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通用14篇)
1.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篇一
小王老师在把这个班交给我的时候,一再提醒我要关照两个孩子。
一个是现在依然生病不能来学校的小和,这孩子妈妈上周给我说这周能来,但是周末又告诉我孩子的病依然不适合来学校。另外一个就是这个甜甜了。
上一周初带孩子们,放学时送路队时,甜甜的妈妈在最后留下来说:“班上是不是总有孩子欺负我们家孩子呀!”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的,虽然都比较调皮好动一些,但是还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虽然上午的时候,甜甜和浩因为一个在前边跑,一个在后边追而致使甜甜跌倒,但是当时,浩并没有离开,而是赶紧拿出一包餐巾纸,不停地递着纸并向她道歉。
接着,这位妈妈说出的话令我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们家孩子有点傻就欺负她呀!你有没有发现她有什么情况呢?”这样的字眼出自一位母亲之口,真的是让我感觉意外。因为每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宝贝,可是“傻”这个字眼竟然能从她的口中流出。我连连说:“一年级的孩子,普遍都比较好动,在课堂上都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都能安静地学习,您的孩子也一样,我并没有发现像您说的。”
全班唯一一个头发卷卷的姑娘,让我看过一眼就记住了她的样子。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甜甜表现得比一般的孩子事情是多一些,她的同桌经常来报告:“她拿铅笔画我们的桌子。”下课的时候,也有同学来对我说:“老师你看,她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
但是在我的眼中,孩子表现出的是更多的热情。放学的时候,离门口近,我便让她先出门监督大家不要跑着出去站队,只说过一次要求,她便能天天如此。上课时铃响,要同学们静息的事,我是交待给后了教室后边的一位同学,可是她却能节节课喊着:“静息。”以提示大家要安静。虽然这个工作没有交给她,她的喊声有些捣乱之嫌。不过上课时,她也能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又清晰。
当我坐在甜甜旁边改作业时,遇到有错误需要订正的作业,我需要橡皮时,只需要一抬头,她便会很快地递上来自己的那半块橡皮。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小王老师一再交待需要我注意的甜甜,在母亲口中有些“傻”的甜甜,多的是比一般的女孩子更张扬的性格,更加热烈的情怀。
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就像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春》里写道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小花,杂样儿,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他们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以他们不同的姿态展示着自身的美丽,吸引着我,感染着我。
2.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篇二
1. 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事件。教育案例也称教育个案,是一个介绍特定教育组织内部事情的故事,它描述一个有价值的有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其中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人物、情景与气氛。一般说来,一个案例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也可以通过若干故事介绍某一教育组织内部的整个情景。
教育案例有着案例的基本特征。
(1) 客观性。案例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 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朴实无华的白描。因此,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摆在局外人的“角色位置”,来观察事物和处理有关问题,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在案例发表时,根据需要可做掩饰性处理,但这不失案例的真实性。
(2) 典型性。所谓典型,一般是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亦即在事物中的个性中蕴含着共性,在矛盾的特殊性中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诚然,案例描述的事实已非原来的可以再现的事实,但是这些事件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即在相类似的情景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有可能“相似”或“近似”地再现,并为人们所公认。
案例研究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从教育方面来说,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班集体、一所学校、一个学区、一个教育行政机构。从学校教育而言,个案研究是对个别学生所做的综合研究,所有有关该生的背景、环境以及足以影响其个人发展与适应的情景,都要加以详细地缜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解释,以了解学生发展的潜质或发掘学生困难的原因,进而予以有效的指导和治疗。
2.什么是反思。
早在1933年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描述,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的积极的思考。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上,schon认为,教育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也就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教育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实践性,是指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的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时效性,是指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过程性,是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
3.什么是随笔。
随笔就是记录有事可写、缘事而发的感受。记录较完整的一个事件,说清一个道理,抒发某一点感受的书面材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教师及时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体会记录下来,写成的书面材料。
教育教学随笔的基本特征:一是“随”。“随” 即随兴,有事可写,缘事而发。二是“真”。“真” 即真实,情要真挚,感受要真切。原则:要随时、随事、随情、随境。
4.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案例、反思、随笔都是记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客观的事件的想法。
