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2024-08-10

信息服务管理制度(精选8篇)

1.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篇一

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积极消除客户抱怨,维护公司品牌形象,为公司技术、质量改进提供有效的分析资料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服务热线信息反馈规范

第一条 售后服务热线对来人、来电、来函投诉所有问题进行统计分类处理 《来人、来电、来函登记台账》。

第二条 服务热线每天对《来人、来电、来函登记台账》进行分类梳理,(分 新发生质量问题、重复发生质量问题、重大批量质量问题、技术革新、改进质量问题)反馈质量部用《整车质量问题报告单》专用格式反馈。

二、服务经理信息反馈规范

第一条 各区域服务经理负责收集本区域内客户、经销商、反馈的质量问题 用《来人、来电、来函登记台账》进行统计分类处理。

第二条 以《整车质量问题报告单》专用格式反馈给售后服务部质量专员 由质量专员传递质量部牵头落实整改。售后服务部质量专员跟进改进措施及改进进度。三、三包系统报单信息反馈规范

售后质量专员每周从网上服务站系统报单里面统计、筛选(分新发生质量问题、重复发生质量问题、重大批量质量问题、技术革新、改进质量问题)以《整车质量问题报告单》专用格式反馈质量部,并跟进改进措施的制定、改进进度的落实。

四、信息反馈日报、周报反馈规范

第一条 售后服务质量专员负责统计质量日报、周报,并传递质量部及相关部门和领导。

第二条 售后服务部质量专员负责对日报、周报所反馈的质量问题跟进、落实、考核。

所有反馈问题质量部必须书面回复临时处理措施,一般问题4小时回复,重大、批量问题24小时内回复临时处理措施;技术疑难问题48小时内回复临时处理措施。

2.信息服务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信息系统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如果崩溃,对于业务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IT服务管理(ITSM)不同于传统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从信息系统建设前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针对组织业务和客户的真实的可用性需求对IT基础架构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避免盲目的IT投资和重复建设;从信息系统运作以后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通过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支持IT基础架构和组织业务的持续运作,保证IT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运作的高可用性、高持续性和高安全性。IT服务管理将所有IT投入纳入统一核算,为考核IT服务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评价依据。IT服务管理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框架的核心,它是一套协同流程(Process),并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的质量。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ITIL把IT管理活动归纳为一项管理功能和各个核心流程。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IT帮助台,即通常的呼叫中心或客户服务中心,它不是一个服务管理过程,而是一种服务职能管理平台台经常与事件管理紧密结合,用来连接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

1 系统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备数据管理、收集汇总还停留在电话、人工收集、汇总、整理上,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对于各种设备、系统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往往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构建、变更、变化、事故和故障等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预先处理,而致使企业的主体工作受到影响和牵制,因此急需一套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

另外从企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深化程度上,也要求整理和规划信息技术,使之与业务紧密结合,规范信息技术管理,优化IT服务质量,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从而让企业的IT投资回报最大化。

2 系统需求与分析

对于IT服务管理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和管理:

(1)服务支持(Service Support)。(2)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将一个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等配置项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变更请求以及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3)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变更管理是要确保在IT服务变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标准的方法,以有效的监控这些变动,降低或消除因为变动所造成的问题。它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和限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业务中断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4)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发布管理是指对经测试后导入实际应用的新增或修改后的配置项进行分发和宣传的管理流程,目的是要保障所有的软件组件的安全性,以确保只有经过完整测试的正确版本得到授权进入正式运行环境。(5)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事件管理指的是突发事件管理或意外事件管理,处理IT的危机并要从中恢复运转。即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6)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问题管理是指负责解决IT服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流程。问题管理的主要活动实质上就是分析以被列出问题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把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并通过找到已发生事件或潜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减少事件的数量或消除事件的再次发生。(7)服务交付(Service Delivery)。(8)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服务级别管理是一种严格的超前方法论和处理程序,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准的流程。(9)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T Services)。财务管理是在提供深入了解IT服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对IT恢复运作的费用及成本重新分配并进行正确管理的程序,其目标是帮助IT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成本效益核算,以合理利用IT资源、提高效益及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10)可持续性管理(Continuity of IT Services)。可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与管理资源来确保IT能持续服务的管理流程。(11)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容量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来确保服务的持续提供和IT资源的正确管理,以发挥最大效能;以合理的成本及时提供有效的IT服务,以满足组织当前及将来的业务需求。(12)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可用性管理是在正确使用资源、方法及技术的前提下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和实践可用性要求。目标是确保IT服务的设计符合业务所需的可用性级别。

