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共12篇)
1.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一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文章摘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最有效的活动之一。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活动。
(二)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1、,教师鼓励幼儿在自评中说出自己的绘画思路,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得以二次升华。
2、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实验证明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是很有效果的希望我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最常见的一种美术活动形式,是发展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最有效果的活动之一。教师做好绘画活动的指导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呢?在平时的工作研究中,我总结了以下的经验。
一、研究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了21世纪,会学、乐学、主动学习是一切人材追求的目标,是孩子未来必须具备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具有可塑性。这就使幼儿期成为了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所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研究过程
(一)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环境
1、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时间,激发幼儿主动地探索,质疑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想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就必须要有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安全感、自由感和自信心。
如:在活动中,如果有个别幼儿对主题不感兴趣,教师就应该酌情鼓励幼儿在其他感兴趣的主题上进行表现。这样就使孩子们有了选择的自由。而且创作自己比较有信心的作品,也能够使孩子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得以表现。其次,当幼儿的选择得到了老师的理解与尊重的同时,孩子们的安全感也会油然而生。
2、提供能满足幼儿创作需要的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
在为幼儿提供美术活动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玩具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换以及美术活动的进程,为幼儿提供递进性的玩具材料;玩具材料要全面,照顾到个别幼儿的需要。这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有利于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3、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要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喜欢主动探索的活动。
教师要用一颗有创造力的心和充满童心的眼睛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幼儿活动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师要想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首先得细心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然后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去选择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动手动脑探索、质疑和对活动的兴趣,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所以结合幼儿的兴趣选择教育内容,就成为了教师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如:有一次,我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在观察一只被捉住的蝴蝶。他们很喜欢蝴蝶美丽的翅膀。于是我就因此而设计了活动:《美丽的蝴蝶翅膀》。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主动观察蝴蝶,细心的为心爱的蝴蝶设计了各种美丽的 “衣裳”。
(二)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
1、好奇心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源泉
“这朵花真好看,我想看看他是怎么长的?” “那个小朋友的衣服真好看,我要仔细瞧瞧。”“这幅画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哭呢?找不到家了吗?”鼓励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问为什么,并把得出的结论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其养成爱问为什么、喜欢用绘画形式记录好奇心及其答案的习惯。
2、质疑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途径。
“我觉得我画的不对,小宇画的对,我要改一下”“我觉得侧面人的眼睛不是老师画的那个样子的,应该是……”鼓励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否定以往错误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质疑的习惯。
3、坚持性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养成的必备能力。
“我要画一幅最棒的画,再辛苦我也不怕!”“一条线还能画出什么画来?让我再好好想想。”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毅力,才能把事情有始有终地做好。
4、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形成的新要素。未来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有时候,光靠自己一个人努力是
不行的,这就需要人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而这一点的重要性也应该使孩子们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多合作、多互相帮助、讲出自己的新发现、及时告诉别的小朋友自己犯的错误以免别的小朋友们多走弯路。逐渐养成好问、好些别人的经验、喜欢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习惯。
(三)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1、教师鼓励幼儿绘画完毕后,自评自画,有助于别人对其画的理解。同时也使幼儿对自己的话有了进一步的质疑的空间,使幼儿的主动学习、探索得以二次升华。
如:在一次绘画《我要上月球》中,小洁在画画之前,对我说:她要画月亮上的小白兔。可是在她画完后,画面上又多了很多东西。于是他给我讲起了故事:“小白兔找不到嫦娥了,我帮他去找嫦娥姐姐……”我问他:“那你想一想,在月亮上人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于是小洁的创作又开始了……
2、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的正强化行为有助于幼儿主动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孩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之间,需要老师不断地给予鼓励、诱导,用一种正强化手段帮助其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有助于幼儿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如:大班幼儿娇娇特别喜欢画漂亮的花纹。这是源于在一次绘画评价中,老师对她说:“你画的花纹好看又独特,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你画这些花纹的时候,一定也特别高兴吧?因为这些花纹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属于你自己的,对吗?”从此以后,娇娇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为画面创造一些不同的花纹。有的画在人物的衣服上,有的当花边……
3、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保护和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研究结果
在大班的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及收获。在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研究的大班幼儿在主动学习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学年初和学年末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实验班幼儿的进步是很明显的。(调查问卷见附表,附表分A、B、C、D四项。从A到D难度依次加深。)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能够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人才。而我也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服务,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逐渐形成主动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也希望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陪伴幼儿终身!