不同点:教育案例是一种科研方法,教育反思是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能力,教育随笔是善于思考的教师的一种良好习惯。
二、案例、反思、随笔的写作
1. 教育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主要由标题、正文、附录及案例评析等要素构成。案例的各部分应围绕一个主题以一个统一的整体起作用,亦即把经过筛选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的真切情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组织起来,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
案例的标题是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的标题力求真实、正确、具体、形象、朴实无华,标题要与案例内容相符合。案例标题一般多以案例事实点题, 如“一分之差”“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正文是案例的主体。对特定教育组织内部某一情景的描述,一般应交代其发生的背景、时空环境,以及事态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案例正文后面也可以加写附录,实际是对某一背景的说明,起注释作用。附录的内容要精选。
案例评析,是案例撰写者或读者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就事论理,使在对确证性事实的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丰富和发展理论。
2.教育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主要由标题、副标题、导语或背景介绍、一节课中一个或几个教学片断实录、反思等几部分构成。
反思的各个部分,都围绕主题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是把能体现主题的教育情节,用实录的形式再现出来,以显示其真实性。然后,将自己的实践情境与理论有效结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的标题一般是反思者自己的体验,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加上副标题,使读者一目了然,知道作者反思的课题,如《无心插柳柳成荫———<趵突泉>教学反思》。
导语或背景介绍,一般简单地介绍一下引起反思的原因。
教学片断或课堂实录,是教学反思的主要部分。 把当时的教学情景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反思,是教师本人或他人以其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此来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
反思可以一个片断一反思,也可以整堂课后进行总体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的取材可以是一次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师生矛盾的顺利或不顺利的解决,还可以是一次与专家教师的研讨或看了一本好书。
3.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一般由标题、正文组成。一般先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一事情激活头脑中的相关信息, 进而通过加工提练形成自己的某一观点,再以这一观点为主题,深思熟虑后,反复修改,确定成稿。没有什么严格的形式和内容要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写作习惯进行写作。可以写成抒情描景的散文如 《山村女教师的一天》,也可写成叙议结合的议论文如 《让孩子自己走》《把心灵的窗户擦干净》,还可写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魔术椅子》《阅读学生》。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4.五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和随笔 篇四
1、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书包等物体为线索,实物与电教化的手段使用作为必备的。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 “趣”“活”三个方面。首先,“趣”体现在我用故事 “盲人摸象”导入,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摸象,从不同方向摸到不同样子,观察物体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愿意提出问。活”还体现在观察书包、举手游戏 、分享同学的照片,看图找位置微课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主动观察后,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
2、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一点做为本课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先说说,再结合上学期左右相对性的知识进行了游戏 活动,并根据物体的形状对方向进行判断制作了微课,这样去突破难点,通过学生信息反馈,我发现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5.一年级教学随笔 篇五
随笔一:孩子们的那些事
开学伊始,我又收到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祝福。
xx特别喜欢为我画肖像,基本每次美术课后我都可以收到一张她送来的肖像画。孩子的画可能不会精心布局,也没有流畅的线条。但是她送给我的画却是我在她心中最真实的形象,那上面彰显着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我相信她把她认为最美的色彩都用在了送给我的.那幅画上。平时xx、xx也给我送过画,xx还给我送了一幅《双骏图》,是她自己画的国画,是两匹骏马驰骋的姿态。我发现孩子们很会画画,也很爱画画。而xx是最喜欢给我递纸条的那一位,没事的时候就会贴心地写上:“老师,很长时间看不到你,我太想你了,都想哭了”,看到纸条我的眼圈红了半天。今天,xx也悄悄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非常感谢你,帮助我取得了好成绩”。看着孩子写给我的纸条,我觉得他一定能理解老师的辛劳,我赶快把纸条收起来,好像就怕谁把它从我手中抢走似的,晚上我把纸条带回家中珍藏。我对孩子们给我的祝福表示最真诚的谢意。无怪乎人们都说孩子是天使,真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觉得很高兴,自己能和这天底下最纯洁的心灵在一起,伴着一群无忧无虑的小家伙,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随笔二:让朗读走进生活
最近,学习新课文时,都会让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孩子们特别喜欢比赛谁读得有感情。班上的xxx、xx、xxx都特别喜欢来展示自己。最近我发现,xx也着急起来试一试,而且孩子读的还真不错。我觉得孩子在课堂上的有感情朗读,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对语文的喜爱。如果孩子在家里读书的时候,也能有感情朗读,养成好的朗读习惯那就更好了。那如何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呢?
