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共5篇)
1.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篇一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集评
点评人:孙绍振、张平、陆继椿、范锦荣、金志浩、胡齐鸣、邹寿元等
全国Ⅰ 北京卷 天津卷 重庆卷 山东卷 江西卷 湖北卷 浙江卷 四川卷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全国II 上海卷 广东卷 江苏卷 辽宁卷 福建卷 湖南卷 安徽卷 海南卷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点评】
一、200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看图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点评一】画面不难理解,难点在“出事”的含意上。选择“出”了什么“事”,作为写作的角度,是构思时必须考虑的。然后对“出事”应承担的责任须加以议论,并注意突出重点,而写出承担责任的目的,则能给“三个大人”以启示。
【点评二】看图作文曾是90年代末高考作文关注的重点,除了中间2005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偶有涉猎外,其他省市很少关注。应该说,今年全国卷出看图作文,给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了个醒:平常训练作文应该多样化。但同时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也可能对来年的备考提供一套新的模式:大家都来训练看图作文。
就本题来讲,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应该还是达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观点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培育?当然,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思考,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进行调节等等。
二、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全国卷Ⅱ作文在今年所有高考作文试题中,应该最好写,且使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两则材料简单对比,反对什么,主张什么,价值取向一目了然。
三、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诗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人生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落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根据你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自定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点评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题目以诗句的形式出现,很有创意。去年作文体现出北京地方特色、地域特色,今年则着重体现出文学特性。尽管文题对引用的两句唐诗作了一些破译,但与往年的作文题目相比,还是增加了立意的难度。
【点评二】这道题目考核的是学生的素养,是检查学生平时所学、所积累。综合素养好、艺术感觉比较好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会感觉得心应手,但那种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遇到这样的作文题会发蒙的,因为他们平时对文学对生活缺乏体会和领悟。
【点评三】一句诗歌有多种解释,在不同的境遇下,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应该有很多的切入点,考生可发挥的余地很大。
如果考生很好地读过这首诗,应该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有很多的理解,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才感觉到。花儿落地,是因为春风春雨所致,飘零凋谢。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主客二人心中的不静和无限忧郁。作者将要远行,对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观察得格外细致。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现代社会,存在很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快节奏的生活,很难让人们有时间停下来,整理自己的思想。人们已很难有诗中传达出来的那份雅致和心境。为什么?这其中有很多点可以延伸,探究,如果考生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写这个作文还是很容易写出好作品来的。但是,我担心的是,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比较重,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多,是否会有这样的生活积累。这个我比较担心。
如果让我来写,选一个独特的角度也是要好好思考的,这可能也是出题者的一个想法,就是给你一个很大的空间,让大家尽量地去发散,去发挥。我会比较倾向于这句诗歌传达出的内在气质,也很认同“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这个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个观点,反映了一种态度,一种做人的态度。默默无闻,甘愿奉献。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切入点。
一般像高考这种大型的考试,往往都倾向于写议论文。从这个题目和要求来看,写议论文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另外写成散文也不错,是本身就很有意境。但是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考生可能要把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我个人认为在类似于高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尽量少出这种议论文,我提倡多考察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或者说以记叙文为主。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事物,对于人的感知能力,尤其是描述一件事物的能力等等。
现在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这方面的能力很差,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叙文基础,恐怕架构一个很好的议论文会很困难。希望以后,有关部门在设臵考题时,还是应该以记叙文为主,或者至少有一个记叙文,有一个议论文,不能全是议论文。记叙文题目可以限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放开孩子的思维,可以培养他的叙述能力。
不管什么体裁,能写出真情实感就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可能得高分。
用古诗入题的用意,我想出题者可能是希望引导孩子们对唐诗宋词这样的传统经典要有足够的重视,这个出发点不错。多读一些名篇佳作,对我们陶冶个人性情是很有益处的。再一点是不是提醒大家关注环境这方面。目前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一些经典作品中描述的美景,一些意境,这是一种倒退,是一种人文缺失的表现。最后我想出题者是不是引导大家关注自身的心灵状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会让很多人感到心灵的恐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才能让现代人保持一个很积极健康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关心,读读经典,也许你会找到答案。(作家张平)
四、2007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评一】今年上海依然是命题作文。和去年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相比,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高中毕业生在他们不长的人生经历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对“人生坎坷”也有了一定体验,因此,这道作文题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发,可以写得生动感人,富有情味。
但真要写好这篇看似人人能写的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的关键。而“跨过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虽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的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的选材和写出文章的深度,应是跨过这道作文题的一个“坎”。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冲破个人的“坎”,从关心社会发展、时代风云的角度去写种种必须跨过的“坎”,就得有高度了。记叙、议论、夹叙夹议均可。
除了诗歌之外,文体没有明显的限制,作文题给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提供了条件。
【点评二】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除了依旧沿袭大上海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世界大都市的前沿眼光外,还与2006年上海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我们知道,2006年上海发生了很多事情,社保基金案件一下子把上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怎么重塑上海形象和新任领导如何尽快跨过这道坎是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都关注的问题。同时,2006年底股市一涨再涨对上海普通老百姓的心理冲击也是非常大的,怎么以平常心对待这一牛市,也是考较普通民众的一道坎。另外,本道试题与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也有承接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总之,上海试卷每年都带给我们惊喜。
五、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
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点评】题目好像很通俗很粗浅。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常挂在嘴边?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因而,可以从本人的接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又如某一句格言或座右铭之类,都很有意义。当然也可以升华到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可以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文章记叙、议论,甚至小小说,都无不可。
六、2007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缩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一】一看到这个题,我马上想到奥运圣火传递,相信不少学生也有此反应。写这个主题的可能比较好写,也不会写反面。
