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及赏析

2024-10-30

名著及赏析(精选7篇)

1.名著及赏析 篇一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作者:吴利亚

01、傲慢与偏见

02、孤星血泪

03、雾都孤儿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

06、飘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 年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战争与和平

15、西线无战事

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

18、我的大学

19、在人间

20、母 亲

21、天方夜谭

22、绿野仙踪

23、格林童话

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

26、绿林侠客罗宾汉

27、汤姆?索亚历险记

28、木偶奇遇记

29、环游世界八十天

30、安徒生童话

31、死魂灵

32、罗亭

33、黑桃皇后

34、父与子

35、克莱采奏鸣曲

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

38、前夜

39、贵族之家40、复活

41、白痴

42、跳来跳去的女人

43、好兵帅克

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

46、驿站长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

50、木木

51、唐璜

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

54、巴黎圣母院

55、红与黑

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

58、高老头

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60、呼啸山庄61、邦斯舅舅

62、磨坊书简

63、情感教育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

66、羊脂球67、娜娜

68、两个新嫁娘

69、约翰?克利斯朵夫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

72、双城记73、斯巴达克思

74、窈窕淑女

75、名利场76、大卫科波菲尔

77、苔 丝

78、鲁宾逊漂流记79、爱玛

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82、百万英镑

83、罗生门

84、费加罗的婚礼85、嘉尔曼

86、吝啬鬼

87、白鲸88、情感的迷惘

89、你往何处去

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91、荒野的呼唤

92、化身博士

93、牛虻94、小妇人

95、红字

96、蝴蝶梦97、老人与海

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99、愤怒的葡萄100、十曰谈 ********************************************************************

下面是各部小说的简介(1-5)******************************************************************** 01、《傲慢与偏见》(经典名著)

《傲慢与偏见》是闻名遐迩的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汀的杰作。她的作品题材较窄,基本上都是描写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爱情故事。但她观察仔细,文笔细腻,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许多层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她的作品阐明了恋爱婚姻的伦理道德观,真实地反映了许多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威廉?莱昂菲尔普斯曾说:“奥斯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艺术家之一,而《傲慢与偏见》又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得到评论家如此重视,不愧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伊丽莎白——奥斯汀的“宝贝女儿”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她虽不及琼漂亮,但那秋水盈盈的眼睛也颇具迷人的魅力。她机智聪敏,生气勃勃,有胆识,有远见,善于分析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以她的聪明才智、优越的精神境界处处与瞧不起她的上流社会挑战。

奥斯汀特别喜欢这个人物。在小说出版时,她给姐姐卡珊德拉的信中说:“我必须承认,伊丽莎白是自有书籍以来十分讨人喜欢的人物,我竟不知道我怎能忍受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她颇为自负地称伊丽莎白是自己的“宝贝女儿”。

淳朴的幽默辛辣的讽刺 奥斯汀能把“曰常平凡事”写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著称。她善于用喜剧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她每次完成初稿之后,总是先朗读给家里人听,常惹得她的侄女们大笑不止。有一天,奥斯汀的姐姐卡珊德拉也在旁听到了,笑得前仰后俯,只求简赶快停止,免得她笑得肚子痛。作者风采

奥斯汀(1775—1817)生于英国南部汉浦夏斯蒡芬屯的一个基督教教区长的家里。她从16岁便开始写作,仅为娱乐家人之用。《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等。后两部于她死后第一次用真名发表,附有作者小传,人们才知道她的简单身世。

这些作品往往用诙谐戏谑的喜剧手法,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主题,写出一些平常故事,给我们勾画出资产阶级社会初期,封建保守势力还很顽固的乡村生活场景。奥斯汀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谨,写人写事,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她自己就说:“我用一枝如此精细的笔,在一块两寸宽的象牙上绘画……”她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银屏再现

本影片《傲慢与偏见》是根据简?奥斯汀的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部,美国20世纪福特影片公司1944年出品。影片的编剧是奥尔德斯?赫克斯利和简?默芬。在19世纪的英国,家庭的荣耀与社会地位被看成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影片以这一时期为背景,以一对教养、性格、社会地位均有很大差异的男女青年的恋爱故事为贯穿线索,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交礼节和风俗习惯。劳伦斯?奥立弗扮演风度翩翩、英俊文雅但目中无人、傲慢固执的男主人公德希。葛丽尔?嘉逊扮演聪明机智、性格开朗、语言锋利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由于德希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两人之间产生了许多误解和冲突。随着剧情的发展,俩人彼此了解,相互倾慕,有情人终成眷属。导演莱昂纳德以从容不迫的叙述风格执导这部影片。影片艺术效果很好,应当归功于影片本身的优点——“文艺性的对话”,影片获1940奥斯汀最佳黑白片美工奖。

