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2024-11-03

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共12篇)

1.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篇一

说明文即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但说明文历来又是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因此,在教学时无疑成为了一个难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力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现将针对说明文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兴趣培养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成功大门的最为有效的一把钥匙。”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这篇文章比三四单元的说明文先讲授)时,我便提前一个星期找了两位画画画得比较好的同学和平时比较爱动手制作的同学,提前让他们明确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梳理了文章的大意,要求其在周六时画一幅《苏轼泛赤壁》的图画,并制作一个“核舟”的模型。这样,在教授课文时,这幅图画和核舟模型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让学生快速地了解了核舟的特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背诵课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以后学习说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与说明文的要点

在阅读一篇说明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标题,从标题中猜想文章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等,对说明对象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细读文章,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然后将自己猜想的与细读后的加以分析,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要点易于进行梳理与分析了。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我先让学生思考怎样介绍我们的教室,比如可以采用哪些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可以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介绍等。在学生对教室的介绍有了初步感知后,再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故宫”有总体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起枯燥的说明文时,也会觉得很有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结合法

学生在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进行理解与巩固。遇到一个知识点时,教师适当进行阐释,然后再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教师便可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如在讲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时,我采取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再把那些用得准确的词删掉(换掉),重新组织成文,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对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就深得多了。

此外,在教授说明文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感觉我有些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说明文,怕学生不能理解,所以,在课堂上,每当提问问题学生无动于衷时,我便代替了学生,枯燥地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些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对每篇文章都满堂灌。既想把说明文的知识点全部传授给学生,又想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说明文的知识,能够自主地对一篇说明文进行分析,由于对学生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2.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 现述诸笔端, 与大家共商。

一、阅读文本, 整合信息

把说明同一种事物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 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顺序串联编撰, 形成一个庞大的事物知识体系。这样, 使学生对所有知识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编辑兴趣, 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

比如, 在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 我把自读课本上风章的《苏州园林》引入课堂, 并把教参上对苏州园林各处的介绍资料打印出来, 发放给学生。在熟悉了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 我给学生留下作业:把你眼中的“苏州园林”写出来, 字数不限。学生交上来后, 我大吃一惊, 大部分学生能有条理、有步骤地把所了解的“苏州园林”写出来。有的文章还洋洋洒洒数千字, 把叶圣陶文、风章文、参考资料、网上查询的所有内容进行了整合, 有总有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结构合理、层次井然。一篇篇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新编《苏州园林》展现在眼前。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大增, 收集、积累课外各种信息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对比阅读, 合作探究

有些说明同类事物的文章, 往往内容、语言、结构等特点有些差异, 我把它们放在一起, 让学生去对比阅读。对文章进行分析研究、交流探讨, 读出它们的差异。如, 学习《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时, 我把课外一篇《死海不死》拿到课上, 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然后各小组发言交流, 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从文章内容、语言特点、结构形式、说明方法、人们如何对待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透彻的分析, 从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忧患意识。

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无论在学习知识上, 还是在培养品质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探索出了学习说明文的又一条路。

三、拓展阅读, 多元互动

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 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自教科书了。所以, 上课时, 教师的一言堂或满堂灌显得古老而落后。为改变这种局面, 我觉得课程标准中“多元互动”的方式很好, 它能激发、调动每个学生参与互动的自主性, 而且师生之间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能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措施, 学生不再觉得说明文枯燥无味了。相反,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3.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文体知识;解题技巧;运用举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066-02

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应湛透文体特点,掌握阅读的解题技巧,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下面我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为例,教给学生常规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一、了解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分清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对象上分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三、掌握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是文章所介绍说明的事物或所阐明的事理。

a事物性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b事理性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过渡句。(格式:_____的____.)

