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24-09-02

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选8篇)

1.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

学校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加强学生饮水卫生,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预防饮用水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饮用水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组织机构

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事故防范制度

1、成立预防及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实行组长负责制。副组长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一次组员会议,安排落实各项工作。在学期中要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校长室)

2、重视宣传教育

(1)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广播、墙报等各种形式做好饮水卫生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宣传组)

(2)组织机构内的各组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根据学校饮用水的卫生要求,依法对饮用水进行卫生监督。(校长室)

3、卫生室落实监控制度

(1)督促有关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饮水从业人员的管理,做到每年一次体检。(责任水管员:)

(2)严格消毒制度,定期对饮用水的水源、水罐、水管、藏水间、饮水机等严格消毒。(总务处)

(3)班主任每天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晨会时晨检,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异常及时报告学校饮用水领导小组,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隔离,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送医院就诊。(专业部)

三、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造成师生中毒故立即启动学校饮用水突事件应急机制,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做好以下应急处臵工作:

1.即刻向当地政府报告,通知当地和邻近的医疗单位,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必要的救护工作。同时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局相关股室报告饮用水染被污染情况、学生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学生人数等。

2.通知有关供水企业或自备管理相关人员,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和临时供水措施,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居民通告,在污染事故未消除前,不得擅自饮用被污染的水。

3.当水质污染严重,学校调整水处理工艺后仍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时,如系化学性污染,供水区范围内没有发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人群身体不适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向学生通告,不能饮用已被污染的水,只可用于冲洗卫生间、浇花等;如系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暂停供水,同时,采取应急供水措施,运送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

4.当生活饮用水受到强毒物质(如氰化物)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供水,不得饮用。另找水源,保证师生饮水需求。同时,采取措施,尽快使水源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5.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四、其他

1、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责任水管员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不得迟报、瞒报。

2、对未能尽责而发生饮用水事故的有关人员,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学校停水、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的安全,有效应急处理全校可能发生的突然停电现象,防止因停水、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停水、停电应急预案。

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一、主要职责:

及时了解有关停水、停电的信息,掌握学校预防突然停水、停电的设备配置情况,并根据学校实际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学校师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能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务处,联系电话: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通过主题班会、广播站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停水、停电事故发生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和训练,一旦发生停水、停电的现象学生不至于慌乱。

2、加强对预防停水、停电的设施检修和安装,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投入经费,安装一些相关的预防突然停水、停电设备,如:在宿舍楼、教学楼楼梯应有应急灯、安全出口标志,保证楼梯畅通及护栏牢固,停水、停电发生时年级主任、班主任、课任老师组织学生安全疏散。

3、学校食堂备用水箱10吨,浴室蓄水箱30吨,开水水箱10吨两只,平时全部正常投运,停水时作为备用水源,集中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拨安排,根据实际需要,联系桶装水,及时补足所需水源。

4、自发电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局部供电。

三、报告与响应:

1、事先通知的停水、停电,在与各处室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前提下,通知全体师生做好停水、停电前的准备。

2、事先未接到通知的临时停水、停电:(1)行政值班人员应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停水、停电安全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分头布置有关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应马上电话通知各重要职能部门,如:通知食堂安排好膳食和临时照明用具,通知教育处安排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各楼过道、楼梯维持秩序。

(3)总务处负责组织水、电维修人员查明停水、停电原因并及时与当地自来水、电力部门联系协调,尽快排除故障。

3、晚自习期间停水、停电:

(1)学校值班人员应及时电话通知值班电工和维修人员。(2)停水、停电发生后,值班教师应立即到对应所在值班楼层楼梯组织学生进教室维持秩序,有组织、有计划地疏散。

2.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二

1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环境突发事件表现为污染物质多样性、事故潜发性与随机性、范围广泛性、程度严重性和处理艰巨性等一系列特征[6],处理技术和工程难度大,还需要响应迅速。加之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朝多样化和扩大化趋势发展,引发了巨大的民生问题,暴露了我国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机制上的诸多不足( 表1) 。因此,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新形势下处置环境污染事件的体制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功能,发挥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应急专家和专业救援4 支应急保障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综合防范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工作。

2 环境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企业只是将编制应急预案看作是备案需求,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急预案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功能。笔者根据长期应急工作的实践经验,就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旨在通过完善应急预案的编制,切实加强事件预防、应急响应、善后处置等能力,提高防范环境风险的水平。

2. 1 实用性不强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该密切结合企业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环境敏感点等特征,旨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应急预案编制中,部分单位尚未认识到应急预案在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和风险防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仅把应急预案编制看作是完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要求,为了得到备案审批表而编制应急预案,导致内容胡乱拼凑、质量不高、指导性不够、衔接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存在找不到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不能发挥指导作用等突出问题。由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不强,导致处置效率大大降低,未达到及时防范环境风险、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也失去了应急预案的存在价值。

2. 2 风险源识别不完全

环境风险源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环境风险源的识别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准确识别风险源才能编制出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9],进而为事故处置提供依据。部分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中,对风险源识别不完全,一是对风险源的判断不准确,存在漏判、误判等情形; 二是害怕暴露自身的风险源环节,存在含糊其辞、轻描淡写等问题,导致应急预案重领导机构、组织机构建设,轻事件预防和处置; 三是部分污染源单位将环境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且重视生产安全而轻视环境安全。如上过程导致所编制的应急预案不能在实践工作中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这一情形突出地表现在化工企业,该类单位在风险源识别时,仅针对主要工艺过程,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废料与废渣堆场等环境风险源缺乏辨识、识别。在语言描述上,原则性语句多、可操作性语句少。

