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2024-10-02

英语教学设计思路(精选8篇)

1.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篇一

教学设计思路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一、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以上过程约10分钟)

三、具体研读 讨论:刚才我们说道项羽被人追忆的秘密,我们想要弄清其中的秘密,必须首先对项羽这个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该文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项羽?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补:红楼梦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到戏文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深入之法一:诵读

至于三史诸子百家集,本是做出底文章,若不高声读之,如何能得其推敲激昂之势。清 何绍基 《语汪菊士论诗》

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声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沈德潜 《说诗晬语》 深入之法二:想象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在鉴赏艺术形象时,移情能使鉴赏者进入角色,进入情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文段。这部分活动可不按文章顺序进行。)问题与补充的内容: 垓下之围部分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唐 刘长卿

问:项羽在这节中的心情怎样?哪些字能反映?他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悲伤激昂。悲、泣。形象:多情善感。补: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 东城快战部分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乌江自刎部分

问:项羽在这部分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知耻重义、从容悲壮 总结:项羽的形象美在何处?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问:最后一段的开头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为什么乌江亭长一心想渡项羽过江,项王却笑着拒绝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讨论(关于这一点本人查了很多资料均无解读,甚惑之!)这也是李清照疑惑的问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秘密所在,让人追忆的秘密就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为什么?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英雄的完美谢幕 ——项羽之死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英雄主义的最完美一幕——垓下之战。

美,首先就是那人性的激情澎湃。记得当初读《赵氏孤儿》的时候,心不止一次的被撼动。像那些义无反顾地追求自我生存理想和价值原则的人们,是人类永恒的英雄。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许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和心智的进化中,这种快感也基本上丧失殆尽了——试问现在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项羽在乌江边上大喝一声“”时的恣意情怀,想必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涤荡尽所有生前烦恼身后名。现在的我们连追寻这种快乐的勇气也没有了。内心被世俗所束缚,标准由舆论在引领,甚至自己“何许人也”也要在别人口中需求答案。而像刘伶那“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像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更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船买酒白云边”,难能因而可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只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了。因为他们那人性的激情澎湃,所以我们崇拜。

虽然这些人最终多半“潦倒”或者“失败”,可是,谁能不说——就是项羽的死造就了项羽这个万世英雄。如果借着一叶扁舟和几多“江南才俊”,即便“卷土重来”,项羽也不过就是一代君主罢了(多半也是昏君),更何况结果还“未可知”!项羽是质朴的,他张扬着自己的性情,因此他也是幸运的。其实,君主与英雄 ——世俗的成功,权力的拥有,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需要好好思量的。想起在卢森堡参观美军二战牺牲士兵陵园时的情景,一排排一列列的墓碑,宛如威武整齐的列队;而在墓地最高处的一个,一面美国国旗格外醒目,那就是著名的巴顿将军的葬处。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1945年12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美哉!多少年来,垓下之战被人们一次次描绘,一次次感叹。垓下之战快成为纯美的文学意象了。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想想英雄末路之时,啸声咽咽,楚歌四起。歌曰:“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执戟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直唱得个个铁血男儿身心俱碎,泣不成声。项羽想必也自知众寡悬殊,当虞姬献舞进酒时,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便知军情有变,于是饮酒赋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泪下。而美人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刎颈以别,为的是让项羽颓然的心再次振奋,断了牵挂,激起雄心壮志。舞已尽,人去矣,殒落在英雄的怀抱。这样壮阔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兵戈铁马,风云叱咤;却上演了这样极尽缠绵的爱情悲剧——一个纯美的典型的文学意象。

自古对英雄美人的感慨,当无出其右者吧!想想,世上哪个男人能不渴望拥有这样的情谊,这样的女子(何况还是美人)。项羽当时痛苦的面容,两千多年后仍旧如在目侧。

记得上大学选修《美学论》时,老师讲“悲剧美”是美学的一大分类,因为它美得持久、美得动人心魄、美又得让人感悟更多生活的美。而“喜剧”不属于美学分类的一项。何况还有刘邦这个市井之徒的志得意满相参照,跟是让无数世人感慨万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让项羽打败刘邦,我实在是搞不懂!也许,就是因为这四面楚歌的悲悲切切的“美”!

