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2024-09-10

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共8篇)

1.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一

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家:与家庭有关,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里有亲情。

二、家庭关系有几种情形:1婚姻成家2生育子女3收养子女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家庭5婚生子女与父母间的法定权利义务关系.三、现代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1、一般为(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A、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B、主干家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2、此外还有少量的,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四、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为此,我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和家庭和睦相处等都与家庭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五、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六、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1、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血缘关系无可选择,天然感情无可替代;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发扬,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3、父母如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法律的严惩。

七、如何对待父母地位低、不富裕、父母有残疾的问题: 1无十全十美的家庭和父母;2家庭的希望在子女,有志者不怕家贫;家长普通,人格平等,为社会服务的普通工作值得尊重,不影响他们在我们心中的高大形象,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3明理者不嫌父母丑或残疾;4无论什么家庭,血缘亲情无法改变。

八、为什么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继承家里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贡献。

九、为什么说家庭和父母对我们无比的重要:

1、家庭是成长的摇篮,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第一位老师。

3、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馨。

十、谈谈父母对我们的无悔的奉献:收入、房子、电器、修造、饮食,穿戴、洗漱、教育、娱乐等

母爱温暖无私,哺育儿女茁壮成长;父爱撑起家庭,教育子女为人自强。

十一、为什么父母对子女要尽抚养教育的责任:

1、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是亲情的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2、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3、如果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十二、为什么说家庭是避风港,或我们享受到家庭怎样的亲情和温暖或为什么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

1、情感的栖息地

2、物质生活后盾

3、安全健康保障

4、娱乐天 地

5、天然学校

6、发展的大本营

十三、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做人,父母养育恩情要永远铭记在心;

2、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应当得到回报,受到我们孝敬;

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4、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十四、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十五、为什么说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

1、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2、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3、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和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十六、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去做。具体表现见十七题;

3、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既要付出代价,付出时间、付出感情、付出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4、孝敬父母是(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不是愚孝、顺从;父母不道德的事,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使孝的表现;如父母触犯法律,做儿女要依法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

5、还要孝敬长辈,祖父母与外祖父母。

十七、孝敬父母有哪些具体表现:

1、爱父母,心里想着,理解,关心父母;

2、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做朋友

一、为什么随着成长,我们与父母之间会产生矛盾: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

2、在父母眼中,我们没有生活经验与阅历,还为真正长大成人;

3、对我们关爱之心还像我们儿时一样,要求更加严格,叮嘱更多,我们听不进去时,就会觉得家长唠叨罗嗦。

二、如何看待成长中的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1代沟的影响:年龄差距产生代沟,我们与父母(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我们与父母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熟悉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2正确看待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这苛刻的爱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三、逆反心理:因为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因此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是逆反心理。

四、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五、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A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B你说这个好,我非说哪个好;C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六、如何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1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父母的观念可能滞后,家教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2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极大危害。3多数情况下逆反心里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4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里,在情绪冲动时,努力克制自己。5积极架起沟通桥梁,走进父母,相互理解,跨越代沟

七、面对父母与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和代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1、不能否认和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2、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3、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掌握有效的沟通基本方法.八、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1、明确冲突什么

2、分析产生冲突原因

3、找出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

4、判断哪些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5、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最佳方式

6、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九、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1、(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2、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结果要(求同存异);

3、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以同样(以爱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沟通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了解父母、敞开心扉、笑口常开、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

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交往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无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无障碍;

4、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第三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一、人际圈:我---知心朋友---较好的朋友---一般同学或熟人---陌生人

二、在和同学的交往中,闭锁心理的危害与保持积极开放心态的益处:

1、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陷入孤立。

2、(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会更精彩。

四、受欢迎的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1、(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质,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2、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使我们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五、为什么说朋友和友谊是人生的永恒话题,为什么我们渴望友情、寻找朋友、探求友谊的真谛?

1、朋友给与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2、人生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六、如何交友,交友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和分担)必须是双向。学会给予和分担才能做到双赢和多赢。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混得更持久的友谊。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慎交朋友,尤其是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七,为了照顾朋友情面,可不可以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八、为什么说男女同学相互交往是必要的或说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

1、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

3、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九、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的友谊?

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4、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够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十、如何看待青春期我们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之情:

1、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往往不属于早恋;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3、当我们在情感之门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5、加强自律,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十一、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1、外界的保护:社会法律,道德,学校纪律、守则,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3、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三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一、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二、在与老师的交往中: $(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使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如何了解我们的老师: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为什么说老师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3、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

4、老师教给我们思考的方法,让我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五、为什么我们要爱我们的老师?

1、我们爱老师,因为他们有一颗金子般闪光的心;

2、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

3、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

4、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的拨正我们前进的航向;

5、我们取得一点成绩骄傲时,老师是我们的清醒剂;

6、老师是我们的良师,最真挚的朋友。

六、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的学习,更快的进步。

七、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优点?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2、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3、老师是我们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八、旧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缺点:

1、旧的师生关系,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学生更多地扮演遵从者的角色;

2、这种不对等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九、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亦师亦友”优秀师生交往范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老师是我们的友伴;

2、和老师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

3、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十、一旦改变对学生角色的认识,我们就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

十一、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十二、面临哪些情况需要和老师沟通:

1、我们有了不能解决的难题;

2、埋怨老师处理不公时;

3、埋怨老师听不进我们意见时;

4、觉得被老师误解时等。

十三、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需要掌握哪些有效的沟通方法:

1、从老师的立场、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间的冲突;

2、正巧地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不伤害老师;

4、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十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1、要理解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也要理解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

2、学会在被表扬时我们体验成功,被批评时我们体验挫折;

3、觉得被老师误解时,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但解释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解释为了更好的沟通,而不是逃避自己的责任;

4、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十五、如何看待老师的错误:

1、我们要原谅老师的错误:老师也不可避免会犯错误,也希望我们的原谅;

2、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不伤害老师

十六、礼貌待师:礼貌待人是对人的尊重,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师生间多一次问候,就多一次感受温暖的机会。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策略,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艺术。在办公室、教室、球场和超市里,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语气和老师交谈,交谈的主题也应该有所不同,一些轻松的话题能够润泽师生间的感情,使彼此多一份亲切和轻松。勿失分寸:没有打听老师隐私,或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等行为。平等决不意味着放肆。第三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主要标志性的文化习俗有:

1、节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代表人物。

三、不同国家民族的各自标志和代表人物和本国文化的关系:

1、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2、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3、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花园。

四、如何看待世界各种不同语言的存在:

1、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

2、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3、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五、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

1、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经济的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单一。

2、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发展更趋于文化的多元化。

3、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六、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法。

七、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些不同的态度,如何认识这些态度:

1、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排斥),一种是(沟通);

2、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八、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如何面对不同文化共处这一新课题:$

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尊重保护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九、为什么说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需要我们的尊重、珍惜和保护:

1、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2、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十、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1、在世界各种古老的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到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包的开放体系;

