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历史

2024-08-24

河北中考历史(共9篇)

1.河北中考历史 篇一

河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守正创新 领风标向

河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顺时而变,全面关注核心素养,在整卷的布局、考点的选择、考查形式的呈现和考查手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试题又坚持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坚持历史教学的规律和方向,可谓是守正出奇。

风格稳健,全面考查学科目标

今年的试题延续了近年来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稳健风格,整体稳定,适度创新。具体特点是:

1.考点覆盖率较高,注重基础。

试题全卷共有11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共涉及18个主题、64个知识点。80%以上属于基础知识。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还是坚持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与2017年相比,减少了一道非选择题,合理压缩了整卷题量,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控制了试题难度。

2.考查领域广泛,注重综合性。

从考查内容上看,既有与政治制度、战争和改革有关的政治史,如11、12、13、14、21题等;也有科技史、社会史,如15、19、26、27题等;还有经济史,如16、18题;国际关系史,如17、20、27题等。总之,试题涉及领域广泛,凸显了综合性特点。

3.突出重点、热点,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现实的根脉,现实是历史的果实。《课程标准》要求历史学习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发挥反映现实热点、服务现实发展的功能。如第17题:

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该题考查了世界现代史上影响国际格局的四次重要会议与美国的关系,其命制的现实背景显然是当前国际社会正处在秩序重构过程中,美国依然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对此既要保持清醒认识,也要积极应对。

26题:(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该题通过提供史料和设置问题,在苏联国防现代化这个历史话题与俄罗斯当前国际地位这个现实话题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使考生将把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认识的高度,将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关联。

引领方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河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确定历史学科考试要求:“应适当关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历史试题适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其突出亮点,具有合理创新、引领方向、推动教学改革等多重意义。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贯原则,是新旧版本《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26题第(2)问:

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该题选取苏联武器装备发展情况为考查目标,并以此作为苏联国防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反映其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主要特征。解答该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和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的过程。

2.强化时空观念考查。

时空观念是最具历史学科特征的观念之一。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如11题: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 “洋夷”是指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该题通过提供光绪二十七年和山西这两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先确定“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的“和议”与《辛丑条约》相关,然后才能确定“洋夷”这个人物指的是八国联军。

3.注重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被解读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史料和史事解读能力是历史课程的核心能力,是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基础。如12题: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该题通过提供时间和人物信息,要求考生首先确定需要分析的历史现象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背景的。进而通过归纳、比较等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维新派缺乏经验。

又如14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该题属典型史料解读类试题,提供的史料来自著名史学家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需要考生解读出史料中包含的信息有:蒋介石、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解放战争)、兵员损失等。然后运用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认识到作者的观点是认为蒋介石指挥不当导致了其兵员损失的后果。进而再由蒋介石这个具体人物抽象到决策者这类人物,由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抽象到战争这类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全面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目标。对此,《课标》和《考试说明》都有明确的要求。今年的试题在全面培养家国情怀方面,可谓浓墨重彩。如19题:

下列科技成就在彭树智《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一书中,应重点阐释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

该题考查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不仅会使考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进而树立科学态度。

再如27题第(2)问:

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试题立意反映了命题者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大爱情怀,必将激发考生对战争的警惕感和对和平的珍惜感。同时,通过分析成因,又会让考生对现实世界的一些破坏和平的因素更加警醒,树立忧患意识。

2.河北中考历史 篇二

2011年河北省中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与2010年试题相比, 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都保持了相对稳定。

(一) 试题结构

理综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 卷Ⅰ为单选题, 卷Ⅱ为非选择题。全卷包含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综合试题,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四种题型。物理试题及综合试题的分值如下表所示:

(二) 试题特点

试题知识分布合理,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课程标准提出的首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 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世界。2011年的中考试题知识分布更趋合理, 既重视了知识的覆盖面, 又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物理试题 (含综合试题) 各知识块题号和分值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 考查的内容主次分明, 重点主要是力学和电学两部分, 其中力学约占39%, 电学约占31%。

1. 突出能力考查, 体现学科思想

通过分析近几年河北中考试题可以看出, 试题强调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越来越突出。此类试题综合性较强,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扎实, 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第2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题目综合性较强, 难度大, 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电路较复杂不能简化, 很难区分每个电表的具体作用是造成解题困难的原因。

2. 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性

2011年中考试题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命题者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 试题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社会实际, 以学生熟悉的家庭、学校、社会热点和科技的发展为背景命题, 从而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2012年河北省中考物理教学建议

针对2011年中考试题结构和特点, 结合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本人的教学经验, 为广大九年级物理教师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 阶段划分

中考复习一般分为三轮, 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二轮:重点复习;第三轮:冲刺复习。

