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2024-07-0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精选7篇)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篇一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内涵与理念

特殊儿童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又称特殊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特殊儿童有两种理解,特殊儿童教育学也就有两种界定。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所有儿童的教育学,即超长(天才)、低常(智力落后)、有品德缺陷(问题儿童)、器官缺陷(盲、聋、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各种儿童的教育学。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即盲、聋、弱视、重听、智力落后、言语障碍、肢残、病弱等缺陷儿童的教育学。美、日、苏、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从法律或学术上把特殊儿童教育规定为缺陷儿童教育;广义的特殊儿童教育学又分为盲童(视觉障碍)教育学、聋童(听觉障碍)教育学、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言语矫正学、天才儿童教育学、问题儿童教育学、多种缺陷儿童教育学等。

特殊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与“爱”有机结合的教育。“育”在中国古代意味着“养子使作善也”,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和方向性;“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这反映了特殊教育的理念为“爱而有教”与“教而有方”的融合。

二、特殊教育大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众多的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正常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相比,大约85%的残疾儿童未接受过学前教育,使得他们的发展受到影响。当代儿童发展和特殊教育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特殊儿童家长已经开始认识到,在早期为特殊儿童提供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将有利于改变这些儿童原有的不利条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还不可能普遍设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全面开展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因此,切实可行的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特殊儿童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安置形态和课程组织方案,向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与正常儿童相互交往中从事学习和获得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

三、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

从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和前景看,必然要走向一体化教育。近年提出的全纳教育理念,其政治主张是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共同学习,体现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其对教育的意义是提供整合的环境,从而不仅使社区内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同时受益,还能更有效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园所效率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成本效用。

全纳教育对我国一些地区正在推行的社区教育有所启示。社区教育可实现教育的目的、效果与条件途径的统一,对于突破幼教管理条块分割状况,促进教育与社会社区的互动,普教与特教一体化有着积极意义。社区教育的实施还有益于将社区内各部门如文教、民政、妇联、保健等协调联系起来,整合多方面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认为,对于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现实出路。当然,这方面的改革道路仍很艰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是要建立起面向每个儿童及家庭的早期教育与养护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服务网络,在妇幼保健、科学喂养、医疗矫治、发展监控、早期教育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从而融合保教,使每个儿童的发展权益得到保障。

教育部在全国“九五”幼教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城市幼儿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的要求。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又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门认真执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这两份文件与前面提到的九部委关于“发展特教事业的意见”的精神是一致的。社区教育有了国家政策的依据和指导,加之多方努力与协作配合,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使社区内包括残障儿童与特殊需要儿童在内的所有孩子受益。

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只有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学前有机会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受到教育 ,绝大多数的学前特殊儿童只能呆在家中。本研究对北京市 6 8名特殊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 22名儿童的家长做了深入的访谈。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 :特殊儿童的问题发现较晚;特殊儿童接受学前专业机构教育人数少;获得社会的支持较少;特殊儿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四、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育策略可以使学前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环境渗透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为这些儿童提供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潜在因素,开发这些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譬如,创设多种形式的角色游戏的场所,让这些儿童在娃娃家活动中能主动地走进生活,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多重感官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充分运用这些儿童的多重感官活动来进行学习,让这些儿童通过视觉——味觉—触摸感觉等多重感官来接受信息,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效果。譬如,生活活动——认识西瓜,就是在“找找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视觉,触摸觉来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形状和颜色。在“吃吃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运用味觉来尝尝西瓜,知道西瓜里有红瓤和黑籽,籽不能吃。最后在“画画西瓜”的游戏中,让这些儿童动动手,画一画。通过找一一吃——画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西瓜的认识。

(三)师生融合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意发挥这些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融洽协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这些儿童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能力,增进师生情感。譬如,美工活动——大红花,就是师生一起参与在游戏“撕纸块”,“贴纸块”的活动中,共同贴大红花。这些儿童在与教师的共同学习中,动手能力增强了。最后在“送红花”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分别把大红花送给与自己共同制作大红花的教师,增强了师生的情感。

(四)亲子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发挥家长的参与作用,创设机会,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这些儿童看到父母与自己一起活动,十分高兴,学习能力增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感情增进,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譬如,音乐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表演中,我们请家长参与活动,在学生找妈妈跳舞的过程中,一个平时感情比较冷漠的脑瘫腿残儿童居然在音乐声中,在情感的呼唤下,与其他儿童一样拖着残疾的双腿一颠一颠扑向自己的妈妈,母子相抱的情景使在场的教师、家长拍手称好激动不已。