2、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十一、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走进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文化当中去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2、在走向世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3、学习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批判的继承;

4、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5、我们作为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胸怀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十二、随着对外交流的旷达,我们跨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当中,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安和焦虑,试举几例: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宽容的态度;

2、提高对其同文化的鉴赏能力;

3、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语;

4、寻找连接双方的相似点;

5、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6、探索有效沟通技巧;

7、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等

十三、面对文化差异,如何做一位友好往来的使者:$

1、以开放的胸怀,尊重不同的文化;

2、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的文化;

3、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批判的继承、学习外来文化,珍爱自己的家园,宣传、弘扬民族文化。第三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六课网络交往空间

一、网络沟通的特点或说与现实交往的不同:

1、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梦想;

2、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超越了辈分、年龄、职业、地位、相貌、肤色;

3、突破了专业限制,随时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

4、突破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在网络上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二、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

三、我们可以利用的网络优势有哪些: 网络,使大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四、对网络交往应该怎么认识:

1、网络交往包括相熟朋友、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有着网上求诊、网上寻亲,网上求教等多种形式;

2、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至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3、在网络交往中,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4、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

五、面对沉迷网络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1、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上;2在网络交往中,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3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

六、网络交往有哪些危害:A沉迷网络荒废学业,B网络诱惑欺诈等;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 A虚拟性、B间接性和C隐蔽性特点; 网络交往多种形式:A网上求诊、B网上寻亲,C网上求教; 网络交往的益处: A开阔眼界、B放松心情、C学习新知、D结交新友

七、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这些特点使我们:

1、可以更自由的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

2、使我们更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不必因年龄、相貌、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而退缩;

3、也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顾忌的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我们可能成为污染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而破坏网络环境。

八、怎么看待网络上瘾:

1、并非所有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

2、易上网瘾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所以希望在网上得到安慰,九、易上网成瘾的人有哪些: $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A性格内向、B不善交往、C希望得到重视但十分孤独的人,D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E没有特长、工作不突出心情压抑的人,F家庭不和的人,G因环境变化导致成绩下降又难以适应的青少年学生。

十、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健康上网:$

1、思想上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扬长避短,发挥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2、行动上A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

3、网络信息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活动,作为网络游客,需要行动上B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行动上C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交往遵守(道德),上网更要遵守(法律)

十一、网上交往要遵守的道德有哪些:

1、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

2、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

3、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

十二、上网要遵守的法律有哪些:

1、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

2、不侮辱他人;

3、不进行诈骗活动;

4、不泄漏国家机密;

5、不制造传播病毒;

6、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

十三、上网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网上行为准则

十四、如何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

1、认识网络游戏存在严重弊端:它使人精神颓废,脱离现实,使青少年丧失进取心,责任感,荒废学业,疏远家人和朋友,不利自己健康成长;

2、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迷恋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得不偿失;

3、有关法律规定,禁止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营业场所,未成年人应该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有节制、有选择的上网。

4、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与他人交往:通常说,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却又希望得到重视的人,比较容易对网络游戏上瘾;

5、我们一旦有网络游戏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培养自己其它业余爱好,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

6、如已到了对网络游戏如醉如痴的地步,则需要在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心理矫治,才能彻底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

第四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的概念: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二、如何正确认识礼貌的重要魅力: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2、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讲文明、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优良品质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如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妨害我们交往。待人处事每个人都有获得以礼相待的需要,以礼相待满足了人们的自尊

3、是否有礼貌,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4、礼貌是与人交往的亲和剂。

5、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三、为什么说语言文明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语言文明有哪些要求:

不同的语言A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用语能B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所以说言文明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语言文明的的要求有:

1、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大声说话。一声得体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能使人感到暖意融融。

四、为什么说态度亲和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1、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方,对方必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我们。

2、在社会群体中,大家都具备这种谦恭和气的态度,就会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愉快。

五、为什么说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1、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2、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就能广友欢迎、广交朋友

3、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六、为什么说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1、礼仪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

2、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七、礼仪作为一门学问,有什么特定要求:$

1、无处不在,在家庭、学校、各种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所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如不讲礼仪,可能会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社会;

2、个人礼仪的表现:(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许多方面

3、自觉做到讲礼仪

4、常规的礼仪姿态,要我们(通过日常的有意锻炼,逐步养成习惯)

八、礼仪的作用或意义:$

1、自觉做到讲礼仪,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形象,关系到周围他人,关系我们的集体,甚至(民族和国家形象);

2、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九、最常用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站如松、坐如钟、形如风)。$ 它能展示我们内心的自信、蓬勃的朝气,振奋的精神,有助于强健我们的身体,还能给与我们美的享受。发自内心的微笑,体现了我们的真诚、心灵的善美、对人的尊重,拉近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

十、常规的礼仪姿态,要我们通过(日常的有意锻炼,逐步养成习惯)。$

十一、社交礼仪特点,社交礼仪怎么掌握:$

1、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如握手、待客,电话等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

2、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中不断的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我们注意日积月累,就能够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3、科学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精华,剔除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4、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十二、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A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B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第四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的两面性:$

1、有利的一面:A、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B、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C、使我们在竞争中,比较中客观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D、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

2、不利的一面:A、胜者娇,败者馁: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B、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C、产生嫉妒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时,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

二、举例良好的竞争意识与不良竞争意识:

1、举例良好的竞争意识:A、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最佳水平;B、崇尚公平竞争;C、保持良好心态,胜不骄,败不馁;D、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用于超过别人。

2、不良竞争意识:A、对竞争对手保持高度戒备;B、对对手不良处境幸灾乐祸;C、生怕别人超过自己;D、试图通过某种不正当的方式压倒对手。

三、忌妒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

1、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

2、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四、为什么说任何一种竞争都是公平竞争:$

1、竞争是在一定规则上进行的,规则(对每一个竞争者一视同仁),这就是公平;

2、对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的法则)参与竞争;

3、(道德)和(法律)是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轻则违背道德良心,重则触犯国家法律。

五、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a超越自我,b开发潜能,c激发学习热情,d提高工作效率,e取长补短,f共同进步。

六、为什么说(合作和共享)是成功的保障:$

1、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合作的结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

2、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3、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国老话“人心齐,泰山移”,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4、总之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七、为什么我们需要具备优良的合作品质或说为什么说合作对我们有益:

1、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

3、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4、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大大增大了成功的可能;

5、精诚合作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八、如何认识合作与竞争或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

1、合作与竞争相互依存:

2、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3、在竞争中合作,体现(双赢的原则),发扬(团队精神):

A、竞争对手不相互排斥,否则以两败俱伤;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B、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 服从集体利益; C、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九、在合作中竞争的两个方面内涵;$

1、团体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

2、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另外,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十、在竞争中合作,体现(双赢的原则),发扬(团队精神)的意义:$ A、竞争对手不相互排斥,否则以两败俱伤;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B、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十一、为什么要在合作中竞争,如何做到?

