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2024-07-03

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共8篇)

1.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一

一、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此类心态患者均为1型dm,占54.4%.由于患者多是青少年,一旦被确诊,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如果没有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将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而他们又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生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责备父母。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做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渲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此类患者均为2型dm,占39%,中年人居多,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有的父母自己患dm,又看到下一代也患了dm,以为自己遗传给了孩子更产生深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伴随dm诊断,需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受到限制而出现愤怒、拒绝和忽略。有的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导致过度的依赖和反抗心理。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焦虑恐惧的心理:此类心理患者1型占4.2%,2型占35.9%,较为多见,这是因为d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dm知识的不准确认识而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有dm而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那些需要他们负起责任的家人,惧怕死亡,对治疗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护理人员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适时进行dm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病人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四、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此类心态患者中1型dm占8.9%,2型dm占17.6%.1型dm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dm而抛弃自己,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28例2型dm患者均为早期,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情况好,有的则红光满面,貌似“体格健壮”,自认为得了dm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这种心理在疾病的早期能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仍忘我工作而不重视治疗,但长时间的拒绝则阻止了适当的自我监护致病情加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患者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正确注射胰岛素不会上瘾也没有危险。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控制好自己的感情,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dm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以后,治疗信心增强,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有此心态患者1型占2.5%;2型占7.5%,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对于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2.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二

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一般认为60~89岁为老年期。随着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寿命正逐渐延长, 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临床患者日趋增多, 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习惯, 从而造就了各种心理状态。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成为临床广为关切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是疾病转归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护士了解、分析老年患者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1 心理状态

1.1 感知觉退行性变化

表现为视力下降出现病变, 因而使他们的反应迟钝, 敏感性降低, 各脏器功能减退, 代偿适应能力下降, 加之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等环境改变可使其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1.2 记忆的变化

老年人记忆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由于记忆力差, 反应迟钝, 对周围事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易产生孤独、寂寞、自卑感。

1.3 思维的变化

老年人思维能力有普遍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缺乏客观冷静的听取他人意见的宽容性, 固执己见, 喜欢别人恭维服从, 希望得到周围人的重视, 依赖心理极强, 情感脆弱, 加上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对所患疾病的不了解, 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孤独心理。

2 护理对策

2.1 消除焦虑、恐惧

因为老年人适应能力差, 住院后环境陌生, 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 了解患者心态后主动热情迎接患者, 耐心细致的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并对其讲解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以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告诉患者怎样使用辅助器械, 怎样服用各类药物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饮食方面该注意哪些事项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措施, 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够做到“心知肚明”, 尽早熟悉情况, 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采取不同方式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个性爱好、饮食起居的习惯, 利用语言技巧及实际行动,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并在其家属的配合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消除患者的不安。通过上述手段护理人员可以获得较全面的患者的心理资料, 针对其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护理, 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经临床观察得知, 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得好, 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合理安排病房

当患者踏入病房时, 就开始了与病友同吃同住的医院生活,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安排病床, 避免患者在生活、心理上产生不必要的困扰。老病友们相互交流的经验较容易被接受, 从而影响新患者的心理活动。因此, 合理安排病床也是影响患者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美好的语言能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境去接受治疗, 并对改善护患关系起积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应耐心, 尊重患者, 态度诚恳温和, 与患者交流要言辞恳切, 称呼要恰当, 说话的声音要大而不急, 回答询问要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主诉, 对患者所有的事情要表现出聚精会神, 老年患者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 不可表现厌烦情绪。平时工作多深入病房, 关心患者疾苦, 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 而这些又是促使患者主动与你交流的基础, 让老年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可以成为交谈的朋友, 愿意把自己的忧虑苦闷告诉护理人员, 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

2.4 了解疾病知识, 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老年人患病时思想负担重, 易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每日宣教一些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内容不宜过多, 使其有新鲜感和兴趣, 尽量不用医学术语, 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 应举些浅显易懂的例子, 说话速度要慢, 语调应稍大, 宣教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患者疲劳。通过宣教能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参与健康维护, 解除心理上的压力, 预防疾病复发, 延缓病情进展,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非语言的沟通对患者的影响

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语调、表情、行为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说话的语调不同, 反应的情绪就不同。语调舒缓平和, 就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 举止大方文雅, 面带微笑,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及操作的轻柔适度, 会给患者以亲切舒适安全感。