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二
一、在作品欣赏中激发创造的兴趣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 “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是很要紧的”, 因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 所以‘学’和‘乐 ’是不可分离的”。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欣赏文学作品可采用故事引导, 给孩子们讲述发明家的精彩故事, 让孩子们明白发明来自日常生活, 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 大发明家都是从一个一个小小的发明开始的。 只要有志气, 肯动脑, 勤奋学习, 人人都可以做个发明家。
欣赏生活中的科技成果, 每一种科技成果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可引导幼儿认识通讯工具、使用可视电话、发送信息传真……让幼儿感受、体验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从而萌发创造发明的愿望。
欣赏他人作品, 在每次制作活动开展前, 让孩子们欣赏老师或家长的科技小制作, 并组织幼儿进行观摩与玩耍, 了解创造的过程并不神秘, 从而激起他们的创造欲望。 同时可让小朋友欣赏哥哥姐姐的科技小制作, 在此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开始认真观察分析手中的制作品, 一起讨论选材、制作等。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好奇的事物才会投以极大的热情, 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 只有当学习成为幼儿内心真正的需要时, 幼儿才会自主自愿地学习。
二、在自由的环境中引发探索的欲望
“解放幼儿的大脑、双眼和双手, 使其手眼脑并用”。 因此, 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便于制作和探索环境, 随时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需要。
在实验区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如:“沉与浮”的实验进行多次操作:第一次, 让幼儿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入水中, 观察哪些事沉的哪些是浮的; 第二次, 鼓励幼儿尝试让沉的浮起来, 让浮的沉下去;第三次, 引导幼儿探索新方法让物品在沉与浮之间然转换。 三次操作目标层层递进, 孩子们在不断的发现、探索中解决问题, 主动探索, 兴趣盎然。
在科技角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如:“会跳舞的朋友”, 在组织幼儿认识磁铁后, 在科技角提供了纸、笔、磁铁、回形针、塑料板等, 让幼儿试着自己画一画、做一做, 让好朋友跳起舞来。 当幼儿利用磁铁成功地让自己画的小朋友、小动物跳起来的时候, 孩子们欣喜不已。 活动中幼儿不但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而且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
在种植区为幼儿准备观察记录表, 鼓励幼儿将每天的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的生物小实验, 立体化地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土壤、水分等。 如:引导幼儿种植黄瓜、丝瓜、冬瓜、南瓜等进行观察比较, 了解它们不同的生长过程, 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关注与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 教师始终以观察、引导为主, 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 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始终让幼儿走在前面。 当问题不能解决时,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讨、研究, 而不是一味地“教”给幼儿,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轻松和愉悦, 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科技小制作是幼儿通过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实现创造的过程, 从无到有, 从想象到现实, 其中需要一定的科技小技巧。 为此, 我们尽可能地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容易操作的材料, 帮助幼儿尽快实现他们的“愿望”。 如:旋转的小风车、可爱的蛋壳不倒翁、有趣的“UFO”……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逐渐获得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 加深幼儿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
例如:“会倒立的小丑”, 我先让小丑表演一个高难度的倒立动作,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紧接着鼓励幼儿自己尝试:“你的小丑能倒立吗? 桌上有吸管, 每人一根, 赶快去试试吧! ”幼儿试着将自己的小丑倒立在吸管上, 可是没有成功。 于是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发现硬币在其中的作用:“老师给每个人发2个硬币, 你们也去试一试, 看看是不是有了硬币, 你的小丑就能倒立成功了。 ”幼儿再一次操作, 发现有的成功了, 有的还是没有成功, 于是在引导下幼儿发现了“支撑点”, 硬币贴在头部下方可以让小丑倒立, 也就是说, 不成功的都在支撑点 (小丑的头) 的上面, 能成功的都在支撑点的下面。 最终孩子们明白了:硬币贴在下面, 重心就往下了, 小丑就平稳了, 它就能稳稳地倒立在吸管上。 活动最后我进行了拓展:“ 放硬币倒立成功了, 那么用吸铁石, 回形针, 夹子能否让小丑倒立成功呢? ”孩子们又一次进行了探索……可见科技活动中幼儿在不断操作、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 增强了科学意识, 提高了创造能力。
同时, 科技小制作是一个过程, 每一个孩子在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 或者是孩子有各自擅长的地方。如: 有的孩子擅长使用工具, 有的孩子喜欢用美术来表达问题, 有的孩子质疑能力强, 有的孩子喜欢与别人讨论交流。 因此, 在幼儿科技小制作活动中, 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 把能力不同的孩子搭配分成制作小组, 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 另一方面便于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 以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因此, 在分组的时候, 我们注重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弱的混合搭配, 空间智力或数理智力等理性思维强的和音乐、美术感性思维强的混合搭配。 在他们作品完成后, 每组推选代表讲述每个成员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 这种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 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自己向同伴展示的优势。 因此, 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开展合作制作, 有效地增强了孩子创造的自信心, 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创造的胆略和勇气, 也给了每个孩子创新的机会。
3.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美工活动;幼儿教育;创造力培养
G613.6
幼儿美工活动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力,但是由于幼儿的特殊性,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慢,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往往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美工活动中去,起不到美工活动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对美工活动的认识尚浅,把握不住美工活动的根本,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在情感交流以及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上过于轻视,与现代化美工教育理念不符。这种存在于美工活动中的矛盾大大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弊端,所以探索新型的美工教育非常重要。
一、现阶段美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重在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做铺垫,近几年幼儿教育更偏向于对幼儿进行多样化学习,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小班,例如:钢琴、武术、心算等,家长们已经认识到幼儿时期对孩子智力开发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过多的东西不仅不能起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美工活动是一项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活动,却被家长忽视,不能准确把握其重要性,甚至有的家长私自剥夺了孩子的美工活动时间,严重影响美工教育的发展。
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不能做到有效组织美工活动,教师在美工活动中进行规律性教育,缺乏对幼儿想象力的重视,例如在进行幼儿“粘花”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教给学生怎么拼是正确的,而不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由想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来,教师的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很难发挥出美工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美工活动中正确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策略
1.优化幼儿学习环境
