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

2024-10-08

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精选8篇)

1.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 篇一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

甲方:业州镇草子坝社区

乙方:建始县科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切实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业州镇船儿岛社区与县科协签定“共建共享科普展览馆的协议”,合作采取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建共享方式,包括共建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开发科普作品,组织科普培训等。共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建始县科协业州镇草子坝社区

二0一二年三月十日

甲方:业州镇船儿岛社区

乙方:建始县科技馆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切实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业州镇船儿岛社区与县科技馆签定“共建共享科普展览馆的协议”,合作采取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建共享方式,包括共建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开发科普作品,组织科普培训等。共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业州镇船儿岛社区建始县科技馆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甲方:业州镇船儿岛社区

乙方:建始县残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切实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业州镇船儿岛社区与县残联签定“共建共享科普资源的协议”,合作采取共同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共同建设残疾人康复活动室等共建共享方式,包括共建残疾人图书室,开展残疾人帮扶活动,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培训等。共同提升社区残疾人的科学素质,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业州镇船儿岛社区建始县残联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甲方:业州镇船儿岛社区

乙方:建始县文体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切实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业州镇船儿岛社区与县文体局签定“共建共享科普资源的协议”,合作采取“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建共享方式,包括共建科普资源,共同建设管理图书阅览室和农家书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共同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业州镇船儿岛社区建始县文体局

二0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2.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 篇二

一、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一) 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越来越细化的学科分类以及多种分支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出现, 唯有进行多馆分工合作, 联合编目、联合采购, 才有可能实现涵盖众多细类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 更进一步整合各图书馆、专业或特色的资源, 以满足当代读者对于信息全面化、综合化以及个性化的多种需求。

(二) 馆藏和资金的有限使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必然。

以前各图书馆基本上都存在大量重复性资源建设的现象, 如地质学类的图书馆, 各图书馆对大量地学类交叉学科和基础类学科进行重复性资源购置和建设, 一方面浪费财力, 另一方面没有资金购买相对来说更具特色的专业资源, 而这种模式的图书馆大部分资源也未被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图书馆数字化、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使图书馆在有限的资金和馆藏下, 有可能真正解决一方面大量馆藏闲置无用, 而另一方面读者苦于网络不能提供专业化权威性资源, 图书馆纸本资源又不易获得的矛盾, 努力实现为每本书找到其读者。由于共建共享实现了各馆自动化系统与联合编目系统的完全无缝链接, 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 实现数据共享, 从而达到资源合理布局、合理利用的目的。

二、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一) 管理机构方面。

条块分割的机制使得图书馆共建共享建设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 各个图书馆的利益、目标与整体利益和目标并不统一, 且各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致使各馆的检索平台不兼容。这也使得各馆由于缺乏馆际协作, 重复建库现象严重, 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浪费。

(二) 图书馆内部结构方面。

图书馆内部设置基本为纵向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刚性较强,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欠缺灵活性和适应性, 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减少管理的层级, 提高工作效率, 更快更好地完成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任务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大问题。

(三) 特色资源方面。

有的馆馆藏丰富, 但二次开发资源少, 而大量的专业馆具有很多本专业特色的资源, 但缺少特色数据库。据统计, 图书馆大部分的资源是闲置无人问津的,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读者在网络上难以寻找到深度挖掘和整合的专业资源, 图书馆应抓住这一契机, 打造品牌资源, 重新赢得读者的信赖。

(四) 多媒体资源方面。

与丰富的网络资源相比, 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相对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 图书馆应加大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力度, 推出丰富多彩的音频、视频等资源, 加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五) 图书情报一体化方面。

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概念很早就有, 大多数图书馆数据建设初步完成, 但情报数据化的建设还处于刚刚开始, 对于情报资源的整合更远远谈不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情报专业的优势, 挖掘并整合大量的信息资源, 整理出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二次资源, 并依赖于共建共享技术的易获取性, 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

(一) 管理机构方面。

由于共享工程是跨地区或跨行业的建设, 使得协作若向纵深层发展, 就必须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进行协调。政府的介入有助于扭转这种总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失衡的状态, 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的机制和各自为政的局面, 统一部署, 协调整体与个体的目标和利益。同时, 引导各馆做好文献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只有上传标准统一格式的数据, 才能改变各馆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 图书馆内部结构方面。

