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论文

2024-09-18

思品课堂论文(共10篇)

1.思品课堂论文 篇一

如何激“活”思品课堂

宜阳县盐镇二中

王小敏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课堂理念,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主导,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和满足学生“学会”,更在于引导他们“会学、想学”。因此,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如何激“活”思品课堂?已经成了思品课堂的主要问题。通过这十几年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思品课堂的兴趣教学

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驱力。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导语激趣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导语设置的好坏,对于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思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学生们学习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我在讲七年级思品《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节时,我给他们讲了有关邓亚萍的故事:“她从小酷爱体育,一心想到省体队去深造,可是由于自己的个子太矮,未被省体队录取,为此她很伤心,但她并没有气馁,更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这却成了她前进的动力,训练更加努力了。她的出色技艺赢得了郑州市体队的一致好评,顺利加入了市体队,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变成了一个优秀的世乒选手,多次为我国赢得了荣誉。”试想,如果当时邓亚萍在没有被省体队录取就放弃了、气馁了,哪还有现在这样一个出色的邓亚萍,这对我们中国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她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这并不可怕,只要你能够勇敢地去面对挫折,正视挫折,都将取得最后的成功。这大大鼓舞了学生们的学习志气,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激情激趣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饱满的教学情绪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流露的真情实感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九年级思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节时,我先让全体起立,然后我高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革命歌曲。这一举动使同学们的激情顿时高涨,教室一片沸腾,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大大提高,从而使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图片激趣法

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思品课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将书本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故事等绘制成相应的图片、漫画等。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它们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利用图片的生动形象、幽默直观等特点,改变思品课堂的枯燥、抽象,并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利用图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缩短认知过程,使学生较快的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我为了讲九年级思品《依法治国》这一节,特制了一张图片,画了一棵常青树,并在它的各部分标上了相关的字样。在上这一节课时,把它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组织他们讨论图片的内涵。大家通过讨论,明白了这棵根深叶茂的常青树代表了我国的法律万古长青,永存在人民的心中;其主干相当于宪法,侧枝代表了其它的法律,这体现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我国的其它法律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既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音乐激趣法

在思品学习中,由于思品课本身的弱点——枯燥无味、抽象,使学生的大脑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在课堂上适时地加入一些音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消除他们的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如我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节时,在开头时我播放了一曲《社会主义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最后我又播放了一曲《走进新时代》,来消除同学们的学习疲劳感,产生快感,感受 2

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要树立平等意识,教师要和学生坦诚相待,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力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关心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信任他们,既不要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度偏爱,也不要歧视差生,对他们一定要一视同仁。要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对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见解,要加以引导,千万不可讽刺或嘲笑。用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感化他们,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隔阂。尤其对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促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使课堂不再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地方,而成为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看法的天地。

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置情景在小品表演中让学生断定:“外国人”“未满十八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满十八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中,那些人具备选举的资格。参加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学生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因势利导开展“评模表优”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思品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可以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向更加科学、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现行思品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试题大多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往往是不一致的。受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大多会因为与教师不一致而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大大下降,哪里还有创新?因此,教师要启发他们多开口,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对某一问题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和想象,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教法上,要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找规律,逐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 3

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想象。例如在教《大自然的哭泣》这一节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说出影响大自然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有的说是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有的说主要是人类的破坏,如人类的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还有的说生活污水才是罪魁祸首„„一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要给他们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总之,在思品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学生进入角色,抓住“兴趣”不放,思品课就会越上越“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作云《公正是法律的精髓》

