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发言材料(精选6篇)
1.经济工作会发言材料 篇一
乡镇经济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2012年,我乡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自治区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十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乡实际、增强发展信心,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安居富民工程,进一步完善二轮土地承包,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我乡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体目标,不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以上海对口支援为契机,以民生工程为核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不断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奋斗目标:2012年,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0元,增收600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乡将采取以下措施: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落实安居富民工程。加大宣传、及早筹划、下大力气,在保证建房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完成安居富民建房2000套以上。
——凝全乡之力,做优林果业。建立精品示范园,做好对红枣和核桃的嫁接改造,严格落实“浇水日”和“施肥周”制度,定期修剪整枝,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全乡红枣达到4.2万亩、核桃达到3.5万亩,其它林果3000亩。乡政府积极引导农户成立红枣、核桃协会并在各领域推广,打造精品林果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销售价格,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打造精品甜瓜之乡,做精三高农业。全乡计划种植三高田5000亩,其中:甜瓜3500亩、西瓜1000亩、蔬菜500亩;推广棉花地间套种小茴香2万亩。根据我乡实际,在英瓦克片区种植以色曼瓜为主的早熟瓜;在阿拉根片区种植以美国超早丰为主的早熟瓜;在先巴扎片区种植以吾来力为主的中晚熟瓜。——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做强粮棉业。全乡种植小麦2.5万亩,品种为“新冬20”,单产达到415公斤以上,播种玉米2.5万亩,品种为“新饲玉13号”,单产达到510公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种植棉花5万亩,品种为“中棉414”,单产达到432公斤以上,棉花膜下滴灌达到2万亩,清理渠道60公里,确保棉花增产。——打造“林畜”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做大畜牧业。积极协调畜牧贷款,增加母畜养殖基数,重点在改良品种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力争畜牧存栏数达到41600头(只),其中绵羊33338只、山羊3223只、牛3744头、马81头、驴1214头。青贮窖912个,青黄贮8万吨,完成家禽养殖130万只,冷配点3个。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科技之冬”培训为载体,加大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农民的培训,实现一户一名科技明白人,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强各类农用机械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乡农机站的作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各类农用机械的审验和维修保养,确保全乡农用机械的正常使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上海对口支援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组团参加疆内外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不断提升我乡农产品的知名度。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扶贫项目,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计划在本乡范围内培训建筑施工人员400人,投入到我乡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中,有效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2012年,我乡将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上海对口援建为契机,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振奋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向县委、政府和全乡各族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经济工作会发言材料 篇二
一、把握市情,立足发展,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
晋城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2006年,在全省就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今年以来,又成立了晋城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提高认识、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突出重点,紧盯前沿,保护传统”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服务晋城市经济社会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
二、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标准化战略
(一)强化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一是紧贴优势产业,国家标准制定抢占全国制高点。2008年,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层气工作组落户我市。先后制定了《车用压缩煤层气》《民用压缩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导则》《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参与制定《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等国家标准,成为行业的质量标杆。二是紧贴特色产业,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大麻纱》《大麻本色布》《丝麻交织物》等8项行业标准,极大地提升了我市丝麻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紧贴主导产业,地方标准制定推动转型发展。制定了《煤机合成汽油》《矿用自动抑爆装置》《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主板》等山西省地方标准19项,有力地推动了晋城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示范推广,助推产业转型。
一是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围绕煤层气利用、焦炉高炉煤气利用、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生态农业六大循环产业链,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创建,重点示范企业标准宣贯率达到了9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通过示范推广,打造了阳城蚕桑、高平生猪、泽州山楂、陵川党参、沁水虹鳟鱼等一批知名品牌,为农民增收产生了重大推动力。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了50.2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7%,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三是积极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先后在煤层气储运、旅游、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满意度增加1.5%。
(三)立足地方特色,实施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传统产业传承保护,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传统产业经营方式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三、探索规律,完善机制,全力引深标准化战略
几年来,在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成果,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带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前提。
市政府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系列性政策性文件,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府推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保证。