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关键的作用,对幼儿的教育和启迪十分关键,美工活动中的环境更加重要,通过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见幼儿园的艺术环境很重要。首先要优化环境中的物质建设,将物质作为启迪幼儿的桥梁,通过物质帮助幼儿去发现现实中的知识,在探索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其次要进行情景模拟建设,通过情景对话,创设不同的环境,帮助幼儿学习情境中蕴含的知识,从潜意识中培养幼儿的各种情感和创造力。最后利用班级以及课堂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班级内充满艺术氛围,为幼儿设置自我展示中心,展示自我;在课堂上,教师善于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想象,对于学生想象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出来,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杜绝严格意义上的否定现象,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2.探索美工活动教育新途径
在美工活动中,要以幼儿的自主性为中心,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性,摆脱对幼儿的束缚,形成‘感受、表现、欣赏、创造的新途径。感受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在美工活动中,让幼儿去感受,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幼儿感官,让其去听、看、摸,发展幼儿的感官,提升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则是幼儿兴趣的主要体现,往往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感受的结果,教师鼓励幼儿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欣赏是指幼儿对其它作品的喜爱,幼儿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想象力,留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教师不能对作品的好坏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规定,这样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限制幼儿思维,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这三个阶段,幼儿的创造力的到了开发,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美工课程,注重幼儿的独立性,注重个性创造性发展。
3.创新美工活动内容
丰富多彩的美工活动能够吸引幼儿,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进去,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活动设置过程中,要围绕‘创造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为主要目的,体裁丰富,内容多样化。将活动主题与艺术创造融合在一起,在主题活动中,将多领域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为美工活动服务。将经典绘本素材与艺术创造进行融合,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参考优秀绘本素材,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素材中的知识技能,注重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共同协调发展。将民间艺术素材与艺术创造进行融合,发扬优秀的民间文化同时启迪幼儿心灵,在美工活动中感受民间艺术的创造性。
4.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幼儿教育中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要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展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美工活动主,以生活为取材对象,坚持做到美工活动日常化,这样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贴切生活的内容也更加容易吸引幼儿,激起幼儿参与兴趣,同时还要选择生活中比较新颖有趣的内容作为美工题材,符合幼儿当前年龄成长阶段。在教学方式上,结合各种艺术形式,将传统美工活动进行升华,更加具有艺术性,主张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表演,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锻炼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三、总结
美工活动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创造力开发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美工教育忽视了其目的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认识到现阶段美工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明确美工教育的重要性,从幼儿园的周围环境、美工教育途径、内容、方式等角度着手,进行创新优化,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工活动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关键,从幼儿阶段起,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江自平,周靜. 在美工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4,06:28-30+41.
[2]林洁茹. 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创造能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24-125.
4.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四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如在玩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便可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高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幼儿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各式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装饰服装。之后,听,一个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这裙子上的绿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另一个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术师啦!变一一。”幼儿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中,教师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多种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大胆现象、创造,设计了新型警车(设有跟踪器、监视器、飞行器、潜水器等多种功能)、环保车(设有吸尘器、过漉器、太阳能、空气清新器等多种功能)、游乐车(设有卡通乐园、玩具区、游戏区、太空飞行区、海底世界等多种活动区域)等新型汽车,促进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次活动后,在讲故事时、泥工活动时、建构活动时,幼儿总能想象、创新出新型的内容(如:房子、汽车、机器人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恰好对应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折纸《裤子》、《狗》时,教师先教幼儿折叠好小裤子,接着让四、五个幼儿一组将折好的小裤子和起来进行组合,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三条小裤子可以拼接成猎狗:用好多小裤子可以拼接成蜈蚣:许多幼儿还能为自己拼接的物品取出好听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行”、“就这样”、“可以试一试”等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幼儿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
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
5.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五
在不断进步、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据社会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头脑敏锐、思路独特,同时又是积极进取,对社会充满爱心的人才。现在的幼儿正是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年的工作经验所得,我认为,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绘画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因此,幼儿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的健全,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培养兴趣产生自信心。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比这次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培养幼儿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有一次,我给幼儿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要求幼儿根据我的描述画一幅画,幼儿的作品表现的非常生动、美丽。画的田野,随层而变,远处的朦胧用浅色,近处的颜色较明亮、鲜艳。大树也逐层而变,内圈深绿,中间浅绿,外层黄绿,层次鲜明。那位小朋友告诉我,内层绿色是因为树叶长的多,越往外树叶长的越少,阳光照射树叶就是黄色的。瞧!观察的多仔细,多有趣啊!作为老师,应该在观察方面多指导,以提高其观察的敏锐度。在提供绘画的客体时,尽量少用仿制品,而要让幼儿对着实体绘画,要多看看大自然。