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

2024-07-16

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共9篇)

1.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 篇一

劳动养成教育和劳动知识技能教育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杨村六中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7-9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集体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5.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6.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五、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育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具体措施

1、每学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养成教育必须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记录。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3、劳动社会实践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两次。争取一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劳动教育与校园环境卫生和校园美化相结合。实行楼道、院区等公共区域各班大包干。明确班级及个人职责。

5、组织职责。德育处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目标检测考评,违纪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总务处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年级组负责督促、协助各班按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课,对年级各班劳动情况评估并记入班级考评,组织好本年级科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劳动课的组织指导;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

2.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篇二

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

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

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5.研究对象:麦湖小学全体学生。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劳动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所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示范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劳动程度影响着儿童劳动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实践性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劳动意识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教育者应当采用进步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孩子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行为结果,又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四、实施的过程:

1、积极准备

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庭教育导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

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

1、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其二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如苏霍姆林斯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又如高尔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以及宋庆龄:“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等。校内广播、黑

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渗透性。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雨中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3)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一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文热爱劳动教育,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3.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 篇三

2010.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规范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教学有特色、科研出成效,通过《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要求教师在各项工作力求规范中创新、实践中发展,提高幼儿道德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提升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

二、研究目标

初步构建良好的师幼礼仪、同伴礼仪、亲子礼仪的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周围的同伴、老师、长辈、特殊人群相互关爱的快乐和重要;并能初步遵守幼儿园生活、学习、运动、游戏活动所必须的规则以及在家庭、公共场所的基本规则;真正使幼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内化为行为品质;在道德礼仪启蒙教育的有效实施下幼儿更加自信、活泼、乐群和健康,为幼儿一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内容

1、全面进行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探讨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2、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家园双向交流网络,密切地与幼儿道德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探讨幼儿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的功能。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跟踪研究法。

五、主要措施

1、每月一个主题,一次评比。

2、每周一节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教学活动。有音乐、游戏、操作活动等,形式多样。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案的制定都经过了课题组老师讨论商定。

3、每班进行个案研究。教师加强家园联系,记录家长的反馈情况,认真填写个案的观察记录。

4、每月1-2次课题小组研讨会议,分析上月研究过程中的得失,确定下月活动内容。

六、每月安排 三月份:

1、确立了严格规范的课题管理网络,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抓好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规范化。

2、“美丽小天使”评比活动。(仪容仪表、卫生习惯)四月份:

1、召开研究小组会议,分享上月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制定本月计划。

2、道德礼仪环境创设并评比。

3、“微笑小天使”评比活动。(善于交往、乐观主动)五月份:

1、召开研究小组会议,分享上月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制定本月计划。

2、班级常规评比。

3、“聪慧小天使”评比活动。(心灵手巧、遵守规则)六月份:

1、召开研究小组会议,分享上月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制定本月计划。

2、礼仪诗歌朗诵比赛。

3、“礼仪小天使”评比活动。(礼貌待人、爱护公物)

4.养成教育课题的实施方案 篇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养成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养成教育就是要解决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这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核心素养是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养成教育是深化中国梦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需要。青少年的核心素养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素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实施养成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资兴市第一所成功创建的郴州市养成教育示范学校,从2010年-2014年开展第一阶段养成教育实践研究以来,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显著地改善,学校在班风、校风、学风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我校要打造美丽的东江湾品牌,树资兴教育的形象和窗口,就必须建立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巩固成果,查找不足,树立新的目标,继续坚持和完善养成教育这一研究,进一步探究小学生养成教育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性,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3)探索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我校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十二五”期间课题《习惯成自然,习惯铸品质》的研究与实践已初见成效,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已明显好转,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但是,实际效果还不完美,一是学生的自主性自觉