2.英语教学设计思路 篇二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一般以5~1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某个专题的内容。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授课形式丰富、跨越领域广而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教授完某个专题的内容, 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它必然与传统的各种教学形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 并以实例说明其实践方式。

本文中微课的设计内容以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讲的内容———电气一次设备为例来说明。

1 微课中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的划分

微课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 对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面向学历教育的微课, 应尽可能从基础出发, 以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为目的;而面向职业培训的微课, 则应跳过基础阶段, 直接以强化知识要点为目的。然而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 一个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 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 重点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从而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

本文举例中的微课是针对中澳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我院的中澳电气自动化专业是我院与澳大利亚联合办学项目, 本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是该专业的中方课程, 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双语教学的模式。本课程的目标在于既要让学生能学习中方课程的专业知识, 又要能熟悉国外的先进理念,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 逐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因此, 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教学模式, 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认识各电气设备的中英文名称并掌握各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掌握各电气设备的作用, 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

课程的重点为:认识各电气设备的符号、实物及其作用, 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

课程的难点为: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

2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微课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不能以大篇幅的发挥, 细细分解, 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 因此,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该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首先, 微课中教学资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某项技能, 特别是工科课程中的某项实际操作技能, 在选材上应选择一些非常典型的事例, 最好是工作现场发生的实际案例, 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并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 微课的起始部分应该要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集中可以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 微课的衔接。微课各部分的衔接对于学生的知识过渡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因此各部分之间应有确切的逻辑联系, 并且不应跨度太大, 而且相应的各部分之间可以采用一些重复的图片或文字, 表明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 从而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第四, 微课收尾时, 应归纳本微课的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验证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并利用一些相关例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例中,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在教室中闭门造车是无法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同样, 在微课的设计中, 要在短时间内将内容表达透彻, 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所以, 在微课的设计中, 笔者采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 以帮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重点难点, 具体介绍如下。

(1) 电气设备的介绍

在开篇介绍一次电气设备时, 笔者采用了简短的某仿真变电站视频资料, 通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变电站中的各电气设备,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为下一步分析各电气设备提供了具体直观的印象。

(2) 认识各电气设备的符号与实际电气设备的对应关系

在认识各电气设备之前, 首先引入了两幅图:一次设备电气接线图和一次设备断面图, 以突出课程重点。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直接从一次设备电气接线图中获取并展示, 并同时给出各电气设备实际的照片, 将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接线形式与实际设备外形接线结合起来, 以避免学生出现“书上的东西认识, 现场的东西不认识”这种学而不知的情况。

(3) 分析重点, 剖析难点, 加深印象, 防止误操作

在电力系统中, 电气设备的误操作是困扰实际运行人员及检修人员的问题, 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 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学习的阶段, 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错误是成功的阶梯, 笔者在介绍开关设备操作顺序时, 在其开始部分就插入了一个工作现场实际误操作的视频, 让学生对误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接着在给出操作原则后, 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在课程的最后还引入了仿真变电站以方便学生随时练习。

(4) 随时学习, 随时复习, 重点加强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前后上下结合紧密的课程, 如果前面的内容出问题的话, 学习后面的课程就会出现脱节的问题。因此, 在微课的设计中, 采用了随时学习、随时复习、重点加强的方法。

①在整个微课开始的阶段, 会先复习上一讲的内容, 在结束的阶段会总结本讲的内容, 并预习下一讲的内容。在本例中, 学习开始阶段会复习上一讲中有关电力系统构成的内容, 在结束阶段以图片的形式概括介绍下一讲中将会讲到的各主接线形式。

②整个微课分成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结束的时候都适时加入复习题, 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 在第一部分结束时, 以“连连看”的形式插入复习题, 将各电气设备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英文名称及实物作出对照, 以极简练、富有实效的方式对上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5) 英文的学习与中文的内容紧密结合

