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共8篇)
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一
绪论
1, 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 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2, 以下 属于标准化实验动物
A 普通级 Begel 犬 B BALB/C 小鼠 C SPF 级大鼠 D 无菌裸鼠 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 1949 年 B 197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颁布的? A 1978 年 B 1988 年 C 1994 年 D 2002 年 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A 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6,2002 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
A 4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标准 B 7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C 12 项强制性标准,71 项推荐性标准 D 7 项强制性标准,27 项推荐性标准
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 20 代以上 C 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A 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 B 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动物实验 C 不得同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或者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D 不得同时进行大型和小型动物的实验 12,申报科研课题,鉴定科研成果,进行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载体生产产品,应当把 作为基 本条件.A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具有适应本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C 实验的重复性和科学性 D 应用合格实验动物和使用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环境 13, 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归 主管..A 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 科学技术部 C 卫生部 D 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 14,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第 29 条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 A 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B 必须保证其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 C 必须保证其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D 必须减少对其的伤害
.15, 取得的动物实验结果无效,科研项目不得鉴定,评奖,生产的产品不得出售 A 使用不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B 应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或者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设施内 C 没有合格的动物实验设施 D 没有取得动物实验资格许可证 16,动物实验的局限性表现在
A 动物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一个简单的结果外推.B 动物应急反应造成的动物实验结果的不可靠性.C 人和动物在解剖,组织,免疫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点.D 动物个品种,品系间对各种实验反应存在共同点.17,Jakson Lab 的 Little 于 1909 年采用近亲交配方式培育出了第一近交系.A DBA B CBA C C3H D BALB/c 18,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为
A 相同基因类型,不同基因类型,中间基因类型动物 B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C 同源突变系,同源导入系,分离近交系,重组近交系 D 遗传限定动物,免疫缺陷动物,转基因动物 19,在 中,首先全面系统提出了 3R 理论.A
.24,从事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供应,出售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时
.A 应当提供质量合格证,并有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B 合格证应当标明实验动物或者相关产品的确切名称,级别,规格,数量, C 合格证应当标明质量检测情况,供应单位,日期,许可证号 D 应无偿提供符合要求的运输包装材料.25,运输实验动物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A 使用符合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等级要求的运输工具和笼器具, 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健康要求 B 不同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C 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不得混合装运.D 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动物没有应激反应.26, 不需要办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A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B 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C 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运输的单位和个人.D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实验的单位和个人 27,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应当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A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 B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C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等级考核,达到岗位要求.D 对于未培训或考核未通过者可以从事短期动物实验工作.28,善待动物不仅仅是考虑动物的福利,也是因为受虐待的动物.A 会反抗而伤害人 B 会反抗而伤害动物自己 C 会反抗而伤害人和动物 D 精神的变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动物实验技术
1,动物实验时,外购的动物需要经过 天的适应性观察
A 1 天即可 B 立即可以做实验 C 3-7 天 D 约需 10 天以上 2,下面哪种药物常用于动物的静脉麻醉
A 氯仿 B 戊巴比妥钠 C 普鲁卡因 D 利多卡因 3,下面关于灌胃给药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
A 是指借助器械将药物直接灌入动物胃内的方法 B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控制给药剂量 C 灌胃针头用普通
注射器针头即可 D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使动物损伤或死亡 4,下面哪种染色剂为黄色
A 2%硝酸银溶液 B 0.5%的中性品红 C 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D 3%-5%的苦味酸溶液 5,下面关于兔子抓取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A 家兔两耳较长,可直接抓取 B 可直接拖拉家兔的四肢 C 用手抓住家兔的腰部直接提起 D 右手抓住家兔颈部皮肤,左手托起兔子的臀部.6,实验动物局麻时常采用的药物有
A 1%硫贲妥钠 B 2%戊巴比妥钠 C 盐酸氯胺酮 D 1%盐酸普鲁卡因 7,小鼠灌胃一次能耐受的最大容量是 A 0.9ml B 0.5ml C 0.3ml D 1.5ml 8,比格犬的静脉滴注首选部位: B.耳缘静脉 C.后肢小隐静脉 A.前臂内侧皮下静脉 9,大小鼠最常用的反复多次采血方法: A 眼眶静脉丛 B 尾静脉采血 C 断头取血 D 心脏 10,豚鼠的最大安全采血量 A 1ml B 2ml C 5ml D 10ml 11,动物实验要求每天给药时间一致这是因为.A 考虑人的生活习惯 B 考虑动物生理上的节律性变化 C 方便管理 D 药物配制需要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 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
A.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 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 摄食量, 饮水量, 母性行为, 心跳.呼吸, 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
