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精选12篇)
1.中成药 篇一
中成药处方点评制度
为了加强中成药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循证医学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处方的评价细则: 1 判断为不适宜处方情况 1.1 适应证不适宜
将处方临床诊断与药品说明书功能主治对比,若二者一致,则认为药品适应证与临床诊断适宜。由于中成药的特殊性,二者的一致性常需深入研究。1.2 遴选药物不适宜
遴选药物不适宜指有适应证用药,但医师在选药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及顺应性开具适当的剂型。1.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中国国家处方集,用药指南规定首选非基本药物、或药敏试验基本药物不敏 感、患者有用药禁忌证等属于正当理由。1.5 重复用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但功能基本相同的界定较模糊。重复用药的界定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为标准,属于同一小类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1.6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属于“十八反”、“十九畏” 的药物联用,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联用,药性或药效相反的药物联用。1.7 联合用药不适宜
中成药联合用药的原则: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用药。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联合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2 判断为超常处方情况 2.1无适应证用药
处方的临床诊断与药品说明书功能主治完全不一致者属于无适应证用药。2.2 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中成药高价药的判定无法定标准,因此上述情况下的中成药超常处方的界定较困难。
2.3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目前大部分中成药的说明书均未注明“药理毒理”项,药理作用相同的中成药也很难界定。
2.4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应针对实际情况,监测所使用的中成药品种、数量、合理用药情况和不良事件。特别是对风险较大、毒性明确的中成药,如中药注射剂和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可进行重点监测。中成药处方点评制度的落实,可有效地促进中成药临床使用监测,及时获取中成药用量的动态信息、合理用药情况、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
2.中成药 篇二
1 有效性
1.1 注意辨证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同一种病,服用同一种药,疗效则截然不同,这是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因此,在用药时也应区别对待,如人们感冒后习惯于买点大青叶片等中成药回家自理,有些医生也是一听感冒拿起笔来随便开几种感冒药了事,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用同一种药,一般来说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肢节酸痛等风寒表症,用复方大青叶片较好,而感冒发热、鼻塞、咽喉肿痛等用西羚解毒丸效果较好,当风热表证出现身热口渴,气逆咳嗽时可用桑菊感冒片,而流感应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另外在选药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春季容易出现外感风邪为主的感冒,用防风通圣丸效果较好,而夏季感冒暑湿较重,宜用藿香正气丸(水)。同时不要滥用贵重药,如同是用于温邪热毒性病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皆为名贵中成药,但在临床应用时又各有其特点,不能滥用,由此可见,应用中成药时一定要注意辨证施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
1.2 合理配伍,增强疗效
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为增强药效或扩大治疗范围,常与中药汤剂、中药药引、西药以及其他中成药配伍使用,若配伍得当,确能提高疗效。如中气下陷而又肾阳虚者,可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内有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病证,可用复方当归四物汤配妇科千金片,治疗有显著疗效;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TMP联用后,可使其抗菌活性增强;慢性肾炎水肿属阳虚者,用温阳利水方实脾饮、真武汤、济生肾气丸配小量双氢克尿塞,利尿消肿作用增强。
1.3 应用剂量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用量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定,单一的中成药用量宜重,而配伍宜轻;性质平和的中成药用量可适当大些。
2 安全性
2.1 不能脱离辨证随意用药
辨证法则是安全使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中成药品种和药名种类繁多,不能望文生义,应掌握主治和适应证,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致使病情趋重。如:疮疡、淋证、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2.2 忌用不合理的联用
合理配伍有利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了用药安全,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使用中成药时,必须根据其组成注意用药禁忌,其中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四个方面。专业人员将必要的知识和用药风险告知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2.3 药的用量要合理
人们普遍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随意加大服用量,如有一女患者自述:患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同时服用,而且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剂量,如复方大青叶片说明书中注明的用量是一次3片,该患者一次服7片,最终因过量服用药物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久治不愈。有些成人服用的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标用量时,标有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这就使有些医生受中药无毒思想的影响,出现了4~6岁的孩子都服用成人量的处方,众所周知,人参是味很好的补药,但服用过量就会口鼻出血,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中药学理论也早有“中病即止”的说法,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就是服药不能过量,以防中毒。目前,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上不注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就给患者造成了“中药无毒”认识上的误区,而近年来使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断增多,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药物的服用量又是成正比的,因此生产厂家应在产品说明书上对剂量进行量化,只要儿童能服用的成人药都应详细标明。患者在自行购药时药店的工作人员也应对患者交代一下用量及注意事项,使人们走出“中药无毒副作用,怎么吃都行”的误区。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正确服用,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