还是画大树,教师首先引导他们去观察大树,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提示其特点:比比树干什么形状?树冠什么形状?各是什么颜色,再具体点,叶子什么形状,这样就能促使他们有兴趣的去观察,从而把大树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观察力的最佳效果,做到“下笔如有数”。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幼儿美术作品的创造性。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应大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进行绘画课时,我都将背景空出来,鼓励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强调添画和别人不一样的背景,构成不同的情节,幼儿的作品往往内容丰富,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因此,培养幼儿想象力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位家长对他儿子的画非常不理解,并说:“我花钱买纸、买笔,就是让你瞎画吗?”我看了那位幼儿的画,整幅画面五颜六色,初看是显的乱,但深入的看下去,不难发现构图的新颖和用色的大胆。其实这正表现了孩子与其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性。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为发展这种创造性提供条件,让它更好的发展。对于孩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和家长都要予以鼓励,促使他们“标新立异”,提问是孩子积累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已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对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要给予赞赏;想的幼稚或是提错了,也不要简单否定,而要耐心的告诉他错在哪,应该怎样正确的提问和回答。
四、注重个性培养。
个性是普遍存在的,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我认为教育不是为了使教育对象逐步消除个性,成为只知接受的机器人,而是通过学习更好的发挥个性的作用,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成为能适应和推动现在生活的未来的主力军。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时期,因此注重幼儿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心理专家马尔兹认为,绝大部分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规定,屈辱与胜利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的形成的。“成功型”和“失败型”个性一旦形成定势,将对人整个一生发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用孩子能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欢乐的环境。绘画活动能让孩子在其中充分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可能找到表现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孩子能充分放松自己,心情愉快,无拘无束,教师应多为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创造成功环境的同时,还要经常给予积极的肯定,奥运会有句著名的口号“重在参与”,只要孩子认真参与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使他们经常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并为下次的努力鼓足劲。人都有追求目标的天性,一旦失去了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就会觉的迷失了方向。绘画活动中尤其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孩子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将自己的意识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描绘出发自内心的美妙图画,为孩子们的个性培养打下基础。
五、在绘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培养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利用时机,引导幼儿在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去理解词语,并自如地加以表达。例如,带领幼儿在冬天观察雪景,可以将“寒风刺骨”、“白茫茫的”、“大雪纷飞”等词汇教给幼儿。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引导幼儿去讲解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去评议绘画作品。教师可让幼儿先观察画面,并提出评议要求,然后让幼儿说说哪些好,哪些差,为什么?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把多种评议组合起来,组成连贯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6.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 篇六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
文/李鸿雁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了,发展幼儿创造力成了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属性,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正逐渐由贫乏和零碎向丰富和完整发展,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绘画尤其是创意画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范围对幼儿的绘画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就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与创意绘画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7.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篇七
一、树立正确美术观, 给幼儿表现创作个性
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法, 效果自然也大不一样。传统的美术活动往往将示范与范例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新教材, 我探索了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更新了美术教育的观念, 即创设情境—观察讲述—创造作画—共同评价。教师不再是教给幼儿现成的技能技巧, 而是通过创设宽松的谈话情境,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思考, 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绘画方法, 掌握绘画技能,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最后师生共同评价作品。这样, 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又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绘画半个西瓜皮, 我先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个西瓜皮像什么?添上辅助材料会变成什么?再出示各种自制玩具, 让幼儿自由讲述, 想象这个西瓜皮可以组合成哪些画面?然后把自己想象的图画画出来。幼儿画出来的作品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画了小蚂蚁坐着西瓜船在海上旅行, 有的把西瓜皮画成一个个在天空遨游的降落伞, 有的画出了一辆辆的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增强幼儿自信心, 给幼儿发挥创作的想象空间
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 也是表现他们情感和想象力的过程, 即使他们画得一塌糊涂, 教师也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为幼儿创造能力提供保护, 促其茁壮成长。在一次绘画“我的房子”时, 刘X小朋友画了一座二层楼, 房顶加了一个梯形, 又开了一扇圆形窗户, 一只小鸟停在窗户上, 背景还画了太阳, 草地上有两个小朋友在游戏, 还有大大的雨点, 看上去好像许多地方都违背了科学常识, 但他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他画的速度较快, 线条自由, 色彩随意。我想这可能是一幅好画, 于是又去指导别的孩子作画, 再回过头来看时, 我吃惊地发现这张画已面目全非了, 纵横交错的线条画满了整个画面, 好好的一幅画全给破坏了, 正想责备他时转念一想:先问问他再说吧!他却像讲故事一样说开了“外面刮起了大风, 风越刮越大, 雨越下越大, 小朋友回家了, 来到房顶把小鸟吓跑了, 大风把小鸟的房子刮倒了, 小鸟的房子也没有了。”他很欣赏自己的作品, 没有觉得这张画被破坏了, 这正是一种创造:用自己绘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主题。由此可见, 教师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时不要急于去批评指正孩子, 抹杀孩子的想象力, 而是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多创设环境, 给幼儿营造创造氛围
创设健康、融洽、轻松、活跃的气氛, 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提问、大胆创造,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 我们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你肯定能画好的”一类的话, 多鼓励、多容忍、多欣赏, 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