(五)组合游戏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在学习中的主要障碍和接受知识的特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在组合游戏中,由浅人深地进行,这样能充分调动这些儿童学习的兴趣与参与能力。譬如,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教师把“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分解在组合游戏中进行教学,在游戏“大皮球”中,学习双脚并拢向上跳,在游戏“过小河”中,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最后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中,练习双脚井拢行进跳。即练习了体育的基本动作——双脚并拢行进跳,又对这些儿童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青蛙是益虫,我们不能吃青蛙。通过组合游戏老师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了双脚并拢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学习也就掌握得非常牢固。

(六)模拟情境教学法

学前特殊教育应注重创设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情境,在模拟的实作环境中,这些儿童学习兴趣增强,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更容易模仿教师的动作,学习本领。譬如,在礼貌教学“客人来了”的活动中,教师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娃娃家角落里进行,施教老师与一位学生学做主人,助教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学做客人。客人来了施教老师示范“请进”,“请坐”,“倒茶”,“送水”等动作,让做主人的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动作,这些儿童学得很像样,兴趣十足,居然像个小主人。通过模拟情境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五、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坚持“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智力水平低下,动作不协调,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学前特殊教育是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的早期干预,因此教材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这些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和自然环境,从而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校学前特殊教育注重学前特殊儿童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的研究,探索这些儿童纵向发展轨迹,从而形成了一套个案研究的体系,建立了这些儿童的个人档案。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这些儿童家庭结构,家族史,以及个体成长发育的情况,包括生理缺陷和行为问题。学生现状初测表:一开学就对这些儿童进行“社会成熟度量表”测量,“儿童发展性量表”测试,了解这些儿童的缺陷和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和程度。学生发展情况随笔记录:在一日生活中及时地、真实地记下学生发展的点点滴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找准“最近发展区”,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师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共同训练,及时进行阶段评估、反思、调整。

(三)坚持“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应与康复训练紧密相连,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补偿这些儿童的缺陷,对这些儿童进行分类、分组、分层教育与训练,以达到教育与康复的统一性,协调性。譬如,对脑瘫腿残儿童进行走路的训练,单一的走路训练是枯糙无味的,在游戏“走小路”,“找圆形”的活动中,这些儿童参与训练兴趣高,训练效果相应也比较好。

(四)坚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在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中,应采用综合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最大限度地调动这些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譬如,常识活动,认识皮球的教学就是在综合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在找玩具的过程中整体认识皮球。美工游戏“我喜欢的皮球”,让学生在画皮球的过程中认识皮球的形状。

(五)坚持“学前一体化教育”的原则

学前特殊教育要坚持普特相融合的教育方法,让这些儿童有计划地定期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参与角色游戏,在伙伴教育的作用下,改善智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娃娃家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烧饭、做菜的样子,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又譬如,让两名学前特殊儿童进入正常儿童的结构游戏活动,他们模仿正常儿童搭汽车、扫“手枪的本领,也比老师一对一教学,学得好,学得像样,在活动中这些儿童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

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我国受过专业训练的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我国在1989—2000年的11年时间里下达的特殊教育专项补助款仅为2亿人民币。为此,应当尽可能增加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致力于为障碍者和天才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1.王培峰等:“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三期

2.黄志成等:“全纳教育的理据:三个维度的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十一期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篇二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1. 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国人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特殊儿童是烂泥扶不上墙。特殊儿童因此而受到歧视, 排挤。在受教育的机会上也遭受不平等待遇, 例如有些学校会拒绝招收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

2.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没有专门系统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法律, 有些零星的条款只是部分涉及特殊教育, 也还存在结构层次不完整、法律效力低、立法科学性不够等缺憾。而特殊教育立法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剂, 因此我国政府把特殊儿童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地位, 努力推进、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3. 家长观念陈旧, 知识的缺乏。

家有特殊儿童对父母来说, 是很复杂的心情:包括了罪恶感、焦虑、否定等。当父母知道自己有个特殊儿童时, 会显得无措、悲痛、绝望、甚至厌恶。而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使孩子产生继续性障碍, 并殃及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4. 学前特殊教育体制不完善。

第一, 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我国对特殊教育的财政资助是直接拨款给公办教育机构, 而不是拨给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其二, 管理混乱。学前特殊教育办学主体混乱, 既有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医疗部门, 还有企事业单位、社区和个人。多个办学主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5. 特殊教育师资的规模偏小, 数量不足,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无论普通幼儿园还是民办的康复教育机构, 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幼儿师范专业。从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资来看, 即使有些教师接受过一定的特殊教育培训, 但与专业的教师相比, 仍然相差甚远。

