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复习课件(共10篇)
1.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一
小学课件《100以内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一、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并借助认数工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
(一)利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百”及“十进制”“位值制”
1.通过让学生从数直观、无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到数直观有结构的方木块、小棒,加深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操作或课件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最后归纳出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
2.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呈现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思考“如果想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当学生说出“10根为1捆”的方法后,再呈现有结构的小棒,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多少个一”组成的。
3.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表达、对比等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例如,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完整过程,体会用多种方式表达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通过操作、对照、填写、概括等活动,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进一步理解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4.通过交流班级学生数、门牌号等生活中的数,让学生学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借助“百数表”“数尺”“数轴”等认数工具,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对比等活动中,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1.通过填写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课程实施中,先依次呈现表中的“四支不同数队伍”,让学生逐一发现数的不同排列规律,体会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让学生在填满百数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每一行、每一列的排列规律,弄清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2.通过“填写数轴”“为数找家”“按顺序连点成画”等练习活动,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深入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根据小棒图比大小,根据数的顺序比大小,根据从高位上的数比起比大小……无论学生采取哪种比较方法,只要能比较出大小,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概括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二、借助现实素材和认数工具,让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充分利用“百羊图”“百圆图”“钮扣图”等现实素材,通过多层次的估计、多角度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主题图时,先让学生估计羊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以圈出的“10只羊”为标准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交流估测的结果并给出准确数量100,最后引导学生把100和20进行比较,感受100比20大得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百数表”“数轴”等认数工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建构数与数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练习九第2题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数轴上独立填数,然后通过观察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最后引导学生逐渐由“看出来的”的直观思维向“77和70相差7,和80相差3”的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比较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猜数游戏”等情境,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情境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意识
1.创设“串珠子”“装饼干”“装苹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解决问题,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例7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用画图、数的组成、数数等策略解决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2.通过解决“买写字本”“小猫钓鱼”“分跳绳”等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读数、写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数“拐弯数”、数位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实结合相应的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2.“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40页~4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2.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数的发展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
1.谈话: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同学们在2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
【设计意图】设计“小测试”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自己认真审题的习惯,给学生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引导学生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2.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谈收获的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认真审题,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结:从“小测试”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
4.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比一比看谁最细心?。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幅图,请你认真再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5.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另外,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6.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自己独立想一想,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给4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知识树”。
7.学生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强调:(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2)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8、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你有什么对同学们说的吗?。【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整理,整体建构,在对话、交流、协商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阅读材料:。
1.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shǔ)。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2.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记数,下面是甲骨文中的一些数:
3.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 4.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小结: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关于分数、小数、负数发展的资料。
5、学生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总复习不仅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还需要了解一些数学的发展史,从整体上将学生的数学思想加以提升。五.看书质疑,总结回顾。
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课本的40页、41页的内容,认真看一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3.《总复习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三
一、刘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独辟蹊径,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设计上,而是复习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当然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二、整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巧妙,比如本节课围绕数字“2”,让孩子们复习了各种数的意义,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各个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很细,
采取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递进式问题,把所学知识点都串联起来。
三、在复习时,刘老师紧紧抓住数轴这条知识主线,利用数轴这个工具贯穿整节课,充分发挥它的.引导性,启发性,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全面复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本节课刘老师一直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具体表现在:一是注重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回忆,把课堂交给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发言,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从而形成系统的,明晰的知识网络;二是对学生在整理时被遗漏、重要的知识做到及时补充和强调:三是引导学生对平常掌握较差的内容
进行了重点复习。
最后,刘老师还呈现了“110”这个数字,让知识得以延伸,从而让孩子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在生活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4.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实验三小 郑欣蕊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十”,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个位、十位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2、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4、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发展初步的数感。教学重点:
复习数的组成,数位及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回顾,创设情境
之前,我们学习并研究了100以内的数,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前要引导概括)
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奖励一下:出去玩玩吧。(遇见美羊羊,故事开始)
二、闯关复习
1.帮美羊羊采蘑菇(数数)
1个1个地数,从68数到81; 5个5个地数,从50数到75;
1个1个地数,从61倒着数到57; 2个2个地数,从20数到28;
10个10个地数,从100倒着数到50。在39的后面接着数出5个数;
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和喜羊羊一起去闯关救美羊羊。2.勇闯第一关(读数、写数)
读:28、95、79。写:六十四、一百。3.勇闯第二关(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1)32的十位和个位上分别是几?(2)4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6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意思? 4.勇闯第三关(比较大小、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填空)
(1)37○3个十和7个一
(2)48○84 48比84()(3)62○55 62比55()(4)88○100 88比100()5.勇闯第四关(摘苹果)20、100、85、48、25、38、61、32(1)个位是0的(2)个位是5的(3)40和70之间的数(4)十位是3的 6.勇闯第五关
(1)写出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2)写出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
三.全课小结
5.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五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P120——P121)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灵活解题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聪聪和妈妈到商场购物,在文具柜台和电器柜台分别看到了这 样的两组信息:
文具柜台 台灯:58元 书包:37元 电器柜台 吸尘器:380元 微波炉:540元 2.提出问题
根据文具柜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1)台灯和书包一共需要多少元?58+37(2)台灯比书包贵多少元?
