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2024-11-1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精选13篇)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一

林业有害生物2022年防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做好202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建设成果,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蔓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一)越冬代调查情况

我镇于2022年1月—2022年2月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2人次参加此次调查,设置线路2条,设置标准地2个,调查面积0.09万亩,代表面积1.2万亩,预计发生面积0.08万亩(轻度0.07万亩,中度0.01万亩,重度0万亩);核桃长足象0.01万亩(轻度0.009万亩,中度0.001万亩,重度0万亩);蜀柏毒蛾0.03亩(轻度0.025万亩,中度0.005万亩,重度0万亩)。

(二)预计第一代发生情况

根据越冬代防治情况,预计第一代发生面积0.08万亩(轻度0.07万亩,中度0.01万亩,重度0万亩),其中核桃长足象0.02万亩(轻度0.015万亩,中度0.005万亩,重度0万亩);蜀柏毒蛾0.04亩(轻度0.03万亩,中度0.01万亩,重度0万亩)。

(三)松树枯死调查情况

经调查,发现枯死松树0株,其中0株为0死亡,0株为不明原因死亡,取样送检0株(份),暂没发现松材线虫病。

二、2022年防治技术措施

(一)全年拟防治面积

全年拟防治面积0.06万亩,其中核桃长足象0.02万亩,蜀柏毒蛾0.04亩。

(二)具体措施

1.核桃长足象防治,拟防治0.02万亩,采取人工0.02万亩,作业时间5-6月越冬成虫大量出现,到幼虫初孵阶段(核桃果径30-40mm)。作业地点。

(1)树上喷药:越冬代成虫产卵及幼虫初孵阶段的5-6月,核桃果径约8mm开始,用拔甲维盐3000-4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幼虫和卵,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喷药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该虫多在傍晚和清晨活动危害,喷药时应该由核桃园的周边向中央螺旋施药,以防成虫逃避药剂。

(2)6月上、中旬,可结合林下农作物除草等经营管理,拣拾虫落果和摘除被害果,深埋10cm以下土中,使幼虫、蛹、成虫均难发育,霉烂致死;或集中人坑沤肥,以消灭幼虫、蛹以及羽化未出果的成虫。

(3)清除地面杂草,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震动树枝,捕杀落地成虫。

2.蜀柏毒蛾防治,拟防治0.04万亩。

(1)药物防治,3月中下旬至4月和7月中下旬至8月主要为虫卵期,采用机动喷雾机在柏木林内将药物喷雾、喷粉或喷烟进行防治。

(2)物理防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0月上旬老熟幼虫期和蛹期,用竹竿或木棍敲打柏木树枝,击落蜀柏毒蛾老熟幼虫和蛹。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8月理旬至9月中下旬,利用蜀柏毒蛾成虫趋光性特点,在柏木林集中区域、人口聚居点寻找地势开阔、地理位置较高的山顶、屋顶等安全位置处设置200W以上的白炽灯进行灯光诱杀,灯下开挖水池或置水盆进行水源诱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2022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的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以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兼职测报员XX以及各村护林员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山头、责任落实到人头,创新机制,加强组织建设,突出科学防治,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治减灾体系。

(二)加强宣传引导。

走访当地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通过短信、广播、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紧迫性、时效性,增强群众的忧患意识,全面提高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积极性。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二

林业措施的目的在于创造对病虫害发生不利的条件, 以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林业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

1.1 选用良种壮苗

优良的种子才能长出健壮的苗木。苗木愈健壮, 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就越强, 造林的成活率也越高。因此, 在造林时应该选用优良种子和苗木。

1.2 造林措施

在造林调查设计时, 查看土壤害虫的密度, 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如有必要应在事先采取土壤消毒等预防措施。正确选择树种和混交方式。

1.3 抚育措施

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合理进行抚育间伐, 除掉被蛀干害虫和病菌感染的枯立木、枯梢木、病腐木。

2 物理防治

2.1 人工捕杀

如利用金花虫、吉丁虫等成虫有假死性的特点, 进行震落扑杀;利用舞毒蛾成虫产卵集中、成块、外被黄毛, 显而易见的特点, 人工刮除卵块。

2.2 饵木诱杀

利用小蠹虫、象鼻虫、天牛等喜欢生活在树势弱的树木上的习性, 设置饵木引诱害虫到饵木上栖息和产卵繁殖, 然后及时加以消灭。饵木设置后要经常检查, 当发现有大部分被害虫寄生而出现幼虫时, 立刻将树皮剥下。有些害虫必须在幼虫钻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

2.3 灯光诱杀

利用一些昆虫有趋光性的原理, 诱杀害虫。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森林病虫害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 扑灭暴发性为害的害虫。化学防治受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树种、经营管理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小。