第一轮:系统复习。时间从2012年第二学期开学到5月10号左右, 大约3个月。此轮复习是按知识板块:声、光、热、力、电分章节以课本为基础进行复习。

第二轮:重点复习。时间从5月10号到6月4号左右, 大约3周。本轮要对中考考查率较高的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进行综合性题目的训练。一般专题设为估测题、短文阅读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 (可细化为力学实验题、电学实验题两个专题) 、计算应用题 (可细化为力学计算题、电学计算题两个专题) 开放信息题等。

第三轮:冲刺复习。从6月4号到6月16号, 大约2周时间。通过模拟测试, 学生复习备考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如对某类题型不熟练;答题时间掌握不好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查漏补缺, 特别关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复习。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应性的限时训练, 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二) 复习建议

1. 依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 立足教材, 夯实基础知识, 同时关注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对于“两考合一”的2012年中考来说,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将是考查的重点之一。重点知识重点考是河北理综考试的一个不变的特色, 并且有不少题来源于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关注《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 关注教材, 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双基”始终是中考的重点, 但今年来对“双基”的考查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辨认出物理知识和规律, 以及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首先要做到不只是学习物理公式和定义, 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知识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还要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和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 强调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应注意基本的训练, 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重视设计的原理、方法、器材选择、步骤制定、数据分析、方案评价等每个实验环节, 关注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要培养学生用准确无误的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现象、方案和过程的能力, 这在当前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从近年来学生中考答卷的情况看, 学生在解题中由于缺乏使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或词不达意而造成的错误不在少数, 所以我们不能把物理问题的描述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 而且必须加大对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4. 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前沿,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3.2016年河北中考文科综合试题 篇三

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反映某一重大时政,小华选择了以下三幅图片。回答1~2题。

1.据三幅图片判断这一时政是()

A.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

B.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举行

C.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举行

D.“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

2.综合理解三幅图片所表现的内容,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②全面小康惠及全体人民③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调整生育政策④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当今社会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

①尊重从事脏活累活重活苦活的人②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收益相同③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④保证农村考生都能被大学录取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层面 ()

①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②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要求③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④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宪法是我国法律的根基。随着宪法的修改完善,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回答5~6题。

5.在商场买东西往外走的老高,被身边一位刚丢钱包的青年怀疑为小偷,青年要对老高进行搜身,经常学法的老高用宪法知识劝阻了他。老高讲的应该是()

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③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知情权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阅读下图内容并联系上题事例,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违反宪法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②宪法和刑法的内容相近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④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A.①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7.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②法律具有强制性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冀华中学的米热古丽,是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她聪明、善良、热情、纯朴,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回答8~10题。

8.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米热古丽组织了民族舞蹈大赛。下列图片中能够体现维吾尔族舞蹈特色的是()

ABCD

9.米热古丽的父亲要开办一家具有新疆特色的餐厅。下列对餐厅布置的建议,适宜的是()

①餐厅名称用汉、维两种文字书写②餐厅入口处备有酥油茶供客人品尝③餐厅走廊里悬挂吊脚楼、竹楼照片④餐厅内张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场景的装饰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③

10.在思想品德课上,米热古丽讲到:“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无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必定要前去帮忙。”米热古丽的话使同学们体会到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各民族亲如一家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④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11.下页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2.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肝与胆,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A.红军长征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14.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我国重工业净产值比重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5.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友好国家的帮助 B.民间交往的推动

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改革开放的实施

16.18世纪末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革命”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拉美独立运动

17.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A.德国、奥匈帝国 B.法国、俄国

C.英国、法国 D.英国、俄国

18.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性质,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侵略和反独裁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9.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9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持续繁荣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消除

C.发达国家干预经济效果显著

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发展、富强而不懈奋斗。回答20~23题。

20.《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1.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制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22.抗战时期,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乃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

①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家国情怀代代相传。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能够体现出家国情怀的是()

①只买国产商品,抵制外国产品②升国旗时庄严肃穆,行注目礼③谴责“台独”行径,期盼祖国统一④欣闻屠呦呦获诺奖,为国自豪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话说节日文化。(7分)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

(1)读下表,在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节日名称节日习俗蕴含的思想情感或精神追求

①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怀念先贤,祈求幸福

中秋节②期盼团圆、喜庆丰收

③赏菊花、登高处……孝老敬老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④(2)今天,重视并过好传统节日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意义?(3分)

25.评析生活事件。(9分)

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虽然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但这一打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还是引起网友持续的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谴责打人者,一些“义愤”的网友为了给快递员出气,轮番侮辱和恐吓打人者,甚至直接上门骚扰。