2. 3 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

多数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主要是考虑厂区或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及环境保护目标,未能全面掌握厂区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未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环境保护目标识别。因而在编制应急预案时,仅考虑“围墙内”存在的潜在环境危险,未将厂区环境与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缺乏联动性和整体性。同时,对外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未加以全面考虑,导致存在环境保护目标不清、数量不详、位置不准,防范措施不能完全覆盖到位等缺陷。

2. 4 缺乏应急监测措施

多数企业缺乏应急监测能力,不能对排放的污染物实施自行监测,或者监测的指标较少。突出表现在重视工况监测而轻视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监测,且主要污染物指标不能监测。部分企业虽然具备自行监测能力,但由于日常工作中未按照规定频次开展监测,仪器设备缺乏养护、调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或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不出具体指导意见。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加之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监测能力有限,所以应急监测工作多由地( 市) 级环境监测部门承担,使信息报送、安全防护等工作难以及时跟进。

2. 5 缺乏应急物资储备明细

大多数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乏应急物资明细,或者表述极其笼统,如手套、防护衣等,而且缺少处置所需化学物品方面的储备。多数企业也未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或者企业风险防范的需求储备应急物资,部分企业连最简单的物资都较为匮乏,难以在第一时间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导致事故发生后没有足够的应急物资,还需要从各地调度应急救援物资,这直接影响了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的时效性。尤其是应急救援所需的特种设备、重点物资无安排,缺乏事先部署和监督落实[10]。

3 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的对策措施

本文在分析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应急预案的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环保和相关技术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和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参考,同时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1 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措施和方案,这既对企业日常管理不利,也难以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达不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只有措施得当、到位,才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目前,应急预案编制时主要针对主体工艺,对全部工艺流程缺乏深入分析,导致预案的针对不够全面。只有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才能够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此,应急预案应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与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和附则等内容[11],使其内容上具有完整性、措施上具有可操作性、处置方法上具有针对性。

3. 2 全面识别风险源,注意与周围环保目标的关系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全面识别环境风险源,包括风险源的位置、数量,与厂区主要建筑的关系,与厂区外敏感建筑的关系等。编制应急预案时,不能仅针对企业“围墙内”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应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诸如饮用水源、人群等的关系,保证事件发生时能够对周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进行有效保护、防护,避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生产工艺、原辅料储运、污染末端治理、厂区功能分区等现场调查基础上,识别重大危险源[12],并补充敏感区描述、应急疏散方案、应急信息公开等关键内容[13]。

3. 3 加强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

企业应具备快速监测的能力,平常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使仪器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同时应加强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监测仪器和分析监测数据。快速监测是掌握污染物瞬时排放浓度的一种监测方法,可以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进行快速预判,并据此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安全防护距离。同时,对应急监测、应急保障工作要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能因此影响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应急监测的基本特征见表2。

3. 4 列出应急物资储备明细

应急物资是开展应急救援、处置的重要物质条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良好,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了基础保障条件,因而足够的应急物资是防范环境风险发生的关键步骤之一。若应急救援物资与处置需求不相匹配,就难以支持应急处置工作,不能实现及时、到位处置。因而,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详细计算并列出应急物资,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并保证足够的实物储备( 表3) ,确保环境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得到控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与当地应急预案相匹配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度机制。

此外,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与上下级预案、同级预案等相衔接,不能成为一个孤立的部分,否则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演练等工作,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完善应急预案[15],使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作用,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4 结论与讨论

应急预案的编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在预案编制过程中主要存在实用性不强、风险源识别不全面、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应急监测措施不详和应急物质储备与处置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应在措施和方案上达到可操作性、全面识别厂区内和厂区外的风险源、建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机制、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等,实现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应急预案制度是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对水平的重要保障,它是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有力支撑,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仅成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需求。应急预案在内容上,应全面涵盖预警监测、应急保障、应急评估与防范、应急处置技术储备和应急信息通报等方面,使其内容完整、体系全面、衔接到位。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在充分了解生产工艺、环境现状及环境风险源全面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储备应急物资库并定期开展演练,检验预案的适用性。环境应急预案制定以后,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补充,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当前,环境应急制度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预案编制质量,并开展应急队伍的技能培训[16],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摘要:当前,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主要存在实用性不强、风险源识别不完整、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识别不清楚、应急监测措施不详和应急物资储备与处置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因而完善应急预案在预防、预警和处置中的作用非常迫切。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从应急预案的系统性出发,提出应在措施和方案上达到可操作性、全面识别厂区内和厂区外的环境风险源、建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机制、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等对策。探讨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提高其有效性和实用性,满足应急处理及时性的需求。

3.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三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也就是发生在或涉及高等学校校园内部的突发事件。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社会关注程度、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发生频率,综合考虑,高校突发事件可以从宏观上分为: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突发群体性事件,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以及突发治安、刑事案件。