很多学习双语的学生会出现偏科的问题, 即:学会了专业, 英文不会;或英文好的同学专业学不好。双语的学习本身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甚至会同时影响到两方面的学习。在微课的内容设计时就要注意克服这一点, 可以将英文与中文的学习同时进行。例如在学习设备名称时, 可以同时给出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 复习时也同时进行;在学习设备作用时, 同时将英文原文书中摘取出的简单易懂的相应内容来进行对照, 使学生敢学, 愿学, 能学。

3 微课的具体设计

在具体的微课设计过程中, 有些细节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

3.1 微课的PPT设计

微课中的PPT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主, 因此, 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PPT的张数应限制在30张以内, 仅供大家参考。

(1) 微课的PPT画面应淡雅清新, 不应出现与内容无关的背景画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为了使画面好看, 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 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 殊不知这样做以后, 学生的注意力被背景画面所分散, 反而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 因此, 微课的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 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2) 微课PPT内的文字应简练, 最好能做到一目了然。PPT的文字越多, 学生在学习时花在阅读文字的时间就越长, 在这段时间内教师的引导基本上就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相反,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注意力只在教师的讲授上, 则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 微课PPT的文字应言简意赅, 例如, 可以以列举的形式将该部分的主题点出, 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长篇大论让学生不知所措从而感到厌烦的情况。

3.2 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

微课中的教学视频是微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很关键。首先, 教师的语言应精炼, 有条理, 直击重点难点, 不出现多余的话, 所以教学视频的容量也不会也不应太大。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视频画中画的背景应该做到干干净净。在学习微课时, 学生的视线会在教师画中画的部分停留很久, 以便听清教师的授课, 此时教师视频画中画的背景如果杂乱, 将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画中画的背景可以是墙壁或浅色的窗帘等不明显的衬托物。

(2) 教师视频画中画中, 教师的视线应直视镜头, 并适当做出相应的表情, 例如,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 可以做出疑问的表情, 使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问题的提出部分;在学习的中间阶段, 教师可以以微笑的表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领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复习的阶段, 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 教师可以做出赞许的表情给予鼓励。丰富的教师表情可使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对一教学时的师生交流。

3.3 微课的教案设计

微课中是以PPT课件加上教学视频为主要教授方式, 但不应因此就放弃对教案的要求。微课的教案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或者可以将微课的教案看成微课的扩大化。当学生在学习微课时遇到疑问时, 或希望对微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时, 微课的教案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 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盲目查找参考书带来的时间浪费。因此, 教师在给出微课的同时, 可以同时给出微课的教案, 例如, 通过在网站上给出微课的电子教案等方式, 帮助学生对微课的深入学习, 使微课教学的辅助资源更齐全和丰富。

3.4 寓教于乐

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 在整个微课中, 笔者加入了舒缓的背景音乐, 帮助学生放松情绪, 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当然, 寓教于乐应采用何种方式属于是个人风格问题, 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

4 结束语

本文所述微课已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微课的适应力很强, 基本能够在微课结束时正确回答出复习题的答案。

3.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 篇三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使之“写得出”

学生学习写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言之无物,作文材料单一,视野狭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生活得积累主要来自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因此,积累素材应从直接积累和间接积累两方面入手。

第一,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但仅仅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不能使书本的知识与经验转化为随时可用的素材。这里有一个熟练程度和理解的问题,熟练指的是不仅要“知道”、“有印象”,还应该有一定数量的记忆、背诵和复述;理解即对这些知识和经验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该注重交流与检查,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二,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我们获取知识,形成认识,深化理解,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观察、体验、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等手段获取。严格来讲,调查、访问、采访、记录也是获取见解经验的手段,但在这里我们更强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生成,因此划入直接经验获得方法一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上述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思考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积累,并转化成随时可用的能力。

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丰富学员的知识领域,拓展学员的视野,解决学员“写什么”的问题,使之在面对写作题目时,能够找到相应的故事、经历、事例、观点、格言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解决“写得出”的问题。

二、训练技巧磨练技能,使之“写得快”

