很多本科院校背景相对较差的同学难免心生忐忑,总觉得自己的本科背景会对复试导师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便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到最后的复试结果,提醒广大考研学子,对于自己的本科背景不要太过介意,其实导师更看重的是同学们的自身能力问题,同学们应该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力提升自身能力,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复试。

之前的也有同学遇上过此类问题,该考生在回忆复试的情景时说,面试时他觉得自己的学校背景相对来说是最差的,一度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认为老师会因为偏见而降低他的分数,但在面试过程中老师并未因为他的本科背景而歧视他,只是在有一个问题他没答出来时,另一个老师又追问了一个问题而已。这位最终被录取的考生最后总结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相信自己努力一定能达到目标院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6.作为准高三家长我该做些什么 篇六

作为准高三家长我该做些什么

1.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

高三家长,要有两份工作意识。一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份是孩子学校的事,工作再忙,应酬再多也不能轻视学校的事。把学校的事儿当工作,这一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孩子升入高三后,家长就要马上进入状态,要了解学校高三一年的安排、教学进度,有几次大型的考试,每次考试内容,比如是阶段性考查,还是综合性训练,是校测,还是区(县、市)里统练。您也许会问,上哪儿去了解这些呢?其实这些安排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都会向家长说明,因此,家长会一定要准时参加,认真对待。

高三的家长会不同于高一、高二,不能把了解孩子的学习当唯一目的,随着高考的进程,学校还会公布与高考相关的各项政策、信息。如果因为您未能参加某次家长会,疏忽和遗落了重要的信息,就可能耽误孩子的前途,或丢掉一次机会。参加家长会除了要仔细记录重要信息,还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绪状态。

2.了解高考那些事儿

有些家长从孩子高一、高二时就关注相关信息,到了高三就对高考政策了解得很深入了,但是大多数家长进入高三才开始关注高考那些事儿,逐渐熟悉了解高考。比如知道高考什么时间报名,什么时间体检,有哪些特殊招生考试、什么时间填报志愿等等。去年我们给2013年的考生家长提供了一份高考月历,让家长可以清晰地了解孩子高三这一年要经历什么。接下来,高老师博客还会针对每一时段的特定“考事”撰写相关博文,和新高三家长们分享。

虽然不是每件“考事”都与每个考生有关系,但是您对政策了解得越多,吃得越透,越能帮孩子抓住机遇,将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更能得心应手。高考就像接力赛,一棒落后,下一棒追起来就更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了解已经不早了,家长应该尽快进入角色,当好孩子的参谋和向导。

3.学会判断高考形式

了解政策,收集信息也有讲究,不是所有的信息不分主次全部收入囊中。要做有心的家长,面对海量的高考信息要会取舍,会筛选,最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比如,了解今年本地区的考生人数、计划录取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录取考生人数、各院校提档线,以及孩子所在学校、区县的本科升学率,孩子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情况等等。

收集和参考今年的信息,不仅能让考生家长心里有数,还可以预测明年高考形势和孩子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的高考相关政策都会些变化。家长收集的有用信息越多,对判断来年的高考形势会比较有利。

4.当好情绪稳定剂

孩子上高三了,家长们都会怀着与孩子共同奋战高三的决心。但每天把成绩、分数挂在嘴边,常常不由自主的嘱咐、询问,会让孩子和自己都深陷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稍有哪句话孩子听不顺耳,便成了导火索,引起家庭矛盾,亲子冲突。曾有家长和我们说,“孩子上高三后,脾气一天天见涨。我几乎不敢和她说话,生怕哪句话说不好她又发脾气!”

高三家长不能当孩子情绪的晴雨表,要做情绪的稳定剂:少说多听,少指教多鼓励。心理期望值要恰如其分。遇到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早恋等特殊情况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必要时采取冷处理。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港湾,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慈祥、平和、善解人意的父母的爱。

一位“状元”家长说:“我从来没有给孩子定一个很高的要求,他要考什么样的学校、要考多少分,我只是尽我所能,每天都能听到他的笑声。”