首先,朗读要尽量用规范性的语言,吐字清晰,亲切自然。孩子读书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做到不多字漏字错字。
其次,朗读时要感情充沛,感染力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读出来的感觉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带着自己的阅读情感走进文章。
再次,在朗读时切忌漫不经心。朗读时要有节奏,七言古诗节奏可能是二二三、二二二一等等,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选择适合孩子朗诵的材料。一些绕口令、幼儿诗、散文、故事和有节奏韵律感、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简单、色彩鲜明的图画,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朗诵材料。
6.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篇六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还是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两个月的教学,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尝试,有了一些体会:
一、掌握朗读方法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自由读课文时,我允许他们“点读”并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等他们读通顺后,在脱离点读会更轻松一些。在读通顺后,强调不丢字、不加字,才是读正确。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每一节课,我都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经常会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会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喜欢语文就必须从喜欢朗读开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让他们面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果没有插图,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强朗读的兴趣感。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通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的心理,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特别的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朗读效果也会增强孩子的朗读兴趣。
三、抓好朗读训练。
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要舍得花时间,并持之以恒。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让大面积学生尽可能多读,以读代讲。要给够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一般来说,第二课时后,学生应该能正确朗读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鼓励学生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在不留书面作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留读书、背书的家庭作业。教师要坚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加强写字、尽早阅读”的新课程理念不要动摇。
其实,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懂得朗读要将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动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7.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篇七
小学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结合多年中段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写随笔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里所说的随笔不同于散文体裁中的随笔,它的“随”体现在“随时记录、随性涂鸦、随心议论、随感发布”,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难,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作文不用编,喜怒哀乐什么事都可以写;作文不用数,短的几十个字,长的几百字,没有字数限制;作文不用担心偏题离题,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抒情,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读书写感受,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一、随时记录,简化作文选材
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的岁月,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中充满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充满童真,充满乐趣,比我们更精彩,更值得呵护和珍藏。
开学初,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巧的记事本,给它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写在扉页上,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我用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开启了这段随笔之旅:“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这本属于你自己的随笔集将记录你生活的喜怒哀乐,你的心情、想法、感悟,你的新发现、新观点、新启发。没有字数的限制,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成长记录……”
于是,小小的随笔集就像好伙伴一样跟随着学生,他们随时随地掏出笔记录。在各具特色的随笔中,我看到了学校里组织的疏散演习、体检、合唱比赛、捉迷藏、流动少年宫、春游、秋游、新闻发布会、蒲公英苗圃种植等活动;欣赏了清晨的露珠、难得一见的大雾、院子、竹林、小河四季的景色;看到了第一次到新操场、奇特的梦、过生日、学跳绳、雪地玩耍、过冬至、贴福字、学骑车、散步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见了可爱的小猫、小狗、小兔子;“品尝”了西瓜、石榴、葡萄、梨、香蕉;“认识”了孩子们身边的同学、兄弟姐妹、父母、老师,路上偶遇的陌生人;看到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谢,对误会同学的歉意,对朋友情谊的珍惜……这时,你完全不用担心作文的选材,在学生的笔下,生活中触目可及的人、事、物、景都是他们描述的对象。
二、随性涂鸦,简练作文指导
中段的作文其实不用多加指导,过多的方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随笔不拘于内容,也不拘于形式,只需要用慧眼去发现,用慧心去体验,用慧笔去描述。这样的随性涂鸦,这样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才有写不完的话,说不完的事,才不会把作文当作负担。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学会记事了:春游去了金华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做了橡皮筋动力飞机,玩了户外拓展,《老师好棒》、《放飞心情》、《惊心动魄》、《我是蜘蛛侠》等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广袤的田野上,我们顶着太阳,把南瓜、四季豆、豇豆、辣椒、茄子、玉米种好了,很多同学的随笔里记录了这一珍贵的过程。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学会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学了《生命生命》,每位同学都用一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稍加整理,一首原创的诗歌《生命的随想》就诞生了;运动会的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用汗水浇灌出了胜利的花朵,而看台上,观众们则用笔写出了一篇篇通讯稿,或赞扬,或鼓励,或期盼。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时而编童话,时而写诗歌,时而描绘家乡的美景,时而表达对事对人的看法。在随笔的世界里,他们的视野好宽,好广。他们的文笔虽然稚嫩,却真正是“我手写我心”。
三、随心议论,简约作文谋篇
中段的学生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论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禽流感肆虐了,他们会相互交换刚刚获取的信息,善意提醒注意卫生习惯;起大雾了,他们会打赌这是不是雾霾;拔河比赛失利了,他们会总结失败原因;男生课间追跑,女生给男生下“最后通牒”;班里要举行风筝大赛,他们会相互请教制作和放飞的方法、步骤;有同学的物品不翼而飞了,他们会像福尔摩斯一样推理判断,直至找到“罪魁祸首”……
在这里,你不用费心指导学生对全篇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也不用费心教学生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在一段段随心流泻的文字里,学生会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一一呈现。你会发现,“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充满真情实感的随笔里,一切都水到渠成。
四、随感发布,简缩作文讲评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满足于随笔集上老师打的那一个个红彤彤的笑脸,满足于老师写的一两句热情洋溢的评语,但他们更需要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热烈的掌声。平时的作文讲评都是老师的“一言堂”,如果能让他们站到三尺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写的随笔,那对他们而言,是多大的荣耀啊!