四、抓住说明对象特征

1.从标题着眼:

a.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国宝——大熊猫》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大熊猫”,也指出其特征“国宝”即“珍贵”;

b.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引领读者阅读课文,把握了说明的要点即“①物质基础②物理原理③生理需要④进化观点⑤自然选择⑥人工选择;

c.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现象,什么是物候学等。

2.从分析材料入手

抓住关键语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只要分别分析出赵州桥(结构堅固)和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那么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就不难概括了。

五、明确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渐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

3并列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六、理清说明顺序(文章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对象)

1.时间顺序:多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2.空间顺序:多说明建筑物的

3.逻辑顺序:多说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具体为:

a.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由花红的现象写到花红的原因

b.从点到面的逻辑顺序:由花红这一点写到其它的颜色

c.从内到外的逻辑顺序:(由内在因素: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到外在因素: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

d.第2—6自然段采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标志性词语:“首先”“还需要”“还有”第7~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由“亿万年前”到“后来出现 ”

七、判断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

A如何判定说明方法:

1、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往往会出现“如”、“例如”、“比如”之类的词语。例如:2自然段中的“如墨菊、黑牡丹。”“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中的“如”、“例如”

2、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中的“8”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例如:“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中“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相比

5、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6、下定义: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例如:“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解释了为什么称为“胡萝卜素”

8、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相当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

9、引资料: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例如:“蜂争粉蕊蝶分香”,引用了温庭筠《惜春词》中的句子

B、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说明内容)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

2、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8、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9、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10、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的说明了……。如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结合所学文体知识和答题技巧,自己独立完成,个别掌握不好的,小组互助解决。

八、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大多数、极个别等词。

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学生在文中找的:

1.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2.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

3.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个时候来说吧,

4.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九、总结写法:

1.结合说明顺序谈:文章的结构严谨,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在课文中具体指出。

2.结合说明方法谈: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结合说明方法和作用谈。

3.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谈:准确、生动。找出例句。

4.结合修辞手法谈:文章大量使用各种修辞,说明了什么,使文章的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本课没有这个特点)

5.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或充满感情。

十、补充说明:

1.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2.怎样理解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上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结合说明方法和作用谈。

4.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篇四

青县流河中学

王会来

说明文不同于其他文件,没有曲折的情节或感人的故事,能够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策略,很容易把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变成死板地填鸭式课堂。因此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语文课的工具性作用,成为说明文阅读教学改进的关键。下面,就是我通过近期学习王漫老师《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之后的一些改进想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请学生课前积累资料

其实,任何课堂的效率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让学生自由地查找积累资料。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问题,布置预习任务:查找与要教学的说明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整理、积累资料为己所用。查找、积累相关的资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查到的有关的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当中去,从而产生成就感,还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广度。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不点自破,学生发言和讨论就会十分积极而有效。若有学生提出疑问,就会有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资料做出解答或补充。这样,学生们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问题来自于学生,解答同样来自于学生。这种方式很有效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激励他们更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地查找资料和学习。

二、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说明文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让学生查阅资料之外,我们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解和认知上的平台,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主体性的深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育教学资源,把更直观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图片可能比课本插图更逼真,视频可能更具趣味性,实物则更直观。这些手段的运用一定会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地理解。而请学生在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实物之前有目的地提出相关要求,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更认真,更积极,观察的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三、以朗读、思考、讨论代讲,为学生搭建参与平台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造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新的认知结构才能构建起来。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搭建参与学习、展示、讨论、交流的平台。比如:课前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预习作业;课堂上提供边读课文边观察的机会;同时还要做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使其动起来,提高主体参与的深度!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往往害怕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一切时间用来讲解文中所谓的知识点。这样,只会剥夺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恰当利用教学手段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恰当的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

5.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教师2 篇五

【实例精析一】

①鼻行动物栖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岛——哈伊艾爱群岛上。这片群岛是由瑞典人谕姆 维新特于194l年发现的。谕姆维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军队的战俘收容所里逃脱出来,漂泊到这片群岛当中的哈伊达太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km,东西宽16km的小岛,岛上有一座高为1752m的活火山。这个面积为1690km2的群岛,有大小二十多个岛屿、遍生热带植物,分布着固有的特异生物群落。岛上曾有土著居民七百多人。居民们称这群岛为“太古之岛”,群岛被发观后,人们在岛上建立了哈伊艾爱达尔文研究所,国际生物考察团住在那里考查鼻行动物。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鼻行动物生态观察资科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动物学家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

②鼻行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虫类动物,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超进化的道路。

③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

。有的只有1个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个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同日而语。

④鼻行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

。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其本来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鼻行动物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⑤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长有硬鳞。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⑥鼻行动物第四个特征是尾巴也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用尾巴套取食物;有的尾巴带有毒钩,能致敌于死地。

⑦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般一胎只怀一个崽,妊娠期为7个月到1年,很少一胎多崽:由于它们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因而存活率较高。

