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毫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14

杜家毫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5篇)

1.杜家毫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杜家毫在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0-03-18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同志们:

今天,与会的各市地领导和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产业项目推进工作进行了交流,很受启发。去年八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大项目推进现场交流会,炳轩书记、战书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战书省长亲自部署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大家的经验谈三点认识。

一、把握规律、创新思路,提高产业项目谋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在我省布局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我省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至今,许多项目仍然在发挥着骨干支撑作用。但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在今天已经不可能“风光再现”。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市场已经在配置资源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它的基本规律是生产要素总是向成本低、效益高、可持续的方向流动。我省这几年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几乎无不体现这一基本规律。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人才优势、市场潜力是我省大项目生成的主要条件。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针对我省石油和煤炭资源而来;坑口电厂、热电厂、炼焦厂是“冲着”我省煤炭和冬季取暖市场而来;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是因为我们有着生生不息的商品粮和畜牧产品;多晶硅、电石等产业是因为我们的电量富余且允诺优惠电价;水泥等建材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面向我省和俄罗斯远东的市场;新能源装备是因为我们有哈电、一重等重大装备工业基础。凡此种种,还可以列出许多。相反,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原字号多、粗加工多、大包装多,为什么哈工大等一些好的科研产品在本地开花结果不多。除了主观原因之外,也是与成本主要是物流成本、配套成本和市场相对不足有关。因此,我们在谋划大项目时一定要有市场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全局的观念、可持续的观念。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发掘比较优势,把“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建立在发挥优势、优化环境的基础上。中央要求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我们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资源且又欠发达的省份是不是没有文章可做呢,并不是。譬如,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且与之相连的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以及仓储、物流、品牌、营销都是投资的热点(或者叫卖点)。我们已经经历了奶源大战,随之而来又将是大米加工大仗。又譬如,现在都在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源和新型化工能源都是趋势,恰与我省现有的装备工业与化工工业密切相联。再譬如,我们都在说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服务外包。现在南方、沿海是最发达的地区,因为那里人才集聚,其实下一步转移的很可能是大学比较集中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劳力集中的制鞋、成衣产业未必来,以计算机录入、呼叫中心一类的既体现劳动密集又相对需要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服务产业,如大庆“华拓”等企业一定要来。这里我只是点点题,未必正确,也不可能讲全。总之,黑龙江的资源优势是可以转化为投资优势和项目优势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可以在黑龙江找到发展的路径和项目的。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为产业项目的生成提供保障

从各地市和各部门的交流中,大家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办法,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要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讲市场经济规律,决不可以忽视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的力量。政府的手里是有资源的,包括土地、资金、规划审批、财税政策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调整经济结构的六个新兴产业,都是有规划、有项目、有含金量的。为什么海南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区后,各种资金项目纷纷不招而去,充分说明了政府规划引导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科学制订本地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尽可能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有的项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形成产业链、产业群的关键。看准了的,该花的钱就要花,该给的政策就要给,该盯住不放的就要紧追不舍。

二是要借资、借脑、借力,调动各方积极性。这其实是大家一直在做的,不过是越来越难。在借资中我们先是用“祖宗”的钱,就是土地,以土地换资金、换项目。再是用“后人”的钱,利用中长期贷款(债券),总之先把“鸡”孵出来,把蛋糕做大。这些方法还是要用,还是有效。当然要符合中央政策,要适度。除此之外,更要研究用好“当代”的钱,就是社会资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充分激活民间资本的活力是一篇大文章,对黑龙江来讲就是如何把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本,把资本变项目。借资又是与借脑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一定要重视科技人才,搞好自主创新,同时要重视那些能运作资本、运作企业的人才,他们往往是项目生成的关键。现在我省资本市场还很薄弱,包括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还很少,但这些公司往往聚集着一批高智商的精英,他们能慧眼识宝。我省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包括职业企业经营者队伍也很不够,他们是把科技与资本与产业结合起来的重要力量。借资借脑也是借力,从我省来讲,还要充分借助央企的力,外资的力。央企实力雄厚,在我省多有基地,是我们培育大项目的重要依靠。

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公路三年决战,推进铁路、机场、港口、口岸等交通设施建设,推进水利、大农机等农业基础建设,推进旅游名镇和重点城镇建设,推进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建设要坚持滚动开发,集聚发展,不要盲目铺摊子,要提高专业化、集聚化的程度和投资强度。我省地处偏远,物流方便不方便是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一直在探索江海联运、中俄陆海联运等,当前最主要还是把大连港利用好,把省内的物流枢纽规划好,把铁路的提能升级建设好。