1、在合作中的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使我们集体更强大,个人更快的进步;

2、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合作的过程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过程;同学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为我们的合作铺平道路,不同点使我们在竞争中相互启发,各显神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3、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

4、在合作中竟争,倡导全新的竞争理念:竞争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

十二、在合作中竞争,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1、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成功固然可贺,失败也不必悲伤,只要尽其所能,就给问心无愧;

2、面对竞争的成功,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不可孤芳自赏,追名逐利,唯我独尊;

2、面对竞争的失败,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

十三、为什么要在竞争中合作,如何做到:

1、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可能性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2、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合作得真谛;

3、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

4、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意识,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5、形成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

十四、竞争还是合作,如何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

1、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2、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成功。

3、要学会谅解别人,对于在竞争或合作中的误会和分歧,不能心存怨恨,要站在对方位置上思考,想别人难处,缩小分歧,消除误会,以诚相待,求得共同发展。

十五、正确看待在竞争或合作中的误会和分歧: 学会谅解,不能心存怨恨,要站在对方位置上思考,想别人难处,缩小分歧,消除误会,以诚相待,求得共同发展

十六、竞争中的双赢原则是什么:$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合作得真谛;

十七、什么是团队精神,怎么看待,有什么体现:$ 概念: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A上下一致、B相互支持、C密切合作,D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看待:A团队的精神核心是集体主义,B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体利益,D个人成功不是最终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成功。

体现:A、在学校,团队精神体现在校风、班风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B、在社会,团队精神体现在敬业和与同事的精诚合作之中;

十八、解释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并分析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

1、合作与竞争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A、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会使合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合作就会是一潭死水B、竞争也离不开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只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或两败俱伤C、竞争需要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则增强了竞争的能力,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2、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同学们应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第四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

二、(合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很正常。我们不能因为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

四、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伤害别人时怎么办?

1、无意中伤害别人时,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的赔礼道歉,请求他人的原谅。

2、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对别人的真诚对不起,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不能得理不饶人,更不可怨怨相报。

五、宽容的意义:$

1、宽容是一种美德;

2、宽容是一种境界;

3、宽容利人利己。

六,为什么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1、为人可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

2、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

3、宽容是高尚的,做到确是不容易的,为小事,出言不逊,大动干戈;对他人过失,耿耿于怀,是非常不可取的。

七、宽容是一种境界:真诚宽容别人过失,境界上升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八、为什么说宽容利人利己:

1、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诚心帮助他人,心胸开阔,与人为善,因而受人尊敬。

2、宽容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九、宽容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增不明,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1、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上不能让步。

2、宽容要讲策略:受到别人伤害时,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在可能的情况下,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使其改过;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十、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

1、宽容就是实事求是的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

2、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允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向善的机会,同时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我们不愿意,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十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出自论语,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十三、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十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的与人相处。

十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十六、谅解:

1、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2、被误解冒犯时,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就能达成谅解。

3、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4、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十七、如何理解换位思考:

1、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2、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十八、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十九、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1、如果我们不懂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

2、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认识,所获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3、我们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份欣赏,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就多一份爱心

二十、怎么理解人生而平等:

1、人生来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2、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法律上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履行法定的义务;

3、金钱地位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的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4、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现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事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增强平等意识,互相取长补短,是我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5、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伤害;我们应当平等的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十一、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含义:$

1、人生来平等。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该得到尊重

2、尊重人的差异。(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3、尊重社会,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力)等方面。(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二十二、如何做到尊重: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

2、尊重社会,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力等方面。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遵守规则是遵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3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地球。

二十三、怎么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以及智愚来衡量

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以体貌特征来衡量

4、在学校生活中,作为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四单元 我们朋友遍天下---------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二、举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古语,解释含义,说明不讲诚信的危害以证明诚信的重要:

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的履行承诺。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成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三、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四、(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五、1、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2、(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的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4、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小事之分),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做大事也要拘小节。$

六、(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这句话如何理解和做到:

1、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

2、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就应该努力兑现。

七、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1、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信任的基础,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2、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信任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八、以诚待人,以信交友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九、(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坚持诚信需要我们作(理性的选择)。$

九、(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怎么理解这一守则:

1、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如果带有个人目的对事实加以掩饰、歪曲,就会走向诚信的对立面——虚伪;

2、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虚假欺骗等行为,往往同个人私利联系在一起,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诚信原则,就会损害他人利益,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损害大多数人利益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或许我们一时的不诚信行为能得到眼前利益,得到某种需求的暂时满足,然而,与长远利益,我们今后的长远发展比,那只是蝇头小利,微不足道,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一边。

十、怎么做一个诚信的人?$

1、坚持实事求是;

2、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

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一边。

十一、坚持诚信要求我们做那些理性的选择?$

1、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2、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

3、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一边。

十二、如何把对诚信的理解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把握诚信智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做一个拥有诚信智慧的诚信人?

1、(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相结合,坚持原则,权衡利弊,结合具体情境,按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2、正确认识诚实与说谎,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3、诚实核心是(善),把握这一善的核心:总之,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的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十三、如何理解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怎么把握两者的关系:$

1、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即对人诚实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尊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

2、尊重隐私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

3、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

4、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十四、为什么说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1、生活环境复杂多变,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种种不同;

2、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实情的某些真相,这就是善意的谎言,这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2.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二

通过学生表演小品《我是追星族》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小品《我是追星族》剧本

A: (银幕上周杰伦图片刚一出现, 就在座位上高呼:) 哇噻, 周杰伦!这可是我的偶像! (走上讲台, 边走边说) 你们瞧, 我这手链怎么样?它可是周杰伦上次演唱会戴的那一款。

B、C: (和A同时走上讲台) 我看看, 我看看!

A:小心点, 小心点, 我找遍了整个张掖城都没找到, 这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朋友从兰州买的, 小心点!

B:周杰伦真是帅呆了。我做梦都想见到他。

C:他也是我的偶像, 我是超级FANS, 我有他所有的碟片, 我会唱他的所有的歌 (迫不及待地哼歌: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B:你这算什么?你看我走路的样子像不像他?我琢磨很长时间才学会的。 (表演)

A:如果我有钱, 我一定到韩国整容, 变成周杰伦的模样, 那该有多好呀!

B:你真是我的知己呀, 我也日思夜想呢! (鞠躬, 谢谢大家!退场)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这种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 引人入胜。

二、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 理解“追星”的原因, 掌握“追星”的利与弊。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追星”现象, 能够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 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出“追星”的误区, 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 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设计意图]将教学目标重新叙写成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达到的要求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为“星”迷 (明理)

1.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后, 指定同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问卷调查:今天, 你追星了吗?