3 适当性
这是合理使用中成药最基本的要求,即根据适当的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和剂型,在适当的用法和用量下达到治疗目标。
3.1 审因论治,依法选药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用药必须考虑用药对象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区别对待。例如:气管炎咳嗽临床上可分为寒痰咳嗽和热痰咳嗽,在治疗上,寒痰咳嗽者须选用温化寒痰类药,如:小青龙合剂,热痰咳嗽者则须选用清热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液。
3.2 适当的剂型
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古有“效与不效,全在剂型”之说,现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剂型品种繁多,适当的中成药剂型,必须根据疾病性质、特性、方便使用来选择,一般来说,急证、重证宜选取注射剂;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强度也不尽相同,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有轻重缓急之别,故临床在治疗同一疾病的过程中,可以按病情的轻重缓急,使用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此外,选择剂型,还要考虑患者服用方便。
3.3 适当的用法和用量
服用中成药必须按说明书或医嘱,不宜超剂量或减少剂量,其服用时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类的中成药在饭前服用,顺气消食的中成药宜在饭后15min服用,安神类中成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胃酸过多患者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3.中成药治足癣 篇三
外治对足癣有较好效果,也无副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无影响。笔者用下列中成药治疗足癣,效果尚可,介绍如下。
(1)麝香风湿油:用药前先用温水洗净局部,并将局部及各趾缝擦干,然后用消毒棉签蘸本品适量外擦患处,每日1-2次,用药后最好卧床休息片刻,以防药液流失,连续5~7天。
(2)藿香正气水: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棉签蘸本品适量外擦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每日1~2次。对起疱流黄水者,用药4~8小时后水疱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脱落。
(3)十滴水:先用蒲公英水煎取汁足浴后,擦干,以棉签蘸本品少许涂擦患处,每日3~4次,伴感染者可用本品浸湿纱布外敷患处,每日2次,连续3~5天。
(4)风油精: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足后,擦干,用棉签蘸本品少许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疱者先用针将水疱挑破,然后用药棉将流水吸尽,再用棉签蘸本品外搽患处,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同时配合甲紫或碘酒外涂,一般3~4次即可痊愈。
(5)冰硼散:每晚用温水洗脚后擦干,视患处面积大小,撒敷冰硼散约2毫米厚,后套上干净袜子,翌晨复用1次。若有小水疱,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放液后再撒敷药粉,一般5~10天即可治愈。
(6)紫金锭:取本品20片,研为细末,放人500毫升米醋中混匀备用,每晚睡前足浴后将双足放人,浸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白天可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天3~5次,一般7-10天可愈。
(7)附子理中丸:将本品研极细末,加蜂蜜调为膏状或加水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处,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3次,2~3天即可获愈。
(8)南通蛇药片:对足癣并发感染者,可取本品5片口服,每日3次,同时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连续1周。
4.基药(中成药)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关于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
成药)》培训总结
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能够更好熟悉国家基本药物知识,提升医务人员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水平,使我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能够工作顺利开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药物治疗的合理需求,根据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我院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开展情况
(一)组织机构健全。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蔡恩波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钟英勇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中医科长唐军民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负责制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工作的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动态掌握培训进度和处理培训中的相关事宜,(二)培训开展顺利。本次《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培训项目参训人员包括全院及下属村卫生站所有在岗医药人员,包括临床类别医生在内,共有45名人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院整理出以下几点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改正和加强的措施:一是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二是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赃物各种药物的基础知识;三是提高学习意识,提高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意识。