四是要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提高融资保障能力。有没有健康运行的投融资平台,对地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他们是把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租赁公司、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公司、城市建设和产业投资公司在我省几起几落,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和发展起来,这也是产业大项目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服务,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之年,抓好产业大项目的落实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各地谋划了不少项目,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邻近省份相比,项目不多、速度不快、层次不高仍然是主要矛盾。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与危机感,按照战书省长讲话要求,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强服务,狠抓落实,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各地对今年的招商计划已经作了安排。一定要继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咬定青山不放松。各地市处在招商第一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省直各经济部门也要结合自身业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省上下形成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合力。

二要进一步健全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包括各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各个部门协调推进制和项目节点目标考核制。省政府继续完善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改委牵头,工信委、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重点推进200个产业大项目。要把六大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支持、保障、协调、推进力度,力争今年在立项、开工、竣工、投产各个节点上都能有新突破。

三要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最近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规定,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37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27项,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并接受社会监督。对列入省重点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要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实行限期办结。要继续探索并联审批,完善电子监察等制度,不断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四要突出抓好对上争取和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去年经过各地各部门争取,一批产业项目得到国家的补助和支持,但也存在着一些项目缓开工,不配套的情况,个别的甚至套取国家投资充作资本金,对这种现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今年国家又安排了300多亿元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我省也已经

向国家上报了一批专项,省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厅等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汇报衔接。对符合国家政策扶持范围但前期工作不完善的项目要抓紧进行完善,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确保今年争取中央投资规模不低于去年。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的走势,继续做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筛选工作。

各地市、各部门要督促各企业切实用好中央和省里的支持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确保已承诺的资金配套到位并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建设,达产见效。要加强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推进产业大项目,事关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关全省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全省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狠抓落实,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2.杜家毫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今天召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等重点工作。刚才,启政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4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请大家对标对表,互相借鉴,学习先进,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要求:第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夯实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三五”时期安康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元关口,增幅分别达到44.1%和78.2%。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全市工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以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为代表的六大绿色工业占比达到85%;包装饮用水产业异军突起,连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无中生有”,经营实体达到590家;19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68%;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累计达到257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329户,吸纳就业10.6万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安康“十三五”发展过程,就是我们励精图治持续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过程,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各条工业战线上同志们的扎实苦干。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慰问!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安康自改革开放以来,面临问题最复杂、风险挑战最严峻、经济运行最艰难的一年。受宏观环境复杂变化、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中小企业占比高等因素影响,多个关键指标不及预期,尤其是工业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康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发生了变化,更不意味着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方向会发生调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定位全省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定位安康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经过2020年的“洗礼”,全市工业发展增速上虽有所下降,但发展阶段上是在加速转变。客观分析,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工业经济基本盘在巩固。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大幅增加,工业经济始终是促进增长的第一引擎,贡献率大概45%左右。园区承载能力在增加。我们拥有的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经开区,19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这几年安康高新区争先进位的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前进至第63位、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中第3位。创新驱动水平在提升。我们拥有了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院士工作站,51个专家工作站,建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和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干事创业作风在强化。各级干部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发展用心用力。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阶段,工信系统全力调度应急物资、协调企业复工复产、组织生产防疫物资,展现了应有的担当,为“六稳”“六保”做出了有力贡献。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为全市“十四五”特别是2021年工作明确了目标,明晰了路径。无论是“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还是“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路径,都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安康发展工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3年至2019年增长了102.86%,而同期生产总值只增长了95.53%,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另外,刚才启政同志在报告中提到的26个工业项目,其中只有北医大、保利富硒、大地复肥3个是老项目,其他都是近年来的新项目;市级部门帮扶的54户企业,近年新办的有45户,占了六分之五。这说明我们下定决心就一定可以把工业发展好的。正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安康经济增速才有了连续5年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全市上下要牢记开创安康“十四五”发展新格局、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政治使命,从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协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聚力推动经济快速恢复增长,打牢“十四五”发展“第一板墙”的高度出发,更加重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始终保持抓工业的热度和劲头,驰而不息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发展的新成绩助力安康

经济的新跨越。

第二,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力促全市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增长。工业是稳增长的关键。今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大幅下滑之后奋力实现“V”形反转的关键一年。市委常委会要求,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要高于全省水平,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以上。“十二五”时期,安康社会上一度有过“主体功能区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能发展工业”的观点,事实上,没有好的产业,环保不可能稳定向好;农民不富,生态难保;产业不强,生态难优。这是我到安康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观点,我们一定要辩证的看待发展与环保、发展与安全、发展与工业的关系。安康不是不能发展工业,而是一定能发展工业,一定能发展好工业,关键是看怎么发展。发展绿色工业、高科技工业、符合安康比较优势的工业,一定是有前途的。所以,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盯关键指标,排除杂音干扰、杜绝观望情绪,坚定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切实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保障目标实现。

