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

2024-07-07

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共3篇)

1.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篇一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海岱唯青州”的说法,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几千年来,青州向世人展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青州博物馆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精髓展现给世人,其中相当数量的镇馆之宝,让人大开眼界。

中国第一状元卷的前世今生

青州博物馆第一次引起轰动,源自一份试卷。

这不是普通的试卷,而是价值连城的“状元卷”——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从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历史上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可是历代状元卷大都毁于战火。1983年初,原青州市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得知,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后人还保存着状元卷。赵秉忠曾任礼部尚书,刚正的个性为专擅朝政、陷害异己的宦官魏忠贤所不容,被削官。因当时状元卷由礼部管理,赵秉忠回乡时便将自己的试卷带回。

魏振圣找到赵氏13代孙赵焕彬,上门说服他把状元卷放入博物馆保存起来。经过24次上门拜访,老人终于从屋里拿出一个枕头,用剪刀将枕头剪开,从中取出一本卷子。

赵氏后人十几代人历经磨难,细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用生命保护这状元卷。上世纪40年代,赵焕彬闯关东时,就把状元卷缝在衣服里保存。在文革动乱中,他将这份状元卷藏在了枕头里,天天枕在头下,才保留了下来。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

该卷是折叠的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八开纸大小,长348厘米、宽46厘米,用黄绫子装裱,一共2460字。从卷首上可以看到有朱笔题写的“第一甲第一名”。此卷使赵秉忠从292名贡士中脱颖而出 ,被九位阅卷官和皇帝选中成为了明代第47位状元。

青州才俊辈出,自北宋至清代出过六位状元,郑母村就曾经出过两个状元。

青州市博物馆立即组织国内外文物专家鉴定,状元卷是原件真品,它填补了明朝宫廷档案和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状元卷的空白。殿试状元卷的发现,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港台报刊称之为“海内孤本”、“稀世珍品”,日本文物专家惊叹为“了不起的发现”。

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该馆名声大振,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1991年8月,该馆的一名保安林春涛曾将状元卷偷出欲以150万天价出售,后经公安人员奋战8天9夜才将其擒获,状元卷得以完璧归赵。盗卷者林春涛判处死刑。

状元卷失而复得以后,就深藏不露了,展出的是复制品。这份状元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大连、太原等多个城市展出,引起轰动。

从《清明上河图》到青州兵喋血镇江

状元卷、苏轼手书……每一件都是国宝,青州博物馆还有一份特殊的《清明上河图》。

目前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清明上河图》,共有四个版本。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版本,这是目前认为的张择端真本。二是台湾版本,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三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仇英仿摹版本。

第四便是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仇英仿摹版本。

青州博物馆收藏的仇英仿摹版本,不仅摹写逼真,而且有“再创造”。它描绘了北宋时东京汴梁(今开封)的远郊、近郊、汴河两岸、城内和宫城等地清明佳节时的情景。图中有高大的宫殿,繁华的市区,也有幽静的村店;有豪华的宫廷龙舟,高雅的轩辇,也有古朴的牛车帆船;有华贵的官员和夫人在赏春,也有穷艺人在街头卖艺,农夫在辛勤耕作等。画中人物2012个,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城郭楼台与远山近树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运笔细腻,设色考究,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绘品,也是传世的唯一摹本。

青州博物馆内,既有仇英的开封美景,又有一份独特的“镇江记忆”。

鸦片战争中,英军调集了新式枪炮装备的7000余人,攻打镇江,而城中只有旗兵1500人,其中有青州旗兵500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与侵略军奋勇拼杀,取得了毙伤敌160余人的胜利。

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青州兵的卫国精神:“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都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个。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镇江人民为了纪念死难将士,在镇江城西门建青州驻防忠烈祠,立“忠烈碑”。碑阴胪列阵亡官兵花名,知府崔光芴撰写碑文,并将碑文送与青州。青州驻防旗城也将碑文刻石纪念。是年8月,青州知府李庭扬撰写了“显忠碑”文,立碑褒奖。今二碑均移藏青州博物馆。

这两方石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份珍贵史料。

龙兴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

只要到过青州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地方与佛教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州府志》记载:早在西晋太安元年(302年),青州就在城东南建立了第一个寺院—宁福寺,这也是山东最早的寺庙。

1996年,青州出土的400多尊龙兴寺佛教造像,轰动海内外,成为当年的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西方学者誉之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

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州龙兴寺遗址位列其中。今年“五一”期间,“千年重光—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在浙江宁波博物馆展出,引得万人参观。

1996年10月,益都师范新操场扩建工程动工,时任青州博物馆馆长王华庆在操场散步时,发现操场西北角被推土机推出的泥土颜色与别处不同,立即告诉主管业务的馆长夏名采。夏名采在现场看到操场上有一处圆坑,边上散落着“五花土”,“五花土”是一种墓扩或窖穴回填时的泥土,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圆坑可能意义非凡,立即向上级做了汇报,随后组织馆内人员挖掘。