写作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写作方法问题,即熟练掌握基本写作方法,能够迅速组织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组织语言并按相应的行文要求进行写作。按照考试要求,通常“写得快”的标准是一小时600-1000字左右。

第一是基本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的是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教师此阶段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供各种不同事物,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要求,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写作的文体特点,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综合、熟练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现写作意图。其次是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训练,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写出优美的句子,更丰富准确地表现写作对象。

其次是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层次段落、过度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安排、句式语气等基本方法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写中学法”“写中悟法”,通过习作——修改的循环方式进行练习和训练,帮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再次是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包括常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要求,还有常用运用文体的格式与要求。

如果说素材积累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那么写作方法就是用来开垦土地的工具,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实现人与工具的完美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深入思考发现价值,使之“写得好”

有思想、有创新、有个人独到见解的文章才能称为好文章,技巧和积累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增加,但思想和独到见解的形成却并非射箭和靶心的关系。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思想的启迪是关键。

首先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题材的价值,综合运用记忆、表象、联想、想象、分析、归纳等方法,在审题中开启学生的思路,发现题材中的新知识、新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就一个题目反复练习。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广阔性”;通过否定文本、否定自我的思考,培养学生不轻信现成结论的“批判性”;通过深入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深刻性”;通过探讨交流、各抒己见、尊重原创,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独创性”;通过分析归纳、演绎推断,培养学生思维连贯、合乎客观规律“逻辑性”。把一个题目做深做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技能,好过盲目追求写作数量。

其次是导向与文风,《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一节,老师黛玉为学生香菱学诗开出的第一个方子是读王维的诗,要学习经典,体悟方法;第二个方子是读杜甫的诗,要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第三个方子是读李白的诗,要敢于想象,大胆创作。这对于我们写作教学仍然有启发,最重要的是培育良好的写作态度,不无病呻吟、不人云亦云、不胡編乱造、不说空话假话套话。教师的写作态度和文风对学生有深刻影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态度,也将影响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和兴趣。因此,教师的讲解、示范、修改也应该是教师思想与精神的体现,讲解丰富实在,示范体现创新,修改尊重原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与导向体现在其中,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精神。

4.教学设计思路 篇四

第二课时,主要是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后练习题来进行分析探究,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巩固、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蓼溆、麈、操攮、掂掇、砒霜、”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操攮、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

2.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图片及生平,插播视频《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激发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析讨论法。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课件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显示:

作者的图片、生平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同学们: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第二部分(第2~3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第三部分(第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二、问题探究(板书)1.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把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快速浏览课文,为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先让两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A组认为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第二部分(第2~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B组认为本文分三部分: 教师提示、明确:

虽然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但它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也有开端、高潮和结尾。所以B组的课文结构的划分,更为合理。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板书)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由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总之,这些动词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5.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刘姥姥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三、活动建议

5.思路简介教学设计 篇五

二、讲授新课

本环节要讲述四个问题,分别是:1.美好情感的作用。2.美好情感的实现方式。3.负面情感的意义。4.如何传递情感的正能量?

美好情感的作用。

① 通过忆一忆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儿让同学们明白美好的情感会让我们身心愉悦。

② 通过展示表达亲情、师生情的真实生活图片,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美好情感,从而感受到美好情感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美好情感的实现方式

通过找一找活动,让同学们找出实现美好情感的方式,如;阅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

负面情感的意义

① 展示视频《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犯规遭淘汰》,思考武大靖可能会产生的负面情感。

② 依据视频设置辩论:A 负面情感有危害,影响比赛阻碍大;B 负面情感有意义,丰富人生促发展。通过辩一辩活动,让同学们自主探讨负面情感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

③ 展示视频《武大靖短道速滑500决赛获胜》,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负面情感也有意义。

如何传递情感正能量

① 展示新闻《最美高中生背影》,让同学们围绕 “‘美’在哪里”“ ‘美’的意义”讨论,得出传递情感的正能量需要关爱他人。

② 展示材料《摔倒老人无人扶起》,让同学们谈“为什么不扶”“你做出的选择及原因”,得出当面对人际关系冷漠的情境时,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去改变环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