3.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三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46例的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与46例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按恐惧忧郁型、悲观自卑消极型、易激动型、否认心理型进行分类,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都能接医嘱服药、消除了心理障碍,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肝炎病人的心理状态复杂,只有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肝炎病人;心理状态;分析;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46例肝病患者,其中男30例,年龄45~62岁;女16例,年龄42~5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划分为恐惧忧郁型8例,悲观自卑消极型7例,易激动型8例,在注重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2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2.1 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由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觉交织而组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1]。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恐惧绝望常使重肝病人表现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由于本病住院时间和疗程较长,经济费用高,使许多家庭坠入困境,甚至举债,特别是自费患者思想压力大,加重了心理顾虑,导致病情加重。

2.2 自卑消极悲观心理:具有自卑心理的病人一般少言寡语,说话小心谨慎,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肝炎传播途径的了解,对肝炎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无原则的“避而远之”。加之住院期间的隔离治疗,使病人产生孤独感和遗弃感,整日愁眉苦脸,不愿与人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

措施:

2.3 易怒心理:由于肝炎病毒无特效药物,病人久经治疗,化验结果长期不能转阴,加上工作,家庭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情绪易激动,动辄就对医务人员或家属发脾气,事后又后悔。加之重肝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使患者表现出恐惧不安的情绪,惟恐病情加重,而出现急于求成、药到病除的心理。若未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则表现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失眠等,将治疗效果归因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此种情绪如不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可加重病情,使疾病更加恶化。

2.4 否认心理:多见于自觉症状较轻的患者中一些“老病号”,认为自己“并没有病,怎么会得上这种病。”患者对自己患有肝炎的现实给予否认。除表现不遵嘱服药和休息外,还自行购买广告推销药品,对疾病不予以重视,久而久之耽误治疗,使病情发展。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患间沟通与交流:医护人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耐心倾听,适时加以引导,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和疏导[2],解除心中思想顾虑,及时纠正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减轻心理压力。

3.2 加强医护人员医德修养 

3.2.1 尊重病人,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现代护理新理念中整体护理的宗旨,体现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核心所在[3]。护理人员护理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尊重人、关怀人的护理理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树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3.2.2 对情绪极低的患者要严加看护,不要在心灵最脆弱时候冷落患者。同时注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其感到温暖,减轻病人精神负担。

3.3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3.3.1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以其言语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提高病人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4]。重肝患者疗效不确定,患者担心病情、传染性、工作、生活、对家族的影响等,应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积极暗示,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既来之则安之,处病不惊。

3.3.2 对悲观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表现出最大的同情心,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情绪。

3.3.3 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良好的家属和社会支持能有效地缓冲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维持情感的完好状态,获得精神安慰。

3.4 重视患者用药心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3.4.1 加强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疾病治疗和转归过程。

3.4.2 收集正规用药和积极配合治疗治愈病例讲解,必要时请治愈患者进行言专身教,避免患者盲目滥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4.3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使病人懂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3.5 注意情绪调节: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遇事自我宽慰,避免情绪过激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正确看待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4 结果分析

4.1 评价标准 

4.1.1 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障碍消除

4.1.2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增加

4.1.3 患者住院天数缩短

4.2统计方法: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得的计数采用X2检验。

5 讨论

4.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四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状态,护理

近几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关注老人的生活、医疗、养老等问题已刻不容缓, 尤其是医疗问题。随着年岁的增大, 人类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多种重大疾病如心梗、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 这些疾病不仅给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 还会影响其心理, 使其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思想[1]。针对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这种普遍现象, 我们综合分析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然后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帮助老年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精神, 现报告如下。

1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常伴有孤独感

随着岁数的增大以及身体状况的下降, 老人往往会逐渐地减少与外界事物的接触, 人际关系也会随之下降, 特别是对于因病而长期住院或卧床的住院老年患者, 基本上不能与外界接触, 再加上不部分亲人无法每天陪伴左右, 从而会出现孤独感。通常会表现出暴躁、孤僻、情绪低落等, 从而造成老年人出现各种心理和生理反应。

1.2 心理抑郁

有些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慢性疾病, 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家人带来一定的负担, 老年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是累赘, 同时由于其自尊性较强, 不愿与家人及护理人员主动沟通, 长期下去就会产生忧郁、敏感、多疑、脆弱等心理[2]。一般表现为大小便次数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及呼吸加快、睡眠质量差、紧张等。

