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2024-10-0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共12篇)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一

1 教学评价的定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 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2 对教育者和教学对象的分析

对护理专业12个班746人进行问卷、学籍分析和中考成绩调查, 对教师和管理层了解, 得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基础相对薄弱。温州护士学校招收护理专业, 全部是女生, 重文轻理, 中考科学 (按百分制) 平均分只有54.48分, 甚至有学校初中没开信息技术课。

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忽视。72.2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比较枯燥乏味, 无学习兴趣, 教师认为不是重要科目, 管理层也忽视此学科。

师资力量欠缺, 理念落后。受人员编制或教育经费的问题, 或是因为信息课时数少, 又没有升学压力, 学校对信息课的关注度不高, 缺乏重视。

实践操作不到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具体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求知领域来开展活动, 甚至可能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学习之路, 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基于以上对教师和学生的分析, 为教学设计提供帮助, 为教育教学评价实施提供依据。

3 教学评价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还要强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评价的方法有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3.1 自我评价

学生一段时间表现的总结, 包括作业、行为、心态、成绩等的表现及学校品行分等的自我综合评价。

目的:体现自我价值, 增强自信心, 锻炼个性发展。

对象、周期:学生个人, 每周。

内容:评价每位同学每天自己学习、纪律、品行和特殊奖励等进行自我进行记录和总结, 反映在“自我评价表”上, 每周五放学后由每组学生收齐教给班主任管理。

方法:日记、记事。

结果:体现自我认可度和自信心, 尊重个性, 照顾个别差异, 对个体内部的纵横比较, 也是对自己一周的总结, 了解自身在信息技术知识点的不足。

3.2 小组评价

课堂中将小组所完成的任务看作一个整体来评价, 反映小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目的:学会合作、关心、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对象、周期:小组成员, 每节。

内容:通过评价目标的达成, 评价在原有基本上的提高, 评价小组内合作程度, 评价团结程度, 评价是否有创意意识等内容来衡量。

方法:比赛、观察。

结果:形成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 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 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3.3 师生互评

师生互评包括学生评教师和教师评学生两类。学生评教师是指学生对平时任课老师的教态、语气、表达能力、亲和力、作业批改和对同学关注度, 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评价标准。教师评学生是任课老师对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的评价。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师生和谐。

对象:教师和学生。

周期:教师评学生是“每节”, 学生评教师是“每周”。

内容:教师评学生, 以表扬为主, 树立优秀的典型;以正反为形式, 让学生明辨是非, 易于接受;以及时为原则, 使学生认识更清晰, 行动更迅速;坚持持之以恒的态度, 使行为强化更标准, 更优秀;以公平、公正、全面为准则, 使学生更支持老师的工作。学生评老师, 以真实为基点, 让老师获得课堂的真实的反馈;以发展为方向, 努力使老师把课堂建设的更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以问题为内容, 使问题的探究, 更有意于教师对各方面作出的改革;以群体的建议为形式, 汇总全体学生的学习思想反馈, 使老师们能关注更全面的信息。

方法:教师评学生采用“测评、问卷、作业”, 学生评教师采用“留言、征答”。

结果:师生互评的评价模式主要分析从学生角度对教师的评价, 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质量的有效途径;避免分析重教师评价, 轻学生评价的弊端;努力倡导师生平等且互动的新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快更优的发展。

3.4 教师互价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督导听课小组、教研组、听课老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和作业批改等进行综合性量化评分的教学评价过程。

目的:提高教学效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象、周期:教师与教师, 每周或每月。

内容: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教学目标明确, 了解学前, 重难点突出;教案书写工整, 项目齐全, 过程详实;作业全批全改, 题型多样, 量足质高;深入研究课堂, 理性执教, 绽放精彩。

方法:听课、评课、公开课、集体备课。

结果:师生互评的策略, 使评价功能更强、更全面, 真正实现教与学, 师与生间的关系浑然一体, 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从学生的评价中, 修正缺点、弥补不足, 努力钻研新教法,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周、月、学期来开展评价, 最终将结果录入教学评价系统, 供学生查看、老师教学参考和领导综合管理和分析。