根据电器柜台的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1)吸尘器和微波炉一共需要多少元?380+540(2)吸尘器比微波炉贵多少元?540-380 3.揭示课题
这几个算式都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今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 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板书: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5.解决问题
师:你会做上述这些题目吗?(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2)反馈,校对答案。
(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58+37的?
学生可以用口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58-37呢?
(4)540-380 = 16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建议学生用笔算的方法。(生说师板书)师生一起完成540+380的笔算。
你觉得笔算的时候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5)教师总结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估算 382+217
502-318(1)学生估算,师巡视。(2)说估算的过程。
二、多层练习、巩固知识
师:既然我们掌握了这么多的知识,那我们去看看吧,下面的这些问题我们能解决吗?
1.完成P120第6、7。2.我来当小医生
230 570 -27 +590 -290 35 720 280(1)师:请小朋友用学到的本领来当回小医生。诊断一下小马虎 的毛病出在哪里?并且把病治好。
(2)学生独立解决,完后同桌交流。(3)汇报交流。
(4)你怎么知道自己改对了呢?(检验)
师:如何检验?(重算一遍,或加法用减法验算,减法可用加法 验算)
(3)你们想给这些小马虎说些什么?(不要忘记退位和进位)3.解决问题
师:让我们再回到电器商行去看一看。(出示P121的第8题。)(1)审题:你该怎么思考?有没有必要算出准确答案,为什么?可采用什么办法?
(2)学生独立思考。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板书,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
(4)师:把这些数近似地看作整十数,然后进行有序的思考。这样可以把可能的情况不遗漏又不重复地排列出来。
三、独立练习
6.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六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等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
学习准备:教学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梳理知识
.
读数、写数的复习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出示:
我国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河。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是世界第一大洋。
(1)
读数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学生个别朗读)
说一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填空:读数时,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末尾的0。
(2)写数
师:我们不但要会熟练地读数,还学会了写数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千七百
四百六十
三千零八十九
五千
六千零五
二千八百零六
学生独自写完后同桌校对
说说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出示方法:写数时,从
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
,几百就在百位上
几十就在十位
,几就在个位
;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2、复习数位顺序和数的组成 ①从()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②一个数,它的千位上是9,十位上是5,其他各位上是0,这个数是()。
③5374里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④照样子填数:
7534=(7000)+(500)+(30)+(4)
7504=()+()+()
7054=()+()+()
7005=()+()
练习:
按规律填数:
①3996、3997、3998、()、()
②4700、4800、4900、()、()
③6070、6080、6090、()、()
3、比较数的大小复习
练一练:请你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754、7534、7504、7054、7005
怎样比较大小?
练习:
□里可以最大填什么数?瑱一填。
3□34<3516
XX>□999
6895>689□
75□2>7580
□300<4300
4048>4□08
4、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第108页第二题。
2、猜数游戏:请学生把答案写在题卡上,然后一起举起来。
(1)一个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是0。
(2)比3999大2的数。
(3)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4)比最大的四位数少3的数
(写出来后读一读)
3、请你用0、7、3、1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还能写出多少个四位数,写出来后再读一读,最后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有序思考)
四、总结拓展。
7.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七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整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教学步骤 1.读数复习:
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小结注意点,复习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写数复习:
老师想把9920记录在黑板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 边倾听边板书: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9920 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有一张数位顺序表? 一起来复习一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完整数位顺序表。3.其它复习:
除了读数、写数,你还能介绍9920这个数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 ①组成。生答:它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追问: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师结:哦!数字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②计数单位。生答:万位上的记数单位是万,千位上的是千„。师结:是的,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③口算。生答:9000+900+20=9920 师结: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④近似数。生答:9920≈9900或10000。
师结: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⑤数数。生答: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
追问:谁听得出他是怎么数的?(1个1个数)你还会几个几个数?(2个、5个、10个、100个、1000个„)听清要求数数练习:(开火车数)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10000;1千1千地从10000倒着数到1000。