一要狠抓项目建设。今年是市委确定的“产业项目建设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产业项目的核心就是工业项目。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六大绿色工业提质增效、毛绒玩具和电子线束产业突破发展”的目标,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抓手,充分发挥产业项目谋划工作专班作用,依托富硒产业、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毛绒玩具等产业项目工作组,加大项目谋划、争取、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等全流程保障力度,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引进产业,形成产业项目滚动建设、接续投用的良性循环。要聚焦扩大有效投资,紧紧围着项目转、牢牢扭住项目干,确保有效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8%以上。

二要持续惠企纾困。当前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影响还未消除,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压力。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提升政策措施精准度,统筹用好惠企纾困政策。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鼓励“五上”企业培育发展办法》《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若干措施》和市委一号文件要求,把“六稳”“六保”的措施落实在以工业企业为代表的各类市场主体上。要全面做好服务,支持企业达产达效,突出“做多、引强、壮大、扶优”,确保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岗返还政策,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深入推进“政银企”对接,强化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加大税费、融资等政策支持,助推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投产达效、正常生产企业扩能增效,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要强化园区承载。园区是破解资源环境束缚,聚集发展要素的核心载体。安康的立地条件是“九山半水半分田”,92.5%是山地、5.7%是丘陵、1.8%是川坝。国家主体功能区对安康的定位,限制开发区域占84%、禁止开发区域占7.9%、重点开发区域占8.1%。特殊的发展条件客观要求我们必须把“好地”用好,而建设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就可以实现水电路气及环保设施的集约集中利用。实践有力证明,安康走园区承载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是正确的选择,正是有了园区,我们才为大批企业落地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条件,才构建了“园区承载为支撑、特色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以园区为载体,我们大力兴建标准化厂房,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一批短平快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到安康都是得益于此。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发挥园区的发展引擎作用,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提升承载能力,激发追赶超越动力。以安康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恒口示范(试验)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旬阳省级高新区、石泉省级经开区为支撑,19个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含5个“飞地经济”园区)为载体,不断改进基础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产业服务,加快园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十四五”期间再新建园区标准化厂房30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园区“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每个县区要重点培育2-3个主导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

四要深化招商引资。历史上中省没有在安康布局过大的工业项目,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也几乎不可能在安康布局大的工业项目。安康的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招商引资,紧紧依靠走出去、引进来,没有招商引资也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放招商的决策部署,坚定我市在实践中形成的“44520”招商引资基本方略,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全方位强化工业领域开放招商,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招商工作,突出“投行思维、专业团队、市场运作”,精心策划包装一批绿色循环优质工业项目,继续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产品促销+项目推介”活动,创新开展线上招商、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等,确保招引一批品牌优、质量高、效益好,特别是“能打粮食”的工业项目落地实施。目前,我市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市有毛绒玩具企业590户,线束企业70户。今年线束企业要达到150户,增加一倍。今年3月底以前,市工信、招商、人社3部门联合,围绕电子线束产业开展一次专业招商活动。

五要加快“两化”融合。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提高5G覆盖率,加快IPv6规模部署和“智慧安康”建设,积极打造安康富硒水、茶叶、食品等主要行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要强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数字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选择1-2户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

“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着力培育3-4家“两化”融合认证企业,增强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各电信运营商要发挥优势、主动服务,深入落实提速降费、携号转网等政策,助力信息化发展。广大企业家要主动学习信息化、重视信息化,统筹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要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市场主体结构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22.87万户市场主体,其中企业4.18万户,占到18.27%。从规模来看,这些企业几乎都是中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只有5户,大型企业一户没有。从性质来看,全市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类和功能类企业,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几乎全都是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在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时,经济抗风险能力差,2020年上半年全市经济遭受重创就是这个原因。但反过来看,这也是安康经济的活力所系、潜力所在。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各有千秋,经营类的领域民营企业更灵活,公益类的领域国有企业有规模,基础性的领域两个经济、两类企业都能发挥作用,将各自优势不断放大,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一方面,要强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自2015年启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改革工作以来,以市属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国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看,市属国有企业2020年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较2016年分别增长1.6倍、1.2倍;监督管理上,全面形成了“1+N”制度体系,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经营效益上,市属国有企业5年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9100万元;职能发挥上,疫情期间全市国有企业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公共运行、群众生活,主动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1400余万元,为各类市场主体降费让利2.5亿元。尤其是市公交公司疫情期间不停运,展示了安康的开放、自信形象。市水务集团、国网安康供电公司供水、供电保障非常好。安康发投、财信担保在投融资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去年全市存贷比达到56.8%,创历史新高。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都是讲政治、顾大局、堪大任、敢担当的。这些成绩可圈可点,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任务,市国资委和各级国有企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谋划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聚集,向优势企业和主业集中。市国资委要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有机统一,聚焦国有企业出资人、专司国有资产监管和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三项职责,从关注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切实提高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县区国资监管机构的业务指导;各县区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现在国有资产监管划分的职责、界限很清晰,行政事业资