5.风寒感冒中成药治疗有哪些 篇五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两种感冒用药自然不同,早期感冒属于风寒型的,且有一定的特征,如怕冷为主,头疼、流清涕、打喷嚏,这属于风寒感冒,可用温散解表的方法。若以发烧、喉咙痛、大便干燥为主,则属于风热感冒,采用驱风清热解表的方法,以下为常用的感冒类中成药,市民在自我药疗之前应学会鉴别。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对感冒、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等春季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正因为其性味苦寒,所以比较适合体内热邪导致的风热感冒。如果属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不适宜多喝板蓝根冲剂。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银翘片是由连翘、金银花、牛蒡子等十味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所以如果是风寒感冒,使用银翘片就等于寒上加寒。
双黄连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芩、连翘,它也是针对风热感冒的,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的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葛根、桔梗、白芷、苦地丁、芦根等药物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因本药含有桔梗和杏仁,所以止咳化痰的功效较强,如果风寒感冒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的,尤其适合选用感冒清热颗粒。另外,感冒清热颗粒还含有葛根、苦地丁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所以也可预防病毒性感冒。
6.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 篇六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7.儿童中成药用药现状浅析 篇七
1目前儿科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1.1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中医学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医药科学迅速发展, 在传统的中药剂型 (如汤剂、散剂、丸剂、片剂等) 基础上, 中药剂型有了很大发展, 比如中药静脉滴注剂、中药气雾剂、中药局部喷雾剂等。但是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 在实际临床中, 真正适合儿科用药的剂型不多, 目前仅有口服液、颗粒剂、注射剂等少数几类。儿科剂型仍然存在种类单一、剂型重复的问题 (见表1) 。
1.2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和分配不均的现状, 在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不只是存在于成人看病, 同样存在于儿科医院, 因此家长往往只能自行用药, 但由于家长对医疗卫生知识和现有儿科用药剂型的缺乏, 往往会导致用药不当, 甚至引起药物中毒。
1.3临床用药过程中, 由于儿童用药通常是在成人剂量上进行加减, 致使难以把握正确的用药剂量。小儿自出生到成人, 始终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越快。而很多中药制剂, 无法用公斤体重对药量进行明确的计算, 如思密达为散装颗粒, 最小单袋量为3g, 而小于一岁儿童的用药仅为其三分之一, 由于各人的随机性, 会造成用药药量不准的情况, 并且安全隐患较大[3]。
1.4多数患儿并不懂得服药的正确性, 有些患儿拒绝服药, 或者不肯吞咽, 仅含在口中[4];若强行喂服, 则会出现药入即吐, 或造成患儿口腔黏膜、牙龈出血, 甚者造成药液流入气管, 引起窒息。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 儿科剂型改变应以主药为主, 筛选作用明显、药物味数较少的通方, 制成中成药。而临床再辅用药效简单、引经报使的汤剂[5]。中成药不变, 辅用汤剂临床加减, 这样就能在保证辨证论治的原则下, 实现剂型改变的要求。
2.2应将新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手段用于儿科中药制剂的发展改良中, 如将口服缓释、控释系统、透皮控释及靶位给药系统等的研究, 加以增溶技术, 通过微粉化或固体分散法增加有效成分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以提高疗效[6]。
2.3在开发中药剂型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 在剂型设计上要注意迎合儿童的心理与视觉[7]。比如可适当添加儿童喜爱的水果口味或把片剂制成各种简单的动物、卡通人物等形状。在药品包装上, 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图案可爱的包装。并且针对上文提到的类似思密达药品问题, 可在一袋儿科中药制剂中加隔挡物使其分成符合一岁以下儿童服用的剂量。
3小结
总之, 在国家加强对儿科中药药剂的管理中, 增强对中药药品质量监管的基础上,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加大对家长进行相关医药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并不断进行中药剂型的创新, 使儿科用药能够更加方便、规范, 避免滥用药物的现象。
摘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所以儿童临床用药尤为需要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儿童药物使用情况及各种中药剂型特点的分析, 为进一步开发适合儿童的中药制剂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制剂,儿童,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丽坤, 张健.浅谈儿科中药剂型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7, 3 (2) :225.
[2]朱蓉蓉, 狄留庆, 汪受传, 等.小儿常用中药剂型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 15 (1) :6-7.
[3]卢玲.儿童用中药剂型的调查分析与开发建议[J].当代医学, 2009, 15 (32) :135-136.
[4]李丽丽.儿科用药注意与临床应用中的中药剂型浅析[J].陕西中医, 2003, 24 (6) :538.
[5]叶芹, 张亚军.浅谈中医儿科中药剂型改革[C].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士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 (儿科) 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 2011.
[6]郑攀, 郑宏.儿科中药剂型发展的对策与方法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 (5) :466-467.
