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1篇)
1.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2020年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创建带动职能工作,以职能工作促进文明创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健全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管委会主任杨永恒组长,党工委书记王坤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我单位的创建工作。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事务。二是制定工作计划。年初制定了《**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20年文明城市创建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更好地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提升创建水平,汇聚道德力量,增强干事能力,充分发挥文明建设对财政事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二、抓思想教育,提升思想素质。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公勺公筷”、“爱国卫生七个专项”、“四德教育”、“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宣传活动,践行实践,扎扎实实地干好事,认认真真地服好务。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万民党员进党校”“万民党组织书记大轮训”,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常抓不懈。三是完善制度建设,抓好制度落实。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形成制度执行强大动力,促进落实和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三、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服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做到服务职责明确,服务项目公开,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切实把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和谐单位的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效率,规范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文明办公、优质服务。三是改进服务态度。强化机关事务工作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规范服务行为,塑造服务形象,优化服务质量。四是开展民主评议,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四、抓社会贡献,落实社会责任。
一是贯彻落实《节能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相应职责,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同时做好本单位节能工作,制定节能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节水、节电、节油、节省办公用品活动,发挥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的功用和效能,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节能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落实“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建立专项行动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形成整体创建活力。
五、抓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原则,充分发挥党工委、总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推动园区各项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抓切实维权,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一是抓组织发展,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工建服务党建的能动作用和党工工建的互动作用,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创先争优”先锋引领作用。二是抓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增强群团组织感召力和向心力。紧扣**工业园区规划为“一园三片区”发展的定位,突出各片区的主导产业优化职业技能提升针对性和实用性,因地施策、因企实用、因用实效。三是抓阵地建设,增强团队活力。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培养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功能,联合开展劳动竞赛、全员创新活动、党建知识大赛、技能培训等,不断提升党组织和工会的工作活力。四是抓帮扶服务,增强工会号召力。认真把党内关怀与职工困难帮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进职工福祉,推进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取得新成效。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干群关系密切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
2.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想要继续发展,必然要继续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文明城市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部分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由此可见,党中央已经把文化软实力建设当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中的重头戏,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事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建设文明城市,其实质就是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在政治文明的保障下、在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从微观角度而言,根据国家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在进行文明城市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从以上七点可以看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的催化剂。无论是保障、基础、还是催化剂,都显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必然结果,两者之间是局部与整体,内涵与表征的关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当中。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体现。一座城市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将文化城市的理念纳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的目标体系之中。
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内涵之一。城市既是景观,也是经济体,还是一种人口的聚集。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城市是一种生活气氛,是一种特征或者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甚至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内聚力和吸引力,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先进的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事业就是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文明城市的形象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在物质层面则主要表现为文化载体(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等)的创新力和影响力;而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市民心理和行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城市展示自己的形象主要要依靠文化的魅力,没有文化的魅力难以持久,难以持续。城市的记忆的保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城市文明发展的保留,不仅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政治秩序,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政治比作城市的骨骼,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没有哪座单纯的经济城市会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内聚力,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是一个宜居城市,当然也就不会是一个文明城市。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的高地,城市的兴城和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凝聚和驱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色,这是浓厚的文化积淀中衍生出的驱动力。城市的活力也来自文化的魅力。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变迁,这些都是一个文明城市应该具备的特点,也是文明城市衡量的指标。但这些指标,从最高层面来说,无一不受到文化思想的制衡。文化实力是城市所有硬实力的根基。文化实力就是把文明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力量,通过文化实力来影响社会制度建构,影响经济运行和生态建设,从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进而成为文明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城市建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软实力不断发展的历史。