⑧令人遗憾的是,某大国于1957年在南太平洋上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大型核武器试验,强大的冲击波致使哈伊艾爱群岛骤然下沉,被海水吞没,岛上包括鼻行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一起毁于一“弹”: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毁灭,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的时间仅有屈 指可数的16年,实在太可惜。它们连一个活标本也未曾留下来,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人类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选自《科学之友》2005年第1期)

1、给本文加一个能反映说明对象特征的标题:

2、根据③④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4分)A、鼻行动物最大的特征是: B、鼻行动物另一个特征是:

3、第⑤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4、假设第⑧段所述的鼻行动物被毁灭的事件刚刚发生.请概述其主要内容。(4分)。

【实例精析二】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1.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2.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 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3.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 1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 2 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3分)

2.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2分)

3.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请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选自《语文报》)

1.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3分)

2.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3分)

3.“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3分)

6.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篇六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得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5•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8分)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

面。

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5.【解析】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理解能力的考查。在文章①—④段中,除了讲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上的共同之处外,还有颜色上的相同之处,如枯叶蝶落地时,其体色如同枯叶,螽斯其体色如同虎甲,很难辨认,故第一空应填“体色”;从第②段内容可以看出,螽斯除了具有外形、体色和枯叶蝶相同外,还重点强调了“行为”,故第二空应为“行为”。【答案】体色(或“颜色”)行为(共2分。每空1 分)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并对其作用的分析。就划线句来说,用螽斯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与虎甲进行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可从突出二者特点的角度考虑;以螽斯为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可从结合说明对象“拟态”分析。【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示例二: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7.【解析】本题是对主要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从第④段中“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可知拟态具有“相似性”;从“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可知其具有“普遍性”。【答案】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8.【解析】本题是对安排说明顺序原因的探究。可根据第④段结尾的“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一句中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第⑤段先说明“拟态原因”后说明“拟态机制”的原因。【答案】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拟态的作用可由第④段中“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以及第⑥段中“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等语句概括出。【答案】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16•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5分)

海洋中的精灵——海天使

王冬梅

①科学家虽然1774年就在北极冰海中发现了它的踪迹,但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它就是海天使。西方科学家以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Clio,为它建立全新的科、属的分类,并以它作为代表性物种。因为它修长的外形跟蛞蝓(ku y,一种软体动物)相像,便以海蜗牛作为其种名。

②海天使简单的外形与透明的身体,使它常被误认为水母类生物,但它其实属于贝类大家族。这种贝类都有双翼,因此统称为翼足类。它们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随水流四处漂游。海天使刚孵出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3天后就会将壳永久丢弃,变成无壳贝类。海天使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大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的摆动双翼,居然能在比其身躯大好几千倍的水层,上上下下来回移动。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缓缓由深海游到冰层下。

③海天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其身体两侧的一对翅膀,这让它看起来就像翱翔在空中的天使,再加上它体内有个红色的心形消化器官,十分甜美可爱。但是,它其实是凶狠的掠食者。发育期的它,喜欢捕食微小的浮游藻类;长大后却个性突变,成为凶狠的掠食者。海天使攻击时,会从头部伸出3对触手,先紧紧抓住猎物硬壳,将猎物的壳口朝向自己,再伸出带刺的吻,勾住猎物身体吞入腹中,只留下空壳。④科学家发现,海天使在每年食物丰盛的温暖春季,除了摄取大量脂肪外,还会从其他物质中自行合成脂肪,以便用于繁殖或作为储备粮食,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冬季。【A】更神奇的是,它还能缩小自己的身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以减低体内能量的消耗。【B】当弹尽粮绝时,海天使还能消化身体里与生存不相关的部分组织,以求保存最后一线生机,等待春天降临时重生。【C】海天使饱食一顿后,可以忍饥长达200多天。这种能屈能伸的求生能力,就是海天使族群在南北极海域可以生生不息的超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2月下期,有删改)12.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13.第④段画线的【A】【B】【C】三个句子顺序错乱,请重新调整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只填字母),并简要说说调整的理由。(3分)【答案】

1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海天使个子小,但运动能力强的特点。(很善于运动)13.【C】【A】【B】(1分)(排序错误即不给分)【C】说的是海天使可以忍受饥饿的时间,【A】说的是能量不够时,海天使能缩小身教躯,减低能耗,【B】说的是弹尽粮绝时,海天使居然能消化自身组织求生。这样调整,就按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地说明了海天使求生能力之强。(2分)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7.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 篇七