往下挖了将近3米深,有佛像出现。夏名采带领工作人员继续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九天九夜的挖掘,在地下埋藏了千余年的400余尊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出土。

近10年来,部分佛像应邀于美、英、日、德及我国港台地区等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巡展,享誉世界。这批造像一部分陈列在青州市博物馆龙兴寺佛教造像厅,一部分被存放在库房,由博物馆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和保管。由于佛像弥足珍贵,修复起来需要极其细致,工作人员一年最多只能修复20尊。

南朝宋元嘉年间,青州龙兴寺只是小型的私人佛堂。经北魏、东魏到北齐时期,龙兴寺初具规模,被称为“东方之甲寺”。唐宋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膨胀,龙兴寺成为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宋金之交,朝代更迭,战火连绵,寺院日渐衰落。到明初建藩,青州建齐王府,龙兴寺被毁,地上建筑荡然无存。

青州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这使得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独特鲜明。“青州风格”重点体现在佛像的嫣然一笑,以及北魏时的高浮雕背屏,和北齐时的“曹衣出水”式单体圆雕上,其造像风格既融合了南朝的“瘦骨清相”与印度笈多艺术的“湿衣派”,又结合了青州本土的审美理念。

2.三和镇馆之宝 篇二

无价之宝

据这几年我跟三和老爷车的接触,三和集团董事长,也就是三和老爷车的主人黄宗敏偏爱的老爷车是奔驰190SL和摩根三轮跑车,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如果让我再猜一辆,我会猜劳斯莱斯幽灵,三和老爷车通常把它称为“跪天使”。

跟别的劳斯莱斯不同,幽灵的车标是跪着的天使。独特的车标是决定这辆老爷车价值的因素之一,而现存数量则为更重要的因素。

当时生产的数量为492辆,现存数量没有定论,有人说10辆,有人说3辆。总之,是限量版中的限量版。

而幽灵在当时固然也是顶级豪车,据美英法在1936年签署三方货币稳定协议,幽灵当时的售价1700英镑相当于如今的34万美元。

那现在幽灵价值几何?相传有人曾出天价欲买这辆幽灵,这笔钱具体多少,有说1500万元的,有说8000万元的,总之结果被黄宗敏婉言拒绝,金钱在幽灵面前黯然失色。

如同它的名字“幽灵”,这辆三和镇馆之宝被种种传言蒙上了神秘色彩。

因二战成绝唱

劳斯莱斯幽灵是劳斯莱斯公司在二战前制造的最后一款汽车,因其在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机械噪声而异常出众。当它驶过林荫大道时,恍若一个幽灵划过,于是公司索性用“幽灵”为其命名。

劳斯莱斯的经典汽车中,幽灵由于采用帕卡德120平台的独立前悬挂系统,车轮变得更小,同时采用冷却液在汽缸盖中交叉流动 。这些细小的变化让人们觉得幽灵比劳斯莱斯幻影III更为优秀。此外,幽灵还被认为是劳斯莱斯所制造的最安静的车型。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转入备战,劳斯莱斯把精力转入到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发上,幽灵的生产随之结束,数量被定格为492辆。

皇室专用车

20世界初的英国贵族心仪马车而拒绝使用汽车,而劳斯莱斯银色幽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到最后英国女王宣布“一般出行不再乘坐马车而改坐银色幽灵轿车”,这让劳斯莱斯从此披上了贵族的外衣。

数十年来,劳斯莱斯作为英国王室专用车,为爱德华八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玛格丽特公主、肯特公爵等众多英王室成员服务过。沙特国王、日本王子也对劳斯莱斯情有独钟。虽说如今的各国皇室只是古堡里的现代童话,但劳斯莱斯已把这个童话续写了将近一个世纪。

3.探寻昆明学院图书馆镇馆之宝 篇三

一、源头

昆明大学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5月合并后,改称为昆明学院。

昆明大学建于1984年3月3日。2003年2月,昆明大学合并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三所中专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都是建国以后才创办的。因此,合并以后的昆明大学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不大。笔者在昆明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几经查访,结论是:昆明大学图书馆没有古籍;昆明大学图书馆虽然有一部分线装书,但都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普通书店购进的线装书,这些线装书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拍照制版后印刷的,因而不是古籍,更谈不上是善本。所以说,原昆明大学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像样的镇馆之宝。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81年4月。2001年1月5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和原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始办于1978年,即建国以后才始办的,因而有古籍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昆明师范学校却始办于1905年,即始办于光绪三十一年。另外,笔者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查到:晚清时期全国各地的不少书院相继改建成师范学校;昆明地区在晚清时有三大书院。两年前,笔者亲眼目睹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因此,昆明师范学校有可能是在1905年,由五华书院改建而成的。所以说,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几年前,笔者曾听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人说,他们图书馆大约有两千本古籍。