1.3 心理恐惧

随着人体功能的老化以及疾病的迁延,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会逐渐表现为体质变差、记性不好、行动不便、做事情力不从心等,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就会产生恐惧感, 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 导致不配合治疗或对治疗失去信心, 从而严重影响到临床的治疗效果。主要表现为疑病、言语减少、经常发呆、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等, 这些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外界沟通能力和相应的智力水平等。

2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

2.1 体贴和理解老人

老人一旦确定患病后, 会在情绪上和心理上产生一些异常变化, 一般表现为萎靡不振、悲伤、易怒、烦躁等。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做到贴心、细心和耐心, 并要用自己的爱心来关爱老人, 并积极与患者沟通, 鼓励患者把心事倾诉出来。在护理操作和护理态度方面要不断提高与完善, 要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的问题, 对患者的暴躁情绪要尽可能理解、容忍, 不断改善住院环境, 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

2.2 消除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孤独感与恐惧感

由于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会表现出孤单、多疑、脆弱、敏感等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在老人住院后就要用积极、热情、愉快的态度来开展护理工作, 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让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能尽快地打消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入院后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提高老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亲近感, 为以后的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3]。尤其是那些心理状态差或不稳定的老年患者, 要特别重视这部分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有效的进行抚慰、疏导, 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3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尊重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前, 要到病房里与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及家属面对面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 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倾诉。护理人员态度要诚恳, 要视老人为自己的亲人长辈一样, 这样才能让彼此产生信任, 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病住院的老人, 心理比较脆弱, 实际护理工作时, 充分尊重长期住院老年患者, 不能伤害其自尊心, 尽量满足老人的各项合理要求, 护理时动作要文明, 言语要礼貌, 并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 在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工作中, 通过全面分析、评估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 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 能消除住院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其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 使临床治疗效果的达到最佳。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具良好的职业素养, 勇于奉献、乐于助人,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贴心、耐心去护理每一位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Churin BV, Putiolov AA, Palchikov VE, et al.Gastric and small in-testine motility in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sleep disorder[J].Clin Med, 1997, 75 (10) :46-90.

[2]董儒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 2011 (6) :117.

5.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五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60-01

1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规律、程度及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者有无导致并发症的诱因如饮酒、劳累、服用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饱餐等,有无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头晕、心悸、呕血、黑便,突发剧烈上腹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消瘦、体重减轻等,以早期发现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2生活护理

2.1溃疡活动期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

2.2调理饮食①饮食应富营养、易消化,面食为主,并需适量蛋白质。因面食较软、含碱易于消化,并能中和胃酸,不习惯面食者可用米粥代替。两餐间可摄取适量牛奶。脂肪可引起胃排空减慢,胃窦部扩张而胃酸分泌增多,故应低脂饮食。②少量多餐,定时进餐。少量是指每餐不宜过饱,以免胃窦部扩张而刺激胃酸分泌。多餐是为补充量少之不足,每天可进餐4~5次。定时进餐可使胃液分泌有规律。③避免辛辣等食物及酒类、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消化道出血者可进流质饮食,以牛奶、豆浆、米汤为宜。

3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定时服药,坚持疗程,不可过早停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①制酸剂:服用片剂宜嚼碎,乳剂宜摇匀。氢氧化铝凝胶可阻碍磷的吸收,老年人服用应警惕骨质疏松。②组胺H2受体拮抗剂: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腹泻、粒细胞减少、皮疹等。如静脉给药,应缓慢注射,以防发生心律失常。③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少,主要是腹泻、头痛、恶心、皮疹等。④硫糖铝:不良反应少,可有口干、便秘、皮疹、头晕、嗜睡等。⑤胶态次枸橼酸铋:少数患者可有恶心、便秘、一过性转氨酶升高。服药期间粪便可呈黑色,应向患者说明。

4对症护理

①疼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②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帮助患者去除诱发或加重疼痛的因素。如对常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嘱其停药;对有烟酒嗜好者,应解释烟酒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吸烟可促进胃酸分泌,十二指肠液反流,饮酒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劝其戒除,并帮助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戒烟戒酒计划。③了解上腹痛的节律性及缓解因素,按其特点指导缓解方法。如十二指肠溃疡是空腹痛或夜间痛,可让患者准备制酸食物如饼干、蛋糕在疼痛时食用。服用制酸剂预防疼痛发生,亦可用热敷或针灸止痛。

