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2024-11-01

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共8篇)

1.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篇一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3、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给教师的建议》

2.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情境创设

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反作用于实践。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应用问题,是教师应教会学生的一种能力,只有掌握这种能力,数学的功能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小学数学知识大都非常简单,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字运算,以及简单图形的认识。然而,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因此,对于数学教育来讲,要通过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下是我对情境创设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融入生活,思考问题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同时是知识运用的归宿。数学中所谓的解决问题,其实都是现实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与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去感知、去思考。比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时,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我们班有34名学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多少人呢? ”,这道题考察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知识点,题目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列出算式34-18=16(人),从而得出班内女生是16人。此外,还出题:“爷爷比爸爸大24岁,爸爸比儿子大26岁,爷爷比孙子大几岁呢? ”题目很简单,考察的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4+26=50(岁),爷爷比孙子大50岁。通过列举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了这样的问题后,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逐渐领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设视觉情境:形象展示,简化问题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形象思维能力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生对于形象的画面特别感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数学问题形象化,从而简化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经常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形象化,比如在讲授“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出题:“花园里原来有10多花,又开了6朵,后来被人摘走了7朵,花园里还剩几朵花? ”刚开始接触数的加减运算时,学生如果单纯抽象理解该题, 可能要思考一段时间。为了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形象感知,我专门制作了PPT课件,通过动画,对题目进行演示。通过形象的演示,学生可以看到,花园里一开始有10朵花,后来又慢慢开了6朵,再后来出现了一只大手,一朵一朵将花摘走,总共摘走了7朵, 最后花园里剩下了9朵花。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我一边讲解,一边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10+6-7=?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数的加减混合知识,并且每个人都将PPT展示的画面印在了脑子里。在面对该类题目的时候,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解题速度大大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点拨,探究问题

数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也是一个有趣的乐园,每个人只要沉浸在数学的乐园里, 都可以发现别样的乐趣。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体味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相同的结论。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示认可。在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的方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启发和点拨,这样做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比如我曾出题:“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张的苹果个数是小李的2倍呢? ”结果同学们纷纷列出算式:5×2=10(个),10-8=2(个),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数是小李的两倍。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算式:8÷2=4(个),5-4=1(个),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苹果数是小李的两倍。通过类似题目,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探索无穷

游戏教学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孩子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一开始呈现了一个猜谜游戏:“小朋友们, 请你猜猜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大家先猜一个谜语好不好: 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千万只小眼睛。”学生一下子反映出谜底是星星。随后我又提出疑问:“但是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老师数出来呢? ”学生有的说是一个一个数, 有的说是两个两个数……我随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乘法,这是一种更简便的算法。”在乘法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情境的设置,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是无穷的。

3.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篇三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情境问题情境 表演情境 辩论情境 多媒体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历史课堂呆板,“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同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不断尝试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实践,力图以课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积极主动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笔者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就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情境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现将其进行总结,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和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如何进行情境的创设。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一般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历史是开启智慧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位教育学家说得好,“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准备。”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不断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从而顺理成章的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洋务运动》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19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让当时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如果你当时是在清政府担任要职的大臣,你怎么办呢?投降或自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接着提问: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变化的何变化?你的立场怎么样?这样把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在问题情景中提出来,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一下活跃开来了,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提出:为什么要办洋务?什么是洋务?洋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假如你是李鸿章,你认为在办洋务过程中最骄傲的地方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通过层层设问,创设启发、探究式问题情境,把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评价融合在问题中。学生被一系列问题刺激后,会积极思考,分析综合,大胆想象,得出创造性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二)创设角色表演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综合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好奇心,模仿性和参与性都特别强,在历史课堂中设计角色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既可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和参与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内心亲切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综合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古代史《百家争鸣》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情境:模拟宫庭会议。先布置学生做好有关准备:阅读教材,查找诸子各派的主张,归纳要点,把全班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四个小组,安排好角色等等。在课堂上由班长扮演赢政,召集各派商讨“如何尽快灭六国,一统天下,治理国家”的宫廷会议。会议开始后,四小组分派出代表,以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身发表自己的主张,模拟再现“百家争鸣”的场景。这样学生通过运用课本知识与历史人物角色进行了置换,学生经历了历史,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综合能力。因此,设计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创设辨论情境,培养学生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辩论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讲授《中华民国的成立》(人教版必修)一节:“评价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辩论题目:《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先布置学生做好有关准备:阅读教材及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查找相关资料,归纳要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正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反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上课开始后,教师先讲明辨论的目的及要求。然后开始辩论,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课堂气氛紧张热烈,通过辩论,学生得结论:从革命目的看:辛亥革命成功了,从革命任务看:辛亥革命失败了。从而不是单纯记忆课本现成的结论。通过辩论,也能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发展智力,同是时也能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视听并举、图文并茂,传播的信息形象逼真、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增进了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这不仅对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又能调动情感因素,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阅读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节时,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认识物质生活变迁的基本情况。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展示不同时期婚娶习俗的变化,把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思考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探讨近代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走进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有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形成自已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科学性。