8.中成药并非有益无害 篇八
中成药确有毒副作用
一位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自感“肾虚体弱,头昏,眼睛涩酸,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为此,按常用量服用了健脑补肾丸和脑力宝一月余。结果感到“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转眼就忘,大脑呈现一种空白状态”。总之,出现了一系列中医称之为健忘症的病证。
其实,关于中成药有毒副作用,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有明确记载。《景岳新方砭》中记载:“城西李某,患腹中满闷倦怠、懒言等证,医用‘逍遥散’服三十剂,小便绿色脚瘘弱”。后改服贞元饮,夜用六味回阳饮3剂,“次早余(陈修园)到,肌冷如冰,汗出如涌,六脉全无,气喘痰声漉漉”,至“午后而殁”。
金匮肾气丸是引火归原法的著名代表方剂。医者每奉为枕中之秘,但若久服此药,亦可变生它证。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中指出:该药“初服一、二剂效如神;再服一、二剂不甚见效,再服一、二剂虚证大作,其热如焚”。“病家或疑桂附之误而更医,或信任不疑而归咎于附子之制不佳与肉桂之产地非道地,……遂应(以)滋阴者枉归其阴”。
由此可见,中成药确有毒副作用,古今皆然。
中成药为什么有毒副作用
《内经》曰:“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这就是说: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它必然产生一种阴阳偏胜之气,从而导致毒副作用的产生。
我们知道,药物疗法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而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的一种疗法。由中药组成的中成药,也必然存在着整体的阴阳属性。这种阴阳属性作用于人体,促使病理肌体的阴阳偏胜趋向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果常服或久服同一药物,便可致“因纵(药物之)五味,五味太过,疾病蜂起”的毒副作用了。
明白了中成藥的阴阳偏胜,就可以理解中成药的毒副作用了。这种毒副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蓄积中毒”或“误服中毒”。
对于久服滥服金匮肾气丸而引起的毒副作用,陈修园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入咽之后,但见桂附之扶阳,若忘地黄之滋阴,故初服而有效;至于再服,桂附虽烈,无如前之地黄等药缓行末了,又得新入之地黄助之,势可相敌,故三、四服不甚见效;乃服五、六剂而大发者奈何?盖以每日之桂附,如火一发而无余,而同剂中之地黄等药,如水渐注,不骤日积日多,些少之桂附,安能与之为敌?宜(故)服之增热也。”这真是一幅蓄积中毒的奇妙写照。鉴于此,陈修园先生大声疾呼:“治标之法,不可常服”。
中成药治病有奇效,但要辨证精确,中病即止;同时,中成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剂型固定不移,致使剂型中的药物无法更改。如果一旦使用不当,或常服久服,那就难免药祸发生了。
措施与对策
兵败如山倒,非兵之过;药能误人命,非药之罪。盖因“用药如用兵”,此皆由“将”“医”之误也。为了避免或减少中成药产生的毒副作用,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与对策,方能杜其燎原之势。
一、生产厂家、经营部门在宣传中成药的功效时,应当实事求是,准确科学。
1992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药品广告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为了保证药品宣传真实、科学、准确,合理指导用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今后药品广告不得出现有“疗效最佳”、“药到病除”、“安全预防”、“最高技术”、“最高科学”;“最进步制法”、“药之王”等不切合实际的词语;尤其不能使用“完全无副作用”这一词语。
“同病异治”是祖国医学治病的一大法则。例如感冒: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出现挟湿症状的则用恙活胜湿汤,如果影响中焦脾土的,就用霍香正气散;风热感冒用银翘散;体虚感冒更应因人而异,需要益气解表的用参苏饮,助阳解表的用再造散,养血解表的用四物汤加解表药等等。
可惜的是在现实中往往出现“同病一治”的怪现象。这种现象在生产厂家、经营部门的宣传广告中屡见不鲜。中成药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配制而成的,是长期临床实践的成果。它的运用,必须谨守病机(疾病产生的病因病理机制)各司其属。有是病而用是药,是祖国医学赖于长期生存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在宣传中成药的“功能主治”时,必须密切地结合病机。这样可使医者心中有数,患者一目了然,方不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悲剧发生。
二、作为医务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
身为医者,临床治病,“当知邪正,当权轻重”。祛邪忽忘顾正,轻病勿用重药,重病勿用轻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病时重在调整病理阴阳的偏胜,一旦肌体的阴阳达到平衡,应果断地停止用药。这正如诗人陆游所指出的;“良医善用药,疾去药亦止。”
三、患者要谨慎服药,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不要过度地迷信和依赖药物。
昔有东坡翁,因患痢疾,自服黄芪粥而毙命;今人喜服人参蜂王浆,结果服出人参滥用综合征。此皆因自以为是而酿祸。鉴于斯,患者服用中成药之际,当慎之又慎之!