4 教学评价成果作用

经过对教学过程的进行评价体系后, 的确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是为学生“量身定教”提供依据;二是为学生“开辟新路”创造条件;三是为教研“教学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四是改进教师的“教”, 激励学生的“学”;五是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一种能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教学手段, 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专业性教育活动。我们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发展;要让教师在教学中找到适应护理学生教学方法, 认识到评价是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所以, 科学的运用教学评价, 就会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让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学与教的新评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51—03

江苏省第八期教研重点课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课题组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指导下,依托作品评价平台对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进行多元评价。作为实验学校,淮阴中学在该平台上进行了“作品评价”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作品评价的基本内涵

本课题倡导的作品评价,是在真实信息环境下进行的单元阶段性总结评价,其侧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特定主题信息资源的重组和表达能力、对页面布局和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作品评价,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动态调整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通过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使学生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作品评价平台功能

为实现师生、生生以及师生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开展多元、高效的评价,本课题组自主开发了作品评价平台,采用ASP语言编写,结合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读写,以实现数据的汇总。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即时更新功能,使本平台可实现多元化的评价。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本平台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师生能以定量的评分对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师生又有足够大的自由度去输入个人的评语,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具体描述(见图1)。学生在线查看教师的评语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后,既可从中衡量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定位,体验到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又可感受到他人的价值,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教师评价

若以教师身份登录,可查询班级所有学生的作品。选择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标准撰写评语(见图2)。由于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较高,教师评分在学生作品等第划分中占较大的比重。

(2)查阅全班作品,实施自评或互评

每一个学生以实名登录本平台后,若选择自己的作品,可进行自我评价,展示作品创作的意图、方法、过程和效果:若选择他人作品,则可进行同学互评(见图3)。由于网络的共享性,所有评语都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迫使学生尽可能客观真实地进行评价,可有效回避传统作品评价的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

此外,本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允许再添加班级成员,这就使家长乃至专家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作品评价,使评价主体更趋多元,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审视作品的价值。

三、作品评价平台的主要教学实施环节

1.师生熟悉评价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必须先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然后将制作好的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以上操作均要求师生熟练掌握平台的基本使用方法。网页模式的界面设计比较简洁和人性化,初次使用就很容易上手,长期使用后,更会让师生感受到使用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成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

2.针对不同作品形式,制定评价量规

教师可尽早利用平台公开评价量规,以便学生及早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评价量规明确由一套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范畴体系构成,规定了学生学习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每一个指标分为不同的完成等级或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说明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要达到的要求。不同信息加工模块所包含的信息技能不同,所形成的作品形式不同,因此需要分别制定评价量规。

以Flash动画制作模块为例,作品评价量规如表所示。

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有效评价

初次使用评价平台,学生对评价标准的把握程度难以控制,少数学生能够对他人的作品提出不足和改进的意见,而有些人却简单地以“很好”二字概括,不能发现作品的闪光点,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示范,使之学会评价。

4.实施师评、自评和互评

本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巡视、发现并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我评价,查阅同学作品实施同学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寻找个人在集体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价后的反思和再完善

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借鉴他人优点的基础上反思自身的不足,保留作品中的个性,进一步完善作品。

四、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有效评价的策略

据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参与评价的态度非常积极,对评价的兴趣浓厚,但实践中也暴露出种种不足,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改进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提高评价效益,将评价落到实处。

1.错开上传时间,有效减少冲突

由于服务器自身对访问量的限制,全班几十名学生同时上传作品,读写同一个数据库,必然会导致网络堵塞,所以,上传作品的时间应尽量错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本来就是参差不齐的,教师不必限制学生在规定的时刻上传作品,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作品无法上传的问题。

2.加强教师指导,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本平台对信息技术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时间的把握、对学生评价的控制(选择评价)、对突发问题的应对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全面的作品评价,必定会占用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有效的课堂作品评价应该是针对典型作品的评价,如学生普遍存在的有审美误区的作品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模仿实现的典型作品。通过对作品制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性现象进行评价分析,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节约课堂教学资源,提高作品评价的有效性。

3.设定可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评价标准

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情况、学生水平各不相同,客观上要求评价的量规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本平台允许教师针对不同的作品形式和本校的教学实际水平设定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量规,便于师生开展有效的作品评价。

4.把握时机,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价

每一节课都使用该平台进行作品评价是不现实的,只有当单元学习结束,学生的作品基本完成时,单独开设一节作品评价课才是必要的。充足的时间才有利于师生开展深入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5.发挥诊断功效,进行评价后交流和反思