B.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C.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 D.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 A.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 环境因素是 B.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 环境因素是 C.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 境因素是 D.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 B.它 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 D.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 R=(A+B+C)*D+E 公式表示,其中 R 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总反应而 D 表示 C.A 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 B 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 环境因素 D 实验误差
13,屏障环境饲育室应安装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的位臵分别是 B.A 低效在机房,中,高效位于饲养室 B 低,中效在机房,高效位于饲养室 C 中,高效在机房,低效位于饲养室 D 高效在机房,低,中效位于饲养室 14,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 C.A 100 级 B 1000 级 C 1 万级 D 10 万级 15,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00 级,适合于 清洁级大,小鼠作实验的饲养设备,称之为 C.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独立通风换气笼具 IVC D 隔离器 16,一种可臵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臵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 100 级,器内外完 全隔断,适合于无菌级动物繁殖的设备,称之为 D.A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洁净层流架 D 隔离器 17,为了防止 SPF 级动物饲料营养成份遭受破坏损失,最理想有效的消毒方式是 D.A 紫外灯照射 B 烤箱烘烤 C 高压锅高温高压 D 60Co 辐照 18,需要以某种方式特别补充维生素 C 的实验动物是 A.A 豚鼠 B 大鼠 C 犬 D猴 5 2,1959 年 Russell 和 Bruch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 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 影响而决定其表现性 A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B 周围环境 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C 邻近环境 D 实验场所环境 3,实验动物的外环境主要是指.A 实验动物饲育场所外的周围环境.B 实验动物活动空间以外的环境.C 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环境以外的周围环境.D 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周围环境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A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生物因素 B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 C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D 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 5,动物的临界温度是指.A 体温失去恒常性而开始下降或上升时的环境温度.B 开始导致动物死亡的环境温度.C 动物基础代谢最少时的环境温度.D 导致动物产生应急反应的环境温度.6,温度应激引起生物体反应的时间与生物体反应量之间的关系是.A 首先出现器质性变化,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神经性调节.B 首先出现内分泌调节,接着产生神经性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C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D 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器质性变化,最后出现内分泌调节.7,环境温度对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 环境温度过高,常导致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推迟.B 温度过高,雄性动物睾丸萎缩,产生精子能力下降.C 温度过高,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D 高温可使胎儿的初生重下降,离乳率和成活率降低.8,环境温度对动物实验反应 加书签
实验动物考试题库
性的影响表现在.A 在 10℃-30℃气温环境下,小鼠的呼吸数,发热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B 卵白蛋白引起变态反应所致小鼠的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C 药物的 LD50 随环境温度而变化.D 观察麻醉期间的心跳数和呼吸数,均在低温环境下不变.9,湿度过高对动物的影响,下述叙述错误的是.A 大,小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湿度增加而明显下降.B 在温度为 21℃,发现鼻腔内的细菌数,湿度在 25~30%时数量最小,85-90%时最多.C 动物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与氨气浓度在湿度高的情况下增高.D 小鼠的仙台病毒在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 10,风速的大小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表现在.A 湿度 40%的环境下,固定小鼠的体温,在高温环境下随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B 在 22±1℃的温度条件下,无毛小鼠在有铺垫物的塑料笼饲养组的摄食量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比 无风状态要增加 26%,而金属网笼饲养组在风速为 67cm/s 的条件下增加了 36%.C 实验动物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一般均与人相近,气流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也较大.D 风速增大对食量没有太大影响.11,在双走廊 SPF 设施中空气流动方向是 ,确保病原微生物不至于侵入动物室内.A 从饲育观察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B
跳至底部
从清洁走廊,污物走廊,饲育观察室,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C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6 D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12,负压环境标准换气次数的测定与 无关.A 送风口平均风速 B 有效横截面积 C 环境温度 D 室内容积 13,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 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A 光照强度 B 明暗交替时间 C 动物视网膜的近表层细胞 D 光线的波长.14,下述表述有错误的是 , A 杆状体细胞感觉光线的明暗,锥状体细胞感觉颜色.B 鸟类的锥状体细胞占优势,啮齿类是杆状体细胞占优势.C 啮齿类容易受强光的损害,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差.D 绵羊,猪,狗,猫也与啮齿类一样对颜色无辨别能力.16,用于饲养清洁级和 SPF 级动物的“传统的屏障系统”中的无菌概念大致 A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 套操作 B 空气经高中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 操作 C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D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17,在传统的屏障系统空气压差流向是 A 依次是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B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C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 D 依次是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清洁储藏室 18,在传统的屏障系统中,人的流向是 A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B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C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D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24,下列动物中体内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 C,必须从饲料中补充的动物是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41,大多数实验动物所需的氨基酸为 A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B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C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D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丙氨酸 42,一种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参与正常血液凝固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3,一种维持实验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原素,维持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调节心脏肌肉活 动的必须物质是.