9.中成药出口贸易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九
题目中国中成药出口的现状、问题及 对策研究——以天士力公司为例 学生姓名李梦飞
学号
201214330227
系别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届别
2016届 指导教师邓达清 职称讲师
2015 年 10 月 27 日
一.根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动态,阐述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张晓霞(2014)认为天士力集团是中成药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成功典范。它旗下的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是中国首例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临床试验II期,目前正在进行III期实验,并有望进入欧美主流医药市场的中成药。本文分别从产品经营环境、产品本身特点及在药物国际市场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天士力国际化战略。
2.张伯礼、吴以岭(2014)认为,现代化就是国际化。中医药可以实现现代化,并走向世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不是无法克服。中医药的服务技术要走出去,天士力已组建了一个中药国际化的产业基金,并形成联盟。同时提出把基金投资平台和资本平台建立起来,源源不断地推进中药国际化。并对中药特点的研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3.燕智(2014)提到,国际目前的诊疗体系,仍是以化学药、生物药和西医临床路径为主,中药处于辅助地位。但事实上,中药有一套自身完整的寻医问药流程及个性化的诊疗体系,在某些方面,中医药诊疗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同时认为,通过股权收购参股海外公司、开展项目合作、联手海外名校等都是中医药上市公司进军海外的较优选择。
4.党海霞、刘新民、罗卫(2013)认为,我国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的广泛流通,对发展民族产业、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宣传中医药文化应为其主要驱动力。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中医药逐渐获得国际认可,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突破前期,然而中医药相关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停滞不前、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在低水平徘徊等问题,对近期以及更长时期内,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导向提出了建议。
5.刘保延(2012)认为中药出口虽然实现了诸多可喜的突破,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也绝非坦途。目前中药国际化仍停留在浅层次上,附加值不高,影响力不大。2011年中药出口额已超过中药进口额近13亿美元,但中药出口主要是原料,中成药和保健品均出现逆差。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开始延续贸易逆差,2011年的逆差额增势还在扩大。本文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中药企业提出建议:一是摸清家底,加强对现有中药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二是加强对中医药传统经典著作的研究,既不失传统,又兼具现代科学理论;三是先在国内中医药市场做大做强,然后再进入非洲、亚洲等地,最后进入发达国家。6.李金荣(2012)详细分析了中成药出口的五强企业之一——天士力,本文提到天士力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业。2011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完成美国 FDA 二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品种,成为最有希望以药品身份在美国及全球上市的国内中成药。同时天士力在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业务,营销模式日渐成熟,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2000年以处方药的身份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先后进入韩国、越南、古巴和阿联酋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还在 18 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成为现代中药的成功典范。
7.柳燕(2012)认为,我国药企突围国际市场需要两把利器——坚持创新理念和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在众多药企中,天士力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解读了天士力的发展路径,从中得到了两点中医药突围国际市场必备的要素。第一点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国际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出路。然而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创新屈指可数,自主能力太弱。根据国内中医药现状,结合了天士力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改进创新、仿制创新和源头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并且要求抓住创新机遇,持之以恒。第二点是建立全方位国际营销网络,广覆盖的国际营销网络让天士力的产品开始顺利的销售,而这种网络也正是国内其他医药企业所急需的。在高端,努力进军美国的处方药市场FDA,那是中药进入全球最重要的地区;在中端,以渠道代理方式谋求欧洲及日本等市场;在低端,则大力拓展非洲及亚洲市场。
8.Jack Liftion(2013)认为,中药的国际贸易应当首先让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然后中医药服务才能走出去,进而中医药产品才能走出去。以目前的中医药进出口数据来看,我国中医药并不都是以保健品出口。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药品注册和药物检验屡屡受阻,使中成药的出口比例仍不是很大。
从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医药的出口贸易正蓬勃发展,但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欧美国家的各种药品检验依然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最大难关,还有中医药产品大多都比较传统,创新难,同样是导致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缓慢的一大原因。同时,国外对于中医药文化理解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医药出口贸易网络,这些也是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中一直销量不佳的主要原因。