8.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八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的联系和差异。
2、过整理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方法;
2、使学生充分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选方案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1、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游戏开始:课件展示游戏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
2、复习10以内数的顺序及序数。
课件展示:有10只篮子装苹果,让学生自己任意选一只。
3、走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教材P82)
4、过桥:选择你喜欢的一
个数填写数的组成。
(9)(8)
63
1、谈话: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到数学乐园里去采红苹果……
2、通过问答让学生体会到要先给篮子编号,才能说清楚要哪一只。
3、正确评价多种途径。
4、师小朋友拎着篮子到小河边,河上的桥只剩一半,只有让两块石头上的数相加得()才能搭好桥走过去。
1、选篮子,记录在纸上。
2、按1、2、3……,9的顺序走数字迷宫。(教材P82)
3、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4、自主选择一个数说组成。同桌互说,评价。 *引入:说说这段时间我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4、过桥:选择一个喜欢的数说组成;写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二、活动探究
情境:到达数学乐园,在墙壁的加法表格中寻找金钥匙,打开大门。
1、出示书上的NO。3先研究加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
2、反馈集体交流:课件闪动学生的发现,增强直观效果。跳出红苹果以示鼓励。
1、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2、巡视,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在书本上做记号,比比哪组发现得多。
小组展示发现结果。
1、把学生写的算式填入图表中,同NO.3;
2、小组为单位找规律
3、出示表中的45题减法,以小组为单位比赛。
4、校对
三、自主建构
3、减法算式的表格不完整,找到规律填写。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填。
4、口算比赛:看表中的算式很快说出得数。课件点击,放大算式。
5、在表上补充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
3、抓反馈,重语言的组织。
4、正确评价,引导。
在练习纸上填写减法。
学生可以仿照书上的表格抄写,但仍要发现规律才能说出为什么。 5、给这些算式分类。
6、填入表中交流、发现规律
7、在表中补充有关0的加、减法算式。
四、巩固拓展
6、找到钥匙,进入乐园:显示动物们在乐园里游玩,任选一副图说出求的是什么,算式是。就摘到红苹果。书P80第2、3题。
7、联系游戏情景,来到苹果树前,把得数等于你篮子上的苹果摘回家。练习十三NO.5和聪明题
五、活动总结:
课件配合
课件设计:直线型+交互型,配音乐。
1、篮子
2、迷宫
3、小桥
4、数学乐园的墙壁:(交互型)加法、减法算式的表格
5、进门:场景图片:熊猫、小猴、鸽子…..苹果树
6、结束
流程图:
12345678910
桥8
5
墙
9.各数的认识(精选) 篇九
【第一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初步理解数位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具有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学简约美;通过教学活动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重难点指导视频】(11~20各数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图、磁力教具、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做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动画】(主题的动画(先活动后静止,教科书P84))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3.思考: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力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⒋ 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1~20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11~20各数
(1)拍手数数。11~20都有哪些数?我们一起拍手数数。
(2)边摆小棒,边数数。【动画】(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动画,同时出示文字,10个1就是一个十。(教科书P85))
①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②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③ 思考: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3)数豆子。
① 大家都能按顺序数这些数了,下面我们一起数出20颗豆子,边数边放在手心里。
② 学生数数,同时感知10颗、14颗和20颗各有多少。
(4)数数学书。
① 拿出数学书,打开书皮,数出10页捏起来,观察一下有多厚?再继续数,数到20页,观察一下有多厚?
② 学生边数边感知数学书10页、20页的厚度。
(5)数图片。
① 请同学们数出20张图片,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② 学生汇报:用多种方法数出20张图片。
2.读数、写数及数的顺序
(1)独立写数。
从11—20这些数里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想好了吗?用水彩笔写在一张卡片上。
(2)互相读数。
① 找几位小伙伴让他读读你写的数,看他会读吗?
② 学生找小伙伴互相读数。
(3)合作学习。
① 学生4人一组,把写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前面同学的桌子上。
② 学生先小组合作摆卡片,再请一个组的同学把他们排列的数贴在黑板上。
(4)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动画】(依次出现直尺上0-20各数的动画(教科书P85))
① 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② 提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5)小结:看来,关于11~20各数的数、读、写你们掌握的还真棒!那你们想知道这些数为什么这样写吗?每个数都表示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3.11~20各数的组成(1)11的组成。
① 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表示出10,再添上1是多少?应该怎样做?
② 交流汇报。
师:谁是用小棒摆的?你是怎样摆的?左边的1捆表示什么?1个十在十位上写几?右边摆了几根?表示什么?1个一在个位上写几?这两个一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谁是用计数器拨的?拨珠时,十位上拨几个珠子?表示什么?1个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拨几个珠子?表示什么?1个一在个位上写几?谁愿意给大家说说11是由什么组成的?现在你们知道11为什么这样写了吗?
(2)14的组成。
请1、3、5组同学摆小棒,2、4、6组同学拨计数器,表示出14,互相说说14的组成。
(3)操作练习。
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每人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互相说说数的组成。
(4)看卡片说组成。
① 谁想说说16的组成?
② 谁在16的后面?你知道17的组成吗?17比16多几?