产归财政局监管,金融资产归银保监局监管,国有企业归国资委监管。行业主管部门要协同配合,会同国资委为国有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国有企业要坚定强化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2%左右,利润增长8%左右;要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扎实抓好债务风险防范。这几年安康城投公司变化很大,去年干了几件大事,“十四运”体育场馆的建成,棚改、保障安居工程包括“三供一业”等项目成功实施,中心城区停车状况明显好转等等。还是那句话“不在于人多在于人‘精’,不在于摊子多大在于有没有发展质量和速度,不在于级别有多高在于想不想干事有没有能力干事”。安康的国企不搞太多,主要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融资、农业种子、蚕种厂等,剩下的领域要坚持走市场化,由民营企业承担。

一方面,要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民营企业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在我市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648.6亿元,占GDP比重59.6

%,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为数不多能够持续排在全省前列的,这也反映出民营企业对安康经济的重要意义。我们也是全省唯一一个非公经济占比与全国平均水平在同一水平上的地市。

各级政府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活力充分迸发。创造性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证照分离”、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等改革事项,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要巩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成果,完善清欠长效机制,从源头减少拖欠问题发生。建立完善恳谈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充分倾听民企心声,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协作格局。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恶意阻工、吃拿卡要等行为,不论涉及到谁,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依法打击并公开曝光。积极引导企业家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持续提升综合素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遵纪守法,回报社会。

第四,要振奋精神、强化保障,以开局就是决胜的姿态加快追赶超越。今年是“十四五”追赶超越谱新篇的起步之年,目标已经确定,路径非常明晰,关键要靠我们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确保追赶超越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一要力促首季“开门红”,迅速打开局面。去年全市多项经济指标下滑,其中工业经济降幅最大,增加值下降22.9%,对信心和预期的影响最为明显,要确保安康经济实现“V”型反转,就必须尽快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正增长,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提振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季“开门红”不仅是一个短期目标,更是一个重大标志。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安排部署、推进落实,加强春节期间工业经济运行动态调度,抓好能源、运输等方面调度,为企业平稳生产提供服务。充分预判新冠疫情和春节停工休假等因素叠加的影响,结合稳岗促产相关政策要求,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年,在保障安全生产、落实防控举措等要求的前提下,超前谋划部署节后复工复产事宜,确保相关企业尽早尽快达到正常的生产水平,夯实“开门红”工作基础。汉滨区这几年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去年各项指标排在全市前头。社区工厂、毛绒玩具,包括五里工业园区建设都搞得有声有色。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都能把工业搞上去,其他县区更没有理由搞不好。

二要抓好运行监测,强化跟踪督办。市工信局、统计局、发改委等部门要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保障协调服务,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国家调控政策动向,积极制定应对措施,突出“周分析、半月研判、月调度”等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重点产业、企业、项目、产品,主要指标的运行监测和市场分析预警,分行业筛选100户有代表性的重点工业项目、100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干预,努力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市政府将继续坚持“一周一研判、一月一通报”和“单月点名、双月约谈”制度,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个月排名靠后的县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市考核办、市政府督查室、市工信局要协同配合,强化预警监测,跟踪督办落实,年底兑现考核。

三要深化包联帮扶,凝聚工作合力。市级领导、市级部门、中省驻安单位和工信干部包联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启动于2014年,到现在有8年了。在“十三五”时期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总结、优化、创新、完善、提升的基础上,把这一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坚持下去,进一步发挥好帮扶效果和工作合力。还要深入发挥工业稳增长专班作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

3.杜家毫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全省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会议,这对于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省妇联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综治委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充分发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牵头单位作用,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在基层全面推广妇女议事制度、加强和规范信访接处、积极参与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工作,进一步拓展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实现基层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二是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平安家庭创建为抓手,普遍建立了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三支队伍,广泛开展了以法律和平安知识进家庭、安全防范措施进家庭、矛盾纠纷调解进家庭的“三进家庭”活动,全社会的知晓率和参创率不断提高,为平安江苏和法治江苏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依托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站)、妇女儿童之家全面建立了妇女维权站,广泛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实施“预防拐卖妇女儿童”项目、“走向新生”行动等等,切实为留守流动妇女、农村失地妇女、老年妇女、贫困单亲母亲、失足妇女及其子女提供服务和援助。四是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配合,共同做好维权维稳工作,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综治委向获得平安家庭