通过对他人作品的浏览和评价,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意识到他人作品的价值,也体验自己的独立存在价值,保留个l生特点,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后期改进和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评价问题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及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更是问题重心所在。使用本作品评价平台,可从更全面的角度对一个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如探索的积极性,操作技能,新颖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等。有效运用本平台开展教学,不但可实现多元评价,还能让学生在自我评价时更好地发展自我认识智能,在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时发展群体合作智能,是对目前我市信息技术中考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3.信息技术教学自我评价 篇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如何经过使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职责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必须的科研本事;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逐渐浮出水面。所谓项目学习,就是将真实情境与学习获得紧密关联,围绕大概念整合高级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经过构思、设计与执行项目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和任务探究导学的学习方法。

我们所讨论的项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期性大项目”,比如3D创意设计课程中的游乐场设计。它是将课堂中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大的项目即“游乐场”的创立中,每节课分步实施,最终经过前几节课的组合,而构成的大项目,也就是基本知识点的大串联。另一类就是“学时性小项目”,比如虚拟机器人课程中每一场景任务,这需要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机器人的物理结构;理解任务,编写机器人逻辑程序,最终再进行仿真测试。这种任务只需要一两个学时便可完成。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四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5.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 篇五

广东省汕头市蓬鸥中学

辛小华

【内容提要】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同时要把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活动。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任务”效果评价法;学生自我评价量规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同时要把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活动。本文试着从个人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好课堂过程性评价。

一、利用“任务”效果评价方法,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和给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基于这种评价观,本人在实践中利用“任务”效果评价法进行评价,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任务”效果评价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加以说明:

例1:在讲授“从网上下载信息”这一节时,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并要求 在每一个任务中都必需加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性效果评价。如何在“任务”中加入动态实时的效果评价呢?通过实践和技术问题的分析,如果采用网站的方式就能实现这种思想。因此,在制作教学网站时,可以利用AS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反馈评价。下面是“体验保存网页”这个“任务”的效果评价的实现过程:

第一步:学生进入“体验保存网页”这个任务,如下图1所示:

[图1] 第二步:如果学生正确完成“保存网页”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即点击“文件”菜单,将进入“保存网页”第二个步骤的操作页面,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给与评价反馈,正确的学生将奖励两个Q币,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步:如果学生正确完成“保存网页”的第二个操作步骤,即完成网页的保存,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操作正确的学生又可以奖励两个金币,共获得四个Q币,如图3所示:

[图3] 第四步:为了实现动态实时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必须在学生完成“保存网页”的任务后,利用ASP在数据库中记录下这个学生已经完成任务,并在“学 生课堂学习效果”实时动态统计页面上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下图4所示有完成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苹果,否则没有获得苹果,通过这样一目了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4] 通过这样实时动态的“任务”效果课堂过程性评价,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劳动成果,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能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更乐于在这种具有评价功能的“任务驱动”的方式中进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实施教学。因此,“任务”效果过程性评价是更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全面、客观、积极的评价方法。

二、建立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完善课堂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注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每节课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对自己表现作出自我认定:学习效果如何?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积极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与他人(同学及教师)协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那如何建立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如果用传统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填写,既不能在课堂上动态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没办法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和指导。那么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手段,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收集、统计和反馈,将会使课堂过程评价更加有效和完整。下面通过“从网上下载信息”的学生自我评价量规系统说明如何实施课堂学生自我评价。第一步:上课前,教师通过评价量规系统,把学生这节课的自我评价量规内容输入到系统中。

第二步:学生打开自我评价量规这个页面如下图5,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评价后点击“我完成了”按钮,把评价信息提交给教师,同时就可以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性学习建议。

[图5] 第三步:学生完成评价后可以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实时动态统计页面上,实时动态统计出每个学生的自评结果,分“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和“没有掌握”三种情况如下图6所示:

[图6] 这样的学生自我评价系统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活力,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既照顾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来统计分析学习效果,完成过程性评价工作 从上面的评价方法可以看到,一个好的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评价活动。除了自己设计过程性评价系统之外,还可以借助测验管理软件,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次评价,或者对评价实施的时间、评价时限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管理评价素材,辅助评价题目的编制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等;使用数据库技术对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进行存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记录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图表软件动态呈现学生学业成长情况等等。