一、不同类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研究思路

对于不同类型高校稳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问题的研究,技术性方法很多,我们着重从“程序”合理、合法性和“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程序”的合理、合法是对“实体内容”适用、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每一类型的突发事件,我们将依据特定的程序,充实丰富实体内容,从而保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影响范围广,处置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1.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主要包括水污染事件、有毒有害气泄漏事件、实验室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强,危害后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处置的技术性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校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启动、响应问题,除做到以上谈及的六点要求外,还要做到:控制污染继续发展是前提,救治伤者是重点,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是根本。所以应急预案启动、响应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立即报告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发生区域,封锁污染区域,紧急疏散无关人员,禁止人员靠近。目的是控制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在划定“封锁区域时”要以初步认定的“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二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并将接触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救治“密切接触人员”时,要按照“120”急救人员的要求,全力做好协助工作。三是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勘察现场,确认或重新划定突发事件发生区域。保证突发事件控制、处置的有效性。四是向国家主管机关或职能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2.突发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卫生事件,群体性政治事件,群体性伤亡事件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人员多、规模大,集中爆发的特点。常伴有人员伤、亡和财物受损的情况发生。所以处置该类突发事件,要遵循“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宜分散不宜聚集”的处置原则。一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拨打报警电话“110”。救治受伤人员,做好聚集人员劝导和现场警戒工作,目的是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新的伤亡发生。二是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事件组织形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并向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三是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社会影响由发生区域或核心向周边跳跃性、不连续性发展的特点,掐断其与外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具体为掐断其与社会人员的联系;掐断其与周边高校的联系、呼应;掐断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联系、呼应。目的是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四是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核心问题、核心人物,以所属学院为单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力队伍,突出抓好对不明真相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可视情况配合公安机关对带头闹事的违法人员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五是在处置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和证据,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是查清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专业评估。

3.高校突发自然灾害事故,主要包括由自然现象引起的火灾、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事故

由于该类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所以处理该类事件要遵循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及时救助伤者,寻求专业技术救援和做好伤者的心理辅助治疗的原则。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或火警电话“119”。报告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概略范围(面积)、灾害程度等。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害的基本情况。初步划定灾害范围和区域,对灾害进展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实施动态的监测,对灾害区域实施警戒。三是协助医疗机构救治伤者,并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报告。四是正确评估灾害影响的程度和救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介入处置的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响应的问题

这一大类的事件包括突发人身伤害、死亡事件;突发治安、刑事案件。这类事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意外事件,不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不需要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的事件。比如说意外死亡事件(猝死等)、疾病死亡事件等。另一部分属于具有行政违法性或刑事犯罪性的案件,需要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案件。无论是以上哪一部分事件(案件),其处置程序都应该是一样的。在处置以上两类事件时,重点关注程序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尤其是第一部分“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的合法性至关重要。高校的许多“信访”或“缠访”事件大多数是由于程序的合理、合法性被忽略导致的。一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积极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者。二是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保护好事件或案件现场,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由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对事件或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对当事人或知情人展开调查。三是及时通知相关学生家属或近亲属,讲明事件或案件的基本情况。四是协助公安机关勘查现场,展开外围调查工作;五是由公安机关认定事件性质,并由公安机关向相关学生家属通报事件性质,家属若有疑问可直接向公安机关问明情况。六是事件一旦被公安机关认定为案件,即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参考文献:

[1]王强.试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

[2]黄嫆.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2.

[3]朱维林.浅议高校突发事件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

作者简介:任恩岐,男,1979年生,汉族,陕西渭南人。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法律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稳定安全。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四

预案综述:

为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善后事项环节有条不紊,快而不乱的进行,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公司的合法利益,故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出预案,组织应对措施内容,其中包括事件危害程度评估、处理进度管理,事后赏罚环节及评估效果,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事件应急准备

1.1.实施前人员方案准备

应急措施实施准备阶段,首先需要人员配备以及拟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具体有:

 成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 小组拟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1.2.实施前情况预计以及材料准备

实施前准备阶段首先了解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 向公司各部门和人员采集信息、向上汇报情况,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 对事件涉及人员的信息进行分析及调查,确定起始时间、影响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1.3.实施时间、进度计划

 根据拟定的处理方案,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 1 态中(此处将制定表格填写);

 做出实施进度计划,根据计划实施(此处将制定表格填写)。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耽误进程情况则需要做后续总结补充。

2.事件应急措施实施阶段

2.1.公司对内应实行的措施

 彻底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  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谈话及控制;

 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应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案件的查处工作;

2.2.公司经营活动管理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应对投资者咨询、来访及调查;  暂时停止公司与本次事件相关的重大投资等经营活动;

 对于公司经营亏损或面临退市,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沟通,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事件应急处理后恢复阶段

3.1.工作及运营恢复准备

 应急领导小组应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应分析和总结经验;

 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

3.2.善后事项

应急领导小组拟定关于善后事项的处理意见,包括遭受损失情况以及恢复经营的建议和意见,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执行。3.3.事后管理问题的完善

 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要恪守保密原则,有关突发事 件处理工作中的情况,不得随意泄露;要忠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服从公司统一安排,不得损害公司利益及形象;

 公司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部门的管理章程,充实内容,提高实施的科学性;

4.事后赏罚环节

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部门和个人,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公司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事件处理细节总结

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五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完善学校的安全防卫制度,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做到遇事不惊、临危不乱,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事件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国臣副组长:王佃福

组 员:胡家信 贾凤勤 吴启芳 崔成义 刘方荣

二、应急预案

(一)校内发生火灾、漏电、房屋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切断各楼层或校舍电源。(电工:吴少忠负责)

2、发生火警,先以灭火器扑灭;火势蔓延,急打“119”;房屋倒塌且有师生被埋入,急打“110”,并有组织地进行抢救。(指挥: 王佃福;报警:周斌)

3、迅速向校长和有关负责人报告

4、开通全部安全通道,学校教师、保安和其它员工组织学生撒至安全地带,并组织学生救灾。(王国臣负责指挥)

5、配合消防、医院等单位,做好自救工作。(吴启芳指挥)