4 生物防治

4.1 以虫治虫

按天敌取食害虫的方式可分为2大类: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常把所捕获的害虫立即杀死, 咬食或刺吸其个体。属于这类益虫的有晴蜓目、螳螂目、脉翅目、膜翅目以及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缨翅目中某些种类。当前发现效果较好, 而常利用的主要是瓢虫、草蛉、蚂蚁, 其次是食蚜蝇、食虫蝽蟓、食虫虻等。寄生性天敌种类繁多, 目前主要应用的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赤眼蜂科种类多分布广泛, 目前已知能寄生于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和双翅目151种昆虫, 其中以鳞翅目寄主最多, 131种。

4.2 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 (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 防治农林害虫。目前, 世界上已知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有200多种。

细菌:目前应用较广杀虫细菌有苏芸金杆菌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害虫吞入这些菌后便很快的停止取食。引起败血症, 罹病症状是排出稀粪, 体表变黑, 组织腐烂发出腥臭, 直致死亡。杀虫细菌的效果与选用的菌种有关, 如苏芸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 它们对不同虫种的致病能力就不同。除此以外, 也与培养条件有关。细菌农药的林间使用效果, 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阳光、降雨、温度) 有关。杀虫细菌防治老龄害虫一般比幼龄害虫效果好, 并且不需要增加浓度, 有的老熟幼虫染病后, 虽能提前化蛹但最终仍会死亡。这是一个独特的优点。

真菌:能寄生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 据统计有500余种, 但目前世界上主要应用的白僵菌和绿僵菌等。我国已试用白僵菌制剂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地老虎、松毛虫及金龟子等20多种害虫。估计可感染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及螨类等200余种昆虫。白僵菌属于半知菌类。菌丝分枝, 分枝的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当白僵菌孢子接触虫体,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就可萌发, 长成菌丝。菌丝能穿透昆虫体壁, 在体内大量繁殖, 引起昆虫死亡。死亡的虫体坚硬, 体面长满白僵菌菌丝, 形成僵虫。白僵菌不同于杀螟杆菌, 它可以由体壁直接侵入, 引起昆虫发病死亡, 故属触杀作用。

病毒:昆虫感染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 质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毒等4类。在防治害虫上具有应用前途的为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病毒有比较严格的专化性, 但感染能力较强, 有的可遗传感染, 用量少而效果好,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杀虫剂。目前的主要困难是繁殖病毒必须活体培养。

4.3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昆虫激素可分为外激素和内激素2种。现在已经发现的昆虫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迹外激素及告警外激素等。

以性外激素为例做一介绍:昆虫的性外激素是由外激素分泌腺分泌的。不同种类的昆虫性外激素提取的方法也不同。溶剂提取法是较普遍的一种。对蛾类通常是将性成熟未交尾的雌虫腹末三节剪下, 浸泡在溶剂中 (二氯甲烷、乙醚、丙酮、苯等) , 将组织捣碎滤出残渣, 然后经过过滤取得溶剂, 即得到粗提物。

3.绿化树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篇三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根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用“林业有害生物”取代“森林病虫害”这个沿用了多年的概念,把森林有害植物、鼠(兔)害纳入防治范围;通过采用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确保林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推进与造林、育种、生态等学科领域的交叉与渗透,注重与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问题研究相结合,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为原则,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1]。

1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因分析

一是森林质量不高,抵御灾害能力较差。森林生态系统失衡严重,森林健康状况下降,为有害生物的过度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气候异常,有害生物发生诱因增多。由于苗茎枯病的病征开始于莱豆子叶基部,并且病原菌仅感染幼苗,而病征出现的时机与子叶的脱落的时程相符合,因此推测莱豆子叶与病害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本研究利用子叶接种法,经接种不同株龄及人工剥除子叶的莱豆幼苗,结果证明苗茎枯病菌侵入莱豆幼苗必须经由子叶,方能够感染幼苗茎部表现病征。再次尝试离叶接种及茎片段接种法,将病原菌孢子悬滴于莱豆幼苗茎部及叶部,其中仅在幼苗茎片段上表现褐色小斑点,病征并未扩大,至于以离叶接种的结果,不论接种在莱豆的叶表或叶背,均未表现病征[2]。

三是经贸活动日趋频繁,有害生物入侵增加。随着当前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交通的不断完善,使得林产品的运输与交易越来越频繁,从而导致有些生物可以会运送到其它地更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和区域,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的蔓延,引起人类的恐慌。此外,社会认知程度不高、防治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也是导致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发生的重要因素。