但是如果是我写,我会从反面写,传递的不一定是好东西。比如帝制思想,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一直在传递帝制,反贪官不反皇帝,农民起义推翻前朝后,自己坐上皇位,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这种思想到今天还有传承,不然就不会有“文革”悲剧,不然现今屏幕上就不会有这种那种的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很多人脑袋里还是有根深蒂固的帝本位思想,这就是负面的传承。
当然,我这样写就是绝妙好文,但是学生这么写会怕有麻烦。毕竟是高考嘛,一般来说都会写文明的传递、精神的传递,如果能以小见大,也能写出好文章,就怕空对空谈。(作家魏明伦)
【点评二】以“传递”为话题,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审题并不难,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话题平和。既可写具体的传递,也可写抽象的传递,譬如一种精神、一种传统,在传递范围内就可以。考生可以写得很深刻,但水平有限的考生写出来就会肤浅,这是一个可以拉开考生距离的好题目。
【点评三】这个题目出得很好,有很大的写作发挥空间。“传递”有三种含义:一是传递友爱、善良;二是传递日常感情,或者一种生活(比如传宗接代);三是传递丑恶、奸诈,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传递”无论作为日常动作还是深层的含义,包容性都很强,可以充分调动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不存在押题目,“押不到”,也不会有人完全不会做这个题目。
但是,恰恰是看起来大家都会做的题目,能够体现出考生的文化水平、领会能力和思想境界,平常处看出不平常。这个题目可大可小,优秀考生会发挥出真正水平;思想不太开阔的考生就可能限于动作本身,而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在写这个题目时要注意,先有“接受”才有“传递”。此外,如果写到“传递”的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精神、文化的传递,作文的立意将得到提升。【点评四】首先要明确一点,这是话题作文。其次,传递的东西既可以是实际物体,也可以是思想、情感、爱、智慧、记忆、友谊、知识等等抽象的东西。同时,在行文的过程当中带出故事,比如传递的是实际物体,谁传递给谁?传递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何要传递?传递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但无论是实际物体还是抽象的东西,都必须有故事,有情节,有内容,只有这样,你的情感和思想才有依托物。
【点评五】“传递”这个话题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背景有关联,当前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物质和精神各方面的“传递”,“传递”也体现出一种内部的和谐发展。就“传递”的本身来说,还促使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必须承担的职责”。比如说,优秀文化的传递需要个人肩负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职责;又比如说,学生现在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未来,他又将肩负起向下一代传播知识的职责,这同样是一种传递。总之,传递让人认清个人在社会发展整体链条中所处的位臵和应负的责任。
【点评六】由今年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出卷人的意图不是考倒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展示平日的知识文化积累,这体现出新课程实验的理念。“传递”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让人联想到奥运圣火的传递,但是它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单一的事件,或者局限在某个概念中,而是需要学生动态地理解“传递”的内涵,它涵盖了精神、文化、思想的传递。据部分考生反映,他们更多地写到爱和理想的传递,这体现了当代中学生对情感、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关注感情、爱的传递,这折射出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冷漠,家长忙于赚钱而忽视了亲情,这已经引起年青学子的关注,他们对爱的诉求更加渴望和细腻。
【点评七】“传递”是个不错的题目,空间比较大,写起来也可以很灵活,现代感强,跟现在信息社会联系都比较密切。从议论文和散文这样的体裁上写会比较轻松一些,发挥空间也相对较大。
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人生、生活哲理方面都是可以的,还有亲情、人类文明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切合题目的角度。这个题目方向上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要写得好就很考量人了,完全要看个人的水平,看组织文章的能力,事例选择的能力和平日的知识储备。这个题目还是可以的,难度不大,考生一般拿个平均分 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想要拔高拿高分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是在高考考场上,除了上面所说的几个要求,还要看考生的考试心态、想象力和迅速反应的判断能力。关于出题者的意图,我个人觉得,第一是可以考量学生的平均水平,因为这个题目一般考生写起来不会太难;第二是考量考生的组织结构、文章能力和知识储备;三是有相当的拔高空间,拿高分的一定是有出色的文字能力的考生,这是契合选拔要求的。(作家阎真)
【点评八】“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几个方面来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的教育文化。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我们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把目光聚焦到历史,或是把历史和现实交织起来写,从一个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精神的传递。如“雷锋精神的传递”“儒道精神的传递”、“长征精神的传递”等。无论哪种,都应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意义。
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因而命题者也是要“作文合为时而命”,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题目都是不可取的。在过去的2006中,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06到07年,在中国又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无论是“国学”热,还是对外来节日文化的“抵制”,都反映了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思考,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举行,把奥运精神和中华文明如何传递给全世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因此我觉得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还是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另外,从新课程要求来看,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比较好的体现了让学生关心时事,勇于自我探索、思考,加强课内、外的阅读量,做到“厚积薄发”。
具体的写作上,拟题可以在原话题前后添加相关概念,以便化笼统为具体,写起来就会生动的多,如“爱的传递”“微笑的传递”“孝的传递”“传递,在你我心间”等,作文标题最好体现话题及主旨。在立意和构思上,可由物而精神,由现象而本质,总之最后要落在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来,这样才能站的高,看得远,写得深刻。在结构上,可以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并列加层进的模式,文体上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首选,也可考虑记叙性散文和书信体构思。在行文中,可先由所见,所闻或一些现象引题,然后谈开去,把话题引向深入,由于话题是“传递”,所以论据中自然要更多联系到历史,在论据方面可选取几个生动的历 史画面,或表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探索精神,或表现大国民族“礼”的风范,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有“尊老爱幼” “天人合一”“谦让”等,这些都是由古传递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发扬和继承。最后可以强调没有“传递”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今天,也更谈不上美好未来的明天。
七、2007年高考重庆卷作文试题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尽管社会上对高考众说纷纭,但不能否认的是,有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亲爱的同学,也许你高中三年的生活都围绕着高考,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请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点评】这肯定是个人人都有话说的题目。高考之重,在于不仅因为它将长远地影响考生的人生之路,而且高考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在高考过程中,考生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是挫折的沮丧,是奋斗的艰辛,是责任的沉重。在稚嫩的肩膀上,不仅肩负个人的命运,还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托付。考生要善于在平凡而琐碎的备考生活中发现意义,并赋予它们以色彩与诗意。写酸甜苦辣的高考,可以在叙述与情感抒发上做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叙述它可与他人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它可以与人沟通。当然,精当的议论也可使这看起来很平凡的作文具有某些理性色彩。
八、200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试题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评一】一九九二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遥望星空”,不过后面有一个限制:宇宙是无穷的,人生是有限的。对此,你将引发怎样的思考。那一年出现了不少优秀作文。有一位同学说,当我阅读屈原诗歌时,屈原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沸腾,当我学习牛顿定律时,牛顿的智慧在我脑海中复活。
个体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延续,同样是无限的。江苏的这道题目与“遥望星空”很相似,但没有了限制,那么写起来更可以海阔天空。
康德说,有两件事情深深打动我,一件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头上的星空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法则代表了人与人的关系。于是你可谈的东西便更多了。在你读过的书中,从你十八年人生的经历中,你有怎样的思考?写出来,都能成为好文章。
表面上看,这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也正因为它的空泛,让人容易落笔之后,无话可说。最后往往是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一如题目的特点,立意高而实具少,天高而空,远离实地。
那么,要写好这样的作文应如何下手呢? 我们可以从如何立意着手。
立意离不开实体,这里的立意必然要联系天空。天空有那些东西值得我们说?