四、实施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和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关注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无法有效的控制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信息技术评价通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 性。有效的课堂过程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具有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新型的过程性评价理念能使学生学习产生动力,学习效果明显。我在参加2006年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例展示活动中,尝试用上面介绍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时过程性价评,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注意力更集中,也能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评价和实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思想更符合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更好,也得到当时听课的领导、教师的肯定和良好口碑,该课例同时获得了省二等奖。

以上只是我个人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来谈谈开展好过程性评价工作的一些作法,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程性评价问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的关注,也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努力下,过程性评价会发展得更合理、更好!

【参考文献】

[1] Weber, E.[ 美 ] 著《有效的学生评价》于2003年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表现性评定的产生及其相关问题》王燕春 张咏梅中心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3]《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张桂芳 秦小文 基教研中心

6.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六

一、运用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应当只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照顾一个班的学生,对于某一个学生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应当由教师完全控制,而应当在教师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同学之间互评。通过学生自己、同学、教师三方主体的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同学的评价中找到潜在的问题,在教师的评价中探索改进的办法。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画图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要的评价后上传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班级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简要的评价。在听取不同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后,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给出一个中肯、客观的评价。学生在自我反思、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点评其他学生的作品时能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并积极借鉴,对其他同学的不足也能有意识地避免和改正。多元主体的教学评价能够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使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二、运用差异化评价,彰显学生个性

由于不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不能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评价。教师应当避免用同一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横向评价,而应当运用“纵向评价法”将学生以前的成绩和现在的具体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取、追求进步。有些学生以前的表现很一般,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学习上有了巨大的进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彰显着其个性。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重发扬其个性和特色。比如在利用电脑程序进行画图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给予他们概念上的启发,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构建自己喜欢的房子。作品完成后,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建造了具有鲜明风格和自身特色的房子。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各具特色的房子不分优劣,也没有比较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纵向比较。绘图作品就是要彰显个性,纵向比较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还可以看出学生的进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画图作品与之前的练习作比较,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

三、运用多角度评价,发掘学生潜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上,还应依照现代人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展开多角度评价。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思想、兴趣爱好、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作为评价内容,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来对学生进行高信任度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适当的评价中获取自信、不断进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综合评价。比如教师在讲网页浏览时,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内容鉴别、网络游戏及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指导评价,使学生学会鉴别网上繁杂凌乱的网页内容,远离网游和一些危害社会的不健康网站。对于绘画作品,教师可以从审美观、艺术素养及洞察力等方面适当评价,重在培养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发现有绘画潜力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创建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不能对学生进行片面、单一的评价。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既要重视评价结果,也要重视评价过程。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信,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发挥聪明智慧,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全面人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开始。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通过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方法进行即时评价能够有效改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7.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七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措施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师了解和掌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各方面的信息,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形成性评价,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明确应用目标,注重评价实用性与实效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目标,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围绕着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实施形成性评价活动。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感受到学习进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寻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需要完善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形成性评价成功应用的衡量标准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导向与激励作用,以及学生对评价方式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实用性与实效性,真正体现形成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制订实施标准,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时候,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这是保证形成性评价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1.教师要制订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预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的课前设计时,需要制订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预案。同时,教师在实施形成性评价预案的时候,需要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评价主体既包括对学生回答正确的表扬与鼓励,又要体现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认可与肯定。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培训

形成性评价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形成性评价前,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培训,如,选择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和遵守评价过程中的诚信意识等,帮助学生了解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准确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师要保证形成性评价内容的开放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大多选择量表形式,量表中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分数和评价的标准等,从而真实客观地体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但是教师在选择评价内容的时候,需要体现其开放性,不要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硬性的规定,可以让学生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与完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其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及时反馈结果,提高评价效率

在对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价后,教师需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评价结果反馈的信息,明确自己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做到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级的结果,更有利于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这样可以将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现。此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形成性评价活动中,例如,指导学生制作形成性评价量表和将评价结果进行动态展示等,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形成性评价合理运用的方法,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余频.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8):19-21.