2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技术

要利用相关专业和技术将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控制与治理工作开展得更有条理,更有含金量。运用现代高科技和高防灾措施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控制,确保林业能够更快更好地生存与成长,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用技术的科研攻关。总体上以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主,围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技术开展研究,为控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成灾率在4.5‰以下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2.1 化学防治

随着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会越来越慎重,重点是在药剂种类选择、改进施药方法、减少施药次数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它仍是不可替代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3]。我们曾测试病原菌在盖玻片上的附着时程也显示,孢子黏着在玻片表面的比例随着孢子的发芽数目增加而增加,此结果显示病原菌孢子发芽后,将更有利于孢子黏着。至于病原菌孢子黏着后如何侵入莱豆子叶且更进一步感染莱豆的茎部表现病征,子叶接种法的建立将可提供研究病原菌侵染过程的基础。

2.2 生物防治

即利用生物或其代谢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一般不会对人、畜和植物等产生危害,选择性强,不污染空气、水和土壤,不会产生抗性。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捕食性天敌防治和昆虫信息素防治四类。尽管生物防治具有以上不可替代的优点,但由于起效较慢,在高密度下不能起到迅速压低有害生物数量的目标,此外,它的技术要求较高,受环境条件制约较大,因此,在工业人工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它在多数情况下要与其它防治方法配合,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2.3 物理防治

即利用一些器械或物理因素(光、热、电、风或放射线等)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一般包括高温处理法、捕杀法、阻隔法及诱杀法等。

2.4 林业技术措施防治

即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条件与林木栽培管理措施之问的相互关系,这是以有害生物防治为目的的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的一项技术措施,有长期控制有害生物的预防效果,但也有局限性,一旦有害生物大发生,必须辅以其它防治手段。对抗逆境方面厚膜孢子对紫外线及高温的耐受性、在土壤浸出液中及在土壤表面之发芽率均较分生孢子为高,且厚膜孢子在无菌水及土壤浸出液中培养48 hr可产生大量的二次分生孢子,此特性对本菌在自然环境建立族群极为重要,而分生抱子则无此特性。

2.5 林业植物检疫

即以法规为依据,设立专门机构,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对生物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有害生物的森林植物与森林植物产品采取禁运及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证国家林业生产安全。其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有害生物(尤其是本区域范围未有分布的有害生物)的传人、定殖与扩展。由于它具有法律强制性,又称为林业有害生物的“法规防治”[4]。

推行森林健康理念,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的抗逆性,减轻包括林业生物灾害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要从种苗选育开始,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贯穿于林业生产各个环节,对当前新培育出来的林业要采用健康有序的方法,对林业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健康维护管理。

3 结语

总之,必须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是遏制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局面的迫切需要,是維护公共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贸发展的战略措施。

参考文献

[1]裴政学,裴隆日,洪正日.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其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的分析[J]. 甘肃林业,2014(1):38-39.

[2]刘枫.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估算要素构成[J].. 四川林业科技,2014(3):76-78.

[3]骆强,周丙昌. 生物入侵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影响[J].. 北京农业,2014(15):81.

[4]苏雪娇.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 黑龙江科学,2014(3):274.

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 篇四

为了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9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精神,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家生态安全,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近年来,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灾情严重,生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一是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据全省*-*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统计,与1980年普查结果相比新增种类510多种,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蔓延成灾。二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剧。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市发生的美国白蛾呈蔓延之势;太行山区红脂大小蠹有严重复发的可能;苹果绵蚜蔓延到除张家口、承德市以外全省各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已在我省出现;周边省市发生的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等对我省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三是常发性有害生物灾害居高不下,偶发性灾害时有暴发,各种林木和干鲜果树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面积年均在1500多万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是有害生物的花粉、毒素及其携带人畜共患的细菌、病毒等时常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林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行业管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防控重点,实施工程治理,强化营林措施,促进森林健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其中食叶害虫达到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三、抓好基础性预防工作,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一)规范林业生产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营林综合措施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措,营、造林施工设计要把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作为重要内容,要经同级森防检疫部门签署意见后报批。积极营造混交林,坚持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林分抚育管理,改善森林生境,增强林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2005年起,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指标纳入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的重要内容。

(二)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林木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引进的审批管理和隔离试种监管,做到常规监测与专项调查、普查相结合,早发现,早灭疫,控制疫情蔓延。要继续加强产地检疫,狠抓源头管理。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加强复检把关。发生特大疫情,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实施检疫封锁。

(三)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在搞好国家级主测对象的同时,根据本地森林资源和有害生物危害分布,补充监测对象。配套完善省、市、县三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护林员的兼职测报作用,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

(四)建立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辖区突发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设立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建立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一指挥,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有效防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蔓延。