教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夸大和虚构,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历史信息。教师在展示的材料,特别是一些电影、电视等影视材料,一定要鉴别真伪,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正确认识。

(二)注意目的性

备课时,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要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为了加强情感价值观教育?总之,教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克服和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历史情境创设才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

(三)创设形式要常用常新,避免重复和程序化。

在创设情境时要经常变换形式,除了上述提到的形式之外,故事、音乐、课本剧、合理想象、适度戏说等等,都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尽量避免一段时间用的都是同一种形式,尽量避免程序化,否则学生会产生情感上的倦怠。

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举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学趣”。创设教学情境的好处就是能够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变活,使课堂生动起来,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了,因此,教学情境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探索,相信,经过不断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新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

沈芬丽《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赵朋波《精心设计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 篇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初三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

和CO 3 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

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 1:有人放火;

学生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 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 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

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六、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

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易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1.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3.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5.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五

摘 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够听到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能把孩子们封闭在课堂之上。孩子具有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大胆地探索新事物,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如何对待这一点成为关键。

一、要活跃课堂气氛

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该说的让他们说,该做的让他们做,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另外,科学地采用一些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尤为关键的。比如一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没有集中起来,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游戏,也可以设计一个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上的游戏更能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先和学生开展了一个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上红、橙、黄、绿、青五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表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让各个小组都动手做转盘的游戏,并且记录中奖结果。做完游戏,我问同学们:“你在转出结果之前,会想到什么?”“猜想我会得什么奖?”“可能得什么奖?”我紧接着问:“有几种可能呢?”“有五种可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每个奖次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不相同,圆心角越大,可能性越大。”学生通过做游戏,看出了可能性大小的一些规律,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充分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一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事件发生的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运气的问题。游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新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了。

二、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打破单纯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课,为我们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打破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素材。比如,在上《我们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课时,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了跳绳、赛跑、踢毽子、拔河、等游戏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数数、序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统计等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运用,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认识人民币》这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贴的很近,但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带学生走进超市、儿童服装店,向售货员询问各种物品的价格,指导他们自己参与购物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人民币的重要性,学习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学习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解决了课堂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获得是他们自己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努力探索的结果,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真正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朝气蓬勃,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练习课上,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竞赛,开展一些速算比赛;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后开展作图比赛,让学生画出有创意的画,画出心中理想的东西并解说,可以是自己房间的布置、心中理想的校园或关于太空、月球及以后人类生活等。这样多种形式的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新知识得到了巩固。另外,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学具,进行评比,评出优秀作品加以鼓励,学生都踊跃参加,尤其是学困生,也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材内容。通过竞争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师生都是课堂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和学生都比过去更积极、更主动,教师必须具有灵活调控能力,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开发与设计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些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子等的学具材料,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他们自己来归纳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这节课从始至终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讨论,虽然没有教师讲解,但是学生都掌握得特别深刻,都积极主动的介入。

6.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活跃,课堂氛围也比较好。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够理想,教学存在着死气沉沉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能够灵活开展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

1提高备课效率,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些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备课的效率,更加充分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只有把教材中的内容吃透,在讲解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时候,小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通过高效率的备课,就可以提前做好预案。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快乐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其语文综合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倾听相关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和所学习的内容画出自己脑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通过创设这样轻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快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升,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3给与学生充分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能够活起来,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应该有自己的而理解,从而保证高效率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学习的习惯。这样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掌握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实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够称得上是“活起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才更加有意义。

4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还应该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个人都喜欢得到教师的认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效率才会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个机会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表现优异的时候应该给与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语文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给与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学生有更加充足的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应该予以支持,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5结论

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活起来,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更加充足的发挥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同时,还应该避免过于放松,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有效了解课堂中的各种情况,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徐勤路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叶珠.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华夏教师,(8):54.

[2]邵文才.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6(7):74.

[3]孙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33):40.

[4]厉晓霜.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34.

[5]张金涛.浅谈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93-94.

7.让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七

一、营造氛围, 让学生参与数学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着非常强大的凝聚力, 如果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完一节课, 那么他这节课的收获就一定很大。要想课堂气氛好, 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投其所好, 讲其想闻, 要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在讲授《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求平均数》这一节时, 我在课前对学生说:“明天我们班举办‘爱我班级’活动, 每人都要捐一本课外书办一个图书角。”第二天学生都带着书回到学校, 把书放在讲台上, 听候我的安排。上课时, 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都非常热爱班级, 为班级出了一份力, 我对你们有爱班如家的精神感到非常高兴。”同学们听到了我的表扬个个脸露笑容。我接着说:“为了合理整理这些书,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的种类说出来, 班长做好记录。”然后班长说:“故事书17本, 科技书10本……”当班长报完数后, 我问:“同学们, 刚才班长所做的过程,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什么好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为这个过程起名字。我说:“请不用急, 我们翻开课本第38页看看再回答。”同学们翻开课本仔细地看着, 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回答说:“这个过程的名字叫做‘简单的数据分析’。”我说:“对了, 同学们真聪明, 这也叫做统计, 同学们明白了吗?”“明白!”同学们齐声回答。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互动、阅读、理解得出知识的内容, 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了什么是简单的数据整理,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刚走进教室就表扬学生为的是减轻学生思想上的压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 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轻松, 记得牢固。