8.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八

1.高中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认真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评价包括三部分:㈠ 信息意识;㈡ 信息能力;㈢ 信息道德。2.李冬梅老师在她的专题讲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视频)中,把过程性评价应该遵循的八个原则归纳为:⑴ 及时;⑵ 明确有效;⑶ 针对性强;⑷ 具体明确;⑸ 频繁;⑹ 公正公平;⑺ 积极;⑻ 面向全体。

3.专题讲座中李冬梅老师举了一个《第 6 课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自助游计划》的例子,请你举一个适合你的学生的关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学生实践作业的例子(简述实践内容与要求及呈现方式与要求即可)。

答:例子: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之行

实践内容与要求:1)目的地: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赵氏孤儿的故事。2)人数:学生5人以内3)交通工具自定,旅游时间都定为周、日。4)日程安排,一天以内,不耽误时间。5)根据日程安排穿插新广场消夏晚会,野餐活动。6)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预带工具等等。7)撰写计划过程。

呈现方式与要求:1)呈现方式一律用word或PowerPoint,可包括图片欣赏等等。2)景点介绍可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加以叙述。3)旅游主题,设计思路等均是让这次出行成为一次成功的旅行。设计美观,合理。

4.你看了李冬梅老师“把巩固性作业放到课堂上来,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 10 ~ 15 个实践作业,每个实践作业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后,有什么感想?你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九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还要创设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畅通的师生交流空间、方便的管理平台的教学环境。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能力为学校购置新设备,添加新软件,但是,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技术把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管理好,将管理工作量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环境。下面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改进信息技术环境和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的看法。

一.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的管理和技术保障。任何一位使用者 如果都是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手中都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试想,一台计算机若有 20 人使用,20 个人都是管理员,这台机器还能管理的好吗?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我们给予了使用者对计算机系统太大的操作权限,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造成管理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软硬件环境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使用者以不同的权限。

(2)通过“网络驱动器”为师生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存储空间 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也为了师生所用数据的安全性,我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开设了一定数据空间的文件夹,并以他们的域用户命名,同时将该文件夹与相应的域用户名相连接,并把该文件夹的所有权交给相应的用户。这样,只要用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计算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网络驱动器,对应着服务器上的一个文件夹。就可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当然也方便了资源的管理。

二、资源的建设与管理(1)学习、教学资源的建设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各种素材图片、声音、视频、案例、动画特效、案例、学习指导、学生评价表等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师的计算机上的D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一个“学生资源”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下面再以某节课的内容为名字分别建立若干个文件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引要求合理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

(2)学习、教学资源的管理 由于学习、教学资源是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所以它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可以采用针对不同的用户对不同的资源享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某位教师的教学文件夹只有他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够阅读,只有教师本人拥有完全控制权限,学生只能读的权限;学生提交作业的文件夹只有学生才拥有所有权,教师只能读等等;又如资源的上传区,师生提交的资源暂时存放在上传区,由管理资源的教师统一整理后归类存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的文件中由各位任课教师提供,其他人只有阅读的权限等等。

1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十

关键词: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19-03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认为,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等功能。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以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评价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呢?

关于初中信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应当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现状如何?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走访和调查,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上,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无明确的评价指导思想,评价走过场流于形式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作为一门考查学科,许多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引起师生、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选用方面,许多学校领导在工作安排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这种情况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普遍存在。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专业素养不够,后期学习缺乏,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并不真正清楚国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教学随意性很大。许多教师在教学大纲尺度的把握、教科书的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因不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在评价时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并不能真正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缺乏教学评价的客观标准。日常教学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没有明确的评价指导思想,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看成是教学过程中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走过场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

2.操作上,缺乏明确的评价实施标准,致使学生的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无效

课堂教学中,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并未给出明确的评价实施标准,在实践时仅仅对速度提出要求,重速度、轻质量,不求更好,学生在操作上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实施标准,致使学生在创作时只顾速度,忽视质量高低。

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实施标准,学生在自评、互评时因无具体的评价标准作为指导和依据,导致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凭直观感觉对作品进行评价,想给自己或他人多少分就给多少分;

二是哥们义气当先,评价缺乏诚信。很多学生的评价不是依据他人作品质量高低给分,而是谁与我玩得好我就给高分,谁与我关系差我就给低分,缺乏客观评价他人作品的意识;

三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评价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学生给自己的评分都明显偏高,给别人打分往往较低,自我意识膨胀。由于在操作方面缺乏教师明确的评价实施标准,许多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其实是无效的。