所以,每个月一次的“随感发布会”就成了学生最期待的大事。我们郑重其事,“随感发布会”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有黑板“设计师”负责标题书写,有专业“摄影师”负责拍摄精彩场景,有主持人串起整个过程,有评审团和观众评出各个类型的佳作。
每位同学的随笔都有机会在发布会上发布,但事先要经过小组推选。不管当选还是落选,小组内要给出一定的说明。其实,这就是常规意义上的作文讲评,但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小组内推选出的随笔,就由作者本人在发布会上按类型发布,评审团和老师共同商量写出颁奖词,这又是第二次的讲评。此时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听到表扬时神采飞扬,而对于评审团给出的建议则非常虚心地接受。
8.勤写教学随笔,成为反思型教师 篇八
作为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必须学会写教学反思。一堂无论“成功”或“失败”的教学,都值得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客观地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有新的想法、成功的体验、偶发的事件等要认真地记录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即时的想法;听了一个精彩的报告或是一堂优秀的课,也要认真记录其优点及引发的思考;哪怕是一节不成功的课,能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有必要记一记的。以下是笔者其中的两篇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
2009年3月25日 第七周 星期三
观摩
今天下午,我荣幸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的刘德武老师的两节精彩数学课。刘德武老师声名远播,为众人所知。面对面的课堂展示观摩,领略名师教学风采,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感动。其中我感想颇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萌发对刘老师的钦佩之意。我佩服他那份满腔热情的敬业之情,高龄的他整天忙碌于教育事业之中,尽他的最大努力用他自己执教的典型课例和研究成果来展示给每一位教师,他的教学的精神灵魂影响无数教师,从而影响无数的学生,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前进。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教育家的一生归宿所在,真正地体现到教师这职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忘我境界,体现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的典范态射。
他的样子是多么和谐可亲,多么慈祥。他用朴实有力的教学语言去激励孩子大胆发言,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如刘老师执教“画一个正方形”这一课,课前,刘老师向孩子提出具体要求:讲话、动作要快些干脆些。刘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边写课题边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技能。
这节课,主要分了四个不同层次:第一,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主要是展示“横平竖直”的正方形。(学生感觉画这些正方形的感受很容易)第二,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次面积相同的图)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学生感觉比较困难,需要沉静地思考)让孩子细说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给予提示。第三,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二次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第四,用课件演示,验证画正方形规律。
整节课,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思考数学问题中。每当解一个问题,轻松一口气,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个个都露出微笑。每当遇到数学问题,学生不怕苦,沉浸于思考;刘老师让孩子讨论交流、汇报,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提升,锻炼他们学习意志,培养他们关于归纳、运用学习数学方法,在思维火花碰撞中,燃起孩子创新的思维能力。
刘老师介绍了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和意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过程,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局限与定势,让孩子不仅会画,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善于让孩子进行在比较中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内在联系。
我也特别欣赏刘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虽然我已听过他的这节课,但是有一种百听不厌的感觉,欣赏刘老师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风格独立风格,非常大器,教育思想很到位。
刘老师展示执教小数乘法的观摩课,设计的目标在于让老师体现上小数乘法都可以上的很精彩,体现思维训练过程,增强思维素养,培养学习数学的方法,挖掘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方法策略的重要性。
9.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篇九
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吸引我的不是色彩斑斓的画面了,而是如何以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的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备课中,我们不仅要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而且要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能面向全体。还要思考课堂上的生成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收集资料。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练习时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但只要我们有意识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渗透给学生,学生的能力会有所发展。
本学期,我开始教一年级,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无怨无悔的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毕竟这是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相信自己所设计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一、回想一学期我觉得做得较好的方面
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力相对差些,所以如果不经常变换授课形式,那孩子们会感觉枯燥无味,面对好动的孩子们,唯有做到心平气和,换个方式、换种形式来改善这一局面,虽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1.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授课时,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三十几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各种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厕所时男的上男厕,女的上女厕。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
5、情境是发动机,一段好的数学情境要包括: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能否激活先前的教学的经验;是否把学到的东西派上了用场;学生是否参与了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导致了一段数学情境发生后,是否解决了问题,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适度性。
二、不足与困惑
1.像好多课得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的。有时上课时就连简单的教具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模型、简单的挂图都没有。教学时过于简单化、单一化。如此很不适合低年级的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有很多时候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愉快,但班级电教设备只是空架子,只能凭借一张嘴,纵使你讲的天花烂醉,也不如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更为妥当。
3.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这在我们学校显得更为严重,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尤其班级人数太多,明明知道某个学生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可就是没有机会,与家长沟通解决不了,课上点拨不解决问题,没有最佳时机帮助特困学生。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我想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整节课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所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你,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但是课堂上的一个个让老师苦笑不得的场景也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一、儿歌促学,培养课堂常规好习惯。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例如: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
师:一二三。生:请坐好。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 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 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小耳朵。生:仔细听。我的课前准备操: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其次,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所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二、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我认为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学。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要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或家长的配合培养出来的。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总喜欢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两个班每班都要六十多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很难。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它们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8,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小猴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想考小牛和小山羊,给它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玩游戏。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能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可以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我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10.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随笔 篇十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随笔
张静
一年多的新教材教学 使我惊讶于其内容的新颖 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
同时又为一年级上下册要认识700多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 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识字教学进行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 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
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喜欢游戏
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在家里》一课 我让学生通过家里的照片 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 创设一种家人在一起的场景
让学生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晚饭后在做什么 这样一引导
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 学生情趣盎然 认真地读、记词语
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可是一年级学生识字 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 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通过实践
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 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
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
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 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 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 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
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 学生一定不喜欢
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 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 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 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但是通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 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 在识字教学时
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 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
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 在这一环节里
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 会的教不会的
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学了一篇课文后
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 辨识生字
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 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 请你帮帮他 这样做
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
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聘任“小老师” 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 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 就让他读给老师听 对于确实读得好的 就聘任其为“小老师” 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 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 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
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 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 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 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 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这样
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11.《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万事开头难,往往好的开头便注定了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部分学生仍然处在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决定学习态度,顺应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到讲台来,然后老师拿出一盏神秘的能发光的“宝灯”,命令一名学生将灯藏在任一学生的书桌抽屉里,要求另一名学生在全班倒计时10个数的时间内找到。这个游戏在藏灯和找灯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普通学生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参与游戏中,心随藏灯和找灯的过程而澎湃,此时课堂气氛特别好,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立即提
高了。
二、拉近生活与书本的距离,学以致用
打开一扇门,让数学走进生活,也让生活靠近数学。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座位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全体学生的座位图,当学生熟悉的名字和座位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全班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我找到我自己了,你在哪呢?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视觉角度的转变所带来的读图困难,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
师:在我们四班实际教室里,靠着门的是哪一组?