(1) 你有偶像吗?有□没有□

(2) 你追的是哪个领域的“星”?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作家□企业家□政治家□科学家□其他□

(3) 偶像的哪个方面吸引了你?外貌□才华□成就□品质□

(4) 你“追星”主要采取何种方式?收集信息□谈论偶像□购买商品□刻意模仿□参加活动□职业“粉丝”□

2.自主探究“追星”的原因, 以及如何看待追星 (课本第65页) 。

3.公布第一题“你有偶像吗”调查结果, 并从结果总结出反映了什么现象。

现象:在我们同学中“追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原因:向往成功、发现理想中的未来自我、精神寄托情感共鸣、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引领潮流……

[设计意图]按照课文线索, 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四个调查问卷题, 并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结果总结存在的现象, 进而探究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活动二:我“秀”我“星” (展示)

1.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偶像 (多媒体展示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视频) 。

2.学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介绍自己的偶像, 并说明自己喜欢、崇拜他的理由。

[设计意图]老师带头“秀”自己的偶像, 既可以打消同学们“秀星”的顾虑, 又为追星该“追谁”起到引导作用。

活动三:群“星”闪烁 (明理)

1.公布第二题“你追的是哪个领域的‘星’”调查结果, 并从结果总结出反映了什么现象。

现象:不同的人所追的“星”不同。每个领域的“星”都有人追。

2.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的问题, 出示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追星”应该“追谁”: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追的“星”, 都有我们学习的榜样。

[设计意图]活动有意避开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 起导向作用。

活动四:“星”光夺目 (立志)

1.公布第三题“偶像的哪个方面吸引了你”调查结果, 并从结果总结出反映了什么现象。

现象:不同的明星被人喜欢的原因不同, 对于同一个明星人们喜欢他的原因也不相同。

2.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追星”我们应该“追什么”: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毅执著的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明星的崇拜实现由表及里、由外表到品质的转变, 为“怎样追星”做好铺垫。

活动五:心随“星”动 (导行)

1.公布第四题“你‘追星’主要采取何种方式”调查结果, 并从结果总结出反映了什么现象。

现象:崇拜偶像的方式有多种, 但许多人停留在较浅层次。

2.多媒体展示《如此追星———杨丽娟疯狂追星刘德华》, 使学生明白如果盲目追星、疯狂迷恋明星, 就会迷失自我, 付出惨痛的代价。

3.组织“‘追星’利与弊”辩论会, 让学生懂得“追星”既有利又有弊。

正方主要观点:“追星”有利———树立远大的理想;向自己的偶像学习、有动力;培养自身的兴趣。

反方主要观点:“追星”有害———盲目追星, 疯狂迷恋, 迷失自我;浪费金钱;妨碍学习, 影响生活。

4.引导学生从中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的“追星”方式、程度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明白“追星”我们应该“怎么追”:理性看待明星、理智对待崇拜、掌握分寸、把握程度、让“追星”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杨丽娟盲目“追星”导致亲人反目、家破人亡, 具有震撼力;接着进行辩论, 使“追星”的利与弊更加明晰, 从而让学生明白“追星”应该“怎么追”, 使教学活动达到了高潮。

活动六:明日之“星” (导行)

(播放背景音乐《我是明星》) 学生描述自己的“星梦”, 说明会为之做何努力, 并在同组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使认识得到升华。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讨, 我们透视“追星”, 探究了“为什么追”, 明确了“追什么”, 更是懂得了“怎么追”。我深信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理智对待“追星”, 在“追星”中成长, 在成长中成熟, 在成熟中成就自我, 使自己早日成为一颗明日之“星”。

五、教师寄语

(多媒体出示教师照片、文字)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只要你认真做好自己的事, 只要你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 你就是成功的, 你就是一颗闪亮的星。

参考文献

[1]朱小曼, 魏贤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7.

[2]张子成.谈中小学生追星现象[J].教育艺术, 2004, (7) .

[3]孙妍.中学生追星现象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11, (3) .

3.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三

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版本不断呈现新面孔,本学年,我任教的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编排形式异彩纷呈、图文并茂,但文字材料较少,对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引导,这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更大的使用空间。本文仅以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教材开发使用中的一点体会。

一、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意味着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不必太在意》中引用了一段短文《恼人的“少白头”》,讲的是主人公因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少白头”而烦恼,以至于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当读到这部分内容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为啥学校还不让染发呢!”他的话乍一听有理,故事的主人公只需把自己的“少白头”染成黑色,不就轻而易举地解决自己的烦恼了吗?但转而一想,如果这样思考的话,就违背了教材编写者的初衷,而且校规所要求的不能染发,指的是不能染成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是对他的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表扬,然后说:“老师也想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你可以采取染发的方法来解决烦恼,你准备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什么颜色呢?”“黑色。”“大家是不是也同意他的意见?”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然后我向全班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故事的主人公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适合染发,例如对染发过敏等,也就是说,他的‘少白头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谁能帮他走出自卑的低谷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对自己的‘少白头不必太在意!”“积极对自己暗示,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向自己信任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请教!”等等。很自然地,我把教材中的一个简单实例与学生的实际予以结合,拓展了教材的维度,使学生受到更多方面的教育。

二、走进生活,灵活性地演绎教材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研读教材,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教材,在教材和学生生活之间寻找联系、铺路架桥、人文兼顾,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演绎逻辑,使学生走进教材、融入教材。

学习《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一部分的时候,学校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我以“考试作弊、不讲诚信”这种发生在学生周边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诚信答卷”要求自然导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就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并请学生就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如何克服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的做法,与同学们展开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克服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最后,引导学生以“我看无人监考”为话题,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材得以灵活性地再度开发,学生、教师都能很好地走进教材,收到良好效果。

三、与时俱进,时代性地解读教材

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企业家能从《三国演义》里读出商战谋略,管理者能从《红楼梦》里挖掘出管理智慧,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时代需要去解读思想品德教材呢?所谓“文以载道”,我相信“道”的法力是无边的,它隐含了当下许多社会问题乃至精神问题的解法,只有与时俱进,育人目的才会魅力永存。

例如,在学习《诚信是做人之本》时,编者的故事已经过时了,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不适合现在学生的胃口。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近几年评选的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入课堂,收到了良好效果。从中使我更加认识到:对于教材,教师既要能跳进去,又要能出的来,既要尊重教材的本来意义,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要增加色彩,这样,教材才会常读常新,魅力永存。

教材解读是一门复杂的教学艺术。只有紧扣课标、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性地演绎教材、时代性地解读教材,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教材,融入教材、理解教材,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4.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四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1、1我知我家【家的含义 P5上;家庭关系的确立(四种 P5中);家庭的结构 P5下;家庭的功能 P5相关链接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原因 P6中】

1、2我爱我家【家庭的重要性 P8中;父爱和母爱 P9左上;父母要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P10上;家的温暖的具体表现P10下】

1、3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P13上B.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P13下C.成年子女具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P14上;孝敬父母的含义 P14上;孝敬父母的基本做法:A.从小事做起 P15中B.表现在各个方面(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等)P16上 C.付出代价 P16