(二)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成药出口情况可以看作是中药国际化进程的风向标。2013年中成药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0.8%,提取物和中药饮片中药材仍是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占比83.6%,进口额占比74.9%。植物提取物出口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进口额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中药饮片中药材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进口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从中成药出口市场来说,亚洲依然是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金额占比达71.3%。中成药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2013年,对中国香港出口1.1亿美元,占比42.9%;日本作为我国中成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出口额仅为1839万美元,同比下降14.4%,占比仅为6.9%。2013年,我国对东盟出口中成药4701万美元,同比增长11.4%。中成药对美国和欧盟出口表现平平。其中对美国出口1550万美元,同比下降4.9%。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结晶。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医药整体竞争优势的增强,很多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逐渐壮大,促进了国际市场对中药类产品的接纳和认可,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因此,研究我国中药产业现状及其出口贸易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国内众多药企中,天士力集团是我国中药品种第一个以治疗药品身份正式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临床试验申请的制药企业,并由此跨出了国际贸易的步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因此,天士力的中药出口贸易非常具有研究意义。
天士力集团成立于1994 年5月,现已发展成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截至2014年6月,集团资产总额115亿元,累计利税61亿元。2014年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工业总产值70亿元。截至目前,天士力已累计申请专利640件,其中发明专利442件,获得专利授权103件。仅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相关专利就达百余件。其中,在30个国家申请专利,在10个国家已获取专利,以药品身份进入到16个国家的主流医药市场,2013天士力药品出口6865万元,中成药所占比例为43%,其主要产品有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护心丹胶囊和心适丸,并已在韩国、东南亚地区、欧洲、北美洲、非洲形成重点区域市场。这些主要产品在3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行美国FDA和欧盟EMEA Ⅱ、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天士力在出口贸易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就,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销两个业务板块、两个组织体系。确立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拓展,以直销为龙头、带动分销的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形成了四区一点的市场布局(“四区”即以马来西亚、韩国为中心的亚洲区;以荷兰、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区;以南非、尼日利亚为中心的非洲区;“一点”即俄罗斯)。
本文以天士力集团的出口贸易现状为案例,通过对中药国际市场情况、行业现状和竞争优劣势的分析,探讨了天士力集团在中药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产品、定价、渠道以及相关的促销策略,由此提出我国中药产业出口贸易的一些建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目前中成药出口贸易的现状 2.天士力在出口贸易方面的优势 3.中成药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4.根据天士力公司成功的案例,对中成药出口贸易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中成药出口的现状分析,结合天士力开展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的步骤:
(1)根据论文题目查阅资料。
(2)据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构思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3)根据开题报告中构思的提纲再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4)撰写论文初稿、二稿、定稿。2.研究的方法与措施:(1)整理归纳法(2)比较分析法(3)数据统计法 3.进度安排:
(1)选题,下达任务书:2014年9月30日;(2)开题报告:2014年11月2日;
(3)毕业论文初稿撰写: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月;(4)二稿及中期检查:2015年3月20日;(5)定稿:2015年4月30日;(6)答辩:2015年5月15日。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霞,从个案看中药国际化的战略[J].管理观察.2014-08
[2]梅洁,浅谈中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J].现代经济信息.2012-04
[3]党海霞;刘新民现阶段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思考[J].中国药业.2011-12
[4]陈静,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及国际竞争力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04
[5]朱月宁,天士力FDA认证再进一步[J].英才.2010-09
[6]周志刚;余静;晏丽我国中医药类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0-09
[7]周福娟,浅析中医药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经济管理者.2009-06
[8]王学东,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J].南通大学学报.2009-05
[9]易薇,中药企业海外市场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05
[10]秦祐鹏;王一涛,中药企业国际化策略案例比较[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11
[11]郭珊珊,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04
[12]魏敏,中医药正阔步走向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12-11 [13]闫庆松,初露锋芒的中药国际化[N].医药经济报.2012-05
[14]风华,天士力首建中医药海外研发及展示平台[N],中国医药报.2011-06
[15]闫希军,关于中医药国际化的探索与思考[N].新华日报.2011-09
[16]杨世璋,中药国际化坚冰消融[N].中国工业报.2007-08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六、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月日
七、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10.仿制药与中成药学术推广策略创新 篇十