二、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加大宣传, 改变社会观念。

加大对相关信息的宣传, 转变国人观念与认识。特殊的孩子也是个生命体, 独一无二的个体, 只是他比一般人需要额外的帮助。而且有越来越多发现, 证明残障的人虽然在某方面有缺陷, 却往往在另一方面比一般人灵巧。由此可见, 重视特殊教育并不是浪费, 而是人才投资。

2. 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立法与管理。

制定专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立法, 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保障, 在立法上不断加强学前特殊教育的贯彻与实施, 为各类特殊儿童制定专门的学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只有完善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才能迅速提高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 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3. 转变家长传统观念, 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与教师不断地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 提供孩子特殊需求的教学内容, 发挥孩子的潜能。鼓励家长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 以提早进行学习与补救, 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 融入居家生活中。帮助家长对融合教育形成正确的态度, 并了解其重要性。

4. 完善学前特殊教育体制。

一是规范学前特殊教育管理。首先, 国家应尽快完善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 明确学前特殊教育各个办学主体的职能, 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其次, 要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多元连续的特殊学生安置系统, 切实推进特殊教育的制度建设。三是增加学前特殊教育投入。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在最终结果上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5. 完善教师培养制。

首先,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少, 加上各种原因的流失, 当前特教师资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其次,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前特殊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改变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二是构建学前特殊教育的支持体系。最后, 大力加强我国跨学科、跨部门合作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理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研究水平要尽快提高, 人才培养的能力必须大幅度提升。

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篇三

关键词:特殊教育 学前儿童 教育理念    个别化教育  家庭教育

特殊学前儿童一般指身心有缺陷的、需要特殊对待的3~6岁儿童,他们不同于普通儿童,其身体方面有一定残缺,心理也不健全,表现为不合群、内向,缺乏自信心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不同于普通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特殊学前儿童和普通学前儿童接受的教育完全相同。这样的教育教学不能兼顾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需求,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么,如何做好特殊学校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呢?对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几点策略与方法,旨在让特殊学前儿童在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一、重视学前特殊教育,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

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特殊学前儿童也不例外,他们虽在身心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并不代表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相反,更需要社会的关注、教师的关爱。这一思想已经普遍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特殊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的比较晚,能够有机会到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幼儿一起接受教育的特殊学前儿童屈指可数。如此之多的学龄前特殊幼儿需要如何安置,才能使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呢?这就离不开学前特殊教育。为此,我们应重视学前特殊教育,树立学前教育新理念。具体来说,教师要树立以特殊学前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特殊学前儿童虽然身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并不相同,如有的听力有问题,表现为内向、不合群,有的肢体方面有问题,表现为退缩,缺乏自信心,教师需要掌握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识到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特殊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育三方面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特殊学前儿童与普通学前儿童相比,他们的身体存在一定残缺,心理方面有些缺陷,对他们进行教育难度更大,更为复杂、艰巨。这就给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可以说,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特殊教育的质量。具体而言,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知识要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石。除了掌握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外,特殊教育教师还要掌握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熟悉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理论,为特殊学前儿童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二是能力要素。特殊学前儿童主要指有智障、视障、听障、肢体障碍及语言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等类型的幼儿,对他们进行教育,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也要具有相关的康复训练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特殊学前儿童选择不同的教育康复训练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学前儿童的康复需求。三是人格要素。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将对特殊学前儿童的关爱细化到实际行动来中,真正做到理解、尊重他们,把师德落到实处。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加强上述三方面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培训,以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满足特殊学前儿童的不同需求。

三、遵循三项原则,实施个别化教育

特殊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他们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障碍类型、程度、伴随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等不同,要想确保对他们的教育有效,我们有必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为了保障个别教育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制定的全过程应当具有科学性。如在分析、鉴定视觉、听觉有障碍的儿童的基本情况时,我们应借助一定的量表,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以准确掌握他们的视觉、听觉障碍的程度。二是发展性原则。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目的是满足特殊学前儿童的特殊需要,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不能消极地拘泥于儿童现有的障碍,单纯地考虑减少教育内容、降低难度、放慢进度,而应当参照健全儿童发展序列,对特殊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包括最终水平、先后次序、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发挥最大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三是可行性原则。在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时,我们应明确其可行性,考虑教育工作的时间、精力、能力的实际情况,且方案内容应符合特殊学前儿童的水平,以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和实施。

四、积极探索,做好特殊学前儿童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特殊学前儿童的各种康复训练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生活环境无疑对他们的影响巨大,这就给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家长对此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专业知识,以至于影响了特殊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特殊学前儿童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让他们不仅在思想上认可、接受幼儿的特殊情况,而且在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参与教育计划。具体来说,可通过特殊幼儿亲子个别训练、亲子小组训练、亲子融合集体活动等既可独立训练又能相互衔接的亲子活动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与特殊幼儿沟通的科学教育方式。

总之,特殊学校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上下求索,为特殊学前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享受平等、尊重的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果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18).