(5)观察11~19这些数的特点。
① 思考:你们觉得11~19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吗?
② 小结:真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11~19这些数,十位上都有一个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写数时应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数。
(6)20的组成。
① 请同学们选择小棒或计数器,表示出19,19再添上1是多少?怎样做?
② 汇报交流:谁是用小棒摆的?19再添上1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现在是几捆小棒?表示什么?2个十在十位上写几?还有单根的吗?个位上写几?20是由什么组成的?
谁是用计数器拨的? 19再添上1是多少?现在十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什么?2个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为什么写0?20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⒈ 看图写数。
⒉ 画一画。
⒊ 试一试。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10.数的认识复习课件 篇十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明确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明确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复习多位数
1、复习数的读写:出示第84页上第6题,要求学生写出这些数。
补充: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百、5个一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2、复习数的改写
说明:一个比较大的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请你将上面这些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进行改写。
学生独立改写,集体校对,回忆改写方法。
3、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说明: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请你将上面这些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2)练习:把199163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精确到亿位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第85页上的第9题:先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指名回答。
(4)第85页上的第8题:先读题,理解要求,思考怎样算每户的拥有量,再口算,并将结果按要求取近似值填入表中。指名回答。
二、复习奇数等概念。
1、将1、2、19、30、75、368、100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复习认识:(1)将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2)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1、素数和合数三类。
2、口答: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20以内的素数有哪些?合数呢?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有(),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
3、将24分解质因数()
4、练习:第85页上第10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5、补充
(1)35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2)A=3×5×7;B=2×3×7,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有一蓝苹果,如果2个2个数,还多1个,如果3个3个数,也多1个,这蓝苹果至少有几个?
(4)有3段钢材分别长30分米、35分米、50分米,要将它截成一小段一小段而没有多余,至少可以截成几小段?
课前思考:
在教材的总复习这一部分,提供的复习思路是清晰的,提供的复习题也是较为典型实用的,但由于第一大部分有关“数的认识”所涉及到的数的概念相当多,所以还需要我们联系学生学习情况,将所要复习的这些内容作适当分解和重组。高教导在前一课时中主要复习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在本课时中主要就数的改写及数的整除中涉及到的倍数、因数及偶数、奇数、合数、素数等内容进行复习。这里还需补充2、3、5的倍数的特征和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
复习内容的学习难度比前一课时有所增加,所以除了讲清每一个概念外,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内化。针对复习难点,我补充以下练习:
1.一个三位数2□□,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三位数的末两位可以是哪些数?
2.某市汽车站1路公交车每隔6分钟发一次车,3路车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早晨6时,1路、3路公交车同时发车,问经过多长时间1路、3路公交车又同时发车?
3.王老师的小灵通号码是一个八位数,如果从左往右数,第三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第四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第六位上的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偶素数。你知道这个电话号码吗?
4.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
5.求出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8和24 30和45 21、28和
42课前思考:
每次看了孙老师发的帖子,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好象有点被动,懒于思考,也懒于探索,也没有想的那么深,钻研的那么透。事实上教学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其实在六年级上学期我也帮学生整理归纳了素数和合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些内容,不知道学生还能否有些印象,但从学生之前学的效果来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我将它分为3种情况:一种是倍数关系,一种是互质关系,一种是一般关系(提倡用短除法来做)。但是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仍然需要加强练习。
课前思考:
“数的认识”第二课时,主要是读数与写数和小数的一些性质与规律的内容,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结论(比如读写数的方法的描述)的完整概括有些困难,对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由于难度不大,学生的练习效果应该不会糟糕,教学时重点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高教导和孙老师增加的补充题,适当增加了点练习难度,让课堂多一些味道。
课后反思:
从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来看,单单求一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经过复习都能掌握,但是在求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就遇到了困难。其次,把奇数、偶数、素数、合数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学生的判断就有错误了。书上的内容确实很简单,对学生来说基本没问题,但在做补充习题第4小题时,要求用下列所有卡片组成符合条件的小数时,两个班都有一部分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把所给的卡片全部用上,尤其是在填写最小的两位数时,不少学生写了0.25。仔细回想一下,在五年级也遇到过类似的题目,学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复习课反而让我感到比上新课来的困难些,仍然需要和学生一起努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读数与写数和小数的一些性质与规律学生掌握的还行,主要问题出在 “倍数、因数”方面的知识,这个地方的概念比较多,虽然布置学生复习了,但是实际教学时学生还是有些生疏,新教材中就没有用“整除”这一概念来说明“倍数与因数”的意思。看来,抽空一定要把前面的教材翻开来看一看。
课后反思:
【数的认识复习课件】推荐阅读:
比的认识复习课课件09-07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复习08-02
认识钟表复习课说课稿06-29
0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07-23
1000以内数的认识-反思09-23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07-2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26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10-01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7-19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