四、突出防治重

点,努力实现防灾目标

(一)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实施工程治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我省国家级、省级红脂大小蠹、杨树病虫害和松毛虫等工程治理水平。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申请立项实施工程治理。逐步推行工程项目承包、施工监理和招投标制,提高治理成效。

(二)抓好重点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林业、园林、文物、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

(三)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大规模施药的食叶害虫和关系到食品安全的果树有害生物防治,要大力推广应用生物、仿生和植物药剂,加强有害生物天敌的繁育利用,普及推广信息素、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对局部化学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科学施药。要将无公害防治指标纳入森林认证体系,严格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五、依法治理,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规、规章为依据,加快完善行业技术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各级森防检疫部门要强化执法和行业管理职能,依照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检疫检查和防治工作监督,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不履行防治责任的违法行为。

六、强化保障措施,确保防灾成效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灾害救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防治计划,搞好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预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个人成立技术咨询和防治服务组织,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不同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三)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防检疫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搞好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快关键岗位资格证书确认步伐。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防治水平。要加大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力度,组织生产、科研和大专院校专家,针对威胁我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灾害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多种形式的推广组织,大力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的配套防治技术,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落实防治责任制。实行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的防治责任制度,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防治救灾资金,重点用于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防治补助。各市、县(市、区)纳入国家生态公益林工程范围的林分,要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标准,落实防治经费和防治责任制。商品林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由经营主体自行防治和筹集防治费用。对暂时经济收入低确实有防治困难的,或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时,各级政府要给予扶持和补助。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治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防灾减灾规划,列入财政

5.惠济区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作 篇五

全区计划飞防作业面积2万亩,飞防工作从6月13日开始,6月19日圆满结束,共飞行38架次,动用蜜蜂—4号轻型飞机两架,三角翼三架,药剂采用无公害的1%苦参碱乳油。此次飞防重点是黄河大堤两侧防护林、江山路两侧绿色通道、连霍高速两侧绿色通道等杨树食叶害虫发生地段以及大河苗圃等美国白蛾发生地段。飞防工作结束后,惠济区林业局将立即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监测虫口密度消长情况,密切关注7月中上旬将要发生的第二代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幼虫,为防治工作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全区生态安全。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六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林业局召开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森防站站长。会议交流了各县(市)2005年森防工作总结,并对一年来森防、森检工作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的问题作了讨论。会议由绍兴市森防站站长陈秀龙主持,绍兴市林业局副局长朱之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森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里,工程治理如期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与护林、防火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监测、防治队伍。科研成果明显:《日本松干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推广技术研究》获得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香榧病虫普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绍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的《绍兴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及风险防范研究》项目已通过评审,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绍兴市古树名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复壮技术研究》被市科委列入重点项目。

会议对200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认清形势,增强森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加强科技攻关意识,力争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林农;

3、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钻研业务,全面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7.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七

1 初探有害生物概念以及实际种类危害

1.1 概念。

一般而言林业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对生长中的树种以及林木产生严重危害同时带来经济损失的相关虫、草以及病菌等。从有害生物的来源上可以将有害生物分为有害检疫型生物以及有害外来型生物。具体来讲其中有害检疫型生物主要是指产生于国内的能够在众多植物中进行广泛性传播的有害性生物, 该种类型生物往往具备了较大的传播危害性。而有害外来型生物则主要是指从境外经由中间途径传入到我国境内的相关有害生物。而无论是哪一种有害生物一旦存在对于我国林业的良好发展都会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1.2 种类以及危害。

目前我国林业中存在的相关有害生物高达一百一十多万种, 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中, 近些年由于有害生物而造成的林业经济损失高达八百亿元, 而实际受损的林业面积则达到了九千二百多万公顷。由此也能够较为明显的看出有害生物对于我国林业良好发展的实际危害。此外从有害生物的实际种类上来讲, 目前较为活跃的有害生物主要有二百二十多种, 其中以红脂蠹以及松油毛虫和白蚁、老鼠以及蛀干虫和双条杉天牛等较为普遍。

2 探析营林技术的实际防治意义

在对营林技术的实际防治意义给与分析之前还需要了解什么是营林技术, 而所谓的营林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对育种以及育林给与有效干预的技术方式。而实施营林技术的防治意义在于:其一能够较好保障林业植物在不受虫害基础上良好的茁壮成长。其二是能够通过营林技术最大化的提高植物的实际抗虫能力[1]。其三是能够通过营林技术提高植物系统对于各种虫害的有效控制功能, 进而提高植物系统的整体健康系数。