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4,一种与体内红血球构成有关,如缺乏时,动物即会出现贫血症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5,一种作为甲状腺素的主要成份,如缺乏时,则会产生甲状腺肥大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6,一种细胞增殖生长,维持上皮的正常状态和视网膜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导致实验动物生长不良,对疾病易 感,神经系统,上皮退化,眼疾,胃肠活动失常,失掉生殖能力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7,一种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成骨的生产和骨组织的矿质化.缺乏时,将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发 7 生佝楼病,软骨病等症状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8,一种与生殖,泌乳有关,缺乏后可引起动物不育症.多含于种子的胚芽中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K 49,一种血液凝固的必须因子,缺乏时血液凝固缓漫,出血过多的维生素是上.D 维生素 K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E 50,在氨基酸利用上,一般以 氨基酸能被吸收并重新合成蛋白质.A L型 B D型 C M型 D K型 51,必需氨基酸是指 的氨基酸 A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
需要 B 在某种动物体内能够由其它氨基酸相互转化 C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需要,必须从饲料中获得 D 在某种动物体内由于缺乏而限制其它氨基酸利用效率 52,氨基酸组成平衡是指.A 与动物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接近.B 各种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C 氨基酸各组分比例相等.D 必需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的比例.53,植物性饲料如粮谷,油籽饼粕中容易缺乏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组氨酸 D 酪氨酸 54,脂肪可促进 的吸收和利用.B 维生素 A C 氨基酸 D 微量元素 A 维生素 B2 55,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可引起.A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B 大鼠心肌炎 C 生长停滞 D 肠道腹泻 不易利用,可引起肠道过度发发酵和腹泻.56,猫狗对 A 粗纤维 B 脂肪酸 C 生淀粉 D 无机盐 57,饲料中的最适钙磷比例为.A 1.3:1 B 2:1 C 3:1 D 4:1 58,饲料中含 氯化钠,对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哺乳是必需的.A 0.5% B 1% C 3% D 5% 59,一般饲料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是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添加最多.A VitC B VitE C VitD D VitA 60, 饲料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小鼠的日增重和断奶成活率, 蛋白质即可满足昆明小鼠妊娠和哺乳 阶段的蛋白质需要.A 10%;14% B 14%;16% C 14%;18% D 18%;20% 61, 品系需要高蛋白高脂肪, 品系要求低蛋白饲料.A DBA;C3H B DBA;C3H C C57BL;DBA D C57BL;C3H 62,小鼠的 需要量比大鼠高.A 蛋白质 B 生物素 C VitA D 镁 63,生长期(16 周龄)以后, 蛋白质即可满足成年大鼠的维持需要.A 7%-10% B 18%-20% C 16%-18% D 5%-7% 64,大鼠对 利用效率最高.A 大豆蛋白 B 酪蛋白 C 面筋蛋白 D 粗蛋白 65,饲料中锌和锰的含量同时降低,还将使大鼠的.A 生殖机能下降 B 呈缺铁性贫血 C 肝/体比值升高 D 肾上腺发育迟缓 的粗蛋白和 的能量使豚鼠增重最快.66, A 16%;12MJ/kg B 8%;10MJ/kg C 10%;24MJ/kg D 20%;8MJ/kg 8 67,如果采用酪蛋白作为单一的蛋白质来源,不补充氨基酸,则日粮蛋白质必须要达 时,才能保证豚鼠 生长最快.B 35% C 20% D 40% A 18% 68,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日粮中要求含 的粗纤维 C 12-14% D 18-20% A 3-4% B 8-10% 69,每 100 克体重每日需要维生素 C 可满足豚鼠生长发育需要 A 0.5-1.0mg B 0.1-0.3mg C 1.5-2.0mg D 2.0-3.0mg 70,在必需氨基酸中对兔特别重要, 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A 赖氨酸 B 蛋氨酸 C 胱氨酸 D 精氨酸 71, 在初生时有很大的铁储备,因而不易发生贫血.A 家兔 B 大鼠 C 小鼠 D 豚鼠 72,以下对苜蓿干草描述正确的是.A 粗纤维含量为 50%-60% B 粗蛋白质含量为 10%-20% C 钙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少 D 晒干的干草维生素 D2 损失较大 73,对脱水蔬菜的描述正确的是.A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B 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 C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20%-30% D 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 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 50%-60%.74,对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B 钙,磷比例不平衡.钙的含量在 0.1%以上,而磷的含量较少 C 维生素含量均匀.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E D 一切籽实中均缺乏维生素 D 和胡萝卜素 75,豆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包括.①精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含量均多于禾本科籽实.②粗脂肪含量高.③矿物质,维 生素含量与禾本科籽实相似.④含有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和血凝集素等,影响动物消化 和生理过程.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76,对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动物性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高,一般都在 40%~80% B 鱼粉中富含维生素 B,还含有维生素 D3 及维生素 A C 钙与磷的比例适当,能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D 一般在日粮中加入 20%~30%的动物性饲料,可使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大为提高..77,糠麸类饲料 A 日粮中可占 10%-20%.B 粗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低于豆料与禾本科籽实.C 钙,磷比例平衡,麸皮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D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D,K,E.犬 ,猴
1,国际上通用的实验用犬是 A 京巴犬.B 毕格犬.C 民养犬.D 北京犬 2,下列哺乳动物中属于食草类动物,且其全价饲料必须含有 11%以上的粗纤维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3,在哺乳动物中卵细胞最大,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内培养,适合胚胎移植的动物是 A 大鼠 B 兔 C 豚鼠 D猴 4, 有产后发情的特性.A 家兔,猫,骆驼 B 家兔,大鼠,小鼠 C 犬,家兔,大鼠 D 猴,猫,骆驼 5,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 A 恒河猴 B 熊猴 C 断尾猴 D 台湾岩猴 6,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是 A兔 B狗 C猫 D猴 7,实验猴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帕金森综合症,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检定 D 青霉素敏感性实验 8,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雄性动物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B狗 C猫 D猴 A兔 9,犬常用于的实验与研究是 A 药品的热原实验 B 新药临床使用前的毒性试验与外科实验 C 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 D 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的研究 10,不会呕吐的动物是 ,所以不宜作为呕吐实验的使用对象.A 兔,大鼠,犬 B 大鼠,猫,小型猪 C 兔,猫,犬 D 兔,大鼠,马属动物 11,下列关于犬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智力发达,记忆力强,感情丰富.B 犬的汗腺很不发达,散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舌伸出口外喘式呼吸.C 视网膜上无黄斑,即无最清楚的视觉点,因此视觉较差.