[2]周兢,程晓樵.论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特殊儿童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1995(3).

[3]谈秀菁.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0(4).

[4]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5]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复习题 篇四

一、知识点:

1.心理学衡量儿童智力发展的差异有很多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测验法 2. 超常儿童的教育目标在于如何促进儿童的自然倾向朝各种创造性思维发展 3.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是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4.蒙台梭利是较早涉及学前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 5.补偿性发展是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盲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D.0.05之下

7.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特征是注意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且持久性差

8.语言障碍是儿童期各种发展障碍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出现率为3.5-7% 9.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我们可能面对的数量不多的三种生理发展障碍的儿童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和病弱儿童。

10.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的主要表现为音质、流利和清晰度方面的障碍

11.流畅度异常和音异常的表现特点

12.在一体化教育活动种,对口活动都应该每周定期安排,并且不能少于2次 13.递减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进行 14.孤独症儿童特征

15.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中的整合性原则 16.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17.创造型超常儿童表现出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思维特点

18.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力测验,我们常常采用的是中国比奈智力测验 19.智商平均水平为100 20. 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 21.“超常智能”观点

22.Shah(1982)等人研究指出,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特征是社会化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

23.多动症的症状一般表现出来的年龄是7岁以前

24.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儿童

25.在游戏治疗中,治疗者应扮演的角色是沟通者

26.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的发展特征是生理需要亢奋但认识需要缺乏 27.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的三项指标 28.“头脑风暴法”在集体环境中对儿童的作用

29.鉴别儿童特殊才能的测验是哪一种量表

30.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活动目的上的区别 31.学前特殊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32.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想象比较好,能够对声音进行较为精细的分辨,从而体会和想象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3在癫痫症儿童发病过程中.教师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34.儿童在语言、概念化、社会性、情感和动作能力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是生命最初的5年 35.《哈尔滨宣言》正式提出全纳性教育观念

36.回归主流教育模式包括资源教育模式、教育配对模式、咨询教育模式和混合服务模式

37.在学前儿童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障碍类型是语言障碍 38.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

39.孤独症具有社交困难,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刻板或仪式性行为等症状

40.身因论认为儿童孤独症产生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41.于1909年开始最早尝试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是弗洛伊德 42. 学前儿童行为矫正技术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正强化

43.构音异常有6种不同表现,一般是替代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声调错误和整体性的语音不清

44.语言矫治工作中的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45.在所有学前儿童中,说话流畅度异常约有5%,其中大多形成于2~7岁 46.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观点

47.语言障碍儿童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个群体有很高的异质性

48.维果斯基提出感觉材料和真实物体是概念不可分割的部分,儿童是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习词汇和各类概念。

49.儿童的问题行为一般表现是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当

二、名词解释题

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则以后在那种情境或刺激下,这种特定的操作性行为出现的机率会升高

智力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商超过130的儿童或在某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肢体障碍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

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指那些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

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游戏治疗: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学前教育机构中常发现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症,也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人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个别化教育方案:是教师和家长合作为某个特殊需要儿童建立的个别教学计划。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精心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充分尊重及没有任何压力的良好环境,让儿童通过自由的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表露出来,从而建立起新的情感交往模式,有效地提高儿童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是指排除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从而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适应的儿童。

代币制疗法:是指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

病弱儿童:也称有健康障碍的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需要特别关照和教育的儿童。常见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障碍疾病等。

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

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隔离:为了减少或消除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处罚错斯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义。

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一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 3.整合教育的趋向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

1.综合多种感官法 2.表象指导法 3.愉快学习法 4.试误法 5.及时反馈法 6.实践法

简述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内容.1.感知机能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 3.认知训练 4.语言训练

5.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6.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如何从技能培养上为学前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简述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应遵循在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量力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反复性原则。

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的类型

音调异常 音量异常 音质异常 共鸣异常

多动症儿童教育干预措施

1.行为管理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 3.心理治疗 4.环境控制 5.释放精力 6.药物辅助 7.饮食辅助治疗

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智力早熟

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掌握欲极强

简述游戏治疗的特征.1.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2.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3.游戏治疗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 4.游戏治疗是安全、愉快的。

语言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做语言矫治工作的任务

主要有 : 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 , 树立良好的态度,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 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为语言障碍儿童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答案:对听觉障碍儿童最重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

听觉障碍于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 进行昕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做到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

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要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数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

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体验性认知学习感知觉统合训练 以儿童为中心 保护儿童安全