二、猜想应用, 让学生实践数学

波利亚说:“我想谈一个小小建议, 可否让学生在做题前猜想该题的结果, 或者部分结果, 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来某种猜想, 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了一起, 他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 他便会主动的关心这道题, 关心课堂的进展, 他就不会打盹睡觉了。”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 我出示了一个被遮盖的并露出一个锐角的梯形问学生:“你觉得这里画了一个什么图?”学生顿时兴致勃勃。有的说画了一个三角形, 有的说画了一个锐角三角形, 有的说画了一个梯形, 有的说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一个学生按捺不住地喊出来:“不一定。”我顺势问:“你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说:“我认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可能。”“为什么这么想呢?”我问。学生说:“这里露出了一个锐角, 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有锐角的, 所以是不能确定的。”此时其他学生都心悦诚服。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以积极的求知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创设情境, 让学生探究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越是抽象的概念越要想办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感到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身边, 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 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想, 去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一年级新授课“找规律”,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室里张灯结彩, 小朋友们手拉手围着圈跳舞,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生围绕“小朋友是怎样排列的呢?挂在教室里的小灯笼、小旗子等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等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通过计算机的闪烁、放大、定格等进行验证和说明, 使学生对“规律”“豁然开朗”。

四、竞争机制, 让学生贴近数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 那么不妨在小课堂中也设置一个竞争的环境,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做到“低起点, 突重点, 散难点, 重过程, 慢半拍, 多鼓励”,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 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 在做课堂练习时, 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 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 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 但是全体同学已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 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8.巧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篇八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体验式” 交际性 功能性

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Colours》为例,浅谈情景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本单元的主题是颜色,第一课时是语篇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即:颜色词和谈论颜色的句型“What colour is…? Its…”。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敢于展示自己,并获得欣赏多彩世界的情感体验。情景教学法能把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跃、高效。

一、歌曲图片,直观导入情境,初步感知

本课的学习围绕颜色词开展。在导入阶段,我让学生听并试着跟唱歌曲《Colour song》.该教学环节比较轻松,能直接导入到本课学习的情境中,学生在此情境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学习效果也会更棒。在听唱该歌曲的过程中,反复唱颂句型“Whos wearing red/green…today?”,学生自然地参与操练,并自主地融入颜色词的学习氛围中。紧接着,出示本单元标题Colours。真实的情境更能有助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练,因此,我用本课中涉及的不同颜色来打出标题中字母,并立即提问:“What colour is the letter  C/o…?”学生争相回答。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What colour is …  ?Its …”句型的实际用法。这两处导入均运用到了情景教学,分别从视、听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课时所要掌握的颜色词。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导入是一节课高效的必要条件。歌曲、图片等直观的媒介,能在短时间内导入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语篇,深入挖掘情境,便于理解

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Story time为语篇教学,通常是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几句对话或是一个故事,篇幅都较短。语篇都有其发生时特定的语言环境,即语境。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深入挖掘语篇中的所提供的语境,例如: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事件等因素,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内容是杨玲让小伙伴们猜猜自己短裙的颜色,新授句型是问答颜色的句型。从故事内容来看,杨玲在一个舞台上向小伙伴们展示三条不同颜色的短裙。根据这一语境,在学习课文前,我设计了时装秀活动,让学生同桌间展示自己的一件物品,用句型A: Look at my …B: How nice/ smart…!A: What colour is…?B: Its…来问答。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该设计与课文语境如出一辙,操练之后再导入课文,能便于学生理解。

三、创设情境,体验角色表演,生化语言

英语学习应注意语义与语境相结合,有大量正确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对于学生而言,在情境中体验人物个性、心情,模仿表演和反复实践,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策略。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剖析后,我先让学生模仿齐读,再在四人小组中分角色表演课文。学生需在体会课文情境的基础上表演,而表演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地操练巩固课文。

英语教科书作为一项英语课程资源,能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深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但教师要会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适当拓展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能促使学生自主的认识语言、理解语言、操练语言,最终达到语言的生化和输出。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与主题、与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生才会乐用、敢用、善用语言。

在课文学完之后,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了情景表演的活动。我先给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法秀:变围巾。一边表演,一边与学生们对话T: Look at my scarf. Its black. What colour is my scarf now?Ss: Its… 显然,学生很感兴趣。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他们与我对答如流,自然操练着语言。学生不时用到了How nice/smart!等句子来赞美我的围巾。真实的语境能促进学生去运用、生化语言。在之后的小组表演中,学生们都把自己想象成魔法师,投入万分。既用了本课的目标语言,还生成了一些与魔法秀这个情境相关的语言,精彩绝伦。

可见,情景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着重大意义。巧设情境,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让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华龙小学预防和控制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应急预案下一篇:两新组织、两新党员代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