③ 出示情境,让同学们说出正确的做法:1.公交车上看到有人不给老年人让座时,___2.妈妈过生日时,___3.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___4.看到倒地的共享单车时,___。通过正确的做法,得出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多一份美好。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6.音乐教学设计思路 篇六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主阵地,上好课是我们的天职。新课标思想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课标理念为参考。所以我们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课标理念,要做到烂熟于心,这是上好课的根本。

那么学习了课标以后就能够上好课呢?也未必!那么就要讲究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以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课标理念是意图、目标,教学策略则是直接关系教学全过程与结果的中心环节。研究教学策略离不开对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分析与研究。也就是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点,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所以我们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的教研方向思路应该是课标——学生——策略——过程——结果——评价。我们要建立一套程式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钻研教材,即我们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内容量身定做。什么样的内容就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智慧,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必须把课标思想深入人心后才能想得到、做得到。教学设计才能出彩。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总结了一下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多感受体验

篇二:浅谈中学音乐唱歌课教学设计思路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中学音乐唱歌课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张塞北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1期

摘 要: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教学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导入—新授—练习—创编延伸—小结升华—作业。”看上去和旧的教学模式差不多,但是每一个环节又都涵盖了许多新的因素。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路;实践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唱歌教学中,我们要求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的表情歌唱。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都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总结本课内容。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模式是远远跟不上学生的需求的。今天的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导入—新授—练习—创编延伸—小结升华—作业。”看上去和旧的教学过程差不多,但是每一个环节又都涵盖了许多新的因素。

一、导入

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如,歌曲导入,比如,在教授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时,可以先用该民族最为流传的歌曲来引入,这样马上就拉近了学生与该民族的距离;有时可用歌曲和它背后的故事来导入,如,教授关于歌唱父母的歌曲时,可以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以及它背后那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学生对父爱、母爱的思考来导入;还可以用节奏导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强调了节奏练习,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练习的方法有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等,这些方法不是机械地奏乐,而是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新授

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促使他们对新的内容充满期待。新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听,初步感知 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后先让学生听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一遍遍地听,问题设计采用由简到难的递进式;也可以在各种节奏的不断变换中一遍遍听,或是在自己不断变换的舞姿中聆听。在充分的感知之后再来学唱歌曲。2.发声练习,为后面的唱做准备 篇三: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单元 夏日风情

教学设计:本单元以夏日风情为主题,在教学内容中以听听唱唱创创活动为主,在本

单元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歌唱与欣赏认识6/8的节奏特点,掌握四声部轮唱的风格,学习《剪羊毛》的旋律,并能够用口琴吹奏歌曲。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感受双音的音响效果。

教学内容:听听: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随想曲

唱唱:夏天来了---复习6/8拍

剪羊毛

创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和大号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本课以小号为重点。

2、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教学重点、难点:

1、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2、复习6/8拍

教学课时:8教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 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3、操作课件,节奏谱变为乐谱,让学生看着曲谱听教师用钢琴弹奏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也可以随琴轻声视唱旋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各乐段音乐主题旋律。

六、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1、电脑呈现文字,向学生介绍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的作者和乐曲结构、风格等。并用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风车建筑小图片,衬托出一种异国情调,创设欣赏情景。

2、初听: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音乐时,按乐段出现时间同步呈现各乐段主题音乐旋律曲谱,同时,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在第一乐段音乐中可爱的天鹅缓慢地游进画面;第二乐段中出现英俊的王子,并使可爱的天鹅变为美丽的公主;第三乐段中随着快速的音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自下而上地升起。用这些简单的动画,启发学生的音乐联想。

3、初听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三个段落的主题旋律都是从小节中什么位置(强拍、弱拍或次强拍)上开始的?