6、尽可能保护好现场,做好有关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事记录。(崔成义负责)

(二)学校食堂发生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周、楼层值日老师应马上报

1告校长或校长办公室。(王佃福负责)

2、迅速与学校医务室取得联系,采取就地救护。

3、由校长或校长办公室就事态情况迅速采取救护措施。

4、对食堂中的预留食品、蔬菜样品由食堂主任负责送交校办,由校长办公室对这些预留样品实行封存。(潘树祥负责)

5、校长或校长办公室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张学玉负责)

(三)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1、来人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胡家信负责)

2、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欧、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①迅速报警(110)。②迅速报告校值班人员。③对歹徒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④迅速报告校长或校长办公室。⑤为防不法分子逃跑,在制止、制服其前应关闭校门。⑥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证和其它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施暴凶器,保护好案发现场。

5、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四)住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住校学生突发摔伤、患病、打架等情况,值勤、值夜的教师,要依靠班子值日,校保安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发展,采取自救,特别是熄灯后发生的事情,要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把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

2、就事态发展情况,迅速报告校长、其他主管负责人或报警。

3、迅速与学生家长联系,如情况许可由家长陪同一起去医院。(潘树祥 负责)

4、对女学生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就地自救或去医院途中一定要由值夜女教师陪同。

5、记录有关与本案相关的过程及证人证事。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1、当社会上出现流行病疫时(如“非典”“流感”“甲肝”等),凡师生中出现与该病相似的症状时,各班主任要马上报告校长或校长室,并及时与该生家长联系。

2、对该学生所在班级及任课老师办公室进行布控,对全校公共场所,尤其是布控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该班任课教师遵照县局及县疾病控制中心指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上级指示,随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5、在有关部门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防范及保护措施。

(六)学校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如遇傍晚突然停电,各年级应启动预警措施,各楼层值岗第一时间到位指挥,要求最短的时间内每班一名教师负责管理。校长室成员无特殊情况接到值班领导电话后必须到现场参与管理。

①行政班子值班人员应马上指挥生活区值周老师,各楼层值日老师,让学生坐在教室静候;如正值下课,就寝前,学生在走廊、楼梯、盥洗室、厕所等,则要学生在原地站立,等自己的眼睛已适应黑暗时,再慢慢回教室或寝室,坚决阻止学生在此时抢跑,追逐,推搡;

②马上开启过道、扶梯平台的应急灯和学校备用其它照明用具; ③晚上停电期间有关问题决策人员: 吴少忠;

④恢复通电后,各班负责管理教师应及时回收残余蜡烛,严禁将蜡烛带入寝室。

2、如遇食堂停气,造成中餐、晚餐不能供应时。

①食堂主任应马上报告主管校长;

②全体班主任应延迟离岗,重新组织学生回教室,安排相关活动;

③迅速与供热单位联系,摸清情况;

④迅速组织相关食品,分发给学生;

⑤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就餐。

三、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活动组织者或第一个接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该预案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无条件地承担组织、指挥、抢救、控险等报警任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时做好组织、抢救和报告工作,如接警后拖延、推委等,一律视为玩忽职守、失

职或渎职。学校视失职情况追究失职者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严肃的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全校教职工教要把抢救、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视为第一要务,不得临阵退怯,更不得采取事不关己的回避脱逃手段,否则,将视作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给予降级、撤职、解聘、待岗等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五、突发事故发生后,由当事人(第一个报告者或知情者),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中主管负责人的召集下,在案发2小时内,认真、仔细、如实填写《红河镇庄皋小学突发事故处理一览表》,以备查用。

6.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六

1.1 编制目的及依据 1.2 文物安全突发事件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职责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3.2 预防预警行动 3.3 预警支持系统 4.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5.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5.1 基本原则 5.2 报告条件 5.3 报告内容 6.应急响应

6.1 应急响应程序 6.2 应急终止 6.3 新闻发布 7.责任追究制度 8.考核 9.附则

荆州区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文物安全中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危害和影响,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速、高效运转、指挥有力、职责明确、临事不乱的应急机制,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加强文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文物安全突发事件 本预案所称文物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的危及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工作秩序的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建筑物坍塌、文物被盗挖、盗窃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荆州区辖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等文物收藏单位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预防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始终放在各项工作首位。(1)各级领导要把文物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2)文物部门和文物收藏单位要切实抓好文物安全检查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层层明确和落实责任。对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消除隐患。(3)加强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保卫机构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位。加大对馆藏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配备的投入。

2、依法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文物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

3、属地负责: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文物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负总责,并指导协调全区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文物主管部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物管理所等单位要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预案,在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果断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减少危害与损失。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区政府成立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水产局、纪南镇、八岭山镇、马山镇、川店镇、郢城镇、李埠镇、太湖港管理区、菱角湖管理区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由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任副主任。

(二)职责

1、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职责

(1)根据文物安全形势,判断文物安全应急状态,提出启动或终止实施应急措施,并组织实施。

(2)督导各责任单位开展文物安全应急工作。

(3)及时向区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事态发展变化情况。(4)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2、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根据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指示,协调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工作。(2)综合有关情况,起草有关文件和简报。

(3)协助有关部门核定实施应急行为的各项费用开支,提出实施预案单位和个人的奖惩意见。

(4)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3、区文物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负责收集文物安全信息,做好文物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和基层文物保护网络建设。