结合企业中的科技与信息中心具体工作,需要针对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费用管理、配置申请等模块进行规划了管理。针对各类设备系统进行报修、分配任务、维修、反馈、评价一系列维护流程进行跟踪管理。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形成问题集的形式供参考,以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相关的信息技术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2.1 硬件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主要针对计算机及外设

等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其运行状况和变更进行登记,实时掌握信息资产分布情况。

2.2 网络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安装地)

主要记录企业网络节点所有设备的配置等基本信息,网络配置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运行的状态监测和维护信息跟踪处理。

2.3 软件系统

(1)软件系统简介、注意事项;(2)软件系统应用手册;(3)软件系统基础维护准则;(4)各软件故障应急措施;(5)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监测。

2.4 购置计划管理

各个职能单位根据业务需求提交各类硬件设备的购置申请,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管理。

2.5 维修与维护

实际工作人员根据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进行保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审批、维修等一系列活动。

2.6 费用管理

各个单位硬件设备相关发生的费用申报、管理、审核的基本功能。年度费用计划及分季计划、各单位使用申请、费用审核各单位使用情况统计。

2.7 系统维护信息资源库(问题集)

基础资源、动态资源,事故、故障、变更处理基本方式,常见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问题日常维护。

2.8 数据报表

根据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动态的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形成报表,以服务于企业信息技术工作和满足工作发展需求。

3 系统优势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整合企业信息技术资源,改进IT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同时在费用管理和约束下改进业务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结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平台可以:(1)满足IT系统发展的需求;(2)建立IT系统和业务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快速服务的关系;(3)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4)持续有效的提高IT的服务质量;(5)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和外部维护人员的配合和相互监督;(6)动态的反应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7)有效的评估和预测企业IT运行态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备。

当然,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推行的过程中也要认真谨慎,结合具体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基础用户的需求来调整和运作,并保持持续的改进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的现状和管理需求等角度分析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搭建的必要性。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应该从网络、硬件、软件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企业业务类型进行数据管理、分析,进而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在实现信息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提高IT服务的质量,从而起到数据整理、预示、预警、报警等多方面作用。

3.完善信息管理 服务中小企业 篇三

关键词:信息管理;中小企业;原则;现状;对策

经济全球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的兴起,企业经济效率已从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转向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中小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不能再照搬过去传统管理方式与理念,应强化信息管理,这不仅有利于组织,而且还能通过管理与信息的互动、管理潜能的挖掘、知识学习等促进组织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

一、信息管理的认识

(一)内涵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以现代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即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收集,即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即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通过信息的储存可以从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

(二)特点

1、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信息资源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的有机体。信息并不都是资源,要使其成为资源并实现其效用和价值,就应借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术等手段。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3个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信息资源,是构成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之一。信息活动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信息资源的形成阶段以信息的产生、记录、收集、传递、存储、处理等活动为特征,其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单纯地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而忽略与信息资源紧密联系的信息活动,其研究对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活动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只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有针对性。

3、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规模的活动。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社会性,是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体、群体、国家参与的普遍性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包括信息产品管理(微观)、信息系统管理(中观)、信息产业管理(宏观)。

