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2024-10-19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1.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目标总要求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本册要求认识常用汉字450个,要求会写的汉字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就可以了,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通过练习,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准确运用。在此基础上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喜欢阅读,对阅读感兴趣,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入情入境地阅读,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二)思想教育:

平时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愉快的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加强与家庭,使学校、家庭这方面形成强而有力的德育合力。并在平时教学中故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想一想前因后果。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汉语教学工作,我将本着“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展开各项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所以,我先从自己的思想入手。我积极参加了新教材、新大纲的培训,对新教材、新大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可能有的人会以为短短的几天学习,学不了什么,但是我想只要你认真的去学的话,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二、不断研究新大纲,新教材。

对于教学,我是一个新手;对于新大纲、新教材,我更是一个新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教材,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的课堂改革的方向,要求和目的,我在教学之余利用电脑网上资源和学校订的有关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去研究新大纲。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便去翻阅新教材,了解这一册教材的内容和各个知识的关联点,做到了解并熟悉教材。

三、在教学中发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送给人家鱼来填饱肚子,不如教他们捕鱼的方法。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教学上也是非常适当的。所以,在平时,我都是先让学生去预习,试着去做新的内容,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先产生一种求知欲,再适时也告诉他们方法,这样,学生对于该知识点就会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对于那些想偷懒、不做作业的学生,我经常对他们说:抄答案是没有用的,书本上的答案老师都知道,但如果老师只告诉你答案,而你没掌握其方法,以后出现同一问题你又不会做了。就好像今天早上你妈妈帮你穿上衣服,如果你没有弄清楚穿衣服时,是先套上头,还是先扣纽扣,明天你一样不会穿衣服。使学生明白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其他的工作不一样,当然工作成果也不一样。工人如果不认真生产,那么他们生产出的可能只是一个两个劣质产品,而教师如果不小心的话,培养出的学生不只可能是成绩不好的差生,还有可能是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能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3

(一)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本学期本教师担任小学五年级双语班汉语,五年级综合,三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同时也担任五年级班的班主任工作,为了做好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个人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猪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所以,我们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每周的星期三学习专业知识,记录专业笔记,坚持政治学习做笔记,教学中上好课,课前备好课,按时批改作业,按时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与升旗活动。严格要求学生,做一名好教师。

(二)学生成绩分析

本班总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20名,女生12名。工作以来严格要求学生,为了提高每位学生成绩多次复习上学期本班学生平均分成绩77.3分,本学期制定达到79分。为了达到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能力,提高个人素质,严格要求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扬学生优点,我们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教学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通过家长会议,家纺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信息,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多让他们跟其他学生交流合作学习,多次提问提高他们对汉语课的兴趣。

(2)训练学生听、说、写、读的能力,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说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

(3)提高教学质量,课前复习,按时收检查作业指导学生解决难题,让学生及时订正错题或重新做作业。

(4)设计多层次练习题,基础题,提高题,创新题,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习题中巩固旧知,通过选择性的习题让学生找回自信。

(5)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在课文教学中也适时进行口语交际。

(6)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故事书,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7)开展丰富多彩的实活动,从课堂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8)学生在教育为本,学习为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做一个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集体的学生。

