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024-08-16

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精选8篇)

1.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针对新形势下农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队伍自身素质修养不高,宗旨意识弱化,影响了党员在村基层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党员作用发挥不大是由于部分农村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作风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1)入党动机不纯。很大一部分是为个人私利,比如有的是为当官发财入党等。(2)一些党员党性觉悟不高,其私心杂念较大。讲求实惠、讲求回报的多,讲求党性、讲求奉献的少,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组织纪律松弛;有的党员认为,个人利益至上,对基层党委、支部的决策决议不支持,甚至不如普通群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3)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战斗力较弱。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呈现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工作积极性也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加快发展也缺乏本事,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党员学习培训机会少,影响了农村党组织领导能力提高,导致了部分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弱化。(1)个别村组对于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平时不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不注重提高党员思想素质。(2)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应用结合不紧密。(3)培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4)少数农村党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掌握实用新知识、新技术不够,缺乏科技致富的本领。(5)政府对党员行为、思想等缺乏引导和指导。

3、村里经济实力薄弱,财政有限,经费筹集困难,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活动相关工作的开展。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村党支部经费困难,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有的甚至还有村基本没有收入,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4、村党员干部待遇低,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1)村党员干部待遇低。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2)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党员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奔头。况且发展的任务很重,村里缺少建设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想为群众办点儿事,极其困难,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

二、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根据各村实际,必须看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确定符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由于各村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发展农村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组织发展各种形式的科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组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质量农业、效益农业。

3、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加强技术培训,注重培养示范典型,增强党员创业技能。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村级组织注重抓好技术培训这一关键环节,通过邀请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广泛组织农民学习实用技术,并侧重培养党员致富能手,让他们在群众中言传身教,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实践技能。

4、挖掘潜在优势,多元开发致富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村基层党组织能够主动创新思路、谋划发展,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多方寻找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促进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以促进流通、服务农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围绕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村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又可以积累集体资金,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集体有了积累资金就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2.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二

1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当前, 我国大部分乡镇一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资金相对不足, 上级部门经费投入不充分的现象, 导致这些机构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公益性活动时困难重重, 无法有效引进较多的新品种、新技术, 更缺乏专门的固定办公用房、农业技术推广设施, 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严重影响着基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1.2 基层农业技术尚未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和机制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乡镇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财物严重不足, 缺乏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 尚未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和机制, 仅仅单纯注重农产品的肥料和种子, 并未将现代农业新技术真正应用到普通农户家中, 而且更缺乏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化管理, 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限。

1.3 基层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 现行科技成果仅仅注重于宣传单一技术, 并未与产业形成配套体系, 导致农业成果与产业出现割裂局面, 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并不强。另外, 某些基层农业成果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 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与不对应, 无法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1.4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 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数为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士, 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业务素质也普遍偏低, 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2]。此外,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老龄化, 他们掌握和接受现代化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更不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 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1.5 基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 基层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 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整体素质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另外, 基层农民心存顾虑, 担心收益率受到影响, 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 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进行耕种, 也严重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 改善推广条件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加大,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规定, 力求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项农业资金的投入, 为了加快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国家和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 改善推广条件, 并不断完善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 建立多渠道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和融资体系, 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3]。

2.2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引导各方面的人员积极参与并对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 通过国家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中来, 并根据我国“三农”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向着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 对现存在的农业技术运行机制进行科学的优化, 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提高服务水平的质量和效率, 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有效地得到推广和应用[4]。

2.3 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 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离不开生产需求, 只有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业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才是成功的、实用的, 才会在基层农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适用[5]。为了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 促进基础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使优秀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行转换, 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 使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群众得到实惠, 同时, 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地快速发展。

2.4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积极吸收引进一批科学理论知识扎实、农业技能熟练的高端人才, 在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的同时, 注重培养对于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和掌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福利等措施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质量, 以保证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5 注重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 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重点是要深化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 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 以便于农民的接收和应用实践[6]。在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同时, 更要注重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 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和应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 并享受到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接受这些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定期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开展农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对于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过程,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人力、财力与物力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合作, 才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 必须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 并大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 大大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全面、有效推广, 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

[2]胡友明.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园艺, 2012 (4) .