二、信息管理的现状

(一)高层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不够正确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对企业信息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高层在对信息管理抱较高期望,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管理的继续发展。

(二)员工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不明确

管理人员依赖长期管理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不愿主动吸收新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信息管理对其地位构成巨大威胁。其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手段,他们需要学习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现代技术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

(三)将信息系统视为企业战略目标或将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战略之外,出现两个极端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未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缺乏整体效益。

(四)中小企业信息管理过程充满艰辛

实施信息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这些对于中小企业都比较困难,其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指导。

(五)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利用。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六)企业信息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管理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因而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

(七)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八)机遇与挑战并存

实行信息管理,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三、完善信息管理的原则

(一)要把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优化信息过程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

完善信息管理,要围绕提升信息管理效率、优化信息过程和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来进行,要注重绩效评价,并把是否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作为绩效评价最重要依据。从信息过程来看,应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加工、存储和快速传递,具有较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信息管理网络化和管理信息价值的及时实现。

(二)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信息需求

完善信息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业务部门的信息需求,尤其是企业战略决策和创新的信息需求。因此,要以企业的信息需求为基础,并把其作为信息管理优劣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完善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信息管理创新的实施又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优化,两者是互动关系。信息组织重组、信息管理流程再造和模式变革、信息系统重构等信息管理完善过程,都需要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四)体现先进性和环境适应性

完善企业信息管理,应体现时代特征,融合管理创新和信息管理的最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确保先进性。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新的管理理念和思想不断涌现。因此,完善企业信息管理要有一定前瞻性、扩展性和灵活性,能较好适应环境变化,有持续的效用和活力。

(五)应切合企业实际

国内外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不同,我们应了解并研究国外企业信息管理的成功方法和经验,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企业自身实际来实施。

(六)应全方位将创新贯穿于信息管理的全过程

完善企业信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活动,要从企业信息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全面系统化创新。从信息管理层次来看,不仅要进行信息战略管理层创新,而且要进行信息战术层管理和作业层管理的创新,强调全员性、全方位和全过程。

四、完善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政府应给予充足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

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息管理,发挥政府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宣传,调动社会力量,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为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管理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配套支持体系。

(二)政策指导要贯彻“灵活性”原则

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资产经营能力差,需要政府扶持。但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对其政策指导不能“一刀切”,要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三)提高企业决策层的信息管理意识

企业决策层的主持和参与是企业信息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决策层在完善信息管理中应有超前的预见性与决策的长远性,应以企业发展为重,统一思想,避免产生分歧,提高信息管理意识,保证认识和决策行为的一致性。

(四)提高企业全员的信息管理意识

分层次搞好信息管理培训,使全员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或骨干人员提高掌握、挖掘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保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机地运行起来。企业实施信息管理,应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队伍。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应建立一整套信息管理制度,作为信息工作的章程和准则,使信息管理规范化。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立原始信息收集制度,规定信息渠道,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六)要全面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之前,应首先研究、了解企业自身的行业特性与信息化需求,明确信息管理首要目标及相应策略。企业完善信息管理,第一步是企业内网建设,将原始信息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构建企业信息库,解决好信息化基础、应用、普及、集成和提升等问题。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应该按照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营销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的思路,依据企业实际分步实施。第二步是企业内外一体化网建设,企业可以着手实施与合作伙伴等外界单位的协同工作信息化,包括商务、办公、采购、销售等。

(七)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添置必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新思路,努力创新现代管理与营销的新方法,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企业完善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庞大、周期长、投资较大的工程,足够的资金投入是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企业决策者应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

(九)选择具有高水平的软件商作为信息化技术合作伙伴

企业完善信息管理,要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应广泛利用外界力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选择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软件商作为信息化技术合作伙伴,防止企业信息管理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或形成信息孤岛,甚至出现投入浪费、半途而废的现象。

(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咨询机构合作,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利用社会专业管理咨询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也是完善企业信息管理不可忽视的环节。社会管理咨询机构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可为企业做好管理诊断,明确企业发展战略,找出企业薄弱环节,并制定出有效的改进办法与策略。

五、结束语

中小企业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未来、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理智而又积极地完善信息管理,能将企业的管理、制造、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充分挖掘企业大环境中每个经济元素的潜在价值以实现盈利,获得新机会,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立立.论战略信息管理[J].中国信息导报,2005(1).