2.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按照音素化的拼音原则来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自1958年颁布以来, 它在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和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原先所定的“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的范围与作用, 充分显示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文章具体列举了《汉语拼音方案》适用的14个方面, 指出汉语拼音实际成了现代化的文化桥梁之一,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肯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0年来的事实说明,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规范字和《汉语拼音方案》, 为汉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极大地推进了汉语教学, 也获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作为记录汉语的方块汉字, 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表意的视觉文字, 不是听觉文字, 它本身不表音, 外国学生没法从一个个汉字字形上去获得准确的汉语读音, 这样, 汉语教师在帮助外国学生跨过语音这第一道门槛的教学过程中, 《汉语拼音方案》成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韵、调训练的重要依据, 汉语拼音成了汉语语音教学的好帮手。因此, 在汉语教学质量评估中, 汉语拼音教学与学习, 都列为评估检测的第一项内容。但是, 也不能不看到, 对于习惯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学习者来说, 一个个方块汉字是一幅幅神奇、梦幻般的图画。他们在本国国内非汉语环境下学习汉语, 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学习与掌握, 而且能很快凭借汉语拼音顺利阅读, 学说普通话, 用汉语拼音写作;但是汉字这种视觉文字是一道让他们觉得难以逾越的坎儿。从汉语拼音教学进到汉字教学, 西方学生会一下子落入汉语学习的低谷。怎样使西方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出现学习的低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 其中之一, 就是在由汉语拼音教学转向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尽快帮助学生克服对汉语拼音的依赖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 除了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汉字教学, 研究、设计新的汉字教学方案之外, 必须研究如何使汉语拼音既有利于西方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 又能有利于他们学习汉字, 从而使西方汉语学习者既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又能顺利进入汉字学习, 最终掌握并使用汉字, 以确保汉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为了全面总结、宣传《汉语拼音方案》推行的成绩、经验, 进一步研究确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汉语拼音推行工作, 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办、中国应用语言学会 (筹) 承办、中国语言学会等10家学会协办的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1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汉语拼音方案》及其应用规范、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推行工作等进行了认真研讨,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本期刊出专家们的发言摘要, 发言全文已刊登在本刊2008年增刊上。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新词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 对外汉语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45-01

随着人们之间沟通的加强以及新事物的层出不穷,新名词和新词语也逐渐衍生出来。目前为止,语言研究领域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用于界定新名词,但是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发展,新词语必将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语言本身就具有约定俗成性,因此,对于新词语的准确定义,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如何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词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进新词语,成为教育界和语言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1 及时并且定期修订大纲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它通用的教育大纲为《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从根本上规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在教学大纲编订的初期,许多新词语还没有诞生,因此,没有融进大纲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和新词语的诞生,大纲为了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

2 教材编写

2.1.广泛使用的新事物的词语要编入教材

一些新词语在产生之初,由于接受范围狭窄而具有局限性,但是随着新事物的发展和壮大,这些新词语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因此,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需要将这部分已经有一定使用范围的新词语编进教材,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在教科书周边插入相关的图片,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2.2 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新词语编入教材

日常生活的常见词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文提高过的新事物词语;另一类是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新词语。为了便于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口语交流,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教材编订人员需要将这部分表示情感的词语编入到教材中。需要特殊强调的是,编入教材的新感情词语,必须有明确的情感表达意义,只有这样才具备教学的实际价值,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教育。

3 课堂教学

3.1 利用实物、图片、体势语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育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图片等,使学生对汉语词语有准确的理解和吸收。首先,对于一些常见的名称类词语,可以通过实物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对于一些不能引进课堂的其他实物,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幻灯片等教具演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此外,其他的动作类词,其理解难度高,教师讲授的难度大,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打的动作时,可以以打球和打人等基本动作示范,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3.2 设定具体语境

有些汉语词汇理解起来比较难,甚至部分词语晦涩难懂,国内学生尚不能马上吸收,对于国外学生而言,难度就更加大了,为此,对于这部分的词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语境的模拟训练,加强词语的教育。例如,在像学生教授神气一词时,学生理解比较难,教师可以假设情景,今天的汉语知识能力测试,你是班级内部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你现在的心理情况就是神气等等,通过这样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语境创设,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新词语的学习。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找同学进行相关语境的自我创设,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3.3 利用词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教授汉语词语

汉语的词语量十分大,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减少词语教学的阻碍,尤其是新词语的教学难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在基础上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词语的变换,天狗学生的课堂效率和知识掌握水平。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到新的词语,另一方面又能夠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近义词中的经常—总是,飞快—迅速,细致—细密,击败—打败;左—右,大—小,宽—窄,胖—瘦,高兴—悲伤,大方—小气,细腻—复粗糙,黑—白,傲慢—谦虚。

3.4 下定义法

一些具有教学难度,且词义相对死板的新词语,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活动时,可以适当的采用下定义法。所谓下定义法,顾名思义就是对部分新词语进行硬性的定义式教育。比如:“奶奶就是爸爸的妈妈;前天就是昨天的昨天”。由于学生的汉语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学生有不会用的词语时可以参考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使用这种方法切忌用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字典照搬照抄过来,因为字典里会有第二语言学习者不熟悉的词语或他们感到陌生的语法结构,这样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一句词典的解释,通过使用第二语言学习者明白的词汇进行讲解,从而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新词语。