犬还是红绿色盲.D 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嗅觉能力超过人的 1200 倍,听觉比人灵敏 16 倍.12,具有颊囊,可用来贮存食物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狗,家兔 C 地鼠,猫 D 猕猴,家兔 1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 C,维生素 C 必须来源于饲料中的动物是.A 猕猴,地鼠 B 猕猴,豚鼠 C 地鼠,豚鼠 D 猕猴,家兔 14,下列动物中适宜作呕吐反应实验的动物是 A 狗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5,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A 犬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6,下列动物中呕吐反应敏感,适宜作呕吐实验的动物是 A.A 猴 B 兔 C 豚鼠 D 大鼠 17,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春秋二季,季节性单发情的动物是 A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8,繁殖学研究应考虑各种动物繁殖周期.全年有月经周期的动物是 D A 狗 B 猫 C 小鼠 D 恒河猴 19,一种视力很差,视角小,看不清正面景物,且红绿色盲的动物是 B 狗 C 猫 D 猴 A 兔 20,一种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10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1,一种在心血管外科,脑外科,断肢再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等实验外科上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2,一种大脑皮层定位实验.条件反射实验中广泛使用的动物是 A 兔 B 狗 C 猫 D 猴 23,一种广泛用于内分泌摘除,消化生理,消化道和腺瘘如食道瘘,肠瘘,唾液腺瘘的动物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二
1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
全面系统性。实验考核成绩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反映了教研组的教学组织、教师教学能力。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是考核的最终目标[3]。考核指标越全面细致, 反映的信息越多, 对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以及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反馈作用也就越大。因此, 设置指标首先应遵循全面系统性原则, 既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于本学科实验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能反映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操作、科研作风、纪律等) 、思维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推理、归纳、类比等) 与情感价值观 (对待动物的态度等) , 还能通过设置的指标解读实验教学的内容、实施方式、组织形式。
可操作性。即能便于教师考评。设置的整体指标体系不宜过于繁冗, 层级不能过于复杂, 同时应该针对每项指标制定合理、可行的评分标准, 即尽可能把指标量化, 便于教师根据依照标准打分评估。比如考核学生对于某一项基本动物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 就可以依照该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针对操作过程每一步骤制定加 (扣分) 标准, 这样便于教师考评时操作:只要对照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与标准化操作规程, 就能按照评分标准给予打分。
2 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过程
2.1 收集评价指标
以上述建立原则为指导, 以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 结合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咨询, 设计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资料调查表, 尽可能涵盖评价实验考核效果的各个指标。专家也可以在资料调查表中补充未列明的指标。据此共收集了各类指标46个, 进一步分析, 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2.2 初建评价树状指标体系
结合专家咨询, 初步建立考核树状指标体系, 包括F1:平时实验操作过程;F2:实验报告;F3:实验操作考核;F4:自主设计性实验考核等4个Ⅰ级指标。F1主要反映学生平时实验课的预习情况、操作规范程度与实验效果、实验态度等等, 包括预习报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与作风 (含出勤率) 与实验结果等4个Ⅱ级指标。F2主要反映学生每次实验后对于实验原理的认识与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情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包括语言表达及书写、实验过程描述、实验讨论3个Ⅱ级指标。F3:主要反映学生在期末考核中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包括动物雌雄鉴别、灌胃、尾静脉注射、解剖4个Ⅱ级指标。F4主要反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课中体现出来的科研设计、创新能力。协调能力, 包括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实施过程、论文答辩3个Ⅱ级指标[4]。
2.3 评价指标及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按照崔淑芳等[5的方法, 耦合德尔菲法和AHP[6]法, 组织16名专家, 经过3轮问卷调查, 反复甄选各个指标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以及指标权重 (见表1) 。
2.4 确定Ⅱ级指标分值组成及评分标准
参阅文献, 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确定每个Ⅱ级指标的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所有指标都采用记分制, 满分100分 (见表2) 。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与运用
运用加权平均求和公式:undefined可以得到被评价对象的具体分数。其中f:被评价学生的得分;xi:教师对于学生某一II级指标的具体给分;wi:该项指标的权重。整个体系总分为100分, 其中权重集总数为1, 各项指标满分为100分。首先对Ⅱ级指标按百分制打分, 然后利用上述公式求出各Ⅰ级指标的分数, 再计算得出该学生的最后得分。例:本课题组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于某一学生的考核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实验考核指标的确定
本课题确定的指标, 首先遵循了全面系统性原则:通过设置4个Ⅰ级指标和14个Ⅱ级指标, 从每节实验课前 (预习) , 到课中 (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态度、实验效果) 到课后 (实验报告) , 到期末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 , 从基本实验技术课到自主设计性实验课, 从知识到能力 (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协调能力) 到情感价值 (对待动物的态度) , 都被涵盖到考核范围内。其次, 为了促使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 方便教师评估, 课题组并没有把Ⅱ级指标细分为若干Ⅲ级指标, 而是根据教改实践, 结合查阅文献, 针对每个Ⅱ级指标都明确分值组成与评分标准, 便于教师给予客观评分。
透过本课题组设置的各类考核指标的设置以及指标评分标准, 可以解读出本次实验教改的如下信息:在实验考核方面, 做到了考核方式和考核阶段多元化:考核方式采用了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审批, 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 考核阶段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和课堂内外。在教学内容上, 既有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考核指标) , 又有综合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指标、实验报告等指标) ,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动物福利与实验研究的辩证关系 (实验操作规范指标分值“动物应急状态”、解剖指标分值“安死术”、实验实施过程指标分值“对待动物的态度”。另外, 教师的工作量显著增加: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 考核内容涉及到每个学生课前、课中、课后, 平时与期末, 基本技术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课等各个阶段, 任何一个Ⅱ级指标的评分, 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把握尺度, 减少偏差, 熟悉各个评分要求, 明确不同实验评分尺度, 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做到打分时胸中有数。没有充分的准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无法做到的。
3.2 指标权重、运算方式的确立
实验考核各指标的权重值折射出该指标在实验教学总体目标中所占据的地位。查阅文献, 就是相同学科, 对于相同的指标所设立的权重值也可能大相径庭, 究其因, 无非因各授课主体教学目标侧重点, 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为了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本课题组各级指标权重、运算方法的确立立足于本次教改基本目标, 尝试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计算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综合多名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方法。本课题组邀请了8名实验动物学专业领域专家和8名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参与问卷, 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将该模型分为6个Ⅰ级指标和12个Ⅱ级指标, 构成两大层次;然后, 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依据专家的判断给与量化表示, 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所有因素的权重。以16名专家为对象, 经过3轮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意见趋于一致, 各项指标的确定以及指标的权重值得以趋向一致。