2、程刚.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创新[J].中国信息导报,2005(8).

4.浅谈信息服务用户管理 篇四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挑战。文章简要论述了信息服务过程中用户管理的背景,提出了用户管理对于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论文关键词:信息服务,用户管理,信息需求 信息服务用户管理的背景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信息服务的环境和方式。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给信息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信息服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用户特征。

信息时代扩大了信息用户的范围。其中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也有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既有熟知信息检索技巧的专业用户,也有缺乏检索知识的一般用户等。这些用户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职位以及个性化特征等等参差不齐,无形中增加了信息服务的难度。只有充分掌握用户的特征, 尤其是与信息利用有关的特征, 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1.2 用户信息需求。

新的信息环境强烈地刺激了信息用户的开放性的信息需求,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日趋多元化、动态化、个性化、综合化和专门化。只有充分地、准确地、全面地了解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后,才能针对每一个

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的信息服务,保持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准确性、新颖性和快速性。

1.3 用户的信息行为。

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包括用户信息检索行为和用户信息交流行为。首先,用户信息检索行为是用户实现自身信息需求的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其次,用户的信息交流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使得交流的信息质量无法控制,严重降低了信息服务的质量。

1.4 用户的信息认知。

用户的信息认知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理性认知和对信息形式的感性认知两个方面。由于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使得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认知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因此信息表达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信息传送出去,还要重视信息的呈现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由上可见,用户作为信息服务管理中最活跃的人为因素之一,在信息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另外,由于信息服务本身的无形性导致了信息服务就是一种体验和感知。鉴于以上因素,必然要求采取适当的举措对信息用户进行管理和协调,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从而实现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服务价值的最大化。

信息服务用户管理的重要意义 用户参与信息服务及其管理,与信息服务人员共同构成信息服务生产与管理的一部分,并且最终评价信息服务的质量。

1.1 有效的用户管理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

通过对用户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引导用户需求、促进用户的忠诚、合理调控用户行为,促进信息服务及其管理最大价值地实现,更好地实现信息服务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用户信息的管理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核心。

以用户为中心,倾听用户的呼声和需求,对不断变化的用户期望迅速作出反应,日益成为信息服务的关键与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对用户信息的了解和管理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核心。

1.3 用户管理突出了以用户为中心,体现了用户满意理念,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信息服务的核心和根本。

可以说,用户管理突出了信息服务工作一切从用户信息活动出发,用户处于中心地位,特别强调用户在信息服务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作用。

3.信息服务用户管理的实现方式 要有效地实现信息服务用户管理,离不开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引入“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满意”的理念。用户管理在信息服务管理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用户管理主要的实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在信息服务管理中改进基于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3.1.1 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改进。

从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出发,变面向信息资源的平台建设为面向用户的、面向服务的平台建设。比如,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使用户能够随时在线交流和协作,通过尽可能小的努力、达到最为方便快捷

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实现“信息找人,按需服务”。

3.1.2 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的改进。

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首先关注的是信息服务的内容。对用户偏好、需求以及行为的分析, 关键是满足用户的客观信息需求, 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率。

3.1.3 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的改进。

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内容的多渠道分发,进行用户界面的优化和后续服务跟踪。更多的关注智能交互和人性化因素,积极主动地向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

3.2 在信息服务管理中做好用户关系管理。

用户关系管理就是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跟踪研究,强调人性化管理、互动性管理、积极鼓励和挖掘用户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信息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2.1 用户分析。