三、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城市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文化的竞争,文化实力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今天的国家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发达城市间的竞争。经济因素已经不完全是当年那样能够完全主导竞争成败的因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愈发多元化,生态问题、文化问题在城市竞争中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了出来。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来讲,文化软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更加持久有效的条件。
当今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文化增值时代,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含量越高,物质生产中产生的附加值就越大,竞争力就越强。文明城市,尤其是国家文明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在经济上领先,更应该在文化实力上领先。若想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竞争。
文化的竞争不仅要靠数量,而且还要有质量,文化质量高的城市在竞争当中就像获得了一只除了市场这只隐形的手之外的另一只手的照顾,会不知不觉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今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随着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人力等硬性实力之外,文化、教育、信息等软实力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完全符合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的发展的变迁。有基于此,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四、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实力的发展究其本质来说,是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文明城市的创建,一定要依靠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劳动者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的注入,无数产品和工具之中都包含着文化的痕迹。文化在生产力中,是一种智能要素,一旦与生产资料、劳动者结合在一起,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生产能力。
要想使城市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发挥文化实力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公众形象方面的力量。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解放和提高文化生产力进行了重要论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具有科学的导向作用。
文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一定是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全面发展观在今天已经取代了那种不计后果,不管破坏、损耗程度的发展,单纯地重视GDP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从文明城市的评价指标可以清楚看到,它既重视经济基础,更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化效益。
3.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4.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总结 篇四
按照市、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门楼镇党委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统领,坚持“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及时督查督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我镇创城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领导机构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召开了门楼镇创城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创城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王德胜同志为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创建工作开展。明晰创建职责,强化督查督办,确保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强化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强化我镇创建工作三项制度,落实了创建工作责任。一是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汇报创建进度,梳理存在的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二是督查通报制度。综合督查组加大督查力度,对存在问题的村、单位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对完成较好的进行通报表扬,按照我镇制订的创建文明城市奖惩办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责任到办、责任到人。整合我镇各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力量,主动与区直各单位联系,整合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合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了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群众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镇团委从镇辖学校和大学生中选拔一批素质较高、影响力强的骨干充当文明劝导志愿者,积极宣传,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纠正,提出“你出力、我出力、共建文明城市大家齐努力”的口号,志愿者队伍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营造了良好的创城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在农村大力倡导崇尚文明、弘扬正气的社会风尚,潜易默化地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
四、强化目标,搞好突击整治
一是下大力气搞好村内外道路、场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做到村内路面无垃圾杂物;绿化带内无垃圾、杂物,沟渠干净;村内垃圾日产日清。二是严格规范镇驻地车辆及摊点管理,做到车辆归点分类停放有序,无乱停乱放,影响通行;无占用公共空间乱摆摊设点现象。三是搞好镇机关院落卫生管理,做到了大院及楼道清洁整齐,无乱堆乱放,院内及大门外无乱张贴。
五、加强管理,搞好市容整治。
(一)加强市容秩序管理。
一是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制止违章经营行为,营造一个规范的市容秩序、文明的市场环境。镇城管中队通过集中整治活动,对镇驻地的店外经营、出门占道经营进行全面清理,对商家进行门前“五包”;二是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我镇城管中队每天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街道进行巡查,及时制止违章经营行为;三是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实行分片承包管理。