3.5 翻译法

翻译法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或某种共通语对词语进行翻译或解说的方法[3]。对于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语,如果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十分有限,那么用汉语解释起来就十分困难或者记事起来大费口舌,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让对方明白。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采用翻译法,这样比较简便易行。如“批评,人人网,微博”等词语就直接可以分别翻译为“critical、Chinese Facebook、microblog”,这样以来对于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可以更加容易的明白一些词汇,而不用费尽周折。

但是翻译法也有其缺点,因为翻译法忽略了文化原则,对语言的文化强调不够。因为两种语言很难有一一对应的词语。如“拜访”直接翻译成“visit”。由于英语中的visit可以是visitsomebody,也可以使visitsomeplace。所以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拜访”这个词语时,不仅会说“拜访小明”而且也会出现“拜访那个教堂”的笑话。所以除了刚开始的阶段,当学习者有了一定量的汉语词汇基础之后,我们就不推荐使用翻译法教学了。这样有可能让学习者对母语产生依赖,从而影响到他的目的语的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加强度新词语的重视,只有及时的进行新词语教育活动,学生的汉语知识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为此,经过笔者在大纲制定及修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总结和介绍,通过这些问题的叙述,未来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一定能明确方向,并取得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4.

4.汉语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汉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他们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

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很多问题由学生自己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整合,随着问题的解决,正确对待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第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疑。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

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应重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增加了阅读,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一些,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上还有待提高。

5.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这一学期本人担任高一(3)、(5)班的汉语文教学工作,我依据学校教学工作任务,结合教材特点及学情特征,探索适时有效的教学方法,基本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学成绩基本实现学校要求的目标要求,并取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足。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教学经验

1,重视开学初对学校教学工作内容的理解,认真书写教学规划和教学计划。每位教师的工作都是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开展的,学校的教学规划和计划,以及工作任务具有整体性,而教师的工作任务具有个体性。因此,教师个体的工作必须围绕学校而开展,遵循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体服从整体。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要认真执行学校工作安排,针对工作任务,详细科学的做好工作计划。这样就能够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对课本的钻研,认真研究课本知识体系以及知识重难点。开学初领到课本后,应认真,仔细钻研课本,把握课本知识体系。弄清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理清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一定做到精讲精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注重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培养。

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督促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重视课前学生预习情况和课后

复习的督促检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力求做到全程管控。

4,重视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认真做好学生课后生活了解工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在让学生上好课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跟学生多谈心、多交流,使学生能有一个平和、积极、上进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尤其是对学困生,不宜过多的批评,而要耐心的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习路径,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及意义。

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对学校教学工作任务的实质内涵把握不够,以致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不能全面、细致贯彻执行各种工作任务。有时还出现工作漏洞,工作过程显得很盲从,系统性,严密程度不够。

2,工作动力不够强,缺乏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在很多时候不能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面对自己的工作,只管上课,很少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以致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把握课堂秩序,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职责的涵义,由于功利心理倾向的驱使,甚至有认为教师职业地位低下的错觉。

3,教学方法单一,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控力不够。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学生时代,不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理念的学习,探索适时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学习关系着整个教学工作的全局,作为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把握,突出德育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学校是一个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成长而开展,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进行。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工作牵系着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维护祖国的利益。与一切不良风气做坚决的斗争,绝不能与之同流合污,为建设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力量。

3,虚心钻研,努力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弥补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恰当教育。

总之,本学,我根据班级情况,认真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

6.汉语拼音教学计划 篇六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阶段各校都设有学前班,在拼音教学中,如果负责拼音教学的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能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等内容,为一年级拼音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现在由于一些学校认为学前班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班级,况且一年级还要进行拼音教学,因此,把大量的优秀教师调到高年级,导致学前班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不高。表现为:

一、教学时不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小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师拼音水平低,拼音教学出现知识性错误,如“起风”的“风”读音为“feng”,教师却误读为“hong”。

拼音教学存在的误区:一年级教师认为学前班已经学习了拼音,因而压缩了拼音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能进行形象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对易混易错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重点教学。其他年级语文教师认为一、二年级是教学拼音教学的重点阶段,高年级无需注重拼音教学,学生对拼音知识逐步遗忘,对学生自主识字、语文阅读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