5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故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耐心讲解本病有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告诉患者本病是可治愈的,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教会患者放松技巧,保持乐观的情绪,以消除焦虑,减轻症状,预防复发。

6并发症护理

一旦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安置患者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做输液输血准备。呕血后立即清除血迹和呕吐物,以免引起患者恐惧。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迅速执行医嘱。并发急性穿孔者,应立即卧床、禁食,并放置胃管做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做手术前的准备。幽门梗阻者,轻者可进流质饮食,重者需禁食,胃肠减压,每晚洗胃1次,静脉补液,并做好手术准备。对癌变者,应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

7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知识以及复发与加重的诱因,注意避免这些诱因。②合理安排患者休息与工作,保证足够睡眠。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精神要愉快放松。③合理饮食,戒烟酒。④慎用或不用敛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泼尼松(强的松)等。⑤按医嘱服药,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以减少复发,坚持长期、全面治疗。⑥定期复查。

6.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共有84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 女性患者有25例, 年龄34~77岁, 平均年龄为57.4岁, 病程11个月~21年, 平均病程为11.5年。在上述患者中, 有吸烟史或长期吸烟的患者53例;与生活环境和从事职业有关的患者30例。其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21例;合并心率紊乱和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例。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 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根据病程长短、合并症种类、年龄、生活习惯和家庭状态等的不同条件会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根据疾病治疗的进行和术后护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主要变现为一下的心理状态: (1) 恐惧: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刚入院的患者和合并症较严重的患者身上。由于初入院造成的陌生环境表现出本能的排斥和紧张, 表现为惧怕病房的恐惧。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因症状表现明显, 治疗过程较长, 常表现为惧怕死亡的恐惧。患者会出现抗拒独处、怕黑、入睡困难、不思饮食等表现。 (2) 过度依赖:在老年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不仅因为患者害怕病情发展, 还由于患者年纪较大, 行动不便, 依赖儿女亲人较多。患者通常要求子女和医护人员随时陪护, 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同情, 并依赖他人做决定。 (3) 焦虑: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病情反复发作, 经常咳嗽胸闷, 病程较长, 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咳嗽造成焦虑烦躁, 还有患者担心治疗费用会增加过多开销, 家庭负担加重而感到焦虑。主要表现在易怒、暴躁、烦闷和失眠。 (4) 轻视病情:部分患者较年轻, 患病时间短, 并长期吸烟, 对病情认识不足, 急于出院, 不按医嘱治疗和服药, 不尽早戒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得病情反复延绵, 难以治疗, 甚至加重病情。 (5) 消极:部分患者往往认为自己的病情远比医师诊断得更加严重, 过分放大身体的痛苦, 认为自己无药可救, 浪费钱财。又因医院患者较多, 交流中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这类患者往往容易放弃治疗, 错过了治疗最近时机, 增加治疗困难, 延误病情。

1.2.2 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科学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和热情负责的态度来帮助患者一起面对疾病, 战胜基本, 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心愿。 (1) 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要带领患者和家属熟悉新环境, 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的恐惧心理。要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沟通, 态度热情, 加强巡视, 主动关心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生活起居, 做到问寒问暖, 亲切和蔼, 面带微笑。提醒患者多休息, 注意饮食。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了解患者的需要和困难, 并尽量为患者在饮食, 如厕等方面创造便利。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 与患者像朋友一样交流, 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充分相信护理人员。要仔细发现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态度转变, 做得及时的应对, 耐心的开导和合理的建议[5]。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和治疗效果良好体现的重要保证, 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明显消除或减缓患者心中对疾病的恐惧, 有利于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 (3) 鼓励患者树立的信心:要鼓励患者面对疾病决不可气馁,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压力。在平时, 可以通过与患者谈论开心的话题以活跃病房内的气氛;此外, 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有帮助, 当患者表现得沮丧悲观时, 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慰与心理疏导外, 可以与患者探讨其的兴趣爱好, 不仅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同时还能够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还应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 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情。培养生活兴趣如听音乐, 培养养花种草等爱好, 以分散注意力, 减少孤独感, 缓解焦虑, 紧张的精神状态[6]。 (4)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护理人员要通过向患者耐心、科学、客观地讲述疾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要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恐惧和顾虑, 也要同时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 对那些轻视病情的患者要使他们能够做好应对病情发展的心理准备, 重视治疗, 积极配合, 不因患者的疏忽大意而贻误病情。另外, 及时地向患者传达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的最近进展及成果也是十分重要的, 激励患者保持信心和希望, 鼓励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信医学技术,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患者对康教育的与程度与其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患者亲友的关注度有关, 因此,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形式宜多样化, 内容宜具体化和系统化, 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7]。 (5) 鼓励亲友配合护理:亲友是患者的精神支持和信念保证。患者往往心理脆弱, 非常需要家人的鼓励和陪伴, 才能让患者感受到的温暖和关爱。亲人尽孝尽心, 朋友表现关怀, 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扫清内心的孤单和恐惧, 觉得有很多关爱自己的人的支持而倍受鼓舞;亲友还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有更多交流的话题。号召亲友配合护理, 也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6) 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护理工作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 加强专业知识的修养, 以过硬的知识水平、娴熟的护理技术和优秀的沟通技巧让患者放心。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可以增加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