陕西咸阳一快递员蹭伤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浙江乐清一儿童开门碰到相邻车辆,家长留纸条致歉。这两起“剐蹭”事件的当事人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均未要求赔偿。

(1)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应有的反思是什么?(2分)

(2)请对网友的“义愤”之举作出恰当评价。(3分)

(3)从上述三起“剐蹭”事件中找出两个值得点赞的行为,并指出他们各自传递出的正能量。(4分)

26.探究绿色发展。(9分)

材料一:黄河源头有一个县,过去发现金矿后,各路人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西部贫困县,人均收入曾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采金者所到之处,遍地疮痍,再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当地草场退化,河湖萎缩,鼠害猖獗,风沙四起,许多牧民被迫背井离乡。

材料二:我国东部有一个县,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1)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的角度看,我们从材料一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2分)

(2)找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并写在下面。(2分)

(3)以“人类与自然”为话题,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运用以上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这一观点。(5分)

27.读图,回答问题。(6分)

图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图二2001年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

怖袭击,即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团长石广生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上述史实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1953年1月7日,毛泽东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材料二: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以前的第二炮兵部队)、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同时,他还阐述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重要作用:“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人民军队建设主要是针对哪一不利国际因素而进行的。(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2分)概括此次军队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3分)

29.探究问题。(12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6分)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发明大王”的工作坊兼卧室

材料一: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了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从此,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

材料二: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材料三: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1)据材料一、二,指出瓦特、爱迪生的成就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分别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并归纳他们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8分)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8分)

4.河北中考满分作文 篇四

我与风的亲密接触

我想拥抱风,并成为它的心跳。

——题记

你轻轻拂过我的脸,让我为你着迷。你没有色彩,却让世间风光无限。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轻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你的姿态吧;“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你的魅力吧;“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你的诱惑吧;“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壮吧。你平淡,你多情,你潇洒,你豪放。

你在春天扬起温柔的情思,拂过冻醒的湖面,荡起丝丝涟漪。你挥洒爱的雨露,沁润着枯萎的树枝,滋养着田里的麦苗,伴着春光,你轻歌曼舞,向人们展示着你的魅力。春天的风,像一支清新脱俗的乐曲,携带着希望,唤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唤醒我惆怅的心。从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风里。

你在夏日献出火热的激情,让大地郁郁葱葱。那动人的绿呀,激起农人对秋的向往,对丰收的畅想。我走在田埂上,迎着你火样的热情,心里充满无尽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芜,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风,谢谢你,让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你在晚秋吹来了丝丝感伤,让我为你忧郁。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因为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我从落叶中读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带来了成熟。我把落叶捧在手里,同时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变得靓丽和稳重。

你在冬天像难驯的野马,在田地里奔跑着,把小草踩得一片狼藉,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吹走了繁华,吹走了虚伪,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考验着世间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风,你好强劲,打痛了我的脸,也打醒了我的心,让我学会了冷静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轻狂。我走在凛冽的冬风里,感受着人生的冷酷与沧桑。我在风中行走,我与风亲密接触,感受风给我的唯美,感受风给我的启迪。风,你是我一生最美丽的拥有。

陪伴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荐,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

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

说墙

被困在无形的墙之间,有人选择守株待兔,也有人不甘寂寞把墙打破,于是便有了他的悲痛,他的悠然,他的洒脱。

——南唐后主

随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呵斥,你的生命中多了一堵墙。这堵墙上写满了你的寂寞与无奈。你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弯月如钩,勾起你心中缕缕忧愁;剪不断,理却仍乱,萦绕在心间的是数不清,记不明的离愁啊!放开手终愿随鸿雁南去,但“路遥归梦难成”、“砌下梅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踏着满地的落红,数着片片落叶,一堵墙从心底爬上来,围住了你的心。这墙是心灵的愁。

——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你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本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在黑暗中凸现一缕光芒,却终不得愿。心被困住了,忠心被阻挡在大墙之外。官场中,你被谗言所绕。最终你抛弃了高官厚禄,选择了归隐田园种豆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一把锄头打破那堵世俗之墙。于是有了五柳先生,以柳为宅,与菊为侣,南山为伴,卧五柳之下,吸菊中清气,你是那个时代的“叛徒”,魏晋五百年,你以品格突围,征服了一个时代,一束光穿破了官场的围墙。这墙是官场的黑暗。

——李白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确,寒窗十载你一朝成名,推开那纸醉金迷的虚幻繁华大门,便很难出来,你被那高墙所围,纵有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御手调汤,也掩不住内心的豪情,不安的才气,前途不见去路,终于豪气自心中啸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冲破高墙无形的桎梏,你为盛唐添加了别样的浪漫光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醉卧长安,为何茫茫然环顾左右?你翩然而行,大道坦坦如青天,为何惊叹行路之难?一壶酒醉了整个天下,有了酒,有了诗,便有了无羁无绊的人生。这墙是精神的枷锁。