[3]刘群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6) .

[4]刘德忠.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

[5]信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3) .

3.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三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我国农业技术并未在基层得到全面有效的推广,不利于全面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推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成效性[1]。

1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乡镇一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资金相对不足,上级部门经费投入不充分的现象,导致这些机构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公益性活动时困难重重,无法有效引进较多的新品种、新技术,更缺乏专门的固定办公用房、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严重影响着基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1.2 基层农业技术尚未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和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镇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财物严重不足,缺乏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尚未形成完善的推广体系和机制,仅仅单纯注重农产品的肥料和种子,并未将现代农业新技术真正应用到普通农户家中,而且更缺乏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化管理,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限。

1.3 基层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行科技成果仅仅注重于宣传单一技术,并未与产业形成配套体系,导致农业成果与产业出现割裂局面,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并不强。另外,某些基层农业成果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与不对应,无法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1.4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数为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也普遍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2]。此外,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老龄化,他们掌握和接受现代化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更不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1.5 基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基层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另外,基层农民心存顾虑,担心收益率受到影响,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进行耕种,也严重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改善推广条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力求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项农业资金的投入,为了加快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国家和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改善推广条件,并不断完善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多渠道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和融资体系,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3]。

2.2 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引导各方面的人员积极参与并对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通过国家政府的引导和帮助,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中来,并根据我国“三农”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向着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创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对现存在的农业技术运行机制进行科学的优化,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有效地得到推广和应用[4]。

2.3 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离不开生产需求,只有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业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才是成功的、实用的,才会在基层农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适用[5]。为了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基础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使优秀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行转换,创造巨大的财富和价值,使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地快速发展。

2.4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一批科学理论知识扎实、农业技能熟练的高端人才,在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对于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和掌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福利等措施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5 注重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重点是要深化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以便于农民的接收和应用实践[6]。在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同时,更要注重基层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和应用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并享受到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好处,接受这些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定期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开展农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人力、财力与物力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合作,才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必须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拓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并大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大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的全面、有效推广,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胜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胡友明.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园艺,2012(4).

[3]刘群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

[4]刘德忠.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5]信军.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3).

[6]张秀萍.浅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9).

4.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四

日期:2007-11-3 10:53:54 人气:

670 出处:莲都工业区管委会 作者:傅良荣[大 中 小]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一项政治纪律,这一制度执行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前途和命运。从近几年来我区基层组织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从整体上讲,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多数同志认识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是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落实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重要措施,是发挥集体智慧的重要途径。正是因为多数同志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在基层基本上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基层组织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说了算现象依然存在。据了解,一此单位的“一把手”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大事小事一把抓,不当“班长”当“家长”,什么事情都得由他来拍板,由他说了算。

(二)擅自改变集体意见现象时有发生。一此单位的“

一把手”对已经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想变就变,不把集体研究决定事情当回事,随意性很大。

(三)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尚有人在。少数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研究决定问题以我为中心,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标准,有利的就采纳,不利的就不予理采,一切按自己的想法作决策,使民主成为一种摆式。

(四)讨论问题不能充分发扬民主。一此单位的主要领导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心情急燥,不让他人充分发表意见,有时甚至不让人把话讲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不同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

(五)班子会议准备不充分。有的单位召开班子会议几乎没有什么准备,更没有把会议议题事先告诉与会人员。因此,与会人员大多没有思想准备,会上很难提出较为成熟的意见。

(六)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这此年来,基层组织虽然按上级的要求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但会议质量不高,多数同志没有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没有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只是轻描淡写地谈一此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敢触及思想实际,不敢揭短;有的把民主生活会开成工作总结会,或者说是庆功摆好会,只讲工作,不谈思想,只谈成绩,不讲缺点,只提希望,不作批评,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单位却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争吵会,同志间相互攻击,互相指责,我说你不好,你说他不对,不从自身找原因,专揭他人身上短,听不进批评意见,个个争的面红耳赤,结果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闹得不团结,给工作带来影响。