一、引导学生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把握说明对象。

阅读说明文, 首先要使学生把握说明对象, 明白文章究竟说明的是什么。有的题目就显示了说明的对象, 有的要根据文章内容来准确确定说明的对象。

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主要特征。说明文阅读教学时也必须使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有些说明文, 事物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一两句话中, 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有些说明文没有这种概括性语句, 必须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 根据说明的内容, 分析、概括、提炼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帮助学生理清说明顺序

要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 必须有合理的顺序。说明的顺序是由所说明事物的规律、特点以及人们对所说事物的规律的认识、运用的顺序来决定的。根据事物的特征和表达的需要, 作者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 只有帮助学生理清说明的顺序, 才能更好地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来说明事物的。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

2.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采用这种顺序。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说明顺序。一般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当然, 一篇说明文也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 兼用其他顺序。再者, 各种顺序在语言表达上也常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 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 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这就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这三方面入手。

三、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1.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有多种, 要理解各种说明方法, 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和区别。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1) 举例子。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 分类别。即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 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 然后逐类加以说明。

(3) 列数据。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食物的特征, 往往可以用一些数据来进行说明。

(4)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还比较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是大家熟悉的事物与之相比较。

(5) 画图表。即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照片等来帮助说明事物或道理。

(6) 下定义。定义要揭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常使用准确无误的判断句。

(7) 作诠释。作诠释是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特点进行适当的解释, 揭示其含义。

(8) 打比方。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9) 摹状貌。摹状貌即摹写事物的形状、外貌。

2. 了解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阅读说明文, 我们不仅要掌握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还要了解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在一篇说明文中, 有时以某一种说明方法为主, 兼用其他说明方法。有时又多种方法并用, 几乎不分主次。

3. 结合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的多样性, 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列数字能给人以确切具体的印象;举例子可以增强说服力;作比较可以很好地显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可以使陌生抽象的事物通俗、具体,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分类别可以使文章条理分明, 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画图表能直观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和特点;摹状貌能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逼真, 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引导学生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表现在词语的选用上很讲究。

上面谈到的所要把握的四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 写说明文也要注意, 它为同学们仿写、改写、缩写、扩写提供了宝贵的材料。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 能够加深理解课文, 也为同学们写自己的知识范围、认识能力所及的作文打下基础。

摘要:对说明文进行阅读教学, 要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阅读全篇, 对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要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要在读懂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还要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阅读, 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8.让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更“出彩” 篇八

关键词:中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文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001-01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一提到说明文,总是反复强调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些所谓的“说明要素”,给学生大脑呈现的是那些呆板、无生气的说明文字。其实,说明文的教学甚至我们的写作都能出彩,因为它也可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

一、阅读之中体会遣字造词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的,作文时要选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但凡涉及专门名词和专业术语时,要求表达确切无误,便于读者领会。其中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进行说明,使文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如:《苏州园林》一文词语用得就十分贴切,其中活用动词的写作手法,实在值得我们品读和借鉴。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文章的鲜活性。《苏州园林》中“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这一动词,用得就非常到位,它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图片的画面,不只是观看欣赏,还要用心作出分析评价;“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中的一个“栽”字,足见建设者的匠心,即使不起眼的园林阶砌小角落,也不忽略;“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在单调了,给补上几竽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一个“补”字,又写出匠师们是多么的善于化单调为多彩。由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习作时,善于用好动词,使自己的习作更生动形象。

二、阅读之中感悟表达方式的艺术

说明文虽然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若没有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恰当配合,则无法而有效地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开头片断: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为下文进一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理解难度不大、思路结构清晰的说明文。其中在说明文中的记叙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可信。如:“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这段文字概括地记叙了赵州桥的发展历史,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老和其使用时间之久远,使人们对赵州桥的印象更加深刻。应该明白的是,说明文中的记叙,一般为为概括记叙,并不展开,其着眼点不在于展现事物发展过程的细节,而在于介绍过程的概况及其特点。在说明中融入适当的记叙、描写、议论,不仅可以拓宽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让说明文的形式上多姿多彩。