3 探析营林技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

3.1 防治思想的有效转变。

现今对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实际防治思想要进行不断地转变, 应该以“林业保健以及林业健康”作为新防治思想, 并且在该新型防治思想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四个有效“转变”:其一是由以往有害生物的重点除治逐渐转变到有害生物的重点预防。其二是由以往有害生物的治标处理思想逐渐转变到有害生物的标本兼治处理思想上。其三由以往有害生物的一般性防治逐渐转变到有害生物的工程防治上。其四是由以往有害生物的化学性防治技术逐渐转变到有害生物的生物性防治技术上。其五是由以往有害生物的暂时性防治逐渐转变到有害生物的持续性防治上。通过上述五方面转变进而较好的实现“林业保健以及林业健康”新防治思想。

3.2 育苗环节有害生物防治。

在林业实际育苗环节中对于苗圃的良好选择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不可以选择地势较低且土壤湿度较大的区域。其二是不可以选择土壤粘重区域。因为在上述两种土壤环境下植物根茎呼吸会较为困难, 一旦将植物种植在这两种土壤环境中植物根部则会出现大量的硫化二氢以及水杨醛, 从而引发幼苗产生相应的病虫害状况[2]。因此对于该环节中有害生物的实际防治需要严格的进行苗圃析地, 也就是说对苗圃实际立地条件给与较为严格的把控。对于一些土质比较差的区域应该建立相应的排水以及灌溉系统进而给与土质的良好改良。此外如果是选择黑土壤以及排水较为便捷的沙土壤作为实际苗圃区域, 则需要考虑夏季炎热时期植物的灼伤问题。为了避免根病较为严重苗圃区域病原物产生的连作反应则应该将已经种植的树苗进行轮作改善。通过轮作方式最大化降低树苗根部有害生物的大量繁衍滋生。而该种轮作方式尤其是对根线虫病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相关育林人员还需要对苗圃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 将其中病死株给与及时有效清除。

3.3 造林环节有害生物防治。

营林技术对于有害生物的实际防治措施除了要从育苗环节着手之外, 还要在造林环节实际展开。具体来讲造林环节同样与土地的良好选择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而适宜土地的良好选择有利于植物实际抗病能力的有效提高。一般来讲在立地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植物比较容易出现黄化病以及叶斑病[3]。因此在实际栽种无病的壮苗过程中就需要对栽培范围给与良好的把控, 通常采用混交林栽培方式, 因为混交林能够促进植物的根以及枝叶得到较为平衡的均匀的发展。而这种混交林营林栽培技术也是造林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防治途径。

3.4 林分抚育环节有害生物防治。

营林技术对于有害生物的实际防治措施除了要从育苗以及造林环节着手之外, 还要在林分抚育环节实际展开。具体来讲当植物处于衰弱状态下病菌比较容易滋生以及传播进而造成植物枯枝以及弱枝的大量产生。因而在林分抚育的环节中就需要对枯枝以及弱树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剪, 而对于一些已经被病菌侵袭的树木还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当病害实际产生之际需要尽快找到病原区域并实施遏制措施进而最大化控制病害传播范围[4]。而对由于放牧以及随意破坏树皮而造成的病害状况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树木相关保护措施。此外对于林木采伐状况而言则需要注意已经采伐树木的存放实际时间, 进而避免由于较长时间存放引发的病虫害状况。

4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林业不仅仅是我国生态平衡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样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林业给与良好的保护一方面出于生态可持续良好发展考虑, 另一方面出于国家经济发展考虑。因而对于林业中存在的有害生物给与有效的防治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从防治思想上的不断转变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进行着手, 进而最大化的降低由于有害生物而带来的林业损失, 同时也为我国的林业实际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平衡生态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有害生物实际防治工作则成为了现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森林资源的良好保护不仅仅有利于生态的持久平衡, 同时对于我国经济更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有效做好有害生物的实际防治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此就林业中有害生物概念以及实际种类危害进行着手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析营林技术的防治意义, 最后就营林技术防治有害生物的实际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以期为后续关于营林技术方面以及林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1]李庆良.探讨提高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 2014, 2:266.

[2]曾远明.营林技术对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控制探析[J].绿色科技, 2014, 4:169-170.

[3]邱立新.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森林病虫, 2014, 4:28-32, 10.