(二)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是加强了对环境卫生死角、盲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的重点整治;二是加强了日常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主要道路的垃圾收集清运任务。针对上级部门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反应占道经营、垃圾清理不及时的问题,我镇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处理,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六、构建和谐与共筑人文交相辉映
(一)培养文明的服务理念。近年来,我镇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办公环境和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办公设施现代化和办公环境美观化。我镇对机关大楼与北办公楼、文化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铺设室内地砖、更换部分门窗、重新粉刷墙壁、安装走廊护栏、对楼顶进行防渗漏处理、在机关院落进行绿化,使机关面貌焕然一新。门楼镇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群众营造办事便利,生活舒适的家园,使我镇文明创建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建设文明的人居环境。我镇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强化考评督查,抓好清洁保洁工作。同时按照全市创城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梳理行动,开展“清理垃圾、清除违章、美化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使“脏乱差”现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环境质量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给百姓们带来了实惠,令居民群众感到了舒适感、温馨感,形成共建文明家园的合力。
5.城市管理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讲话 篇五
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再立新功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1年城管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贯彻落实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会议精神,动员全局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紧紧抓住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个重点,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扎实工作、完成任务、再立新功。关于创卫复审和2011年工作,*局长将做全面部署,*市长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下面,就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意义要认清
文明城市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决定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审慎决策,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惠民工程。对于检验城市管理工作成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意义深远。
第一,文明创建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要。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全面体现,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目前各类城市称号评选中要求最高、标准最严、难度最大的一项 1
评选活动。对城市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明确了很高的测评标准。通过对照标准,逐项落实,能够发现和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推进城管精细化进程,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文明创建是推进城管长效机制建立的需要。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创造文明、积聚文明、传递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印迹;向往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目标。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能够使城管工作始终坚持文明管理、以管理促文明,着眼于长效和常态,不断创新和巩固创建成果;对于完善城管工作体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创新督查考核机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和人民满意城管建设。
第三,文明创建是对城管为民、惠民的工作成果的检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是文明创建的宗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们已经开始的建设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更新果皮箱、垃圾桶,以及即将开始的升级改造游园、改善公园周边环境等工作,即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需要,更是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实事工作、惠民工程。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够贴近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注重市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就能够提高市民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城管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管理环境。
第四,文明创建是对新时期城管精神的再次锻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历经十年,走过一段充满坎坷、充满挑战的道路,在此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城管执法、环卫、园林部门的干部职工不讲价钱,不计得失,顶严寒、冒酷暑、“白加黑、五加二”,作出了卓越贡献,锻造出了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创建精神,锻造出了讲政治、顾大局、乐奉献、能吃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能打硬仗的城管精神。而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这是一个不懈奋斗、履行使命、收获硕果的过程,也是城管精神再次锻造和升华的过程。
二、任务要明确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共有9个测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涉及的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尽管多年来我市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清洁家园”等活动,已经具备了很多基础条件。但是,仍然存在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贸市场“脏、乱、差”,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到迎检,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我们必须要抓住重点,迎难而上,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打好攻坚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硬指标,是确保我市通过考核验收的关键一环。要加快绿地建设,升级改造游园,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升级改造和果皮箱、垃圾桶的更新工作,尽早对损坏的排水设施、公园广场的基础设施维修完善。
第二,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创卫复审和创建文明城市最直观、最基础评判标准。要加强环卫保洁力度,消除卫生死角;开展市容市貌和公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创新巡查、监督、整改机制,防止各类违章现象反弹。
第三,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城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城管工作人员中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在窗口服务部门中开展“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教育,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文明机关建设。
第四,身体力行,体现素质。作为城市管理者,我们既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创造者。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在单位中要做好职工,在社会上要做好市民,在家庭中要做好成员。通过自己的文明行为,激起更多人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来为城市增添亮色。