三、阅读之中品读抒情手法的美感

说到抒情,或许与说明文体无关。其实,说明文中的抒情,应该是建立在对事物准确周密的说明基础之上的,不求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而是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如“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故宫博物院》)。说明文中的抒情具有教育、鼓舞的作用。阅读这段后,对“宏伟的建筑群”和“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这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歌颂和古代文明的赞美。这种感情的抒发是建立在对事物 准确周密的说明基础之上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故宫的建筑特征和建筑布局。

9.寒假阅读写作班教学说明 篇九

这次强化训练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我们平时的历史文言课完全不同。第一次课用杭州市最近三年来的中考真题,呈现考试要求与方式。同时讲述我们自己研究的现代文解题思路与技巧,用我们的“五类四步法”解答,结果与中考答案完全吻合。孩子在熟悉这个方法之后,应用于后面的五次分文体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短训,期望孩子快速掌握现代文的答题技巧。举例来说,比如题目问文中某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我们归纳为“找地方,定作用”,如果句子在文章开头,一般就是“引出话题”、“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如果句子在文章中间,一般就是“承上启下”、“点明中心”;如果句子在文章的结尾,一般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旨”。从历年中考出题看,我们是可以把所有阅读题归为五大类的,然后按照归类分别给出答题的方式。当然,这些全部要建立在孩子的理解与表述能力之上。我们一直说平时的“听历史,学文言”就是在训练理解能力与表述能力,真正的应试训练很快,就是基于这个认识。

作文的训练有三次。第一次是复杂的记叙文写作,我们教师指导后马上要求学生当堂写,目的既是为了训练孩子的作文能力,同时也为期末考试作准备。这次每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会批改与点评。之后的读后感,重点立足“教会”,是长远考虑,是培养孩子养成作读书札记的习惯,并有考虑以后从中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刊登订阅号上。最后一次是应用文写作,主要针对考试的第七题。应用文写作相对简单,我们训练比较快,同时教师会利用课堂时间讲解前两次作文情况,并通报优秀作文以鼓励学员。

10.说明文解题阅读理解技巧 篇十

说明文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2、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分类别:使说明的层次更清晰

举例子:使事理或事物特征更具体、全面,有说服力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某特征(事理),通俗易懂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某特征、事理

作比较:使某特征、事理更突出、更鲜明,给人深刻印象

(表达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作分析)

3、说明文语言的`准确题型解题模式:

A、能否去掉

B、B、解释词义,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

C、不用,语境有何变化(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D、用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例:47页三题:答:不能去掉,仅字是只的意思,用在这里强调说明了大脑皮层的厚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4、体味文章结构严谨解题模式:

A、能不能调换

B、分别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11.说明文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 篇十一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的内容具有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说明的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说明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根据说明文的这些特点,为了更科学、更有效地推广和普及民族学校初中汉语教学模式,即“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笔者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要明确说明文教什么

在以往的说明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说明文文体知识的传授,把文体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即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内容背后的语言文字等到底读懂了多少一般就很少给予关注。许多教师认为学生通过自读即可,读懂多少就看学生自己的了,说明文教学公式化了,程序化了。

其实,学习说明文,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即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文本是怎样传达和为什么要这样传达信息的,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说明文教学,需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内容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说明文的文本知识。

二、要研究说明文怎么教

明确了说明文教什么的问题后,就要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下面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统筹方法》为例,谈谈民族学校汉语教学模式下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可见,课堂前几分钟是多么重要。

学生一般不大喜欢学习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更加精心设计说明文的导入。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导入课文时,可以先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做以下的事情:刷牙,洗脸,整理被子,吃饭,要合理安排顺序,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首先要学习文本的内容,其次要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初读文章,就是要学习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明白文章告诉我们的知识,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学习说明文也是如此。初读课文《统筹方法》后,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了解什么是统筹方法,其次要学习生字词,即学习“筹、丙”等汉字,掌握“统筹、就绪”等词语。

《汉语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积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进行汉语基本知识的积累,进行运用汉语知识的方法技巧的积累。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后,还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累字词句,使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朗读课文,深化内容

民族学校汉语教学模式认为汉语教学中的体验就是指学生在汉语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将课内外学习积累的各种知识技巧亲身运用于汉语实践的过程。在整体感知、学习文本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必要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弄懂文本的写作思路,能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如学习《统筹方法》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如下的教学活动:①能运用学过的朗读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能正确理解“统筹方法”的含义。③能弄懂文本的写作思路。④能了解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之处。