简述游戏治疗中的家长工作。

1.改变家长的态度;

2.增进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理解;

3.争取家长对游戏治疗的积极配合三个方面。

如何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1.、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基本表现:智力迟缓、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

2、用量表测查判断

3、议到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检查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形成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

如何从学习内容上为学前超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

加深学习; 加速学习; 内容精深化; 内容新颖化。

简述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

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正常的记忆力。简述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歌故事法

2、全面交流法

3、多重刺激法。

4、日常交往法。

5、自然情境法。

6、游戏法。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

答案:

1.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2.设立中心的安置形式; 3.对口活动的安置形态。

论述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 2.缺乏交汇性注意 3.言语发展障碍 4.言语沟通障碍 5.语言表达怪异 6.刻板性行为 7.拒绝变化 8.超常的记忆力

论述儿童情绪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不良影响 家庭不完整 冷漠的家庭关系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本身的情绪行为问题 2.幼儿园教育不当 3.社会环境的污染 4.生理因素

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大运动能力的培养 精细动作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自理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训练

从语言矫治的教育训练方法

①儿歌故事法。②全面交流法。③多重刺激法。④日常交往法。⑤自然情境法。⑥游戏法。

简述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处理攻击性行为?

冷静的态度解决儿童的争端;

让儿童分清是非,进行说服教育; 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正面教育; 冷处理的办法。

简述一体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a、集体教学活动;b、分组教学形式;c、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d、个别辅导的形式。

试述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

2、多重感官协调原则

3、自然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6、持久性原则

论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

1、构音器官异常

2、脑损伤

3、智力缺陷

4、感官损伤

5、儿童情绪不良

6、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

7、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

6、把代币制泛化到自然环境中去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正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下强化可以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2、间歇强化: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相比较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撑;

3、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4、消退: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5、隔离:隔离是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进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论述学前期多动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

答案:

1.注意力集中障碍 2.精力过剩 3.行为冲动 4.情绪不稳定 5.学习困难 6.不良行为倾向 7.协调动作缺陷

试分析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a、言语与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

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明显。

b、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迟滞,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

C、社会化发展:听力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力障碍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

联系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实际,论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案:

社会环境的变化:

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度教育、期望值过高、幼儿园教育不当:观念落后,家园教育不一致

如何应用行为矫正方法矫正儿童不良行为。

答案:

① 代币制。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

② 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防止不正确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③ 行为塑造法。④ 结合实际

论述代币制疗法的程序和原则

1、明确目标行为

2、代币的选择

3、选定支持强化物

4、确定要奖励的行为与支持强化物的兑换比例及方式

5、严格具体操作

论述多动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

5.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篇五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A.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B.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C.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D.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2.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A.弱智儿童 B.病弱儿童 C.自闭症儿童 D.多动症儿童 3.回归主流教育模式中的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加拿大

4.低视力指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为()A.0.03-0.05 B.0.03-0.5 C.0.3-0.5

D.0.05-0.3 5.视觉障碍儿童()A.兴趣不广泛

B.活泼

C.好动

D.爱提问 6.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介于()A.0-120分贝

B.0-130分贝

C.0-140分贝 D.0-150分贝 7.以下几种语言异常的表现中,属于构音异常的是()A.口吃

B.整体性的语音不清

C.共鸣异常 D.音调异常 8.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语言障碍主要指()A.清晰度障碍

B.流利障碍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9.20世纪50年代,受学习行为理论影响,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形成的原因是(A.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 B.学习C.压力 D.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 10.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A.语言缺乏

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C.语言发展迟缓 D.语言发展中断 11.缺乏交会性注意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行为特征,这是指()A.孤独症儿童无法在交流的时候对交流对象集中注意 B.孤独症儿童不具有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C.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聚在同一注意对象上))1

http://

D.孤独症儿童在日常会话中无法集中注意

12.当孤独症儿童上下挥动手臂时,教他认识“上”和“下”概念;当他摆弄玩具时,教他给玩具命名,认识玩具的形状、颜色特征等。教师采用的干预方法是()A.感知觉统合训练

B.体验性认知学习训练 C.行为矫治训练

D.多种感官学习训练

13.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的是()A.认知学派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环境压力理论

14.兴奋剂类药物,如利他林,米拉脱林,泰必利等,辅助治疗儿童的()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语言障碍

15.发散的类别或方面是指发散性思维的()A.稳定性

B.独创性

C.变通性

D.独立性

16.近代对特殊才能测验的编制,首推()A.瑞文

B.桑代克

C.韦克斯勒

D.西索

17.在幼儿园中,教师根据超常儿童已有的水平,为其提供更高的、更复杂的数学学习。该儿童很小年纪就已经完成了高年级的课程。该教师针对超常儿童所采用的教育策略是()A.内容精深化