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结构是金字塔形的纵向管理模式, 难以适应多馆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扁平化组织可以打破这种传统模式, 其核心是简化领导层, 缩短领导层和操作层的距离, 打破部门间的壁垒———除领导层外, 其他人员按任务临时机动组成小组, 提高了决策效率, 使管理更富有弹性。

(三) 特色资源方面。

各图书馆的各种馆藏资源, 与纷繁浩瀚的网络资源相比, 应以其专业性、独有性、权威性、特色性胜出, 使其特色资源具有读者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这就需要各馆建好本馆馆藏资源的特色数据库。高水平的特色资源, 要依靠专家对本馆资源的深层挖掘和整合, 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品牌性服务。这类资源是为特定读者提供专业化定题服务的, 虽然按照长尾理论, 这类偏向专业性、个性化的需求在长尾尾端, 但根据研究, 大量需求已向长尾尾端转移, 所以此类需求仍占了总需求量的大部分。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 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准确性强的权威性品牌特色资源, 成为本领域内资源的权威者, 培养读者对本馆特色资源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四) 多媒体资源方面。

目前各个图书馆对多媒体资源的建设还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如各个图书馆都举办过讲座, 有些讲座的主讲人是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 这部分内容有着极高的文化或学术价值, 图书馆可将其整理成视频或音频, 放置在共建共享的检索平台。图书馆定期举办讲座, 可形成品牌效应, 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李硕.李秋实.基于项目管理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8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0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出版物、网络文献信息等数字化文献信息在图书馆资源收藏与利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范围将更加广泛,手段将更加先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牵涉到许多方面,首先从资源的建设上,纷呈而出的软件技术,数字化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收集更加方便而且易于管理,但日益繁杂的信息量也考验着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是密切相关的。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在资源共建的基础上,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因此,现代图书馆必须突破传统的馆藏局限,扩展到整个网络,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现共建互通互联,进行深层次的资源开发,以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满足用户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的需要,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周到的服务,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

一、当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资源建设“趋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虽然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合作采购。但各图书馆具体的在信息资源库建设过程上,往往是从本馆、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需求出发,只满足于自建自用的应用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种封闭性的自建自用行为使大量数据重复录用,不仅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还导致了数据库建设中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保证建库质量,使数据库的应用受到限制。

二是缺乏总体规划,馆际协调不足。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用户通过通讯线路进行计算机远程查询,由于我国图书馆实行条块分割、纵向管理的体制,各系统各自为政,直接导致数据库及操作平台种类繁多、标准千差万别。

三是重视政府的经费分配,忽视市场效益。经费不足一直是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障碍。从国内外的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来看,经费不足是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失败的原因之一。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数字化的东西易于下载或者复制,传播速度快,上传的信息量大,权利人的权利管理信息也可能被篡改等,影响了发行权即权利人的经济收入,影响著作权人对作品数字化享有专有权利,而且不容易判定是否为侵权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建设主要指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它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水平是衡量现代图书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流通和中转机构,一直是社会信息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图书馆的馆藏由两大部份构成:一是现实馆藏,另一部份是虚拟馆藏。现实馆藏,通常指本馆可以利用的为读者服务的所有馆藏,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流通信息库等)和电子出版物(如图书馆购买的光盘数据库)以及图书馆与他馆合作建设或自主开发的数字信息资源等等。现实馆藏的所有权归各个馆,可以自由支配,是获取信息资源最直接最经常的保障性资源,当前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它仍然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资源。图书馆现实馆藏的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特色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产品。

(二)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合作采购和共建

要真正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参加共享的各成员馆必须具有可供共享的文献资源,各馆拥有各具特色的丰富馆藏,互补不足。这样才具有共享的动力以及前提。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合作采访,通过文献采购分工,各馆在收藏必需的基本文献基础上分别收藏有关文献,可以保证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对某些学科、某些类型、某些文种的文献资料较完整无缺地收集、积累。这样,不仅保证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且有利于在宏观上控制文献的复本率,在微观上扩大文献订购的品种。用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置费,购置最缺乏,最需要的文献,各图书馆的文献结合成为共同的丰富的馆藏,更好满足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各成员图书馆充分挖掘各自的馆藏特色或者学科资源优势,按照分工承担某一专题、学科或特色数据库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建设,建设的最终成果由所有参建的图书馆共享。如CALIS的专题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高校学位论文库建设等。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