创建的示范县(市、区)、示范街道(乡镇)、示范村(社区)和维护妇女权益示范岗的单位,以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向维护妇女权益战线上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做好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践行“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维权维稳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维权维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凸显,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央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要求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统揽,积极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是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克服传统的性别偏见和影响妇女发展的障碍,维护妇女权益,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维护包括广大妇女儿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妇女在社会管理创新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维权维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使推进“两个率先”的过程成为增进民生幸福的过程。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就要密切关注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做让群众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实事。广大妇女权益保障是重要的民生之一。各地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妇女民生需求,切实把为党和政府分忧与为广大妇女群众排忧解难统一起来,真正把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到广大妇女群众心坎上、做到妇女群众身边,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发挥好、维护好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她们自觉成为推进“两个率先”新征程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三是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对维权维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深化平安江苏建设,是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在充分肯定平安江苏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我省公众安全感和综治工作绩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平安江苏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特别是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长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且处理难度较大,一些民转刑及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仍有发生,妇女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部分地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家庭暴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等。广大妇女既是深化平安江苏建设的当然受益者,也是深化平安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必须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纳入到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工作之中,密切关注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严厉打击侵害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妇女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要教育和发动广大妇女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进一步促进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要把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动维权维稳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家和万事兴,家安社会稳。各地要高度重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进一步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多方参与、综合施策的平安家庭创建理念,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探索平安家庭创建的新思路、新途径,切实解决平安家庭创建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和形式,在深入开展法律和平安知识进家庭、安全防范措施进家庭、矛盾纠纷调解进家庭“三进家庭”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法治文化进家庭,通过开展“万家学法”读书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学法律、讲权利、尽义务、负责任,努力提高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素质、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法治文艺创作、调演,把法律知识、平安知识用寓教于乐的形式送进乡村(社区)、送进家庭。进一步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家庭成员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平安江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形成平安创建人人有责,平安家庭、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要深入推进婚姻家庭矛盾预防化解工作。婚姻家庭矛盾在社会矛盾中占有较大比例且容易引发重大“民转刑”案件或群体性事件。排查化解婚姻家庭矛盾,既是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加大法制宣传及和谐家庭文化建设力度,建立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等服务机构,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调适、婚姻家庭指导等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要充分发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基层调解工作室及人民调解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对家庭暴力、婚外恋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和信息预警力度, 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对接机制,深化公调、诉调对接,完善访调、民调对接,实现多部门共同关注、多层面预防宣传、多渠道综合调处、多元化解决问题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要创新服务载体,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结对帮扶、送关爱、送温暖等活动,切实解决妇女群众特别是失地失业妇女、城乡贫困妇女、老龄妇女、留守流动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发生和激化,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帮助一名妇女、稳定一个家庭、和谐一方社会。

三要进一步创新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并创新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是做好维权维稳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要认真分析妇女利益诉求形势,进一步优化已有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广大妇女群众能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通过“三解三促”活动,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现有基层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站)、妇女儿童之家和妇女维权站的作用和服务功能,及时收集处理涉及妇女权益维护和社会稳定信息,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和有效处理,努力筑牢维护妇女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健全完善领导接待、下访、约访制度、重要案件会办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发展12338热线、QQ群、微博等新的空中平台,使之成为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解民忧的平台窗口和前沿阵地,在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开创我省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新局面

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协作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必须实行齐抓共管。

一要加强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承担起重要职责,将维护妇女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平安创建的总体工作目标。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职能处室要精心组织,狠抓措施落实。

二要协调联动。各成员单位针对突出问题,既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工作,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维权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事业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共同促进维权维稳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要切实履职。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维权联席会议暨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基础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推动维权维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全省文化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传达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推动下半年工作。下面,我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上半年的工作回顾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半年来,全省文化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文化繁荣发展为主线,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突出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个领域亮点纷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推动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全省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召开全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会议,组派第三批800名文化工作者,到县以下文化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商丘博物馆建成开放。为全省600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了3000万元的设备。为12个国家级贫困县、7个省级贫困县配送了流动图书车。

深入实施“中原文化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惠民演出,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第24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第8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第22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成功举办。“春满中原”“百城万场”“全民阅读”“三下乡”等品牌文化活动,以及艺术广场舞展演、网络文化新生活、农民文化节、少儿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受欢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市和信阳市平桥区“关爱留守儿童”图书服务活动、漯河市“百姓健康舞”活动通过第二批国家验收。新郑市、洛阳市瀍河区、荥阳市、鹤壁市鹤山区、方城县、濮阳县、汤阴县、民权县等12县(市、区)分别获得第三批、第四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郑州市“天中讲坛”、焦作市文化超市、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封市“回族文化微展馆”、鹤壁市山城区“十百千群众文化提升工程 ”、安阳文化大舞台、原阳县文化惠民信息平台等12个项目分别获得第三批、第四批省级示范项目创建资格。

(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下发,省财政设立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扶持资金318万元,不断加大文艺发展扶持力度。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6个项目获得2250万元扶持。

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艺术家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惠民演出长效机制,选派省直第二批30名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持续实施省直文艺院团与基层文化单位结对帮扶计划。