分析信息服务用户的对象,用户类型,不同用户的需求特征和需求行为以及用户对信息服务效益的影响等,然后作出判断,使用户的信息意识和心理变为实际的利用信息行为,从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是消除用户不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从用户角度进行服务和管理,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与忠诚。

3.2.2 用户沟通。

与用户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通过用户关系管理可以将信息服务人员的相应知识和思想传递给用户,同时用户的知识和智慧也可以传输给服务人员,可作为信息服务和决策的可靠依据。

3.2.3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和渠道。

要重视用户意见和抱怨,及时收集和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用户反馈对于衡量信息服务承诺目标实现的程度,及时发现解决信息服务中的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3.3 在信息服务管理中不断加强用户教育管理。

目前,我国信息用户普遍缺乏信息查询知识和技能,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对用户进行适当的用教育管理,是增强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

3.3.1 信息服务组织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种用户教育培训,帮助用户具备一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的技能。

3.3.2 通过对相关专业信息资源的主要分布、媒体形式、传播方式和特点以及各类信息源的载体形态及信息存取特征,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等培训教育,提高用户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

3.3.3 用户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介绍,检索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教育,用户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教育等。

3.4 在信息服务管理中建立服务质量体系。

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信息用户的评价,提高用户满意度是保持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用户满意度是衡量信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立服务质量体系是实现用户管理的必然要

求。

3.4.1 该体系应该由信息质量、网站质量、服务效果、方便和易用程度以及用户教育共同构成。

3.4.2 信息服务质量体系为信息服务组织改进信息资源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3.4.3 信息服务质量体系特别强调“以用户为中心”。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用户管理是信息服务管理不可忽视的,其对信息服务管理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8信息资源工程服务点管理制度 篇五

服务点管理制度

一、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

二、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服从我服务点管理制度的辖区居民均可进入本服务点参加活动。

三、用户不得利用服务点的设备和场所,制作、传播含有色情、赌博、暴力、愚昧、迷信等不健康内容的电脑游戏和信息。

四、用户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五、用户不得利用互联网上网制作、复制、查阅、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传邪教和愚昧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六、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室内保持清洁、安静,严禁吸烟。对损坏本服务点设备和物品者,按损坏程度赔偿。

6.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篇六

【发布日期】2018-02-02 【生效日期】2018-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网信网

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促进微博客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微博客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微博客,是指基于使用者关注机制,主要以简短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信息传播、获取的社交网络服务。

微博客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微博客平台服务的主体。微博客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微博客平台从事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的行为主体。

微博客信息服务是指提供微博客平台服务及使用微博客平台从事信息发布、传播等行为。

第三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微博客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微博客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四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服务,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第五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发挥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的积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倡导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第六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管理、应急处置、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制度及总编辑制度,具有安全可控的技术保障和防范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

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平台服务规则,与微博客服务使用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要求微博客服务使用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微博客服务使用者进行基于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件号码、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定期核验。微博客服务使用者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微博客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保障微博客服务使用者的信息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八条微博客服务使用者申请前台实名认证账号的,应当提供与认证信息相符的有效证明材料。境内具有组织机构特征的微博客服务使用者申请前台实名认证账号的,应当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等有效证明材料。

境外组织和机构申请前台实名认证账号的,应当提供驻华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材料。

第九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微博客服务使用者主体类型、发布内容、关注者数量、信用等级等制定具体管理制度,提供相应服务,并向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申请前台实名认证账号的微博客服务使用者进行认证信息审核,并按照注册地向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微博客服务使用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与认证信息不相符的,微博客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前台实名认证服务。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等组织机构对所开设的前台实名认证账号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其跟帖评论负有管理责任。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管理权限等必要支持。

第十一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辟谣机制,发现微博客服务使用者发布、传播谣言或不实信息,应当主动采取辟谣措施。