B.加深学习

C.加速学习D.内容新颖化

18.重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当做是治疗者为当事人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这属于哪个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19.游戏治疗的目的是()A.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B.追求一定的结果 C.追求快乐、娱乐 D.释放问题、放松 20.关于“游戏治疗中的限制”,正确的观点是()A.允许幼儿从游戏室带走玩具

B.在游戏治疗室里,重点在于设立限制本身,而不是限制的过程 C.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

D.游戏治疗应尽量给儿童更多的自由,不应有任何限制 21.下列哪一项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非结构式玩具?()A.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 C.汽车、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

B.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D.枪、刀、拳击袋、锤子

22.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这一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个别化原则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23.通过口语表达、写、画、讲故事及学习唱歌等多种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这种方法属于()A.多重刺激法

B.自然情境法

C.全面交流法

D.日常交往法

24.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削弱这种不良行为的再现,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A.消退法

B.隔离法

C.代币制

D.塑造法

http://

25.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不可预测地变化着,这种强化叫()A.区别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 D.连续强化

26.玩大型玩具时,一名幼儿看到另外一名幼儿“插队”,但“插队”的孩子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也学会了“插队”。这是模范和示范达到的()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 D.不相容行为效果

27.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水平不一,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二者的共同利益,既要照顾正常儿童利益,同时又要满足班级内特殊儿童的个人需要。这一原则是()A.差异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融合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学前儿童发声异常的分类。29.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30.学前超常儿童成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31.简述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33.试论语言矫治的主要方法。

34.试论学前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有关理论。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9分)35.如何选择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请举例说明三种安置形态。

http://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 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 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 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2.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A.发展性不利环境

B.补偿性发展环境 C.回归主流环境 D.支持性教育环境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低视力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A.0.05-0.3之间

B.0.05以上

C.0.3以上 D.0.05之下 4.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不正确...态度是()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 B.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C.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5.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是()A.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让脑瘫幼儿帮助倒开水 C.让脑瘫幼儿独自起床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脑瘫儿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A.抽象思维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发散思维阶段 7.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不包括...()A.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B.家长辅导方案 C.小太阳方案 D.多曼早期教育法 8.发音时出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和拖长语音等现象,这是指()A.构音异常

B.语言发展迟缓

C.发声异常 D.口吃 9.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不包括...()A.发声异常

B.流畅度异常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10.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这是指()A.音量异常

B.整体性语音不清

C.音质异常 D.共鸣异常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孤独症的特征?()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12.最有效的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A.行为管理治疗

B.认知—行为治疗

C.心理治疗 D.药物辅助治疗 13.“鹦鹉学舌”是哪一类儿童语言的常见现象?()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恐惧症 14.下列有关创造型超常儿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够不拘一格地进行发明 B.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C.具有很高的智商和学业成绩 D.思维具有明显的批判性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结构式玩具()A.枪、刀、拳击袋、锤子

B.娃娃、玩偶、面具、衣服、帽子 C.汽车、轮船、卡车等交通工具 D.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 16.治疗者带儿童进入游戏治疗室后,不适当...的做法是()

http://

A.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B.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 C.绝对不让儿童感到丝毫的强迫和不愿意

D.迅速让孩子与家长分开 17.日本爱知县千种聋学校,对幼儿实行了“绘画日记法”,让聋儿用绘画方式来“写”日记,以促进儿童对语言系统的掌握。这采用的是()A.儿歌故事法

B.自然情境法

C.全面交流法 D.多重刺激法 18.语言矫治工作中要抓好其中一系列的环节,即贯彻()A.系统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19.“分析自然语言”是语言测查的重要方法,其优点不包括()...A.它比较真实可靠

B.它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

C.它可以避免儿童产生测试情景焦虑 D.它为教育干预奠定了富有实际意义的基础

20.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21.在课堂上,幼儿举手发言,有时举一次手就能发言,有时要举三次或五次才能得到一次发言机会。教师采用的是()A.区别强化

B.可变比例强化 C.连续强化 D.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22.在增进行为方面,模仿和示范的效果不包括()...A.获得效果

B.解除抑制效果

C.抑制效果 D.促进效果

23.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优点不包括()...A.能使特殊儿童处于普通班级中

B.能够节约教育资源

C.为特殊儿童提供与正常儿童交往的机会 D.灵活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帮助 24.具体选择哪种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的安置形态时,父母和家长不需要考虑()...A.当地的风俗习惯 C.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B.特殊儿童的特点