影片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连摄制者们也未曾预料到,1940年6月为配合影片首映,企鹅丛书出版集团出版了《傲慢与偏见》的平装普及本,到1948年八年之中,这部小说已印了二十一版。熠熠星光 葛丽尔?嘉逊 小说中机敏、睿智的伊丽莎白?伯纳特,以其优雅的气质,活泼风趣的谈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倾心。而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饰演伊丽莎白的葛丽尔?嘉逊,却令这个人物在银幕上得以重生,更加深入人心。葛丽尔?嘉逊于1908年9月29曰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曾就读于伦敦大学,毕业后又到法国葛雷诺博大学学习过,尽管她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但直至24岁才下定决心做一名演员。葛丽尔?嘉逊充溢着一种典雅的美,一种过人的智慧,文静、高雅、睿智、聪慧美丽、娇而不艳。

1940年,她与劳伦斯?奥立弗合演《傲慢与偏见》,片中她扮演高傲又博学的伊丽莎白,奥立弗扮演风流潇洒,性格偏执的德希。这是他们第三次合作,两个人演来融洽无间,将原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葛丽尔?嘉逊一生只拍了二十几部影片,但大多为精品。曾因《忠勇之家》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主演过的名片还有《鸳梦重温》、《居里夫人》、《万世师表》等。幕后英雄 塞德里克?吉本斯

1940年因《傲慢与偏见》获最佳黑白片美工奖的塞德里克?吉本斯(1895~1960),是美国一位十分卓越的美工师。早年,他曾当过爱迪生的助手。1918年到1924年,他服务于戈尔德温制片公司。1924年以后,他一直在米高梅公司工作。

吉本斯一生在数百部影片中担任过美工师,十一次获奥斯卡最佳美工奖。这十一部获奖影片是《圣路易雷的桥》(1929)、《快乐的寡妇》(1934)、《傲慢与偏见》(1940)、《灰尘中的花朵》(1941)、《煤气灯下》(1944)、《鹿苑长春》(1946)、《小妇人》(1949)、《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裘利斯?凯撒》(1953)和《上帝喜欢我》(1956)。

02、《孤星血泪》经典名著

《孤星血泪》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破灭的故事。金钱使皮普从一个穷学徒变成阔少爷,也使他染上了上流社会的恶习,而背离了他原有的劳动人民的纯朴天性。没有了金钱,皮普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则恢复了自己的人性。狄更斯以他独特的方式,处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题,突出了对金钱腐蚀作用的揭露。作者风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12年2月7曰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曰。银屏再现 英国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孤星血泪》曾先后几十次被搬上银幕,但由大卫?里恩导演,约翰?米尔斯、珍?西蒙丝、阿历克?金纳斯等优秀演员主演的这部影片,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部。影片叙述19世纪初,年轻的英国乡村铁匠皮普(约翰?米尔斯饰),由于年幼时无意中帮助过一位含冤被陷入狱的逃犯,而得到一个不知姓名的恩人慷慨大方的帮助。后来,他终于跻身于伦敦上流社会,并与美丽的少女埃丝苔娜(珍?西蒙丝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卫?里恩导演的这部影片,不仅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风貌,而且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电影技巧,在电影化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影片开头,小男孩皮普与逃犯在荒郊野外相遇的场面,在电影史上一直被奉为经典。幕后英雄

在奥斯卡奖的历史上,这部影片是相当重要的,是与《黑水仙花》最早获得奥斯卡摄影奖和美工奖的两部英国影片。英国摄影师盖伊?格林在摄制了《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等影片之后,改行从事导演工作,先后导演了《标志》、《愤怒的沉默》、《一次不够》等二十八部影片。约翰?布雷恩(1911-1969)不仅是英国一位出色的美工师,也是一位制片人和导演。除本片外,他还担任过《西班牙园丁》、《马嘴》等影片的美工。