墙是什么?墙是困住南唐后主的离愁,是缠绕在陶渊明心头的黑暗,是禁锢李白思想的枷锁„„

墙的故事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题记

雨后清新的空气伴着江南土香的气息,我来到这里-——秦朝。

望着断臂残骸心不由得寒,秦的暴政啊!街道上空无一人,跨越躺在道路中间的废砖弃瓦,抬头看见独倚栏杆的你——一位女子。你说你在等待,等待一个人的归来。我问你那个人去向何处,你回答说:不知,只知他去筑墙„„我下意识的想到——赢政的万里长城。

南国的江山没有墙,可我又该怎样告诉你他去了北方。轻风飘来,似乎夹杂着一丝血的味道。你道,秦暴政,劳黎民,伤百姓。如今又去筑墙,带走了所有的人,他也不例外,难道高高的墙就能够使百姓安康、政通人和、国家兴旺?高高的墙只是巩固他的政权维护他的领土罢了,好多家庭又该妻离子散了,为什么没有人反了他?

莫道!听到这里我急忙打住,四下探望,你却道,别看了?有行动能力的人都筑墙去了,不会有人的。我心里默想:墙,万里的城墙,你的建造牺牲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你的脚下踩着多少白骨?你的身上沾染了多少鲜血?这不怪你,只能怪那个自私而暴戾的秦始皇。黎民百姓恨你,终有一天会有起义;终有一天会有人占领你的江山;终有一天会有人分了你的天下!

斜晖脉脉里,你哭着,说,原来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你不是归人,是个

过客„„

梦里,我打江南走过。如今,我站在千年之后的墙上眺望,你为谁肠断为谁泪流?墙下的白骨太多了。

青春来了

花季,如马蹄般穿花而过,留下一串绝美的回响,扣开心扉,发觉是青春来了。青春来了,彼时的我不再不谙世事,换上了一件栀子花的衬衫,衣角微微绽放在阳光中,温柔地摆动。青春来了,我便多了几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淡然,掬起我的一帘清梦;青春来了,我便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是我们特有的敏感,特有的惆怅。失意时,竟也把自己比作李清照所拟的“人比黄花瘦”;豪情四溢时,也敢放下“剑荡天下,横扫****”的不羁之言。

感伤的,明媚的,豪迈的,预示着是青春华丽地走来了。

青春来了,彼时的我已不再踏红楼,窥宝黛葬花;已不再品三国,为诸葛先生羽扇纶巾而神魂颠倒。我安静地伏在窗边,一缕暖阳拂过我的面庞,看着郭敬明的《夏至未至》,感受着属于青春的疼痛和黯然神伤;读着韩寒的《三重门》的悲哀,不觉发现自己也在三重门的窘境中。我知道,那是青春来了,所以我不计较为哪些优美的篇章而流下的泪;我知道那是青春来了,所以我开始羡慕着十里洋场中的人们:张爱玲的爱情,林徽因的才情;关紫兰的闲情。

青春来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留给心中一片小小的悸动。

青春来了,我成功地挣脱了稚气,换上了成熟的花衣,我成功地换下了腻人的娃娃音,歌声低沉而安稳。青春来了,自以为孤独的我开始关注几米的漫画,那些或成熟或沉稳的色彩总能引起我的共鸣,似乎是一夜之间,我就从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落魄到几米笔下的小孩子。青春来了,青春带给我们无数种可能,我抓住“拼搏”这条绳子,努力向上攀爬。青春来了,我也打开心门,收纳春暖花开,等待四季轮回。

没有徘徊,没有拼搏的青春,是来的不完整的。

那一刻,我们毕业了

它们在哪里呀,它们还在开吗?我们就这样,要在木棉花的季节走出初中的大门。——题记

我们的摩天轮己停下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高中的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却为何仍留恋格子里的春天?