7.大学生就业难,高校该做些什么? 篇七

每年国家公布的大学生当期就业率为70%左右, 如果持续维持这一就业率, 2008年不能如期就业的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60万。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已是每个学生亲身感受的现实。只要有就业机会, 就紧紧抓住不放过, 已成为学生的就业准则。怎样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是眼下整个社会与教育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现实出发, 除了社会提供更多有效需求之外, 我们更应关注大众化教育背景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 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各高校缺乏清晰的人才定位紧密相关。一批本应从事精英教育的学校也快速扩大办学规模, 导致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 由此难以再保证精英培养理念。而大批本应培养掌握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 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 却打出精英教育的旗帜。这种不明确的定位, 导致学生的自我定位发生偏差, 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也发生偏差, 还使得各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素质结构趋同, 严重缺乏个性。

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保证, 是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又一原因。客观上说, 当前不少大学生, 拥有的只是大学生的“身份”, 而没有大学生的“品质”。为了能使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过去几年中, 很多高校发展了一批容易发展的学科、专业, 并大量招收学生, 这既导致学科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也导致无法保障教育质量。拿法学专业来说, 据有关资料统计, 1992年全国只有63所大学设有法学院 (系) , 而现在设置了法学院 (系) 或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已达620多所, 是1992年的近十倍。

此外, 今天很多高校把学生就业作为唯一导向, 怎样能让学生找到工作岗位, 就怎样做, 有的学校甚至在大三时就把学生全部放到社会用人单位去实习, 完全不顾大学本应该让学生达到的培养标准。把就业率作为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只会加重高校的职业教育趋向以及追求就业率的短期功利行为。

在大学中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大学生就业十分困难, 但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却十分匮乏。国内高校从新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是最近一两年才在少数地区少数学校开展的工作, 而且大多只是两三次集中的讲座, 根本没有系统的、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 不少大学生直到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有不少学生还把择业当做父母的事, 并受社会劳动价值观念的影响, 把择业范围集中在少数地区、行业和岗位, “面子就业”思想极重, 更加重了就业竞争。

不正确定位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将导致人才培养的类同与千篇一律;不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 将降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质量;而不进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 大学生就业的困惑和焦虑将难以排解。所有这些, 其实都与高校是否真正关注人才的培养, 以人才培养为自身的核心功能, 通过人才培养树立学校的品牌密切相关。当然,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高校一家之事, 不过, 高校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前进一步, 那么, 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就可能会早一些破解。

8.未来的HR该做些什么? 篇八

想用人的时候,有合适的人选,且能给出有份量的建议

想发展新业务的时候,可以从人力资源战略层面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说经营成本的时候,可以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说经营问题的时候,有人能说说这其中哪些人的哪些行为和问题可能导致绩效不好,业绩不佳,并能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改革办法

说组织氛围的时候,有人能告诉他员工目前普遍对公司的感受和期望

对企业战略文化的贯彻宣导

说企业发展瓶颈的时候,有人能指出几大核心问题,而这个都跟人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现在的HR都在做什么呢?所具备的能力是否能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的HR大部分仍被事务性工作所缠绕:事务性工作耗掉80%精力,每个月算工资保险公积金,看简历、电话和面试,给领导写总结写汇报,找老师来上课;老板指东,跟着往东跑,老板指西,跟着往西跑,最后发现站在原地没动。

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提出人力资源工作者的22条胜任素质,同时对未来的HR定义了四种角色:人力资源专家、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和领导者。笔者感觉是很好地诠释了未来HR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熟悉业务,从人力资源专业角度为业务发展和公司进步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和改进。

当今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四个方面的现状却非常堪忧:

1.人力资源专家: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专家,并不是人力资源专业毕业、有人力资源资格证书的意思,而是了解人力资源领域的相关模式和做法,懂得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解决企业问题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和思路问题。比如,企业推出一款新产品,但是销量一直不好,产品经理觉得是销售策略不行,销售经理觉得是产品经理的产品做得不好卖,人力资源经理了解了情况以后的结论是,销售策略没问题,产品也挺好,销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奖励政策不打动人,销售经理和产品经理都没有意识到,新产品的销售模式跟原来有所不同,应该换一种奖励政策。这个例子就说明,面对企业管理的同一个现象,HR要有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要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办法和措施。