1、单韵母。

7.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七

关键词:反义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 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是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同为聚合关系中的反义词,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教学中都会涉及, 对留学生来说, 也是一个难点。但是, 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界对此缺乏整体关注, 没有把汉语反义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 对于学习者的母语对汉语反义词学习的迁移研究这一领域更缺乏研究。笔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来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反义词问题,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反义词, 严格地说, 应该称之为反义聚合, 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象, 它体现着语义之间的聚合关系。意义 (义位) 相反或相对的一组同级的词汇单位——词与词、固定短语与固定短语——可以构成反义聚合。从50年代后期起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反义词的性质和分类、反义词的词义对应关系、反义词的同步引申、反义词的作用、最佳反义词、语言反义词与言语反义词、反义词词典的编纂理论及实践、反义构词、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对反义词研究的作用以及反义词的不对称和标记性研究等方面。其中, 不对称和标记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沈家煊 (1999) 的影响下, 出现了一批针对某些高频反义词进行的不对称研究。[1]此外, 中外反义词对比研究主要也集中在反义词的类型、不对称性和标记性方面。从研究领域拓展的趋势来看, 汉语反义词研究从对自身的关注逐渐向着从中外对比中看汉语反义词的特点这一方向发展, 并且趋向于运用新的理论如不对称理论和认知理论来解释某些现象。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另一方面也跟外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有密切关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即一般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 这一学科同样也有反义词教学的需要。它涉及的反义词领域和汉语本体反义词研究领域不完全重合, 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 前者的研究领域要宽泛一些。一些在汉语本体研究者来看不是反义词范畴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却是必须要面对的。如反义词“大-小”, 指体积、面积、数量、强度等方面的大小, 可以组成“大苹果-小苹果”等反义词词组, 但不可类推出指“成人小孩儿”的“大人-小人”的反义词。又如, “好-坏”是反义词, “不好”是“好”的否定式, 不是反义词。但在言语交际上来说, “坏”所表达的语气和含义要比“不好”强烈。一个词的否定式和它的反义词在语气表达上的差异, 对于汉语本体研究者来说, 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 却是需要强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 从宽泛的角度讲, 学习者容易出错的跟反义词有关联的内容, 都属于对外汉语反义词研究的范畴。

一、反义词的民族性

反义词的双方组成一个语义场, 这个语义场的形成要受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社会的社会状况、社会认识与习惯和语言的交际需要、汉语语义系统的状况与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民族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反义词上也有反映。汉语中“白-黑”在表示“是非”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白”在表示“革命反革命”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黑”在“忠于革命与否”的范畴上是反义词。但哈萨克语中, “白-黑”在表示“革命反革命”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白”在表示“是非”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黑”在哈萨克语中不是反义词。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哈萨克族认为“白”是最坦诚、最纯洁的, 汉语中的“红心”, 哈萨克语用“白心”表示, 两个民族对事理的认识是相同的, 但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张志毅、张庆云 (2001:210) 在论述义位聚合的民族性时, 认为义位反义聚合的民族个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A语言的由反义语素组成的义位, 对应的是B语言的反义义丛。如:始终——from beginning to end, 甘苦——the sweet and the bitter, 祸福——weal and woe, 等等。其次, A语言的一个义位是反义语素的组合, B语言的对应义位则不是反义语素的组合。如:长短——length, 呼吸——breath等等。再次, 反义组合的习惯次序不同。如:贫富——rich and poor, 左右——right and left, 新旧——old and new, 等等。

汉民族和谐统一的思维习惯和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在反义词的另一个反映就是构成反义词的语音形式上。具有反义关系的一对语言单位, 音节数目常常呈对称形式, 如“快-慢”、“迅速-缓慢”、“快快地-慢慢地”。但个别反义词除外, 如“难-容易”。特别是在反义词双方对举时, 只有同级的语言单位才能起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即语素与语素、词与词、词组与词组、短语与短语之间可以构成最佳反义词。词和词组之间尽管意义上构成反义, 可以形成反义联想, 但不是最佳反义词。如“寒门”和“富贵之家”。

以上反义词的民族性, 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反义词民族性的体现, 让学习者理解, 又要能够解释其原因, 让学习者学会类推。如反义组合的习惯次序上, 由于中国人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男婚女嫁”、“父子相传”、“夫唱妇随”的词序。