啊,再在校园里走一走吧„„

木棉花总在新生来的时候与老生毕生的时候开放,满目的艳红,灼灼其华,仿佛我们用汗水与心血祭奠的青春,一去不返。树下刻着谁和谁的名字,承诺着“友谊长存”的誓言,却还不明白一辈子的约定是多么奢侈。曾经手拉手地畅谈心事,却可能终究抵不过拉着行理箱在校门口你往右走,我向左走。

操场静下来了,往日与同学们的呐喊声、加油声收藏在哪里了呢?被秘密定格的雨水顺着叶子的脉络滴下,有多少件心事还来不及分享?有多少个公式还来不及默写?有多少个面孔还来不及铭记?随着“咔嚓”一声,毕业照上呆呆的笑脸为一切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号。

此刻,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粘稠的丝网缠绕着心扉。教室讲台上的座位表是否成为解锁的密码?在老师眼皮底下的“恶作剧”偷走了我们多少的窃喜与害怕?厚厚的书墙,埋葬了我们多少的操场梦想?把你的背景剪成窗花贴在心上,朋友,这样还会把你忘记吗?当记忆被岁月一点点漂白,一点点磨平,是否会再也叫不出你的名字?

骂了三年的饭菜如此成了习惯的美味,为了吃上鸡爪,还能不能容许我们插队呢?精彩的电视节目总在最高潮时被关掉,随着一阵嘘声,人群逐渐散开,一圈一圈地消失。饭

堂的阿姨叔伯还是那么粗鲁地对待下一届学生吗?为什么我现在脑中记住他们的却还是某一天多给了一碗紫菜汤时的温柔呢?

„„

过去了,结束了,该散场了吧?

风筝总会飞远,但它的线头留在了地上;炊烟总会飞远,但它的源头留在了屋里;我们总会飞远,但脚印留在了母校的剧场„„

不该悲伤,因为我们在成长。

那一刻,我们真的毕业了。

回望

你是否在惆怅?是否眼神坚定地眺望着远方?同样的时间,同样如花般的梦,不要拒绝它,那是青春来了。我是默默看着天黑,又看着天亮的。我想,人生是否应该留下一点时间回望。

许多东西流逝的太快,因此来不及回望。人只有经历过劫难后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所在,鸟只有飞出鸟笼之后才懂得珍惜本身富有的自由。时光总是仓促地把幸福和自由带走,唯留下一些伤疤,一些尘沙,让后人慢慢地弥补、挣扎。有些东西已经远去,也不再值得弥补,因此,我回望的只是沿途走来的风景。

我是独身在这条路上旅行的。因此,沿途跌跌撞撞留下无数伤疤。当我感到疼痛后,我举目回望——没有过客,也没有我能依偎的肩膀。幸好还有飞鸟游鱼做伴,使我沿途未曾感到过寂寞。寒风吹过我的脸颊,也只感到两三点落寞,但不会因此潸然泪下。那芳花野草也不是没有家儿,我为何要因此害怕。

我是因为风的方向而被迫向前的。我一路向前,满是陌生的领域。当我饱受风霜,憔悴不堪的时候,请勿用温柔的手抚摸我,我会因为你的多情更加难受。那过去的一切,就让我静静地、默默地回眸,我不再索要那些迟来的弥补。

若是回眸,我永远回眸的只是那些苦涩的东西。因为那些快乐的、幸福的稍瞬即逝,只有那些悲伤的、苦涩的东西才能使我刻骨铭心。我反复在走过的地方回望,每次都能看到一些曾经遗落的东西,我总是轻轻拾起,然后存回记忆。

许多事情值得回望,但要看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起。有些东西不堪回首,又何必回望,倒不如把他们寄予远方。

当一年一度的飞雪来临,你是否会对着雪地徒步、沉默、回望。看着大地的飘摇、苍白,你是否会因此悲伤?那生命像这雪地下的一切,已经变的冰冷,也早已被另者覆盖。是否应该把它崛起,然后重复一切。

当青枫都变红了,早已饮足了落寞,看透了一切的时候,我再回望那血红的叶子,不管它会带给我多少忧愁。我怜惜的,是我生命于其都曾经历的那个季节。尽管那多雨的季节已经远去,但我依然余心未悸地想,那个多雨的季节是否还会再来。

十月的树林已经衰败不堪,我依旧带着童真回望一切。回望那残败的树叶,回望那无情的季节。那些风儿带走一季生命,但是那些树木不会枯竭。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一切,我不会回望。那个时节,我曾记得我踏着星辉从山林走来,而那憨厚的牛儿等待着我的归来。

人生不仅带走了诸多芳华,也留下许多遗憾,让多愁善感的人感叹不已。而有些远去的已经来不及,记不起。我常常到山上采野,站得越高,也许看得越远。但那些来不及回望的,已经堆积缠叠,再也理不出来了。只有回望那些刚刚走过的路,细细回味这淡淡涩涩的味道。

我感叹那些寄情仓促的东西,有点令我来不及感动。也只有《寄情仓促》能够表达我心中那些来不及回望,也来不及感动的东西——

如果我所爱的是你所爱的一切

我怎能不爱我自己

如果我所希望的是你期望的一切

我怎能有负于自己

只是

那永远不能解脱的是我心中的束缚

你送给的生活

从未让我感到过

两三点舒服

5.河北中考满分作文 篇五

俺是一堵墙,一堵在秦始皇苛政下建造的墙。没错,俺就是万里长城,一堵长长的城墙,俺是用黎民的血肉和汗水筑就的,建造之日俺就有了灵魂。锻炼

俺是一堵隔开生死两界的墙。有一天,一女子来到俺的脚下,据称是姜家的大孩子,向俺哭诉生死两茫茫。当时俺看到的是,孟姜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原来俺的诞生是建立在他人的生命之上!既然是这样,俺为什么要苟活于世上?俺轰然倒塌……俺是罪恶的一堵墙!