03、《雾都孤儿》经典名著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富人的弃婴奥利佛在孤儿院里挣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儿当学徒。难以忍受的饥饿、贫困和侮辱,迫使奥利佛逃到伦敦,又被迫无奈当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莱罗先生收留,不幸让小扒手发现又入贼窝。善良的女扒手南希为了营救奥利佛,不顾贼头的监视和威胁,向布莱罗报信,说奥利佛就是他找寻已久的外孙儿。南希被贼窝头目杀害,警察随即围剿了贼窝。奥利佛终于得以与亲人团聚。作者风采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12年2月7曰出生在英国南部朴茨茅斯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匹克威克外传》。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圣诞故事集》和长篇小说《董贝父子》。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长篇小说《艾德温?杜鲁德之谜》的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1870年6月9曰。名人趣闻 狄更斯替友还赌债 狄更斯有一个面之交的朋友詹姆堂森。詹姆堂森有次赌钱欠了查利德五千英镑,查利德限他一个星期内还清。詹姆堂森十分为难,想起了那位一面之交、却待人友善的朋友,就求助于狄更斯,狄更斯满口答应替他还债。詹姆堂森带了查利德去找狄更斯,只见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堆满稿纸和酒瓶的桌子,查利德用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詹姆堂森欠我的债你来替还他,是吗?”狄更斯答道:“是的。”查利德哼哼说:“凭你这些废纸和破酒瓶,就能还清这笔巨债吗?”狄更斯说:“当然不是凭这些,而是凭我的左手。” 狄更斯当时已经闻名整个英国和欧洲,但由于他不喜欢在交际场合抛头露面,认识他的人极少,只是听说他用左手写作。当查利德一听说这人用左手写作,大吃一惊:“难道你就是狄更斯?”狄更斯点了一下头:“你算猜对了。”查利德赶紧握住狄更斯的手,兴奋地说道:“能认识你,价值就不止5000英镑了,詹姆堂森的债就算抵消了。”站在一旁的詹姆堂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一面之交的朋友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狄更斯。面对查利德的殷勤,狄更斯笑笑说:“你刚进来时,盛气凌人,现在又变得这样彬彬有礼,如果把这些作为题材写成小说,它的价值同样不止5000英镑!”一席话说得这个势利的债主十分尴尬。狄更斯替友还赌债的佳话也就这么传开了。银屏再现 影片《雾都孤儿》根据狄更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执导,1948年英国电影协会出品。大卫将其娴熟高超的电影技巧运用至影片的拍摄中,公映后立即风靡世界。法国电影史学界认为《雾都孤儿》是大卫?里恩的又一部“浪漫主义拓印”。影片灯光与阴影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神秘与幻想的色彩。整部影片自然流畅,通过小主人公奥利佛曲折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幕后英雄

天才导演——大卫?里恩

大卫?里恩是英国著名导演,这位驰名世界影坛的宿将,一生经历44年的导演生涯,银幕上留下了他16部力作,奥斯卡提名56次之多,27尊金光闪闪的奥斯卡金像环绕身旁。由大卫?里恩执导的著名影片有《红菱艳》、《相见恨晚》、《孤星血泪》、《雾都孤儿》、《桂河桥》、《阿拉伯的劳伦斯》等。里恩的作品不仅在艺术的金字塔顶熠熠闪光,而且也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论是战争片、历史片,还是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片,都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观众。他的艺术轨迹是光荣而又神奇的。

04、《唐?吉诃德》经典名著 《唐?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写的是唐?吉诃德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诩为游侠骑士,要遍游世界去除强扶弱,维护正义。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当成豪华的城堡,把理发时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他出于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最终受尽挫折,一事无成,回乡郁郁而死。作者以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唐?吉诃德荒诞离奇的====径,巧妙地把苦难中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史诗般的规模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广阔画面,有力地抨击了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可笑的疯子,可悲的英雄 唐?吉诃德是个疯子,但是个高贵的疯子,他的悲剧正是所有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想要凭一己之力量去改造社会。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邪恶只有一个决断——战斗。他的憨直正像他那用来树立人间正义的长矛一样,无私无畏,人们笑他傻笑他痴,虽屡战屡败,却仍勇往直前。当谈到骑士小说时,他的行为固然滑稽可笑,但只要不涉及骑士道,我们不得不敬重他的光明磊落、正直勇敢,不得不钦佩他的学识,对他的所受挫折也不由得洒一掬同情之泪。

《唐?吉诃德》的创作过程及意义 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骑士小说泛滥,它用虚构的情节、幻想的故事,招揽读者,毒害西班牙人民的精神。塞万提斯就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1602年他开始动笔创作《唐?吉诃德》,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唐?吉诃德》以史诗般的规模,真实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种种矛盾。但小说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性和对骑士文学的嘲讽,引起了保守分子的仇恨。1614年有人化名阿隆索?费尔南德斯?阿维利亚纳达出版《唐?吉诃德续集》,对原作的主题和形象大加歪曲。塞万提斯非常气愤,加紧赶写,于1615年出版了真正的《唐?吉诃德》第二卷。唐?吉诃德是一个夸张式的理想化人物,塞万提斯在塑造唐?吉诃德典型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理想和感情。他说:“唐?吉诃德专为我而生,我此生也只是为了他。” 作者风采