研究不同民族在反义词运用上的不同, 是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一个有趣课题。

二、由多义词产生的一对多和多对多反义聚合

反义词是就一定义位的相反相对而言的, 是建立在同一个意义范畴基础之上的。由于汉语词义的多义性, 汉语中存在一对多反义词和多对多反义词。“正”是个多义词, 它可以从不同的意义范畴上出发, 可以形成“正-反”、“正-副”、“正-斜”、“正-负”这样形式上一对多、但属于不同意义范畴的反义聚合。“多”和“少”都是多义词, 它们在“数量的大/小”、“称道/贬低” (古汉语) 等多个义位上具有反义关系, 于是形成了“多-少”这样形式上一对一但意义上是多对多的反义聚合。

由多义词产生的一对多和多对多反义聚合, 这是留学生学习反义词的一个难点, 也是受其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出现偏误最多的一个问题。鲁健骥 (1987) 先生指出, 由于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以及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误。这种偏误表现在反义词方面, 就是学习者会认为母语中某个词的反义词一定也跟目的语中对应词的反义词在意义上相对应。

韩国留学生朴祉泳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中指出“在韩汉义位不完全对应的多义反义词之间, 韩国学生会把韩语词有而汉语无的义位迁移到汉语词上, 而且这种负迁移不但表现在一个词上, 还会类推到它的反义词上。”“汉语一对多的情况和韩语一对多的情况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对汉语来说, 学生会根据对多义词义位的掌握情况把自己所熟悉的义位对应的反义词类推到其它义位上;对韩语一对多反义词来说, 学生容易把母语一对多的反义关系类推到汉语中。”

由于很多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特征, 教师在教这类反义词时, 要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水平, 提示学习者这是个多义词, 尽可能地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对应的多个反义词, 这样多义词的每个义位都会变得更加清晰, 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避免学习者盲目用母语的义位情况去类推。

针对不同母语的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在学习多义的反义词时出现的偏误问题的研究, 是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系列课题。

三、由同义关系形成的反义聚合

反义词的双方如果分别存在着同义关系, 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义聚合。如“丈夫-妻子”是一对反义词, 而“丈夫”与“老公”、“先生”、“男人” (北方方言) 、汉 (北方方言) 、“相公” (古汉语) 在“男性配偶称谓”意义上又是同义词, 于是形成了“丈夫-妻子”、“老公-老婆”、“先生-太太”、“男人-女人”、“汉-老婆”、“相公-娘子”六组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反义聚合。

对于学习者来说, 学习这类反义聚合, 重点实际上还是在同义词辨析上。作为教师, 教一个词, 同时要教它的反义词, 以及常见的同义词, 使得这个词在词汇系统中得到定位, 掌握词义, 更利于交际。

四、反义成词

汉语中存在大量反义成词的现象, 即汉语中反义词可作为语素来构成合成词, 如“开关”、“黑白”、“大小”、“长短”、“买卖”等, 这种合成词的意义并不是原来两个反义词的总和, 而是从矛盾对立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是意义类属发生了变化, 如动作类的“开-关”到事物类的“开关”;一种是从种概念变为属概念, 如“长-短”到长度概念的“长短”;一种是产生了引申义、比喻义或借代义, 如“深-浅”到“说话没深浅”中的“深浅”, “始-终”到“始终不肯认错”中的“始终”, 等等。由于汉民族的和谐对称、对立统一、委婉曲折的心理习惯和认识方式, 形成了大量的反义成词现象。正如在“反义词的民族性”里谈到的, 这种反义成词的语序是固定的、有规律的。

对外汉语教学时, 教师要特别强调反义成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简单相加, 并解释其语序的内涵, 让学习者能做到举一反三。

五、反义词的不对称

除汉语以外的很多语言中的反义词也都存在不对称性和标记性现象。经常举到的例子如“厚-薄”, 在“-不-”的疑问格式中, 往往用“厚”;在“有多-”的格式中, 一般是“厚”, (只有在已知薄的情况下才说“有多薄”) ;在“有『数量』-”的格式中, 一般用“厚”。