(七)执行制度不严。这此年来,我区各基层单位在建章立制方面应该说做了不少的工作,每个单位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而且还比较全面,如那一类问题应由班了集体研究决定、多少元以上经费支出要由集体研究决定等。但是,有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按制度规定应由集体研究决定的事情,个别人就随便答应了,事后也不与其他班了成员通气,没有真正按制度规定办事。

上述问题,对于有此人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的。但是,只要仔细一分析,就不难看出问题的严重性。笔者认为,作风不民主,不仅会造成决策失误,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挫伤其他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的还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和统一,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失。

二、主要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水平,而领导干部思想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和依靠理论学习得以实现的。因此,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运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论修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也是正确处理调解党内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头脑,是当前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质量的前提。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立场、观点、方法,才会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有共同评判是非得失的标准,才能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

1、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于民主生活会,市、区已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基层组织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这项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据了解,有些单位一年只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有的单位虽然按规定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但会议质量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致使一些单位内部矛盾突出,班子成员之间误会较多,并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按照上级的要求,坚持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使党内民主生活不断走上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健全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当前来说,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民主生活会,是关系到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根本性问题。一些单位之所以民主生活不正常,就是因为这些单位的领导对民主生活会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要通过教育来统一领导干部对民主生活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其把民主生活会作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其次,要勇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批评,敢于开展批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能否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量是实表明,在任何一个集体内,如果自由主义泛滥,好人主义盛行,都会使庸俗作风和腐败问题滋生,使党的事业受到损害。因此,领导班子成员要严于律已,坚决克服怕吃亏、怕丢面子的思想观念,自觉地、深刻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地、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只有这样,民主生活会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要明确“一把手”对民主生活会的责任。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一把手”。因此,进一步明确“一把手”对民主生活会的责任是关键。笔者认为,就当前来讲,对“一把手”应明确以下三方面的责任:一是会前责任。即会议召开之前,“一把手”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内外群众对领导班子的看法,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民主生活会主题突出,有的放矢。二是会中责任。这是“一把手”在民主生活会中应负的最主要的责任。也就是说“一把手”在开会时,除了自己要以身作则,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外,还必须承担起对其他成员进行引导和督促的责任,尤其是对那些回避矛盾、避重就轻、不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说明和解释,不能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领导成员,“一把手”要对其进行督促和引导,使其认真检查自己。在民主生活会上,如果某个班子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不作自我检查,“一把手”又不提出批评,那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是坚决不可取的。三是会后责任。对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整改措施,会后“一把手”要一件

一件抓好落实,防止会上说了一大串,会后还是老一套的现象发生。

2、建立“一把手”与班子成员沟通制度。在开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前,作为一把手,要在会前主动与其他班子成员沟通,相互交换意见,通过沟通,了解大家对问题的看法。如在沟通中发现对将要提请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有较大分歧,可暂缓提请会议讨论,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引起误会,影响团结。总之,个别沟通是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沟通,才能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同时,沟通也是增进班子团结的一剂良药,它给人们一种相互信任的感觉,对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有较大作用。

3、建立健全安民告示制度。实行会前安民告示制度,是提高会议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不论是党政班子会议,还是民主生活会,一般都应提前2至3天发“安民告示”,把会议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告诉参会人员,让参会人员事先有个思考的时间,继而在会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达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目的。

4、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扬民主,强化监督。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是有效的“防腐剂”。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就不会失控了。

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要把党政“一把手”作为重点。因为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负有主要责任。党风正不正,民主集中制贯彻的好不好,与“一把手”关系很大。近几年来,有些乡镇和部门的班子存在不团结现象,带有共同性一点就是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好,少数人搞个人说了算,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领导当形式,结果给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形象和党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制度上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规律,逐步建立起一套具体缜密、可操作性强的全程化监督管理体系。

(三)下大力气抓好已有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这些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在政治、组织、纪律等各方面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制度,这些制度有效地规范着党员、干部的行为,对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些年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看,主要问题不是无章可循,而是少数人有章不循,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说明我们在维护、执行已有制度方面力度不够。今后,应重视建立和健全执行制度的组织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执纪水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使党内各项民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5.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基层党组织是承接党的工作任务的主体力量,也是最值得关注和关心的力量。当前,由于多方原因基层党组织建议与各级党委的要求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近期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获取了一些思考。