第十二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和微博客服务使用者不得利用微博客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发现微博客服务使用者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应当依法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用新技术、调整增设具有新闻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应用功能,应当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四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和指导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微博客行业自律制度和行业准则,推动微博客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体系建设,督促微博客服务提供者依法提供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微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微博客服务使用者日志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七条微博客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8年3月20日起施行。

7.实现服务转型的财务信息管理优化 篇七

关键词:财务信息,管理优化,服务转型

一、企业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财务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改革发展中所起作用, 越加凸显, 国家宏观层面对企业财务信息更加高度关注, 企业层面越加重视财务信息的质量及作用。因此, 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具备极端重要性。

(一) 中央对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中央财政推出了系列措施, 在此过程中, 企业财务信息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12年, 财政部出台了《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暂行规定》, 要求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管理, 在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 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工作的转型升级, 为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形势, 及时分析研究相关政策措施提供支撑。

(二) 优化财务信息管理是实现企业动态监管与服务决策的需要

财务信息是管理层动态掌握企业经营的重要窗口, 是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各项决策的制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一是实现企业动态监管的需要。随着管理更加精细化、管理幅度横向更加广泛、纵向更加深入, 所有信息最终都将汇集体现于财务, 财务信息是掌握进度的“显示屏”、观察态势的“晴雨表”、反映问题的“预警器”, 因此, 必须通过优化财务信息管理, 为企业动态监管创造条件。二是服务决策的需要。随着以企业竞争呈现大对大、快对快、强对强的态势, 企业管理要适应商机变化、快速反应市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就需要更加准确、及时、可靠和富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

二、财务信息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足

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 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在企业发展面临形势丰富多变, 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情况下, 如果辨别不清、把握不准、方向不明, 财会信息管理工作就可能出现偏差, 甚至起反向误导作用, 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价值。当前企业在财会信息管理过程中, 普遍在信息共享、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及信息应用方面存一些不足。一是信息不集成。财务与业务信息板块分割明显, 信息分散不统一, 集成化不够, 存在信息“孤岛”, 造成双方信息之间连串、工作衔接有脱节。二是信息不透明。重点体现在信息壁垒造成的信息不透明及不对称。有系统性壁垒因素, 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技术障碍, 系统应用因功能的授权不清或者是技术屏蔽等因素, 造成信息“盲区”现象。有非系统性壁垒, 出于各自的利益, 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现象, 决策层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搞不清楚实情。如对负面信息, 缺乏暴露问题、直面问题的勇气, 报喜不报忧心理及部门保护主义普遍存在, 人为障碍制约了信息的有效互通。三是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的定期反馈报告制以及固化的信息传递流, 该反馈什么、向谁反馈、怎么反馈等方面, 欠缺固化的反馈互动平台。信息反馈更多的表现为要什么, 给什么, 信息互动方面缺乏主动性, 被动敷衍现象普遍存在。

三、财务信息管理优化的目标定位

财务信息管理优化应该在信息质量及传递高效的基础之上, 努力实现“信息驱动, 服务转型”的目标。具体应实现三个转型, 能发挥三个作用。

(一) 要实现财务成为决策层的参谋转型, 能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转型后财务工作的重点, 从过去主要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通过持续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注重传递信息内容的前瞻性、方向性及发展性, 以及加强财务信息工作理念和分析方法的创新, 使决策信息的有用性有显著提升, 有效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同时将低决策风险。

(二) 要实现财务成为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转型, 能提供柔性化服务支持

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 也要向业务部门提供服务。通过建立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与互动, 财会人员更加主动渗透了解业务, 工作重点也不再是业务的事后核算, 要从柔性化服务角度, 对政策变化、事前预测、过程执行等重要信息反馈到具体业务, 为业务行为提供参考, 扮演策略咨询专家的角色。