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的最高成就。《唐?吉诃德》的发表,以及这部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世界文坛声名显赫的经典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1547年10月9曰,他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德。曾担任胡里奥?阿克夸维瓦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等地,受到意大利文学艺术的熏陶。他1571年参加雷邦多战争,左手致残。在回国途中,被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五年奴隶,后遇救归国。为生活所迫,先后当过军需员和收税员,因得罪权贵和教会数次入狱。他对民间疾苦、社会黑暗了解甚多,他本人的生活也一贫如洗。《唐?吉诃德》是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还有悲剧《努曼西亚》,小说《伽拉苔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银屏再现

影片《唐?吉诃德》是根据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改编,1933年由法国高蒙公司出品。影片基本上保留了原著风格并根据电影特点,对一些情节、人物作了压缩、合并、改动。唐?吉诃德一直是一个令人可笑、惹人同情的人物,他的举动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动机却源于他除强扶弱,打抱不平的美好愿望。影片以夸张的手法,让唐?吉诃德的举动在银幕上得以再现,演员出色的表演将唐?吉诃德演绎得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05、《安娜?卡列尼娜》经典名著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刚刚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与他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现代欧洲文学中简直“没有一个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一幅无与伦比的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俄国诗人费特说,作者简直好像把整个时代都装进了这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所反映的时代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1873-1877),当时俄国正处于历史大变动时期,俄国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一切都颠倒了过来,一切都刚刚开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贵族的旧秩序被颠倒了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开始建立。在这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最吸引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变化和妇女的命运。家庭悲剧层出不穷,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而一个妇女因爱情问题而卧轨自杀的消息,特别使他感到震惊和难过。这也许就是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托尔斯泰创作这部小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早在1870年,托尔斯泰就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他告诉妻子说,“我想到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我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

1873年,他开始动笔。他的妻子在致亲人的信中说,他写作的“是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是“叙述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悲剧”。他按照这种构思进行写作,起初写得很顺手,初稿只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但是他最后完成这部小说,却花费了将近五年紧张的劳动。直到1875年,小说才开始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才有第一个单行本问世。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逐步地扩大了题材的范围,深化了主题的内涵,加强了主题的力度。结果,就使是这部小说从最初只表现由一个妻子的不忠实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发展成为一个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反映六七十年代广阔而复杂的、正在经历剧烈变动的俄国社会生活的宏伟的历史画卷。《安娜?卡列尼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思想与艺术的力量在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刻下印记。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得好:托尔斯泰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托尔斯泰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在鲁迅《一件小事》中,有托尔斯泰式的自省与忏悔;在冰心的《一个忧郁的青年》中,主人公很像是《少年》里的伊尔倩涅;冰心另一部作品《超人》中的母亲形象,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式的爱的化身;叶绍钧的《倪焕之》、茅盾的《三人行》、庐隐的《海滨故人》、王统照的《微笑》、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作品中,都有托尔斯泰的泛爱论、劳动观、人性观的反映。许多中国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经历时都曾谈到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安娜?卡列尼娜》在中国的影响还可以从它的多种译文和多次再版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大量的中国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论著中看得出来。它至今仍是我国的畅销书之一,由它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不断在中国上演和播出。作者风采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高尔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828年9月9曰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父亲是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曾就读于喀山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准备当外交官。次年又转入法律学系。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使他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80年代末创作的《复活》是作者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银屏再现 影片《安娜?卡列尼娜》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35年出品。影片表现了安娜?卡列尼娜悲惨的爱情故事。安娜难以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与冷漠,与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相爱了。她提出与丈夫离婚并带走儿子。卡列宁为了名誉和地位不愿公开离婚,想委托律师悄悄办理分居的手续,并坚持不让安娜带走儿子。安娜抑制不住对伏伦斯基的感情,决定离家出走,与伏伦斯基一起来到了意大利。社会舆论给安娜以强大压力,此时,安娜发现伏伦斯基也背叛了她的爱情。安娜悲愤、绝望,卧轨自杀,以死发出对社会的控诉。

影片真实的表现了在托尔斯泰那个时代,俄国的社会制度如何使人们的命运受到扭曲。安娜为了捍卫自己爱的权利,不得不与周围的环境抗争。

2.名著及赏析 篇二

例1(2012年湖北理10)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V,求其直径d的一个近似公式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π=3.14159…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球的体积公式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试题背景《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传世数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相关的应用问题,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步骤),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9章.它从成书到西方数学传入之前,一直是中国古代数学学习者的首选教材,历史上多次作为官方指定的数学教科书.《九章算术》也是一部世界性是数学著作,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传入朝鲜、日本,现被译为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九章算术》及其注文中蕴涵的数学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数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例2(2013年湖北文1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寸.(注:1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2一尺等于十寸)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台的体积公式及运算求解能力.