D.不是盲目地顺从 P17上E.孝敬父母的长辈P17中】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2、1严也是一种爱【与父母的冲突的原因P19-21第1、2、3倒数第三段;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未必所有的都是错误的)P21倒数第二段;逆反心理的错误行为表现P21下;错误逆反心理的结果 P22上】

2、2两代人的对话要正确看待家庭矛盾B.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商量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C.要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前提、关键、方法、结果)P25上;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共4点 P26-27)】

第三课 同学与朋友3、1同学,朋友【要克服闭锁心理,积极交往P31上;人际交往中受欢迎语不受欢迎的品质P31下;朋友的作用(力量)P32中;交友的原则:共4点P33-35】

3、2男生,女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意义(共2点 P36-37);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原则(共3点P38下); 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情感问题?P39-40A.青春期产生爱慕之情是正常的心理B.对待感情问题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C.要学会反思情感中学会承担责任;要学会保护自己(包括外界的保护和自我保护)P41中】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4、1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师生交往的意义P43;老师的作用(共4个P44);敬爱老师的原因(共2点P45-46)】 4、2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以前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P48上;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P48中;“亦师亦友”的启发P48下;要改变学生角色的认识P49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P50中;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共3点P51-52)师生交往的礼仪(共3点P53)】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5、1世界文化之旅【独特的文化习俗P56下;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P57上;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P58上;构建和谐的文化乐章:A.关于语言差异P59上B.关于文化多样性P59中C.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P59下D.面对文化差异的态度P60上】

5、2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开放的胸怀:A.面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和做法P61最后一段B.也要尊重保护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P62上C.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P62下;

如何搭起文化的桥梁?P63-64:A.面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面对中华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C.面对文化差异的正确做法(如入乡随俗、掌握沟通技巧)

D.;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 64下】 以下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6、1关于网络【1.网络的特点:具有无限性和两面性——网络的无限性:P66-67abc段;网络的两面性(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网络的积极作用P68中,网络的负面作用P70中(容易荒废学业、产生诱惑欺诈、形成自我封闭、影响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P6 9下(a.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b.不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网络交往上;c.要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d.要善于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P71上4.产生网瘾的人以及原因P71下(有5种人)6、2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1.学会自我保护P72-73abc段(如何自我保护?a.提高安全防范意识;b.提高辨别觉察能力;c.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2.遵守网络规则:要遵守道德P74上;上网更要遵守法律P75上。】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7、1怎么看待礼貌【1.礼貌是什么?礼貌的含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P79上。

2、为什么要讲礼貌?礼貌的重要性: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P79上;礼貌是文明的体现P79下。3.怎么做到对人有礼貌?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P80-82。】 7、2礼仪展风采【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P83中。2.讲礼仪的重要性(讲礼仪的意义):a.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b.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c.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P84-85abc段)。

3.如何做到懂礼仪?a.注意社交礼仪,包括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等P86中;b.需要在生活中学习、观察和思考P87上;c.正确对待传统礼仪: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P87下;d.尊重少数民族礼仪P88下。】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8、1竞争?合作?【1.竞争的两面性:竞争的积极作用 P90中;竞争的消极作用 P90下。2.忌妒心理的危害P91上。3.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不良的竞争意识表现P91中相关链接。4.竞争的规则是公平: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P92上。5.竞争的目的:P92下。6.合作的重要性:⑴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P93中;⑵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P94上。】

8、2合作!竞争!【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95第一段。2.强调在合作中竞争:其内涵P95第二段;⑵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P95第三段;⑶如何“在合作中竞争”?P96-97abc段。

3.强调在竞争中合作:⑴竞争中需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的意义)P98上;⑵怎样“在竞争中合作”?P98-99(a.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 b.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c.“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4.关于团队精神(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P99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P110-1139、1关于宽容【1.其含义P101下。2.要宽容的原因P102。3.宽容的重要性:a是一种美德P103上;b是一种

境界P103下;c利己利人P104上。4.如何宽容?a不能盲目,要讲原则P104中;b也要宽容自己P104下】

9、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内涵P105中;其实质P106下。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的意思P106中。3.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a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P107上;b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其实质)P108上;c理解他人,欣赏他人P108中】

9、3平等待人尊重他人【1.平等的含义P109中。2.错误的做法P109下。3.如何做到平等待人?a尊重差异,取长补短P110中;b关爱社会不利地位的人P111中。4.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的原因P112上。5.如何做到尊重?a尊重他人P112上;b尊重社会P112下;c尊重自然P113下。】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P115-12310、1诚信的重要性【1.诚信的含义P115中。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内涵P115下。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讲信用无以立足)P116中。4.如何做到诚信?a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诚信的基本要求)P117中;b慎重对待承诺P118上;c做大事也要拘小节,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P118中】

10、2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1.坚持诚信守则:a坚持诚实(可以赢得信任)P119中;b坚持实事求是P120

上;c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P120上;d站在长远利益一边P120下;e站在法律一边P121上。2.注意诚信的智慧:a坚信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讲诚信P121下;b把对人诚实和尊重他人隐私结合起来P122中;c可以讲“善意的谎言”P123上。3.诚信的核心是善P123中。】

5.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五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解读与使用建议

威信县庙沟中学

方承聪

一、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下)的主要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上。

在编写上,继续遵循生活逻辑的整体性原则,不把人生、心理、道德、法律、个人、社会、国家等分开安排,而是把他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和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又能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十三课。其中第四单元四课。每个单元前有卷前语,一方面引导学生入课,一方面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内容。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课程:我们都是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从个人的公民身份入手,进一步明确公民身份的内涵,进而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的公民。

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这是本书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以下的课程知识和有关教育都在这一基点上展开,所以本课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这一课有三个明显递进的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如何学习做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理论界有一个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权利意识。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本课也分为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层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将宪法的知识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公民权利的意识和宪法意识,使学生能了解宪法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这仍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分为三个相关联的方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与他们的年龄和身份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公民权利的介绍和解说。是公民意识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第三单元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利整合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中。这都是我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的内容。本单元的三课书是平行的关系。即:维护人身权利——维护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

第一课:维护人身权利。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未成年人怎样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第二课:维护个人尊严。逻辑思路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利是什么(有那些)——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具体法律有那些——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课:保护个人隐私。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这一单元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财产权利和消费权利整合在一个单元中,归之为“文化经济权利”。三课书也是平行的关系。

第一课:维护受教育权。逻辑思路是: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九年义务教育及其特点——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课:维护财产权。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什么是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第三课:维护消费权。逻辑思路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即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也为了呼应和提升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使本书既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又强调了公民的义务。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和科学的公民教育。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又超出了前者,融会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容。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其总的逻辑思路是: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合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正义要求每个公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他的社会身份相关——负责任的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求我们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逻辑思路是: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政府是为人们的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会事务中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从自己做起。

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逻辑思路是: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包括道德规范)支持,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规范也是一套规则系统,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是公平与正义的行为——从小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