三、责任要落实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硬任务,硬任务有硬指标,更要有硬措施。我们城管工作能不能做到全面达标,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以特别的领导力度和强硬的工作措施,来促落实、抓落实。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创建工作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民生,全局各部门都要把文明创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融入本部门工作常态,予以全面、全程、全心的关注与支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力量上重点倾斜、组织上周密细致、行动上不遗余力,确保各项创建工作扎实到位。
第二,要加强督查督办。要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在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督查的高密度和督办的大力度,严格抓督查,切实抓整改,反复抓反馈。对督查情况要建立台账,把督查整改情况和城管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对多次督办、多次反复的问题要加大扣分的比重,对有关部门和领导要进行问责追责。
第三,要严格考核奖惩。市委、市政府已经把文明创建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我局的绩效考核也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领导严肃处理,对创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6.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篇六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全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并把这项工作摆上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和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和学习上级有关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强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要求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注重细节,对照创建指标,逐项落实创建项目,确保达标。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仅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校师生真正发动起来,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动手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标语、宣传橱窗,班级墙报等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能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同时又把这些知识带入家庭、社区,影响他人。少先队大队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为主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认真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实施了学校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千名学生净街道”、“千封倡仪进家庭”、“千户家庭树新风”的“三千工程”,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区三大环节,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互动”为目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模式,推动了思想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全面落实施活动方案,关注工作细节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学校以实施方案为抓手,关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1)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的教育及宣传。(2)在全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学校出一期宣传栏、挂一条宣传横幅,班级办一期黑板报、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3)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4)通过校红领巾广播站大力宣传文明知识,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鼓励文明行为。大力宣传我校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特色及好人好事。(5)开展“小手牵大手”系列活动。(6)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明创建对社会影响。参加活动的学生穿校服、戴小黄帽、佩戴绶带、带上袖章、打好横幅上街宣传。(7)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稳定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8)加强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争做文明学生。宣传活动由学校行政领队,班主任组织四到六年级的同学上街(从学校路口至龙州路口)进行宣传,我校共有七百余名学生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参与公共设施的维护次数累计多达108次,期中c98、c99、c105、c117表现突出;在街道上对部分市民乱穿马路,闯红灯、乱停靠车辆等行为劝导的人次多达585人,以c106、c116、c101、c102表现突出。擦牛皮癣的次数累计多达678次,学生主动捡垃圾的多达700多次,期中以c101、c102、c103、c116、c98、c99、c100、c105、c117表现最为突出。活动期间,每个学生上街实践均在2次以上,并在活动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学校评出了34篇优秀活动心得。每个班还召开了一个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班会。
7.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七
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这些老年人口相当一部分是退休职工,本文结合实际,试图探讨加强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为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有人认为,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只要每年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几次活动,退休职工有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努力完成就行了,如今看来,仅做这些是不够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观念也有了相应改变,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要根据老年人新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并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铺平道路。正如某位中央领导所说的:“老龄工作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他强调:“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大投入,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要注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和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老龄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加强思想建设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通过学习来提高离退休党员的思想素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离退休党支部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每两月要组织一次学习,交流、通报情况等。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时事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离退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离退休党员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到退岗不褪色,保持好革命晚节,使他们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跟上形势的发展不落伍。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要选拔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有奉献精神、敢于负责、身体较好、有威望、公道正派、表率作用好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支部领导班子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增强团结;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支部重大问题;要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一是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章,使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二是要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的团结;三是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党内监督,严格党的纪律。