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八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但本土有害生物破坏着我国的林业产业,外来有害生物也破坏着我国大面积的森林和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失之大是无法估量的。那么这些有害生物是怎样影响我国林木生长的,为什么影响了林木的生长会对我国的旅游景观产生影响,林业对生态平衡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专家,已经成了现在社会不得不尽快解决的问题。

1 林业有害生物

1.1 概念 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是关键步骤,森林资源能够有效平衡我国的生态资源,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工作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是“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和病菌叫作林业有害生物”。不仅是国内的生物,国外传入的生物种类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传播速度之快对我国森林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1.2 防治方针 20世纪初期我国调整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首先,就是预防为主,而且这个措施一直放在首位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也说明了不管时代和病虫害怎样发展做好预防措施是进行防治工作的关键。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预防为主的关键,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预防上,而不是对病虫害的除治上。其次,是科学防控,科学防控就是要重视对规律的研究,每一个事物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病虫害也是,所以我们要破坏掉它们成长的规律,用科学技术和科学观念影响病虫害的成长和发展。再次,就是要进行依法治理,我国是一个法制性的国家,不能在忽略法律的基础上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和规律进行对病虫害的防治,防止人为的对森林进行病虫害的传播也要依靠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一旦发现就要严惩。最后的防治手段是促进健康,要树立起森林健康的牢固理念,运用各种方式,获得森林的健康发展,实现发展森林的目标。当森林能够维持自身健康的自我调节、森林系统稳定的时候,林业才能够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

2 防治措施

2.1 改变观念 要做好林业防治的工作就要改变自己的理念,把森林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好森林的保养工作。改变防治观念首先要把病虫害的预防作为基本步骤,把清除病虫害这一步骤放在较为次之的位置,要确立好防治体系,加强管理体系的完善,要实现以虫治虫,减少化学药物杀虫的次数,多次使用化学药剂可能造成病虫害的异变导致更加难以治理,最后,营林措施一定要科学,这样才可以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2.2 加强预防 要预防破坏林业的有害生物就要先了解有害生物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强化林业防治技术是加强林业预防的基础措施,做好森林里面植物的检疫检查工作,并且把它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生物治疗。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预防为主的关键,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各个环节都做好,把过程进行系统的把握。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不是对病虫害的除治上。全面利用现在可以实行的有效措施,把对林木健康生长有利的生物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促进森林的健康和林业的持续发展。

2.3 做好检疫 建议是预防工作进行的关键,对检测到疫情的森林进行封锁以防传到其他林木范围。对植物种子也要进行检疫工作,争取在根源上破坏掉病虫害生长发展的环境和规律。

2.4 栽种混交林 进行人工林的建造之时,要把林木进行混交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让病虫害互相之间按照食物链进行消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森林的健康发展。

2.5 选择优良品种 树种不同,对病虫害的抗击作用也会发生变化,树种相同、品种不同的时候抗病毒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优良树种的选择对病虫害的预防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

3 防治作用

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但本土有害生物,外来有害生物更破坏了我国大面积的森林和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失之大是无法估量的。防治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比较多,总共分为了四种。第一种是植物检疫法,第二种是生物防治法,第三种是物理防治方法。要有效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就要加强管理营林技术,着重做好对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减少和清除有害生物的手段中,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对营林技术进行保护。第四种是一些比较实施困难的方法,比如机械防治法和人工捕杀法等。上面对病虫害的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健康,可以让植物成长的效果更加突出,对病虫害的抗击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混交林的创设措施,可以让病虫害通过各自的天敌得到消灭,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生态的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在各种微生物增加的基础上发挥自然界特有生态循坏的过程。所以,用生物技术和比较常规的方法进行林业资源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4 结语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地防治是一件国家大事,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也影响着我国其他事业的发展。把改变观念作为前提,采取科学措施作为关键进行林业资源保护是防治工作起作用的关键。如何保护我国已有的林业资源,如何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林业资源的关键。要牢固树立起森林健康的理念,运用各种方式,获得森林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天明,吴江水.营林技术对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J].绿色科技,2012(6).

[2]邵彩美.探讨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及治理策略[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1).

9.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九

罗朝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对此做一描述和分析,并试图提出对策建议。

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具体表现有:第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第二,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第三,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第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例如,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从1990年开始,原林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以“一站三网”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后,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3、林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

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主要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我国已加入WTO多年,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

加强领导。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首先,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

其次,要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

再次,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它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据此,应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1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十

摘要:营林技术是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提高林业生产效果的重要措施。文章先对营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之后着重对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内容,希望能够为林区营林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营林技术;有害生物;控制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是侵害林业资源,影响林业资源价值的重要问题。为了确保林业资源的成长效果,做好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意义重大。营林技术作为最科学的造林方法,其在林业产业当中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营林技术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做好对营林技术对有害生物控制措施的分析至关重要。