第三课: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逻辑思路是: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都有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但一个人只有负起责任,才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第四课: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逻辑思路:负责任对社会的意义——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面临责任冲突时可以作出责任选择——未成年人要培养负责的精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内容特点

1、教材在整体框架上的特点与前面几本教材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规范自己的公民行为,提高自己的公民境界。

2、教材继续秉持心理、道德、法律教育一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但在编写手法上我们仍注意不将教材写成单纯的法律读本,而是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道德)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部分课的第三部分。

3与原人教社的教材相比,本书不是讲一条法律,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而是选取与初中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法律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使他们能大致地知道和明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不是仅偏重于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是着重于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4、尝试将知识性和思考性结合。同时在评价部分留出了弹性空间。

三、教学建议

主要是根据教材板块的设计补充一些建议。

1、关于第一板块:探究园。探究园设计的意图是根据课文要传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考深一步的问题。但一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探究园的问题不可能覆盖课文涉及的所有内容;一方面社会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新鲜的材料(尤其是当地的、周围环境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材料)。所以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处理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如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水平以及时间是否够等),适当地做一些补充。

另外,“探究园”顾名思义是“探究”,应针对问题情境,结合板块中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学习习惯。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亮出“正确答案”,切忌用“你的回答是错的”“你这个看法有问题”这样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依据,下面让我们看看法律上对------有什么样的规定,或:下面我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即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这类引导性的句式,过渡到“导航”的学习。

2、关于“导航”部分

导航部分与原教材相比,文字量大大减少,突出了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重点心中有数。新教材改革的思想,一方面是减轻学生原来过重的学习负担,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活、用得活。因此,一方面抓住重点,一方面围绕重点展开,就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活学活用,真正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有关知识。

如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第一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在“探究园”的问题情境铺垫后,学生应该已经有了兴趣点。虽然这一部分提到公民的定义,但重点是使学生确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所以,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社会成员,除‘‘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条件就是根据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同时自己也不具有外国国籍。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附录的法律法规。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列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让学生判断。相信经过教学,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公民身份,并能澄清原来的一些模糊的看法。

第二层次“公民身份的内涵”。公民身份的内涵要在理论上可以阐发很多。由于是八年级学生,我们只作了最简单的表述,但也是公民身份内涵的最基本的东西。课文表述了三个层面: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受国家的管辖和保护。这种管辖和保护是通过国家宪法和法律确定的;

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3、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在这三个层面中可以把重点放在在第2点。第1点和第3点实际上也是从第2点中细化出来的。

这一部分可能有些学生会觉得抽象。同样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或危险,我国大使馆或领事馆会提供帮助等。有如法律地位平等,既可以用举例式,也可以用问题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层次“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提到了三点。不需要每一点都展开得很充分来讲解。最主要的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来处理。认知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讲得深一些,细一些,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认知程度低的学生,强调课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要求他们识记和简单理解即可,重要的是让学生留下叫深刻的印象。至于进一步的展开,如遵守法律,下面的课文还会进一步的内容。

同时,建议在授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选用的事例都应兼顾自己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生动、有吸引力。讲《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不一定都板起严肃的面孔来讲。

四、关于第三板块《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和促进学生践行的自觉性和能力。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的年龄、习惯和时间限制、条件限制等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形式:

1、研讨、交流。第五单元第一课、第六单元第一、二课、第七单元的一、二、三课、第八单元的一、二、四课都出现了这种形式。其中的组合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自由交流等。这是本教材该板块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

建议教师课前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形式作些针对性的安排。如交流、讨论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做调整。而交流的结果应该有表达的渠道,如单人作业、双人作业、小组报告等。具体的形式也可以文体多样化。心得体会、散文、诗歌、故事新编、模拟提案、小论文等都可以一试。

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以参与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但应准备好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进一步的问题。教师教学用书能提供一些补充的材料。教师自己平时也应从各个渠道留意和积累一些新的材料。

2、展示。包括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创意方案、第七单元第三课的主题宣传、第八单元第二课的小剧场、第八单元第三课的黑板报。展示的几个活动建议教师最好也能参与,这样能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也便于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

3、角色扮演。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我要打官司”和第七单元第二课的“假如我是------”。这两个活动涉及具体的法律知识,属于法律的实际应用的情况。第一个活动,教师应该事先了解起诉书的写法,先拟好一个规范的范本以备对照学生的文本。但具体的活动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联系法律专业人士给予指导或自己找有关参考资料,以及起诉书的写作过程,均应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个活动,应指导学生先搜集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文本,再咨询律师了解大致的法律程序。

4、主题调查。第六单元第三课的“隐私权小调查” 和第七单元的“义务教育现状调查”。这种活动意图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调查这种重要的社会研究形式。第一个活动,板块已给出一个简单的调查项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一些增、删、改;第二个活动操作难度可能大了些。有条件进行的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再设计,所以需要教师参与得深一些。如果觉得没有条件做这个调查,教师也可以在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项目。

5、小辩论。第六单元第三课“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吗?”。这个活动估计学生会感兴趣,如果组织得好,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会较理想。教师需事先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辩论赛的规则。同时,注意不要诱导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和提高。当然,也不应是简单的赢的一方得分高,还应注意双方的论据和论证过程。(一般,辩论应请几个评委,可以请擅长此道的高年级学生和老师)。

在《实践与评价》中有不少材料是扣紧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使教材和教学能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接。教师自己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可以补充新的典型材料。

评价应采用多指标体系。知识性、成长性、发展性都应有注重。同时,应注重学生行为的改善。建议:一般不应打不及格。

四、关于《阅读与感悟》。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阅读感受。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应位置以给出了一些思考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些给学生用,也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另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使用。

三、对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的建议:

教材是教师备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多年的循环使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教学中,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活”,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必须体现实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体现“五变”。

(一)、变“远离现实”为“回归生活”

使用教材时,要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案例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也就是说,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

(二)、变“形式单一”为“精彩纷呈”

现在的学生不仅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独立意识、逆反心理较强。如果课堂教学呈现出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教学单调、枯燥,缺乏吸引力。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上下功夫。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失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方法。

(三)、变“空洞说教”为“实用有效”

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体现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和守法行为教育。为此,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懂法的中学生。

(四)、变“静态呈现”为“动态生成”

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提供“场所”,努力使学习材料提供上的“静态封闭”呈现为由师生共同探究的“动态生成”。

(五)、变“唯书唯上”为“信奉而不唯是”

所谓“信奉而不唯是”原则就是说教材毕竟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过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应该轻易地否定,要“信奉”;而“不唯是”则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毕竟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6.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 篇六

1.中国大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培养好习惯必须有毅力 B.培养好习惯必须改掉坏习惯

C.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实际行动 D.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2.中新网1月27日讯:重庆动物园刚出生几个月的熊猫宝宝有了新名字,叫“好奇”,这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给取的。据丁肇中介绍,好奇是对于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好奇就没有发现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动力。他希望小朋友能有好奇之心,这样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问问题和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一材料表明( )