传统的美术活动往往只是局限于一节课、一个游戏, 一到时间就把美术活动材料收拾整理好。而这时往往有的幼儿作品还未完成, 于是幼儿的创作欲望锐减, 热情顿消, 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现在活动室里有了专门的美工区, 幼儿在晨间、课间、饭后随时都能来此进行创作, 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 充分选择的机会, 在没有压力、较为宽松的氛围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听故事学画画, 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前, 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鼓励幼儿在画画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如:龟兔赛跑这一则活动中要求幼儿画龟兔赛跑的情景画。一开始, 我以故事导人, 孩子们纷纷说出故事的结局, 乌龟最终战胜了兔子。又有孩子说兔子第二次赛跑它没有睡觉, 战胜了乌龟。我在允许孩子发表意见的同时, 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兔子和乌龟不只比赛了那么一次、两次, 它们第三次的比赛乌龟又赢了, 可是这次兔子并没有偷懒, 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大家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 我适时地启发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活动结束时, 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兔子走错了路;兔子在半路上送盲人过马路;兔子摔断了腿, 但还是坚持到了终点, 乌龟背上飞行器在飞行, 乌龟坐在宇宙飞船上, 乌龟坐在气球上飘, 乌龟开着汽车、火车……还有的孩子把故事画成了一幅连环画。整个活动完整有序, 环节过渡紧凑, 他们完全沉浸在游戏之中。总之, 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构思, 围绕主题自由发挥、自由想象, 创造出一幅富有童趣的图画来。
8.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绘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幼儿绘画活动是美术教育的一种。为此,如何在绘画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我们着力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孩子们在教师的熏陶、引导下,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再用画笔去表现美,直至最终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在活动的材料准备部分,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绘画操作材料,为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同样的命题内容,教师为幼儿选用的材料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小班绘画活动《小蝌蚪》,一个班级采用的是油画棒和普通的白纸;另一个班级准备的是棉签棒、水墨和宣纸。结果前者的蝌蚪虽然画面干净,但是,少了一种韵味;后者虽然画面有点脏,但是,所表现的蝌蚪有一种灵性,体现了国画特有的一种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
由此可见,提供适宜的材料能充分体现作品的艺术效果,它是培养孩子审美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在材料准备上下工夫。
二、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要着力营造美的艺术氛围,让孩子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审美创造力
孩子对美的感受是直观的,往往是触景生情。新鲜奇妙或熟悉的场景都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积极投入感受、欣赏、表达的过程中,从而展现出每一个孩子的独特的眼光和情趣。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要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美的艺术氛围。
营造美的艺术氛围有两种方式,即“视觉”与“听觉”。两者可以选一,也可以合用。视觉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它可以在视觉上震撼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听觉的刺激(美妙的音乐)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能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景,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因而利用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也是绘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绘画活动《青花瓷盆》中,教师在活动室四周放着铺着黄色真丝绸缎的长桌,长桌上摆着各种不同图案、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青花瓷盆,有的单个平放着,有的三五个堆成一个好看的造型,成30度倾斜摆放。室内播放着优美动听的古筝曲。活动开始,教师牵着孩子们的手,一起走进活动室,孩子们惊叹:哇!好美啊!优美的古筝曲和漂亮的青花瓷盆散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好像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那个美好的远古时代。孩子们深深地被吸引、陶醉。在悠悠的古筝声中,伴着教师娓娓地介绍,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听完老师的介绍,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兴高采烈地去观察、探索青花瓷盆的装饰特点。
活动的开始部分视听结合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艺术氛围,让孩子的情绪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在活动的基本部分,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和技能,让孩子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活动的基本部分的引导环节中,要有目的地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和技能。
1.教师可以从引导孩子掌握绘画的重难点入手,丰富孩子必要的审美经验和技能
例如,在引导幼儿装饰《风筝》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对称的概念。大小、形状、颜色的对称是重点,难点是图案的方向性问题,孩子们往往误解为图案一样就是对称,其实要图案一样、方向还要相对才是对称,这就是活动的难点。教师要把这个难点解决好。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做支撑,就会自如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力由此得到发展。
2.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点燃审美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的启发引导不容忽视。例如,“绘画活动“长颈鹿”,假如教师仅依靠范画来引导幼儿分析长颈鹿的身体特征,再让他们自己去创作,那么幼儿创作的长颈鹿的形象和情节一定单调有限。而教师满盈智慧的启发、引导后,幼儿就会有惊人的创造表现。我用故事《好心的长颈鹿》引导孩子探索长颈鹿的多种身体姿态变化,例如,好心的长颈鹿带着小蜗牛去旅行,它总是回头和小蜗牛说话解闷(丰富形象:回头看的长颈鹿)。长颈鹿还遇到了很多小动物,它伸长脖子低下头,甘愿做小动物们的滑梯(丰富形象:脖子呈滑滑梯状的长颈鹿)。小朋友们踮起脚喂长颈鹿吃东西(丰富形象:直立竖起脖子的长颈鹿)。许多小动物都来和长颈鹿做游戏……经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启迪,幼儿对长颈鹿的脖子变化动作有了很好地把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大胆去创作。活动结束,孩子们创造出了一幅幅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长颈鹿》。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丰富必要的审美经验和技能。它能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创造能力。
四、在作品的展示、讲评部分,教师要尽可能从作品的展示方式和点评中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让幼儿从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在作品的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幼儿通过欣赏同伴作品和倾听同伴的经验交流中习得很多自己没有的经验和表现技能。因此,作品的展示、讲评环节是孩子技能、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把握时机,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1.教师要在幼儿作品的展示方式上下工夫
教师要艺术性地呈现孩子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放大作品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优美的展示区域背景和添加背景音乐的手段增强幼兒作品的韵味与美感。
2.教师在讲评活动中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性表现,引导幼儿分享同伴的创造成果,让幼儿从同伴的交流中习得经验,提高审美创造力
毕加索说:“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些成人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有着成人无可比拟的魅力。例如,在绘画活动《月球》中,有个孩子画的在月球中行走的各种失重形态的宇航员时,所有的宇航员的四肢特别的长,看上去很不协调。在成人看来,这个孩子的作品是很不成熟的。可是,他在介绍的时候说:因为心里害怕,所以希望自己的脚能变得长一点,可以碰到地球。那是一幅多么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啊!体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
由此可见,艺术性地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作品的艺术效果,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幼儿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十分有利。而点评环节又让孩子通过交流,习得更多宝贵的经验,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9.