(一)网络环境下文献实体共享

将全国性的集中管理、分布式的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网络模式与地区性的跨系统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网络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之间直接进行用户数据,书目数据和文献资源的传递,实现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文献传递服务;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献传递数据的研究,用于指导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公共联合目录,大力宣传文献传递服务。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文献传递服务和各种馆藏资源;加强各种数据库的建设,健全数据库维护制度,完善文献保障体系;图书馆应转变观念,对文献传递实现补贴政策,鼓励读者多利用文献传递服务;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网络环境下书目资源共享

联合编目则成为图书馆书目馆藏信息建设的最重要方式。各个地区的书目中心为该地区的图书馆提供网络联合编目手段,并为该地区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地区书目中心又可以从中央书目中心获得数据,并可以将自己的数据提交给相应类别的全国书目中心,这样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到图书馆到地区书目中心乃至到中央书目中心就通过联合编目这道途径做到各取各需,各尽各责。标准化是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同时,我国图书馆界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但进程比较缓慢,许多环节还很薄弱,缺乏全国统一的分类、著录、标引、检索标准和计算机网络规划,“自成体系”的状态比较严重。

四、加强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的举措

(一)资源建设方面满足全社会各层次的共享需求

首先建立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其次加快馆藏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加强馆藏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二)服务方面推陈出新

首先,提高数字化全文文献信息的传递比例。其次,在服务流程上为用户提供便利,提高文献传递效率。我国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需要紧跟国际潮流,加快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传递服务。

(三)资源共享机制方面完善制度的建设

加快资源共享的法规建设,规范科技资源的投入、管理和使用等相关行为,以形成和促进信息资源创建的制度保障环境。标准化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只有格式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的转换、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资源的共享,因此标准化必须贯穿于资源共建的各个环节注重知识产权问题。在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中,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更加便利,同时知识产权也更易受到分割,为了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保护知识产权。自行酬资开发的信息资源,为收回投资和维护成本,可以尝试通过出版发行或内部转让使信息产品商品化,流通到市场或用户,从而丰富地区资源,满足读者参考学习、知识更新的需求;一部分的赢利项目在获取若干倍利润之后,可以通过政策干预使其转化为免费信息资源造福于社会。

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技术改变了用户的需求,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工具和方式,资源共享拓展了服务的内容,在知识经济下,图书馆服务的特性更加突出,我国的图书馆界就应加强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服务,使资源共享的成果得到更广的应用,使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向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转变,形成图书馆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卢晓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图书馆学研究叨,2002(9)

[2]林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

[3]宋小华、涂湘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浅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4(3)

[4]叶宏,图书馆联盟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棋式之比较[J]情报资料工作,2004(5)

4.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 篇四

鲜鹏

2012-12-19 15:18:02 来源:

【英文标题】On the Pattern of Cooperative Establishment and Sharing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Western Region

(Library of 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LanZhou,730070)

【作者简介】鲜鹏,男,1967年生,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兰州 730070

【内容提要】 文章在对已有的各种共建共事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西部地区实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并对这一方案实施的基础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方案的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The paper makes a solu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hat meets the western reg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earch of various modes.As well as analyzes the basis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solution, and studies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al system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 safeguar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ther specific issues of the solution.【关 键 词】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western region/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resource sharing.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图书情报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都使这种变革更为具体,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和服务理念既保持了一脉相承的传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从传统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现在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以及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真切、触手可及。问题的提出