3.技术手段上,教师采用的评价技术落后,评价效率低下

有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喜欢设计课堂评价量表,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表对教学评价的顺利进行是有益的,但经过课堂听课观察,笔者发现许多评价量表在设计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项目多且繁琐,有些教师设计的项目多达数十项,学生对这样的评价量表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填写,经常敷衍了事。

同时,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征灵活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依然沿用其他学科的评价量表制作方法,以纸质方式呈现,这不但增加了教师后续处理的负担,也容易出错,导致教学评价效率十分低下,评价效果差。

4.细节处理上,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的方式通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但是在细节处理上,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笼统、层次较低,学生由于培训或能力不足,并不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自评、互评往往流于形式,导致有无评价一个样。

因此,这些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并不能真正从自评、教师或同学的评价中有所收益,得到反思和提高。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结合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我们发现,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激励、导向、调节和教育等评价功能,形成性评价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想选择。

二、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采用传统学科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常用的总结性评价等方式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顺利达成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积极运用形成性评价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

⒈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现状,积极地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研究它对改进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为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定步、强化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反馈等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性评价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优势

与传统学科通常采用的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级、成绩或证明,而是改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其重点关注对象是学习过程。初中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当今社会一日千里的变化特性,决定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最终的学习等级、考试的分数等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无多大真实的价值。

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改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客观条件,为适应信息素养培养的长期性、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更适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一种评价类型。

(2)形成性评价测试的次数比较多,概括性水平不高。一般说来,主要在一个单元、课题或新的概念和原理、新的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以后进行,被评价内容可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甚至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围可大可小,方式方法多样,教师可以按需设计,自由灵活。这种评价方式能充分照顾到教学活动的绝大多数环节,特别适宜于为内容变更快、知识多而杂、知识与技能结合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

(3)就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来看,最重要的是“反馈一定要伴随有各种改正程序”,以便使学生“为今后的学习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结合紧密的学科,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学生不但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比基础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错误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学评价中包含改正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与其他评价方式相比,形成性评价在这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

3.形成性评价能更好地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结合

由于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联系,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能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起来,它的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是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一种教学评价。

三、结束语

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较注重终结性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性评价正是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它的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学提供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袁振国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 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澜,丁证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D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67a10e1ffad6195f312 ba65e.html?from=related.

1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多元化,学生评价

每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给新进入初中的学生上第一课时, 都会说《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集知识性、综合应用性、技能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 更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关系和日常生活极为密切的工具性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存在对正常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对上网聊天和游戏有兴趣的不正常现象。用一些学生的话说就是“这些东西我都会了或太烦了或太简单了、学了没用、没什么意思等”。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起不到好的效果?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和信息技术的作用, 甚至从老师和他人的评价得到的只是失败和打击。鉴于上述现象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当前教学评价现状, 如何构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学科当前学生评价现状

经过教学实践的提炼, 整理出了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当前学生评价现状:

1. 评价标准不明确。

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教师对学生评价要么不进行, 要么只是一笔带过。

例如:浙江科技出版社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让表格更具魅力》, 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工作表中文字、边框、底纹的设置及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剪贴画或用网上下载的图片等对工作表进行美化, 形成一个吸引人的作品。

作业:请从ftp上下载“中国奥运金牌榜”, 按照课堂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美化。

像这类只布置课堂练习, 而没有明确评价要求, 虽然教师在学生操作时会提供一些较好的范例让学生参考, 让学生与自己作品比较找差距, 取长补短, 完善作品, 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可参考的标准, 会今天少做了这个, 明天又少做了那个, 这样一学期下来, 导致很多知识点掌握不好。

2. 评价表形同虚设, 评价主体单一。

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 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的评价, 或者是设置了评价标准, 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落实到位或者没有真正按照评价标准评价或设置的评价表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够强。如:

3. 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相同评价标准, 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评价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导致操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不能制作出理想的作品,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用下面的评价量表评价《美化工作表》作业。对于这样的评价, 针对操作而言是有益的, 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操作已完成, 哪些操作需加强, 教师也可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对本课的操作没有完全掌握, 下节课需个别辅导, 但是对于基础较好又不是很自觉的学生, 无法促使他们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评价起不到促进作用。

4. 只重结果, 不关注过程 (作品展评) 。

以事先制定的量规对学生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打分, 这种以分数高低简单的甄别学生能力的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完成最后的作品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但是它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评价, 而且不能形成个性化评价, 带着评比痕迹的评价最终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不到评价的最终目的。例如用下面评价量规来评价学生就存在以上问题。

二、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设计与实现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师和学生互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激励、诊断、反馈、促进的教学功能。其过程不是学生单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判断对和错的过程。新课程评价要求是在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 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 诸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 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 到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一个适时、合适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感, 分享合作的愉快, 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建立呢?