1营林技术对林业发展的意义

1.1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清除。营林技术作为最科学的植树造林技术,其在森林综合治理环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营林人员能够在营林工作中及时发现树木的病虫害表现,并根据树木病虫害的实际程度来进行恰当的处理。若有害生物对树木的侵害程度较小,那么可以采取物理驱虫、化学驱虫的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治理。若有害生物对书目的侵害程度较大,导致树木无法救活时,则必须要对树木进行砍断清理,实现对病虫害传播路径的有效阻断,进而达到清除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成片、成林的病虫害严重且无法救活的书目,则不得不采取集中焚烧的方法,来对病虫害予以彻底清杀,以避免病虫害传染其他林区而对其他林区造成破坏。经过实践工作经验证明,上述清除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效果明显,所以说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1.2提高林区的综合免疫力。林业有害生物是具有传染性的,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林区的免疫力会直接影响其树木的染病几率,因此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以实现抗病、抗虫是林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过程中,营林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首先,在选择树种、树苗阶段,营林人员就可以根据对种子、树苗的有效筛选,来实现对抗病虫害能力的第一次控制,确保每一颗种子、每一棵树苗都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免疫力。其次,在育苗过程中必须要让苗圃林区,实现对树苗与病害林区的有效隔离,避免树木在苗木期就感染病虫害,降低树苗的免疫力。第三,对树苗进行适当的抚育,适时的处理带病枝叶,适量施肥也可以增强树木的免疫力。选树种、育苗、抚育都是营林技术当中的内容,这些技术有都可以在提高林区综合免疫力,控制林区有害生物方面发挥作用。

1.3进一步优化林区环境。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所有树木都是在林区这一大环境下予以生长的,在这种情况下,林区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材质量,因此优化林区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类型。营林技术作为林区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技术内容,其在优化林区环境方面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造林时,营林人员可以根据对现有林区树木种类、数量的分析,来对造林树种进行科学选择,通过多树种混交来让林区生物链变得复杂,进而提升林区生物种类的复杂性,为林区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创造条件,进而实现对林区环境的有效调节。

2控制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探讨

想要依靠营林技术来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就必须要做好对营林技术内容的充分掌握,并且对不同种类林木的不同病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控制有害生物的营林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林木隔离带的建设。林木隔离带是当前林区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能够通过对病虫害严重树木的有效隔离,来控制病虫害范围,避免病虫害出现传染和蔓延的情况。在进行林木隔离带设置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林木混交,避免单一树种而造成病虫害大面积传播。同时还要做好细节工作,让病树得到有效隔离,让幼苗能够得到有效治理,防治林区有害生物出现迁移现象,为就地处理病虫害创造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病虫害的处理时间以幼虫时期最佳,因为幼虫此时尚未长出翅膀,无法进行远距离飞行,在这一时期借助隔离带的有效隔离,将病虫害予以科学处理是最佳时期,一旦还冲长出翅膀,那么隔离带的效果就会下降,因此林木隔离带技术以病虫害初期处理效果最佳。

2.2混交林的营造建设。在林区当中,单一树种类型的林区其生物链也相对单一,这会导致其生物链较为脆弱,一旦出现病虫害,那么避免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因此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必须要积极开展混交林的建设。混交林是病虫害防治、处理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想要依靠营林技术来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就必须要做好对混交林的营造建设。因为混交林能够依靠不同树种之间生物群落的不同产生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作用,避免森林出现同一病虫害大面积出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易出现腐殖层,这会构建起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种群,虽然部分生物会对林木造成病害影响,但也会出现制约病虫害的生物种群,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通过相互制约来达到保护林区树木的目的。

2.3保护有害生物天敌。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也是营林技术当中,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其依托生物之间生物链的相生相克,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出现的几率,进而达到控制林区病虫害出现的目的。有害生物的天敌有很多种类,例如鸟类、捕食性昆虫、寄生性微生物等等,需要营林人员根据对不同林区、不同树种、不同病虫害来予以使用,以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4做好抗病虫树种的选择。因为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对同一种病虫害的抵抗力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营林人员在进行树种选择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树种选择来提高其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在实际选择树种时,营林人员需要根据对当地林区环境的分析,选择一些适合当地林区环境生长的且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以实现对病虫害出现几率的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林区环境生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采取针叶与阔叶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灌木与灌木混交的方式来达到抗病虫害的效果。

3结论

综上所述,营林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还可以为林业经济的振兴提供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营林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我们必须要加大对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方面的分析,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林业环境,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林区经济的振兴提供支持。

作者:杨忠华 单位: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立新.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森林病虫,,4:28-32+10.

[2]葛传国.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止作用[J].民营科技,,2:207.