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于西部地区图书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信息资源贫乏,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低,不仅与东部地区的信息差距十分明显,就是区域内各系统图书馆、系统内大中小图书馆之间的差距也很巨大。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要在短时间内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通过合作来缩小西部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差距,从整体上提高西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却具有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的基础和实现途径就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1.1 研究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一直受到理论界、相关工作部门和各图书馆的重视,关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一直以来是图书情报界的热点和重点,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是,有关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内容并不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通过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9数据的检索,相关的研究论文大约有30多篇。从分布的年份上看,近两年关注度有所增加,但大多数研究成果是泛泛而谈,主要讲共建共享在西部图书馆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具体的实现方式、方法和典型案例很少,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肖蕾提出了实现西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五条措施[1],认为应该网络化管理,做好网上资源的共建共享;张晓敏提出了西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实施策略[2],提到了宏观管理和馆际合作两个方面;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姜晓提出了“统一规划、分省(自治区)建设、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模式总体思路,以及实现这一思路的管理模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网络技术模式[3];甘肃省图书馆的郭向东、陈军提出了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享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三级流通模式”[4];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李仲良提出要构建西部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5];马梅就青海省的情况提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走共建、共知、共享的整体化发展道路[6];于宁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模式,建议成立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首的高校图书馆协作中心和以内蒙古图书馆为首的公共图书馆协作中心[7]。这些观点虽然不乏亮点,但大多数都太宏观,过于一般化。特别是谈问题的比较多,涉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显得空洞,可操作性比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实现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开展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共建共享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实施效果不明显,不便于读者充分享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在西部地区,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和系统内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院所系统图书馆和其他系统图书馆内省一级的图书馆相对较好,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但资源利用率低、重复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而中小图书馆大多资源匮乏,处于一年只能订几份报刊的状况,基本不具备信息服务能力。要在发展水平相差如此悬殊的各类型图书馆之间开展共建共享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共建共享技术方案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已有的实现模式及评价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按技术手段可以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8]。传统型主要是指通过协调采购、联合编目、资料交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形式进行的资源共建共享,一般以传统纸质信息资源为对象。现代型以广义的信息资源为对象,依托互联网络和其他信息传播技术,通过资源数字化建设、资源组织和整合、信息高效检索与快速传递技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在专有网络和虚拟网络上的传递和共享。按共享的区域范围,可分为垂直型(纵向)和水平型(横向)两种。垂直型模式是指在具有垂直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不同层次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两种实现形式;水平型模式则是指在同一地区不同系统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有区域性跨系统和全国性跨系统两种实现形式。

目前,我国全国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地区性的主要有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等,系统内的则有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及各省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浙江和安徽等省建立的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虚拟专网。

纵观这些模式,它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建设及自身功能、服务方式等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但从合作方式上看,不外乎三种模式[9]:共建共享式、会员制、联合办馆式。共建共享式对地区资源的优化组合、协调互补以及成员馆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有着积极作用,但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较高,需要共同克服决策、经费、组织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会员制模式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会员单位之间依靠协议进行约束,非常适合地区间的馆际信息资源在虚拟空间的利用和传播;联合办馆式的特点是成员馆之间合作较为密切,不仅在信息资源方面,甚至还包括人事、岗位、经费的管理、使用上都可进行协调,比较适合区域性、小范围、服务性质和对象相近的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选择

从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图书情报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图书馆形态、服务方式、资源结构、读者对象、服务理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随之经历了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编目到合作馆藏、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联盟的漫长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既反映了不同时期图书馆工作和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图书馆人的观念变化。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的各种成果,也要结合自身实际,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那么,适应今天西部地区图书馆实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如何选择?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一是技术上要简单可行,二是要方便资源的存取利用,三是方案要经济实用,四是要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五是要能够可持续发展。以这些要求为基础,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选择还应该充分考虑和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充分考虑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发展趋势,抓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机遇,走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其中,虚拟网络(VPN)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就为处于困难中的西部地区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依靠这条出路,西部地区中小图书馆可以在较低的门槛下,经费上不用太多地支付就可以很轻松地享有较大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3.1 VPN技术及其优势

VPN是英文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中文译为虚拟专用网。它是利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在开放的Internet上建立起来的私有专用模拟网络。在这个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不需要传统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Internet资源动态组成,通过这种虚拟网络,可以实现安全的远程的端到端的数据通讯,实现网络内部的资源共享。

VPN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个“专网”,但同时又是“虚拟”的,因此它既有专网的优越性,又同时具有虚拟网络的经济性。VPN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性。VPN技术使得具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愿的图书馆之间仅仅通过Internet就可以互相存取数字信息资源,其所支付的费用除了建设初期的很小的一笔软硬件费用外,就只有上网费了,除此之外不必再支付任何费用,而且整个系统维护、升级的成本也比较低。这对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西部地区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图书馆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是安全性。VPN技术特有的“隧道”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保证了数据在一种安全、私密的私有数据传输通道中传输,达到私用网络的安全级别。SSL VPN更是支持高强度密码和双因素认证,目前已经成为Web应用中用来鉴别网站和网页浏览者身份,以及在Web用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加密通信的全球化标准,这就更是保证了它的安全性。