10月13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为医保支付套上了规范治疗的“紧箍咒”。卫生部首批制定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确定23省市110家医院试点。截至底,全国已有3467家医院25503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数量占公立医院总数的46.9%。开始的“三甲医院复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本轮评审的一大突出特点是:涉及质量管理中的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等关键指标,纳入“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临床路径”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目的,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这将让处方药推广面临巨大挑战。国内仿制药和中成药如何应对临床路径的实施,创新学术推广策略呢?仿制药推广的重点是提供或解释诊疗方案,包括为患者提供简单的说明书、适应症及用法用量等,为医生提供详细的产品推介、禁忌症、适应症、同类药品比较、用法用量、保存方法、不良事件等,以及诊疗方案、相关疾病诊治指南、用药选择、药品信息、药品搭配与相互作用、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药物经济学知识等,
改变认识拓市场
具体而言,代表可通过分析产品的适应症和参与的临床试验,进一步分析临床试验所涉及的诊疗方案,结合诊疗方案所涉及指南和共识来阐述产品。比如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地红霉素的推广,要结合医生对治疗的认识现状和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内容的差距进行分析。
美国传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疗指南指出:对于严重CAP患者,至少应该进行血样细胞培养、检测嗜肺军团菌和肺炎链球菌的尿液抗原试验以及痰样本细菌培养。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抽吸物检测。对于先前身体健康且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因素患者的治疗方案为:1.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强力推荐,1级证据),2.多西环素(一般推荐,3级证据)。这一证据充分强调了地红霉素的单药治疗。
当CAP患者有慢性心、肺、肝或肾脏疾病,糖尿病,酗酒,恶性肿瘤,无脾,免疫抑制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者先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或具有其他肺炎链球菌感染风险,推荐治疗方案:1.一种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氟喹诺酮类(强力推荐,l级证据),2.一种β-内酰胺类+一种大环内酯类(强力推荐,1级证据)。这一证据强调地红霉素的参与治疗。
重点通过如下五个方面与指南结合推广:
1.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医生目前使用地红霉素不广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肺炎的致病菌中有非典型微生物。
2.结合指南指出,这些非典型微生物要常规检查。
3.结合指南指出,使用地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覆盖非典型微生物。
4.结合指南指出,地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单用,也可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是治疗的基石(联合治疗)。
11.用中成药应对便秘 篇十一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便秘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便秘大多由气滞、热结导致腑气不通引起,即所谓“河塞舟停”。表现为大便干燥,甚至多日不解,伴有腹部胀满、口苦口臭、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发热等症。虚证便秘则主要由于阴血亏虚、肠道失于濡润所致,即所谓“无水行舟”;也可由于气虚推动、温煦乏力,即所谓“无力行舟”。阴血亏虚者,面色萎黄,嘴唇和指甲苍白,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并自觉口干欠润、头晕眼花、心慌,甚至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等。气虚之人,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增多等症。
一般地说,轻症的便秘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等,可使便秘症状缓解。但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中成药治疗便秘疗效肯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一直深受众多便秘患者的青睐。但中医用药依然讲究辨证论治,因此,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药物。
* 实证便秘者宜选用清热泻下的中成药,如新清宁片、九制大黄丸、大黄通便冲剂、一清颗粒、三黄片、黄连上清丸、清宁丸、清火片、当归龙荟丸、复方芦荟胶囊、通幽润燥丸等。
* 虚证便秘者宜选用麻仁丸、麻仁润肠丸、五仁润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通便灵胶囊等。
如果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服用十天后,症状仍未改善,或出现了便秘以外的其他症状,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特别提醒:
* 儿童服用中成药时,应当咨询医生或药师。
* 年老体弱及久病者应慎用上述治疗实证便秘的药物,以避免大黄等苦寒峻下药物伤及脾胃。
* 孕妇及月经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泻下药物,如九制大黄丸、三黄片、清宁丸、当归龙荟丸、麻仁丸、五仁润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等,因为泻下药可以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引发流产、早产或月经过多。
* 由于泻下,尤其是作用强烈的实证泻药常增强肠蠕动,因此,一些便秘患者在开始服用泻药时可能出现轻微腹痛,一般能在数日内消失,如果腹痛逐渐加重则应去就医。
* 长期使用某一种泻药,可使直肠黏膜的应激性降低,造成对泻药的依赖。因此,泻药一般使用至通便后即停或减量,或与其他通便药交替使用。
12.清热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篇十二
1清火栀麦片
生产企业:桂林益佰漓江制药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穿心莲、栀子、麦冬。功效:穿心莲, 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麦冬, 长于滋燥泽枯, 有养阴生津之功。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主要用于咽喉肿痛, 发热, 牙痛, 目赤。口服, 2片/次, 2次/d。使用注意:忌辛辣、鱼腥食物。
2羚羊清肺散
处方来源: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8年。主要成分:羚羊角粉、赤芍、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知母、天花粉、琥珀、甘草、朱砂、石膏、冰片、栀子、芦根等。功效:羚羊角粉,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天花粉、芦根,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消肿排脓;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琥珀, 定惊安神,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功能主治:温热病, 高热神昏, 烦燥口渴, 痉厥抽搐及小儿肺热咳嗽, 口服1 g/次, 2次/d。 使用注意:忌辛辣之物。