2 结果

本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经过科学的心理护理, 其中显效50例, 有效25例, 无效有9例, 总有效率高达89.29%。

3 小结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目前居于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 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现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由于长期通气功能受阻, 伴有咳嗽、气短、咳痰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给患者在精神都带来了沉重压力, 心理上承受巨大痛苦。这往往使得患者在恐惧病情发展的同时, 也惧怕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 从而更加消极、悲观、焦虑和敏感。在本次临床研究中, 我院首先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通过建立良性护患关系,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再通过认真观察患者言谈举止, 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和心理变化过程;鼓励患者亲友在护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也是我院关注患者心理护理的特点之一;对于情绪极端患者, 采取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以达到控制情绪, 缓解病情的效果。实践证明, 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 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对策, 对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病情、缓解不良情绪、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继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2-6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修订版) [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许彩霞.慢性阻塞性肺炎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34 (8) :107-108.

[4]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志, 2007, 27 (16) :38-39.

[5]鄢莉宏, 冷蓓峥, 许宾.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疾病认识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2) :62-63.

[6]李毓.浅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6 (5) :237-238.

7.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七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模式,肺癌,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随着污染的加重以及各种致癌因素的增加, 人群癌症发病正逐年上升, 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以往在我国肺部疾病患者中肺癌患者较为少见, 而现在临床上肺癌患者已经十分常见, 并且有研究显示, 十年后我国可能成为肺癌第1大国;而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容乐观, 常用的放疗与化疗对患者的损伤也十分巨大;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有效的护理, 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就是为了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132例, 其中男性84例, 女性4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各66例, 观察组腺癌30例, 鳞癌21例, 腺鳞癌15例, 对照组腺癌32例, 鳞癌20例, 腺鳞癌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癌症分类、治疗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常规护理如对照组。 (2) 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宣教, 宣教方式可以采用集合患者视频宣讲或者制成手册发放给患者等方式。讲述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制单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 (3) 心理护理:肺癌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 患肺癌的患者自然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 严重者可能会自杀, 因此对患者心理的护理是一体化护理的重要环节[2];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给与安慰, 随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如讲述抗癌成功的例子, 组织开张活动等。为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并树立起信心来面对疾病。 (4) 环境护理, 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整体好病房的环境。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l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校验, 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如表1。

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肺癌有称原发支气管肺癌, 指的是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恶性肿瘤, 近50年来,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在发达国家与我国大中城市, 肺癌发病率已经成为男性肿瘤发病的首位, 在20世纪末, 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 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 并且近年来女性发病率也有所上升。病源细胞一般来自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 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较多见;发病部位一般以右肺多于左肺, 上叶多于下叶, 并且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变。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咳嗽、低热以及胸痛等症状, 晚期症状可根据患者体质而不同, 常见症状为出血疼痛与溃疡。对于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靶向治疗, 但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相应的并发症, 因此临床护理也显得十分重要[3]。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即由医生、护士等各类人员组成治疗小组, 根据护士能力与岗位技术难度、岗位风险将责任护士分为2级, 采取个人述职与集体投票的方法竞聘上岗。二级责任护士主要管理重症患者, 一级责任护士主管病情较轻患者。患者的治疗随访有相同医疗人员进行, 这样可以拉近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距离, 这样更有利于相互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4]。

本次研究就是为了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研究对象均为来本院治疗的患者, 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 经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生活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 心理健康程度也要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肺癌患者, 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春香.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1 (15) :638-639.