加强制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如“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政治学习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制度、党费收缴制度,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大离退休人员对晚年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使离退休人员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时时处处为离退休人员着想,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首先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离退休职工的人力资源,一是要发挥退休职工的劳动力资源。退休职工中一部分是因企业不景气而过早地退休的,这些人仍然年富力强,退休前是生产骨干或技术能手,仍是很强壮的劳动力。二是要发挥退休职工的智力资源,在文教卫生技术部门,一些有高级职称的老同志,如能继续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对国家、对企业、对其本人都是有利的。各级离退休管理组织,各种老年协会应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余热。技术行业可以聘请他们当顾问,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财富,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还可以返聘他们为临时合同工,让他们继续为企业做贡献。
我们对离退休党员的要求不同于在职党员,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离退休老同志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本着简便易行,宽严适度,便于坚持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和党员管理制度等。
其次多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平时注意掌握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记录在离退休人员的生存档案中,他们有什么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此外在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给每一位离退休人员送上年画等礼品,还对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给他们。
再次以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其晚年生活,增加其生活的幸福感。离退休职工作为老年人,精神的愉悦与经济保障占同等重要的位置,老年人只有老有所养,才有老有所乐,只有老有所乐,才能为社会做出不遗余力的贡献。为此,我们在落实老有所养的同时,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增强离退休同志的体魄和心理上的健康,一是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旅游。二是组织老人进行琴棋书画比赛;开展老年文艺活动。组织老同志书画比赛,举行获奖作品展览;成立老年体协,根据老同志的爱好,成立舞蹈、腰鼓、气功、钓鱼、象棋、乒乓球等队伍,制定全年活动规划,做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定期举行老年人运动会。并举办多期门球、象棋、乒乓球的培训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社区组织的这些活动。这些有益活动陶冶了离退休职工的情操,激发他们老有所为的热情,许多老同志将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较好的作用,另外,每个离退休办,选择离退休职工中威望高、见识广的老同志作顾问,并根据离退休职工的数量,分片区分别成立离退休党支部协助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三、关注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离退休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是一个角色急剧变化的转折点。老年人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对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离退休后,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事,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回到家中,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活动范围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对心理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感、失落感、衰老感等心理活动,因此,增进心理健康,顺利的从职业生涯过渡到退休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确定老年人生活、生存的意义。老年人离岗退休是自然规律,应该顺乎其然,客观地认识岁月不饶人,人人都要老,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要热爱生活,确立生存的意义,要有健康的不畏老、不服老的自我意识,不要把自已看得一无是处,产生“人老无用,人老珠黄”的思维错觉,保持乐观的情绪,充分发挥余热,去上老年大学,打打门球,写字作画,丰富自已的晚年生活。做到明未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修身格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欣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老年人可以从其中获得收益,过上平静、安康、愉快、幸福的晚年。
其次,离退休后,老干部由于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的逐渐降低,与原来工作单位的联系减少,加之子女都独立成人,大多数时间不在身边,再加上离退休老干部在退休前后人际关系变化比较大,不免有人走茶凉之感,人际交往范围骤然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成为影响离退休老干部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就是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样会加快老化进程。因此老年人要建立生理老化,但心理不老的观念。老年人要走出家门,加强人际交往,除与同辈人交流接触、聊天谈心外,还要与青年人交流,多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积极与时代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不要自我疏远,量力而行,尽可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从中找到生存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再次,是老年人要合理的设计离退休后的生活。一般说来离退休后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惯变化比较大,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尽量创造条件,为自己尽快的找到适当的“新岗位”,并且主动地参与社会发展,在外界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中,不断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此外,还要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调整,保证良好的情绪状态;发挥家庭调适作用;科学用脑,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积极行动,丰富心理环境,创建良好的心理;活跃社会敬老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战胜各种挫折和困扰,维护自身的健康,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随时转移不良情绪,使身心健康调节到最佳状态。