2.变革推动者:变革并不是仅仅指人力资源领域的变革,组织中的任何一项变革,最终都是落实到人身上去完成的,HR需要从人力资源工作角度想法推动组织的各项变革和发展。而现在,很多HR是被组织的变革推着走。比如,企业要在未来五年经营规模翻一番,销售部门想的是多招销售,生产部门想的是增加生产线,研发部门想的多出新产品,人力资源部门想什么呢,就想多给大家招点人吗,那显然不行,HR会发现,在现有的管控模式下,如果人数翻番,可能是管不过来的,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更不一定会提升经营业绩。所以HR想的应该是,管控模式和组织机构是不是要换换,比我们大一倍的公司,架构是如何设计的,会增加哪些新的岗位和人员,是否有些工作是要外包的不应该自己招聘人员来做?这些,都是HR应该想到的。

3.业务伙伴:说到这个角色,很多HR都会皱眉头,觉得自己不懂业务,不了解产品,但是公司那么大产品那么多部门那么复杂,怎么可能了解呢,再说我只是做HR。HR的工作价值并不是招聘多少人发多少工资和上多少课,而是企业的人用当其位、用当其时、用当其能,最后所有的人都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增量,从这个意义上将,HR必须了解业务。但是这里的业务伙伴,并不是要HR去成为每种工作的专家,而是要了解每个岗位产生绩效的关键——关键绩效行为,而不仅仅是个岗位职责。也就是说HR应该对每个岗位的人员有评价和识别的能力。比如,HR帮助销售部门招聘一位新销售,应该了解销售的几个关键动作,比如客户需求分析,电话沟通与解释,上门展示方案,提供报价和服务跟进,在每个关键步骤中,哪些行为是会带来高绩效的,招聘结果也应该是关键绩效行为方面的匹配度和结论,而不仅仅是告诉销售经理候选人的分数。同样,对于每个岗位关键绩效行为的熟悉,也可以帮助HR在对人员的使用和培养方面有的放矢,针对与绩效高度相关的行为开展培训,既有利于提高HR部门的专业性,也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业务伙伴这个角色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业目标和绩效目标转化为每个岗位应该达成的关键绩效行为,也就是说,应该知道一个企业的业绩是如何通过每一个岗位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抱着岗位说明书背书。

4.领导者:很多HR说我只是个小职员怎么做领导者,在这里的领导者并不是说一个固定的HR团队的领导者,而是要以领导者的胸怀、思维和方法去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把自己当做别人的同级甚至是下级去工作,同级就看不到大局,下级就看不到全局。比如,你去推进一项绩效管理改革,你需要推动公司领导、各个部门领导和员工同时去开展这个工作,这个时候你就要以领导者的心态去分析每一类人群的诉求和可能的阻碍原因,如何设计和改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阻力,如何让大家共同投入这个工作中来为最终结果负责,而不是放任上级不闻不问、同级指手画脚、员工观望徘徊。因此,领导者说的是一种思考的胸怀和工作的方法。

9.CEO该做些什么 篇九

父母,在我们的心目中通常都与权威和尊严联系在一起,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现不同的家庭类型往往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有的家长文化、思想素质较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知书达理,比同龄人有更丰富的知识结构,在周围同学中有很强的号召力,但还有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有时还敢当众顶撞我;孩子没大没小的,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诸如此类的话,仔细推敲起来,的确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家庭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是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越高,他们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也越受孩子的欢迎。父母的威信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基础。实践证明:如果父母没有威信,尽管态度认真,教育严肃,但孩子仍然当作耳边风;相反如果父母有威信,不用讲多少道理,孩子也能令行禁止。

所谓“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父母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孩子尊重、爱戴、信赖家长;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能自愿地毫不勉强地接受。世界著名的教育艺术大师,前苏联的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威信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这样一种正常的相互关系,即后者由于尊敬和信任自己的教育者而尊从他们的意志、要求和指示。”父母的威信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孩子对父母的爱戴,它排斥训斥与听命、支配与服从,也排斥父母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人为地树立的那种虚假的权威。

父母的威信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其一,威信如同家风一样,是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难以量化的;但在家庭中,在父母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威信又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的。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所给予的每一条指令,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威信无不渗透其中。其二,从父母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威望和信誉;从孩子的角度看,威信是一种尊重和信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尊重和热爱成为一座架设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桥梁。