三是稳定可靠性。VPN技术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快,几乎感觉不到延迟,而且可以本地打印,客户端操作业务引起的数据变化也可以实时反映,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四是广泛的支持性。VPN技术不仅支持一般的网络信息服务,如信息浏览、FTP传输、E-mail和Telnet等,而且可以通过定制功能扩展,支持特定的应用服务。因此,它适用于目前所有远程网络通讯连接方式,支持最常用的网络协议,可以连接另一个网络中任何依赖于特殊网络协议的机器,而且在理论上VPN支持客户端的所有操作系统和低档硬件。

五是易用性。VPN技术的SSL协议内嵌于绝大部分的浏览器中,任何一台客户机,只要安装了浏览器,都可以支持SSL连接,用户无需再安装繁琐的客户端软件即可实现远程接入,因此,可操作性强,简单易用。

3.2 VPN技术的适用范围

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是针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其共享的资源首先要能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传递。同时,从共享范围来看,VPN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更适合应用于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图书馆联盟性质的图书馆之间,特别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同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系统内图书馆之间,比如党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和高校图书馆系统等等。这里的一定的地域范围,主要是指省域范围内。一个省域范围内的特定系统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对象、工作性质方面都基本相同,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较为容易,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大中小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差距问题,减少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重复浪费,最大限度地扩展各馆可利用的资源空间,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内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浙江和安徽两省党校系统图书馆都已经开通了基于VPN技术的虚拟专网,实现了全省党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市级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匮乏、服务能力比较低的状况,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了市级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这两个省的实践来看,虽然它们都属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但由于党校系统图书馆在整体上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省级党校与市级党校、县级党校的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其适用环境和背景与西部地区图书馆有相似之处,它们的实践结果证明,基于VPN技术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同样适用于西部地区图书馆。

3.3 利用VPN技术实现西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方案

根据VPN的技术特点和已有的实践来看,基于VPN技术的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案主要是要解决用户通过高速网络远距离在线实时获取电子资源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项目,其基本方案的设计应该包括实施范围、组织体系、资源与服务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等内容。

3.3.1 实施范围

当前,对我国图书馆的分类依然主要以垂直纵向的各系统图书馆为主,系统内图书馆的机构设置、馆藏结构、服务模式和服务对象大体相同,区别主要在馆的大小和资源拥有量和服务能力方面。应该说,相互之间共同的成分多,互补的成分少,更易于开展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我们的方案是以省为单位,分系统实行。也就是说,以省为单位,省内各系统图书馆首先建立VPN虚拟专网,实现系统内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党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科研院所图书馆系统都可以分别建立自己的虚拟专网,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建共享。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视情况和需要可以加入这些系统,也可以单独组建自己的虚拟网络。将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再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实现跨系统跨区域的共建共享。

3.3.2 组织体系

参加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图书馆应该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共建共享组织,组织内的各个成员馆基于共同的愿景、使命与目标而形成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在图书馆联盟的组织框架下实施。在此组织框架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或两个中心馆,由中心馆向网络内各成员图书馆提供接入与资源内容访问服务。一般来讲,中心馆应该是系统内图书馆的龙头老大,像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心馆就是省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系统的中心馆就是省党校图书馆。中心馆负责共建共享方案的规划、技术设计和组织实施,起草协议,建立组织领导机构,配置VPN服务器,提供技术指导,组织资源的集团采购,以及虚拟网络的日常管理维护等。成员图书馆根据协议遵守有关的规定,承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配置好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建立防火墙,建立客户端与VPN服务器的连接,负担相应的费用。

3.3.3 确定资源与服务

基于VPN技术的共建共享主要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和起点,也是组织实施的根本内容。从西部地区图书馆的现实来看,各系统内比较大的图书馆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大致包括各馆的书目数据库、引进购买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和电子图书、自建的专题数据库三种类型,其数量与规模视各馆的情况各有不同,而绝大多数中小图书馆基本没有电子资源。因此,可能的基本做法是,在项目实施的初级阶段,首先由成员馆共享中心馆的现有数字资源和服务,待项目运行稳定、初见成效后,再通过协商采用集团采购的方式逐步扩大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完善组织架构,规范运作规程,培训配备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并实施一定的自建与共建项目,做到真正的共建共享。