市、县各级政府每年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省质监局精心指导,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确保了我们的工作取得实效。
(三)企业主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市优势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逐步实现由“晋城制造”向“晋城标准”的深刻转变。
(四)部门联动是抓好标准化工作的动力。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工作落实。近年来,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卓有成效的把由质监部门一家抓标准的“独角戏”变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集体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3.乡镇民营经济工作汇报发言材料 篇三
*县**镇党委、政府
各位领导: 近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镇富民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组织和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放胆创业,以超常规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迅速掀起全民
创业的新高潮,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2008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分别增长*%和*%;完成工业生产总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新开工百万工程*个,其中过千万元的*个,连续三年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自2006年以来,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从*家发展到了*家,纳税过百万的企业从*达到了*家,个体工商业户达到*余家,市经济观摩会连续三年到我镇进行观摩。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五好商会、市五个好镇办党委、市民营经济发展进步奖、市民营经济位次前移先进镇办、市产业集群先进镇办等二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抓思想引导,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出路。2005年以来,我们针对小富即满不愿创、怕担风险不敢创、没有本领不会创三个思想认识上的误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民营经济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组织全镇的企业家、村支部书记先后到江阴、昆山、南山等发达地区进行了参观学习。与此同时,镇委、镇府适时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发展,我该怎么办”等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引导大家跳出*看*,高点定位谋发展,克服了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积极动员一切人员、一切力量支持和参与创业,把全社会每个细胞充分激活起来,让人民群众的创业冲动尽情发挥出来,在全镇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干事创业的高潮。2006年,我们在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奋战五年,实现两个翻一番,三个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规模企业个数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建成区面积翻两番,城镇居民翻两番,财政总收入翻两番。2007年,我们提出了“建设四环三网一水系,扮靓*东南门,当好对接*排头兵”的奋斗口号。2008年,我们又提出了“打造亿元强镇,建设现代**”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所有既定目标。
二、抓园区建设,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实践证明,园区是实现民营经济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聚集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在原有镇中心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以**村为主体的东部工业园,以**为主体的南部工业园建设,形成了中心带动、两翼拉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三大经济发展平台,支撑起了全镇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三年累计投入资金**亿元,建设道路*条,*公里,铺设地下管网*公里,并投资*万元进行了绿化、亮化,安装路灯*余盏,形成了“四纵九横”的主体框架。现在,三大园区都已达到了“六通一平”的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发展平台。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已达到*家,总投资达*亿元,成为全镇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隆起带。
三、抓招商引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结构
我镇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取得跨越式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招商引资。一是立足本镇优势,制订了“依托*、对接*”的总体思路,不断更新招商观念,优化招商环境,当好对接*的“桥头堡”、“排头兵”。二是坚持把利用外资与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瞄准“外、高、大、名”打造招商亮点,培植后续税源,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使我镇的民营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三是进一步健全招商机制,强化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方式,把招商引资的任务目标量化、细化到单位、到人,并定期进行调度,严格落实奖惩,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年来,我们已先后引进外来项目*个,利用外资*亿余元。其中过亿元项目*个,过千万元项目*个,四、抓品牌战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4.人社局经济工作务虚会发言材料 篇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当前人社工作面临风险增多、压力增大。针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年人社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社会管理,以“人才优先、就业优先、保障有力”为工作主线,大力实施充分就业和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人才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要建立公开招聘的稳定机制,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把入口关。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每年4月份和9月份定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0-30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补充到事业机关单位,提高事业机关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二要建立引进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耒阳市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施办 法》,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和实用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引进经济类、建筑类、旅游类等我市急需的实用性人才,拟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我市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三是健全人才交流的互动机制,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充分整合我市人才交流市场和职业介绍中心的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会和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服务活动。2-3月份开展 “春风行动”,主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搭建就业服务平台;6月底举办大学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主要为我市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10月份举办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重点为企业引进实用人才。