解析由已知得,天池盆盆口半径为14寸,盆底半径为6寸,则盆口面积为196π寸2,盆底面积为36π寸2.又盆深18寸,盆中积水深9寸,则积水水面半径为10寸,积水水面面积为100π寸2,积水体积为

试题背景《数书九章》成书于1247年9月,是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惟一的数学著作.书中共列算题81问,分为9类.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不按数学方法来分类.题文也不只谈数学,还涉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该书在数学内容上颇多创新,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值得一提的是:秦九韶为《数书九章》写的“序”,是一篇数学与语文高水平整合的杰作.如果我们要编一本《中华科技古文观止》,那么,《数书九章序》是必选的名篇.

例3(2014年湖北文10理8)《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与高h,计算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体积公式及运算求解能力.

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则L=2πr,于是

3.名著及赏析 篇三

英语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应该上升到文学的高度,而英语文学的最好形式就是英美国家的文学名著,这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宝库。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原版英美名著是较困难的,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等知识量的储备还不足以达到那么高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设计的这门选修课程以英美名著为基础,选择了相应名著改编的电影为载体,通过电影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更直观地理解英美名著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的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里着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

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纲要与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可以培养他们应用英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只能节选和截取这些英美名著和相应改编的电影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对这些片段进行学习和欣赏,从而体会英美名著的独特魅力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英美文学名著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权威的语言材料,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界限,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同时由于文学作品涉及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是虚构的人物,但又是生活中的人物,学习他们的语言又是学习活生生的语言,学生的语言知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从一些经过改编的文学名著电影入手,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开设欣赏课在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学习,学会欣赏的方法,从而提高进一步学习英语作品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适合高二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阶级矛盾等方面,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三、课程实施情况简介

1.本选修课程属于知识拓展类:年级段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走班后编班授课。每周安排1次授课,由年级段安排英语教师授课,每次授课1课时,时间1个学期,共计18课时。

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文本资料进行教学,以教师授课、讲解和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阅读材料、欣赏名著及电影片段的方式进行实施。

可采用两种模式进行选修课程教学:

(1)课内阅读后,分小组讨论升华阅读内容,并欣赏相应电影片段;

(2)课内欣赏名著电影片段,课后阅读,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读后反馈。

学生可收集相关学习材料,交流名著阅读和电影欣赏的感受。同时师生可以交流讨论,以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学习。每年选修人数约100人左右。

2.授课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周一晚上备课组活动研讨选修课教学方案;

每月挑一次周二晚进行活动月教研总结;

教师就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分析与探讨;

教师交流平时英美名著阅读与收集的成果和体会。

3.近三年开设与选课情况:2012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1人,选修情况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2013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3人,选修情况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2014学年上学期开设选修课:选修人数112人,选修情况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四、课程成效与特色

1.成效:

(1)挖掘了教师潜力,开发了教师资源。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个人对英美名著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会,决定其选择内容的质与量。本次课程开发中,积极起用青年教师,利用他们对最新资料和资源的熟知与了解来开发课程。

(2)提升了师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国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阅读与欣赏理解,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3)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文学与影视鉴赏的水平。

(4)利用学校的丰富网络、多媒体、图书馆资源,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训练了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5)在欣赏电影片段的同时,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听力考试较为有利。

通过三个学年的实施和学习,学生选课积极,课堂反馈较好,教学成效显著,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特色:

(1)独到的课程亮点。本课程的亮点把英美名著阅读与改编的电影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名著,让学生在读、听、说、写、演的过程中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了英语阅读的词汇量,对于学生日常英语学习和考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课程精选了18篇英美文学名著及电影片段(英国文学名著及美国文学名著各9篇),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内心独白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截取某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如下:

Section 1 Appreciation of British Literatures & Movies

Passage 1 Hamlet

Passage 2 Romeo and Juliet

Passage 3 The Merchant of Venice

Passage 4 Pride and Prejudice

Passage 5 A Tale of Two Cities

Passage 6 Jane Eyre

Passage 7 Wuthering Heights

Passage 8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Passage 9 Pygmalion

Section 2 Apprecia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s & Movies

Passage 1 The Scarlet Letter

Passage 2 Uncle Tom's Cabin

Passage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Passage 4 An American Tragedy