3.3.4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我们选择软件方式的VPN技术。基于软件的方案不需要专用的VPN设备,只需在各成员馆与中心馆各配置一台VPN服务器。具体做法是,首先在中心馆配置VPN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或路由器),通过对服务器的配置,可以让被授权的成员馆用户对VPN服务器保护的中心馆网络资源进行访问。其次配置VPN客户机。VPN客户机是指VPN网络连接中处于客户端(成员馆)的计算机或网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获得远程访问VPN连接的个人用户计算机或获得路由器到路由器VPN连接的路由器。个人用户计算机可以运行Windows9X/2000/NT/XP,对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VPN连接,计算机上需要运行Windows2000Server或WindowsNT4.0Server。最后是建立网络连接。VPN连接主要使用网络协议进行连接,这些网络协议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远程访问协议等。VPN可以通过端口配置来建立和维护多个VPN连接。这样,通过软件设置就可以实现成员馆与中心馆的VPN互联。

3.3.5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首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代表性、领导力和影响力对共建共享组织充分考虑和协调各成员机构的利益,扩大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图书馆共建共享组织架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导委员会,主要从宏观上对共建共享进行指导,其成员主要包括上级机关领导、成员馆代表和有关专家;二是中间管理层,负责制定具体的政策及规划,并管理、监督具体运作层的工作,成员包括成员机构的负责人或代表;三是具体运作层,负责具体的运作和日常管理,一般由各成员馆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其次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一个具有弹性的运行机制。共建共享运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不定因素,因此,需要为成员机构提供多种交流渠道,建立充分的、开放的、经常的交流沟通机制和平等的议事机制,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加强组织内部横向联系,正确处理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对话机制,使共建共享能够可持续发展。再次要不断拓展资源建设内容与所提供的服务。特别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使共建共享真正能够满足成员机构的需求,完成他们自身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5.图书馆共建协议 篇五

共建协议书

为了积极响应两会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展现浙江工业大学先进的思想意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知识;为了加强杭州下城区图书馆与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注册)志愿者协会的共建关系,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创新发展,经杭州下城区图书馆、学院双方协商,特制定如下协议,共同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青年志愿者“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口号,让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去。

二、共建领导小组

为保证共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图书馆和学院双方成立共建领导小组,负责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实施。由图书馆负责人______与建工(注册)志愿者协会会长负责共建双方日常工作的联络和活动的开展。

三、共建活动内容

1、图书馆和学院双方应本着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加强交流和联系,力求通过共建活动,加强图书馆和学院双方两个文明建设,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升级达标。

2、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和指导学院的各项以及各类活动,积极为学院提供各种活动的建议。

3、学院应积极为图书馆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协助图书馆做好为公众开放图书借阅的工作。

4、学院应积极的与图书馆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图书馆在工作上的需求,定期派志愿者来图书馆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整理书籍,并为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借阅服务。

5、学院与图书馆双方应共同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总结和宣传共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务求共建活动常抓常新,创出特色,创出硕果。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图书馆和学院双方各执一份。

杭州市下城区图书馆(盖章)代表签字: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盖章)代表签字:

6.图书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书 篇六

共建双方:漳州市图书馆

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

根据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城乡共建文明和谐村活动的意见》(漳文明委[2009]10号)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漳州市图书馆与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缔结精神文明共建关系,协议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图书馆改革与发展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为中心,本着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图书馆文明服务优势和农村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图书馆员工和共建村村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切入点,以创文明单位、文明和谐示范村、文明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共建农村美好家园。

二、共建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思想,通过精神文明共建,提高村民和图书馆员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事业进步,推动共建村率先实现文明和谐示范村和文明村,同时促进图书馆业务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

三、共建内容: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和共建村的实际,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共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在节假日期间联办文化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每年举办二次以上。

(三)现阶段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通过图书馆与共建村形成互助关系,送书到村,为农家书屋及学校图书馆提供馆外借阅服务,组织读书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建双方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倡导和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四、工作制度:

(一)建立共建关系,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的指导思想和共建

工作目标。

(二)成立共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共建双方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负责对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共建工作事宜,组织实施共建工作。(名单附后)明确共建双方的具体联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和沟通,定期通报共建情况和信息。

(三)共建双方根据共建协议内容,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近、远期工作规划,明确共建方案、措施和办法,认真抓好落实。

(四)建立联络和办公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分析共建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共建工作有效开展,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共建双方、漳州市文明办、诏安县文明办各一份。协议从签订之日起生效。