社会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群众工作。人社局以基层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群众服务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一是完善软硬设施,把服务送到基层。当前要抓紧落实全市70个基层平台的场地、设备等配套设施,争取年中实现所有平台网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强各乡镇办事处、各社区基层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把就业指导、社保便民服务等送到村组、送入家庭,今年计划发放便民联系卡20万张,方便群众办理各种人社业务。二要放心下沉职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基层保障服务平台是人社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沿阵地,我们要依托基层保障服务平台,做好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信访维稳、就业援助的基础性工作,重点做好困难家庭的就业援助和帮扶工作,协调好劳动关系,疏导教育上访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尽量将社会矛盾消灭在源头,解决在当地。三要深挖平台作用,让优势展现在基层。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在基层,与人民群众贴得近。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优势,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到位,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邦之基。今年,要把就业、医保、社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从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综合幸福指数。一是社会保险覆盖率要有提高。随着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我市启动实施,在制度层面上我市已经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但实际参保率还有待提高。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参保率,力争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贯彻落实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保缴费补贴、困难群体的社保补贴以及为“三无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城镇居民代缴医疗保险费等惠民政策,努力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二是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待遇要有提高。尽量把政策用活、用通、用够,最大限度地方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争取市财政的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切实提高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待遇。尽量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出现。要逐步增加城镇居民医疗门诊统筹协议医院,加快实现医保“一卡通”,方便居民就医治病。三是就业率要有提高。继续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打造2-3个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扶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把扶持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落到实处,力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突破500万元。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100%动态清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服务指导,提高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突破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5.经济工作会发言材料 篇五
恩施州交通运输局
(2011年7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恩施交通跨越发展关键年”目标,努力克服新投资政策尚未出台、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建设成本大幅上涨、征迁协调矛盾突出等诸多困难,完成了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六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立足长远抓规划。经积极争取,目前全州已有117个交通项目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规划》和《三峡工程后续发展规划》,总投资97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299亿元的3.26倍。恩来、恩奉、利万、来凤经咸丰至黔江4条高速纳入了交通运输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恩黔、鹤来2条高速纳入了地方高速公路规划。以上6条高速加上在建的宜巴高速,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建设总里程466公里、总投资422亿元,分别是前十年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总里程222公里、总投资142亿元的 1
2.1倍和2.97倍。《恩施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调整规划》编制完成,经初步调整后,全州国道由“318”、“209”两条、676公里增至8条、1366公里;省道由13条、1148公里增至35条、2416公里。核定“十二五”农村通畅工程总规模为7500公里,总投资22.5亿元;县乡等级路改造1932公里,总投资5.8亿元。《恩施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和《恩施州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交通规划(讨论稿)》已编制完成。
二是突出重点抓高速。宜巴高速巴东段已完成工程量60%。恩来、恩黔高速挖沟放线、实物调查、便道建设及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3个业主代表处、3个监理单位和7个施工单位已进场,土建工程将于7月下旬全面开工。5月13日,州政府与省交投公司签订了利万高速投资协议和恩奉高速投资意向协议。利万高速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初步设计已上报省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厅,施工图设计全面展开;恩奉高速工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开始相关专题报告编制;鹤来高速工可研报告编制已全面启动。
三是培植后劲抓前期。今年以来,全州确定了“8个项目实质性开工、6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9个项目完成初步设计批复、9个项目争取完成工可批复”的前期工作目标,启动了32个交通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省道鸦来公路雪落寨段、恩施大峡谷旅游客运站、巴东野三关客运站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清江航道整治工程、恩施石心河大桥、利彭公路凉雾至忠路段3个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巴东至野三关公路和巴东209国道绕城线2个项目已开始施工图设计,另外24个项目工可研工作正加快推进。
四是注重质量抓管理。全州今年在建和拟开工的州级交通重点项目共20个,总投资超过40亿元。大部分项目面临技术复杂、工程艰巨、资金缺口大等现实困难。项目来之不易,为切实加强管理,全州明确了县市政府的主体责任,严把项目开工关;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行州管重点工程项目集群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州级交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工程质量监管有力,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五是惠及民生抓通畅。完成200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是今年州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为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州交通运输局积极向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将全州通畅工程补助投资标准由每公里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减轻了县市配套资金压力。年初制定了《2011年全州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通畅工程建设标准、操作程序、资金筹措方式和检查验收要求。目前全州通畅工程路基整形已全部完成,路面工程完成1200公里,占年度目标的60%。
六是创优服务抓管养。今年省下达我州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计划294.7公里,实际开工341公里,为计划目标的116%。“迎国检”工作成效显著,全州7个迎检省际出口路