性还没真正形成,老师跟得紧,学生的习惯就好,稍有松弛,就不尽人意;二是发展不平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形成,整体情况良好,而个别班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养成教育则是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一是个别教师还没有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实施养成教育进程中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方法措施,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时违背良好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没落实到具体化的、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中去,忽略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缺发“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二是家庭及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没有达到完美的结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重视“授予鱼”,而不重视“授予渔”,他们愿意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或不懂得基本的养成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要把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把家校合一当作探究小学生养成教育和核心素养的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及社会活动中都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相应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能力。

二、课题在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本课题在国内研究的比较多,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所以,我校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参与文献和资料。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的现状,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而贵在“行”的素质教育目标,契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课题概念界定

1、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抓住最佳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多元型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九种智力构成的,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多元智能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一阶段我校课题《习惯成自然,习惯铸品质》的研究和实践也表明,舍得花时间抓养成教育,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好习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所以养成教育有效性要注重“全面,协调”

(3)政策依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小培养,应从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等几方面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13日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下一步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在今年年底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以此推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这都是养成教育有效性探究的指南和动力。

2、课题概念界定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者是使个体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核心素养)。

有效性: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与活动的实施,达到养成教育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 3

行为习惯,使之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道德自律、修养高尚的人。

对象:全体学生,以现在的1-5年级学生为探究主体。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小学习惯主要包括: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评互评的习惯、搜集资料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依照学校的养成教育标准,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载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齐驱并驾,通过养成教育有效性研究。积累实施养成教育的经验,促使学生好习惯的形成,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形成。

具体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多学科课内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探索养成学生会学习等核心素养形成的方法与途径,实现学科课堂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2)以小学生一日常规为主线,大成于细,明理成习,探讨如何让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达到规范的要求。

(3)强化家校结合,探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的融合点,增强养成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实效性,实现让教育效果5+2﹥7的整合效应。

(4)通过养成教育开展的各类德育课外活动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有效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重在于“行”的自觉展现和巩固。

2、研究内容

(1)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2)办学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和交流。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3)探究建立健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五、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东江完小各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的对养成教育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进行总结,有目的的收集观察学生的外表表现,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养成教育有效方法措施等方面的认识和积累。

(2)观察法。实验教师将采用科学观察法,运用多类型的观察法,严格按照观察法的基本步骤,有目的、有序地对课堂教育创新实践中的师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观察、汇总、分析。

(3)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4)行动(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拟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个案的分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现实验成果。

(5)实验法:研究者将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在各年级设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验班。组织课题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方法和策略。做好实验记录,总结实验经验,汇报实验成果。

(6)比较法:对研究对象(班级、年级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灵活选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以揭示学校实施养成教育有效性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各年级学生,他们的自觉意识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在养成教育上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对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2、本课题是我校“十二五”结题课题《习惯成自然,习惯铸品质》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3、本组成员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在学生管理及课题研究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学校教研氛围浓厚,领导大力支持。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6年2月)

加强理论学习,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原课题 5

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调整研究重心,明确新目标,制定研究方案,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措施。

1、组织课题小组研究人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

3、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2)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8年7月)

开展课题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拉长家庭教育这块短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18年9月)进行课题的材料整理,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交流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5.中班养成教育计划 篇五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然提倡素质教育,在幼儿园大力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对孩子进行重要的品德教育,只有体、智、德全面发展的孩子才是健全的孩子。卫生习惯的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很小的一环,却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学期我班养成教育的总目标是:

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电话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及做法要求,使家园教育同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情境表演、儿歌赛等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个人基本卫生知识、饮食卫生、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1、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1)会自己洗手、洗脸,爱洗澡、爱理发、勤剪指甲。

(2)保持手、脸干净,保持衣着干净、整洁

(3)不流口涎、拖鼻涕,饭前便后洗手,常带手帕,(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掩着嘴巴和鼻子不吮吸手指,不用手挖鼻孔、揉眼睛,会正确使用毛巾、手帕和纸巾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知道并做到将垃圾放进垃圾袋

2、饮食卫生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多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3、睡眠卫生习惯包括: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4、自理能力包括: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会排队,按右上左下的顺序上下楼梯、不拥挤,学会自我保护劳动。