4通读课文,学习方法

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组织科学知识的学习策略,并学会运用科学的语言有逻辑地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在获取文本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要弄懂文本是怎样传达和为什么要这样传达信息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和表达效果。当然每篇说明文要有侧重,有重点讲解几个说明方法。如,在学生理解统筹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统筹方法”的(课文是用什么方法讲明白统筹方法的),引导学生学习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等说明方法,让学生理解用这些方法就可以把事物说明清楚。当然这一过程也是学习、积累、体验的过程。

5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在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思路、学习说明方法的基础上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时让学生精读本文最能体现出本文语言特点的语段语句,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洁、平实的语言特点。如让学生精读《统筹方法》第10自然段,体会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精读第1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主要”和“还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整合课堂,促进发展

民族学校汉语教学模式认为,汉语教学中的整合,既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将学到的零碎的汉语知识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又是指教师培养学生由单一的应用汉语能力发展到综合应用汉语能力的实践过程。

说明文教学更应该注意整合,可以是听说读写的整合,可以是多学科的整合,可以是阅读技巧的整合,还可以是课内课外知识的整合,课时内的知识整合、综合知识的整合等。如,《统筹方法》中字词句运用的整合,几种说明方法的整合,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整合,还可以将统筹方法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7检测达标,实现目标

汉语教学中的达标,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宏观上看,是指师生通过教学要达到《汉语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二是从微观上看,是指师生通过教学完成汉语课程开发的教材或其他资源中确定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文本目标、单元目标、篇章目标、课时目标等。学习《统筹方法》后,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检测、对课文内容的检测、对说明方法运用的检测可以看学生是否完成了课时目标、篇章目标。通过对说明文知识的检测可以看学生是否完成了单元目标,即是否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文语言与记叙文、议论文语言的区别,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方法。

总之,通过民族学校汉语课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获取筛选信息能力及解释能力、欣赏评价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12.说明文阅读 篇十二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说明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说明文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能够筛选文章信息 ,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理解重点信息 ;能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把握说明文所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2. 能凭借语言标志等 ,理清说明的顺序 ,了解说明文的整体结构特征 ,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 能辨识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 能理解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加深对说明对象特征的认识;

5. 能领会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并能进行适当的迁移、探究、创新。

典题诊断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2014·四川资阳)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1)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地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2)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3)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4)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5)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多亿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6)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7)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8)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000万吨之间。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9)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了。

(10)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

(11)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12)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13)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

1. 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4·江苏盐城)

从“雾都”到“霾都”

汪韬董棣

1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2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3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4据气象部门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雾都”于是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5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总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就会分别增长5%和1%。

6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1. 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家族总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1) “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四川凉山)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1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2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3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得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4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他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账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账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账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账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账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账号登入。

5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6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微信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7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

8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 阅读全文,“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段4主要运用了作比较来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文意,理解第8段中画线的句子“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中“神器”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4·湖南长沙)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征如下: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都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产生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 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A. “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 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 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 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 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 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3. 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的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1) 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4·辽宁丹东)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1)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2)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3)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4)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5)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6)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的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原文有改动)

1. 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2)段中的画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段中的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选文第(5)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结合选文第(6)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一、中考说明文试题的常见题型

说明文阅读的试题是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的。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如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的第1题,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从“雾都”到“霾都”》的第1题,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肌肉运动的奥秘》的第1题。

2. 判断选文(或选段或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如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的第2题。

3. 分析有关词语的作用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如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的第3题,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从“雾都”到“霾都”》第3题的第(1)题。

4.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如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后一题。

5. 考查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 如2014年辽宁省丹东市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的第1题。

6. 领会文章精神 ,进行探究 ,说说体会 。 如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的第4题,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从“雾都”到“霾都”》的第4题。

二、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不少考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章没读透,盲目答题;二是题意分析不到位,忽视关键词,仓促答题;三是不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表述笼统,粗放答题。这三个问题都涉及考生阅读和练习的习惯、规范和意识。所以,养成习惯、确立规范和强化意识正是同学们复习时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分数呢?