区公安分局负责预防和打击文物犯罪,侦破文物刑事案件,有效遏止文物案件发生。

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纪南镇、八岭山镇、马山镇、川店镇、郢城镇、李埠镇、太湖港管理区、菱角湖管理区负责日常的文物安全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制定相应的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和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开展组织协调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处理。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监测,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各文物管理所、文保哨人员在日常巡查和检查中,对发现的潜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

2、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物收藏单位共同负责落实收藏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安全保卫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对文博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并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预警支持系统

文物保护单位应明确重点防护部位。加强对文物安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报警通讯设备;预留消防通道。

四、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可能导致古建筑被毁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Ⅱ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较大突发事件(Ⅲ级):已经或可能导致县级和一般文物遗址点被破坏的突发事件。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在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体制。指挥部负责全区特别重大、重大文物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镇、管理区和有关局负责本辖区和直管单位较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五、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1小时后,镇、管理区和有关局接报后应及时向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和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办公室报告。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接报核准后,立即向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和市文物局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接报后2小时。

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二)报告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1、未经报批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施工的;

2、在施工中发现重要文物,经文物部门制止,施工单位拒不停工的;

3、因自然灾害和其它不可预知因素,造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重损坏的。

(三)报告内容

1、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和文物损失情况初步估计;

3、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5、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六、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程序

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应立即进行研究分析和确认,确认出现文物安全应急状态后,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对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1、各文保所、文保哨人员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所在镇、管理区、公安派出所和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报告。任何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件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调查情况。

3、公安部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4、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迅速执行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减少危害与损失。

5、本预案启动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本单位职责,迅速落实各项措施。

(二)应急终止

当文物安全应急状态消除后,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要向区政府提出终止实施文物安全应急预案的建议,经批准后,及时终止实施应急措施,恢复正常状态。

(三)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工作按照《荆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七、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文物突发应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文物突发事件中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行政机关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开展文物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上报或者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的;

(三)不服从上级行政机关对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和组织管理的;

(四)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文物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力导致事态扩大的;

(五)恢复重建工作不力的;

(六)其它需要追究的。

八、考核

区文物安全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完善的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考核体系,将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附则

(一)本预案由区文物民族宗教旅游局负责解释。

7.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七

1 问题描述

X={X1,X2,…,Xm}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集合,其中,Xi为突发事件的第i个应急预案;Q={Q1,Q2,…,Qn}为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集,其中,Qj表示突发事件的第j个特征属性; W=(w1,w2,…,wn)T为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权重向量,其中,wj表示特征属性Qj的权重,0≤wj≤1,且满足j=1nwj=1; A=([aLij,aUij])m×n为特征属性值矩阵,其中,[aLij,aUij]表示预案Xi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0≤aLij<aUij; y=(y1,y2,…,yn)T为突发事件Y对应特征属性集Q的特征属性值向量,其中,yj表示突发事件Y发生后在特征属性Qj下的具体特征属性值。本文考虑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值yj给出实数、区间数、随机变量和模糊语言4种形式的信息:

(1) yj=yR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实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

(2) yj=[yLj,yU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其中,0≤yLj<yUj;

(3) yj=ξ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随机变量形式的特征属性值。zj为随机变量ξj的随机抽样结果,ξj的概率分布为

p(zj)={p1j,zj=[a1jL,a1jU]p2j,zj=[a2jL,a2jU]pmj,zj=[amjL,amjU](1)

其中,pij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的特征属性值为zj=[aLij,aUij]的概率, 0≤pij≤1, 且满足

i=1mpij=1(4)yj=(yjL,yjΜ,yjU)

表示突发事件Y对应于特征属性Qj给出的模糊语言形式的特征属性值。例如,若关于特征属性“工作面坍塌程度”给出的信息为模糊语言“65%左右”,取上偏差和下偏差均为5%,则该信息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为(60%,65%,70%)。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 针对上述特征属性具有混合形式信息的应急决策问题, 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选择方法。

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选择

假设设计应急预案时已经考虑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即突发事件的特征属性值yj介于应急预案的特征属值aij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首先,由于各特征属性的量纲可能不同,需要将应急预案Xi的特征属性值矩阵以及突发事件Y的特征属性值向量进行规范化。本文采用极差变换法[15,16]。下面以成本型属性为例说明具体方法。

A=([aLij,aUij])m×n规范化为矩阵B=([bLij,bUij])m×n,规范化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bij=[bLij,bUij]由下式确定:

{bijL=max1km{akjU}-aijUmax1km{akjU}-min1km{akjL}bijU=max1km{akjU}-aijLmax1km{akjU}-min1km{akjL},Qjl(2)

设特征属性值向量y=(y1,y2,…,yn)T规范化为y˜=(y˜1,y˜2,,y˜n)Τ,具体方法如下。

(1) 当yj=yRj时,规范化的实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y˜j=y˜jR由下式确定:

y˜jR=max1km{akjU}-yjRmax1km{akjU}-min1km{akjL},Qjl(3)

(2) 当yj=[yLj,yUj]时,规范化的区间数形式的特征属性值y˜j=[y˜jL,y˜jU]由下式确定:

{y˜jL=max1km{akjU}-yjUmax1km{akjU}-min1km{akjL}y˜jU=max1km{akjU}-yjLmax1km{akjU}-min1km{akjL},Qjl(4)

(3) 当yj=(yLj,yMj,yUj)时,规范化的特征属性值y˜j=(y˜jL,y˜jΜ,y˜jU)由下式确定:

{y˜jL=max1km{akjU}-yjUmax1km{akjU}-min1km{akjL}y˜jΜ=max1km{akjU}-yjΜmax1km{akjU}-min1km{akjL}y˜jU=max1km{akjU}-yjLmax1km{akjU}-min1km{akjL},Qjl(5)