Passage 5 The Great Gatsby

Passage 6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Passage 7 Gone With the Wind

Passage 8 The Godfather I

Passage 9 Catch-22

(3)多维度的课程目标。主要课程目标:探索电影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及电影中所反映的现当代人们对文学名著新的诠释,补充学习课本教学所难于教授的英语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英语、实用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课程目标: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以量化的形式体现:

1.过程性评价。平时考勤(10%):主要评价参加选修课课堂学习的出勤情况。

学习态度(10%):主要评价课堂上学习态度。

平时作业(10%):主要评价学生对学习思考题及学习感受的评价。

学生互评(10%):主要由学生互相评价在本课程学习的情况。

2.终结性评价。每篇名著学习结束时,撰写相应的英文概要或影评(30%);进行配音、角色扮演及戏剧改编等(自由选择)(30%)。

4.世界名著简爱赏析 篇四

推荐作品:《简爱》

评析: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写作特色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简·爱是个孤女,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

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

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小说中的著名对白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

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赏析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5.名著摘抄加赏析 篇五

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

赏析: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6.外国名著赏析作业 篇六

——————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看了《维特》,有点厌恶自己写的所谓的诗词,太过矫情,太过修饰,不太真实。或许,最真实的感情就是简单直接地把体会(感觉或想法或思想)用笔以说的方式誊写在纸上。无需琢磨,自然足矣。

上面是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写的笔记,以前真以为古诗词(尤其是词,当然这里指的是经典的词)是无法超越的,因为我觉得形式(白话文形式我不觉得很好)与内容它都站到了巅峰。就像有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无一不堪称完美。但是读了《维特》之后我认为此书或许是此诗歌可与以上所说比肩媲美了。

我仅以此书的几个句子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相信关于此书的书评可以汗牛充栋了

1.“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象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乐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

呵呵,说的出不一定能做的到,道理都能了然于心的。不过我是看到了这句话,维特或许是自己悟出来的。不过,他帮我们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所以我们能共鸣,有很大的触动。

2.“你问要不要把书寄给我?亲爱的朋友啊,求求你,看在上帝的份上,千万别让书来打扰我!我不想再得到任何指导和激励了,我的心本身就已经够不平静了我现在需要的是摇篮曲,我已经在荷马的诗中找到好多。”

刚看了刘瑜的《从经典到经验》,这是里面的几句话:1.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2.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你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还不够去真正读懂它,要么是它真的其实也没什么。3.不是说我对经典失去了好奇心,而是我希望引导我去读经典的,是问题的箭头在不断指引,而不是餐桌上的虚荣心。

荷马史诗我几乎没了解过,就算是后面维特读它的时候,我也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

3.“诚然,一个按成法培养的画家,决不至于绘出拙劣乏味的作品,就象一个奉法惟谨的小康市民,决不至于成为一个讨厌的邻居或者大恶棍;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清规戒律,不管你怎么讲,统统都会破坏我们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真实表现!”

人们对事物下的定义,无非就是为了简单方便,同时它就会破坏了它的外延,容易造成固步自封的。虽然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但是有足够才华的人说出来,才不会让别人认为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以我们需要公知们为我们发声。

4.“日月星辰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升起又落下,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周围的整个世界全给抛到了脑后。”

我也有切身感受的时候,当时感觉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现在呢,完全感受不到。那时当事人的心境只有那时的当事人知道。所以根本没有即时的感同身受和完全的换位思考,自己对自己也不可以,诚实的说。

5.“全感觉不到这些亲密的小动作带给我了多少的痛苦!”

想入非非,所有根本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大的激发我的想象力啊,可笑的自娱自乐。可笑的自找苦吃。

6.“世界上的一切事情,说穿了全都无聊。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没有需要,仅仅为了他人的缘故去逐利追名,苦苦折腾,这个人便是傻瓜。”

他可以这么狂狷的说这些话,理想中的人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话中的人还是有点顾忌的,行动中的人就会小心行事了。如果以所想和所作来看,人会更加善良和邪恶的。

7.“好朋友,说得动听!说得容易!”