生:第一组。
师:那挨着窗的呢?
生:第八组。
三、每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为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给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我将班级座位图进行了简化,形成一个个蓝色小方块,你们能将剩余的数对补充完整吗?完成提卡1,在汇报的过程中第三组数对要求全体学生一起汇报,实际上,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真的很难实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而这样的小组汇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
四、注重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由于受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影响,有的时候知识强调不够到
位。在班级座位图—数对—表格—点—数对过程中,无论是给定数对找点,还是給定点确定数对,学生解释道理时都没有抛开“第几组第几桌”这样的字眼,其实学生的答题完全可以反映出孩子还没有实现从班级座位图到任意表格这样的跨越,于是我在后来的练习中反复强调纠正,其实从之前的试讲经验看这一点是超出我的预设的,其实课堂的伟大和奥妙之处就在于它有很多的不确定,不断的变化和超出预设的生成恰恰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处理确实给年轻教师带来了较大压力和
挑战。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12.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视角,教学细节
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 多次教《最后一课》, 感觉却渐渐地不一样了起来, 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本文时, 心中有一股崇敬;而作为今天的学生, 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 又或者是因为后现代观念的影响, 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再体现出完全的“顺从”, 而总是尝试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异于传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无疑是不能回避的, 而从这些观点也可以管窥今天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社会认知, 客观上讲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本文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根据近几年在课堂上收集到的一些源自学生之口的非典型性问题, 并尝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展开一些思考。
一、希望自己就是小弗郎士
不止一次地有学生在读着课文开头的时候说, “如果我是小弗朗士就好了”、“我们还不如小弗朗士呢”。貌似戏语的背后并非没有原因!不妨假设一下, 如果不是普鲁士人入侵, 小弗郎士的学生时代一定是轻松而有趣的。这里, 不妨从学生的视角来将小弗朗士的学校生活与今天的学生生活作一个对比。
文章开头即能打动学生, “那天早晨上学, 我去得很晚, 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 ……我想就别上学了, 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 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 ……士兵正在操练”, 如同学生读到此时的感慨———这些景象, 确实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学生初读课文时不可能一下子进入角色, 从文字中获得直接的认识往往是学生的本能。毕竟才是初一的学生, 身体的发育并不影响其思维深处尚根深蒂固的稚气:哪个孩子不喜欢轻轻松松地玩呢?学校生活与野外暖和、晴朗的天气, 与有着画眉鸟歌唱的树林相比, 毕竟乏味多了。只不过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勇气跟自己说一句“到野外去玩玩吧”罢了。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这一认知对于感知文本有没有作用。如果没有作用, 那教师完全可以忽略学生的这一认识, 甚至还可以义正词严地批评教育一番。但直觉让笔者意识到这并非上策, 多年的教学反思让笔者意识到, 学生的一些直觉性反应往往都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笔者研析后认为, 学生的这种直觉性的认识, 是可以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的。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读文章开头的时候, 还主动问过学生:“你们希望自己像小弗郎士这样吗?”而这一提问总能获得大部分学生的附和。不妨再跟学生畅想、幻想一下相应的情境:大家都不上课了, 都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了, 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了, 没有家长的唠叨了……多么美好!这也并非完全臆想, 孔夫子教学, 还讲究“风乎沂, 浴乎舞雩, 咏而归”呢!