设偏差矩阵D=[dij]m×n,其中,dij表示突发事件Y与预案Xi在特征属性Qj下的偏差。首先,将特征属性分为两类:I型和N型,其中I型特征属性(如“井下被困人数”)要求提取出的最佳应急预案在该特征属性下的取值必须大于等于突发事件Y对应的特征属性值;N型特征属性(如“工作面坍塌程度”)则容许提取出的最佳应急预案在该特征属性下的取值大于、小于或等于突发事件Y对应的特征属性值。下面给出dij的计算方法。

考虑Qj为I型特征属性的情形:

(1) 当y˜j=y˜jR时,则

dij={y˜jR-bijU,bijU<y˜jR0,bijLy˜jRbijUΜ,bijL>y˜jR,i=1,2,,m(6)

(2) 当y˜j=[y˜jL,y˜jU]时,则

dij={(y˜jL-bijL)2+(y˜jU-bijU)22bijL+bijU2y˜jL+y˜jU2bijLy˜jL<y˜jUbijU0,bijLy˜jL<y˜jUbijUΜ,bijL+bijU2>y˜jL+y˜jU2bijLy˜jL<y˜jUbijUi=1,2,,m(7)

(3) 当y˜j=ξ˜j时,设随机变量ξ˜j的期望值为[eLj,eUj],其中

ejL=i=1mbijLpij(8a)ejU=i=1mbijUpij(8b)

此时,随机变量y˜j=ξ˜j和[bLij,bUij]的偏差dij可由[eLj,eUj]和[bLij,bUij]的偏差得到,计算方法同式(7)。

(4) 当y˜j=(y˜jL,y˜jΜ,y˜jU)时,则

dij={(y˜jL-bijL)2+(y˜jΜ-bijL)2+(y˜jΜ-bijU)2+(y˜jU-bijU)24,FG0GΗΜ,ΗΙ,i=1,2,,m(9)

其中, FG表示bijL+bijU2y˜jL+2y˜jΜ+y˜jU4且不存在bijLy˜jL<y˜jUbijUGΗ表示bijLy˜jL<y˜jUbijUΗΙ表示bijL+bijU2>y˜jL+2y˜jΜ+y˜jU4且不存在bijLy˜jL<y˜jUbijU.

考虑Qj为N型特征属性的情形:

(1) 若y˜j=y˜jR时,则

dij={bijL-y˜jR,bijL>y˜jR0,bijLy˜jRbijUy˜jR-bijU,bijU<y˜jR,i=1,2,,m(10)

(2) 若y˜j=[y˜jL,y˜jU]时,则

dij={0,bijLy˜jL<y˜jUbijU(y˜jL-bijL)2+(y˜jU-bijU)22i=1,2,,m(11)

(3) 当y˜j=ξ˜j时,偏差dij可由[eLj,eUj]和[bLij,bUij]的偏差得到,计算方法同式(11),其中,随机变量ξ˜j的期望值[eLj,eUj]由式(8a)和(8b)得到。

(4) 当y˜j=(y˜jL,y˜jΜ,y˜jU)时,则

dij={0,bijLy˜jL<y˜jUbijU(y˜jL-bijL)2+(y˜jΜ-bijL)2+(y˜jΜ-bijU)2+(y˜jU-bijU)24i=1,2,,m(12)

进一步,计算预案Xi与突发事件Y的综合偏差值Vi:

Vi=j=1nwjdij,i=1,2,,m(13)

最后,找出与突发事件综合偏差值最小的预案X*,并将其作为目标事件的匹配预案,X*对应的综合偏差值V*可由下式确定:

V*=min{Vi|i=1,2,,m}(14)

综上所述,下面给出应急预案选择的具体步骤:

步骤1: 根据式(2)~式(5),将矩阵A和向量y=(y1,y2,…,yn)T规范化。

步骤2: 根据式(6)~式(12),计算出突发事件Y与预案Xi对应特征属性Qj的偏差dij.

步骤3: 根据式(13),计算出方案Xi的综合偏差值Vi.

步骤4: 根据式(14),确定应急决策方案X*.

3 算例

X={X1,X2,X3,X4,X5,X6}为SX省A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对应的应急预案的集合。Q={Q1,Q2,Q3,Q4,Q5}为SX省A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对应的特征指标集,其中,Q1为井下被困人数;Q2为火灾影响程度,即火灾影响范围占全部作业区的百分比;Q3为通风系统破坏程度,即通风系统破坏部分占整个通风系统的百分比;Q4为工作面坍塌程度,即坍塌工作面的面积占全部作业面的百分比;Q5为二次爆炸危害级别。预案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17]。

现发生的突发事件Y为SX省A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SX省A煤矿井下允许的最多同时作业人数为44人,经进一步核实,当班入井人员42人,事故发生后23人自行安全升井,19人被困井下,具体事故参数为:井下通风系统瘫痪比例为[70%,80%];工作面65%左右坍塌;竖井完好;风向,东风;风力,3级。由煤矿事故的相关管理部门给出的突发事件Y的特征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向量为W=(0.25,0.20,0.20,0.15,0.20)T。突发事件Y的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18]。

为有效应对此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尽可能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可以比较该事故在各个指标Qj下的具体特征值与上面预案Xi的特征指标值的偏差,从而找出与事故的全部特征匹配度最大的应急预案。对于模糊语言特征属性值“65%左右”,取上偏差和下偏差均为5%,则该特征属性值用三角模糊数表示为(60%,65%,70%)。