朋友劝维特,这是维特的回话。反过来想想,他有些话也可以用这句来回应的。

8.“我很惊异,我竟是这样睁着眼睛一步一步地陷进了眼前尴尬境地!我对自己的处境一直看得清清楚楚,可行动却象个小孩子似的;现在也仍然看得十分清楚,但就是没有丝毫悔改之意。”

我有时候也很无奈,也是眼睁睁看着自己把自己前面的路给堵绝了。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只能说最后的决定就在你作出决定之前的一刹那产生的,前面的三思都无用。到底这前一刹产生了什么,我觉得是坚守个人原则吧,或者是对于无知事物的不知所措吧。

9.“不错,任何常理都容许有例外。”

真正的好书,都向证伪敞开,而不是给你一个一劳永逸的启示录让你枕着它睡大觉。(刘瑜)主啊,没有一种学说堪称万能,我不致糊涂到提出“唯步论”。(木心)这都证明了包治百病的药,一种药都治不了。

10.“你们一谈什么都非得立刻讲:这是愚蠢的!这是明智的!这是好的!这是坏的!”并非所有的事都是非对即错的,所有的事一被人贴上标签就容易展开喊口号式的骂战。你们慢慢互骂,我去睡觉了。鄙视ing.11.“可不是么,别人有一点点能力,一点点才分,便到处夸夸其谈,沾沾自喜,我干吧还要悲观失望,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呢?仁慈的上帝,是你赐予了我这一切;可你为什么不少给一半才能,多给我一丁点自信与自足哟!”

可怕的自谦,无知的狂妄。这两者都是我厌恶的。

一味冲谦自牧,容易变成晦暗枯涸。终身狂放不羁,又往往流于轻薄可笑。谦狂交作,平和点缀地过一生是够堂皇的。(木心)

12.“瞧,全都怪你们不是。是你们唠唠叨叨,劝我来戴上了这副理轭,成天在我耳边念“要有作为呀”,“要有作为呀”。要有作为!如果一个种出铃薯来运进城去卖的农民,他不就已经比我更有作为的话,我也甘愿在眼下这条囚禁我的苦役船上再受十年罪。” 现在有作为都单一化了,有车有房有钱。真简单,真可笑。

13.“我真乐于让人家走人家的路,只要他们也让我走自己的路就成。”

不要再要求有自己判断力的人,遇到岔路必须走哪条了,只要陈清利害,提提建议就好了。以脑力水平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的价值,有点不对劲的感觉。

14.“这班傻瓜哟,他们看不出位置先后本身毫无意义;看不出坐第一把交椅的,很少是第一号角色!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君王受自己宰相的支配,有多少宰相又为他的秘书所驾驭!在这种情况下,谁是第一号人物呢?我认为是那个眼光超过常人、有足够的魄力和心计把别人的力量与热情全动员起来实现自己的计划的人。”

感觉歌德貌似也很懂中国历史似得。这不是中国帝王的真实写照么。或许历史都有相同之处,因为有些事情尤其必然性。

15.“可在他周围,却有一些令我简直莫名其妙的人。他们似乎并非奸诈之徒,但又没有

正派人的样子。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是诚实的,但仍不能予以信赖。”

其实不好不坏的有时候会让我更生气,不作恶,不行善,看着别人作恶行善。无言的帮凶。汉奸比小鬼子更让我觉得可恶。

16.“我尊重宗教信仰,这你知道;我觉得,它是某些虚弱者的拐杖,奄奄一息者的振奋剂”

无神论也是一种拐杖。我们的目的是靠它来走更多的路,而不是只追求拐杖或者不舍得用它。这拐杖也就是个工具而已,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17.“我捏起这冰冷的、可怕的枪柄,心中毫无畏惧,恰似端起一个酒杯,从这杯中,我将把死亡的香醪痛饮!”

好吧,我献身了。我不苟同于这个我所厌恶的世间。因为我无所依恋,我不想侮辱自己的人格。这或许被有些人称为幼稚的洁癖。

18.“有种人利用自己对另一颗心的控制力,去破坏人家心里自行产生的单纯的快乐,这种真可恨。要知道世间的所有礼物,所有的甜言蜜语,也裣不了我们顷刻间失去的快乐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本以为歌德这位大师只会写写写令我看不懂的东西,没想到他这么敏感善感。最后再引用一下木心的话吧,其实就知道这么点。

7.名著及赏析 篇七

一、全球化语境下四大名著的改编与传播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活跃期,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峰。当下许多以四大名著为母本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 加入了当代视角的分析。1977年, BBC也播放了日版《水浒传》, 这个版本的《水浒传》还在当时被评选为“希望再播的电视剧”。《西游记》的影视作品全球化的方式较为特别, 是在域外传播的主要推动者是国外的影视制作者。在这些改编中, 多数是以一种西方的观念来诠释书中的人物, 所以常常会与中国观众心中的人物形象形成很大的差别, 不容易被中国观众喜欢, 但是却十分符合国外受众的审美标准。“2001年, 美国NBC电视台制作了The Monkey King《猴王》, 此剧对原著有很大改编, 剧中虽然还保留着唐僧师徒四人以及众多的中国元素, 但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已与原著相去甚远, 完全是一个美国式的拯救故事。”[4]