深入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作演出一批、加工提高一批、论证储备一批,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民族歌剧《蔡文姬》、歌剧《八月桂花开》、舞剧《关公》、大型魔幻童话剧《爱丽斯漫游奇境》等一批新创剧目立上舞台,豫剧《焦裕禄》《玄奘》《魏敬夫人》《王昭君》《花木兰》、京剧《红灯记》、话剧《老汤》、交响合唱《朝阳沟》等一批精品剧目完成加工提高,豫剧《张伯行》、话剧《老街》《辛亥三章》等新创剧目加紧排演。

大力开展文艺作品展演,隆重举办“河南省庆祝建党95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优秀现代戏展演活动”,精选京剧《红灯记》、豫剧《焦裕禄》《史来贺》《村官李天成》《铡刀下的红梅》《燕振昌》等6部剧目集中展演。其中豫剧《焦裕禄》还应邀到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中央党校做“庆祝建党95周年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场演出”,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配合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全家福》等10多部优秀剧目在全省巡演。圆满举办“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经贸对话活动音乐会”“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省精品剧目展演周”“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月”。成功举办了“中国豫剧北京展演月”“河南曲剧90年暨第三届中国曲剧节”“梨园春中国豫剧百团争霸青年演员大赛”等活动,来自6个省市13个豫剧院团23部优秀剧目在北京精彩演出,来自5个省40个曲剧院团的60部剧目在郑州、汝州两地演出,展示了豫剧曲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硕成果。李长春、雒树刚等领导同志观看演出,给予高度评价。

(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项目建设,命名河南约克动漫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第六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登封市鹅坡少林武术文化博览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中国少林大成(柏林)健康中心”等2个项目,分别入选20xx-20xx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已有28家企业和7个项目入选。《黄帝史诗》《我是发明家》入选20xx全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

组织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洛阳市入选首批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搭建文化企业合作平台,开通运行“河南省文化产业信息平台”“河南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号”,制定《河南省文化领域开放招商方案》《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豫京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合作工作方案》,先后组织32家企业参加第二届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第11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召开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座谈会,部署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河南博物院、省美术馆、省图书馆、省地质博物馆等四家单位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对省内43个重点项目进行5000万元的扶持。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文化企业、尉氏县豫剧团等26家院团,获得20xx年度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加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隋唐洛阳城、开封城墙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偃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公园、濮阳西水坡考古遗址公园、淮阳平粮台考古遗址公园、安阳高陵博物馆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普查登记文物192万余件(套),已完成数据录入180万件(套),累计集中保管田野石刻文物1.5万余件。洛阳太极殿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获此殊荣项目达43项,连续保持全国首位。河南博物院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生命?超越——中原文物中的动物映像展”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美术代表性项目档案整理工作。召开全省振兴传统工艺座谈会,推进实施振兴传统工艺计划。积极申报20xx年国家非遗利用设施项目,我省滑县道情、商丘四平调、新蔡县毛氏济世堂传统医药炮制三个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扶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我省34个中国传统村落入选20xx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成功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活动”,宝丰、淮阳、鹤壁、鹿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第11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等。加强古籍保护利用,全省已普查登记古籍93万余册,古籍书库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

(五)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力。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了文化市场申办主体注册资金、验资证明、经营场所证明等限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会同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游戏游艺场所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序放开游戏游艺市场。

对全省1万多家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建立文化市场行政审批与综合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制定文化市场行政指导服务制度、综合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双公示制度、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方案、文化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不断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

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开展全省县城乡镇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行动”等,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立案1193起,办结案件1160件。加强文化系统安全生产,会同省公安厅在全省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全省共排查公共娱乐场所15769家,发现隐患43769处,整改隐患27749处,依法取缔46家,吊销营业执照36家。举办了全省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培训班、文化市场执法骨干培训班等,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六)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亮点纷呈。圆满完成“欢乐春节”文化交流任务,按照文化部的统一安排,组织11个艺术团组,赴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城市,开展“欢乐春节”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反响,中国驻美国等8个国家的驻外使领馆、乌克兰文化部等3个国家文化部致电我省表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实施“央地合作”计划,开展“中国—马耳他文化年”系列文化活动,组织河南民间艺术展赴马精彩展出。庆祝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65周年,组织“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穆斯林摄影展”赴巴基斯坦展出。组派少林功夫艺术团赴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国际戏剧节”。落实我省同塞舌尔签订的《中塞文化合作备忘录》,组派河南文化艺术团一行80人,赴塞舌尔参加“塞舌尔独立40周年暨中塞建交40周年”文艺庆典演出活动,之后赴津巴布韦、马拉维、阿尔巴尼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马拉维总统、塞舌尔副总统分别会见了河南文化艺术团一行,对精彩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深化与台港澳文化交流,与台湾佛光山共同举办“全民三好两岸绘美”儿童画大赛,赴台“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圆满落幕,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赴港澳开展豫剧、非遗、文物考古等交流研讨活动。