人民教育出版社

99.01.27 【2】朱小蔓《九年级思想品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6 4

2.思品课堂论文 篇二

一、新颖的导课磁性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启迪学生学习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桥梁, 为一堂好课奠定基础。为此, 我们在导入新课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设计多种磁性的新运用: (1) 图片要新。通过制作课件, 诱导、吸引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产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心理活动。 (2) 故事要新。故事吸引力大, 学生往往听得津津有味,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八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维护人身权利”中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法律保护”一课时, 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儿子挨打……”的故事:一位父亲是个体户, 对儿子的学习只看成绩, 一旦成绩不佳, 就棍棒相加。一天, 儿子把期末考试成绩册交给父亲, 并诚恳地说:“这次成绩比以前好些, 只有一门不及格……”父亲接过成绩册边看边说:“思品76、语文88、数学85、英语83、物理59、历史70, 可是, 你……看来今天还是非打不可了。”随手抓起皮带……。儿子苦苦挨求父亲说:“爸, 别打了, 我这一身子蒸‘十几个小笼包’还没好呢……。”讲完了这个故事以后, 学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学习氛围也随着活跃起来, 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题:父亲的做法是否合法呢?那么, 为什么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正在侵害另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时, 应该怎么办?这样的课堂导入, 吸引了孩子的兴趣, 为有效课堂开了好头。

二、开放的课中磁性

心理学教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的眼、耳、心、手等动起来, 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 产生愉快的学习情感。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氛围下, 我们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新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整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开放, 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 创设多种磁性, 比如漫画、设疑等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情境活动的开放性学习, 培养学生有兴趣地观察漫画知识扩展和思考漫画中的知识问题, 提高学生的质疑、分析能力。

1. 有效的漫画磁性, 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俗话说:“好戏出在动情处”。教学中运用漫画磁性是在讲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大脑皮层活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上了一段时间以后, 有的学生往往感到一定的疲劳, 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有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这时运用漫画磁性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时, 给学生展示了漫画 (如《逃生》图) , 学生看漫画后情不自禁地议论水污染的害处。“一家糖厂不停地向附近的江河排放废水, 岸上一人悠闲地坐着, 奇怪的是钓鱼者却不用鱼竿去垂钓, 而是怀里抱着鱼竿笑逐颜开地看着水里的鱼竞相蹿出水面, 落入他身边的清水盆子里。”在介绍完漫画后, 抓住时机及时提问: (1) 这幅漫画说明我国的环境形势怎样? (2) 从图画上的某君神态看, 我国大部分的公民对环境意识如何? (3) 你认为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4) 环境被污染以后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问题提出后, 学生们精神兴奋, 积极思考, 争先恐后发言, 在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中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幅漫画在本节课中的磁性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

2. 有效的设疑磁性, 让学生合作探究。

如果只是教师单存在讲台上独唱角戏, 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 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灵活多变地运用教法, 紧扣学生心弦, 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兴趣。

(1) 创设开放性知识问题磁性,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传统思品课教学, 只是注重对知识点的强化和训练, 而忽视应用性、时代性及学生掌握开放性知识能力的培养。对此, 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设置开放性知识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探究开放性知识问题的多样化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努力做到: (1) 寻求解决知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体对知识结构的重建; (2) 多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知识问题, 注意问题的新颖性, 知识问题探究的发射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中的“实现社会和谐”的教学时, 笔者提出: (1) “和谐社会”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3) 请你设计几种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活动。 (4)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这样学生被知识问题吸引, 自觉地全身心投入思考, 我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 评论和表扬, 促进学生在开放性知识问题学习中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构建, 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设置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开放思品知识领域, 或是从学生现有知识信息及心理状态出发, 创设多层有帮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知识问题磁性,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发表自主的见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多样性知识问题磁性中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共同互动, 积极探索、分析知识问题, 从中寻找到了解决知识问题的新规律, 由此有效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的发展。

三、主体的课尾磁性

课尾磁性是以各种教学手段磁性, 升华教学兴趣。没有学生这个主体, 那教学就无法收到功效。在新课终结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力求进行浓缩, 概括、提炼、强调重点, 突出难点, 使学生这个主体地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突破知识点, 以实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标。课尾也可在“画龙”的基础上, 恰到好处地“点睛”, 顺理成章地点破迷津。用磁性营造意境, 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 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 把知识的精神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笔者在执教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粤教版) 中“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的教学时, 播放歌曲《毕业之歌》去感染学生, 这种磁性的创设, 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使学生在歌曲声中触“景”生情,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既能使学生主体地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 又能达到领悟事理, 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学生不是待灌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法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根据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磁性融入教学过程, 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又是新课程教学任务的目的性和要求。教师应从不同教学手段, 诱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应在教师教学魅力引导下, 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