A.只要有好奇心,就一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B.好奇心是科学家走上成功道路的决定力量。

C.好奇心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D.好奇心是科学家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3.“啃老族”是指那些主动放弃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靠父母,且花销不菲的人。对这些人你想说的是( )

①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② 人生需要自立,培养自立精神

③自立才能走向自强,做生活的强者 ④ 不劳而获,贪图享受,也能适应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面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 )

①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注意礼节 ②有条理地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具,保持整洁

③孙杨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冠后,喊出:“我能行!” ④不须扬鞭自奋蹄

①自信 ②自强 ③自立 ④自尊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5.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习惯于抄作业的小明说:“自己的作业应该自己独立完成,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将来你怎样自立于社会呢?”“我爸爸是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家有的是钱。”小明回答。以下的看法中错误的是 ( )

A.“有钱能够使鬼推磨”,有钱就能自立于社会,有钱就能够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B.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小事做起,如果没有自立能力,即使家中有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的

C.我们幼小时依赖父母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D.小明的依赖心理很强,他应该学会自立

6.“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是一群农民工子女震撼人心的呐喊,体现的是( )

①自信心 ②嫉妒心 ③自强品质 ④自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7.“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而缺乏自信则是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这说明( )

A.有自信就必定能取得成功

B.自信是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状态

C.自信是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基本特征之一

D.自信是成功和成才的重要条件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 )

①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②迁就他人,成人之美

③尊重他人,宽待他人 ④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5月11日,某校8名八年级学生相约到江边烧烤,途中1名男生下江游泳溺水,其4名同学发现后手牵着手去救他,不幸一起落入江中失踪。该事件启示我们未成年人( )

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②遇到险情时首先要保护自身利益

③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④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有些同学虽然知道长时间用手机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但总是不能自制。你给他们的建议是( )

①以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 ②培养学习兴趣,避开诱因

③联想长时间上网的危害 ④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监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10月30日,以“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郑州举行,其总目标就是要实现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清朗的网络空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2.下图为我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 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围绕活动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疏散演练。这些活动的开展 ( )

①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③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 ④有利于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义乌市政府正努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框架与运行机制,将诚信体系建设从市场扩展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构建一个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平台。这说明( )

①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②诚信体系已完全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③诚信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度的保障 ④讲诚信就能办成任何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平等体现在( )

A.各种权利一模一样 B.利益完全平均,没有任何差异

C.等贵贱,均贫富 D.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15.“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以上中华民族的古训体现的传统美德是( )

A.诚实守信 B.理解宽容 C.尊老爱幼 D.文明礼貌

16.“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朵朵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C.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D.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的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 )

(1)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2)保护本民族文化,漠视其它文化

(3)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4)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和优点

A(1)(2)(4) B(1)(3)(4) C(2)(3)(4) D(1)(2)(3)

18.现实生活中有些酒店时常设置“最低消费”,这样做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铺张浪费。设置“最低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_______和_______。 ( )

A.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B.安全权、知情权

C.自主选择权、依法求偿权 D.公平交易权、知情权

19.“小时候,妈妈为我洗脚;长大后,我为妈妈洗脚。”从法律角度看,这句公益广告词体现了( )

A.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组成

C.义务比权利更加重要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0.下列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①依法纳税 ②维护祖国统一 ③选举权 ④依法服兵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21、22 各6分。23、24各7分,共26分)

21.观察下边漫画《伸脚打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漫画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存在什么现象?(2分)

(2)你想对“伸脚”打车的乘客说些什么?(不少于3点)(4分)

22.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1)为什么要勿忘安全,警钟长鸣? (2分)

(2)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命安全?(4分)

23、近年来,“韩流”横扫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韩国文化,包括韩国的服饰、影视、美容、饮食、劲舞等都受到了上述各地青年人的追捧,这为韩国每年赚取了大量外汇,为此,韩国人信心百倍,有人认为“天下文化,当属韩国最好”,甚至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北进”“南伐”“进军东南亚”等文化出击战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7分)

24.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一份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那么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

(1)在我国平等的权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项即可)(3分)

(2)请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分)

三、辨析题 (10分)

25.即将中考了,小华抓紧利用午休时间读背复习题,遭到同学们的抗议。他却认为:“学习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干涉。”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小华的观点。

四、探究题(10分)

26.镜头一:上初三的小强对苹果手机痴迷很久。他不顾家庭经济条件,逼着父母给他买苹果手机。他喜欢用手机上网看时事新闻,有时甚至上课时也在看。

(1)你如何看待小强的做法?(5分)

镜头二:微博时代,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小强在手机上也开了微博。他有一个疑惑:在网络平台上说什么、怎么说是否都是个人自己的事,和他人无关?

(2)请你解答小强的疑惑。(5分)

五、综合运用 (14分)

27.进入20以来,很多热门现象、热门事件进入公众的视线。以下两组镜头折射出的社会的方方面面。

镜头一:十面“霾”伏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持续大规模灰霾污染事件,波及17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个重点城市,影响人口近6亿,网友戏称“十面霾伏”。

(1)请结合你的体验,列举出造成“十面霾伏”现象的原因?(2分,至少两个)

(2)12月2日就是雾霾最严重的前一天,小刚和小明在放学的路上看到有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小刚打算上前去劝阻并举报,可是小明说:“算了吧,农民伯伯也不容易,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宽容他吧!”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是否应该宽容这件事?(4分)

镜头二:微博反腐:微博反腐成为2014年的一大亮点,也是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政治权利的方式之一,一个个落马贪腐官员形成的2014年微博反腐成绩单,让公众在140个字的发布与评论之间,直接感受到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决心。然而在大量如实反映腐败的微博面前,也有很多微博所涉及的腐败是失实的。

(1)微博反腐属于公民行使的什么权利?那么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一权利?(4分)

7.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例题探讨 篇七

【例题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且BC=AH, 求∠BAC的度数?

【分析】:由七年级学习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可知,三角形的高有三种可能,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所以例题的作图显然排除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作图时应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BAC为锐角时(如图1)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C=45°;当∠BAC为钝角时(如图2)同样可证△AHE≌△BCE,得AE=BE, ∵∠BEA=90°, ∴∠BAE=45°, ∴∠BAC=135°。同学们,从这个例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解下面练习时就得注意这个问题。

【相关练习】:(1)△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4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2)△ABC中,高AD和BE相交于H, 若∠BAC=135°,讨论BC与AH的数量关系。

【例题2】:(八年级上册P27第11题)已知:△ABC中﹙如图3﹚,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S△AB-D∶S△ACD=AB∶AC

【分析】:求S△ABD∶S△ACD有多种途径,但我们观察到可能以AB、AC为边,所以过D作DE⊥AC, DF⊥AB, 垂足为E、F﹙见图3﹚,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知DE=DF, ∴S△ABD∶S△ACD=﹙DF×AB×?﹚∶﹙DE×AC×?﹚=AB∶AC.