而学生的这种直接感知, 其实也可以为下文的理解奠定情感上的基础, 正是因为学生在这种感同身受的情境中体验到忘却学习压力的快乐, 才为后面的“最后一课”提供了认知失衡、情感起落的心理基础。因此, “希望自己就是小弗郎士”既是基于学生直觉的认识, 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契机, 更是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有充分利用的价值。
二、母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完全走入了作者都德所描述的情境, 如果完全接受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想熏陶, 那学生大多是会认识到文章的主旨意义的。但今天的学生却并总是那样“听话”, 在完全接受文本和教师的意图之前, 他们总会突然地冒出一两个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来。
初读全文之后, 有学生提出:“普鲁士人逼近法国人放弃母语固然是可恶的!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学习外国语言的机会, 我们天天在学校, 不也在学习外语嘛。”为了渲染一种气氛, 这个学生还不忘跟上一句, “我的英语难以入门, 压力山大。没有母语的影响, 说不定我的外语还学得好一些。”学生一阵喧笑的同时, 笔者的脑子飞速运转:这个问题回避还是面对?理智让笔者意识到, 这应当是一个教学的机会:母语意味着什么?母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可以跟学生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笔者先跟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某国的一位华裔当选总理之后, 国人一阵欢呼, 认为该华裔主导下的该国与我国的关系会迈向更高的台阶。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该华裔主政期间, 两国关系磕磕绊绊。初一学生大多不关心这样的时事, 听来觉得不可思议。笔者特地强调:该华裔是会说中文的!
在笔者看来, 尽管其会说中文, 但汉语却不是其母语, 中华民族的基因并没有渗透其血脉。固然, 政治家应当为其选民服务, 但刻意地回避华裔身份且一味地讨好选民, 不惜伤害中国人的感情, 怎么说都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撇开政治因素不谈, 这里完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事实:一个放弃了母语的人, 在民族文化上必然就断了根。这样的解释会让学生意识到什么呢?这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母语”之间做出一个辩证的思考:母语不仅仅是语言, 更是文化, 是民族精神得以维系的关键所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是打开国门认识世界的钥匙。于是可以理解我们学习外语的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会如此慎重地对待最后一课。
事实上, 由于有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后来学生在再读文本时有一种不需要教师努力就能入境的认识, “漂亮的礼服”所代表的意义, “严肃的气氛”所带来的认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所带来的震撼, “算了吧, 时间有的是, 明天再学也不迟”所带来的共鸣, “新字帖上美丽的圆体字”所带来的忧伤, “法兰西万岁”所带来的情感升华……让学生在自读中就能够认识到许多。
此时不可以忘记的是, 师生之间互动所用的语言正是母语!而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人文性, 也正在这样的教学细节中得以体现。
三、学生视角下的《最后一课》
今天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也属于历史, 因此历史并不总是面向过去的, 也是面向现在与未来的。
在学生视角下、历史视角下看《最后一课》, 可以让教师对本文的教学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相对于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而言的。应试状态下的语文教学弊端不必多说, 而放眼历史, 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认识到课文、作者、阅读者对于历史的意义, 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生视角的一种体现。
笔者教授此文, 常常跟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弗朗士, 你会如何面对没有母语的教学?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 你又会如何面对没有母语的教学?这样的问题无非是引学生入境, 入一种角色之境, 也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文本。作为一种常规的提问, 其可以让学生转换一种认识文本的角色, 可以让学生走入到文本当中去, 正如笔者所提出的:“现在我们就坐在韩麦尔先生的教室里”, 或者“现在我就站在韩麦尔那个讲台的位置”, 那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提出, 归根到底还是基于学生视角的, 或者说是引领学生进入自身视角的, 相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而言, 这种预设性的问题既遵从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思路, 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个基本的范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问题的答案上, 更体现在问题本身。
总而言之,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视角, 要能够从学生的视角下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以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华.胡适与都德的.最后一课[J].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8 (2) .
13.一年级教学随笔3篇 篇十三
篇一:一年级教学随笔
新接到一年级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一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篇二:一年级教学随笔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
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针对如何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句话:爱心+耐心+细心
当一名好启蒙老师不简单呀!