[2]熊秋颖.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6 (23) :813-814.

[3]剧东博.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4 (12) :153-154.

8.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社会状态分析及护理 篇八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174例, 男112例, 女62例;年龄19~73 (36.0±6.1) 岁, 其中<35岁151例 (86.8%) 。174例中尿素 (13C/14C) 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118例 (67.8%) 。住院时间为1~3周, 平均 (14.4±3.9) d。

1.2 方法

纳入对象都是经消化性溃疡治愈后患者, 长期随访, 定期复查, 发现消化性溃疡复发。详细询问其复发季节、用药维持情况、近期服药效果, 追问患者饮食情况和生活方式, 记录患者心理状态, 必要时测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 排查诱发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 并统计主要诱发原因及构成比。

2结果

本组174例患者中, 季节因素86例 (49.4%) , 饮食因素58例 (33.3%) , 精神因素17例 (9.8%) , 药物因素13例 (7.5%) 。其中症状缓解后, 自行中断服药, 或未按照医师的要求服药导致复发114例 (65.5%) 。

3复发原因

3.1 性别因素

本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中, 男性约为女性的5倍。由于生理原因, 男性壁细胞多于女性, 因此男性胃酸分泌量高于女性。同时, 男性生活压力大, 饮食不规律, 以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如吸烟、饮酒、睡眠不足等影响, 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女性。

3.2 年龄

本组复发患者中年轻人居多, 其中<35岁151例 (86.8%) , 多数原因为自恃年轻, 对身体健康不关注, 生活、工作不规律、饮食不节等。

3.3 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过饥会使胃产生高度的饥饿感, 黏膜血管扩张, 发生水肿, 胃酸破坏局部造成溃疡的发生;过饱则使胃窦部高度扩张, 胃泌素分泌增加, 而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 引发十二指肠液反流, 破坏胃黏膜。酒精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 诱发溃疡。吸烟能使黏膜血管收缩, 胰液及胆汁分泌减少, 中和胃酸的作用降低;另外, 吸烟会导致胆汁反流, 刺激胃黏膜, 加重胃溃疡的同时增加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

3.4 季节因素

消化性溃疡好复发于秋冬、冬春交汇之际, 气压、气温及湿度的变化, 导致胃十二指肠的缺血缺氧, 胃酸分泌增加, 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3.5 用药情况

治疗疗程不足, 服药时间过短, 胃黏膜修复不完善, 防御功能不足, 容易导致溃疡的复发。由于其他原因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可能使胃酸和胃蛋白的分泌增加, 胃黏液分泌降低, 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也会增加溃疡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3.6 精神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 社会竞争激烈, 人们精神紧张, 心理压力增大, 致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胃酸分泌增加, 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4护理措施

4.1 季节的预防指导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季节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针对性指导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注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情况, 并在消化性溃疡好发季节进行适量的预防性治疗, 如遵医嘱口服小剂量抑酸药约10d[3], 注意防寒保暖等。

4.2 合理的饮食指导

生活中规律饮食, 合理搭配, 以软食和面食为主, 避免进食难以消化和刺激性食物。进食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如有复发倾向, 则注意进食中性或碱性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粗硬食物。酒精和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 故平素要戒烟戒酒。

4.3 院外用药指导

患者常在症状缓解后, 自行中断服药, 或未按照医师的要求服药, 从而导致复发。虽然溃疡愈合, 临床症状暂时消失, 但刚刚修复的胃黏膜还不足以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侵蚀, 易引起溃疡的复发。因此, 症状缓解后应继续服药一段时间, 不提倡症状缓解或出院后立即停药。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强的松、阿司匹林等容易导致溃疡复发的药物, 如病情需要则建议餐后服用, 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

4.4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 学会自我排解,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心理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重视自身保健, 早期预防, 早期治疗, 以早日康复, 避免复发。

总之,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本资料分析了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 并积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合理饮食, 合理院外用药及心理护理, 有效降低了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复发原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4-392.

[2]姜丽英, 汤云仙, 马雪英.消化性溃疡患者出院后医嘱依从性的指导[J].天津护理杂志, 2006, 14 (2) :79.

上一篇:新加坡留学申请材料介绍下一篇:电子版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弄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