(三) 要实现财务成为企业价值的管理者转型, 能贡献价值创

作为财务部门, 核算活动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而计划、预算和预测、过程监管、投融资等活动则有助于企业创造价值。明确了财务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定位后, 通过以财务信息传导为载体, 实现从“静”核算转变到“动”的管理, 在夯实原来财务会计工作的同时, 把重点工作转移到决策支持、预算预测、资金统筹、资源配置、财务筹划、税收筹划、过程控制及动态分析等方面来, 有效控制经营成本, 确保经营收益, 从而支持公司的价值创造活动。

四、实现服务转型的财务信息管理优化的具体措施

围绕“信息驱动, 服务转型”的财务信息管理目标定位, 重点要从抓源头、建平台、重分析三个层面, 来切实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传递的顺畅性以及决策的有用性。

(一) 抓源头, 解决信息“准”的问题

1、以基础数据为“落脚点”, 强化基础管理。

财务数据都来源基层、来源于业务, 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数据的质量。因此, 财务信息管理优化过程中, 必须首先抓好基础管理环节。一是要着力排解非系统性因素产生的问题。非系统性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统计、核算归集及细节管理等受人为主导及可控方面的因素。针对该类问题的解决, 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管理测试、问题梳理、原因查找及整改落实工作, 并重点加强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反馈与互动, 共同促进基础管理水平提升, 为财务信息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要持续优化系统性因素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模块的缺陷, 包括财务与业务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不畅、系统与实际管理流程的结合度欠缺等因素影响数据归集的准确性。优化系统性因素需要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 以财务与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目标, 实现系统应用能与基层需求相结合、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以及与管理目标相结合。

2、以检查、督导及考核为一体的“三道防线”, 构建防范数据失真的工作机制。

受生产经营考核的趋利性影响, 存在“假数据真做帐、真数据作假账”问题, 如人为操纵调节基础数据, 不同场合报不同数据, 考核一套、核算一套等现象时有发生。为防范数据失真, 要重点围绕检查、督导及考核“三道防线”, 建立日常及专项检查工作机制、建立问题整改督导工作机制以及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考核机制, 做到基础数据问题及时发现、即时解决。

(二) 建平台, 解决信息“畅”的问题

1、开通财务专栏, 实现信息集成共享。

以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为平台, 积极创新财务信息反馈手段, 如通过建立《财经法规》、《会计台帐》、《财务快报》、《财务分析》及《财务要情》等多种能满足各方需求的财务信息专栏, 实现主要财务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解决基层及职能部门获取财务信息的困境, 提升职能部门获取财务数据的便捷性。

2、开展横向交流, 促进工作衔接互动。

在信息传导方面, 财务信息需要有畅通的横向传递与交流渠道。横向信息交流可以如开办《财务信息反馈单》方式, 针对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定期进行反馈, 解决信息不对称, 实现信息互通、工作协同, 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做好纵向反馈, 实现信息直通应用。

纵向反馈主要是围绕信息由“基层——财务——决策层”之间传递来开展。基层及业务部门对具体管理细节方面往往要比财务了解更加透彻, 如何将各环节细节信息有效传递到决策层, 则需要发挥各层级岗位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 如可通过建立财务事项通告工作机制, 将压力与目标有效传导至各环节、各岗位, 促进信息能够有效直通应用。

(三) 重分析, 解决信息“用”的问题

财务信息管理最终落脚点, 是要提升信息的有用性, 能对对决策发挥支撑作用, 才能体现出它的内涵价值。财务信息的有用性要得到较好体现, 关键在于财务人员要立足于从核算型向管理专家角色转变, 提高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要紧紧围绕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积极组织专题调研, 下基层、跑部门、进企业, 找亮点、寻焦点、查难点, 开展形式多样、多维度的财务分析活动, 在企业发展大局、运行质量、资源配置、控本降耗、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及管理效率等方面能为领导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科学性、决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 财务信息管理优化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 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充实, 才能真正实现“信息驱动, 服务转型”的财务信息管理目标落地。