(2)乐曲的高潮出现在哪一段中?并根据讨论在课本17页第(4)题中的 1 2 3 选择划“√”。

4、复听:为给学生留出充分想象的空间,复听时,在大屏幕上只呈现出一幅水雾朦胧,依山傍水的俄罗斯城堡郊景画面,并在水雾弥漫的水面上清晰的列出:边听边找出三个段落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成课本 “听听想想” 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教师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小结,结束全课。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意大利随想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进一步熟悉西洋铜管乐器的不同音色,感受和听辨独奏与伴奏的各个层次。

教学重难点:对音乐中部分乐器音色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板书、口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听音练习

听辩下列双音的音响效果,说说那些和谐悦耳?那些不和谐?并用线响应的图示连一连。

1、mi sol2、fal a

3、si do’

4、do do’

5、sol la

三、学习小号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通过网络让学习了解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短号各自有写什么不同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铜管乐器。

三、四、辨别刚才介绍四种乐器的音色

1、分别播放音乐片断,让学生辨别,并指出是哪种乐器。《狼的主题》圆号→《骑兵序曲》小号→长号与大号《变奏十二》。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用图画分别表示四种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欣赏选自《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播放录音,辨别乐曲的音色→小号。

4、自己感受一下,说说音乐在描述什么?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

7.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路 篇七

语文, 不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 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 涤荡人的灵魂, 塑造人的修养, 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很多时候, 我们会感觉心浮气躁, 这时一篇优美的散文, 瞬间就可以让我们心如止水;有很多时候, 我们会感觉情绪低落, 这时一篇慷慨激昂的篇章, 很快可以让我们重拾信心。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 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 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 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 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 尤其是初中学生, 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 求知欲强, 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 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大的满足, 而且语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调查发现, 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与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并没有向我们预想的那么好, 究其原因, 主要是应试教育思想横行, 很多学校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 于是成绩提高成了教师唯一的目标;而学生的成绩又和升学联系在一起, 于是成绩提高又成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急切追求的事情。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 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 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 因此, 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1]。

2. 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2.1 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 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 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 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 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 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一般来讲, 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 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 他们渴望自主, 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 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 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 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 就是有效的。比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 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古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 每小组组织一次, 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 因此,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 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1,2]。

2.2 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 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 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 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 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又很乐意学习, 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大纲设计的, 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 而且是自己设计, 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其实, 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 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 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 学生们选择房子里面贴什么颜色的壁纸, 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 但是面对大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大, 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 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 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2.3 创新师生角色关系, 促进课堂资源优化整合。

可能很多人会说, 课堂角色有什么好探讨的,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是课堂的受众, 这是毋庸置疑的。的确, 传统教学都是这样, 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就是权威, 学生不能或者很少提出疑问, 甚至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把教师的话当成了一种“权威”, 常说:“我们老师说……”但新时期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延续这种传统的方式, 需要在角色上有所转变。以课堂提问为例, 教师提问学生, 当然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学生的其他方面都无法考核。如果尝试转变学生与老师的身份, 让学生提问老师的话, 效果就不同了[3]。第一, 学生提问老师, 学生会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第二, 学生提问老师, 为了把问题设计得精巧, 必然会花很大的工夫去思考、设计, 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促进。再以学生提问学生为例, 不同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同, 一部分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逊色于教师。但在以往教学中, 基本上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教和学的关系, 这样一方面可整合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延长课堂学习时间。

2.4 创新课堂管理方式, 推动有效学习的形成。

课堂管理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这里所探讨的问题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学习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们有效地学习。在以往的课堂管理中, 教师一般都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 即不论学习成绩好坏, 都一视同仁, 这也是为了“彰显公平”。其实, 在这种貌似公平的课堂管理模式下, 潜藏的却是不公平。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同, 再加上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潜力取向、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必然是不科学的。所以, 我们应该创新课堂管理方式, 首先针对学生们进行梳理分类或者分层, 如果条件允许就可以开展分类教学, 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总之, 目的是让每一类或者每个层次的学生所接受到的是最适合他未来发展的教育, 而不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考试水平而开展的统一式的教育。其次, 教育宗旨应该转变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心, 获得属于自己的最大限度的成功。换言之, 就是课堂管理形式应该是在保证集体获得进步的同时, 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求得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3. 结语

创新, 永远是初中语文教学经久不衰的话题, 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法宝。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改革也需要过程, 创新是一种有基础的探索式改革。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经验与实践, 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和整理、总结和提炼, 最终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思路。而且, 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语文的意义, 其次介绍了现阶段初中语文开设的现状, 以及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 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创新师生角色关系, 促进课堂资源优化整合;创新课堂管理方式, 推动有效学习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设计,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EB].