第一,人类对于天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它的形成、组成、演变,大多还处于猜想阶段,这就需要人类不懈的追求。我们从探索和学习出发,可以写一篇关于天空的说明文,当然,这需要有广博的天文学知识,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受所知的局限,难度比较大,而且不容易说明白;从人类的追求出发,立足于学海无涯,倒是可以写一篇好的散文或者杂文,从最初的神话说起,到人类现在的认知,最后归结于人类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穷于内耗,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宇宙的探索之中。
这一种写法可以从天空的“深邃”得到启示。
第二,天空具有无比广阔的胸襟,容纳日月星辰,从庞然大物的恒星,到细如沙砾的小行星,再到缥缈的星云和杂乱的星际物质,从华美划过天空短暂如人生的流星,到调皮捣蛋的彗星,从复杂的宇宙射线到恐怖的黑洞,几乎无所不包。曹操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对沧海的形容,更是对天空恰切的描绘。曹操的胸怀可比沧海,新新人类应该胸怀蓝天吧。从这点出发,可以写抒情散文,可以写记述文甚至短篇小说,从生活中的人际冲突到宽容的美德,只要在最后用自言自语、个人体悟或者对话等形式,说明一个人应该有天空的胸怀,这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么一处理,只要用很少的文字在文章的末尾把生活的矛盾冲突升华到天空这个特点,不需要对天空有太多的了解和深入,比较自由,构思也算巧妙,有话可说,脚踏实地,从小处见大的意境。
这一点可以从天空的“辽远”、“宽广”得到启示。
第三,天空的“高”、“远”两个特点,可以让我们联系到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把天空与理想结合起来,并强调要脚踏实地,才有可能更高更好的飞远;或者从人与天空的比较,得出生命短暂,探索无涯,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追求之中,人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从这些出发,我们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或者抒情散文。这类的立足点的难度是,难以找到翔实的论据,难以确定分论点支撑,最后难免内容空洞。
四,可以从环境问题出发,联系到宇宙探索、地球独特性与环境保护。这属于中规中矩的写作,无多少奇巧可用,靠的是文字功夫,难以得到高分。
这一点抓住天空的“明净”而落笔。
总之,江苏今年的作文题,最容易让学生坠入空洞的陷阱,写好不易。
九、200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定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点评一】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逝者如斯,“时间”如流水,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大都习惯于遗忘并且安于遗忘,甚至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遗忘中“瞒与骗”。
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这恰恰是本作文立意的反面。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活在今天,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风化。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点评二】应当说,这个题目出得有一点难度。时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永恒延续过程,而记忆也会随着个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消失而消失,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呢?其实不是。在面对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谁是主体?记忆是主体,谁在这里扮演外在因素?时间是外在因素。记忆是一个名词,跟回忆不一样,回忆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样的记忆?时间在这里是否有限制?记忆是靠本身存在还是借 10 助何种东西而存在?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会风化是否意味着所有的记忆都不被风化还是特指那些重要的、有价值的、珍贵的记忆?记忆不会随着时间风化需要依赖何种条件„„搞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再来写也就不是很难了。
十、2007年高考辽宁卷作文试题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评一】作为话题作文,“我能”的角度极其宽泛,考生应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而将“我”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脱离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写“能”的话题,因为题中的“我”是对话题的“限制”。
【点评二】《我能》属于命题作文,但应该称之为新命题作文,这是相对于“老”命题作文说的。因为新命题作文命题本身往往只是一个话题,一个写作的引子,不限定立意,不限定文体,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实在地说,这种命题作文已陷于一种给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与必须有必要限制的矛盾之中。偏、难、生、怪的题目不合适,这种熟之又熟的题目也很勉强。全国卷从去年已改为新材料作文,辽宁卷为什么不能也改一下呢?
“我能”,一眼看去是要考生谈自己的心愿,即你能做什么。再仔细思考,就会觉得,“我能”只属于个人的,因为在社会中,个人的心愿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他人、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或决定的。而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才是展开思路、深化立意的空间。
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既要体现“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命题原则,也要体现并不是“让每一个考生都说(写)得很好”的选拔原则。但这仅仅是原则,在具体的命题上,应该体现出学生生活积累、读书积累上的差异,应该体现出对生活认识上的差异;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能够打开思路,应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由对文题的逐步深入理解而激发出来。可以想象,今年的作文,大都是考生的畅想曲,而很难写出命题者预想的思维深度来。
【点评三】“我能”,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它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它的指向是深远的。应当说,这个题目出得相当有水准,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能拉开档次。学生一看这个题目,首先会想到广告语,会想到自我鼓励的豪言壮语。我们也经常从电视上面或者其他地方看到一些成功人士说:我能!这一点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但如果深究,我们不妨这样去思考,当你在说“我能”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你对自己认识透了吗?你在说“我能”的这个领域中有 特别的潜力和专长吗?一旦说出这两个子,你就得为此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这些你都想清楚了吗?当然,你也可以从“我不能”这个方面去思考,找出“我能”与“我不能”。
十一、2007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定。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
【点评】两选一的作文题,首先要在两番审题之后确定写的题目,而两个题目没有相通的地方,就很耗费考生的时间。
“要说爱你不容易”不是一个好写的题目,爱,但是很难得到,是“不容易”;爱,但是爱不起来,也是“不容易”,考生想到的也许只能是哪门功课很想学好却学不好之类,就很难写好了。如果从人的角度,从爱好的角度,甚至从对手的角度去思索,有现实与历史的纵深感就视野开阔有分量了。
“心中的一泓秋水”比较好写。学生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学习压力和光怪陆离的诱惑,都可以从切身的体会中,寻求到内心一块纯洁、平静的地方。于是,凡是接触到有关按教育规律不恰当的东西,都可以抵制和感悟成文。
十二、20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试题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评一】“季节”这个题目很平实,而又出奇制胜,和去年的题目有一定的关联,却又让人不容易猜题,在降低审题难度的同时,立意难度提高了。它让考生有了一个弹性很大的空间。不过,这样的题目不容易拿高分。如果没有精彩的故事,没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没有深度的思考,文章吸引不了眼球。
越开放的题目越难以集中“立意”,对考生来说,要在一个小时里把纷乱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体验理出一个头绪,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能从季节的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轮回来深入思考就很不错了。
题目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创新性,比较平,是一个守成的题目。
【点评二】看似容易,写出新意却是很难。一则容易陷入写自然更替的单调俗套之中,二则不容易挖掘出更深的内涵。本作文题目检验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生活的能力,在平常之中引导考生感悟深刻,这应该是这道作文题目的最大的亮点。本作文题目要得高分必须求新、求异,在思维上有一个突破。从季节的字面上我们可以想到时间、生命、轮回、收获、坚守等等涵义,如何把这些涵义融合到“季节”这个话题中是考生需要思考的。
【点评三】联想型的题目,无题可猜,有话可说。
可写的空间很大,不容易偏题、离题,好学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文体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题目切入点也很多,从面上来说,可以写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可以写成散文,这是很多一般学生的写法。还可以从理性角度上写,写四季轮回,大自然轮回,人们应该顺应规律来办事等。这样的文章可以写成散文或议论文,可以写反映人生哲理的生活感悟,可以由自然的季节写成人生的四季或者其中可以写成人生的某一个季节。
比如,可以写耕耘,也可以写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写四季意识,人生苦短。还有的考生可能会写成与季节有关的小说,比如春夏秋冬。不过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停留在一年四季的赞美。
十三、2007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点评一】“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材料对母语 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涉及母语的内涵与性质、价值与意义,材料最后的几个词“感受”“学习”“运用”则概括了母语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在其中发现很多写作的角度与线索。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的写作并不难。但是,今天我们谈论母语,毕竟有一个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问题,即“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母语的现状如何,人们对母语的态度怎样,就格外具有思考和阐发的必要。
以咱们的汉语为例,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对纯正母语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都是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的命题。如能敏锐地洞察到材料的现实指向,在行文中表达对汉语以及民族的情感,对汉语处境的忧思或乐观,一定能具有更强的思想与情感冲击力。
中学生多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语言的情感一定还记忆犹新。写作中不妨回味一下。
【点评二】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母语”为话题来进行作文。材料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母语”是“发展之根”,而我们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根”,所以要重视我们的“母语”。这则材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社会现象,比如出国热、英语热、哈韩热等。我们并不反对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一个认识自我的问题,有的人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不仅仅是人,就是国家,如果不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战略,也容易导致“身死国灭”,所以认识自己是一件要紧的大事。说好母语,用好母语,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找到正确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这是一个材料作文,我们要紧扣材料的主旨来写,写出内涵,不能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点评三】“母语”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将母语作为写作的话题,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思想表达的空间。材料对母语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涉及母语的性质、价值、作用和意义,材料最后的“感受”、“学习”、“运用”三个词概括了我们与母语的密切关系。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许多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阐述母语的性质和价值,可以论述母语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叙述你或者是身边的人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故事。因此,这篇文章并不难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背景下来谈论母语的,强势外语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入侵,都会使我们对母语的前途深感担忧,文章必须涉及我们母语的这些现状以及人们对母语的态度,而一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了,你的文章就会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当然,写好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高中学生从家门到校门,涉世不深,经历有限,很少有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语言的那种情感。14 二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比如我们每天都在与母语打交道,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就是写作的范围,而这些往往会被考生熟视无睹。