一、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党中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是制约基层党建向前推进的主要原因。一些单位对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总是认为党建工作是轻任务、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严重,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就是读报纸、听报告、补资料、把党建工作变成了工作中的“累赘”,而抓经济抓业务容易出成果、出业绩、政绩。因此,基层干部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问题,影响了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党的先锋意识“淡化”发挥作用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党员在爱党、兴党、忧党、护党的意识正在退化、有的党员满足于“平平淡淡”把自己混于一般群众,在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员的形象方面信奉“既不出事,也不多事”没有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在参加活动履行党员义务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有的党员干部不仅不履行党员职责,还带头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严重损坏党员队伍的形象。

3.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事把握不准。有些党员干部分不清哪些问题的轻重、该管的没管住、该放开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发展党员做做思想工作,不能将党建的工作计划,贯彻上级的重大决策以及阶段性重大党建工作会同经济和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党建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的分离脱节。

二、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职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带来了负面的的影响,还有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够运用新时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再有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一旦当选,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摆架子,把一点权力变成发号司令和谋取私利的工具。

2.综合素质不到位。有些党员干部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基层工作秩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对有关政策和精神片面理解把握不了、断章取义,有的对如何履行职责都不清楚,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开展工作、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办事能力差,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利己思想严重、甚到违法违纪、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3.管理机制存在不到位。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大、虽有制度,但落实上存在问题形同摆设。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其次基层党组织出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职工面对面交心,很少能够倾听到职工的正确意见,不能够得到准确无误的结论。上级党组织对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的基层组织多是批评教育,对那些轻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党员干部又束手无策。这样给基层党组织在创新工作中可能就带来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对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具体建议

1.端正导向、催生动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特殊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完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才能引导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各级党组织要转变观念、端正用人导向,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其提拔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定机制,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通过树立重党建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在党员干部心目中的地位。2.强化职责,施加压力。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党组织书记的党建工作职责,党组织书记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党建工作,对于抓基层党建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的党组织书记,上级组织部门要严格问责,用反向压力迫使党组织书记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6.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六

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摘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 农村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 新情况新问题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整个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在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各级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方基层组织的党风廉政 建设的发展势头总体是比较好。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使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日益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呈易发高发态势

一是农村资源市场化。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等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征用并进入市场,农村资源也跟着市场化。二是农村的资金流动量加大。中央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农村的资金流动量明显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在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也为基层干部寻租提供了土壤。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等经济问题,居高不下,且有上升的趋势。如征地拆迁、补偿安臵、土地流转、农村医保、种粮直补、农村工程项目等等,都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滋生条件和土壤,腐败重心不断向基层延伸,一些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都在不断产生。

2、农村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显淡薄化的趋势

一是农村人口流动性迅速加剧,党群干群关系显淡薄。新时期与传统的农耕社会不同,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离开祖祖辈辈的定居地,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市打工谋生,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人口流动性迅速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群众与组织的关系纽带拉长了、变远了,如果不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主动关心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党群干群关系就会越来越淡薄。二是基层干部认识宣传工作不到位,党群干群关系显淡薄。一些基层干部面对群众大规模快速流动的现实,没有想办法研究如何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如何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对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诉求重视不够,解决不及时,导致党群干群关系淡薄,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度降低。三是农村干群矛盾急需缓和。由于对支农项目资金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流转环节中易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现象,造成群众抱怨多、意见大。有的甚至借群众长期不在村里的时机侵犯其合法权益,这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消极腐败问题,造成党群干群矛盾。

3、农村基层监督管理机制不适应发展要求

一是对基层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入口难把关,导致动机不纯的人混入了基层干部队伍,有的村甚至被“财头、族头、房头、神头、拳头”等势力把持。日常难监管,一些基层干部党纪难约束,法律够不着而为所欲为,直至违法犯罪。二是党内监督不能有效开展。在基层,尤其是在村一级,部分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也不会监督。乡村领导班子一团和气,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乡镇重使用轻管理,往往对村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惩治不严,监管乏力。三是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内容不明确、不具体,制度和规章定了不少,真 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