除了以上学者对反义词不对称现象在句法方面研究以外, 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反义词词汇层面上的不对称。石安石、詹人凤发现“互为反义词的两个单音节词作为构词成分与同一语素组合后, 有的不再互为反义, 如高能-低能, 这是词义不对称表现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一对反义词除了有对称的反义义项外还有不对称的反义义项, 以往人们关注反义词往往只关注到对称的反义义项即止, 像‘长途’”‘短途’这种存在反义义项空缺的情况人们很少关注。”

目前对反义词语义层面上的不对称研究才刚刚起步, 一方面表现对对立程度高的“大小类”、“好坏类”、“上下类”反义词的不对称研究, 另一方面从认知上、汉语史、民族文化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对外汉语反义词教学中, 由于学习者的母语往往也有不对称现象, 所以学习者在句法层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语义层面的不对称学习中往往出现偏误, 如学习者会根据“长假”类推出“短假”, 根据“大人”类推出“小人”, 等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时, 遇到反义构词, 要给学习者讲, 哪些有对称的语义关系, 哪些只是形式上的对称, 语义上并不对称, 避免由于类推而产生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层面上的反义词不对称研究存在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 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发现。

综上, 随着汉语反义词本体研究的深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词问题这一方向有一系列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语言文字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希亮.说“开心”与“关心”[J].中国语文, 2009, 5.

[2]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郭聿楷, 何英玉.语义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5]蒋绍愚.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J].中国语文, 1999, 5.

[6]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 1997.

[7]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 4.

8.汉语量词特点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篇八

关键词:汉语量词 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 习得

引言

量词作为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历来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国内,量词的正名立类较晚,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且时至今日,对量词内部的再分类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外,很多语言中缺乏量词范畴,如印欧语系,有些语言虽存在量词,但与汉语量词有较大区别,如日语、韩语。

本文将从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三个方面阐述汉语量词独具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该如何教,如何学。

一、汉语量词的特点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量词的特征描述如下:“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量词有时单独做句法成分;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认为量词是黏着词。吕叔湘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说到:“汉语的特点在于量词应用的普遍性,可计数的事物也需要用量词,并且这样的量词不是一个而是很多。”这些是从不同角度对汉语量词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任何一种语言的掌握都在于对该语言的应用,而量词作为汉语特殊的词类,它的某些特点也是在运用中体现出来的。

(一)形象色彩

“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1]所谓形象色彩,必定是直觉性的,化抽象为具体的。表达这种形象的途径既可以是显性的描绘,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喻。

1.描绘性

量词的作用是表量,但有时量词的功用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表量意味,而对客观事物外形的刻画、描绘的功用更加突出。这种描绘既可以是取事物的部分特点,也可以是取事物的整体特征。

我们可以对比汉英量词:

一轮明月 a piece of paper(一张纸)

一弯新月 a piece of bread(一片面包)

一钩弦月[2] two pieces of glass(两个杯子)

同是月,汉语根据不同时刻月的不同形状,为它配置不同的量词,“轮”“弯”“钩”突出了月的不同形态,形象感大大增强。在英语中,我们能明显看到的是piece的形态变化,只能体现表量特征,没看到piece与后面的名词paper、bread、glass之间有任何相关点、相似点,没有任何色彩。至于“张”“片”“个”则是汉语翻译出来的,不是piece 本身具有的。

2.比喻性

在汉语量词中,除了个体量词,还存在大量的借用量词。此时量词的比喻意味明显增强。它抓住了量词与客观事物的相似性、相关性,以此物比彼物。例如:

一口大缸

一叶扁舟

一峰骆驼

“一口大缸”从表面看,它的顶部很像张开的“口”,是敞开式的,因此借用“口”来形容,修饰性增强。“一叶扁舟”中的“叶”作名词时指树叶,由于划行于水面上的小舟的外形与一片树叶很类似,借用“叶”来表示,形象直观,又突出了舟之小,生动活泼。“一峰骆驼”中的“峰”原指山峰,而骆驼的背部凸出的部分类似一座山的顶部即山峰,“一峰”蕴含着比喻性,同时也借用了事物的局部特征来表示整体,鲜明直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描绘性的形象和比喻性的形象不是截然分开的,如上例“一轮明月”中的“轮”,既描绘了月之圆,也抓住了月之圆与车轮之圆外形上的相似处,即比喻意味。