1.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基本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殊性, 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它自己的基本原则。

第一, 赏识与鼓励原则。戴尔·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批评和耻笑却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实施“赏识教学法”, 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 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让每一个学生为自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评价学生时不做生生间横向比较, 而把目光更多集中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自身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第二, 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 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和前瞻性作用, 发展和发现各项潜能, 注重的是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个活动的总结, 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第三, 相互性原则。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新课程理念下,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参与评价, 进行自评与互评可以使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 使评价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 成为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第四, 分层性原则。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 赞赏成功是我们评价学生的又一出发点。“有创意”、“非常独特”、“有个性”等是教师课堂上的常用口语, 教师以此教会学生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欣赏自己, 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任何奇思妙想、独特创意, 教师都要大加赞赏, 加以表扬。鼓励与众不同, 但还要充分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各种学习层次的同学加以正确引导, 例如, 教师允许学生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作品加以完成, 而不搞千篇一律的一刀切作业;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确定努力目标, 不断超越自我, 如实行档案袋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妥善把自己一学期的作业放在“电子书包”里保存, 在学期结束时加以比较, 如果有了进步, 可获额外加分;还有用学生最擅长、最感兴趣、做的最好的项目或作品来评价总结学生阶段学习的信息技术课优势评价, 也是立足于对学生独特性、个性和一技之长充分肯定的基础之上。

第五, 公平、诚信原则。在评价时, 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公平、诚信, 特别是教师, 对每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 学生互评时教师教师也要提醒学生要公正, 对事不对人, 在课堂上, 不管是谁, 只要按规定完成任务, 就可打满分;诚信:自我评价, 要做到实事求是, 学生可以互相监督, 教师更要起到监督作用。

2. 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的方法:

第一, 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采用先自评, 然后再进行他评的方式。例如, 在学习Word后,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成长记录册》封面, 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改进, 由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下面是《成长记录册》封面设计评价表。

《成长记录册》封面设计评价表

组内推荐展示作品1~2个。

组长收集组内成员的评价表, 组织讨论, 推荐参加班级展示的作品,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说明推荐理由。

(1) 该封面给人的总体感觉;

(2) 该封面的独特创新之处;

(3) 该封面的标题或心语给你们的启示;

(4) 其他。

经过大家的讨论, 我们组推荐参加班级展示的作品及理由是: (略) 。

第二, 课堂记录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自控能力不强, 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学习目标。对学生在每堂课上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 这样容易形成对学生综合的、全面的、动态的、公正的评价, 有利于学生发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中这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课堂表现记录表:

在日常教学中, 使用了记录表可以很清楚每位学生的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有进步也可以通过记录表及时发现, 及时进行表扬, 这对于平时不太听得到表扬的学生效果特别好。

第三, 调查法。可采用问卷与座谈两种方式, 问卷法是用问卷形式向学生、家长等调查进而形成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座谈法是通过与学生自身、学生家长、学生同学等座谈进而形成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主要特点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易形成对学生的全面评价。现在我校已使用家校通, 我经常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与家长沟通, 及时掌握信息, 特别是一些特长生情况的掌握。

第四, 自我评价法。采用自我评价法能使学生在自我总结中找到自信, 在回味中找到乐趣, 有利于实现评价的促进作用, 所以对于初中学生应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例如, 学生对每个主题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评价记录与全班讨论最后总评。下面是一个绘画作品的自我评价:

作品名称:“地球生态的多米诺” (作者:邹晗)