参考文献

[1]陈玉主.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 2010年26期

[2]王健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及其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年16期

8.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班级管理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班主任工作资源 班级管理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R-4346)研究成果。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班级管理是必然趋势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习到工作,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变化。首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从许多繁杂的事务性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手指点一点,键盘敲一敲”,就能让工作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其次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班主任提供了大量的共享教育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为班主任改进育人方法、增强班级管理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最后,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班主任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判断班主任素质能力的高低,除了考查其是否具备一定水平的教育思想、育人方法等之外,还要看班主任能否紧跟形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也将成为衡量班主任素质能力的一个标准。

二、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班级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但如果教师能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建成班级工作资源体系,就能将原本繁冗琐碎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1.何谓班主任工作资源

班主任工作资源是指一切可被班主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班主任工作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文化活动资源。

2.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建设

结合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建设。

(1)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以及班级档案。一是学生档案。毋庸置疑,对班主任来说,从迎接新生入学到欢送毕业生离校,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建立规范、系统的学生个人信息档案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年代,班主任只能用纸笔将学生的信息进行归档、整理,不仅被占据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且也不利于档案的保存和查询。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班主任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例如,可以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业成绩、日常行为规范、奖惩情况等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归档成册,并及时增加和删减,从而使学生的各项信息一目了然,也便于教师日后在需要了解学生情况时进行查询,真正使学生档案发挥强大的作用。

二是班级档案。以往的班级档案往往只是由寥寥几张照片、若干奖状构成。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建立班级档案,通过文字、照片、视频以及背景音乐等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整个班级在校的生活、学习、活动状况以及所获得的荣誉。这种形式的班级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学生毕业时,还可以把它刻录成光盘送给学生,作为对青春岁月的一种纪念。

事实表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档案比传统的手写档案更规范、更完善、更准确,后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2)建设班级宣传窗口。传统的班级宣传阵地是黑板报,但由于受版面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宣传内容并不能一一罗列出来。另外,由于黑板报的宣传对象仅限于班级内部学生,在班级对外宣传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今,微信作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产物之一,已被很多人接受和使用,与微博、QQ所不同的是,微信具有信息发布便捷、互动性强、沟通及时、影响面广等优点。因此,班主任可以申请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将班级每日、每阶段发生的事、开展的活动等在第一时间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发布。也可以宣传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和进步快的学生,在班级中树立榜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此举不仅为树立班级的良好形象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也是对班级学生和班集体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对外宣传。

(3)建立先进的家校交流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另外一个角色的支持,那就是家长。因此,家校联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家校联系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来进行,其缺点是信息发送比较滞后,且家校双方没有实时性的互动与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QQ群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成为当下人们最常用的交流工具。一些班主任也开始尝试建立微信群与班级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班主任及时发布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听取家长们的反馈意见,让家校沟通变得更直接、快速与高效。班主任也可以在微信群中发起有关学生教育的话题,与家长进行讨论,让家长们彼此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或者推送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给家长,为他们在解决亲子教育问题方面尽可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

(4)积累班级日常性活动素材。晨会、班会等班级日常性活动是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好晨会、班会等班级日常性活动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晨会、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只充当观众的角色,过程枯燥、无味,收效甚微。如果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安全专题教育的时候,就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名为《安全记心中》的教育课件,课件中的一些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带来了震撼,起到了警示作用,师生结合课件发起讨论,充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其教育效果是以往教师单纯地说教远远达不到的,而且这样的活动素材还可以重复使用,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三、小结

事实证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以上的这些工作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使之服务于班级管理之后,班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班主任也能从许多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这样,班主任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好班级与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如何将教育管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真正体验到育人工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潇潇,宋玉明,刘笑可.浅析微信平台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14(8).

[2]刘辉,康文彦,刘彦芝.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班级管理[J].山西电教,2014(1).

[3]艾常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4(10).

上一篇: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