段技术状况均达到国检标准,国省干线养护质量全面提升;在实施大中修过程中,采取科学调度资源促进度、严控关键工序提质量、强化安全管理保畅通等措施,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213公里,公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二、继续强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下半年,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主动作为谋发展,紧扣目标抓落实,强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强力推进全州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做好宜巴高速协调服务,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稳妥处理恩来、恩黔高速征迁后续工作,确保7月下旬全面开工,并完成24亿元年度投资目标。积极争取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尽早对利万高速初步设计进行审查、批复,加快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控制性工程9月开工。尽早促成省交通运输厅与重庆市交委签订恩奉高速省界接点协议,确定投资人并签订投资协议,争取在7月底完成工可研报告审查及批复,加快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力争控制性工程12月开工;争取年内完成鹤来高速工可批复,明年6月具备开工条件。
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继续采取“超常规、超常态”措施,争取省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厅支持,加快交通
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省道鸦来公路雪落寨段、巴东至野三关公路、清江航道整治工程、恩施客运中心站等10个项目年内实质性开工,州城外环快速通道等4个项目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三是强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管理。继续争取省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在普通公路项目筹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加大项目协调和调度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恩施虎岔口至民族路一级公路8月完成路基工程,12月底建成通车;恩施大峡谷旅游公路10月完成老路改造及路面工程,新线工程年内贯通,明年5月建成通车;咸丰坪坝营旅游公路7月完成路面铺筑,9月份全面建成;咸丰利智线绕城公路A标1.5公里年内建成,B标完成50%的路基工程量;南鹤公路大垭隧道10月建成。
6.新材料研发与广西循环经济发展 篇六
我区的企业新材料产业能否抓住机遇, 就要看能否提升技术水平, 降低成本, 否则, 难以顺利实现替代进口。有关专家坦言, 未来中国的哪种新材料能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很难说, 关键是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
从政策层面看, 规划重点支持的子行业将扶持有优势的龙头企业, 但是扶持资金能否用在刀刃上需要依靠进一步监管和企业的自觉。专家担忧, 如果企业不真正做研发, 或者不主动将研发成果产业化, 即使获得再多的资金扶持也难有作为。企业应当成为创新的主体, 这样一来研发的项目符合实际需求, 研发的成果也能够迅速产业化。
国内未来以市场、资金换取国外先进技术, 将愈发困难甚至不可能, 这就需要实现关键高端材料的自主技术突破。高端材料的核心内容在于配方、处理工艺等参数, 其技术、工艺壁垒往往只是一层“窗户纸”, 只要中国企业往提升创新能力的方向努力, 面临的难题并非不能解决。下游需求逐渐增长, 中国的新材料产业能否抓住机遇, 就要看能否提升技术水平, 降低成本, 否则, 难以顺利实现替代进口。
一、加强新材料研发新技术提升
(一) 新型轻合金材料技术
发展高洁净、高均匀性合金冶炼和凝固技术, 大规格铸锭均质化半连铸技术, 大型材等温挤压、拉伸与校正技术, 复杂锻件等温模锻、铝合金板材新型轧制、中厚板 (80mm~200mm) 固溶淬火、预拉伸与多级时效技术, 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制备、低成本镁合金大型型材和宽幅板材加工、腐蚀控制及防护技术, 钛合金冷床炉熔炼、15吨以上铸锭加工、2吨以上模锻件锻压、型材挤压、异型管棒丝材成型和残料回收技术。
(二) 先进高分子材料
特种橡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 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 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 改善产品质量, 努力扩大规模, 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扩大丁基橡胶 (IIR) 、丁腈橡胶 (NBR) 、乙丙橡胶 (EPR) 、异戊橡胶 (IR) 、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 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等品种, 积极发展专用助剂, 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
(三) 工程塑料
围绕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 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研发, 扩大国内生产, 尽快增强高端品种供应能力。加快发展聚碳酸酯 (PC) 、聚甲醛 (POM) 、聚酰胺 (PA)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聚苯醚 (PP0) 和聚苯硫醚 (PPS) 等产品, 扩大应用范围, 提高自给率。积极开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等新型聚酯、特种环氧树脂和长碳链聚酰胺、耐高温易加工聚酰亚胺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巩固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 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聚合物产品。着力调整含氟聚合物产品结构, 重点发展聚全氟乙丙烯 (FEP) 、聚偏氟乙烯 (PVDF) 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 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 鼓励液体、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长效防污涂料、防水材料、高性能润滑油脂和防火隔音泡沫材料等品种。
二、广西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广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为北部湾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北部湾地区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完善中国沿海沿边开放格局。通过建设跨行政区战略通道, 加快与周边省份的产业对接和资源整合, 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紧密更加协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加快提升产业层级, 可以创造和延伸出更多围绕生产环节的循环型生产性服务环节, 以更少的资源环境代价, 支撑广西新的产业发展, 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尽快提高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 实现广西跨越式发展, 并带动西部开发开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改变现有以压低自然成本和环境透支为代价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合作的模式, 可以改变国内产业转移过程中, 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步转移的处境, 减少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获取更多的东部地区产业转入收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保护广西生态环境, 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更优美的生存、生活条件, 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利于使政府和企业有更多的财力, 投入到社会事业中来, 提高全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维护中国边疆生态安全。
三、总体思路
(一) 发展定位
“十二五”期间,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建设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区。
系统总结和推广已有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做法,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各环节的实践创新,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点—线—面”有机结合。以循环经济重大示范性工程为基点, 推进循环型产业、循环型企业和循环型园区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创新;以不断创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纽带, 构筑多产业立体化集成、园区间跨产业耦合、产业间资源共享、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静脉工程等具有区域资源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不同模式的联系和推广, 形成全区内部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循环型城市和社会体系。