最后,老年人的合理营养。老年人应选择合理的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粗细粮混合,荤素搭配。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食物加工强调细、松、软,使食物适合老年人牙齿咀嚼,便于消化。同时注意饮食卫生,戒烟限酒,不吃腌制、烟熏、发霉、过期、变质的食物。生活有规律,及时检查和治疗身体疾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为保证良好的心理健康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摘要:离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群众工作。做好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应注意几个方面: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关注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8.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八
一、规划先行、避免盲目
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常态化的首要环节。泉州着眼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找准影响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经验,突出顶层和全过程设计,制定出符合泉州特点、具有泉州特色、体现泉州特征的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做到全市有总体规划统领,县(市、区)有区域规划统揽,以及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配套完整实用的规划体系。
中心市区市容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外貌,又是生态文明城市内涵的窗口。所以,市容专项规划应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泉州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常常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来替代市容专项规划,给城市的容貌景观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或不足。如:道路网络和路灯、绿化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道路两侧建筑设施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不预留停车位和小区绿化空间而占用慢车道、人行道,道路两侧建筑设计风格和主色调不和谐;市容景观缺乏统一谋划,不能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广场、雕塑、喷泉和游乐休闲等人工景观设施,以及草坪、丛林、河流等自然景物,与城市地貌特征、建筑设施、风土人情不和谐;市容“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私家车哪里停?小商贩哪里摆摊?小商业广告哪里发布?这些细微的民生问题考虑不周,以致造成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贴乱写等“顽症”。
因此,泉州从城市市容实际现状出发,进行市区景观大道规划、主干道两侧建筑设施景观更新改造规划、城市内沟河两侧风光带规划、市区户外广告景观设置规划、市区主干道广告灯箱设置规划、楼宇亮化景观规划和临时摊点群设置规划和改造等,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容管理的全局进一步拓展市容专项规划的深度、广度、规模和范围,以发挥市容专项规划在市容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掌握城管工作的主动权。市容专项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市容进行整体布局和通盘考虑的专业规划,它包括建筑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政公用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容管理设施规划、城市景观规划、户外广告及标识设置规划等五个部分。其中,前两项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市容专项规划经主管部门和专家评审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乡村是生态文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泉州非常重视中心市区的边界规划控制,以及郊区和乡村的规划控制,并当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在规划实施中,泉州坚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的思路,在产业布局方面尽量考虑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型,有选择地招商,把低碳、环保、可循环、高附加值的产业招进来;增强规划的法律意识,非按法律程序办理修订的一律不准变更规划。
二、突出重点、精心创建
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抓住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原则精心推进。几年来,泉州重点实施项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建设
确保城市道路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窨井等附属设施的完好,实现道路综合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对老市区主干道存在小区出入口多、人车分流疏导组织差、人行道和慢车道混杂等问题,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堵住部分小区出入口,并实施人行道和慢车道的改造,解决了人车分流、车辆起步距离小问题,以确保畅通;对新市区的道路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既考虑车行问题,又考虑人行问题,保证不留后患。
(二)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
在解决好以政府独资建设的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以各种筹资方式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焚烧厂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清扫机械、道路清洗机械和收集转运车辆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降低人工清扫负担面积,提升城区清洁率,确保主次街道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扬尘污染。同时,重视如厕难问题,改造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厕所,尽可能人性化地配置设施(包括除臭、音乐、洗手设施等)和蹲位(包括残疾人专用蹲位);对无法进行新建厕所的老城区域,购买添置一些移动公厕。
(三)开展绿化行动
开展以“护绿、增绿、提档、特色”为主题的绿化行动,实现城市绿化全面上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道路绿化带建设、广场公园绿地建设、街道休闲绿地建设、内河岸边绿化带建设、行道树补栽补植工作,大力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实施绿化行动时,做到“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内涵、突出管养”和“注重绿化、注重美化、注重花化、注重生态”,努力营造青山绿水、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达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效果。
(四)管网综合改造
实施排水排污管道和内沟河的综合整治,保证暴雨道路不积水、污水排放入管和内沟河水质碧波荡漾。在前几年截污纳管、管道疏浚的基础上,对雨水管道不畅的地段和污水直排内沟河的居住区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以及实施对河底泄水改造、河墙清洗等,以解决局部路面积水、污水管网不完善和城市河道水系不畅,造成内沟河黑臭,影响市民出行和人居环境的问题。
(五)背街小巷整治
进行老旧街面和背街小巷建筑物的整治,使城市建筑物容貌焕然一新。对老旧街面建筑物的外立面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清洗、粉刷和外装修,精心打造高低错落、远近互衬、色彩协调的建筑物立面景观;对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既做好保护各街巷的历史文化,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管线敷设下地,并有效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营造街巷优美环境。
nlc202309010544
(六)夜景工程建设
推进夜景工程建设,勾画动态、飘浮、神秘而又美妙的泉州夜城。充分利用城市的江河,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夜景,在沿江、沿河的堤岸上布置高杆灯,在堤内绿化带布置草坪灯,在城中大桥头配置适当的霓虹灯、旋转灯、投射灯,在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动感音乐喷泉。
三、强化服务、创新管理
泉州城市管理部门围绕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目标,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第一、发展第一、队伍第一”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城市,高标准实施净化、亮化、美化、彩化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创新管理工作,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以市容考评为抓手,推进精细化城管