阶段目标

一、第一阶段

用游戏、儿歌进行教学。比如,洗手的儿歌: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上水龙头,轻轻打肥皂,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手指手缝别忘掉;打开水龙头,冲干小小手,轻轻甩三下1、2、3。

1、会自己洗手保持手、脸干净,2、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3、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4、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第二阶段:

歌曲或者故事来引导孩子理解。

1、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2、不流口涎、拖鼻涕,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掩着嘴巴和鼻子。

3、饭前便后洗手,4、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

三、第三阶段:

用游戏教学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不用手挖鼻孔、揉眼睛,会正确使用毛巾、手帕和纸巾

2、多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3、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慢慢地吃东西,不喝生水

4、饭后能保持桌面、地面、自身和餐具“四净”

5、节约用水,喝水不浪费,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

四、第四阶段:

家长参与活动,要求家长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要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练习,利用幼儿喜欢的竞争的游戏,让家长和孩子比赛“看谁小手洗得最干净”“看谁是最讲卫生的”等等,家园结合以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不乱扔纸屑,知道并做到将垃圾放进垃圾袋。

2、懂得爱惜粮食,饭菜吃干净,不掉饭粒;爱惜衣物,不挑穿。

3、会排队,按右上左下的顺序上下楼梯、不拥挤,学会自我保护。

4、团结友爱,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礼让,不争抢、吵闹。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21名幼儿,男生12名,女生9名,其中4名幼儿是刚进入这个班级集体的,这几个新生中有的上过幼儿园,所以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常规要求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也有一些从未有过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经验,对此他们感到很陌生,还需要重新适应,加上幼儿刚从小班进入中班的学习,在上课、生活、以及游戏等方面的规则、习惯都有些不适应,因此我们准备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之间互帮互助的形式,让新生在新生活和学习上更快的溶入这个小集体。总目标:

1、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班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

2、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有自信心。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5、爱护公物,节约用水。

6、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7、乐于接爱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8、诚实勇敢,知错能敢。

9、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10、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1、能愉快的上幼儿园,坚持自己走到幼儿园来。

2、乐意收拾玩具整理物品等。

3、上课时不随意走动,说话能专心听讲。

4、做事有始有终,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简单的任务的能力。

第二阶段:

1、与同伴友爱相处,能主动关心同伴和弟弟妹妹,肯谦让,有同情心。

2、学会生活自理,乐意为班级服务。

3、爱护公物,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吃饭不挑食,不剩饭菜。

4、遵守常规,注意安全。

第三阶段: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2、对人热情,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3、尊敬长辈吃东西先请长辈吃。

第四阶段:

1、能分辨好坏,是非,学习好榜样,不学不模仿不良行为,并努力按正确的做。

2、知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在大胆承认。

3、能向别人提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并改正缺点

具体要求

1、认识国旗,能分辨是不是国歌。

2、愿意上幼儿园,爱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3、听老师的话。

4、听家长的话,在家长面前不撒娇,不缠人。

5、有了好吃的先让父母,不吃独食。

6、每天上幼儿园时,在成人提醒下见到老师会问好,离开幼儿园时说再见。

7、见到认识的人大声称呼,如喊声“老师、阿姨、叔叔”等。

8、别人讲话时,自己不乱嚷嚷。

9、不说难听的话。

10、在老师提醒下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

11、在老师提醒下不打架,不用手抓人。不咬人。

12、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遵守幼儿园秩序。

13、在老师提醒下不学坏人的样子。

14、不说谎话。

15、有了错误,经老师提醒后要改正。

16、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

17、在成人的帮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鞋、洗手等。

18、爱惜食品、玩具、图书等物品。

19、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

20、讲卫生,天天洗脸、洗脚;早晚漱口、刷牙。

21、自己不外出,不到马路上去玩,外出一定要有大人带领。

22、跌倒时不哭,不怕生人,敢在全班面前讲话、唱歌。

23、上课时不随意走动,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

24、进餐时不大声交谈,不挑食、不乱扔食物残渣,懂得保持地面卫生的清洁。

25、不买路边小摊上的垃圾食品,不乱吃东西。

具体措施

1、利用晨间、午间接待时间幼儿进行教育。

2、结合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3、加强家园联系进行家园共育。

4、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效益。

5、每周周会对幼儿进行表彰,鼓励。

6.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 篇六

一、背景分析

目前,农村劳动力职前职后培训的低迷状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四:其一是培训项目不适应社会发展;其二是培训投入跟不上社会发展;其三是培训与就业严重脱钩;其四是培训成本与社会效果倒挂。尤其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技术底子薄,自主就业意识差,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用人工作中的不完善,导致了目前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后劲不足。

近年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农民问题,尤其是离土农民的转移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05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写入了中央的1号文件。各地方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我们上海市政府站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上海市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有这些举措,为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移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带了一个新的春天。

二、实施策略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青村镇政府、青村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根据我们青村成人学校的现有条件和青村地域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加强了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调查和预测,坚持按需培训和储备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培训、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坚持引导培训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坚持培训与转移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坚持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系统制定了我镇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围绕着“一个依托,二个加强,三个把握,整体推动”的工作方针,本着把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实事工程“做实、做细、做透”的工作目标,有点到面的展开了我镇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三年行动计划”。

(一)依托党委政府,不断增强转移培训领导小组运作能力

每年,我们 “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定期举行工作碰头会,对年度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各村教育干部进行具体布置。我们采用先座谈,再调研的方法,每年三次和各村教育干部研讨,最后确定培训方案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以镇保村为重点,辐射其他各村”的培训战略,先后确立了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等为重点项目,兼顾其他技能储备培训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由于组织网络健全,组织管理有力,我镇每年的培训计划都能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家,让广大农民百姓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对本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时间节点的全面了解,较好地提高了农民百姓参加培训的欲望和热情。

(二)加强培训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实效

为了让实事工程真正惠及老百姓,确保培训的实效。我们“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的成员在培训过程中经常与村委分管教育的领导取得联系,交流培训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并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单列一条写入了青村镇村教育工作百分考核标准,使得培训任务很顺利地分解到了各村的教育工作中。转移培训工作与对村的年终教育工作考核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调动村委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授课教师的管理,做到“课前检查授课教案,课后听取百姓意见”,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三是配强、配足班主任老师,做好对上课教师和听课百姓的服务和考勤工作。每个班级配备两名班主任分别有一名成校教师和一名村领导担任,用我们的真情和细微周到的服务感动百姓,因而较好的吸引百姓,保证了每次受训百姓的出勤率,确保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

(三)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扩大培训事业量 为了将实事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惠,我们在认真完成“合格证”培训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政府资源大网络”的“人脉”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开门办学、委托培训的力度,广泛拓展交流的渠道,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区兄弟学校、镇各职能部门、村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联合培训、合作研究、师资互聘、资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年来我们先后与“金成培训中心、区农广校、区职工培训学校、环宇培训学校”等联合办班,培训人数达到了776人,这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我们青村镇的转移培训事业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也使青村的更多百姓得到了实事工程的实惠。

(四)把握政府发展规划,合理开设培训项目

成人教育切实有效地服务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是成人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为此,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开设培训项目之前,除了认真调研镇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年龄、性别、知识等现状外,还积极走访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并认真研究了青村镇村发展规划,了解到了青村的发展走势是“古镇、水城、生态”;同时还了解到了七大发展走向,即“人口发展规模、镇区发展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规模、绿化建设规模、‘三集中’建设工程、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锦绣黄桃、花卉、蔬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研究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劳动力的实际状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我们从先前开设的二十四个培训项目,精简到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农林类为主的十三个培训项目。并以“镇保村”为突破口,以“绿化、综合治理、保洁、护理、瓜果蔬菜”为重点培训项目,保证了教育培训资源的相对集中,为提高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