[2]赵玲.论在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2) .

8.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篇八

关键词:四基;数学概念学习;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78-01

当下教师如何有效地从知识与认知过程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品质和效率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学应以掌握概念为主要目标,以概念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即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仅限于教师如何“教”,还应着眼于学生如何“学”,必须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即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形成数学概念,如何获得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方法以及怎样将所学概念应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中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过程”的数学知识

(一)现行的数学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更多的事实性知识,忽视把知识更好地组织起来,从而教给学生结构更好质量更高的知识;

而数学概念表示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它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数学概念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不同的,同时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的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比如公理化体系。

(二)大部分数学概念的教学基本流程是教师从概念本身的意义上列举“概念要素”和“注意事项”而直接给出和讲解数学概念,而对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概念发生的过程缺少必要的渗透。造成教师只注重教学生如何做,并通过重复训练,加以强化和巩固,而忽视教给学生做的策略、思路与方法;

例如:函数的奇偶性,以概念的形成(学生对大量同类数学对象中的不同例子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出这类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关键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的教学模式揭示新知。教材的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首先给出几个特殊的、具体的、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法让学生直观感知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然后借助函数的列表法进一步探究函数图像的数量变化特征,并由具体到抽象进行代数运算,观察和发现这一特别的数量关系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取值”都成立这一共同的、不变的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偶函数的概念。

而对于奇函数,则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和作用,并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教材在给出的表格中留出大部分空格,旨在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填写数据,类比偶函数概念的建构,独立地去经历观察、发现、猜想与论证的全过程。从而得出奇函数的概念。

(三)只注重学生做的结果,而忽视引导学生对如何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自我反思。

现实中我们高考或中考所涉及的题目,都是灵活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的学生往往容易在稍加变式的题目中,由于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而不会解题,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境地。这样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于是乎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一概念?更不知道学习它有什么用?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也就无从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网络了,只会一味机械的模仿而缺少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

很多老师对新课标认识不足,认为新课标中提倡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就不分析和讲解概念,让学生做关于概念的卷子自学,这样会使得很多学生的数学概念模糊,影响后面的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会出现不稳定,不清晰,不准确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稳定基础。因此省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思维的突破过程,通常就直接灌输学生一些新的数学概念, 造成大部分学生“知其然”,而对“知其所以然、所以不然”“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间的联系与建构”缺少具体的认识,不仅使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理解的“先天不足”,还会在将知识与技能向具体的能力的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使得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并不会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教师应重视教材,注重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教材的“基础性”与高考的“选拔性”的目标差异,很多老师教学经常脱离课本、补充大量课外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同一标准来塑造和培养学生,这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所以实施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问题、讲解概念时难度适中,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同时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相应的满足。

四、 注重教学艺术

数学教学艺术包括课堂语言艺术,板书艺术和课堂教学艺术等,上课时老师若重视语言艺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设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中若可以分层次、有效的设问,可促进学生全方位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板书是为内容服务的,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好的板书设计可以为教学效益最大化做贡献。

五、结论

因此,概念教学要做到以下三个支点三个到位:

(一)温故而知新——把握好认知的支点,对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所属体系的认知和分析要到位;

(二)打开心灵的开关——把握好设问的支点,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要到位;

(三)把握好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支点,对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揭示要到位。

综上,教师因根据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可接受能力、探究能力)而对具体的知识点作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建构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应付升学考试”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其生存所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丁永刚.用“做数学”理念探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J].数学教育学报,2012 (3):87.

[2]李昌官.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以“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2 (3):67.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黄永明 陈静安.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公司经理至员工家属的新年贺词下一篇:3分钟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