4、农村基层考核奖惩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农村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硬指标上,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多的只是写在文件里,挂在墙面上,讲在口头中,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责任制考核不力。党风廉政责任制检查考核机制不完善,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规范的检查和考核,往往就考核而考核,没有起到考核的实际效果。三是奖惩追究不到位。对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奖惩力度不够,党风廉政与干部待遇挂钩不好,责任追究不到位。加上有的乡镇纪委查办案件能力弱,对干部违法违规查处不到位。

二、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深入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创新、深化拓展,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切实构建农村基层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为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完善党风廉政教育机制,强化教育导廉

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实施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措施。一是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把乡镇、村 两级的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重点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信念、党纪政纪、从政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经常性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勤政、廉政、务实、清廉”。二是把握时机,体现教育及时性。在逢年过节,村级换届与特殊“关口”或者干部廉洁方面有问题的,力求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建立廉政预防谈话制度,结合每一时期工作实际和存在问题,及时教育、提前防范。三是抓好警示教育,注重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以先进典型和查处的典型案例为教材,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剖典型,深挖根源,使基层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洗礼,得到警示。四是创新教育的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和广泛性。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基层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

2、健全党风廉政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廉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健全乡(镇)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以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应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做到事前公示制、事后通报制。二是加强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金收支程序,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监管办法,强化对农村财务的审计,防止集 体资产流失。严格执行大额资金支出经集体研究决定制度,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审核、评价财务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完善财务监督约束机制。注重发挥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核算小组的作用,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制度,设立村级报账员,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三是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和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的“公推”、“海选。严格按标准选人,把素质高、党性强的能人推上村干部岗位。健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

3、突出党风廉政制约监督,强化监督维廉

一是加大党内监督力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委会形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廉洁自律执行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内监督意识。二是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实行乡镇政务、村务、财务等公开,坚持每季度采取召开代表会、张榜公布或书面通知等形式,扩大公开面,提高知情率,增加透明度,增强信任度。尤其要把农村财务管理作为监督重点,规范财务收支程序,强化审计。对群众公开提出的疑问和质询,要及时做出解释和说明,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处理,坚决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三是加 大乡镇纪检监察的监督力度。各乡镇纪检部门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加大监督力度,将关口前移,加大事前、事中的监督,督促乡、村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4、加强法纪惩处追究机制,强化惩处促廉

7.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七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基层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不仅肩负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使命, 更对于预算资金能否得到合理有效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面对这些问题, 需要从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等多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 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组织保障不力

1.1.1 基层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编制工作通常安排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初, 由于预算编报时间紧, 任务重, 在财务人员人手不足、经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预算编制工作难免流于形式。

1.1.2 部分基础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 强化业务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力度不足, 因此造成由于财务人员不熟悉具体业务工作量与资金需求关系即编报年度预算, 而在新一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任务量大的工作资金不足, 任务量小的工作资金存在结余”的情况。

1.2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1.2.1 基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多流于形式, 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上年基数+ 本年调整”的方法, 在上年预算数据的基础上略作调整, 甚至有的单位直接沿用上一年的预算数据, 而没有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重新测算本单位在下一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难以落到实处。

1.2.2 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1.2.2.1 由于基本支出中的定额标准测算不够准确, 因此造成部分基本支出项目预算资金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而另外一些基本支出项目资金出现结余的情况。

1.2.2.2 由于基本支出与部分经常性专项支出界限不够明晰, 因此容易出现部分基层事业单位通过项目资金弥补基本支出资金不足的情况。

1.2.2.3 由于缺乏业务部门人员的参与, 在财务人员无法全面掌握单位业务量与资金需求的情况下, 年度预算中安排的项目支出容易出现内容空洞、项目不够细化明晰、预算资金与业务指标匹配度低等问题。

1.3 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根据《预算法》的要求, 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各项工作任务, 但由于项目资金性质各有不同, 因此难以通过统一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对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另外,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并未将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考评工作纳入到预算编制的考虑范围内, 因此出现了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一味追求项目数量、金额, 而忽视预算资金使用质量的情况, 缺乏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使得预算执行容易出现偏差。