[2]王化敏.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教育教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9.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篇九
姚莉 yaoli_024@163.com
摘要: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绘画活动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地模仿。但笔者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教育实践,通过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记录,发现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绘画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孩子由原来的“异想天开”创造性地绘画变成了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
其实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是考虑如何在绘画活动中教幼儿画出多么美丽、完整的画面;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操作;用手中的画笔去体现智慧、体现想象。
关键词:观察分析、培养、想象力
一、问题的提出: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儿童借助绘画活动可以交流感情,表现生活感受。孩子们依靠观察、记忆,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自己构成画面空间去表现认识,从儿去或得成就感、得到兴趣的满足。儿童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但他们是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传达。然而,笔者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似乎形成了一种教学模式,先是告诉幼儿绘画的主题是什么?应该画些什么?然后老师示范画,接着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按照老师的范画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从不会画到会从画不像到画得像。绘画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幼儿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
到底如何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力呢?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
笔者通过四个多月的教育实习,结合自己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从对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观察进行分析,并且引发思考: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想象因画笔的表现而更美!案例一:旭旭是一个从小对绘画很感兴趣的孩子,平日里老师拿出纸和笔说要画画的时候,他总显得异常的兴奋,今天同样如此。老师首先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幼儿交流“暑假我去过哪里”!然后老师有选择地范画,老师画的是东方明珠塔,在简单介绍和范画后,幼儿自己进行绘画活动。旭旭的画面很满,无论是画面和纸的比例还是造型老师都非常满意!但是有一次老师对小朋友们进行了命题画,旭旭的题目是“我们的小区”。老师给了旭旭一幅范画,希望旭旭能按照范画进行绘画,可是旭旭迟迟不画,最后在老师的督促下,他依葫芦画瓢,总算是完成了!但和旭旭以往画画的表现来看,显然是退步了,不仅造型不好,连画面也显得很拘谨。
案例分析:其实旭旭对绘画有着很浓的兴趣,他喜欢自由绘画,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按照范画进行临摹;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创造良好的绘画气氛,让他根据以有的经验及独特的想象力进行绘画活动。
案例二:孜孜是一个非常守规矩的男孩子,老师说的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绘画也同样如此。绘画活动“堆雪人”中,老师像以往一样都会有范画,绘中天空中飘着雪花,两个小朋友在堆雪人。画面很单调,在自由分组绘画活动时,孜孜按照老师的范画完成了绘画。他的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绘画缺少了童真、童趣。
案例分析:其实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老师为了取得绘画的成效,只要孩子画的像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幼儿的绘画显得枯燥,没有一种应有的稚气;绘画内容缺乏想象力。孩子的绘画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案例三:米米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孩,对绘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秋天的水果树”这一主题中,老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看到的果树进行绘画,幼儿大多数画了秋天的苹果树和梨树。在涂色这一环节中,我发现米米跟别的幼儿截然不同。其他幼儿都是绿色的叶子红红的苹果,而她把苹果树涂成了红色,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这样涂,她笑着对我说:“因为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苹果熟了的时候都是红彤彤的,所以我涂红的的!”
案例分析: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米米无论是在命题绘画还是自由绘画过程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的绘画有时让人很惊讶。无论是画面内容的设计还是色彩的运用,总会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幼儿绘画活动与幼儿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三名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例如:
绘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通过绘画教学发展幼儿的智力,必须先重视幼儿、指导幼儿观察,使他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尽情想像,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了,在创造过程中想像力表现得越充分,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情感越丰富,效果就越好。这三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绘画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绘画色彩与幼儿情绪的关系:绘画中的色彩可以代表情绪变化,如红色令人精神亢奋,黄色使人精神愉悦,蓝色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代表心情沉闷、忧郁。幼儿在绘画中,大多采用令人喜悦和精神兴奋,感情强烈的红、黄、蓝等明亮的色彩,而较少使用令人沉闷、忧郁的灰暗的、深沉的色彩。这正是幼儿情绪愉快、稳定的表现。
绘画活动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无论是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情绪的关系等等,其中想象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有所创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鲜事物。在对这三个孩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想象力始终贯穿着整个绘画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绘画的效果。那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
四、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想象。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绘画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的布置,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课上我与幼儿一起欣赏“鱼游”的音乐,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对乐曲的理解。幼儿情绪高涨,都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结果全班小朋友都画出了各种鱼的故事:鲨鱼的一家、小鱼旅行记、海底音乐会„„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各自的独创性。在美术角我提供了一块方便幼儿随意涂抹的白色瓷砖,让幼儿把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充分展示在这块园地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诱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新。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冬天的运动”前,首先老师得启发幼儿交流、讲述自己了解的冬天的运动,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有特色的冬季运动项目;其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身体各部位和动作的关系,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结果幼儿绘画出了做各种运动的人的姿势,如拍球时的弯腰、踢足球时脚的位置„„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再如在画“漂亮的围手套”前,首先我准备了许多种类的围巾、手套,幼儿可以三五一群交流,然后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围巾、手套,并手出理由。幼儿通过感知和自由的交流,不仅感受到商品的琳琅满目,而且很感兴趣。为做画做了很好的铺垫。画完后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自己的作品来。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真所谓“见多识广”。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想象。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分析、提高的作用,它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多地是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及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悟出道理,在以后的绘画中加以改进。教师应听取孩子们自己对作品的表达设想,给予每位幼儿展览作品的机会和权力,注意发现作品的独创性,从而维护和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学会了跳绳绘画中,有个小朋友在“小朋友”的身后画了一些黑颜色,本来和谐的图画加上了黑色,不觉有点逊色。讲评时我让这位幼儿自己说,原来他认为在太阳下跳绳应该有影子,那黑色正是画的影子,多好的创造想象,我及时表扬了他。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更激起了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