(二)情态色彩

在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个佛像”“一位小偷”“一个教授”[3]这样的表述。这些都是没有掌握具体语境中量词的情态色彩而导致的偏误。

“量词在给予客观事物以计量概括认识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这就是量词的情态色彩。”[4]

情态色彩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味,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一位老师”“一尊佛像”早已习以为常,但若问其究竟,却未必说得出其中缘由,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

人们对不同的事物必然有不同的评价,因而量词所蕴含的人的主观情态必然也是多样的。这里姑且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大类。

1.表示褒义的,如“员”“位”。“一位老师”,“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意思有“官位,爵位,鬼神的灵位”的意思,沿袭到现代汉语,具有了赞扬的褒奖色彩,用于人,表示敬称。英语中“a teacher”,根本没有量词,单从外在表达来看,并没有敬称的色彩义。“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表量词时用于武将,因此现在我们常用“一员大将”“一员副帅”,而不用“一个大将”了。显然“员”也具有褒义色彩。

2.表示中性的,如“本”“个”。“一本书”,“本”用于书籍簿册或花木。“个”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使用的范围都比较大,指人指物都可以,比如“一个人”“一个苹果”。这里“本”“个”在情感上都有随意性,不能体现出说话者对“书”“人”的主观评价。

3.表示贬义的,如“帮”“窝”,“一帮强盗”“一窝贼”,从后面的名词可以看出,“帮”“窝”明显具有厌恶贬斥之情。再看“一帮狐朋狗友”“几位挚友”,不难看出“帮”在这里不能与褒义的名词搭配。

(三)格调色彩

“词的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因素不同,从而形成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风格就是格调色彩,即语体色彩。”[5]任何一种语言都有适用于不同场合的语体,这种语体色彩也大量存在于汉语量词中。

我们通常说的语体有口语和书面语,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书面语分为四类:具文学色彩,如“一抹斜阳”;具政论色彩,如“一任县官”;具古代文体色彩,如“一吊钱”;具科技色彩,如“一磅”。“抹”本是指动作行为,这里很传神地勾勒出斜阳的形态。很显然,在以交际为目的,力求方便的口语中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表述。“任”用于担任官职的次数,在书面语中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词去替换它,具有严肃性。在古代,铜钱一般用细绳串连起来,形成一吊一吊的。在表量中使用了“吊”来描述,保留了古代文言特色。具科技色彩的量词大都是度量衡量词,也有部分复合量词,如“人次”。在这样的表述中力求准确,不能张冠李戴。

口语色彩则表现为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的,如“一溜儿小跑”“一舀子水”。口语色彩在方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且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口语色彩。

总之,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集中体现了量词的独具特点。当然,这三类色彩在具体使用中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往往是某个量词融合了多种色彩义。每一大类色彩中的小类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汉语社团思维的特征,即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强调直觉性概念。

二、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由以上汉语量词三大特点,不难看出,量词背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因素。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因而不了解量词搭配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向学生讲解历来习以为常的搭配,学生更不能理解中国人的这种习惯。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合理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

1.初级阶段教学目标:熟悉结构,感受量词

教师教授常用搭配,使学生熟悉“数+量+名”/“动+数+量”的结构。对于母语中几乎没有量词范畴的留学生来说,对这种语言差异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初级阶段,要寻求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信”。

2.中级阶段教学目标:理解简单色彩义,掌握“一对多”“多对一”搭配现象

在前期熟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精讲“数+量+名”/“动+数+量”搭配的色彩义,对于同一个词,展示不同的搭配,每种搭配表示的色彩义也不同。同一个量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色彩效果亦不同。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达”。

3.高级阶段教学目标:理解复杂色彩义,掌握临时量词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要突出情态色彩和格调色彩的教学,对学生“个”的泛化偏误要及时纠正,不能宽容待之。例如“一位老师”中的“位”表敬称,它是源自古汉语中“位”多表达职位、君位等具有严格的尊卑等级之分的用法。[6]针对临时量词的使用,如“一箱子书”,则要放在具体语境中讲解。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雅”。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听说并重,有的放矢

在教学的初期,要考虑学生母语的干扰。首先,教师要让他们接受量词,通过课堂上教师领读、纠正,书中重现“数+量”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全方位感受量词。同时,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忽略量词的错误,不过多解释量词的色彩义,以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