不知过了多久,俺被重新唤起。俺又得到了第二次生命。俺如涅盘的凤凰,欲火重生,俺懂得了俺的职责所在,那是千百次的梦呓呵,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匈奴来犯,俺用自身结实的胸膛将他们挡在外面,他们愤怒了,发疯般地向俺射去。痛,痛彻心扉!但俺决不会向他们妥协!俺要履行俺的职责。看着匈奴沮丧的的背影,看着体无完肤的自身,俺笑了,俺终于可以把自身从罪恶中救赎出来。俺是无愧于天地的一堵墙!

横扫六合的战车,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从这墙前骄傲地走过去。沧桑巨变,俺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存亡,一个个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俺有所感悟:天地萌生了万物,每个事物,来到这世上,都有自身应尽的职责,但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像俺,只是一堵保家卫国、再普通不过的城墙,但俺并不自卑,因为俺知道,俺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俺是雄伟的一堵墙!

如今,俺敞开胸襟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同学,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俺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如今,俺是笑傲世界的一堵墙!

6.河北中考作文 篇六

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这段话续写,自由发挥,自拟题目,题材不限。“感觉挺难的,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缕不清思路。”师大附中一位张姓考生实话实说。“以前没遇见过这种形式的作文。没办法,就根据这段话随着当时的思路写下去。”市12中的一位考生笑着回忆。在体裁上,考生们有的用记叙文形式,有的用议论文形式,还有很多写的是散文,可谓五花八门。

昨天上午的考试刚一结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组织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此次中考作文进行了分析。很多教师认为,此次作文虽然形式少见,但审题容易,范围广阔,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自由发挥。“这篇作文在审题上不设障碍,考生可以从旅途所见、人际交往等非常广阔的.空间去找寻素材进行写作。可以写四季,可以写花草,可以写人生,可以写感悟,落笔的面很宽泛。而题目自拟,更让考生们可以有的放矢,拟一个切合自己所选材料的题目。”市第41中学的单磊老师说。那么该如何入手写好这篇作文呢?市第28中学的杨会芳老师说:“‘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写这样的文章,考生首先要选择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比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或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考生要注意处理好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市第23中学的门婕老师也谈道:“写好这类作文,考生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命题立意。其次应注意续写内容必须与原文有关联,与材料自然衔接。”

优秀中考作文推荐:

7.河北中考历史 篇七

衣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体现着人的个性、爱好、修养、追求……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生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见解。

请以“这样的衣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材不限,字数600。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指导】

2014年河北中考作文是一篇话题作文“这样的衣着”,是一次特点鲜明的作文题设。清代诗人黄遵宪在《杂感》中有言“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摒弃假大空而侧重考生的“独抒性灵”,正切合语文改革的题中之意。本次作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宽泛的相关性与灵活的自由度。对于话题作文来说,其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考生的“发散思维”,即围绕某一材料(或某一触发点)——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已占有的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拓展思维空间,而宽泛的相关性与灵活的自由度是话题作文的两大显著特点。“这样的衣着”,衣着,即一个人身上的穿戴,包括服装的式样和穿戴的方式等,而这恰恰是考生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之一,这就给了考生非常广阔的选材空间,只要与衣着相关的材料皆可入文。而且从体裁选定上也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围绕“衣着”可叙事、可议论、可说明。

2.隐现的限定性与多样的指向性。闻一多先生曾用“戴着枷锁跳舞”形容自己的写作,其实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次写作。“跳舞”自然指的是文思涌动,行云流水的行文,而“枷锁”则指的是写作过程中的主题限定等需重视的约束条件。“这样的衣着”,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衣着”,前面有一个定语成分——“这样”,这就说明,一方面,当考生在写“衣着”的时候,必须要突显是特定的衣着,即一定是某一时间、某一事件或某一场景中的衣着,绝然不是漫无目的地信马由缰;另一方面,一旦当其被限定在某一时间或事件或场景中时,其指向性也就不能被忽略,通过“这样”的“衣着”,考生要表达什么?一段难忘的时光?一件难忘的事情?一个难忘的场景?……无论是什么,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所要叙写的“这样的衣着”到底是什么样的衣着,是一件衣服还是一类衣服?是谁的衣服?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衣着?等等。同时考生自己的感悟与情感抒发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写好本次作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准确。“这样的衣着”,很明显,写作的核心内容必然是“衣着”,而且“这样的”限定也说明一定是特定情境中的衣着。