比起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今年的湖北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那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这里的生活包括考生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还包括我们的课堂,我们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相信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会对高中的作文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十四、2007年高考湖南卷作文试题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点评一】帕斯卡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由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烦恼,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重点的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你是如何在这烦恼中提升自我,超越烦恼,在精神上,获得充分的自由?你这样做过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目有两个限制,一、必须写自己的经历。
二、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写自己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写议论文,自然只能夹叙夹议了。否则,会违反第一个限制。
凡是思想境界比较高的同学,凡是对人生有过深刻思考的同学,写起这道题目,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点评二】高考作文不仅仅单方面检验考生的写作素养,还要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活动更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表现。2007年湖南卷的高考作文题“诗意的生活”就表现了这种导向。这里的“诗意”肯定不是单单指吟诗作画的风雅,更多指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而有文化的心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追求的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当然他也会做诗,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摆脱心灵的枷锁,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躬耕田野的农夫。他的诗意生活表现为一种心灵的坚守。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诗意的生活”就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十五、200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比如:过去的生活、童年的经历、读书的日子所发生过的事,写心得体会。
【点评一】《行走在消逝中》不大容易把握之外,不大容易理解。不像去年福建的《戈多来了》,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颠覆《等待戈多》的原意。考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常识和后现代主义的情绪是写不好这篇作文的。
【点评二】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行走”我们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二者联系起来看,极富思辩性。人类社会从古到今,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社会革新都会有一个发展与保存、重建与扬弃的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当然“消逝”有的是成长的需要,有的是历史的选择,有的是自然的更替,还有的是进步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惆怅、失落和遗憾,也会有欢呼、惊喜和赞美。
破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行走”和“消逝”的关系,以及“行走”过程中我们对“消逝”的态度。可以联系的材料有改朝换代、观念更新、成长心语等等。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开放了考生思维既可以表现自己思维的缜密,也可以联系自己生活谈论感受,命题很好地综合了思维性、生活性等特点。
十六、2007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点评】今年的作文为命题作文,按照要求要写800字。大部分考生说,这个题目对于他们来说很好写,有话可说。很多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为:感恩母爱、报答母亲。有的考生是从妈妈对自己从小到大的关怀、关爱来入笔,感悟母爱的伟大,而自己对于这样一分深厚的感情要回报母亲。也有的考生是从怎样来回报母亲来入笔,引到“提篮春光”,着重写对于“春光”的理解。
十七、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文试题
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点评一】题目简炼,富有哲理,不容易产生立意、构思、情景、行文色彩之类的定向诱导,考生可由题目起飞,进入广阔的联想空间,正反面均可主意。
【点评二】很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为了让大家抒发表见解:一步与一生的关系,一步对一生的影响。进一步可以抽象为:小与大,扫一屋与扫天下„„小节与大节等等问题了。当代作家柳青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们也常说,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整体说来,这个题目人人都能有话可说,但很难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原因在于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都还不够深刻。但如果注重真实体验,情感真实,结合平时积累,从自身经历,曾经对自己影响甚大的某些选择取材,出彩也不是不可能。
十八、2007年高考海南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帖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的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贴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个话题作文确实凡中带奇,不仅能启迪考生发散思维,诱发奇思妙想,也容易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从体裁分析,文章以叙述为主,也能写成议论,绝少理解上的晦涩难懂,因而考生写作起来容易下笔,不致跑题。
2.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篇二
一、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中开放性试题结构与分值分布
2010年高考化学方面的试题共15套, 其中有12套包括在理科综合中, 3套是化学单科卷, 在这15套中有12套涉及试题的开放性, 远远高于2008年。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题号栏括号前为大题序号, 括号内为其中小题序号, 圈内数字表示小题内分题序号。
由表1可知, 2010年上海卷的开放性试题所占分值比例最高, 为60.0%, 而2008年上海卷并未出现开放性试题, 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课改区除山东卷外, 广东、江苏、海南和全国新课标4套卷中每一套卷均不同程度地设置了开放性试题, 且广东卷和江苏卷的比例都较高, 分别为46.9%和36.7%。值得一提的是, 课改区的开放性试题比例并没有明显高于非课改区, 其中非课改区的安徽卷中开放性试题比例竟达到了40.7%, 明显高于部分课改区。
由表1还可看出, 这些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分布趋向合理, 无论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 所有的开放性试题都设置在试卷中的II卷大题中, 以2到3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 给了考生充足的选择余地。此外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大部分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中开放性试题题型统计
我将开放性试题题型分为内容开放型、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策略开放型、综合开放型, 并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发现,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开放性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仍然立足基础。有机化学部分的开放性试题, 主要以同分异构体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内容, 而无机化学部分则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主, 且几乎都以信息形式出现, 其中包括大量的数据、图表、流程图和文字表述等。这要求考生要有比较强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统计结果如下表2。
由表2可知, 居于首位的是策略开放型, 为43.3%, 明显高于其他四类题型。策略开放题是指解题方法不唯一, 或解题路径不明确, 或解题策略上要进行多方分析综合的一类试题。这类题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考查学生在思维上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全国I卷第28题 (2) 小题, 要求考生写出一种进一步鉴别未知溶液的方法, 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多, 只要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都能得分。
其次是结论开放型, 为30.0%。这类试题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是不唯一的或不确定的。如广东卷第30题 (4) 小题, 让考生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答案多元, 能最大限度地鉴别出考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 给考生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再次是条件开放型, 占13.3%。它要求学生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 逆向追因, 发散搜索, 全面思考。
第四是内容开放型, 占10.0%, 该题型主要通过陌生信息对考生解题造成障碍, 使其思维受阻, 且试题的答案不唯一, 但是考生的回答要紧扣主题, 言之有理。
至于综合型开放题, 题中的条件、解决策略与结果中至少有两项指向不明确。纵观2010年全部高考化学部分试题, 仅有浙江卷第25题第 (5) 小题属于综合开放型试题, 要求考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的成分, 而这种化学物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或策略去探究, 则要求考生在情景中自行设定或寻找。综合型开放题的开放度增大, 一方面给了考生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主权, 一方面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1. 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与分析可知,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有80.0%的省市都涉及到了开放性试题, 比2008年有大幅度的增长。但课改区与非课改区的开放性试题分值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差距。这说明在课改区的引领下, 开放性试题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2. 教学建议
(1)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将知识系统化。
开放性试题虽然多以信息题形式出现, 但其内容仍立足于基础知识。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确、快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保证。此外高考试题中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不再单一指向某一知识点, 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 因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要将开放题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 注意将知识点连成线, 使其系统化、结构化。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明显特征就是不确定性, 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 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果、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适应开放性试题的要求。
(3) 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规范解答过程。
在化学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 化学用语不规范、表达能力欠缺成为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准确、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主要包括化学式、电子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单位符号等。其次, 在平时的练习、测验中, 要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训练, 逐步做到词出意到。
参考文献
[1]崔允漷主编.张雨强、冯翠典著.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36-142.