五、总结 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10.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十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距离,但美术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象、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出来。尤其是绘画更是幼儿表达对自己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愿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因此,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自我表达工具,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教师的首要作用在于体会儿童图画的内涵,解读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的发展。
传统的学前教育中,美术是被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儿童的知识、技能,这样,就使我们教学存在“范例示范多”、“牵引多”等特点,教师只注重绘画技能。绘画内容过于刻板。绘画中缺乏创造性及个性。在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的启示下,我首先转变了绘画教学的知识技能观,确立绘画语言观,再平衡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幼儿在绘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把儿童纳入教师的研究视野。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给美术活动好的命题
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主题可以来自幼儿园或班级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来自幼儿的生活或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命题时应考虑孩子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在按季节命题中,春天系列有:“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睡醒了的虫子们”、“放风筝”等;夏天系列有:“大树的头发”、“雷雨”、“洗澡”等;秋天系列有:“地上地下的动物”、“切开的果实”、“丰收的喜悦”等;冬天系列有:“堆雪人”、“热乎乎的大火锅”、“过冬的树”等。环保系列我们设计了“哭泣的地球”、“我到月球安家”、“无家可归的动物”等。
在观察了花园里的小玉美人后,我们进行了命题作画:“跳舞的花儿”,结果这“跳舞”两字使孩子们的作品既有灵气,又富有想象力,有的花梳着长辫,画着妆,翩翩起舞,有的利用叶子当作花的手,形状、姿态各异,非常美。
美术活动过程中要注重“三多”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做到“三多”。
多和幼儿讨论。以前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大多由我示范讲解,很少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他们便习惯于画些老师教过的图像,很少有自己的创造。后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结合欣赏或操作,想出一些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听听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与幼儿沟通。例如:在“装饰花布”活动中,对于先涂底色还是先涂花纹的问题,我没作规定,而是让他们通过作画,比较,自己体会哪种办法好。
幼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活动,教师应细心观察,迅速思考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给予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有一次画“海洋世界”时,成成的画面上几条色彩鲜艳的鱼被许多黑黑的线条所掩盖,他解释说:有人扔了许多脏东西,使干净的海洋变脏了,我因势利导要求他再画一张鱼儿快活地生活在干净海洋里的图画,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增强了孩子继续创作的自信心。
多向幼儿学习。在和幼儿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
验,而是非常贴切,例如:衣服颜色未涂均匀时,他们会说:“衣服破了”,“有洞洞”等,平时,我会借此机会了解孩子认识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之中。
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表现力决定的,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设计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美术活动和形式。从培养观察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观察训练
(1)欣赏作品。让幼儿仔细地,有顺序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谈谈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
(2)找出画面的不同。每次作画后,请幼儿把作品陈列出来,找找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并讲讲这样画的理由。
(3)找出相同点。如把猫和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以便同时掌握猫和老虎的画法。
发散性思维训练
(1)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图形,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一个完整的形象,如可以添成蝴蝶、金鱼、靖蜒等。
(2)续画连环画,给幼儿几幅连环画,启发幼儿续画出各种各样的结尾。
逆向思维训练
(1)图形逆向给幼儿一个条件,让幼儿往相反的方向想象绘画,如要求幼儿画一张没有圆的画,幼儿必须将圆的东西改画成其他形状。
(2)色彩逆向让幼儿画一张与原画色彩相反的画,如把白色改成黑色,红色改成绿色,黄色改成紫色„„我还进行了集中思维训练、联想能力训练,经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具有个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幼儿美术作品分类保存
11.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十一
一、经验铺垫,以话入画
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幼儿的言语表达才有源泉。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只对生活中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有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并在活动开始前,组织幼儿先说一说,用经验铺垫,以话入画。
例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笔者就设计了“学游泳的小鸭”“小鸟的家”等绘画活动,对喜欢玩具和美味食物的,就设计了“美丽的气球”“大西瓜”等绘画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先组织孩子们对事物的特征、习性等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由总体到局部,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语言先画一画。有的孩子认为,小乌的嘴巴像尖尖的三角帽子;有的孩子认为,大西瓜圆圆的藤像小猪的尾巴。这样一个说“画”的过程,摆脱了以往教师出示范例、幼儿模仿的旧模式,而让孩子先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对象的理解,在自由的语言表达中唤醒了艺术创作欲望。
二、材料激发,以话导画
丰富有趣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学习、表达的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绘画内容投放给幼儿不同的绘画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引导他们用语言与同伴交流认识、体验和感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绘画成功感。
例如,中班绘画活动“毛线创意画”,先出示几幅范作,引导幼儿猜一猜、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创作出这么漂亮的作品的。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后,笔者示范用一截截的短毛线浸上不同的颜料,然后在纸上随意弯曲摆放,再合上另外一半纸,轻轻一按,打开纸,留下图案取走毛线。接着引导幼儿想象图案像什么?孩子们争先发言,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蝴蝶,还有的说像长颈鹿。根据幼儿的想象,教师作示范画长颈鹿。长颈鹿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干什么?孩子们继续想象,又一起添画了大树、小狗等,完整的一幅画就顺利完成了。由于作画方法简单,材料新颖,想象空间大,孩子们边说边画,全身心地沉浸在创作中。
三、形式多样,以话促画
以故事情境激发情感。孩子都喜欢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也可以变成有趣的绘画素材。在幼儿绘画创作活动中,故事可以引发创作内容,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师把绘画目标自然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创作,大胆表达。故事讲述与绘画的结合方式可以多样,比如边说边画(给故事配插图),先说后画(先讲述故事,用绘画的形式来编故事结尾),先画后说(给连环绘画作品编故事)。
例如,小班绘画活动“小猪噜噜”,活动开始,笔者故作神秘地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随即出示小猪玩具,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接着说:“噜噜可是个调皮鬼,这不,跑进奶奶的菜园闯祸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原来奶奶辛辛苦苦种的菜被噜噜踩得乱七八糟,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奶奶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情绪高涨。笔者借机用横线、竖线画起栅栏,围住噜噜。孩子们高兴地说:“这下,噜噜不会闯祸了!”在故事情境烘托下,孩子们通过言语交流解决矛盾,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横线、竖线的画法。