D.师资特点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5.什么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 26.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记忆的特点。27.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28.简述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区别。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9.试论述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0.试论述造成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因素。

31.试论述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的教学内容。

四、应用题(本大题12分)32.应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学前超常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http://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关于学前特殊儿童的解释正确的是()A.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B.是指学前期不正常的儿童

C.是指0-6岁期间心理发展远离常态标准的儿童 D.是指学前期出现某种疾病症状的儿童 2.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界兴起的教育运动是()A.回归主流

B.终身教育

C.全纳性教育

D.全民教育

3.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求在学习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可能出现心理障碍,这是()A.D.一级聋

B.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但恒常性较强 D.感知觉的速度缓慢且感知范围窄

D.停顿异常

http://

()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儿童中心”学说 13.把孤独症的原因归结为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教养态度等的理论是()A.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B.心因论

C.身因论 D.器质论

14.在选择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的安置形态时,父母和家长不需要考虑()A.师资特点 B.特殊儿童的特点以及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C.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 D.交通和经济条件 15.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创造力思维的环境,教师可以采取()A.头脑风暴法

B.内容新颖化 C.内容精深化 D.讨论法

16.国际上应用最广的创造力测验,一个是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测验》,另一个是()A.西索的《音乐能力测验》 C.韦克斯勒的《韦氏智力量表》

17.http://

B.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C.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D.设立中心、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27.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学目标包括()A.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

B.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家庭活动目标 C.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活动目标

D.正常儿童目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活动目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8.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流畅度异常的观察应包括哪些内容? 29.简述学前期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矫治的重要意义。30.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特点。

31.简述设立中心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安置形态的优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32.试论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33.试述幼儿教师如何观察与发现幼儿园的病弱儿童?

34.培养学前超常儿童成才需要多方面环境的配合,其中家庭环境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试论述学前超常儿童成才需要怎样的家庭环境。

四、应用题(本大题9分)

3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试述如何辨别学前机构中的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6.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统计公报 篇六

全省幼儿园9863所,在园幼儿183.05万人(含托班),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9.51万人,比上年增加0.78万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省特殊教育学校67所,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1904人,比上年增加25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010人,比上年增加742人,其中盲人学校在校生358人;聋人学校在校生2358人;培智学校在校生5209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在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646人、5085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33.9%、39.1%。特殊教育小学在校生8992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9.1%;初中在校生3602人,占27.7%;高中阶段416人,占3.2%。

7.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考试大纲 篇七

目前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儿童文学教学选择的教材是和一般师范院校学前专业同样的教材, 这些教材不能针对特殊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进行整合, 使教材既符合儿童文学的教学体系, 又和特殊教育紧密相连、有机结合。

一、儿童文学的体裁与特殊教育的结合

儿童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但是这些适应正常儿童的文学体裁在特殊儿童的教育中要有所选择, 因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发育和正常儿童不同, 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症状选择有助其康复的儿童文学体裁。如自闭症儿童可以选择儿歌、儿童戏剧等儿童文学体裁。自闭症儿童由于体内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 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针对自闭症儿童, 儿童文学在体裁上多选择儿歌类的作品, 儿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自闭症儿童在吟唱儿歌的过程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 对自闭症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如儿歌《动物好朋友》:

小山羊, 去种树, 路上遇见小白兔,

小白兔, 去插花, 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青蛙, 跳下河, 唤来一只大白鹅,

大白鹅, 游呀游, 碰到一只老水牛,

老水牛, 当领队, 叫唤大伙来排队,

排好队, 向前走, 大伙都是好朋友。

儿歌中配合游戏的儿歌可以锻炼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语言和动作协调的能力, 与伙伴的配合能力, 如《动物拍手歌》:

你拍一, 我拍一, 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 我拍二, 两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 我拍三, 三只企鹅上冰山;

你拍四, 我拍四, 四只熊猫吃竹子;

你拍五, 我拍五, 五只小猫抓老鼠;

你拍六, 我拍六, 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 我拍七, 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 我拍八, 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 我拍九, 九只小鸟齐飞走;

你拍十, 我拍十, 十只小鸡捉虫子。

配合游戏的儿歌能给自闭症儿童良好的参与感, 以及来自外界对自己的认同感。

儿歌中的谜语歌可以锻炼自闭症儿童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特征, 如:

白嫩小宝宝,

洗澡吹泡泡,

洗洗身体小,

再洗不见了。 (打一物———肥皂)

身穿绿衣裳,

肚里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

个个黑脸膛。 (打一物———西瓜)