2.图片展示,图文并茂

面对语境中具有丰富形象色彩义的量词,比较好的方法是顺其道而行,即有针对性地展现某一量词的“形”。如在课堂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教“一条鱼”,则侧重表达鱼的整体,课件中相应地展示一条鱼的图片。“一尾鱼”,则突出鱼的尾部特征,在整条鱼的图片中圈出鱼的尾部,以示表达效果。而“一块鱼”,则侧重表达鱼的部分,此时要展示一小块鱼,与整条鱼形成对比。这样,同是鱼,不同量词的形象色彩义就会被学生所关注,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对多”的搭配。

3.演绎对比,语境教学

针对形象色彩,可采取汉英量词的对比,如前例所述“a piece of paper ”,“一轮/弯/钩月”,通过演绎举例,学生可以发现汉语量词的特点,也可自行归纳某类量词的用法。

针对情态色彩,则可对比不同主观情态的量词,如“个”“位”,通过对比不同搭配,某一量词所表达的情态自然一目了然。

针对格调色彩,则对比书面语和口语。同一事物,书面量词与口语量词使用的不同,表达的功用也不同。

“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自然或半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中,接触、输入、习得相关的语言材料,并生成、输出相应的话语。”[7]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如教师设置在商店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使用量词。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量词的特点,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那么教学内容就不能被学生消化吸收。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师生互动。

1.合理设计问题和习题

在理论课学完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合理设计问题和习题。简单的如初期的连线搭配,判断对错,填空等。尤其注重“读”和“写”,留学生在后期量词习得中,常出现类似“一课树”这样的偏误。这是同音异形造成的偏误,说到底还是对形象色彩掌握得不够。

2.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情景再现不仅在教学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实践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的表达效果很多时候也是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来的。如,教师可以让甲扮演售货员,乙扮演顾客,二者在商场展开对话,教师给出乙需要买的商品及数量。二者就此进行具体语境中的角色扮演及对话。

3.引经据典,交流互动

学生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练习环节,课外的实践和学习也很重要。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可以分配相应的任务。除了师生互动之外,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起到纠错、促进进步的作用。如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量词,谈谈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习得情况进行点评。

课堂内外的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不同的教学阶段也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教师要继续本着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地接触量词。

三、量词习得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体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一开始接触量词时,由于受自己母语的干扰,脑海中没有形成“量词”这一概念,或单凭死记硬背,简单记住了“数+量+名”/“动+数+量”搭配。对于其中名、动词和量词的互相选择并不知其意,导致无法学会地道的汉语,也不能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

(一)树立信心,循序渐进

量词深深地植根于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中,有自己演变发展的历史。留学生接触陌生的量词时,必须首先学会接受汉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信心,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同时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订立恰当的目标,如初级“适时地使用量词”,中级“准确地使用量词”,高级“得体地使用量词”。

(二)注重交际,勤于思考

量词的口语色彩是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出来的,因此,留学生要想学到地道的汉语,就得加强自己的口语训练,勤于开口。在日常生活中,如在食堂、商店、文具店等这些地方时,要善于观察,留意不同语境中量词的使用情况,勤于思考和记录,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量词搭配。

(三)阅读原著,善于联想

量词形象色彩义的表达途径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相联性表现出来的。如“条”和“根”同是表条状物,但“条”的平面感强,如“一条毛巾”,“根”的立体感强,如“一根柱子”,这就要求留学生要善于联想,找到事物之间的“同”,转化为内在的逻辑,通过联想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同时,还要多读原著,不仅可以培养汉语语感,还能培养汉语思维。

四、结语

汉语具色彩义的量词是非常丰富的,其用法也是很复杂的。本文只是就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三个方面初步探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中,“文化”这一因素贯穿始终,但主体仍是交际文化。到底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有不同的方法。到底采取何种对策,则要以对教学最有利为原则。本文则是浅谈自己的拙见,望对今后的量词教学有所启发。

(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省级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的子课题成果”。)

注释:

[1][4][5]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第94页,第106页。

[2]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32页。

[3][6]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第27页。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112.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6.

上一篇:山东理科二本分数线下一篇:2017电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