[2]瞿兵.化学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探讨[J].考试研究, 2001, (7) :33-36.
[3]吴小艳.化学开放性试题失分原因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学, 2008, (8) :53-55.
3.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篇三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文科))设常数aR,集合Ax|x1xa0,Bx|xa1.若ABR,则a的取值范围为()
A.,2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重庆卷(文))已知集合U{1,2,3,4},集合B.,2 C.2, D.2,
A={1,2},B={2,3},则ðU(AB)()
A.{1,3,4}
【答案】D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浙江卷(文))设集合S={x|x>-2},T={x|-4≤x≤1},则S∩T=B.{3,4} C.{3} D.{4}
A.[-4,+∞)
【答案】D()B.(-2, +∞)C.[-4,1] D.(-2,1]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天津卷(文))已知集合A = {x∈R| |x|≤2}, B= {x∈R|
x≤1}, 则AB
A.(,2]
【答案】D()B.[1,2] C.[-2,2] D.[-2,1]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四川卷(文))设集合A{1,2,3},集合B{2,2},则
AB
A.
【答案】B()B.{2} C.{2,2} D. {2,1,2,3}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山东卷(文))已知集合A、B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
A.{3}
【答案】AðU(AB){4},B{1,2},则AðUB B.{4} C.{3,4} D.()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辽宁卷(文))已知集合A1,2,3,4,Bx|x2,则AB
A.0
【答案】B()D.0,1,2 B.0,1 C.0,2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课标Ⅱ卷(文))已知集合M={x|-3 A.{-2,-1,0,1} 【答案】C B.{-3,-2,-1,0} C.{-2,-1,0} () D.{-3,-2,-1 }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课标Ⅰ卷(文))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 A.{0} 【答案】A B () D.{-1,0,1} B.{-1,0} C.{0,1}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江西卷(文))若集合A={x∈R|ax+ax+1=0}其中只有一个 元素,则a= A.4 B.2 【答案】A () C.0 D.0或4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已知全集U{1,2,3,4,5},集合A{1,2},B{2,3,4},则B ðUA () C.{1,4,5} D.{2,3,4,5} A.{2} 【答案】B B.{3,4}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设集合S{x|x22x0,xR},T{x|x22x0,xR},则ST A.{0} 【答案】A () B. {0,2} C.{2,0} D.{2,0,2}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福建卷(文))若集合A{1,2,3},B{1,3,4},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2 【答案】C () B.3 C.4 D.16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大纲卷(文))设集合U1,2,3,4,5,集合A1,2,则ðuA A.1,2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北京卷(文))已知集合A () D. B.3,4,5 C.1,2,3,4,5 1,0,1,Bx|1x1,() D.1,0,1 则AB B.1,0 C.0,1 A.0 【答案】B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安徽(文))已知A x|x10,B2,1,0,1,则 () (CRA)B A.2,1 【答案】A 二、填空题 B.2 C.1,0,1 D.0,1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湖南(文))对于E={a1,a2,.a100}的子集X={a1,a2,an},定义 X的“特征数列”为x1,x2,x100,其中x1=x10=xn=1.其余项均为0,例如子集{a2,a3}的“特征 数列”为0,1,0,0,0 (1)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的前三项和等于____ _______; (2)若E的子集P的“特征数列”P1,P2,P100 满足P1+Pi+1=1, 1≤i≤99;E 的子集Q的“特征数列” q1,q2,q100 满足q1=1,q1+qj+1+qj+2=1, 1≤j≤98,则P∩Q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_.【答案】(1)2(2)17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湖南(文))已知集合U{2,3,6,8},A{2,3},B{2,6,8},则(CA)B_____ 【答案】{2,6,8} 错误!未指定书签。.(2013年高考福建卷(文))设S,T是R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 从S到T的函数yf(x)满足; (i)T{f(x)|xS};(ii)对任意x1,x2S,当x1x2时,恒有f(x1)f(x2).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保序同构”.现给出以下3对集合: ①AN,BN; ②A{x|1x3},B{x|8x10};③A{x|0x1},BR.其中,“保序同构”的集合对的序号是____________(写出所有“保序同构”的集合对的序号) 【答案】①②③ 缀满 扩散 显现 赫然 铺满 陶醉 悄悄 映衬 汇聚 稳稳 散落 沉醉 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昨天首次为公众做了一次变换造型的演示。在大型屏幕由蓝色背景缓缓变成一片红色之后,气势恢弘的鸟巢图案就①映入眼帘。正当人们在议论下一个图案是什么的时候,只见红色②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颗晶莹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渐③的过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现一个膜,随后变成多个膜,不一会儿,这些膜就组成了水立方的图案。随后水立方幻化成④点点繁星的夜空。令人称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断变大,最后⑤成一个巨大的圆形轮廓。伴着美妙的乐曲声,这个巨大的 圆形轮廓慢慢⑥为国家大剧院。正当人们为此景此情而⑦的时候,突然一片灿烂的晴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晴空的⑧下,天坛祈年殿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答案】①赫然 ②悄悄③扩散 ④缀满 ⑤汇聚 ⑥显现⑦陶醉 ⑧映衬 2.(全国2)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4分)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①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②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③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④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⑤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⑥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⑧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答案】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3.(北京)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①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②,触须沿途四散,③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 ③浸润 B.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渍 C.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答案】A 4.(上海)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 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答案】D 5.(天津)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 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护等因素。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答案】A 【解析】决定:①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③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④客观规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发展变化。确定:固定;明确肯定;坚定。文中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用“决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产业”应与“提升”搭配。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用“息息相关”。 6.(重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 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小美人鱼”是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核心展品。“她很小,”哥本哈根旅游中心的彼得一勒默尔•汉森说,“但她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渴望却令人惊叹。” 【答案】A 【解析】(后面几句是四个连续的问句,所以“都有什么样的鸟”和“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之后都应加问号) 7.(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这是一座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8.(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选C项。 【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9.(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去年的对联填写是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 填补空白。 10.(广东高职)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作家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发挥了作用。 ③星期天,我常到学校花园里去看书,因为那里的环境十分。 A.品味 演示 幽雅 B.品位 演示 优雅 C.品味 演练 优稚 D.品位 演练 幽雅 【答案】D 11.(山东)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C项去掉冒号;D项“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12.(山东)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臵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13.(辽宁)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是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1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2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3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4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是,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5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知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既可给分。) 【解析】①后面解释原因,②假设关系,③表示结果,④转折关系,⑤转折关系。 15.(四川)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在大力强调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这样的考题走进考场乃大势所趋! 全国Ⅱ卷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名师解析】 北京卷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二、时代风采 和谐社会有着鲜明的时代主题,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和风采。高考命题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 全国Ⅰ卷(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从命题角度看,试题任务驱动明确 此次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限定了作文的读者群体——“外国青年”,明确了写作任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自然也圈定了写作的内容范围——“你所认识的中国”。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和任务,自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套作和抄袭。 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 试题中所给的“中国关键词”有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长城”“京剧”,有能够反映当前百姓生活的“广场舞”“中华美食”,有与对外交流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带一路”,也有彰显我国国力飞速提升的“高铁”,更有与网络科技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当然也有反映中国发展中所遇问题的“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如此众多的关键词,使试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素养 如何将自己的祖国介绍给外国青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反映出考生对国家现状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少对国家现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注,缺少青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只是读死书,死读书,就很难高水平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这也提醒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以高考为由剥夺孩子们读书看报、了解时事、关注新闻的权利。 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 从写作角度说,要想写好此次作文,需根据试题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有主次有重点地介绍中国,不可面面俱到。情感态度要积极阳光,切忌做愤青一枚,抓住阴暗面不放。 