首先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要有文体意识,在阅读说明文之前一定要记住这是“说明文”而不是其他的文体;二是要有文本意识,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立足文本,切忌天马行空,目中无“文”;三是要有规范意识,即回答问题要规范,要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回答。

其次要掌握答题技巧。说明文阅读题的解答,通常要遵循通读全文、把握题意、重回文本、组织答案的思路。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通读,做到能整体把握全文,对细节有印象,可以边读边标出体现段落重点信息的关键词句。第二步是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要注意题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明确括号中的要求;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第三步是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钥匙。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主要内容已有了印象,回答问题时再读文章,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或对应句。第四步是组织语言,陈述理解,表达力求言简意赅。

在说明文阅读训练中,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可以更好更快地切入文本、规范答题。说明文答题的具体技巧如下:

1. 扣文题,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大多出现在标题和开头,一般以名词为主。标题通常就是“文眼”,说明文的标题往往起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揭示中心内容的作用,也有的说明文标题比较形象,采用比喻的手法揭示说明对象或中心内容。因此,阅读说明文时,文章标题不可小视,从标题入手,首先可以解决文章说明的“是什么”的问题。

2. 览全文,把握对象特征。特征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如果说说明对象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则可以搞清楚“怎么样”的问题。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窥一斑能见全豹,同学们有时会犯以局部特征代替整体的错误,所以,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着眼于全文,可以直接提取中心句,也可以自己概括整合。一般来讲,说明文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而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同学们通过文中的关键语句一般就能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不止一点,概括时要全面。

3. 理思路,确定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或者介绍制作过程,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位置、布局、形状、构造特征等,用空间顺序;介绍新产品、说明事物(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用逻辑顺序。这三种说明顺序往往都有标志性的词语,阅读时细心些就不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中考说明文阅读的文本多以逻辑顺序阐释事理,单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不多见。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试卷没有专门设置考查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的试题,同学们也应该养成理清文章思路和说明顺序的习惯,这对解答其他题目大有裨益。

4. 悟语句,品味说明方法。要善于从理解句子入手,结合具体语境 ,辨识说明方法。阐述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切忌以“形象生动”“简明准确”这类评价性的语言取代具体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包括:

1举例子:举了……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拿……与……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5. 析词眼,品味说明语言。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细致生动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选择、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说明文语言还讲究准确性,在品味其准确性时,要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可以从时间、空间、数量、程度、范围、频率、特征等方面去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比如分析“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中“主要”一词的作用,考查的就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类题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加点的字词有何作用?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可归纳为三步:第一步,解释该词语;第二步,分析该词语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第三步,强调该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第二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一般情况下,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为:1不可以;2解释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说明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词语之后,句子的意思有……的改变,不符合实际。

第三种,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一般为: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语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该词语 ,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 的意思了 ,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6. 评思想,领会科学精神。说明文虽然以介绍知识为目的,以客观性为前提,但也熔铸了作者的主观思想、价值取向。解读说明文蕴含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持论公允。答题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立场模糊,不得其要;二是观点偏激,是非不明。比如,2014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从“雾都”到“霾都”》的第4题:“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回答这一题时首先应当表明态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其次要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来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最好分点表述)。回答这一类题目时还需注意语言简明、层次清晰。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

日本的腰围经济学

曹鹏程

(1)日本追求高度自律下的整体和谐,因此总是会有一些看起来“小题大做”的法律条款。最近,又有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新法问世:强制政府机关和企业给40~70岁的员工定期测量腰围,男人腰围不能超过85厘米,女人腰围不能超过90厘米,无法达标的机构会被处以高额罚款。肥胖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国家大事!因为近10年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肥胖诱发的疾病已造成了日本这个高福利国家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医疗成本。

(2)此次强制立法的最聪明之处在于被罚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这样一来,指导、统计、收钱都比较方便。达到标准可间接减少国家的医疗成本支出,达不到标准也可转嫁这方面的成本,这实在是“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3)除此之外,对于日本来说,立法强制减肥还别有用意。首先是巩固日本“健康大国”的地位。肥胖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一大心病,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手段,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它不仅可以借全球关心的健康问题增加国际话语权,还可以推行日本的保健理念,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抵御外来快餐文化的侵蚀。