漳州市图书馆诏安县金星乡湖内村

代表:代表:

2009年月日签订

附:共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张大伟(漳州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杨 莅(漳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工会主席)

蔡宇飞(漳州市图书馆副馆长)徐红慧(漳州市图书馆馆长助理)蔡清彪(漳州市图书馆党支部委员、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7.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 篇七

一、信息资源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共享

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生、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 而这些信息往往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数字信息的形态出现, 数字信息在存储、加工和传输方面更便利、更快捷。这些海量信息迫切需要一种更强大的系统来支持管理, 目前借助网络系统, 将多媒体形态的大量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存储、管理、检索、发布和产权保护提供给读者, 几乎为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采用, 这些已是数字图书馆最常态的工作。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必要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信息资源剧增与馆藏能力不足这一矛盾决定的。面对文献量的剧增, 由于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每一个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收藏能力相对低下, 根本不可能尽收尽藏, 各高校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读者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再以书目信息为目的, 而是希望得到全文信息、数值信息、事实信息或多媒体信息。读者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从单纯的文献服务转向集文献集合、联机检索、信息查询、文献传递于一体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 抓住机遇, 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实现新的突破, 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1.读者需求个性化

个性化需求是不同读者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 自己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 以达到最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读者需求从传统的文献需求向知识、信息需求转变。

2.读者需求多元化

现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真实读者与虚拟读者并存。因此, 读者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 不仅仅在馆内实现, 还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图书馆外的任何地方、任何读者都能通过互联网, 享受图书馆的全天候服务, 甚至实行自助式服务。

3.读者需求信息化

由于读者对象的拓展, 读者信息需求将是多方面的, 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的;既需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 又需非公开发行的电子邮件等;既需要文字符号信息, 还需要图像音乐等信息;服务上既有常态的, 又有动态的;区域上既有国内、本地的, 又有国外的等。

4.读者需求效益化

传统模式下衡量高校图书馆的效益好坏是文献借阅量和读者到馆人数等数量指标, 而现在的衡量标准是高校图书馆能否使读者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 通过整个信息网络随时搜寻、选择和使用所需的信息资源。

读者的这种个性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信息需求, 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 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

1.协调合作

各高校图书馆要联合协作, 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因标准的不统一而造成混乱;避免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遵循原则

各高校图书馆要遵循特色信息资源优先、教学科研急需资源优先的原则, 做到保障重点、突出特色、先易后难、逐步建设。

3.处理好版权问题

如果数字资源的加工仅限于法律允许的“公有领域”和“合理使用”内的资料, 那么, 海量存贮、打破物化图书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都有依法取得授权、支付报酬, 面对海量的信息, 也是难以操作、极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适当的、合理的、可操作的收费机制, 来平衡读者、著作人、出版商、图书馆等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关系。

4.利用已有的资源

各高校已具备一定规模的馆藏, 且每年都在购买, 一些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积累了丰富的且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

5.购买电子资源

数字化电子资源的存贮密度高、易更新、方便使用, 高校图书馆受人、财力限制, 不可能全部自建, 通过购买可省时省钱,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购买的电子资源有以下几种。

(1) 光盘文献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大都由专业数据商制作、提供, 数据量较大。包括音像资料、系统软件、全文光盘等。通过光盘塔向读者提供, 也可链接到本馆镜像网站, 供校园网内的师生使用。

(2) 网络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库是图书馆的虚拟馆藏, 图书馆只是购买了其使用权, 这类数据库量大, 更新速度快, 具有跨区域、国界的特点。

(3) 全文电子文献数据库, 包括图书、期刊等。

它以方便、全面、快捷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 是读者使用最多的数据库。

6.网上信息资源

如WWW站点、邮递表、新闻组、公布栏等, 没有具体的载体形态。这些信息资源种类繁多、组织杂乱无序、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者运用科学、系统、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去搜集、鉴别、选择和下载, 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存储、再生等一系列工作, 形成原始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等信息资源体系, 它们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最具潜力的信息馆藏。

总之,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是必然趋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要诸多因素推动实施, 信息资源建设涉及到各高校各部门的思想观念与体制问题等。只要各方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致力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与充分利用, 真正面向读者、不断研究读者信息需求的行为方式, 就能在持续的改进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康美.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探讨, 2008, (21) :110-112.

[2]张铭霞.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北方经贸, 2008, (11) :157-158.