3六神丸
处方来源:始载于《中国.医学大辞典》“雷氏方”。主要成分:牛黄、黄连、黄柏、麝香、珍珠、冰片、蟾酥、雄黄、百草霜。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通窍活血。珍珠、牛黄清心解毒而化热痰, 雄黄能去痰解毒, 冰片、麝香解毒通窍, 蟾酥解毒止痛, 百草霜也是解毒治咽喉疮肿的药品。功能主治:咽喉肿痛, 时疫白喉, 单双乳蛾 (扁桃体炎) , 烂喉, 丹痞, 喉痹失音, 口舌糜烂等症。口服5~10丸/次, 2~3次/d。亦可外用。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可有过敏性休克、局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药疹等。
4防风通圣丸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 原出自《宣明论方》。主要成分:防风、川芎、白芍、大黄、麻黄、薄荷、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白术 (麸炒) 、荆芥穗、栀子 (姜制) 、当归、滑石、连翘、甘草。 功效:是解表、清热攻下并用的方剂。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 使肌表郁热从汗而解;大黄、芒硝破结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小便;桔梗、石膏、黄芩泻热清肺胃;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连翘清热退肿;甘草、白术和中健脾而燥湿。功能主治:风热壅盛, 表里三焦俱实, 头痛, 发热怕冷, 咽喉疼痛,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或疮痈、初起的便秘、发热, 还可治荨麻疹、湿疹。口服6 g/次, 2次/d。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可有过敏性皮疹。
5紫雪丹
处方来源:《千金翼方》。主要成分: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犀牛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黄金。功效:安神开窍, 泻火散结, 解毒熄风的作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硝石泻诸征实火;磁石、玄参补益肾阴;犀牛角、羚羊角清心凉肝熄痉;朱砂、黄金镇心安神;升麻、甘草清热解毒;丁香、沉香、青木香温胃调气;朴硝泻结泄热;麝香透关通窍。但本方药力较猛, 体强壮、确定实心温热才可用。功能主治: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而致高热烦燥, 神昏谵语痉厥, 口渴唇焦, 尿赤便闭, 还可治脚气, 口服1.5~3 g/次, 2次/d。使用注意:服用过量, 可出现大汗、呕吐、气促、心悸、眩晕等。
6黄连上清丸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主要成分:黄连、栀子、连翘、蔓荆子 (炒) 、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 (酒炒) 、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功效:清热通便, 散风止痛。功能主治:上焦风热, 头晕脑胀, 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咽喉红肿, 耳痛耳鸣, 暴发火眼, 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 急性口腔炎, 内耳迷路炎, 前庭神经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中耳炎, 痢疾等。口服1~2丸/d, 2次/d。使用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孕妇慎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
7双黄连胶囊
生产企业:哈尔滨中药二厂。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清热解毒, 轻宣透邪。功能主治:适用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引起的发热咽痛、流脓鼻涕、咳嗽、咳黄痰、口舌溃疡、牙龈肿痛等症。口服4粒/次, 3次/d。使用注意:可出现变态反应, 过敏性皮疹, 过敏性休克, 血尿, 黄疸等。
8清热解毒口服液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主要成分:石膏、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龙胆草、板蓝根、玄参、麦冬、丹皮、赤芍、知母。功效:清热解毒。功能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种发热疾病。口服, 10~20 ml/次, 3次/d。
9藿香正气丸
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成分: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功效:藿香芳香辟秽, 理气和中, 用为主药;紫苏、白芷、桔梗散寒邪利胸膈;腹皮、厚朴消除中满;陈皮、半夏利气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健脾去湿, 辅助中州正气。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伤冷湿、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 现多用于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口服, 9 g/次, 2次/d。使用注意: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饮食宜清淡。
10安宫牛黄丸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主要成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镇惊安神。功能主治:主治内热邪盛、内陷心包、痰热互结、上蒙清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窍闭昏迷等现象, 临床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桃体炎、哮喘等。口服, 1丸/次, 1次/d。
使用注意:可致皮疹, 过敏性体质慎用。
1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处方来源:赵心波教授由麻杏石甘汤、白虎汤、银翘散三方加减而成。主要成分: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黄芩、连翘、麦冬、生石膏、知母、甘草、苦杏仁、麻黄。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功能主治:热邪犯肺卫所致的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口渴等症, 临床可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口服, 10~20 ml/次, 3~4次/d。使用注意:大剂量服用可有轻度胃肠不适反应。
12银翘解毒丸
处方来源:《温病条辨》。主要成分: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功效: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薄荷、荆芥穗、淡豆豉发汗解表, 清泄外邪;桔梗、牛蒡子开利肺气, 袪风除痰;生甘草、竹叶清上焦风热, 兼养胃阴, 对风温初起病在上焦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能。功能主治:临床用于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等症。口服, 1丸/次, 2次/d。
13牛黄解毒丸
【中成药】推荐阅读:
《滕王阁序》中成语及解释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