3.思品课堂“活”起来 篇三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认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与成人的世界不同,我们只有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并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或者说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社会信息有选择地补充到课堂中,成为能与儿童真正对话的文本,或者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习到比课本上更加丰富、生动的知识。

二、教学实践活动化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它还认为,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因此,思品课应有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促进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简而言之,我们应构建一种活动化的课堂教学。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算一算、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在“动”中育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算一算。让学生动手计算,然后用数据进一步说明观点。如教学《做时间的主人》时,切入“算一算”活动:小明想泡茶喝,现在已知洗水壶需要2分钟,煮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茶壶需要5分钟,下茶叶需要1分钟。谁能帮助小明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了合理安排,讲究效率的道理。

做一做。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动手的乐趣。在《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中我穿插了劳动技能竞赛,让学生分组学整理书包、叠衣服,并派代表上台展示劳动成果。学生们在实践、受奖励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唱一唱。音乐是陶冶人的心灵的利器。为了烘托气氛,引发情感,深化对所教内容的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我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是选用了《母亲》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关心子女的行动与子女孝敬父母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再请学生来谈谈他的感想,以身边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学,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随着轻快的旋律唱起来,孝敬父母情感随之激发起来,把课堂推向高潮。

演一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道德情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我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中采用角色换位,让学生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或演一演,从中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样,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

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动活泼、新意迭出,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比如最近一阶段,我校五年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教师看来,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五年级中安排了一场辩论赛《上网的利和弊》,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提出了“科学使用电脑,快乐网上行”的口号。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思品课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思品课的教学评价应重点放在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多向选择”,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影响,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判断也趋于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教师也应采取多维的、开放的、灵活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并努力向高标准靠拢。

4.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 篇四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1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当然,反对老师讲得太多,并不等于说老师就什么都不用讲,任由学生去漫无边际自由发挥了,我们清楚,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主次之别,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带领学生主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要点,对于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内容可以点到即止,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了要点、解决了难点,弄清了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不要老师在教学中讲得太详细,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精选、精练、精讲习题,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2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九年级思品课堂反思篇3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这种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认真贯彻“三为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5.如何构建初中思品课高效课堂 篇五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是每个思品课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思品课的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准备——备课是建构高效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耗费教师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上课质量的高低。精心备课要使课堂高效,就必须高效备课,没有高效备课,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备课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研究教材是备课,了解学生情况也是备课;查阅大量资料、收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内时政形势是备课,与同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同样是备课。要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备好教法。就是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注意教学情境的预设。因此,应树立大备课观,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设计,又要备出自己的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

二、营造课堂氛围——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智慧----要恰当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遇到重点难点疑点要用脑子,想方法,恰如其分的处理;遇到特殊问题时要用智慧来解决.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和用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我们会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参与热情,有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改革思品课堂教学要“求新” 篇六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新”对活跃儿童思维品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激趣引题,学文明理,育情导行,实践延伸”这条主线,还应在改革课堂教学“求新”上下工夫。

一、激趣引题要“求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怎样激发呢?当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下列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巧讲故事。小学生大多爱听故事,如果能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学生就会高度集中思想,乐于学习。如教《勤劳节俭》一课时,教师先讲《“勤”和“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老大和老二为什么首先都断了粮,后来日子又慢慢好起来,这课将告诉我们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新课上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2、实话实说。采用这一方法,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说话,敢说真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要有家庭责任感 》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你是家庭的小主人吗?并举例说明。许多学生都畅所欲言,说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有的学生谈到自己平常很少帮家里做事,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要一味指责,而应适时引导,怎样做家庭的小主人。使学生敢说真话,敢说实话。