首先,根据式(3)~式(6)将特征指标值矩阵A=([aLij,aUij])5×5规范化为

B=[[0.932,1.000][0.800,1.000][0.800,1.000][0.800,1.000][0.800,1.000][0.773,0.909][0.600,0.800][0.600,0.800][0.600,0.800][0.600,0.800][0.545,0.750][0.400,0.600][0.400,0.600][0.400,0.600][0.400,0.600][0.318,0.523][0.200,0.400][0.200,0.400][0.200,0.400][0.200,0.400][0.000,0.295][0.000,0.200][0.000,0.200][0.000,0.200][0.000,0.200]]

其次, 根据式(3)~式(5), 将突发事件Y的特征指标值向量y=(y1,y2,y3,y4,y5)T规范化为y˜=(y˜1,y˜2,y˜3,y˜4,y˜5)Τ, 其中,y˜1=0.568,y˜2=0.350,y˜3=[0.300,0.500],y˜4=(0.3,0.35,0.4),

p(y˜5)={0.15,y˜5=[0.8,1]0.10,y˜5=[0.6,0.8]0.20,y˜5=[0.4,0.6]0.40,y˜5=[0.2,0.4]0.15,y˜5=[0,0.2]

然后,令M=100,根据式(6)~式(12)得到突发事件Y与预案的偏差矩阵,即

D=[1000.6500.6520.5560.4601000.4500.4530.3590.2600.000.2500.2550.1700.0600.0450.0000.0000.0000.1400.2730.1500.1580.2620.340]

进一步,根据式(13)得出各个预案与突发事件的偏差综合值: V1=25.436, V2=25.286, V3=0.139, V4=0.039, V5=0.237。

最后,根据式(14)有V*=V4=0.039,所以,预案X4为优选的突发事件的特征匹配预案。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选择问题,考虑特征值为实数、区间数、随机变量和模糊语言4种信息形式,提出了基于特征匹配的应急预案选择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满足了突发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决策者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策略,这对于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关于应急预案选择方法的研究还属于初步探索,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例如信息缺失情况下预案的选择问题等。

摘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应急预案选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给出了突发事件与应急预案的特征属性体系;然后,计算突发事件与应急预案在各个特征属性下的偏差;进一步地,计算每个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的综合偏差值,根据综合偏差值的大小选择最佳应急预案;最后,给出一个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8.科达农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八

关键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救援;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03-03

众所周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是为应急管理者提供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行动计划。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应急预案建设起步晚,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应急预案的质量总体还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尤其是在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还有较多问题,在应急救援的实际工作中,预案的应急作用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置中需要的不是“原则性”、“纲领性”的应急预案,而是需要能够应用于实际应急处置的预案,检验一个预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必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预案难以操作或者操作过程不顺畅,那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可能达到制定预案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若干关键问题,探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应急预案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提升我国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供针对性依据。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分析我国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必须对应急预案有基本的认识。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危害性较大;二是事故的紧急性和突发性;三是事件现场的不确定性。

应急预案作为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依据,是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应急预案的实质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提前预测,并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订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对突发事件防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描述,它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指南[1]。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003年,我国确立了“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应急体系的建设,并成立了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小组,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工作的全面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国家到部门从地方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40多万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2]。我国的应急预案按主要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

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发展迅速,近几年,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最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现有的应急预案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急预案体系上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现有的应急预案体系存在描述不一致、异构性等问题,不同应急预案体系不能有机地统一;不同的应急预案体系之间存在语义冲突[3],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当中效用无法发挥,甚至无法作为应急处置的指导守则。第二,应急预案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应急预案发展初期,为了快速形成一个预案体系,造成只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很多应急预案存在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脱离实际,事件发生后,很难按照预案去操作。第三,应急预案的表现形式问题。应急预案多采用文本形式,文档冗长,查询困难,而且忽视培训、演练、修订等工作。第四,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应急预案科技水平低,先进技术应用不足,与应急管理其他相关工作融合不充分,造成预案被孤立,不能重复发挥其效用。综上所述,我国应急预案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复杂,特别是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与不断提升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要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不能不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探析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应急预案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不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预案。

(一)应急预案编制缺乏风险分析,科学性差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然而现实中突发事件是很难预测的。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差异,同样的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险范围等可能完全不同;其次,突发事件发生后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很有可能产生次级灾害,因此如果没有充分的分析,应急预案就难以实现应急的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应急预案的制定并没有充分的风险分析,应急预案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全面,内容细化程度不高,预案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制定部门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充分预见,最终造成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后难以应对自如,严重影响应急救援工作。

(二)应急预案缺乏情景描述,脱离应急实际需要

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对于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来说是很大的技术挑战。纵观各类突发事件预案,不难看到,很多预案的描述笼统,篇幅较短,缺少具体情景描述,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语句,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操作。另外,很多预案内容雷同,抄袭严重,与地区、组织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就某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而言,文中并没有出现隧道积水、小区低层受灾如何处置,而这些被忽视的受灾情景恰恰才是最需要救援的地方。另外,由于地区差异明显,应急救援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同样是洪涝灾害,城市洪涝和农村洪涝的救援重点存在着重大差异,城市洪涝首先要考虑城市交通畅通、低洼地区人员安全;而农村洪涝救援则以排除农田积水,预防山体滑坡等次级灾害为首要任务。因此,如果不能结合地区或灾害种类的差异性,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定大打折扣。