(七)党的建设持续加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年”工作。制定《中共河南省文化厅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办法(试行)》《河南省文化厅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实施方案》,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推进会暨巡察工作动员会”,以建立巡察制度、开展巡察监督为抓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层层落实。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严格标准,强化督查,切实抓好“学、做、改、促”各项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全省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工作部署,重点抓好文化行政审批专项治理,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切实抓好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二、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

雒树刚部长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用“机遇大、责任重”六个字概括了当前文化工作的总体形势,客观准确,切合实际。全省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新的任务要求,积极推进文化发展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手段等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第一,要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演进、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作出的伟大贡献和蕴涵的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8个方面重要要求,科学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篇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献。全省文化系统要按照省委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学习讲话精神为契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做好“学、做、改、促”各项工作,用“两学一做”的教育成果推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深化年”,是省政府确定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我们一定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认真抓好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强化党纪政纪的刚性约束,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和作风保证。

第二,要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重大制度设计。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豫办〔20xx〕48号)及《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推进相关政策文件的督导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作用,经常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抓紧出台本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组织好重大公共文化政策落地、资金落地、项目落地。要督促、指导县一级开好推进会议、出台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标准、落实保障措施。二要推进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借鉴济源市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补齐基层文化设施短板,补齐基层文化内容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要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3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搞好协调推动,争取出台各地购买项目,保障配套资金,力争国家确定的5个门类38项面向社会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落到实处。四要加强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四部委《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方案》、文化部等七部委《“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村级示范点建设,使我省53个贫困县的文化设施有一个大的提升。五要强化绩效考核。制定实施《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河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绩效考评办法》等,建立健全考评体系,适时通报考评情况,推动有关政策文件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三,要着力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文艺繁荣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上个月,省委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对推进河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的战略举措,具体包括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中原文艺普及工程、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中原文艺人才培养工程、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工程等。近期还将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目前,文化厅正在拿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实施方案,力争量化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中央《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有关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具体方案、具体政策,特别要针对文艺事业存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院团排演条件艰难、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精品力作缺乏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真正让基层感受到文艺春天的温暖。二要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抓紧出台本地区的实施方案,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创作方面重点抓好文艺专业创作、群众文艺创作、新型文化业态创作、网络文艺作品创作、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创作等;文艺普及方面重点抓好公益惠民演出、“戏曲进校园”、“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原文化中原文物走出去工程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重点抓好传统戏曲、传统曲艺、传统工艺、传统美术、传统民俗、古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等保护传承;文艺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抓好艺术名家推介、专业文艺人才培养、青年文艺人才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基层文化专干文化协管员培养等;特色文化基地方面重点抓好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传统村落、博物馆纪念馆、非遗展示馆传习所、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乡村等。三要按照刘奇葆同志视察河南时指出的“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好传统戏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研究制定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具体举措,搞好传统戏曲的普查,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和省级扶持艺术发展、扶持戏曲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要做好戏曲进校园的试点工作,推动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争取每年让全省大中小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

第四,要着力加强文物工作。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今年3月23日、4月1日,、分别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17号),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指导意见》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五年文物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提出的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文物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文物保护约谈制度、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立文物保护补偿制度、建立文物保护公益性基金平台、建立文物保护保险产品等重大制度设计,将对今后一个时期文物工作产生深刻影响。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筹备召开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各地也要提早筹备召开本地区文物工作会议。二是各地要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推动把文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强化文物工作组织领导。三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保护好、管理好文物的前提下,着力做好文物利用这篇大文章,努力擦亮河南文物这张“金色名片”。

第五,要着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今年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xx〕20号),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领导4个方面,对进一步整合文化市场执法权、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期,文化厅牵头起草了《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在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争取第三季度下发。全省各级文化部门要在学习中办、国办《意见》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范围和经费保障。二要尽快推动成立本地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综合执法改革和市场监管中的重大问题。三要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完善执法标准规范,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第六,要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我们以文化产业观摩会的形式,极大推动了全省各地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一步凸显比较优势,迈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同时,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需要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提升理念,创新举措,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一要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基地建设,建立完善“河南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突出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落实扶持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要积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扎实推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创造能力,增强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三要持续推进文银联合,通过组织参加投融资路演活动、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四要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36号)精神,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文物利用总体规划,依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七,要抓紧出台“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目前,国家和我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经印发,文化部也将于近期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都为我们编制好本地区、本单位的规划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各单位和厅、局机关各处室要认真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任务、新要求,紧密对接国家和我省总体规划、文化部重大部署,抓紧编制出台全省和各地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同时,厅、局机关各处室还要按照年初工作安排,抓紧制定出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物事业、文化产业、艺术生产、非遗事业、上网服务行业、“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规划。以上规划要力争在8月底前出台,并做好发布和解读工作。