3、模仿表演。如教《诚实守信》一课,课前安排两名学生排练小品,(小品内容为:①学生甲和学生乙上午商定下午3:00在公园门口见,再一起去游乐场玩。②学生甲在公园门口等学生乙,学生乙却一人钓鱼去了。③学生甲表演等人的焦急状:来回走动,看表,一脸不高兴,口中念念有词。④老师见状,问学生甲,你在等谁?(学生甲叙述事情原委)天啦!现在都三点半了。)课上让学生表演,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4、妙用警句。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欣赏能力。他们不时摘抄一些格言。教学前,适时、巧妙地运用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佳句,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为人善良》时,出示“善良是人性的根本,缺少善良就会缺少人性”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很自然的就导入了新课。

激趣引题还可以运用情境陶冶法,启发谈话法,设置悬念法,游艺活动法,歌曲导入法等等。

二、学文明理要“求新”。思品课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并要求逐步转化为行为。所以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确观点,应该成为思品课的主轴。教学设计时不但要重视教师教的设计,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求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与活力,激发学生勤思,爱学,乐学的求知欲望,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明理,我在高年级思品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放手自学。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观点,大都寓理于故事中,且有一定的规律,不外乎理解三个问题: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应该怎么做?学生喜欢读故事,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开放课堂。关键是如何指导,使学生自学更有效。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学,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如教师揭示《孝敬父母》课题后,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才算孝敬父母?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自学,理解内容,明白道理。

2、讨论交流。有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交流交流,互相补充,答案才完整。如《积极进取》一课,学生对什么是积极进取,能基本弄懂,但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害处,许多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不积极进取,只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使他们达到共识:如果不积极进取,不但不利自己的前途,也不利于国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适当点拨。自学中解决不了的、议论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非帮助解惑不可。如十一册的《积极进取》、《为人正直》、《有家庭责任感》等几课,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教师要讲道理,摆事实,让学生明理。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发展为本”,实实在在地实现学生生动、主动、自主学习,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思考的问题,决不暗示”,这样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学习,使之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辨析导行要“求新”。指明行为方向,提出行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品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应导之以引,使学生知行统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辨析是非导行。教师出些是非题让学生判断,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认识,正确判断行为的正误,又可以为指导行为打下基础。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教学《诚实守信》一课,让学生围绕“什么时候都要讲真话”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导行。这是导行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讨论、评议,通过学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正确导行的目的,从而把明白的行为规范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学习《孝敬父母》一文,组织学生开展家庭调查,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健康、愿望等方面的情况,下堂课时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怎样做孝敬父母的孩子的感受,深化认识,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又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让学生自查:你在这方面做得怎样?今后有何打算?通过交流、讨论,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达到导行的目的。

当然,导行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安排活动。

3、树立榜样导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对学生则有了目标。我除号召学生向书本上介绍的英模学习外,更多是让学生学习他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如《做事认真负责》一课,针对班级实际,介绍了思品课代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典型事例,使学生有亲身体验,根据榜样的事迹和自己的实际,时时检查自己,不断进步。

四、总结延伸要“求新”。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思品教学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助人为乐》一文后,发动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他人。在服务中,加深对“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的理解。体味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乐趣。使之把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此外,教学内容要“求新”。新的课程改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调整,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故在使用老教材时,要结合新教材把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生活实践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引入课堂。

7.打造思品课堂的亮点 篇七

一、亮点来自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组织授课, 她选用了当年的一则新闻报道“知名企业——双汇发展中的故事”, 以此为背景材料, 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诚信选择。双汇的承诺:十八道检验, 十八个放心, 赢得顾客的信任。

设计意图: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

2.“瘦肉精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设计意图:不守承诺的严重后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引发信任危机, 也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3.如果你是双汇的董事长, 为了挽救企业, 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双汇需要再次作出承诺, 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要兑现自己现在的承诺要远比以前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承诺的意义。