(三)应急部门协同尚不完善,预案作用受限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并发性,事件一般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此外,突发事件的扩散将导致各类衍生和次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多数的突发事件需要多部门多层次的配合作战,然而我国应急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模式还不完善,致使应急预案中关于部门协同的内容无法实施。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应急预案多是由单一部门或企业单位自行编制,而不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使预案本身欠缺协同合作的条件;其次,应急调度指挥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间使用的通信设备不尽统一,不同制式的通信设备难以融合对接,造成看似融合的部门并没有真正协同作业;最后,不同的部门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差异,多层次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机制,这样的组合结构时常会发生决策上的冲突,而应急预案中关于组织方式的描述有限,实际救援时无法统一行动。

(四)应急物资与应急预案不匹配,准备不足

应急物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良好的应急物资存储和管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对公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救援任务提供基础保障。而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设还不能与应急预案中关于应急处置的要求相匹配,难以支持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以实物为主,往往会造成物资的数量和品种匮乏,物资存储困难,不能满足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需要。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物资被调空,仍不能满足灾区对物资的需求,相继又启用了甘肃、云南、湖北、吉林等省市的应急物资,甚至紧急联系生产企业加紧生产;其次,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垂直管理模式,造成了不同地域差距大,物资储备不均衡,重复构建、管理不善等问题。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将剩余救灾物资转为储备物资,但是多数物资没有标明使用期限,仓库配套设施不全,管理不规范,救援物资缺少统一调度和安排。

三、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应急预案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进行灾害风险分析,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二)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典型突发事件情景

一般来说,一线应急救援人员和各组织代表是最熟悉了解本地区具体情况的人员,他们的意见大多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应急预案编制的主体除了编制机关的行政代表、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关联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法学和管理学专家,还应该包括应急救援组织的专家,一线救援人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代表等。

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典型突发事件的基础上,除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之外,可编制典型突发事件情景应急预案。情景是对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描述,是一系列关于需要应急响应的包含各种信息的假设。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和交叉的突发事件协调能力,灵活高效地应对风险的能力。情景也是应急预案演练的基础,根据特定的情景,可以组织各部门参与培训、演练,培养各部门、组织的协同能力,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习,增强各级部门的协同性

应急演练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应急预案的效果,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易操作的部分,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要开展应急演练。常规的演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开展更多的多层次、常态化的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演练是可以人为控制的,针对特定的情景事件,根据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和演示活动。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多层次演练,可以提高实际应急时的应急响应速度和整体协同处置能力。通过应急演练使应急预案获得生命力,使“死预案”变成“活预案”,“纸预案”变成“人预案”。要保证应急演练活动的质量,还要求统一救援人员的通信设备和救援设备,应急协同,最重要的就是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和指挥工作的协调与统一,首先在技术层面将救援人员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协同。

(四)做好应急储备工作,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预案实施的基础支撑,应与应急预案要求相匹配。在编制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未雨绸缪。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在实物存储的基础上,合同储存和生产综合能力储存模式,做好充分的应急物资准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在储备应急物资上负有重要责任,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与当地应急预案相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家庭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自救物资。居民应急储备作为政府物资储备的补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帮助受灾人群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应急物资,对灾害中生存、自救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水、高热量食品、简单医疗物资、逃生和求救物资。在日本,每个家庭都配备地震应急包,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后,公民自救在政府救援开展之前即已经开始,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应急评价体系

应急预案的评价体系包括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两个阶段,事前评价是从理论上对预案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质量;事后评价是基于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基础。要想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事前评价中,要对应急预案中场景的代表性、方案的动态调整性、应急方案的合理性、应急步骤的明确性、应急任务的准确性、政策保障的充分性、资源储备的充分性,应急联动机制等与操作性相关的指标做完整的衡量和估计,并且要根据预案的具体情况,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事后评价包括应急演练后的评价和应急实施后的评价,事后评价是针对预案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联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应急预案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为应急预案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应急处置提供经验和指导。

(六)细化推广应急预案,提高全民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之前预先制定的操作方案,它所描述的是应急处置的具体流程,因此要求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对于应急处置操作程序的描述要尽量清晰、具体。预案的丰富程度直观地反映在预案的篇幅上,美国的《全国响应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正文有80页,应急支持功能附件①达288页。突发事件类附件②则由上百页的多个文件组成。美国总体应急预案在职责、操作概念程序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很强,在跨部门职责分工方面,其预案的支持功能附件对于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均表述得非常清晰和具体。

详细具体的应急预案不仅是政府应急部门的操作指南,也是群众的自救指南。群众是应急预案操作的主体,群众自救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内容,应急预案所体现出来的首要原则是“人员安全”,“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在应急救援中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每个公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政府要加强基层的应急宣传与应急培训,将应急预案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联邦政府制作了一个专门的网页——“全国应急响应框架资源中心”,把框架文本、相关资源、官方相关培训信息等放在一个平台上供全国使用者参考。

四、结语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一案三制”的核心内容,关系着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的有效性,是长久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四个原因,然后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应急预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它牵涉到应急工作的多个方面,所以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除了预案本身的不完善之外,更多的是与之相关的应急工作的问题,例如应急部门的协同合作、应急联动问题,各级政府应急储备问题,广大公众应急教育不足问题等。因此,要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必须同时完善应急预案评估、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宣传等工作,以提高应急预案的整体水平。只有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预案在实际应急工作中的效用,才能真正实现应急预案的价值,增强我国应急管理的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军.应急预案信息化方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2]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上一篇:注会考试科目难度排名下一篇:历代名人收藏奇趣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