篇三:小一年级教学随笔
刚接班的时候,有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那哑巴孩子不好说话,请你帮忙好好管管。”说这话时,家长满含期待地望着我。我吃了一惊,以为他的孩子真的不会说话。我很在意这事,时时留心他的孩子。孩子名叫梁菁菁,一双惊恐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班里的活动,她从不主动参加。上课提问时,也很少举手回答。观察之后,我下决心改变她--因为,我发现,她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在她害怕,她心里有着尚未解开的结。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菁菁谈话,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并有意识地为她提供机会。一次语文课,我提了一个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挺有难度的问题:如果父母都不在家时,你一个人该怎么办呢?在我的再三眼神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她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老师,我……我会把门锁……锁好……不爬窗子……等他们回来……”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安全意识,看来,我平时的安全教育还是挺有成效的嘛。我欣喜过望,同学们也楞了。机会不容错过,我在班上表扬她说:“你看人家菁菁多能干啊,懂得保护好自己,比原先进步多了,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她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从那以后,她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
除了锻炼她回答问题的胆量,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说话”能力。一次,说话训练的内容是问路:兰兰要到荔枝公园去,但不知路该怎样走,她该如何向老爷爷问路?思考之后,菁菁举起了手,但又担心自己说不好。我说:“万事开头难,这次说不好还有下次。再说,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呢,老师相信你。”我让大方的王奕萱同学与她配合,模仿文中的主人公以对话形式进行表演,她们表演得很成功很出色,没有一点难为遮掩的痕迹。
有了第一次,不愁第二次,梁菁菁--这个令家长和老师都发愁旳同学,奇迹般旳发生了变化,变得积极了,主动了,可爱极了。我想,不要小瞧一句普通旳话语,它有时能影响孩子旳一生甚至改变孩子旳一切。鼓励旳话有着神奇旳力量,它能使“哑巴”一样旳孩子最终开口说话。
还有一次,新学期开学后旳一天,我发现班里旳纪律比较松散,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有旳组长已起不到带头作用。为了既能改选出旳新组长,又不挫伤学生旳自尊心,我想了个两全其美旳办法:通过竞争,从全体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当组长。
宣传鼓动之后,学生们纷纷登台“演讲”。很快,3名组长尘埃落定。忽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当组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素有“小霸王”之称旳刘汇略同学。班里有些同学已“嗤嗤”地笑起来,经常任性,有点不讲道理旳他也想当组长?“他能胜任吗?”我质问自己。可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同学进步旳正当要求。我望着他,他也望着我,学生旳眼神告诉我:“我能行,老师,相信我吧!”我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你能做好旳,是吧?”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像变了个人似旳,回答问题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他再也不是那个和同学斤斤计较旳小少爷,开始学会谦让与宽容了。看着学生旳变化,我想: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脱胎换骨呢?这就是相信,这就是鼓励。
由此可见,学生旳变化源于鼓励,教学中不能缺少鼓励。人旳思维能力若面团,鼓励犹如酵母。离开了鼓励旳思维如死水一潭,思维中加入鼓励成分,就会产生巨大旳创造力。学生旳能力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旳实际水平,分层次采取不同旳鼓励方法。
14.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随笔 篇十四
多年的教学我始终感觉自己很累,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人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自说自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惜牺牲掉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而学生们的成绩是有一点的进步,可就是感觉和他们的距离是越来远。今年我带的是一年级,在课堂上一位天真的孩子对我说:“老师,你不觉得累吗?休息一下,我们玩一会吧!”当时我正在讲课,心里感觉又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这么多年在讲台上没有一个学生敢这样打断我的讲话,感到他很不礼貌,高兴的是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学生主动和我提出玩。当时也许是高兴大过了生气,就停下了讲课和他们玩起来。
从那以后有什么事他们主动就会跟我谈,比如谁回家没坐起作业,来的学校才补起,谁不会做什么题,常常看别人的,谁说话不礼貌,谁经常买零食,谁不听父母的话……我很惊讶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这么多年我只顾教学从来也就没有关心过这些事,自从和孩子们成为朋友之后我知道的事也就越来越多,对孩子们了解的也就越来越多,现在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了,感觉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他们也会每天关心你,还会照顾你,感觉现在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我心中的课堂也就产生了,那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充满爱心、童心,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好朋友,能不时地蹲下身子看孩子,是孩子心声的倾听者。课堂上,孩子们思维灵动,神采飞扬,敢于创新,善于发现;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师生在交流互动中思维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那种课堂是充满鼓励的课堂,是宽容个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允许孩子的错误存在,但老师积极引导而并非压制,孩子始终充满自信。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老师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最长,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一点时间和他们相处,让他们也给你带来一些快乐。
拓展阅读: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教学实录
上课时间:20xx年四月二日
上课地点:四川省峨眉三小
上课班级:一(5)班
上课规格:峨眉山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改展示课
教学目的: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怕、量”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猜出谜底。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风琴、头饰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5)班的小朋友真精神,个个都坐得笔直笔直的,李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所以带了一些字谜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请看(展示台出示字谜)
字谜1“一口咬掉牛尾巴”动动脑筋,想想是哪个字呢?
生1:告。
师:真棒!字谜2“日出”,也就是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来。
生2:旦。
师:你真行!李老师要考大家一条难一些的字谜,大家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字谜3“三人看日”。
生3:春!
师:你真能干!哇!这么多谜语都没有难住大家,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特地送大家一些猜谜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仔细想,谜底就在谜面里”(生跟念)。好了,有了这些猜谜窍门,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今天的知识。
(点评:通过猜谜语,让学生开动脑筋猜谜,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识字、巩固识字
(一)自主识字
师:请大家翻开书p79《识字五》,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初读课文要注意什么?”