【李红亚,河北正定中学语文教师,石家庄市骨干教师,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 北京卷 大作文考题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 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 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在座椅上安然入睡。 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三、哲理思辨 以哲理思辨能力为考查点的材料型作文题,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鲜明趋势。命题的意图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教育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高考命题内容必将关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也成为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他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名师解读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1: 美丽中国,请你解说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少华 2017年广东高考全国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材料是一则调查,讲的是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12个“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考生要使这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读者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材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考题具有开放性,立意具有多种选择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自主性能够得到发挥。 这是一则有多角度可选择的作文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从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并让他们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作文。比如,可以选择“一带一路”“高铁”“京剧”,畅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带动中国”高铁“的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比如,可以选择“空气污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广泛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移动动支付又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 这是一道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的作文题,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作文题引导考生要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关注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与特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外交流的自豪感,激发青年一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的使命感。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中国关键词的内容要有关心关注,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让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 专家解析2: 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任务驱动 ——评2017新课标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 点评名师: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张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崔矿山 (一)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关注社会热点, 贴近生活。题目提供12个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些关键词来源于社会生活,贴近新课改实际,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鼓励学生让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正视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这道题目命制得非常好,需要考生综合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让考生针对想说的关键词有话可说,又不局限一点,避免了盲目猜题,值得点赞。 这12个关键词可以大体上分为如下几类: 1.中国先进理念或技术:一带一路、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现开放包容的中国,展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2.中华传统魅力象征: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京剧。 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示中华传统魅力,展现中国的五千年的特色文化。3.优缺点共存的现象:广场舞、共享单车。 这些关键词可以展示中国民众生活和新生事物,属于优缺点共存现象。广场舞有利于锻炼身体,强身健体,但也存在扰民噪音问题。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要扬长避短,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4.亟待改进的问题: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这些关键词展示需要改进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治理空气污染、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好环境,我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建议考生选取三个关键词,从正面关注国家发展,肯定国家发展中的辉煌业绩,也可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如,我们可以从对中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长城、京剧等)的介绍开始,带领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昨天和文化魅力;再让他们读懂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当下意义;我们也可以带领他们或共享单车,或坐上高铁,畅游美丽乡村,或者欣赏憨态熊猫,看看大妈广场舞,品尝中华美食,或者享受移动支付,共同探讨食品安全和空气污染的全球性话题。只有用心来写,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形成有机联系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高分作文。 (二)形式上重视任务驱动,富有新意 形式上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富有新意。“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是驱动要求,要求考生必须自选两个或者三个关键词,来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文章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三)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 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辩证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需要紧扣“中国关键词”,紧扣“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精益求精。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名师解析 一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就想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里提到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考试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这次作文中提到的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都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外交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和百姓生活中还让人不满意的现象,题目设置的任务也很明确: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而且要有内在联系,呈现你的认识、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个题目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图:1.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2.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个题目写作空间很大,为学生在立意与选材上提供更多的自由,但是对学生的认识深度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个题目虽然与考前各地备考作文命题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涉及关键词学生应该比较熟悉,平时作文备考也多有涉及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此题虽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值得点赞。(作者为:湛江二中语文老师) 名师解析: 2017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目解析 肖刚 今年全国1卷的高考作文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这道题目可以看成是“请用三个’中国关键词’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提供了有限制的12个与中国有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考生也都比较熟悉,有“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新与旧”“正面与负面”等多重关系,同时这些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方面,可以任意进行排列组合,但是需要考生明确所选三个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本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此处要求正是新考纲对“思维品质”考查的具体体现。其次,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有一个隐性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也就是要注意写作的立场和口吻,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表达的融入感。 第三,题目要求“明确文体”,亦即文体必须是议论文、记叙文等中的某一种,务必清晰明确,这与近几年“文体不限”的要求明显不同。 最后,“选好关键词”“选好角度”也都隐含着“可以自主选择,但是所选内容和角度必须有机统一,逻辑链条必须清晰完整”的要求。 总体来说,本道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生活的国家、社会是否保持足够关注,并能做出清晰描述或判断,题目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时对考生价值观考量的“国家意志”。审题时需要考生关注的核心点有两个:一是12个“中国关键词”,二是任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首先要从12个关键词中选出两三个,这考验考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拓展能力。然后要从自己选出的关键词中,提炼出自己要介绍的主题,然后列出“解说”线索。 下面给出角度示例和写作思路简析: 一带一路+高铁: 高铁中国近年来基础建设的最伟大成就,一带一路将带动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技术、产业走向世界。考生可从高铁成就、影响,结合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长城/京剧/美食: 一带一路重在民心相交,而人文交流就是一项重要内容。 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历史维度:一带一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交融产生的艺术成就数不胜数,可向外国青年介绍哪些中国名片是中外交流的成果。现实维度:一带一路是外国青年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华美食+食品安全 外国人对中华美食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华美食的派系,制作工艺,推荐《舌尖上的中国》,消除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中华美食+移动支付 移动互联时代颠覆了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带钱就能买东西,现在却变成了现实,这也中国技术发展的结果,考生可从文化交流角度,介绍中华美食派系及当前美食行业的移动支付情况。 高铁+大熊猫 考生可从高铁、大熊猫作为中国的两张名片,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着手,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在高铁基础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大熊猫作为文化名片促进中外交流的情况。 高铁+移动支付 当前,移动支付已经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大到企业合作,小到衣食住行。考生可从,随着“时尚、便捷、安全”的高铁移动支付服务的推行,我们的旅途将会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加的舒心和欢心,高铁移动支付也成为时代的新宠儿等角度来写。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考生可从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考生可从空气污染及食品安全是我国面临的两大挑战出发,向外国青年介绍我国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成果,并且阐明自己面对空气污染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广场舞+京剧 京剧是国粹,是高雅艺术,拥有广泛受众。广场舞是近年来中国百姓参与度最广的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可以向外国青年说明:中国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雅俗共存,都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 广场舞+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仅指自然环境,也指人文环境。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遍布农村各类文化广场的广场舞,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除了广场舞,今日农村还有很多富于创新性的娱乐活动,在为美丽乡村添彩。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 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在中国快速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普及。