实践证明经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所确定的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值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也与本课题组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如Ⅰ级指标中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平时实验操作情况、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 说明专家一致认同传统的以期末操作考核和批阅实验报告为主要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了:前种方式只反映了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后种方式容易流于形式, 学生抄袭现象普遍。将平时实验操作情况累计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真实性更可靠。而自主设计性实验则能充分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 另外, 有些Ⅱ级指标似乎与本学科实验教学并无密切关系, 如实验态度、语言表达与书写等Ⅱ级指标, 但专家们还是给予了一定权重值。究其因, 实验态度能折射出学生的自律能力、适应能力, 反映的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而语言表达与书写则能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治学的严谨程度, 两个指标都直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素质教育是必须贯穿于学生的每一门课程当中的。
参考文献
[1]屠其乐.层次分析法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7, 20 (2) :88-91.
[2]许明丽, 方天堃.水库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耦合方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 (2) :229-232.
[3]杨栋林.生物化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J].大众科技, 2009, 121 (9) :189-190.
[4]余琛琳, 汤球, 江鹏亮, 等.实验动物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1001-1004.
[5]崔淑芳, 余琛琳, 蔡丽萍, 等.大鼠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9 (3) :185-191.
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三
【关键词】动物福利 实验动物学 教学
20个世纪50年代后期诞生了一门以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即实验动物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实验动物的遗传、育种、疾病防治以及动物福利等多个方面,而动物福利始终是该学科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动物福利,主要是指让动物在健康快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有动物无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等。尽管我国对动物福利越来越重点,也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提到了动物福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充分保障动物福利,已经成为我国该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建立科学的动物福利理念
动物福利主要包括五大要素:一是生理福利,也就是没有饥渴忧虑;二是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合适的住所;三是卫生福利,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伤病;四是行为福利,也就是要确保动物表达出天性自由;五是心理福利,也就是要减少动物的恐惧与焦虑心情。一些激进的动物保护组织与人士提出了极端观点,主张全面禁止动物实验,觉得用动物开展实验并不人道。但是,在目前状况下,绝大多数实验不可能直接在人体进行,牺牲部分实验动物也是不得已而为了。所以,建立科学的实验动物福利理念是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基础,是要尽可能地确保为人类作出贡献与牺牲的实验动物所享有之基本福利。
二、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引入与实施3R原则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渐趋成熟,3R原则因为自身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引入这一原则,不但能够有效维护动物福利与减少伦理学冲突,而且还能提升动物实验的准确性与降低了实验费用,因而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一是减少原则。用最少的动物以达到预期实验效果,这是动物实验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一定要明确减少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动物之用量,而是应当在确保获得同样实验成效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浪费以避免动物滥用。为此,要对实验动物的用量作出科学、规范的统筹,切实改变以往在动物实验中随意使用动物的不良习惯,要依据实验的人数与分组来设计动物的用量,确保每位学习者均有实验的机会但是又能减少动物浪费。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预先让学习者了解操作的整个过程,运用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手段来熟悉实验流程,从而有效减少动物的用量。
二是替代原则。以往的动物实验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进行重复性的验证实验,如果能运用音像、计算机进行模拟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看教学片来熟悉实验的步骤,这主要是用于一些只需要了解的验证性实验上。比如,某些损伤观察实验的目的仅仅是观察动物损伤之后的病理反应,就没有让学习者进行亲自操作之必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能实现实验目的。
三是优化原则。教师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向学生们大力灌输动物福利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地优化实验的程序以提升实验的成功率,以求减少动物的痛苦感。在实验要求处死动物时应尽量避免其他实验动物的目击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通过优化能够减少实验动物能够避免的不必要痛苦,这就要求实验者既有同情心,又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并且能够一以贯之地把这一优化意识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
三、全力规范操作程序以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当前,大量动物实验的过程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实验动物的感受。比如,在哺乳动物解剖与内部结构观察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进行充分预试验,导致经常会出现麻醉药的剂量不当甚至未经麻醉直接处死动物的情况,从而给动物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有鉴于此,应当充分规范实验动物学的实验操作程序,全力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在动物学实验之前的准备环节、实验操作环节和实验后处理环节中,均应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动物们提供合理的外部条件,满足其生命、健康以及舒适需要,从而实现动物康乐这一基本的目标。在实验准备时,应当认真开展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管理工作,从而满足其生存与舒适等需求;在实际动手操作之前,实验者应当熟练地掌握动物麻醉、解剖等各个步骤之要点,从而提升动物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动物由于实验而经受本来不必承受的痛苦;在实验操作的过程时,对动物的操作应当温和,不得虐待动物;在实验结束之后应当悉心看护经过实验处理过的动物;对于濒临死亡的动物应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尽可能地实施安乐死以降低其痛苦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动物福利视角开展实验动物学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准则,不仅能够缓解教学中所面临的伦理学压力,而且也有利于动物实验自身,并且推动实验动物学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值得加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争鸣.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梅志强. 动物福利在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3).