(五)把握政府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内需,努力开展菜单式培训。

根据我们青村镇的发展近远期规划,尤其是政府创建上海市文明城镇和三个集中宅基地置换工作,以及社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我们“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会同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调研了社区保洁员和社区治安管理员的需求量,以三十四个自然村为重点,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创建国家一级卫生城镇所需大量保洁员,为保青村镇社区稳定三十四个自然村所需大量村级治安管理员。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开设了“农村保洁员和农村综合治理管理员”两个培训,由政府劳动服务保障部门全程参与,高质量地完成了保洁员和综合治理管理员536名的上岗证培训任务,并全部上岗。收到了定单式岗前培训的最佳效果。其次,我们以镇保村为突破口,开办了“绿化工合格证”培训班,培训人数324名,上岗人数203名,上岗率占到了62.7%,效果喜人。

(六)把握储备培训方向,确保转移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立足眼前是根本,着眼发展是目标。在今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培训方针,不断调整培训方向和培训项目。三年来我们采用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的方法开设了“车床、钳工、电工、电焊、物流、叉车、家政”等17个培训项目,为老百姓的技能储备学习提供了又一个平台,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成校应有的贡献。

(七)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整体推动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实事工程不能游离于区域社会的中心工作,不然,再实的实事工程也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三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们始终紧扣镇的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围绕打造“魅力青村、实力青村、潜力青村”,构建文明青村、和谐青村的战略目标,我们在进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中,增设了具有我们青村特色的公共课程培训内容。我们先后开设了“先进性教育、法律法规、土地动迁、职业礼仪、文明创建”等公共课程,丰富了实事工程的内涵,延伸了实事工程的生命力,为推进区域经济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做出了我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有的贡献。也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一条可贵的经验。

三、效果分析 通过周密计划,各方协作,上下努力,三年来我们开设了“护绿保洁、治安巡视、老年护理、绿化工、计算机、保洁员、综合治理”等八个项目的培训,共完成培训人数2631人,完成了指标任务的134.9%。其中学校独立培训1526人,合作培训1095人。通过推荐---自荐---创业等方式实现就业的1911人,培训上岗率达到72.6%,取得了良好的培训就业效果。

这些效果的取得进一步印证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既冲突又统一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转移的强力愿望和需求。这为转移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

2、目前农村乡镇企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专业对口的相应培训。这为培训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

3、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普遍较低,且年龄偏大,自我学习和自主择业的能力较弱,需要政府和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给成人学校开设相应的培训专业进行培训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4、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等共同关注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为成人学校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工作思考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践,为我们成人学校融入社会,贴近百姓,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同时也为成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首先,成人学校的发展内涵究竟有哪些?如何充实?需要每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成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还很不完善,成人学校的管理体系还很不规范,导致了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人学校的自主培训功能无法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全面性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其次,各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应承担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引导力度还有待加强。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培训与就业挂钩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情,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质效。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也确实需要各级各类政府关心与支持。

第三,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主阵地的成人学校,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标准化设施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培训项目的相对单一和培训质量的相对低下,导致了培训就业率得不稳定。

7.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七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特制定本学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突出重点、细化要求、明确任务、特色发展为工作核心,依据不同阶段的养成主题,开展常规性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100个好习惯要求,在一日常规教育中将养成工作做细做实,在专题活动中将养成工作做新做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抓好学生的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以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为契机,形成争创“书香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的良好氛围。

三、具体内容

包括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四个方面。

四、具体措施:

1.强化教师养成,发挥榜样力量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好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学期,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教师的好习惯带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2.突出重点习惯培养,做到以点带面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和文明习

惯的养成,并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1)将养成教育落实到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当中,并将重点习惯要求细化,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各班级可以结合本班实际确定“周训练重点”,将好习惯目标进行分解,分散难度,逐步实现,突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实行班级负责制,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通过开展写字竞赛、演讲比赛、学生日记展评等活动,巩固好习惯的养成。并以四月份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月为契机开展文明好习惯示范生、示范班和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活动。同时强化生活教育,积极开发有关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的地方教材,努力建设学生生活教育基地,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活。