在美术活动中,一些关于艺术的知识是通过师生对话,在语言讨论中使幼儿了解的。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大师作品时,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米罗、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表达的良好机会。孩子们在画面奇特、色彩鲜明的作品面前畅所欲言,可以通过利用大师作品编故事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在师生对话、同伴对话中,幼儿既获得了有关绘画知识技能,又使得语言发展。
四、注重评价,以话表画
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折射。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头脑中也孕育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有与他人分享的强烈欲望,而这种分享最终需要语言的支持与促成,教师应把握住这一良机,引导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谓画由心生,言由画出。
在作品评价中,笔者改变了由教师总结点评的评价方式,转为由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补评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想象创编式、你画我猜式等创新手段,提高幼儿评价、欣赏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评,幼儿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表达出自己作品的内容色彩;通过互评,幼儿可以提高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学会发现,互相学习、互相欣赏;通过补评,幼儿得到肯定和鼓励,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
简单的线条,斑斓的色彩,质朴的话语,一幅幅富有灵性的凝固瞬间,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童言稚语,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带着孩子,大声讲出这个童“画”中的童“话”世界。
1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学,创造能力,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一、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教学问题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受到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 区域活动开展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在当前的区域活动中, 幼儿的创造能力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 区域活动指导过于随意。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教师的教学身份有所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 而成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职能在身份变化中有所改变, 教师需要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区域活动围绕主题进行。然而, 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身份, 仍然将自己视为幼儿的管理者, 支配幼儿做活动, 不能将活动的权利交给幼儿。这就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能完全解放自己的思维, 个性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还有教师完全不管幼儿, 让他们自由发挥, 随意的区域活动管理, 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
第二, 区域活动的主题不明确。每一个区域活动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以此为中心去设计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但是, 许多教师在设计主题时, 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设计出的区域活动主题不能将幼儿教育的目标以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区域活动的主题过于随意, 没有特点, 影响了幼儿的参与度。多数教师无法针对区域活动的主题深入挖掘特色内容, 影响了区域活动教育意义的发挥。
第三, 区域活动组织不科学。部分幼儿区域活动的探索性不强, 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也无法给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教师总是告诉幼儿应当在活动中做些什么, 却很少告诉幼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区域活动的组织不尽合理, 幼儿的参与度不足。加上活动材料与场地的限制, 许多区域活动变成了教师的活动。在幼儿积极性不足时, 教师代替幼儿完成活动, 否定了区域活动实施的意义。
二、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创造能力的方法
1. 创设开放区域活动氛围,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 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在组织区域活动时, 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 让幼儿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能够坚信自己的想法, 才不会变得人云亦云。幼儿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的, 教师要尊重幼儿那些听起来稍有离奇的想法, 多给幼儿鼓励。从幼儿 “无理”的想法中发现合理的部分, 让幼儿意识到意想天开的乐趣。除了民主, 教师还要给幼儿自由, 营造自由的区域活动氛围。自由, 就要给幼儿创造更加广阔的区域活动空间。在幼儿教育中, 教师最好给幼儿准备相对充足与丰富的活动材料, 让幼儿有选择的机会, 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去去选择活动材料, 开发新的玩法。在自由的氛围内尽情玩耍, 能够加强幼儿区域活动的体验感, 促进其思维的灵活运动。最后, 教师要重视沟通因素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融入。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 在沟通中给予幼儿指导与帮助, 会让幼儿的想法变成现实。
2. 科学安排区域活动环节,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区域活动由不同的环节构成, 教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对区域活动进行合理安排, 从而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形成。
首先, 教师要引导幼儿与自己一起准备区域活动。教师要先设计一个科学的区域活动主题, 将区域活动的内容告诉幼儿, 让幼儿与自己一起去准备活动所用材料。像在以 “我是医生” 为主题开展区域活动时, 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讨论一下他们需求什么, 再一起准备。或者, 教师可以选择与幼儿一起制作活动材料。
其次, 教师要合理组织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在 “我是医生”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先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一些医生工作的图片或者视频, 让幼儿选择自己要担当的医生类型, 将具有相同选择的幼儿分成一组, 发挥团队的力量, 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新的想法。组内的交流与组间的分享, 会让区域活动产生更多新的元素, 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开发。
3. 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幼儿, 正处于 “十万个为什么”的成长时期。教师要鼓励幼儿多提问, 正确对待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的疑惑。像在 “我是解放军”的区域活动中, 一些幼儿提出 “为什么解放军的帽子是有红色五角星而不是红色的心呢?”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将真实的来源告诉幼儿, 也要肯定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借助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帽子。另外, 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去想象, 通过给幼儿准备半成品材料, 留下想象的空间, 给幼儿创造自主创新的机会。比如在组织“我是发明家”的区域活动时, 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幼儿发一个正方体的泥块, 让幼儿对其进行改造, 发明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去想象, 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使创造力转变成为思考成果。对于幼儿创造出的物品, 教师要给予肯定, 让幼儿感受到创造新事物快乐, 提高区域活动参与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合理的区域活动主题, 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才能让幼儿成为区域活动中的主体。给幼儿权利去选择他们喜爱的材料以及活动的场地, 能够让幼儿们更加放松, 有创造的空间。用区域活动去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发挥区域活动的思维能力培养作用, 才能让幼儿的创造潜力更好地被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江自平, 周静.在美工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06) .
【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论文】推荐阅读: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11-14
幼儿亲子绘画活动的教案10-23
幼儿绘画活动总结11-09
小学生电脑绘画——在创新中进步10-03
乡村绘画活动记录07-17
绘画社活动方案09-14
色彩绘画活动小结10-15
大班美术活动绘画《海底世界》07-22
关爱留守儿童绘画活动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