4.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篇四
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试验用动物:指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分为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或应用材料这一学科领域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经济、人才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AEIR要素:A、实验动物。E、仪器设备。I、情报信息。R、化学试剂。
遗传:后代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征与亲代一致性。遗传现象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
动物福利:指动物与人一样,有思维、有情感,应当给与与人一样的生存权。动物福利的实质是保障其不受虐待,并得到合理的照料。
变异:后代与亲代或者兄弟、姐妹间的不一致性。
等位基因:两条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多种基因组成的基因系列。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结构有很大差别的染色体。
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伴性遗传:控制某种性状的位于性染色体上,以至这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因性别而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达到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近交系动物:又叫纯系动物,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转基因动物: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基因稳定地整合至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动物。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情况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封闭群也称远交群。
杂交群(Hybrids)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或种群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
突变系:带有突变基因的品系(保持有特殊突变基因的体系)。
F1: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也称为杂交一代动物。遗传概况: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品系的遗传特性进行监测的数据汇总。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净化程度分为1普通动物、4无菌动物、3无特定病原菌动物spf、2清洁动物 普通动物:概念:经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饲养在开放系统中,体内外不带有质量标准规定的主要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无菌动物:是指机体内外均无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饲养在隔离器系统中。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简称SPF动物
清洁动物:指饲养在屏障环境,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这类动物是向无菌动物接种一种或几种已知菌而获得的。
裸鼠;裸小鼠(Nude mice):
指先天无胸腺的小鼠,简称裸小鼠。特点:11号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发生突变,导致出现裸体异常状态。
2个主要缺陷特征: 纯合裸基因的小鼠(nu/nu)临床表现为
毛发缺乏呈裸体外表;
仅有胸腺上皮,使T淋巴细胞不能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活力增强。B细胞功能正常,NK
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
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得到恢复
动物环境:影响动物进化、生态反应和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
环境复合态:环境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并非仅受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复合作用,称之为环境复合态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营养: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体外摄取必要的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合成机体成分,并将无用的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外,这个生理过程叫做营养。
营养素:从体外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水、蛋白质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实验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饮食物(营养素)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试验结果关系的科学
必须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数量少不能满足动物的生理需
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动物维持生命与健康、生长、繁殖、哺乳等所必需的足够量的营养素,这个必须的营养素量叫动物的营养需要量
全价配合饲料:也叫全日粮配合饲料该饲料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均衡,能够完全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就可以直接饲喂,并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天然配方:利用试验动物可食用的蛋白原料、能量饲料和青贮饲料,根据实验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人工合成配方:按科研课题的某些特定指标、特殊要求而设计的,以验证某一特定营养要素、特定物质在实验动物上的表现
混合配方:根据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利用蛋白原料,能力原料和青贮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配比计算,再将不足的营养成分通过添加油脂、氨基酸、维生素等达到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混合饲料:又叫基础饲料,是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等按一定配比组成,它基本上可以满足动物需要,但营养不全,还需添加一定量的青、粗饲料。
疾病:动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与外环境密切相关,并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动物便表现出某些机能失调或障碍,这种现象称疾病
传染性疾病: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和某些寄生虫引起,这些致病的病原体侵入到敏感动物机体后,能在特定部位繁殖,引起功能障碍和损伤 人畜共患病:哺乳类实验动物与人的基因结构和功能高度相似,某些疾病容易相互传染,这些能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较人畜共患病
生物安全:由于职业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及应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危害:在生命科学中,由于实验人员的错误操作,而使有害病原体散播到外界,造成环境污染,及周围人和动物感染发病 动物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动物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确保实验内容安排合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学分析,以使用最少数量的实验动物获得相对最优的实验结果和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近交系及特点;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封闭群及特点;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品种与品系;指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遗传结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数;指群体中某个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
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
重组近交系;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交配而育成的一组近交系。
.同源突变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定义: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简称RC
定义: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中的一个进行数次回交(通常2次),通过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近亲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
.同源导入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
定义: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所形成的新的近交系只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也称同类系
系统杂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转基因动物;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在动物基因组内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嵌合体动物;只有部分组织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动物,称为嵌合体动物。如果整合的部分组织细胞恰为生殖细胞,也可将外原基因遗传给子代。克隆动物;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的遗传结构完全相同的动物,称动物克隆。
免疫缺陷动物;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的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指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包括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使用动物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定防治措施。
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SCID鼠;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 SCID)为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动物临床表现为低γ球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裸鼠;裸小鼠(Nude mice): 指先天无胸腺的小鼠,简称裸小鼠。
渗漏现象。少数SCID小鼠的免疫功能可出现极小程度的恢复,把这种现象称为渗漏现象。
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实验动物设施(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y)是从事饲养、育种、保种、生产、动物实验等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它是由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两部分组成。.普通环境(open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屏障环境(barrier condition):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Clean animal)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5.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五