谜语歌给自闭症儿童动脑的机会, 而且猜出答案后的成就感给自闭症儿童增添自信。相反多动症儿童, 就要为其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短暂, 活动过多, 情绪易冲动, 在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最好是选择一些能让儿童安静的文学体裁, 如绘本, 绘本也叫“图画书”, 而绘本以图画为主, 以图画传达故事情节, 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 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 多动症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容易沉浸在精美的图画和图画讲述的故事情节中而安静下来。对聋哑儿童来说儿歌的教学就可以省略, 图画书恰恰满足了聋哑儿童视觉发达的特点, 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影视也是适合聋哑儿童的文学体裁。对肢残的儿童来说, 寓言的励志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儿童文学的题材与特殊教育的整合

鉴于特殊儿童身心发育方面存在的不同症状, 儿童文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需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儿童文学的题材相对于成人题材较简单, 所涉范围大都在成长、亲情、友情……但也会出现死亡、病痛、暴力等。对特殊儿童来说如果选择的题材恰当能够给他们恢复健康助一臂之力, 如孤独症儿童可以选择一些只写正面、光明、快乐与温暖的作品, 《驴小弟变石头》带给特殊儿童的信息不仅是温暖的亲情, 而且有在失望及挫败之下, 保持良好的心境, 带着希望去度过每个难关, 到最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未必可以失而复得, 至少可以得到愉悦的心态和永葆的坚强。表现团结协作题材的作品如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 讲述了一群小黑鱼团结协作战胜大鲨鱼的故事, 这类作品有利于孤独症儿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表现友情的作品当然可以给孤独症儿童带来精神上的营养, 但有些也要有选择, 比如《小鲁的池塘》讲好朋友小鲁患病死后, 小作者难以释怀, 在怀念中度过的时光。这虽然是一个讲友情的绘本, 但是故事的基调太过伤感, 画面的色调太过低、冷, 它虽然可以告诉儿童要珍惜友情, 但是对孤独症儿童来说, 会产生死亡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荷灯照夜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元节的故事, 表达了主人公小菱对车祸中失去生命的姐姐小玉的思念;《满月》讲述了一个叫满月的小女孩, 她爸爸在输血时感染了艾滋病, 后来传染给了妈妈, 这种可怕的疾病让满月相继失去了爸爸和妈妈, 成了孤儿。这类涉及疾病、死亡等主题的作品对患儿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对于多动症儿童在题材上不适宜选择好动的故事, 比如美国作家香农的作品《大卫不可以》描述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故事。大卫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的形象, 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 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他的淘气行为固然给孩子们带来欢笑, 但是也会让处于模仿期的孩子去模仿, 尤其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儿童不能过多接触暴力, 因此儿童文学中暴力题材或者带有暴力场面的作品都不适合推荐。

多动症儿童还应该读一些能使其安静下来的作品, 如情节紧凑的儿童小说, 能让多动症儿童沉浸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之中;幻想小说能让多动症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 驰骋在想象的天空, 在静谧安详的氛围里, 倾听内心的声音, 获得心灵的指引和无穷的力量。

三、儿童文学的教学理论和特殊教育实践的融合

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集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和文体研究为一体的学科, 它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基本理论的钻研, 对前沿性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是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石。儿童文学理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自如地进行教学工作和组织活动。因此, 教学效果的落实应该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将理论学习运用转化能力的培养作为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特殊教育职业技术院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非常明确, 因此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 实践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 课堂实践是指在儿童作品的阅读方面, 阅读指导能力和阅读组织能力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 在课堂上模拟教学现场, 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外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院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手段, 对从事特殊教育的学生而言, 未来职业中遇到的情况是多样而复杂的, 既可能面对耳聋、眼盲、肢体残疾的学生, 又可能面对孤独症、多动症甚至是心理障碍的学生, 对他们的教育策略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时调整, 适应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就应该更新理念、创新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将学生框定在教室有限空间的封闭型教学, 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结合起来, 使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型走向加强实践、注重应用的开放式教学, 促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被动接受理论转化为具有专业特色的纵深型知识探究。特殊院校的学生由于职业定位非常明确, 因此应该将实践的课堂拓展到特殊学校,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基本理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 特殊教育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需要将特殊教育和儿童文学结合起来,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仅从教学内容着手, 从儿童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两个方面探讨了儿童文学教学上的创新思路, 特殊儿童也只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聋儿和肢残儿童为例, 没有做全面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7, (122) .

[2]尚仲衣.选择儿童读物的标准[J].儿童教育, 1931, (3-8) .

[3]茅盾.论儿童读物[J].申报 (副刊) , 1933, (6-17) .

[4]王泉根.现代儿童文学新思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129.

上一篇:昆虫记读书笔记1000字下一篇:摄影拍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