在这个例题中,必须由角平分线的性质想到常用的辅助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的两边上的垂线段;同时比较面积关系时,常用等底或等高的思想。下面解决相关练习时同学们着重体会辅助线的思想。类比角平分线,中线常用的辅助线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即倍长中线,在练习6中,同学们要体会一下哦!

【相关练习】: (3) △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AB=6, AC=4,求BD∶CD

(4) △ABC中, AD是△ABC的中线, 试说明S△ABD=S△ACD

【例题3】:(八年级上册P42探究活动)如图4,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输气管线最短?

【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类问题利用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具体要求就是将题目中涉及到的线段利用对称变换“接”成一条线段。例题中先假设在L上有一点P,连接PA, PB, 发现PA+PB的和是一条折线,不是线段,所以下一步将点A轴对称变换到L的下侧点A′,此时连接A′PB, 就“接”成一条线段,泵站P找到了。

【相关练习】:(5)∠AOB=30°, P是∠AOB内的任意一点,OP=8, 在OA与OB上分别找到点M和N, 使得△PMN的周长最小,并且求出△PMN的周长。

【例题4】: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画出线性规划图,按照书中的例题设A城运往C乡的吨数为x吨,则运往D乡的吨数为 (200-x) 吨,B城运往C乡为 (240-x) 吨,B城运往D乡为[260- (200-x) ]吨,写出总运费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25 (200-x) +15 (240-x) +24 (60+x) 。关键是向同学们介绍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得到的: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知道,运往各乡的肥料不能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

解得。后面的解题略。在解决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必须全面分析变量与函数的实际意义,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

【相关练习】: (6) 从A, 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 B两水库各可调出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水的调运量 (单位:万吨×千米) 最小。

8.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导读 篇八

单元解读

本单元学习叙事性作品。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大家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外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用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受其熏陶。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它出自一个盲聋哑人之手则尤为难能可贵。面对这样的奇人美文,我们不能不感动。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的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大家的情感,引发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对照。同学们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尽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字词。②理解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③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④了解随笔、传记等叙事类文体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

①在朗读中揣摩、品味作品独特的风格、人物塑造的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②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③推进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聆听名家讲述人生历程,了解课文深厚而丰富的人文内涵。②感悟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培养健康的伦理亲情。③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单元导读示例

《藤野先生》课文导读

(一)文题理解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他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给了鲁迅很大的帮助和鼓励,作者因此很尊重他、怀念他。题目交代了要记述的主要人物。

(二)作家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留下很多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摩罗诗力说》等。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和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

(三)识记基础知识

1.生字字音

红(fēi)如(wǎn)

驿站(yì)解(pōu)

油光可(jiàn)

形(jī) 不(xùn)

名(nì)无消息(yǎo)

责(jié)

然(qī) 教(huì)

见(piē)抑扬顿(cuò)

痛疾(wù)

2.词语详解

【绯红】鲜红。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诘责】质问并责备。

【匿名】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杳无消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照。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或停顿转折。多形容诗文的音调优美,吟咏起来,和谐悦耳。

3.词语辨析

[熟悉熟识]

课文例句:①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辨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

[斥责诘责]

课文例句:①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②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斥责”深于“诘责”。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的回忆,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作者还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文章结构:本文共有38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的情景和“我”离开东京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医专学习时受到藤野先生的关照和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的惜别情景。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1层(第4—5段):写“我”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2层(第6—10段):记述了“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第3层(第11—23段):写“我”弃医从文的原因。第4层(第24—35段):写“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和行动。

(五)写作技法归纳

1.巧妙运用烘托手法。

文章以“藤野先生”为题,但在开头,鲁迅先生却并不急于让这位在仙台医专遇到的良师出场,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场面和细节。然后,又写了“我”从东京到仙台途中,经过日暮里和水户时的观感,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我”的优待等。即便是文章中写到藤野先生的时候,也仍然穿插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的事件,以及看电影时的情形。那么,这些内容对突出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鲁迅先生写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弱国子民的辛酸,写日本“爱国青年”的狭隘冷酷,写课堂上所看电影中中国围观者的麻木……都是为了更有力地烘托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正像池内莲花,唯其身处泥中,更显高洁。这些相关情况的交待,为藤野先生的活动铺设了一个色调灰暗的背景。这一背景,与藤野先生光明的人格互相映衬,取得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烘托的写法,也一定会取得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2.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待人的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对科学的求实问理的态度。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典型的事例,让我们对藤野先生有了全面、立体的了解的。

作者写人物善于抓特征,用白描手法,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缓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很能反映他们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

在“写人”的文章中“抓住典型事例和人物的特征来表现人物品质”,这一写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同学们千万要记得哟!

(六)难点解析

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生活?

要解答这一疑问,可以按这样的思路: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现出他们什么特点?作者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与藤野对比有什么不同?

首先,作者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描写“清国留学生”,勾勒他们的形象。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满房烟尘斗乱”。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无情地进行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尚且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见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生”,是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一致的。

2.《藤野先生》一文描述作者初到仙台,受到许多“优待”,可作者为什么说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从生活上表现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可作者把这些推断为“物以稀为贵”之故。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他不认为自己受到“优待”就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于是,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作比,推断自己所受到的“优待”仅仅由于在仙台他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受到“优待”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这种“优待”与关心,和后文藤野先生对于作者真诚的关怀、教诲是截然不同的。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对作者的关怀完全是真心的,希望中国进步。作者对藤野先生也是十分崇敬、感激的。因此,写这些“优待”不过是出于礼貌,从正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关怀是无私的、高尚的。

3.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怀敬意地概述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深厚情谊的意义:“有时我常常想: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里前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后一句所说的“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希望”,如果能在中国实现的话,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作者所说的“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觉得,“大”与“小”的区别关键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就比较“小”,但其意义却不小;“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希望鲁迅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在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上就比较“大”。藤野先生教鲁迅医学时,既有“为中国”有新医术的思想,也有“为学术”能广为传播的思想,前者表示他没有民族偏见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后者表示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希望新的医学为人类造福。因此作者用“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这两个方面很好地概括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类文欣赏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而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赏,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地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合格,很有留级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抽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了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数学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数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为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出神地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那学校,到别的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些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从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阅读赏析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给予我们最大影响的恐怕就是老师了。冰心笔下的T女士,美丽善良、和蔼可亲,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一丝不苟。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做人的态度,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无数学生的爱戴。文章对老师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多角度的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温暖”“温和”“温柔”等词语的使用,更把对老师的爱与“我”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训练

1.本文写的是“我的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段中交代自己各科学习的情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母亲买的礼物——贵重衣料被T女士退了回来,而“我”送的礼物——红萝卜,她却欣然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习过程中,当老师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接并冲“我”一笑时,“我”为什么会心里又喜欢,又难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疑,我的老师——T女士是美丽的。结合全文请你总结她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上一篇:说明文中举例子的作用下一篇: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