【摘要】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为提高对实验动物学的认识,在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动物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地位作用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学虽然是一门于2 0世纪 5 O年代新崛起的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但 由于对科学研究 的特殊作用,受到 了国家科技部 门及相关管 理部 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其发展非常迅速。在经过几十年的整合与飞速发展,现 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体系,且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 已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由于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故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尚不透彻、完整。在现代科学的带动下,实验动物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和应用程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行业。
1、实验动物学的地位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实验动物学衍生 自畜牧兽 医科学,随着医学、生物学 的发展而兴起 的一门融合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具有 自身 的基本概念基本 内容及 自身 的理论体系的边缘基础学科。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动物实验的规范化两大方面的内容。实验动物标准化包括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态学、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繁殖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医学等。而动物实验 的标准化包括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伦理学、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学等。实验动物学在社会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许多领域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发展和研究成果对于相关学科 的发展、研究 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故实验动物学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2、实验动物学的作用
人类社会 已进入以生命科学为主宰的 2 1 世纪,作为生 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的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生命科 学前沿领域研究 中最为活跃的学科 门类之一 :同时由于其研究成果应用较广,如生命科学领域、制药工业和化学工业 领域、畜牧兽医科 学方面、国防和军事科学方面等等,故实验动物学已作为上至衡量一个 国家下至衡量一个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科研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l 6。由于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方面。
2.1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 目前公认 “ A E I R” 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条件,“ A” 即 A n i ma l(实验动物),“ E ” 即 E q u i p me n t(设备),“ I ”即 I n f o r m a t i o n(信息),“ R ” 即 R e a g e n t(化学试剂)。其中实验动物是最主要的. 居于首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获得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高
纯度 的试剂、必要的情报信息,已是非常容易办到的事。而培育并应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却不易。由于动物质量不标准,会造成动物实验的敏感性、准确性、重复性差,致使实验动物严重浪费,导致科研的科学性及可信度降低,在国际学术界得不到公认 ; 还会造成生物制剂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试验得不到国际承认,影响 出 口。
2.2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的支撑条件
在 生命科学领域内. 由于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评价和伦理学的限制,我们不能用人去做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去探索生命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监测公害、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生产更多更好的农畜产品,为人类生活造福。因此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中被誉为“ 活的试剂”、“ 最精密的仪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命科学的发展水平。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的支撑条件主要体现在 : 为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提供标准的实验材料 ; 作为人类疾病研究中人的替身或模型 ; 作为药品、食品等安全性评价和效果试验的活试剂 ;作为生物制剂及制品研制的原材料: 为生物学、医学、畜牧兽医学等提供教学材料等。
2.3动 物 实验 是 生 命 科 学研 究 及 其 他 一些 自然 科 学 研 究的重要手段。动物实验是实验动物学两大研究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以各学科的研究 目的为 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试验方法、动物模型,以及在试验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探讨生命科学 的疑难问题。实验结果的好坏不仅与实验动物有关,也 L J j 动物实验方法有关,如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季节、温度、湿度、麻醉深度、实验药物、手术技巧等技术环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基本方法与技术,建立 了科学 的、标 准化的动物实验方法,将避免或减少动物实验过程 中由于某些技术环节给实验结果带 来的不 良影 响。
3、实验 动物 学和 其他学 科的 关 系
实验动物学衍生 自畜牧兽 医科学,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融合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具有 自身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 自身的理论体系的边缘基础学科由于实验动物学引入或借鉴了这些学科 的研究成果和研究 方法,冈此这些学科 的迅猛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实验动物学 的内容。同时实 验 动物 学 的发展 和提 高 又把 这些 学科 的研究引入新的境界,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如有些实验动物是来自家禽家畜经过人工培育而成 .同时这些培育而成的实验动物为家禽家畜业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品种或品系,因此促进 了家禽家畜业的发展。虽然实验动物学和这些学科相互有关联,但各 A研究 的对象与 目的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的 目的是服务于动物实验 :研究动物实验的目的是服从于实验动物。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学和其他学科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世纪将是高科技激烈竞争的年代,现代生物高科技已成为时代竞争的热点和制高点,因此,实验动物科学倍受重视。发达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生物科学课题投资的 40% 涉及实验动物,60% 的生物学课题需要实验动物。美国肿瘤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为 2.2 亿美元,而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课题占 1.4 亿美元。有人统计,我国生物医学科研课题的 60% 以上需要实验动物。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
[ 1 ] 邵义祥,朱顺星.浅谈实验动物学教学『 J ] .上海 实验动物科学
[ 2 ] 王生存,邵义祥. 实验动物学课 程实验课 教学方法初探 『 J ] 实验动物与比较 医学,[ 3 ] 李凤奎,王纯耀 .实验动物学
[ 4 ] 何诚 . 实验 动物学
[ 5 ] 崔淑芳.实验动物学
[ 6 ] 李厚 达. 实验动物学
6.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六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书
根据《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和《福建省农业厅办公室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两会期间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农厅办
[2011]48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乙方应制定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本部门是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兽医实验室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并接受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乙方应健全和完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有力、有序、有效。
三、乙方应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管、病原分离、实验室操作等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消毒处理、自身防护和安全卫生等安全保障制度,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乙方应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学习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规范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相应标准和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工作,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
实践操作水平,有效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乙方应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严禁未经审批违法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或疑似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或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
六、如违反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
七、本责任书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莆田市秀屿区农业局乙方:莆田市秀屿区动物疫病
7.关于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七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实习,学生分组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摩,并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然后不同岗位的学生换岗,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实践,激起学生的责任感。
3.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理论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1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结合。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为6∶4。理论课的平时成绩主要指课程表现、课堂纪律和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实践课的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以及在设计性实验操作中的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
3.2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结合。