4.双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既然作出了承诺, 就要尽全力兑现自己的承诺。

【反思】同样是情境教学法, 有的教师用若干个不相干的情境故事组织教学, 大量的无关信息干扰了课堂教学,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还没有读懂材料, 教师就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这样的情境教学、活动教学效果难免要打折扣。在本课中, 教师用一则故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有序、轻松, 节省了时间与空间, 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信守承诺的意义和不守承诺的后果。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该事件的正确认识。对情境教学的优化设计成就了本课, 是本课亮点所在。

教学设计就是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及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设计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 由不同的教师给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授课, 可以形成若干种教学设计。做个有心人, 在导入、教法、学法、过渡、总结、练习、和板书等环节都大有文章可做, 设计出新颖独到之处, 为课堂添彩。比如教学方法就有多种可供选择: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举例对比、归纳总结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优化选择, 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亮点来自巧用教学媒体

【教学片段二】《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在学习“交通秩序”内容时, 教师选用了视频《中国人民过马路战歌》, 虽然画面质量不高, 但其中生活化的场景、幽默诙谐的歌词, 将中国式过马路演绎得淋漓尽致, 学生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笑声中也有思考。在此基础上讨论: (1) 行人乱穿马路是不是小事?为什么? (2) 没有车辆时, 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 (3) 别人闯红灯, 我不这么做是不是“傻帽儿”?为什么? (4) 如何让“中国式过马路”谢幕, 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反思】这段视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发言也很精彩,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也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同时, 初一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易受社会中不良行为的影响, 教师巧用典型的视频资源, 组织有针对性的探讨交流,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 也将促使学生在行动中努力遵守交通法规, 将理性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媒体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 颇受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但如何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 教师需要谨慎对待, 注意三点:第一, 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以化解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忌哗众取宠, 忽视实际效果。第二, 要遵循典型性原则,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 以电影《孔子》中的一个片段导入新课:季平子去世, 大司徒让季府家奴漆思弓殉葬, 孔子为之求情, 引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师对影片进行了剪辑, 时间两分钟, 使课堂开篇便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丰富多彩, 但良莠不齐, 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筛选, 尽量选择画面清晰的资源, 内容以宣传正能量为主。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资源, 都是不错的教学资源。

三、亮点来自善用教学生成

【教学片段三】《让人生更有意义》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假若百年后的一天要举行自己生命的“毕业典礼”, 你想跟亲人或朋友说些什么?要求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写下来, 然后班级交流。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生1:你们要珍惜时间, 好好地活着, 要活得有意义。

生2:我要捐献我的器官来帮助他人。

生3:我想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可惜, 没机会了, 你们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

生4:来生再见吧! (学生哈哈大笑)

前三位同学的回答比较符合预设,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对第四名学生的发言教师也没有忽略:

师:为什么还想要有来生?

生: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又是一阵笑声)

师:很多人都想有来生, 我也想, 但属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与其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幻想来生, 不如善待此生。对此, 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假如把我们的人生轨迹比作是一条生命线, 同学们, 是生命线在掌握你还是你在掌握生命线?

生:是我自己! (很激动)

师:说得好, 是我们自己在生命中呼风唤雨, 同学们, 让我们从此刻起珍惜时间、善待生命, 让自己今生无悔。

【反思】通过活动, 教师不仅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让人生更有意义, 要对他人、社会有所贡献, 同时借助学生发言, 与学生进行了探讨, 使学生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善待生命, 要勇于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 丰富了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 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这意味着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更多的未知性, 对教师而言, 也更具挑战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 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生成亮点的保障, 因此, 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反思,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教学没有彩排, 教师要精心备课, 预设亮点, 同时课堂又是动态的, 有些精彩又是无法预设的, 教师更要善待课堂意外, 要立足学情、围绕教材, 生成亮点。

8.让“快乐”走进思品课堂 篇八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积累,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的素材,但需要我们不辞辛劳,细心积累,最好是随身携带素材记录本,随时准备记录有用素材。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乐中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四、“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1.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2.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3.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此外,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切记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结果“快乐”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3.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但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乐不思学,没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9.用爱心与责任打造思品生命课堂 篇九