自评:这个作品我是用photoshop制作的。画中有很多个多米诺, 每个多米诺代表了一种代表性的生物种类, 倒下的多米诺代表已经灭绝的生物种类。在这幅画中几乎所有的多米诺都倒下了, 只剩下两个还立着, 这分别是蟑螂和人类。我想表现的主题是:人类如果再不保护环境, 对生态问题不加以重视, 那么总有一天所有的生物种类都会由于受到生物链的影响而相继灭绝。世界上唯一剩下的蟑螂和人类也可能濒临灭绝。画中的颜色主调为灰色, 表现了家园死气沉沉, 不再充满朝气与生命力, 以此来刺激人们的心理, 看后能让人恍然大悟, 印象深刻。不再是单调直面的强调环境问题, 而是更让人耳目一新, 难以忘怀, 提醒人们人类家园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第五, 面试或答辩法。这种方法最适合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结合作品或论文可以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对各项指标的达成情况。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 “面向全体的评价方式”, 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 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切记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 要避免没有方向、随意和低质量的评价, 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管理信息系统, 2000, (12) .

[2]赵明仁,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0) :4144.

12.信息技术课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 篇十二

彭南京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活动教学模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该模式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特征,又适合其工具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尤其适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与活动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出发,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评价,以便充分发挥评价、导向、调控和激励功

能.。

一、信息技术活动 教学模式概述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模式是在具体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和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课程整合、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协作、创新学习等思想为指导,构建出的一种新型活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依据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开展的过程,是为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题性活动项目及方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其具体模式图如下:

具体来讲,该模式的操作步骤是:

一、教师分析信息技术活动目标 二.设计具体的整合活动任务。

三、教师呈现活动任务。

四、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活动设计;

五、小组协同学习:

六、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

七、教师总结评议,八、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依靠信息技术的帮助,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的知识和体验性的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实现多学科,多知识的整合。从活动空间来看,活动教学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在校外社会实践中进行,同时学生也可以广泛地选择活动内容,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内容上看,活动教学主要是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亲身

实践和亲身体验。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亲身探索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

根据以上活动教学模式的特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采取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两部分。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掌握科学的数据.了解教与学两个方画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过程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活动成果评价考核的内容应以考核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考核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1.活动过程评价

在活动过程评价中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以促进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活动课的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就事论事,二、体验分享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意见和看法,将个人的收获转变成大家的共同精神财富。

三、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个体评价和集体中互相评价相结合;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不仅要评价个人和集体在活动中的表现,还应对活动的组织工作参与评价。

四、非等级评价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评价过程中具体应做到:采用口头评价或口语评价法,不采用等级评分法。评优不评劣,遵循以上评价原则,具

体活动过程可参照表1。

2.活动成果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成果评价的任务主要以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的特点,应采用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采用体现形成性的考查方式和采用体现总

结的考试方式两种形式。

考查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检查后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是形成性评价。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及教学媒体的不同而灵活地采取考查方法。考查的基本方法有:课堂提问、书面答题、作品评价、上机操作等,集中体现考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形式,一般是在期中、期末或本学科结业时进行,是总结性评价,考试结果是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和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考试可分为答题和上机操作两种;对于基本知识或基本概念可以用卷面测试的方法来考核;对于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可以用上

机操作测试的方式来考核。

考核标准可按等级划分学习成绩水平:

一、基本知识可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基本知识达到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够记住或复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对基本知识达到理解水平层次的要求是,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或直接运用。对基本知识达到运用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用新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二、基本技能可分为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三个层次。对基本技能达到初步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速度较慢的上机操作(允许有若干错误)、对基本技能达到学会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对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熟练水平层次的要求是,能进行水平较

高的、熟练的操作:

三、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活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

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信息技术活动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教学目标

教学日际能否实现.在判断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信息技术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一、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四、活动模式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信息技

术学科和课程整合的特点,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活动任务的设计及导人)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信息技术活动课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同时要具有层次性。适合由于条件差异而引起的学生学习起点的不同:通过活动任务的导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开展活动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语言的启发性、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设计,积极开展探

究活动,出色地完成任务。

3.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活动课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一、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课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活动课教学。

二、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三、学生在信息技术活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活动课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填平补齐”,而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4.教学效果

活动课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结构的形成、基本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形成。

二、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

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了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模式教学评价表,见表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活动课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只是从宏观层面给予指导,不能直接作为信息技术活动课教学评价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

上一篇:办公室卫生要求下一篇:用心做事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