2.立意独到。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抒发什么感情或者表达什么感悟等等),力求立意独到,即使选材雷同,也要在立意上写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吊僧诗》中说道:“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显然,立意的好坏比辞藻是否华丽更为重要。

3.拟题别致。正所谓“题好一半文”,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无疑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而且话题作文一般都是自拟题目,对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赚分”的好机会。一个好题目的拟定,通常是使用了恰切的修饰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等。

4.选材典型。前文所述,衣着是考生最为常见的生活现象,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在选材上出现草率随意的弊病。选材典型,就是要选择很有代表性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衣着进行叙写。

8.河北中考历史 篇八

摘要:纵观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物理“重点知识年年考,稳中求变变不大”。认真梳理这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对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复习建议

纵观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有许多新特点,除着重考查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具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物理“重点知识年年考,稳中求变变不大”。认真梳理这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对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近三年河北中考理综试卷分值为120分,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单选题,卷Ⅱ为非选择题。全卷包含物理试题、化学试题、综合试题(包含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其中理化试题的分值按7∶5分配。题型有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具体情况统计见表一:

由上表可以看出:(1)、试卷中15——22、23——26(或27)、32——35、39——40为物理试题(不含跨学科综合);(2)、主观题所占比例较大,难度相对较大;客观题所占比例较小,难度相对较低。

二、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比例情况统计(含综合)

分析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大致为:力学45%、电学33%、热学10%、光学9%、声学3%。可以看出,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力学和电学两部分,且知识点“稳中求变变不大”。

三、复习建议: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中考命题的依据,且我省现行物理教材各地使用的版本不同,所以要搞好总复习,必须认真学习研究课标,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2、加强“三基”教学。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物理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积极发挥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科学素质教学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3、注重学科渗透。不仅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注重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

4、关注热点试题素材。喜“新”厌“旧”,是中考命题专家共同的心理,热点新闻越来越多的成为中考试题素材。结合学科特点,多角度的分析这些素材,既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又可以轻松地应对中考。

9.河北中考历史 篇九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52-04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与特点

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语文科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列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具体内容是: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梳理如表(见下页)所示。

通过观察、比较考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如下特点:

1.内容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考试说明》。

2.涉及的课外内容越来越多,分值越来越高。2010年课内、课外内容分值仅为9: 5,2014年已达5∶10。

3.实词、虚词使用和句子理解为必考项,分值占50%以上。

4.2012年考课内句子断句,2014年考课外句子断句,课外“白文断句”是考试趋势。

5.从2010年开始考文言虚词,分别考了“于”“与”“而”“之”等,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多样,使用率较高。

6.简答题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较多,关于“语言和写法” 的题目较少。

二、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复习教学建议:

(一)关于课内、课外篇目

《考试说明》规定文言文阅读的考试范围是:以《语文课程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3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考试有“近三年篇目不重复”的惯例,所以2015年有16篇课内文言文在考试范围,一些老师喜欢做预测,其实,做预测的意义不大。比如2014年文言文分值为15分,课内考的《出师表》节选,分值为5分,且虚词考题还有部分出自其它课内篇目(《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所以即便预测出篇目,也并不能决定什么。但这绝对不是说课内文言文不重要,而是说要重视每一篇课内文言文,按照《考试说明》的题型,认真复习,因为课外文言文考试往往是“材料取自课外,考点源自课内”,比如近五年课外实词、虚词的考查在课内文章都能找到出处。

再说课外文言文的受重视程度随着分值的提高而增强。如何提高复习效果?第一,抓好课内知识掌握,课内是源,课外是流,源远则流长;第二,强化练习一些课外阅读,以增强语感,拓宽视野,总结规律。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章呢?只要我们摒弃“猜题”的侥幸心理,本着“增加积累、提高能力”的目的,奉行“拿来主义”就行了。

一是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拿来。河北省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三个版本,它们有一些不同的篇目,就可以拿来用。比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可以练习河大版的文章,看选自《柳宗元集》的“永之氓”: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这篇选文篇幅不长,难度适中,有教育意义,且说理形象,为难得的练习材料。2014年山东滨州中考卷就采用了。