尤其是, 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全区的城市化进程,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水平, 进一步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反哺作用, 加快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 建设循环型技术、政策、管理创新与社会参与综合改革示范区。
坚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引导、市场基础性作用和公众广泛参与相结合,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开展循环经济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着力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 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考核、物质流核算体系, 为国家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3. 形成以循环经济促进质量一效益型增长构筑的连东接西、通江达海的战略通道。
广西生态系统优良, 人口承载率高, 发展潜力巨大。在充分发挥广西连接中国东中西部, 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基础上,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实现地区发展方式转换, 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跨越式迈进, 再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更好地发挥北部湾地区在国家新一轮开放中的战略高地作用, 使广西成为连东接西、通江达海, 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特色增长极。
(二) 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为:“强优势、重特色, 抓工程、构网络, 促创新、跃层次”。
1.“强优势、重特色”。
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果, 加强现有循环型工业企业、行业和产业链的巩固和提升, 尽快打造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知名度的循环型企业、行业和产业链。重工业比重大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关键是做好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化、循环化利用。要突出区域特有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特色, 依托山区、半山区林业优势,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以自然物质循环减少化肥使用量, 推进特色型循环经济发展。
2.“抓工程、构网络”。
循环型工程是全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点”,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抓住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示范性工程不放, 坚持以“点”带“面”, 典型引路, 做足做实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产业链。要向前、向后延长已有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强不同循环型产业链间的联系,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和相关产业聚集, 以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耦合等模式, 构建社会化物资回收利用体系, 加快循环经济所需要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体系建设, 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型城市体系。
3.“促创新、跃层次”。
下大力气推进循环经济重大关键技术创新, 推进型循环型发展模式创新, 推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推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加快企业、行业内部物质循环, 向企业间、园区间、行业间以及城市和社会系统各方面循环发展, 最终建立系统、完整、多层次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以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四、基本原则
(一) 借鉴国内外经验和地区特色相结合
充分学习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国内有关省份在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企业、循环型社会、循环型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 把外部发展循环经济好的经验、做法与本区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结合起来。在有色金属产业的循环型发展, 光、水、热富集条件下生物质能源 (主要是沼气) 的综合开发, 亚热带特色循环型农业发展, 有机肥料使用和对化肥的逐步替代, 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 显示区域发展特色和优势出来。
(二)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坚持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 从企业、园区、城市和社会各层面,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注意发现企业、园区、行业和城市等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 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 实现“典型引路”;特别是对全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环节和方面, 要集中优势力量, 进行重点攻关, 务求取得突破, 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比学赶超、整体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局面。
(三) 存量改造和增量优化相结合
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对现有城市、园区、企业、产业链和社会性物资利用体系进行循环化改造, 对于目前实现循环化发展尚有困难的企业, 要加大支持和改造力度。对于新建项目、企业和园区, 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环节, 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严格进入标准, 切实做到“宁缺勿滥”;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 将循环经济原则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方面。通过存量改造和增量增加, 力争在一个较短时期内, 大幅提高循环型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 尽快实现全区经济的基本循环式发展。
(四) 政策推动和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
政策规制性管控和市场化引导, 是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对于涉及强制性标准确定、认证、许可证、限额以及责任划分等方面, 需要政府以法律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解决。同时, 政府应该更多地通过综合运用规划、投资、产业、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 培育和创建平等竞争的市场, 使企业真正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实施主体,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五)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 推进影响全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 切实减少单位产出的物耗能耗, 实现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 由难循环向易循环转变。同时, 制定适用不同层级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测度、考核、评价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企业、园区、行业和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各类主体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循环经济管理和运行模式, 推进微观管理创新。
(六) 广西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1.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结合广西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建立广西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该体系设置3级指标、6个评价子模块、24个具体评价指标来定位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指标如下:
2.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包括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包括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3.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主要有三类指标:一是资源生产率指标, 用来综合表示产业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情况 (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 ;二是循环利用率指标, 用来表示投入到经济社会的物质总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的比例;三是最终处理量指标, 用来表示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理量。
4. 绿色管理指标
绿色管理指标, 如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制定, 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占的比例, 工业园区、企业IS014001认证率, 循环经济社会认知率, 循环经济知识培训等。
5.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环境保护指标, 如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量等;环境绩效指标, 如万元GDP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有毒有害废物产生量;生态建设指标, 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指标, 如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等。
(七) 广西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内的权重分布
广西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内的权重分布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 主要步骤如下:
1. 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层次分析模型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附录一不仅是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同时也是循环经济评价的层次模型。最上层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为目标层, 第二层的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绿色管理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等6个指标为准则层, 其余第三层的地区生产总值等24个指标均为措施层。
2. 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上一层次的指标, 对下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相互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本规划采用1—9标度对准则层和措施层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相互比较, 判断矩阵的个数由目标层和准则层的指标个数决定, 共有7个判断矩阵。两两相互比较的资料收集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而得, 重要程度比较问卷调查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问卷调查同时进行。
3. 层次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的重要性比较值, 对各判断矩阵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用CR表示。当CR<0.1时, 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经过计算得到各项指标权重, 经济指标权重、社会指标权重、环境指标权重分别占0.639、0.1005、0.2605。具体如下:
经济发展指标权重为0.1105, 其中GDP年平均增长率为0.0332, 人均GDP为0.0442,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为0.0111, 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为0.0221。
资源产出指标权重为0.1055, 其中能源产出率为0.0528, 土地产出率为0.0317, 水资源产出率为0.0211。
资源消耗指标权重为0.1425, 其中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0713,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为0.0428,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0285。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权重为0.2805,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0.1122,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0.056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为0.0421,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为0.0701。
绿色管理指标权重为0.1005, 其中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占的比例为0.0452, 企业IS014001认证率为0.0352, 循环经济社会认知率为0.0201。
环境保护指标权重为0.2605, 其中人均绿地面积为0.0351, COD排放总量为0.0391,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0.0391, 氨氮化物排放总量为0.0354,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0.0356,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为0.0421, 单位GDP的CO:排放量为0.0341。
(三) 广西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量化与评价
各类循环经济指标目标值: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0》和《广西统计年鉴2011》, 结合广西循环经济特点, 参考国内相应省份情况, 以2010年为基准值, 初步确立2015年目标值。
到2015年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如下:
经济发展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人均GDP为30 390元, 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25%, 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为1.12%。
资源产出指标:能源产出率为1.1354亿元/万吨标煤, 土地产出率为4.74万元/公顷, 水资源产出率为37.34元/立方米。
资源消耗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8807吨标煤/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35立方米/万元,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45%。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7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75%, 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0%。
绿色管理指标: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占的比例为10%, 企业IS014001认证率为40%, 循环经济社会认知率为60%。
环境保护指标:人均绿地面积为11m2/人, COD排放总量为74.6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52.7万吨, 氨氮排放总量为7.71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41.1万吨,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为2.5%, 单位GDP的CO:排放量为1.84吨/万元。
摘要:建设西部资源型省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创新引领区。立足资源型省区实际, 发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的优势, 大力降低单位产出能耗, 提高资源综合化利用水平, 通过循环经济大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发展区、发展带和发展通道, 由此构筑“点一线一面”充分衔接的全区循环经济发展大格局, 使广西成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省级先行先试区。
【经济工作会发言材料】推荐阅读:
全镇经济工作会发言11-01
2023年经济工作会发言稿08-22
经济运行情况发言材料10-05
2022年在全镇经济工作会上发言稿07-12
经济工作会议交流表态材料07-15
镇上半年经济工作督查汇报材料07-23
在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09-14
国土局贯彻县两会和农村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材料07-24
中央经济工作会全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