生4:初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
生5:还要注意停顿。
师:Good!请大家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齐:想!
师:(演示课件)请大家自读生字,注意把你认为难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读生字。
师: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生6:我觉得“量”字的读音比较难?
师:难在哪儿呢?
生6:“量”字是三拼音节而且是后鼻音。
师:你能教大家读读吗?
生6:量量。
生齐:量量。
生7:我觉得“尊”“重”“纯”这些字的读音较难。因为“尊”是平舌音,“重”和“纯”是翘舌音。
师:说得真好,你能教大家读读吗?
生7:尊尊。生齐:尊尊。生7:重重。生齐:重重。生7:纯纯。生齐:纯纯。
生8:“量”“攻”“令”都是后鼻韵母,容易读错。
师:教大家读读好吗?
生8:好。量量。生齐:量量。生8:攻攻。生齐:攻攻。生8:令令。生齐:令令。
师:刚才小老师教大家读准了这些字音,现在你们能读读这些生字吗?
生齐:能!团团量量相相遇遇及及怕怕攻攻互互尊尊重重令令纯纯。
师:你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同桌说说。
生同桌互说。
师:有谁愿意把你认识的字告诉大家?
生9:我认识“怕”害怕的“怕”。
师:你怎么认识它的呢?
生9:因为害怕心里就会很紧张,所以有一个竖心旁;还可以把拍球的“拍”的“提手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怕”了。
师:真聪明!你用的是换偏旁的方法记住它的。
生10:我认识“令”,把“冷”字的两点水去掉就变成“令”字了。
师:真不错!你用的是去偏旁的方法来记住它的。
生11:我记住了团结的“团”,人才走进方框里就是“团”字了。
师:呕!你用的是编谜语的方法来记的。现在,大家能不能把你记住的字大声的读给同学听听。
(师指生字,生读生字,师将重点字多读几次。)
(点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强调了合作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强调了探究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巩固识字
师:如果这些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他吗?
生齐:认识!
师:(出示课件)哇!红彤彤的苹果真惹人喜爱呀!大家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呢?
生齐:想!
师:怎样才能把它摘下来呢?只要你读对了,苹果就是你的了。谁来试试?
生12:我来。团、量、尊、重。
师:你真能干,摘了那么多苹果,谁来和他比比,争取摘得更多!
生13:相、遇、及、怕、攻、互、令、纯。
师:怎么样?
生齐:GOOD!
师:哇!这么多红苹果都装进小朋友的肚子里了,现在,我们来运动运动,当一次“攀登小勇士”。请看!(展示课件)“识字大攀登”,哪位勇士敢来试试?
生14:我来!
师:你愿意从哪边开始攀登呢?
生15:左边。
师:好的。同学们注意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两遍,如果错了,大家可要帮帮他呕!
生15:团。生齐:团团。生1:量。生齐:量量……
生16:我要从左边上去,还要从右边下来。团……
师:还有勇士想来试试吗?
生:有!!
师:哇!还有那么多同学想来呀!那我们就一起来攀登吧!
生齐:团团、量量……
师:下面,李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这儿有一些生字卡片,看看谁会读,会读的小朋友快速抢读。
(生抢读生字。)
师:真不错!不过,这些字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的词语,你还认识他吗?(展示课件)
生齐:认识!团长、一团……
师:很好!请大家翻开语文书79页《识字五》,用横线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边标边读。
(生边读边标词语)
师:谁愿意把你标的词语给大家念念?
生17:团结。生齐:团结。生17:力量。生齐:力量……
(点评:创设游戏情景,让生字反复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求知。)
三、课间休息、活跃气氛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放松放松,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
生齐:好!(师弹琴,生表演唱)
(点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疲劳点穿插活动(表演唱),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节了学生的生理机能;同时也有效的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四、趣味猜谜、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则谜语
师:下面,我们来猜一则谜语好吗?
生齐:好!
师:(展示课件)请大家自己读读谜语。
(生自读谜语)
师:请大家分读谜语,划横线的由女同学读,没有划横线的由男同学读,划了两根横线的由大家一起读。
(生分读谜语)
师:动脑筋想想谜底是什么呢?
生18:是“众”。
师:你为什么猜出是“众”呢?
生18:因为一个人在前面,两个人跟在后面,而且表示人多,所以是“众”(师演示简笔画)。
师:请看谜底,他猜对了吗?
生齐:猜对了!
(二)学习第二则谜语
师:请看第二则谜语,自己读读。
(生自读谜语)
师:读懂谜面里的每句话,谜底自然就出来了。
生19:是“秋”吧!
师: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一年级英语教学反思随笔】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英语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_人教pep版08-18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教学随笔08-03
七年级英语老师教学反思09-02
一年级识字教学反思07-01
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反思08-11
四年级英语4月份教学反思07-08
《识字一》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05
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07-12
一年级《小猫钓鱼》教学反思07-19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