首先,根据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排水排污、广告设置和公园景区的管理规范,制定常态化专项考评考核标准,实施考评考核;其次,围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突出重点抓好各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次,按照“强化日常管养,强化落实责任,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要求,及时快速地落实整改考评中发现的管养问题,实现市政设施完好无损、市容整齐有序、路平街美、环境舒心的效果。
(二)以为民惠民为目的,推进社会化城管
通过“114”电话投诉举报热线,启动举报有奖制度;结合月度考评、年度总评,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经费核拨机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社区、道路、公厕和住宅区等进行常规现场考评和暗访,定期抽评车站码头窗口单位、公交候车廊、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成立以人大政协老领导牵头的市容市貌观察团,定期观察市容市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市容市貌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志愿服务者参与城市管理;开通市政政务微博,及时将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发布上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接受市民的咨询、建议、投诉与批评;加强与媒体互动,强化正面引导,曝光市容市貌问题。
(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现代化城管
首先,建设管理网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城市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并按照工作职能和任务明确职责,即: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分别设立信息指挥中心和信息监督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接收、复核、立案、协调处理(派遣任务)、督查和销案归档等工作;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及派驻社区城管人员和协管员为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区域、定时限”完成城管现场处置工作任务,并负责处理结果情况反馈。
其次,建立工作流程。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购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设施设备,即:“数字城管”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件立卷—任务调度派遣—任务案卷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系统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的“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应建立“任务接收—立案—派发—现场处置—反馈—结案”等六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再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对所有城管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处置原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一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数字城管”分派任务指令时,工作人员必须在30分钟(白天)、50分钟(晚上)以内到达现场处理;二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处置任务;三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处置任务。
通过“数字城管”,增强问题发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能,达到最大程度赢得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工作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努力凝聚民心,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营造生态风尚,推进生态文明城市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利)
9.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篇九
(一)严管店外经营、无证摊贩
强化巡查密度,严管严控严治。对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早市”整治,形成高压态势,杜绝无证摊贩。提升商户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意识,对店外经营现象一经发现立案查处。队员不定时全区域巡查,问题多发区域增派保安盯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二)严管停车秩序
通过“白+黑”、“5+2”、“城管队员+志愿者”不间断巡逻贴单的长效管理模式,严管辖区道板违停现象;同时全面排查绿地违停行为,采用强制拖车加锁车的组合措施,防范毁绿行为,提升市容环境。
(三)严治“小微违法”
开展“小微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对地铁口等区域非机动车乱停放占用人行道的车辆统一拖车处理;对市民遛狗不牵绳、不清理犬只粪便的违法行为现场处罚,全面提升市容环境;与此同时,多次向市民开展“小微违法”行为宣传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四)全面整治“三乱”
10.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篇十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强化排查治理。由维修队人员对各路段、小街小巷的照明设施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己发现建设路水电局小区围墙倒塌压断路灯电缆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过往群众安全出行。
(二)加大照明设施养护力度。一是对破损的灯具进行及时更换,更换了金港大道、民生路、和平路、港北高中等路段、青云村片区、石羊塘片区的路灯,确保我市照明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据统计共修复了200多盏路灯。二是修复修复了和平路、金港大道路段的配电箱各1个,确保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转。三是对主要干道路灯的灯容灯貌进行检修和整治,清除了金港大道、民生路、布山路等路段路灯灯杆上和配电箱的“牛皮癣”广告共800多张,确保灯杆的整洁,给市民提供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三)加强亮化设施巡查力度。经亮化设施巡查中队巡查,发现宏桂广场、广电大楼、电信大楼、唐人街、港福时代广场等楼宇亮化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现象,我处亮化大队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给相关业主,要求立即开展修复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抓隐患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抓重点科、队和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常态化。及时发现黑灯片区,以及时安排人员维修。
(二)抓好宣传教育。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对典型安全生产事例要及时向广大职工做好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11.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 这是提振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一方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涵养城市的人文精神, 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十三五”序幕的拉开, 南通人在秉承“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南通的人文地理历史优势, 发扬新时期的时代精神, 破除陈规陋习, 共同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另一方面,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城市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以维护城市形象为共同目标, 将激发全体市民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 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 这是培育市民文明意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养成市民文明行为的需要。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活动, 使市民在学习交流、氛围感染和实践践履中加强了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涵养自身的文明素质。二是根据地区的差异性、行业的特殊性、群体多样性等情况和特点, 积极鼓励区域探索、融入行业规范、抓住重点群体等战略性举措, 具体抓贯彻落实。三是以长效机制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