父母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在与子女彼此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威信就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产生了,反之,有些父母运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想人为地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样是得不到子女尊重,也不能长久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用高压的教育方法。父母严而无慈,经常发脾气,时常恐吓、责骂孩子,动辄体罚孩子,使孩子整天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2.用疏远的教育方法。父母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孩子远一点。譬如,把孩子交给祖母或保姆照应而撒手不管,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用宠爱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娇纵溺爱,对其逞性和乖张脾气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4.用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但为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

5.用说教的教育方法。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总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地对孩子进行灌输,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用引诱的教育方法。父母总是用爱抚和各种各样的奖赏(包括各种物质的东西)来博得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和热爱,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爱抚或满足不了其需要,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使孩子变得任性、骄横、不讲道理。

可见,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应该清楚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威信一旦树立,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要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内涵。

通俗点说,就是“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意树人”、“以行练人”。父母的品格修养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高尚廉洁的品格一般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与勤奋、对他人的热忱与宽容、对生活与困难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如父母具备了这些品格,就会赢得孩子的崇敬与爱戴。同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作为父母必须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就要求父母自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二、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无论是对待社会、家庭还是工作,强烈的责任感足以感染着孩子,默默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马卡连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举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均对树立自己的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父母应该对生活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具备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所应有的那种有充分价值的、有觉悟的、爱劳动的、有道德的生活和行为。使孩子从小就对那些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努力学习的父母打心眼里敬佩有加,树立起父母的高大形象。

2,父母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却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怎么能为孩子所接受呢?如父母在家中对长辈不够敬重,经常在孩子面前公开矛盾,吵吵闹闹,那么,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敬长辈,结果可想而知。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3,父母应当言出必践,言而有信。有句名言:志不坚者智不达,言无信者行无果。作为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承诺,既然承诺了务必要做到。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4,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三、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许多家长很难做到与孩子做朋友,原因之一,就是放不下家长的架子。作为成年人,好多事情我们更愿意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进行,容不得孩子的意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常常是“孩子尚未开口就已经错了”。(鲁迅语)父母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了解孩子爱和谁玩耍,玩些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活动,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如何等等。发现孩子的“秘密”,是父母教育孩子和树立威信的基础。另外,孩子在生活中还常常遇到迷惘和困惑的事情,父母应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父母要采取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孩子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四、对孩子要“张”、“ 弛”有度。

有不少的父母对“张”和“弛”掌握不够适度,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也有家长认为严厉的管教就是“爱”,还有的人认为孩子不打不成 才,其实,这些都是片面和错误的认识。“张”得过分,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总是勒紧缰绳,最驯良的马也会踢人”;“弛”得过度,最终成就的是一匹野马。只有赢得孩子的信服,才能赢得孩子的敬重。真正“爱”孩子,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正确地引导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应该怎么做,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要及早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要采取表扬具体而批评抽象,要做到慈爱不是溺爱,管教不是强制,放手不是放任,严格不是打骂,真正地在孩子身上体现出:“严中有格,严爱结合,爱严适度。”切不可搞那种忽冷忽热的家庭教育形式,那样孩子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五、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机智”和“艺术”相结合。

当孩子与父母提出的要求发生“顶牛”的时候,应采取迂回的办法,转移注意力,艺术而又巧妙地处理,可以等他的情绪稳定时,再进行教育。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百货大楼的儿童玩具店参观时,本来想让他开阔眼界,可他见到几百元的儿童车非买不可,不给他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家里有一台旧的,第二是今天没有带那么多钱,但他又哭闹不止,围观的人也很多,我被他弄得尴尬不已,突然,我想到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说:“昨天我听你们老师说你那天用积木搭的小楼很漂亮,而且盖得又快又好,来,我们看看这些积木和你们幼儿园的积木是不是一样的。”他一听立刻破涕为笑,并跟我向积木柜台走去,在选了一副物美价廉的积木后高高兴兴地跟我回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是“机智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需要父母善于针对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六、夫妻双方以及家庭其他成员要形成团结、和睦的氛围。大家相互间要注意“搭台”,不“拆台”。父母要安排和组织好家族生活,要使家庭拥有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要求家庭生活规律化和正常化。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父母双方要心平气和地讲明道理,妥善处理。切不可大吵大闹,拳脚交加,更不要固执己见,使矛盾升级,导致家庭破裂。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也是树立威信的方法之一。

10.CEO该做些什么 篇十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挖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这种教法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35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他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崔峦还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上一篇:工作入党申请书1500字下一篇: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初探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