二、四大名著在域外传播和接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外在的硬件条件足以满足各种文化的全球传播, 而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并没有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在外域文化环境中迅速传播开来。影响四大名著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由于中西文明生成路径的不同, 形成中西文化系统的差异。中国文化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产生的, 它形成了內求的、模糊的、含蓄的、重情的文化特质, 这在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西方文化是在商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契约文化, 偏向于理性的逻辑思维, 注重概念、推理、判断。不同文化背景下, 受众所坚信的信仰是不同的。根据弥尔顿·洛克奇的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信念的地位越重要, 它对变化的抵制也越强, 并且这种变化对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也越大。[5]西方受众多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为信仰。在这些宗教中, 持有的是一神论。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宗教信仰存在着信奉多神的现象。所以在理解我国佛教、道教这种多神信仰时, 西方受众往往出现困惑。尤为突出的受众理解困惑体现在作品《西游记》上。可能西方受众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体系 (佛教和道教) 的神, 作品中百姓在信奉各路杂神的同时还敬畏着大大小小的佛祖。正是这种信仰的抵牾, 影响了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

同样, 在大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受众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古代文学注重对意象的感悟, 注重内在的情感, 这些体验不是靠理性思维推理得出的。因此, 思维差异导致西方受众无法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以《红楼梦》为例, 在电视剧中表现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这一段时, 薛宝钗和林黛玉同以《咏白海棠》为题作诗一首。宝钗的诗词表现出宝钗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端庄, 用海棠花呈现出了一个大家闺秀的姿态, 其中“玉”还有暗指宝玉和黛玉之意。而黛玉的诗则同样用海棠花塑造出一个孤高的形象, 与此同时也回击了宝钗在诗中的暗讽。这样有来有往的交手, 对于一个中国受众来讲并不难以理解, 但是外国受众却会遇到很大的理解障碍, 同时将诗与人物性格想联系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 西方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 相比起讲述文化生活的平和的故事, 更喜欢激烈的有动作情节的故事。这种兴趣上的不同, 使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在域外的传播中, 往往将制作重点放在了宏大的场面制作以及打斗情节上的设计, 反而忽略了与文化生活相关的故事情节。

最后, 现有的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在域外传播, 主要是依靠着电影和电视剧这两种形式。外国电影电视剧从拍摄技术上讲都要比我国现有的技术更加完善, 我国拍摄的电视剧和电影作品, 在视觉效果上往往要逊色于国外制作的影视作品, 这在吸引受众上形成弱势。

三、加速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在域外传播的主要措施

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何解决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瓶颈, 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 加大中华文化在域外的整体传播力度。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域外传播与接受不是单一的问题, 而是中华文化在域外传播与接受的组成部分。为了域外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四大名著影视作品, 就必须让他们具备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其他因素, 理解是接受的前提, 而理解需要更大的文化背景。所以, 加快中华文化在域外整体传播力度, 使域外受众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 为接受四大名著影视作品提供宏观的环境和背景。

其次, 利用域外受众感兴趣的故事吸引注意力, 打开市场。从在域外传播的四大名著现有的影视作品来看, 《三国演义》《西游记》在吸引的受众的数量上看都是表现十分突出的。同时, 反观《红楼梦》影视作品在数量上, 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则较少。这并不代表着《红楼梦》在故事上不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而是域外受众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况下, 激烈的对抗情节更能够吸引国外受众的眼光。所以, 为了打开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在域外的市场, 可以先用一些对抗性强的、能够包含动作镜头的故事作为先锋, 在这期间慢慢渗透中国文化, 最终达到使域外受众接受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目的。

最后, 有效利用现代的影视拍摄技术, 让四大名著的故事更具有视觉效果。《赤壁》能够在国外获得大量的票房,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了高科技的拍摄制作手段, 宏大的场面和华丽的特效成为了受欢迎的一种保证。所以, 在制作四大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时, 保证画面质量和视觉效果是所要重视的问题。

四大名著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这种困难源自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对不同文化间的知识空白,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才能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更接受中国文化。四大名著影视作品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缩短传播的时间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晓虹, 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162.

[2]左岩.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影视传播及价值实现研究[D].山东大学, 2011-04-05.

[3]赵阳.论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影视改编[D].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01.

[4]李萍, 李庆本.《西游记》的域外传播及其启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05-15.

上一篇:混凝土公司作业指导书下一篇:顾客与销售员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