两年前,由于宣传工作上的原因,笔者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起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即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在闲谈中谈到了古籍的话题。一位北校区图书馆曾经保管过“古书”的工作人员说:北校区图书馆的“古书”都是民国以后的,并且都被虫吃成了筛眼、一包灰,一碰就碎,没有什么价值。当时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也在场,但他对古籍的话题没说一句话。回来后,笔者越想越不对劲,就对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说,想去看看北校区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古籍;那些“古书”真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吗?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同意了,说等他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后,一起去看看。

二、初见端倪

时隔不久,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就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了。笔者就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道专程去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看那些“古书”。那天,我们受得了北校区图书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当笔者看了四册一套的《温飞卿解集》后,眼睛一亮。它的字的结构匀称;字距和行距合适;墨色浓黑;字迹都清晰;版本是木雕本;纸质比较厚实;纸的老化和氧化程度自然;纸的暗帘较宽;版式大小和装帧形式都与康熙时期的相符;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闻到了古籍的那种特殊的香味;只有一个序,序的落款的年代是康熙,序的附近连撕去一页的痕迹都没有,仔细查看装订线,装订线是原装的,没有被拆开后抽去年代较晚的序的情况;从目录查到,这套书共有四册九卷,除其中的两册的前几页有一两个被虫蛀成的小洞外,四册都没有油污和水渍等,四册都基本保存完好;《温飞卿解集》的内容是诗集;这套书是齐全的、成套的。笔者凭收藏古籍十多年的经验,当时就认为《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应该是善本。

十多年前,云南省成立省文物收藏协会时,笔者成为了云南省省收藏协会的第一批会员。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第二十五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笔者有幸跟李致忠老先生、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罗琳先生等全国知名的古籍专家学习古籍知识。应学员们的请求,李老先生讲授了古籍的鉴定。笔者从多年收藏的古籍中,挑选了十几册(种)请李老先生鉴定。李老先生的鉴定结果是:十几册(种)都是古籍,没有赝品;其中有三册(种)还是明代的古籍。

另外,笔者还在北校区图书馆看到了二十来个装满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书柜。其中古籍大约有两千册左右。在古籍中,除《温飞卿解集》和同治、光绪时期的几套古籍成套外,其余的古籍都不成套,不齐全。在这些古籍中没有发现活字本,也没有发现套印本。在其中的几本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

这二十来个书柜,每个书柜都有两扇用茶色玻璃做成的梭门(滑动门)。对这些书所采取的防虫蛀的措施,只是放了一些旱烟叶。并且这些旱烟叶是几年前购买的,已经闻不到旱烟味,也就几乎没有防虫蛀的效果。这些古籍中有一小部分被虫蛀成了筛眼,但字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有几册古籍的卷首和卷尾已成了碎片,但卷中可能还是可以修复的。其余大部分古籍都基本保存完好。此外,那些民国时期的图书也都基本保存完好。笔者看完这二十来柜书后,觉得:除《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以外,其它两千册左右的古籍都是清中晚期的;其余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图书。这二十来柜的书的价值不小,其中《温飞卿解集》最为珍贵。

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说,这批书有一万本。但只有数字,没有书的花名册,更没有具体年代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说明。

从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回来后,笔者及时向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做了汇报。同时还向图书馆领导提出三个建议:

1.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防虫蛀的措施不得力,可以先买一些樟脑精或樟脑丸之类的防虫物品防虫蛀。等向院领导汇报后,批到经费,再采取更为有力的防虫蛀等的保护古籍的措施。

2.由于云南大学图书馆有十几万册古籍,其中有一套还是宋元刻本,还有明代的一些孤本。他们馆的古籍专家鉴定古籍的水平是比较高的。而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与云南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比较熟悉。因此建议:由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出面,请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些古籍。

3.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管理比较混乱,应加强管理。

三、有了眉目

事隔不久,即在一年多前,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叫笔者与本馆的党委书记一道,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一万册左右的书。这位古籍专家是古籍方面的硕士。

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了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之后,笔者欣慰地看到了那二十来个书柜里,已放进了一些樟脑丸。尽管进屋后闻到的樟脑味还不够浓,但多少还是起了一些防虫蛀的作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把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并且同时做了一些记录。然后回到云南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和上网考证。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最后的鉴定结果是:

1.《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是善本。

2.其余古籍是清代中晚期的刻本,且多半不成套,不齐全。

3.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有两千册左右是古籍,其余是民国时期的图书。

4.这一万册左右的书的价值不小,比较珍贵。

5.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温飞卿解集》的价值最高,最为珍贵。

综上所述,《温飞卿解集》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昆明学院图书馆目前总建筑面积达40075平方米,现在藏有印刷型(纸质)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种),现有阅览座位总计33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100余小时。现有在校学生1万5千人左右。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如今总算有了比较像样的镇馆之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镇馆之宝!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YNSK.NO.059)阶段成果之一。该课题的负责人是昆明学院图书馆的祁跃林研究馆员,本文作者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上一篇:硕士生导师个人情况简介下一篇:长春市绿园区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