一转眼,师院毕业后在农村中学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五年。多年课堂经验告诉我:在农村学校各种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必须是有情感的、面向全体学生、充满人文魅力的课堂。生命课堂不应是表面上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是基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情感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升华。

一、用爱心教会学生责任,用责任唤起学生的爱心,是打造生命课堂的基础。

只有明确自己工作的重大职责,将责任化做教书育人的动力,才能捧着一颗爱心投身工作,才能善待每一位活生生的可爱学生,才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鲜活的人格与天性。无形教育的效果往往大于有形教育。教学耐心细致的工作责任感,对学生满腔热忱的关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才会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会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方法、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传授给学生的一种爱的意识与责任。

教育必须走进人的心灵。教师要打动学生的心灵,首先要用责任与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创造出生命课堂的育人环境。虽然教师是平常的人,但毕竟从事的是一份影响人的特殊职业。对学生的一些帮助或许是无意而为之,却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永久的记忆与感激。在我任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叫陈阿健,现已成家立业。当时,有一段时间总是称呼我为“黄老霸”而不是叫“黄老师”,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阿健同学在八年级时出现早恋现象,陷得很深,无法自拔。家长和多数教师都感到束手无策之际,是我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使他走回正道。起初他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而心存怨气,相当不服气,竟然当众称呼我为“黄老霸”。但我不气馁,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方法和策略,本着责任与爱心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常常与他交心,以诚待他,以情感他,以理服他,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心悦诚服,最终改口称呼我为“黄老师”,且从那以后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正是教师的这些行为,对影响和造就学生品德行为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不抛不弃也是责任与爱心的具体表现,是打造生命课堂的必备条件。

我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启迪他们的智慧,完善他们的灵魂。放弃这种责任,则会造成教育的不公平、不作为现象。

“爱”这个字人人都会说,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用实际行动体现。我相信天道酬勤,自己付出的每一份汗水都是勤奋的结晶。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个别学困生的困难竟达到令人难于置信的程度。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有一名学生叫陈坤平,刚进初中时竟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学,笔也拿不好,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智障”学生,但我决心试试,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竭力用爱心与责任浇灌。从手把手开始做起,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用情感激活情感,用爱心与责任唤醒对他生活的热情。记得在教到七年级《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让坤平同学朗读课本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黑体字,一时,教室里似乎静静的,虽然他是一个一个字好不容易地读完,却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坤平学生感动得泪水满框,此时此刻彻底引发情感深处的共鸣。此事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这正是我所追求,想要达到的生命课堂。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都是教师爱心的表现。初中生对教师的爱心是格外看重的,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独立意识增强,情感日益丰富,但各方面还很不成熟,思想起伏大,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这样,他们希望老师能给予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们渴望老师帮他们摆脱困境,展露才华,也希望体验到其他同学一样的自尊感,希望老师能指引他们愉快地告别过去,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说教或者批评不但很难打动他,甚至很容易适得其反。

用爱心敞开他们的心扉,用智慧教化他们,用时间感化他们,要用责任心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具有的内在潜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具有责任感,把爱的情感投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师生间才能心相印情相容,教育才能是生命的教育,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打造生命课堂的必然要求,更是教师所应具有的责任与爱心。

正是因为有了责任与爱心,我们才能不断地更新并掌握丰富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摸索并掌握适应学生的多种灵活教学方法,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真正打造生命课堂。

要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责任,打造生命课堂,就必须有对学生的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激情,没有爱就没有热情,没有爱就无从谈责任心。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教师有了爱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信念,才能带领他们翱翔蓝天,奔向成功希望。

爱心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我们要用爱子之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你的一个微笑,你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倘若课堂上一味地板着面孔,动不动就当头棒喝,讥笑、嘲讽,他们内心充满恐惧、厌烦,那么学生怎会有激情好好学习呢?教学中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如果抓住适当时机,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就会在他们胸中燃起一团团希望之“火”,激起他们一股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变成他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一缕爱的阳光,能够开启一扇封闭的窗,照亮一条成功的路,能够铸就像少年毛泽东一样一代又一代人才的辉煌,正是在不断的鼓励与关注中让学生多一份对自我的赞许。