[3]林平忠.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1) .

[4]王本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现代情报, 2007, (8) :123.

[5]赵天琪.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6) :61.

[6]陈水湘.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7) .

[7]王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2) .

[8]夏立新.数字图书馆馆藏发展的中外比较[J].图书与情报, 2007, (1) .

8.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41-02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中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善和推动高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功能的开放,增强其信息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高校乃至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

高校数据库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建成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服务和管理。其一,高校把馆藏图书进行了数字化的转化。许多高校把本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数目、经典文献、新到馆的书目进行了数字化的转化,减少了馆藏数目数量的过少或者是原本文献的丢失而导致的拒借现象,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多数高校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了本校的硕博论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数据库、本校教学参考书库,除此之外,还购买了光盘、视频讲堂论坛、随书光盘等。其二,高校图书馆还进行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基于本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把其进行数据化的转化。如:好多高校都建立了论文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博硕论文自建库,优秀论文数据库。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为了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我国成功地建成了CALIS(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是1998年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将高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建成了以高校图书馆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九五期间CALIS建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中心(东北、华东北、华东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和国防信息中心,发展了152个高校成员馆,其中华东南中心包括了上海地区10所高校成员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大学)。”[1]“十五”期间,完善了CALIS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建设了一批数字图书馆基地,把‘中英文图书馆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命名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现在CADAL项目建设已经普及全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让高校师生能够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因素。共享成本过大和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资源共享的主要经济因素。共享成本过大就意味着信息资源通过共享花费的成本超出图书馆本身资源利用而付出的代价,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办法维持下去。要降低信息资源的共享成本就必须通过完善、改进技术,建立共享机制来实现。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因素。如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就会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

(二)技术因素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支撑比起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技术因素是制约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因素。网络化和自动化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各地高校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落后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设施不完善,信息检索功能不全,用户界面不友好等等都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和运行。另外,规范化、标准化也是制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因素

行之有效的管理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因素可以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以及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理解。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我国高校受制于行政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都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乏相互联系和统一管理,严重地制约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国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用规章制度和法律手段对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我国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措施,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共建不平衡,因此,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值规律对高校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给高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持久的动力。

(四)人才因素

人是最积极的要素,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水平。图书馆人才对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化,这就形成了对高校图书馆人才的高素质、高标准、全方位的需求。我国高校图书馆要引进一批具备信息技术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图书专业情报知识的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检索、组织、传递能力等专业方面的素质,建设一个符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才人储备。

三、加强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举措

(一)建立经费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其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因此,加大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刻不容缓。首先,政府应该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经费的拨款数额。其次,经费的配置要合理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要合理配置用于文献订购、网络租用、异地检索、购买服务、馆际互借和复制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的经费比例,尽量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严格程序进行管理,使经费的预算与分配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公共性。”[2]最后,应运用市场机制拓宽经费的来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明确资源利用的产权关系和成员馆的权责,克服行政效率低下的缺点。

(二)建立人才保障体系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向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对图书馆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外,还要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技能。这就要求通过创新各种各样的途径,建立人才保障体系来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为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如在工资待遇、住房标准、职务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此外,还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的学术氛围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来图书馆工作。其次,要对图书馆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高校图书馆要不停地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其的要求。最后,要合理制定考核标准,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构建完备的机制体系,才能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按规律发展提供根本性的指导。目前我国缺乏对此问题的综合性研究,缺乏系统性共享机制体系的构建。”[3]因此,我们要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首先,要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制。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必须建立一个权威性的资源共享协调机构。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建立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其次,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我国应尽快出台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如图书馆法、共享法规等,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再次,统一标准,实现数据的兼容、交换、转换。制定规章,建立联机编目组织。最后,要保护知识产权。修订著作权法,明确用户的使用权限等,从而避免由知识产权而引起的争端。

(四)健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

信息资源的建设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健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保障,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应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实现联机共享编目,使得成员馆可以在编目上直接下载资料,实现资源的共享。馆藏数据库的建设也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整体规划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发挥各个成员馆的优势和各自的特点,建立一批专门的特色数据库,把自己馆藏独具特色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内容。另外,在技术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检索、记录、控制、传递,严格执行编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格式和信息存储标准化,方便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赵丽辉.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王宏菊.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2).

上一篇:质量部管理评审输入下一篇:心理协会换届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