这两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项目,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成为城市年轻一族的最爱。互联网领域,是中国创新创业的集聚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所在。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 共享单车代表的是绿色出行,对减少城市的机动车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2.2017年全国II卷(甲卷)作文题 (全国甲卷(II)适用范围: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语数英))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 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 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名师解析】 沈阳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名师黄金雪 古诗词的考察确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诗句内涵的理解,如果你对它有创新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看法,高考题其实也是鼓励的。 1.六句古诗词都是哲理类诗句,写作时把道理分析出来有助于拿高分,古诗词基础好更有利。 2.作文鼓励考生从旁观者角度分析材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时刻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时应多关注新闻。 3.考生可以在翻译古诗词时先把关键词筛选出来进行翻译,关键词对了基本上分也拿到了。 建议学生: 1.平时古诗词积累很重要,考察学生的古诗词掌握程度如何 2.与之前比较,今年高考作文的难度在增加 3.不能抛弃时代去写文章,文章必须要接近现实,要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名师解析】 1.六句古诗词都是哲理类诗句,写作时把道理分析出来有助于拿高分,古诗词基础好更有利。 2.作文鼓励考生从旁观者角度分析材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时刻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时应多关注新闻。 3.考生可以在翻译古诗词时先把关键词筛选出来进行翻译,关键词对了基本上分也拿到了。 【名师点评】 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或现代名言(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 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六则材料中做多种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立足“这”几则材料,综合其思想情感无疑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根本。同时,结合现实,将材料综合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切入点,不能仅仅就句论句,材料只是问题讨论的由头。 考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情境有效运用书面语表达,这是基本素养要求,是大多数考生应该和能够达到的。而在思维要求方面,一般考生也需要并能够做到仔细审读材料,综合提炼,做到思维准确、清晰,在表达上做到表达生动和有逻辑性,尤其要透过诗歌的形象读出其内在的思想。而对更优秀的考生而言,要想脱颖而出,发掘出材料的深刻性,灵活组合和运用材料是必须的,甚至在立意中还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出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态度,是在语言和思维之上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真正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法宝。在立意和行文中,考生要尽量关联到文化,表达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与传承、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或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这是在更高层面上体现出思维的深刻和视野的独特,是真正理解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是真正把握住了语文核心和时代脉搏。 整体而言,今年的作文题目能让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但要说得精彩和透彻,则必须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判断能力,能在文化层面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个作文题目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信不同水平的考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充分展示和发挥,取得应有的成绩。(童朝阳) 3.2017年全国III卷(丙卷)作文题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写作: 1.从梦想的角度,与梦想之间的桥梁就是高考; 2.从传统高考文化的角度,如何继承传统高考文化; 【名师点评】 2017年全国3卷作文试题采用同一主题的“二选一”命题形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这一题目既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一题目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不回避热点。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第40周年。恢复高考,对于教育,甚至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历程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2017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热点,但这样的题目没有回避这样的热点问题,其命题用意就是要引导学生 关注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并自己思考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一命题思路正是高考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的具体体现。 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高考”可以说是最接近学生的。试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中的核心词有两个,一是“我”,二是“高考”。这就明确告诉考生,不要去空泛的谈论恢复高考的意义和影响,而要从自己的视角,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去看高考,这体现了高考在关键能力上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向。三是命题形式新颖,体现为一是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二是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这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可以选择能体现思维特点题目,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选择“我看高考”,就要求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段对于高考有怎样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改变中国社会的走向等角度切入,还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这一角度切入;这就需要考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知识储备。写作此题,既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处听到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事件和经验,从高考40年变迁史和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角度,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 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相关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出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这就使这个题目很接地气,学生会有很多话可写可说。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写成情感抒发类文章,但要避免单薄的自我情感抒发。如果可以把个人及高考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上,写出时代的冲击和震撼,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思考,一定能成为亮点。 (李 松) 4.2017年北京卷作文题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在考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 2016年,两道大作文题供考生选择作答的方式取得了预想的效果,2017年继续沿袭这样的做法,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优势提供平台。 第一题:“说纽带” 2017年的作文命题思路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作文题目不是从大阅读文本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题的。 以“说纽带”为题,意在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联系历史或现实阐述其作用、价值和意义等,以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题目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无论从较为宽阔的视野,还是从相对微观的视角,都可以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有利于那些平时重积累、有思想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实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与议论的能力。 本题与下面的大作文题,分别限定了文体。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二是限定文体,有利于减少考生选择题目的时间。 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49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时刻。“两个一百年”的内涵也是考生应知的内容。届时,今天的考生正值壮年,应是国家骨干力量。作文题目设计“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情景,请考生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国辉煌前景,增强“四个自信”,也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 题目在具体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开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就几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写作要求上,除了记叙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16年基础上继续强调“有描写”,这是针对考生记叙文写作中常见问题提出的,不仅是阅卷的评分参考点,也对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两道作文题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必须满足三个要求:1.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的写;2.分值相等;3.评分标准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题目从写作对象和文体上又各有侧重。第一题侧重议论能力的考查;第二题侧重记叙能力的考查。 2017年北京卷作文试题的主要特色。 一、秉承一贯的命题立场,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 二、为考生发挥自身学习优势提供选择空间。为了不增加考生选择题目时付出的时间代价,采用了“给题目”的命题方式,以使指向明确、简练清晰,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名师点评】 北京市2017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基本延续了前两年的路数。从试题结构上讲,继续采用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便于发挥考生所长,体现国家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从写作能力来讲,一题要求写议论文,一题要求写记叙文,一题考查思辨力,一题考查想象力,紧密结合考生十余年写作练习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也有利于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 从思想观念上讲,命意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向考生和社会传达的是正能量,便于考生作文立意。 第一题“说纽带”,遥承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说安”,写起来要比“说安”稍为容易。古代有“杂说”一体,属于广义的议论文。考生写作,除议论外,最好有“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题目中引进了第二人称代词,这就要求考生作文用“呼告”手法,将共和国拟人化,如向祖国汇报,或如当面晤谈,便于抒发敬仰、亲切、欣喜等健康阳光的感情。 (王德山、薛梅、薛凤瑜)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材料+标题”类型作文题,几乎没有审题难度。由于前述材料提供了较多讨论的角度,基本保证了考生有话可说,只要紧紧围绕关键话题“纽带”展开论述就能很好完成写作任务。题目的延展性很强,可以很好规避作文内容雷同化现象。但本题有较强的“话题”特点,考生容易走向套作。另外,题目本身包含了比较明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很好的走进文章。 (肖刚) 5.2017年山东卷作文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专家解析】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名师点评】 2017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是最后一年自主命题,作文题仍旧一如既往求稳,坚持切合学生思想实际、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阅读实际的命题原则,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 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都是给材料作文,其中2014年给的是“窗子就是一个画框”的材料,2015年给的是“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的材料,2016年给的是“行囊已经备好”的材料。这些材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2017年给的是“某书店24小时营业”的材料,也不例外。这样的作文题,既然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那么跑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就2017年的作文而言,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可以确定为“为书店具有人文关怀点赞”,也可以确定为“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大目标”(这些来消遣、休息的人,也有成为买书人的可能。