用河大版教材的学生可以练习人教版的文章,如选自《世说新语》的“咏雪”,选自《庄子》的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等。当然,还可以把目光投向苏教版、湘教版、北师大版。

二是从历年中考试题中拿来。中考试题是各地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是复习练习的不二选择。全国各省市每年中考语文试卷共有181份,即便只有一半考课外阅读,从中选出适合我们练习的20份应该没问题。如2014年,上海卷的“韩生料秦王”、兰州卷的“王顾左右而言他”、扬州卷的“秦兴师临周求九鼎”、德州卷的“项羽”、梅州卷的“年羹尧闻声识贼”、汕尾卷的“郑板桥开仓济民”等,都值得阅读。

三是从经典史书中拿来。《资治通鉴》《战国策》《汉书》《后汉书》《左传》《世说新语》……课内文言文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典籍,里面也有许多文章可以通过删减、修改拿来一用。当然,前提是老师必须读这些书。自找材料,原创试题,最能锻炼老师的眼力和功力。

(二)关于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这三者都是考查理解能力,能真正理解文言话语的意思。做这些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积累”,二是“语境”。

“积累”是打底子,一片空白的脑袋什么也理解不了。以实词为例,应该知道有一词多义,如“既克,公问其故”中,“故”是“原因”,“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则是“旧的知识“;又有古今异义,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是“遗憾”的意思,与现代“仇恨、怨恨”不同;还有词类活用,“斗折蛇行”,“斗、蛇”是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腰”是名词作动词,“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术语不需要掌握,但要会正确解读;此外,还有通假字,“说”通“悦”,“反”通“返”等等。

积累没有诀窍,只能通过分类整理、熟记例句、对应练习等不断丰富。

分析“语境”,是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王道。下面以2014年长沙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曾巩”为例,看如何依据语境理解文章。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解释实词,往往需要把单音节的文言词语变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如何从众多对应的近义词中选出“贴切、恰当”的那一个确是个难题,这时分析语境就很关键。如“巩性孝友”, “性”解释成什么呢?阅读后面句子知道“孝”是对继母孝顺,“友”是对弟、妹友爱,孝顺与友爱是一个人美好的品德,所以这里的“性”不是“性格、性情”,而是“品性”。在“少与王安石游”一句中, “游”是个多义词,同样根据语境可以判断它不是“游泳”“游览”的意思,再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可推测出它是“交往”的意思。

虚词的意义、用法多变,更是要依靠语境来解释。比如“一出其力”中“一”是“全、都”的意思,“ 一时工作文词者”中,“一时”是“当时”的意思。又如,“之”是个重点词语,基本用法达到8个,幸好汉语古今传承,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猜测出一句话的大致意思,进而推测出某个“之”的意思。如,“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 之中”是“的时候”,“之”就是结构助词,相当与现代汉语助词“的”;“巩导之于欧阳修”的意思是“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之”就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代王安石;“帝然之” 的意思是“神宗赞同他的看法”,“之”就是指示代词,这、此,指曾巩对王安石的评价。河北卷大多用选择的题型考查虚词,根据语境猜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于、与、而、之”曾经考过,建议重点复习“其、以、于、者”等词。

句子翻译时,“留、换、补、增、删、调、扩”的方法估计大都知道,但涉及具体句子往往仍很迷茫,这时需要语境来帮忙。如“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其中“四弟、九妹”是“第四个弟弟、第九个妹妹”,还是“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呢?联系后面的“宦学婚嫁,一出其力”就能断定应是第二个解释。

(三)关于归纳要点、概括观点与态度,就内容、语言和写法表达见解

当理解了文言文内容后,其简答题解答与现代文没有多大区别。现将河北省近四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归纳如下:

1.理解内容。2012年“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用原文回答)”2013年“‘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法具体指什么?”

2.分析、概括内容。2011年“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2012年“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013年“这段文字(《满井游记》节选)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3.分析情感。2013年“(《满井游记》节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概括品质。2014年“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正如总结考题特点时所说,简答题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较多,这应该与选择的材料多是写人、记事文章有关;关于“语言和写法” 的题目较少,这是因为鉴赏类题目的难度较大,不宜放在文言文,尤其课外文言文中设题。

做文言文简答题要注意几点:

1.看清题目要求。如“用原文回答”“ 哪两个方面”等。

2.抓住关键词句。如概括鲁宗道的品质,抓住“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句,选择“忠实”一词即可。

3.要有全文意识。在“鲁宗道”选文中,只写了一件事,所以抓住关键句就行,但如果是上文“曾巩”,要求概括曾巩的品质,只抓住“巩性孝友”这一句就不行,因为后面还讲了曾巩与王安石的事。

上一篇:小组长培训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安全标志作用大》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