10.思品课堂论文 篇十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改变思想品课教学现状,实现思想品课的德育功能,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贯彻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初中 思想品德课堂 引言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关注学科本位,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思想品德课教育高耗低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有必要性。1.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

反思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原有的课堂并非都是坚持以人为本。这种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教师观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控制学生,控制局面,控制课堂的倾向。在这种控制心理的支配下,整个教师成了教师一个人在活动,一个人在思维,一个人在讲话,学生成为旁观者。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而是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得环环相扣,过多地注意了自身的教学行为的设计和执行,恰恰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对品德课缺乏热情和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学方法老套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和“填鸭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仅仅则起着记忆器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接受知识,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学生的学习便成为对知识的识记过程。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学校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长期以来用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孩子,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以升学为唯一的追求,由此使得繁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的记诵成为教师和学生奉若神明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习惯地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1.3学生发展片面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从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却存在严重的学生片面发展的问题。在目前过度“言语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即使能够超越以往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局限,开始关注学生智能的培养,它所看重的也只是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智力因素。另一些智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况,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的智能等。同时,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课堂中比较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2.原因分析

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是长期多方面积累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深层次的原因。2.1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传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并不少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提什么问题、学生怎么回答,教师如何反馈,都已经写进教案。教师自顾自地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执行,下课铃一响,正好把准备好的活动进行完毕,教师方才松一口气:总算没有打乱计划。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这对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思品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学识,教育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永远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其次教育者更要有先进教学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是一名合格的“导演”,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2教学手段呆板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呆板,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十分必要,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思品课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3教材编写陈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成型较早,虽然经过再版时的修订以增添新鲜素材,但是仍避免不了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尴尬。因此也让这些陈旧的内容缺乏鲜活性和吸引力。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序言选取的是“2002年12月3日,在蒙特卡洛我国上海成功去的世博会的主办权”。选取的实例较旧,教师在讲授时应注意联系实际合理地处理教材。由于学生的天赋不同,造成学生真正参与到互动教学过程中去的机会并不相同,语言表达欠佳、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同学互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相对较少,最终结果是: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仅成为一部分同学展示才能的阵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2.4学生主动性不高

首先由于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重视程度低,自然也就激不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其次由于学生的知识准备不足,对老师将要讲述内容,没有做到积极的预习和知识的准备,这样可能增加教师把握课堂的难度。课堂教学效果就难以达到。最后由于学生的天赋不同,造成学生真正参与到互动教学过程中去的机会并不相同,语言表达欠佳、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同学互动课堂上的表现机会相对较少,最终结果是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仅成为一部分同学展示才能的阵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3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为有效解决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3.1教师转变观念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课程改革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为和谐课堂要素之一的教师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等的教师中心主义。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而决不是“以老师为本”。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3.2、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点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占领当前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教育的新时代,所以,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已经是义不容辞的事。

3.3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精雕细刻地授课才能培养出好人才。思想品德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更不容易掌握。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地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 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的需要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新闻1+1”,预习展评,辩论会,故事会,即兴表演,歌曲赏评,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思品课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3.4教学内容生活化

首先教学内容生活话即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择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新闻时事及热门话题,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兴趣盎然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学内容故事化,把教学内容与故事相挂钩。故事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等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针对教材内容,精选与之紧密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精神振奋,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最后是幽默化,就是用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3.5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潜力与学习现状,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着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在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注意实行鼓励性教学,设计问题简单明了,把易答题留给中下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表扬,另外对性格内向学习刻苦的学生还要设法教给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方法,变苦学者为乐学,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可采取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演讲等活动形式,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做到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又让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对低层次学生要靠教师扶着走,中等层次学生教师领着走,对高层次能动性强的学生可以放开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因材施教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思品课的信心,才能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束语

上一篇:肉品质量安全集中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下一篇: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