2 加强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2.1 提升预算管理工作保障力度

2.1.1基层预算单位领导应树立明确的预算管理意识, 深刻理解和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本单位发展的重要性,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给予时间和人员配备上的足够重视与支持, 严肃预算执行的态度, 避免随意更改预算资金用途的情况发生。

2.1.2 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强化“系统工程”意识, 促进各个部门的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从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协助与配合, 便于年度预算的执行。

2.1.3 参与预算编制的财务人员应提高相应的业务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在业务技能上, 财务人员应多于业务部门人员进行沟通, 深入了解本单位业务部门的工作特点及需求;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财务人员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预算管理工作,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避免流于形式,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把关。

2.2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2.1 推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对各部门的业务量与资金量匹配关系以及发展需求进行重新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外因素、历史与未来因素的影响, 科学测算出新一年度预算收支情况, 实事求是地编制年度预算, 避免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2.2.2 细化项目支出内容与范围, 避免出现专项支出与基本支出界限不清的情况发生, 从源头上杜绝项目资金弥补基本支出的潜在可能性。

2.3 加大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

2.3.1 强化预算执行责任意识, 将预算中安排的工作任务与指标细化细分并落实到人, 并要求相应的责任人严格按照已批复的年度预算计划执行。

2.3.2 定期分析各项工作进度与资金支出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与纠偏, 对于需要调整的项目及资金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出正式申请, 在获得正式批准后及时进行调整, 避免出现随意更改预算资金用途或超支的情况。

2.4 建立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基层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 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 从实际出发, 将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作为本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 将责权利三方面结合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宁.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2013 (18) .

[2]孙永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与强化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7) .

[3]张剑侠.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新思路[J].会计研究, 2010 (7) .

[4]孙宏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齐鲁珠坛, 2014 (4) .

8.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篇八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是技校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保学好数学课,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所帮助,是每个技校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老师及教材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技工学校数学课开展的不是很好。如何有效地改变技工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是技工学校数学教育的关键,也是广大职教战线的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技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高校及重点高中的不断扩展,使得技校学生的生源及素质逐渐下降,加之技校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意志薄弱,对学习要求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数学教学在技校的开展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技校生存在重专业技能学习,轻基础知识学习的问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明白为什么学技术还要学数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注意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不少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不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思维不夠开阔,缺乏想象力,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技校教育培养目标是强调教学任务是以职业适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但很多教师对技校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陈旧。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法不够先进,对技校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实现完全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法单一,手段落后。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能不够,对学生的关怀较少。数学是一门很多学生都觉得很难学的学科,究其原因,学生往往因基础差而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感,这其实也与学生缺乏教师的关怀,师生间缺少沟通有关。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走进学生的世界去真诚感受学生的想法,以致教师对学生感到不耐烦甚至有一些偏见,简单地认为学生数学基础差,不是学习数学的料,课上讲得再好也是对牛弹琴,没能深刻理解教师的职责。

(3)教材方面的原因。在当前,很多技校学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不能够适应当前职业学校的需要,教材内容不能与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相应,与实际相脱节,教材知识内容多、难度高、理论性强,与各专业课缺少衔接和沟通,这样的教材不能适合技校学生学习,也脱离了技校学生学习专业的实际。

二、在技校学校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培养技校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抽象的数学更直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大多数技校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有恐惧感和厌倦感,但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情景教学法律及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使课堂效果更好。

2.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技校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采用合种方法学习,如何研究和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所需人才,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忽视个性、过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师只注重教、学生呆板的学的模式,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作为数学教学改改革关键。

3.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改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目前大部分技校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自信,当遇到学习困难的时侯,不敢向老师请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及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和他们交谈,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接近他们,找机会帮他们找回自信,转变这些学生的思想观念。课堂上可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向他们提回,一发现他们有点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技校学校数学教材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沟通

教材建设在培养造就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及完成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技校学校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与专业课的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与各专业内容的衔接和沟通,要与实际相结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要有利于学生从专业课到实践课的转换。在教材建设时,应有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从而更有利于专业学生的学习。

总之,对于技校数学教学,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素质的培养,并且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从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满足技校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技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职业,2011.14.

[2]吴玉杰.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上一篇:财务股股长的竞职演讲下一篇:派出所建设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