对他们包容,其实就是为将来书店的大发展埋下伏笔。这样,既对买书人热情接待,又给消遣和休息的人以包容,确实是多管齐下的大战略),还可以确定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等等,都是可以的。 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一直有一个要求,这就是“文体特征鲜明”。一些同学总觉得文体不限,也就是不要文体。于是一大批四不像作文出现了。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山东省才将“文体特征鲜明”提了出来,告诫考生。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所写的作文,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比如写议论文,那么就应该观点鲜明,论据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比如写书信,那么就应该做到格式齐全,这就是开头有称呼,称呼之后是问候,主体部分写完后是祝愿语,最后是署名及写信时间。 (闫会才) 6.2017年天津卷作文题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1.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2.立意角度丰富。“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3.富有思辨性。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则需要考生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要写出深度与个性,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辨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 【名师解析】 1、传统的角度,长辈有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文化习惯 2、换一个角度,重读长辈这部书也可以重新给长辈定义,比如新的可以发展和时代变迁对长辈的影响。 【名师点评】 尽管高考作文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但我们认为要想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科学的评析,就应该回到作文的原点思维,搞清楚写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简言之,写作,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写作,就是学生为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作为社会人的生活实际的需要。写作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由此,我们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应该遵循作文及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 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以此来审视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 首先,该作文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审题压力,以“重读长辈这部书”为切入点,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启发学生思维的写作角度:“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这样,考生可以在此引导语的启发下,充分调动自己与长辈的生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既可以写自己读出的正面体悟:如事理、传统、时代的印记等,也可以读出他们的“思想落后面”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矛盾、分歧、代沟等,而且要想写得深刻,就应该要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与长辈们的生活经验与思考,并“以小见大”地发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再者,人生就是一本书,阅读长辈,既能从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与智慧,也是以长辈为 镜子,进行反思自我与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这也体现了该命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龙祖胜、梁莉) 7.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专家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名师解析】 从自行车到公交车到私家车到高铁到共享单车,来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变化,车上车下,包括人品:豪华车普通车所带来的人品的体现,材料中体现到人生哲理,我们能够等上车是什么心情,没有登上慢慢走的心情,对车的文化可以探讨。 【名师点评】 今年的江苏卷作文,一改往年玄虚高蹈的风格,调整视角,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地面”,关注起了人们生活中日日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中的“行”。从“车”这“一斑”,窥社会发展之“全豹”,很接地气,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 虽说考场内每位考生来到这个世界仅有十几年时间,但他们可以清晰地回眸中国百姓借助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出行的历史,看到我们的祖国以汽车、火车、高铁的速度前进的事实。是的,车的变迁,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扣住“车”的变迁,可以叙述精彩的故事,讲述家庭、个人的“交通史”;可以抒发真挚的情怀,赞美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可以发表真知灼见,探讨车与人、车与国以及车与科技、车与环境的关系。但是,无论表现什么主题、选择什么文体,都应当记住:车,只是一种服务于人类、方便人们出行的工具,而不能成为炫富的物品、作恶的凶器和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罪魁! (王淦生) 8.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析】 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名师点评】 我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是:“审题难度不大,重在说理分析。”这两点,都体现了明显的浙江特色。 所谓“审题难度不大”,指命制形式稳定,不搞过度审题。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形式,已经为大家熟知,一般都是“材料+要求”型,“材料”起引导观点的作用,“要求”起明确观点的作用,实质就是审题时不为难学生。也就是说,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命题材料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读三本大书”,请问考生对此的思考并且“做出评说”。仅仅如此,审题比较容易,要么认可作家的话,要么补充作家的话,要么对作家的话提出异议,三者只选其一。但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审题略微增加了难度,那就是必须注意有一个隐性审题,“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分别指代什么,对一般考生而言,相信也不会构成思考障碍。比如“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所、专业书籍,更多是人类经典的书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内心生长,培养良善品德之类。一般的,是认可作家的话,也就是立意为“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从审题角度,建议要稳妥一些,少去批评作家的话;但若有真知灼见,也不妨在作家基础上补充“建议”,但估计这些学生比较少。既然很多同学都立意为“人生必须要读三本大书”,那文章档次就只能在具体表达上见分晓。 所谓“重在说理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2015年开始,“论说文”(就是常说的议论文)的概念出现在浙江命题专家眼中,认为论说文可以“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扭转目前存在的文体杂糅的写作现象,转为注重论证、分析、演绎等能力”,意思是学生写出的论说文要像一篇“论说文”。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不明说写一篇论说文,但“对作家的认识做出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看法,写一篇论说文。 因为是写作“论述文”,所以重视表达过程。自然,这也是一种浙江特色:历年不重视“写之前”(审题),而注重“写之中”(如何表达观点);不重视审题的难度,而重视写作的难度;考生容易进入话题,难在深入话题;不注重“如何写对”,而注重“如何写好(表达具体)”“如何写实(内容实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要写好浙江作文,要具体,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须言之有序;要实在,必须老实讲理,总之,如何“论述”才是关键。但今年和以前的论说文写作相比,可能重新返回“诗意与思辨”结合的老路,重新注重“表达的诗意”。要写好“人生要读三本大书”,首先在于阐明理由,进行具体的说理分析。建议文章的主体部分,条分缕析的方式展开说理,先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多读有字之书,多读经典书籍,就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攀越高峰,让人生更加智慧;再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多参加生活实践,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成长;再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书”,要多读自己的内心,多多反思,在理解自己的过程中成长。在“如何写清(思路清晰)”上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在内容表达上,可能会比较空洞、平乏,估计考生课内素材运用比较多,比如史铁生、陶渊明、苏轼会卷土重来。若有新意的文章,肯定是跳出常规的,表达“具体”“实在”,比如呈现自身的阅读优势,联系沈从文《我读一本大书也读一本小书》这篇文章,比如采用诗化语言“读遍人生,自得繁花”之类。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关注考生的时代性、关注考生的个性生命成长,表面上在是考查作文,实际上在考查思维能力、考查语文素养。而这也体现了浙江语文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边建松) 【名师点评】 既然是写论述类文章,第一步需要确立观点。根据所给材料,我们的观点可以是:中学生重要的是读好“有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也就是教科书,书中所讲都是人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掌握,就不能说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也就难以立足。 我们的观点可以是:重要的是读好“无字之书”。所谓“无字之书”,也就是纷纭复杂的社会。这本书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思考,而且需要时间,才能读懂。在“读”的过程中,甚至会走弯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去认真用心读。总有一天,会读懂,让自己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我们的观点可以是:“心灵之书”不可忽视。所谓心灵之书,也就是思想、内心。研究一个人,需要走进其内心,了解其思想。这样,才便于与其相处,与其合作。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处不在与人打交道,这样,只有读懂心灵之书,才能在和人相处时能够有所选择,才能做到和谐相处,做到共同发展成长提高。 当然,也可以将上面三种观点融合成一个观点来写。只是如果这样的话,800来字的文章怕是难以谈透彻。 (闫会才) 9.2017年上海卷作文题 26.写作(70分)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可以写得天马行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业松 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 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 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 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 从测量目标来看,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作文题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测量来看,作文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即使当考生在某一观点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观点的思考仍有纵向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题目能很好完成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另外,本题贴近考情,与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的契合性。题目表述平白浅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内涵丰富: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考题的思考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名师点评】 2017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属于泛现象类的材料。同时,也可以看成一个选择型的题目。对于多变的生活,接受预测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认知。 这个话题,比较平实,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具体内容,学生也有生活感悟可写。乐于接受预测,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是一种对生活审慎的态度,也是人类探求未知的好奇心的体现„„ 不以为然,则因为生活多变,有时生活的魅力,恰恰于未知,在于变幻莫测带来的惊喜和挑战,与其求神问卜,不如着眼当下,享受不可知的乐趣„„ 当然,在你做出任何一种选择的时候,都要思考其反面,这也是上海作文一贯比较看重的辩证分析的要求。所以,两个角度可以对举论述。 过于依赖预测,可能会丧失面对突变的应对能力,束手束脚,错失机遇„„ 一味地不以为然,则可能缺乏对未来的洞察与展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穷于应对„„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推荐阅读: (全国各地80套)2013年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09-20 【三年经典】全国各地2011-2013中考英语试题分类 形容词、副词09-07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07-24 202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10-16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09-23 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精选北京卷06-22 201X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07-23 2022—2024全国各地高考作文11-154.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篇四
5.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作文 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