1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相统一。但是,在明晰产权的初期,林农依法防治意识比较淡薄,可能出现一片山场中你防我不防,互相观望和等靠现象,从而造成林业有害生物交叉感染,错失防治最佳时期。因此,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服务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十分重要。

1 集体林明晰产权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1.1 集体林明晰产权后的经营形式

集体林承包经营后,森林经营个体剧增,真可谓星罗棋布,每个个体经营面积锐减,农民经营林木热情高涨但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成本过高的矛盾日益显现。

森林经过一个轮伐周期后,经营个体间会发生租赁、转让、买卖现象,使得相邻个体互相合并,森林经营大户会不断涌现,森林经营也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2 集体林明晰产权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的影响

從目前情况看,虽然经营承包后,大大激发了经营个体的造林、管护的积极性,但经营森林不同于种庄稼,除了采伐及多种经营外,短期内收益较低,加上每个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理念不同,重采伐轻管护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初期,灾害症状不显著,经济损失少,林农往往不在意,不接受森防人员的防治建议,但待灾害明显,经济损失严重时再开始防治,不仅防治资金投入多,而且防治效果也不及防早、防少时明显。因此,要想及时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困难较大。

1.3 集体林明晰产权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集体林明晰产权初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虽然面临着依法防治意识淡薄,防治水平参差不齐及你防他不防等实际情况,但这些困难都是短期的、暂时的。集体林明晰产权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更多的是发展机遇和挑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为确保山林资源的经济产出,确保劳动成果不因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而付诸东流,多数林农更加关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问题,更加自发、自觉、自愿、积极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奠定了更加广泛和牢固的社会基础。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个体在依法拥有森林经营权的同时,也依法承担着做好经营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义务。“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每个山林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3)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融资渠道。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还必须拓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融资渠道,完善防治投入政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检疫检验、防治等费用应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并建立重大疫情和突发灾害应急储备基金制度。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的方式,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险为重点,在广大林农中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政策性保险制度建设。

2 如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建设中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的重任。加强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工作是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生态平衡、再造秀美山川的需要。

2.1 全力转变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理念

在明晰集体林产权,放宽搞活集体林经营的同时,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提供了新契机。首先,要尽快转变森防机构工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和督导检查,为林农和其他林业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森防检疫专业人员在努力提高个人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化的同时,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培训县级森林病虫监测员、村级护林员及林木所有者,塑造培养林业“赤脚医生”或“全科大夫”,以提高他们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呈报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提高其防治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技术水平。

2.2 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组成形式

随着集体林明晰产权后,消除了集体林的林木所有形式,代之以私有、承包或租赁等多方式经营模式,因此,在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应执行以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务监督为主,专(兼)职森防检疫人员为技术骨干,乡(村)森防检疫工作人员为联系私有和承包租赁者的纽带,国有、私有和承包租赁等林木所有者实施主体防治,全社会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防治专业人员为救灾突击队的综合组织形式。

1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十二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 森林面积逐年增加, 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 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 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 使有害生物危害加剧, 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防治难度加大;二是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 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四是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例如, 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1990年, 原林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以“一站三网”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后, 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 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 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 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 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2 科技力量不足, 部门缺乏协调, 防治手段落后, 经费短缺

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未推广[1]。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 造林的只管造, 育苗的只管育, 引种的只管引, 有些地方甚至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 预防机制差, 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 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 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我国已加入WTO多年, 为履行国际义务, 提高贸易信誉, 减少经济损失, 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 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 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3.2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 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一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 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 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 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 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 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二是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 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 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3 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 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 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 , 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2]。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 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4 加强林木检疫, 严防危险病虫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 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 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 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 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 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 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 但运至目的地后, 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 做到万无一失。

3.5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 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 以筹集更多的资金[3,4]。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 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1]余建, 张志元, 高必达.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8) :53-55, 58.

[2]张志臣, 王安军, 姜华, 等.部分土农药植物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3) :61, 43.

[3]胡茂灶.义乌市成立首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J].浙江林业, 2010 (1) :35.

1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篇十三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构建;应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有害生物对患区当地及周边地区林业生态造成的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并且其危害也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允许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至于遏制或阻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是当前林业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业有

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调整转变机能,活化防治机制,推动防治工作的社会化服务。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治表向治本的根本转变。确保没有重大森林病虫害的流行,杜绝危险性林业外来生物的入侵。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加强森防人员培训计划任务,有效地提高村级森防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义。

(4)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如福建省南平市在油茶、油桐林内,均匀套种山苍子225~300株/hm2,可以有效地预防油茶煤污病和油桐叶斑病及毒蛾的发生蔓延。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3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

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与运用具有一定实际可操作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防控治理与有效利用相结合”,采取激励与奖惩并存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才能将林业有害生物数量和危害规模控制在生态社会经济可允许范围内,而不至于形成广谱、持续、不可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难。

上一篇:外发管理控制程序下一篇: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大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