8.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八

李家完小裴雅婷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质量,进一步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特制定本学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突出重点、细化要求、明确任务、特色发展为工作核心,依据不同阶段的养成主题,开展常规性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围绕“一校一精品,一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六个结合”,即:养成教育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养成教育要与“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养成教育要与高效课堂建设结合起来;养成教育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养成教育要与阳光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养成教育要与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教师提出的110个好习惯和对中、小学生提出的10个好习惯要求,在一日常规教育中将养成工作做细做实,在专题活动中将养成工作做新做精。

二、工作目标:

1.深入抓好教师的好习惯培养工作,努力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2.重点抓好学生的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

3.以深入开展养成教育为契机,形成争创“全市百所书香校园”、“全市千个文明礼仪示范班级”的良好氛围。

三、具体内容

1.健康习惯

良好的健康习惯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保障,本学期我们以培养学生健康习惯为养成教育工作重点,通过阳光体育、健康助我快乐成长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学校形成教师学生齐参与健康行动的深厚氛围。

(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健康助我快乐成长”实施方案。

(2)看书、写字、坐、立、行走姿势端正。

(3)每生至少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4)规范小课间和大课间。课间时,学生能在室外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5)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6)学生能了解基本的健康自救自护常识。

(7)学生心理健康,精神饱满。

(8)多元评价在培养习惯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2.听课习惯

(1)学生在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听讲。

(2)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举手姿势端正,发言声音洪亮、表述清晰。

(3)善于合作交流,善于倾听,乐于探究。

(4)学校要将学生的听课习惯表现纳入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中,教导处要在平时随机听课、教学赛课中定期检查指导。

(5)学校要树立良好听课习惯典型班级、典型学生,组织观摩学习并予以表彰。

3.写日记习惯

(1)一至五年级学生坚持写周记(每周至少1篇),初中生坚持写日记,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广泛,语句通顺。教师做到周查,学校做到月检。

(2)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并及时认真批改。

(3)班级内设立展示角,展出学生的优秀日记。

(4)教导处要加强对学生日记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5)学校要定期开展日记展评活动。

4.文明习惯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

(2)以礼貌待人、出入楼纪律为突破口抓文明习惯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文明形成(4)开展文明教师、文明礼仪班级、文明少年评选活动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学校继续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养成教育工作,配套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过程性管理和考评,确保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强化教师养成,发挥榜样力量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好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学期,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好习惯的先行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教师的好习惯带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市教育局对教

师提出的110个好习惯为标准,努力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带领教师深入学习《教师的110个好习惯》,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教师对好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和思想认识,能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并为学生以身示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将教师习惯养成工作纳入学校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强化教师好习惯的养成。

3.突出重点习惯培养,做到以点带面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并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1)将养成教育落实到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当中,将《鸡西市小学生养成教育评价标准》下发至每个班级,并将重点习惯要求细化,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各班级可以结合本班实际确定“周训练重点”,将好习惯目标进行分解,分散难度,逐步实现,突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实行班级负责制。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其他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通过开展写字竞赛、演讲比赛、学生日记展评等活动,巩固好习惯的养成。并以四月份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月为契机开展文明好习惯示范生、示范班和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活动。同时强化生活教育,积极开发有关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培养的地方教材,努力建设学生生活教育基地,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活。

9.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篇九

实施方案

一、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育内容

着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学习、课间、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字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节日为载体,教育学生做文明学生,懂得感恩父母与他人,服务社会。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德与社会、语文课、主题班队会等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校报橱窗、雏鹰广播站。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五、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确定目标(3月上旬)各班要搞好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

2.自3月中旬开始,进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

3.养成教育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类推进,各班根据班情,召开一次主题队会(3月19日),三、四年级开展养成好习惯手抄报比赛(4月1日交许老师),五、六年级开展《养成好习惯》征文(4月1日交少队部许老师)对所有优秀作品将在红领巾园地展览。