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比例为4∶6,实践课成绩包括基本技能成绩(40%)、实验成绩(40%)和实验报告成绩(20%)。
3.3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
学生自评成绩、互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成绩的比例为3∶3∶4。
这三种考核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构成一个考核网络,最终决定学生成绩。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
4.实施成效
4.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改革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训练、成果展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自信。
4.2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从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常规发酵目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更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5.结语
教师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紧贴岗位能力需求,能真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而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薛娟萍,苏杰南.论《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圈,2007,19:114-115.
[2]皇儒强,尤蓉,李娘辉.发酵设备课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07,8(23):98-99.
[3]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山大学学
报,2003,1,(23):155-157.
机械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刘洪桥
(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汉中
自实施“素质教学”以来,各学校密切结合国家的培养要求,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推行学科实验的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中间体系,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特点及实施建议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制约,对投入实验室的设备资金等有限制,教学和实验室相对简单。因此创造实景育人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实践教学贴近工程实际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教学对象的不同,需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全面培养学生。
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实验室构建方面。在实验设备可以达到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创新的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实践认知,注重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机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实践经验来加强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三是增加机械课程现场教学的课时数。
二、注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校组织各位老师,共同商讨,确立了一个更加贴近学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 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
生学习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设置、课时多少等都进行认真商讨。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实验,我校开放了大量公共实验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开放与使用的安全与顺利。同时我校还建立了网上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大家查询预定信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验操作。
我校还设置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模拟平台,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对感性认识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增、逐层推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层次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同时结合工程项目队工作人员解说,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使学生具备中等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
三、重视教材和实验大纲的改革
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比重,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一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建立理论模型,加深基础认知的关键。通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4]左勇.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7-69.
8.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 篇八
关键词:动物学实验;提高;能动性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克服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缺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
动物学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逐条讲解,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操作,实验过程就是理论课程知识的验证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依葫芦画瓢”。传统的动物学实验课程多以动物解剖技能的训练为主,实验内容一般以形态解剖和经典动物分类为主,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较为单一,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训练,只能被动地完成实验而做实验,不能独立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更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其结果是学生草草做完实验,主要去写实验报告,而对实验中已经遇到并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掌握。这样会造成对实验课程的轻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步骤。传统的动物学实验其材料的采集、培养均由教师准备,学生对材料的来源不很清楚。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采用与培养,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用自己获得的方法,去采集材料,培养材料。这样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真正掌握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在整个采集和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动物解剖实验中,确定解剖部位及解剖路径非常重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遗忘或记忆模糊,往往前一个实验做过,接下来的实验又要重新讲解,为此我们将实验操作程序做出相应调整,先运用模型、挂图或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物的解剖结构,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经过比较优选出更为合理的方法。
2.整合实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针对目前验证性实验较多,而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一现状,只保留一些有价值的验证性实验,大量增加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并进行拓展,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草履虫的培养与采集、蛙卵及胚胎的观察、蚯蚓的采集及观察、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等实验,整个实验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传统《动物学》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课所讲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实际上,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目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应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传统的《动物学》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前将实验材料及仪器准备好,然后给学生讲解一遍和做一下演示,最后由学生重复一遍,将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即可。学生对实验前实验材料的来源没有全面了解,更不知道如何采集培养。通过改进,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下次实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预习课本或做预实验,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预实验,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材料的准备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像草履虫、水螅等这些实验,学生都能以小组的形式采集和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型课题的研究,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培养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能力。开放实验室后,资料的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
三、结 语
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动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巩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宋国华,刘田福,王锐利.关于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2):157-158.
[2] 聂应德,杨树政,聂波,等.中教法实验课程设置模式及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88-90.
[3] 谢志浩.动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31-32.
[4] 邵义祥,朱顺星.浅谈实验动物学教学[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22(2):121-124.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推荐阅读:
实验动物学心得体会07-27
动物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常规方法简述10-19
实验室实验动物处理办法09-25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11-11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条例07-03
动物医学形态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研究09-23
药用动物学教案06-29
厦门动物学实习报告11-06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06-17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