(三) 这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 在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凝聚社会共识, 有利于群众共建、共管、共创文明城市新格局的形成。另一方面,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南通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一) 组织领导。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抓好文明城市创建, 把它作为整体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 作为构建社会和谐新南通的“基础工程”, 作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工程”, 作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使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成为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实现民愿的最有效抓手。[1]二是落实任务分工。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 明确任务分工, 细化工作方案, 强化督查整改, 力争把该项工作落实、落小、落细。三是成立督查小组。为了使各项指标落实到位, 成立了南通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南通市委文明城市综合督查组、市民巡访团等指导和督查组织, 明查暗访, 分析问题, 查找原因, 形成了上下联动, 官民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良好局面。
(二) 宣传教育。一是鼓励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宣讲工作, 把宣传教育活动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地方发展、城市建设、老百姓生活的紧密关系理清楚、讲透彻, 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二是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 借助宣传栏、主题墙和板报等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各单位各部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查缺补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和认同度。
(三) 实践活动。一方面,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以道德力量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如诚信建设、“我学习, 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道德银行建设活动”。另一方面, 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观。“文明百佳·星耀江海”南通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 让新时期彰显南通精神的典型群体更加凸显, 以群体效应推动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四) 弘扬优秀文化。一方面, 传承南通历史文化。开展保护南通老街名巷、南通方言和历史文献资料, 牢记南通的历史名人活动, 建立了南通风筝博物馆、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和“正兴染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所, 创树南通历史名片。另一方面, 通过表演、展览、体验等活动形式,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和体验活动。南通崇川区北濠东村社区的知止堂义学通过经典诵读、民俗体验和国学传播等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围绕“中华诵·经典诵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写讲活动等, 有效扩大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吸引力。
(五) 强化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之中, 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 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行为准则。比如, 港闸区出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 制定了《“同心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实践规划 (2015~2017) 》, 修订完善了《街道、开发区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区机关部门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和现场考核操作手册, 激发了基层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三、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对策建议
(一) 坚持问题导向, 瞄准短板、查漏补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城市建设相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提出了城市发展新理念,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 强化文化传承创新, 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2]一方面, 深入挖掘南通独特的江海文化资源, 强化南通区域历史文化格局的保护, 进一步彰显南通江海文化魅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人遗存的保护建设力度, 夯实南通的历史文化底蕴, 做实做响江海文化名片。另一方面, 在传承僮子戏、海安花鼓、如东跳马夫、海门山歌、蓝印花布等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业、家纺业、装潢业、旅游业中,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的理念, 把创建活动与提升南通市民素质和引领社会风尚相结合。第一,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开展理论学习和系列宣讲活动, 增强市民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南通市应继续以“江海大讲坛”为引领, 建成各类讲坛学堂, 形成一批宣讲“品牌”。第二,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提高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广泛深入地开展“濠滨夏夜”、“文化江海行”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积极向基层和农村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送培训等文化活动。第三, 在整体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同时, 应在抓住党政机关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发挥公众人物和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上下大力气。
(三) 建立健全组织、宣传、实践、考核和督查制度。第一, 加强城市管理, 改善人居环境, 形成政府部门、市、区、街道和市民巡访团等群众组织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格局。第二, 强化对文明城市测评项目责任单位的巡查、督导和考核, 完善考核办法, 对媒体曝光、群众投诉、测评垫底的单位跟进督办措施, 对推而不动、考核落后、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实施约谈问责。第三, 构建起评选表彰、学习宣传和帮扶关爱的“三位一体”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明确领导责任制, 建立目标管理体制, 健全有关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江海涌动文明潮---南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回眸[EB/OL].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n.2009-1-24
【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信息07-18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总结09-24
**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总结08-21
市经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11-03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讲话11-20
如何创建文明城市08-15
文明城市创建讲稿09-27
创建文明城市知识09-28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阶段性工作汇报10-11
X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度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