六、考核、评比

1、学校将通过日常监督、常规评比等途径,对各班开展养成教育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记载、考核。各班主任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的班主任优先评为“模范班主任”,“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将参考各班养成教育的成效,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

2、本学期末将评选出各班“文明礼仪”之星和全校“文明礼仪”之星班级。

各种好习惯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

(一)、生活好习惯

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

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家也讲普通话。

3、未经允许,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4、待人有礼貌。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

5、能认识到家庭、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听、收看新闻。

8、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9、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等小衣物。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经常开窗透风。

11、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

1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洗澡。按时起居作息。

13、未经家长同意,不看电视、不看有害的书,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4、不早到校,上课前半小时离家;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15、家长叫时,应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时应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学,先做完作业后休息。

17、遇事爱问“为什么”,勤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更不能参加迷信活动。

(二)、学习好习惯

18、读书声音哄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

19、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懂得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20、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书、练习本和工具。

21、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2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23、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4、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

25、懂得字典是无言的老师,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积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求学。

27、能早起晨锻,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写完作业至少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严肃、虚心、认真负责。

(三)、学校好习惯

29、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30、入校时,不带零食,并根据班级所在方向自动排成一队靠边走。

31、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

32、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

33、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

34、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园、园地,不乱涂乱画,不吃零食。

35、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

36、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爱国意识,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识,能对班级集体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自觉服从大家的意见。

38、放学时,站队离校,站队和行进都有要整齐有序,不说话不打闹,出校后,根据回家方向列队而行,骑自行车的同学出校门到指定地点方能上车。

39、坐班车的同学上下车要遵守纪律,不要挤,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说话。

40、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要讲普通话。

41、做事有恒心,有耐性。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

(四)、社会好习惯

42、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3、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4、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同情并帮助贫困者和残疾人,45、遇见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围观尾随。

46、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

47、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48、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敢于、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49、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

50、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不干扰影响别人。

51、关心、尊重他人,乘车、坐船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私拿、私拆别人的信件,52、遵守交通规则,来回靠右行走,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道、路口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53、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4、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服务公众。

55、关心身边环境的变化,搞一些有关环境、自然的小调查、小研究,并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56、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57、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

58、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

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

规 范 常 规

新守则,新规范,小学生,请牢记:爱祖国,爱人民;升国旗,要肃立;学法规,守校纪;爱科学,勤好问;乐探究,重实践;学知识,学做人;爱生命,讲安全;做事情,有责任:自己事,自己做;做值日,要负责;生活上,要俭朴;不攀比,要记住;用水电,要节约;敬父母,尊师长;爱集体,关心人;守诚信,不说谎;勤锻炼,身体棒;爱公物,不乱涂;游戏房,不能去;知错改,好孩子。

课 堂 常 规

铃声响,进教室;上课时,坐端正;师生讲,倾心听;先思考,后发言;发言时,有新意;朗读时,有感情;做作业,要质量;有错题,要订正;学功课,要刻苦;长大当好接班人!

卫 生 常 规

早上到,请记住:先开窗,再抹桌;书包内,放整齐;抽屉里,不零乱;课桌椅,排整齐;喝水杯,洗干净;不乱吐,不乱扔;搞卫生,别忘记:先洒水,再扫地;人离开,关电器;大家做个有心人。

路 队 常 规

集队时,静齐快;行进时,不讲话;踏步走,有精神;做操时,听口令;

开会时,专心听;放学时,要排队;出校门,不拥挤;跟老师,说再见;按时回家别忘记!!

下 课 常 规

下节课,准备好;出教室,不拥挤;上厕所,要洗手;请记住,三个走: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步走;上下楼,靠右走;不追打,讲文明;大家都是好朋友。

礼 仪 常 规

见老师,行个礼;见同学,问个好;遇客人,不围观;敬个礼,问声好;课间时,讲文明;不奔跑,不高叫;借东西,说谢谢;不小心,对不起;没关系,气量大;明是非,讲道理;争做文明小公民。

作 业 常 规

上一篇:合唱队兴趣小组计划下一篇:借款抵押合同(有担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