(4)另一层用意则更为隐蔽。看看主要西方大国的粮食自给率:澳大利亚237%、加拿大145%、美国128%、法国122%、德国87%,日本却只有39%,如果抛开蔬菜之类,只算五谷杂粮,就只有可怜的28%。自己没有的东西要出去买,这种滋味实在不好受。而在196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还是80%,1980年是60%。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变化。最近公布的一项“日本人中午吃什么”的网络调查显示:有一半人吃饺子、拉面等面食,另有不到1/3的人吃汉堡包和三明治,剩下的吃牛肉饭。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吃大米。而日本的大米90%是自产的,小麦则有90%以上从美国进口。不爱吃大米不仅直接造成粮食自给率剧减,还导致米农入不敷出,稻田大面积荒废。因此,强制减肥法案一出台,就有学者呼吁,变瘦的最好办法就是少吃肉和面食,重拾爱吃米饭的“优良传统”。

(5)个体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国家利益。国民的健康已经与国家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密不可分,日本立法干涉私人过胖也许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

(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8年第10期,本刊有删改)

1. 通读全文,说说日本制定强制减肥法案的好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文章内容,解释“因此总是会有一些看起来‘小题大做’的法律条款”中的“小题大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5)段中,“日本立法干涉私人过胖也许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中的加点词“也许”能否去掉? 为什么? 请从文中再找一处类似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大科技走进生活

(1)指纹识别普及

从i Phone 5s到i Phone 6/i Phone 6 plus,苹果公司已经把指纹识别技术的地位从“选配”提升到“标配”。三星也在做同样的事,力图把智能设备安全问题直接与用户的手指挂钩。指纹识别安全系统虽然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多领域应用,但多家公司预计它会在2015年出现井喷式普及,电子设备、存储单元、门禁系统等都会开始劳役起用户的手指。

(2)3D打印走进家庭

杯子摔了?没事,打印一个。想要个手机壳?来,打印一个。来客人了?先站会儿,这就来打印把椅子。2015年,3D打印机技术势必将开始走入家庭。惠普公司正在研发一套主流家用3D打印系统,以大众可承受的价格和便捷快速打印为目标,打算占领市场先机。有了这套打印机,你可以划掉购物清单上的很多东西,过去是为了买产品,今后就只剩下买材料的费用了。

(3)智能汽车成现实

汽车周边总是有一些“黑科技”在转悠,这些科技试图弥补人们在驾车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这些黑科技中,有一些技术已经开始在一些车型上应用,前景应当不错。例如,智能变道系统,可以扫尽盲区,测出不同车道上后车的速度,在你试图变道时告诉你是否安全;再如预约车位系统,可以借助车载互联网帮助你在一些停车场预约车位,并在你到达时指引你前往空车位;还有可帮助停车的智能泊车系统、可避免晃眼的激光头灯等,都是应问题而生的新科技。

(4)电池更耐用更持久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充电打交道,但蓄能小、损耗快、寿命有限的问题突出,充电已经成为不能忘却的痛苦劳动。既然有痛苦,就会有商机。多家国际企业正在研发新能源电池,各种技术正在争夺这个市场。正如当年锂电池打败镍铬、铅酸电池一样,新的对手正在挑战已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且不降身价的锂电池。虽然2015年锂电池仍不会放下市场老大的地位,但新技术可能会积极冒进,在一些行业门类里试打擂台。

(5)机器人“控”人类

从设计之初,机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过,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让科学家们有些进退两难:究竟是让机器更加智能,还是让它们停留在原地?不敢说机器在2015年就会“政变”,但机器自主思维的那一天也许并不遥远。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新近提出要警惕人工智能科技的过度发展,防止人工智能科技失控并超越人类智慧,最终破坏整个星球。

(选自《广州日报》2015年1月2日,本刊有删改)

1.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4)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敢说机器在2015年就会‘政变’,但机器自主思维的那一天也许并不遥远”一句中,“政变”一词的意思怎么理解? 你希望机器实现自主思维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山东聊城)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1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2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3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4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做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5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6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他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7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8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1. 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 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 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 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3. 简要说明第34段中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7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试举一例。 (文中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4·山东东营)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

林森

1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2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3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4鸟儿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就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绣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5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甚至濒临灭绝。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6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对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7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8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9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10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其后果是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11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1. 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456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第4510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4·重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1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2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能很快找到它。

3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4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飞行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5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的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才得以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6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7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也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 请根据第1~4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方便飞机失事后寻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5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1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

2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舱声录音器记录飞机飞行的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够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 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 第7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上一篇: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下一篇:党校第19期培训班开班典礼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