第八,要着力用好管好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扶持艺术创作专项资金。今年以来,围绕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文化厅按照中央和我省扶持文化发展系列文件规定,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从今年起,在整合以往6个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基础上,追加4668万元,设立额度为1亿元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扶持创作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扶持艺术创作发展、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等。今年,对省直文艺院团35个文艺创作项目给予1000万元的扶持;对全省12类、97个艺术传承创新项目给予2000万的扶持;对5个省辖市艺术团体、25个县级艺术团体给予1000万元的扶持;对“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给予3000万元的扶持,其中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318万元;对全省广场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古籍保护、宣传研究等4类、156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给予1000万元的扶持;对全省9个市、6个直管县的40个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对中原文化走出去活动给予500万元的扶持;对全省20个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给予200万元的扶持;对重大文化活动给予300万元的扶持。这项专项资金的设立是文化工作的一个创新,是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实现倍增,力度空前加大,必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二是首次把民营院团演出活动纳入补助范围,体现了公共文化投入的导向性。三是加大了对基层文化活动的补助力度,更加注重引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为规范资金的申报、使用和管理,我们制定了《河南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扶持艺术创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购买和扶持范围、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作出了具体规定。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要了解文化投入的新变化,了解经费补助的具体内容和申报的具体程序,做好工作谋划、项目储备,帮助基层文化单位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推动设立本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艺术发展扶持资金”“戏曲保护传承扶持资金”,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近期还要重点组织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好“全民阅读”“书香河南”专题读书活动。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全省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全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全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办好第四届“非洲少林武术学员培训班”。推进中原考古博物院、偃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改造工程和省直文艺院团4个新建剧场项目建设。完成以上工作,一要抓学习,二要抓谋划,三要抓创新,四要抓落实,切实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

同志们,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让我们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对党的赤诚体现在推动全省文化繁荣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好“十三五”开局攻坚战。

5.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形势,坚定推进全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信心

(一)牢固确立卫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各项任务。

(三)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四)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健康利益的现实问题。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今年各项卫生工作

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既要按照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也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巩固和扩大成绩;既要顺应职能调整的要求,拓宽工作领域,也要攻坚克难,着力加强工作薄弱环节。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要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项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疫情的能力。要总结应急处置问题奶粉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指挥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继续加强规划免疫工作,加大对疫苗接种率的检查力度,减少疾病发生。扩大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病和职业健康危害监测范围,提高疫情处理分析和发现能力。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做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县、乡两级急救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充分利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相约健康社区行”两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以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除害灭病,改善城乡卫生面貌。

(三)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卫生事业,关键靠人才。没有一支规模适度、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发展卫生事业就是一句空话。省卫生厅根据当前全省卫生队伍的现状和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将今年确定为“卫生人才建设年”,找准了卫生事业发展新的突破点,我完全同意。在去年为乡镇卫生院招录560名执业医师和大学生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再招录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项工作也纳入了今年为民实事之中。根据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工作需要,以后逐步再招录,以彻底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各地各有关单位要从增强卫生“软实力”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细化措施,采取有效的激励和推动措施,切实加大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卫生领军人才、学科骨干和地方名医。同时,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院院长的培训,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要继续做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巩固和扩大成效,把单纯的下基层支援,变为上级卫生人员下基层支援与下级卫生人员到上级机构进修相结合,鼓励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等结对帮扶活动。省、市卫生机构要自觉承担起为县、乡卫生机构培养人员的任务。

(四)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尽管我们在加强中医药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讲,中医药事业发展仍然在卫生服务中处于劣势地位,中医药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传统诊疗方法和实用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有的甚至已经失传,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了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家颁布了中医药条例,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际领导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我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和中药材资源大省,有理由、有义务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近几年,省里和各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政策,从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补助标准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省级两所中医院已实现床位补助标准提高1.5倍的目标,各地也要积极争取提高中医床位财政补助标准。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执法检查。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反映卫生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多年来,我们在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改进医疗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讲,在医疗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医疗水平总体不高的问题、医疗流程不合理的问题、不重视院内感染的问题、医患关系沟通不够的问题,等等。去年,中央媒体曝光的金塔县医院在干部职工体检中弄虚作假的事件,反映出目前个别医疗机构背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极不负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错误行为,同时说明一些医院临床检验和管理工作很不严格,甚至违背科学、失职渎职。对此,金塔县已对有关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各级医疗机构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认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坚决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要始终把公益性作为政府举办医院的立身之本,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和激励办法,坚决纠正将医护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的做法。要注重打造医院“软实力”,医疗机构要实行分级分工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降低医疗差错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要建立严格的医疗机构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监管,规范收支行为。要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适时核算医疗成本,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鼓励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互认检查结果,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要大力推进“平安医院”建设,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下一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