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

2024-09-09

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精选9篇)

1.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 篇一

对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的家乡在沛县,沛县是武术之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作为沛县的小学生不了解武术、不学点武术那是很遗憾的。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它能强身健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必要教学生一点武术,把武术课在小学推广,体育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是我对武术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武术教学要从武术的基本功练起,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虽然新课标要求武术活动要求小学生掌握9—10个动作组成的套路,强调动作的连贯性,表现出精气神来。由于学生对武术接触时间短,基础又不好,学生很难达到目标。但练好武术的基本功是很必要的。武术的24套基本功简单易学,有些基本功,如踢腿冲拳可锻炼学生的快速爆发力;比如压腿、侧翻可以练习学生的腿腰的柔软性及灵活性;再如蹲马步,能练习好下盘的稳定性,在实战中不易摔倒;二起旋风脚外撇腿,可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所以武术的基本功很重要,“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武术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

武术,能强身健体。学生都比较喜欢。因为,学生从小被英雄人物影响,要像电影中的大侠那样除恶扬善,拔刀相助。所以学生都比较乐学,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一方面,学武术它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学校、家里,课上、课下都可以。下午放学后,可练习;特别我们农村,场地更好选,田间路、麦场都行,而且比城市还好,学生不易摔伤。

三、学武术贵在表现武术的精气神。

1、目标要明确,注意力要集中。做动作要从眼神,心里要想着动作的力点,如穿掌,要眼睛看着掌,要有目标意识,才能表现精气神。这些都需要学生好好学习。

2、经常引导学生自我暗示和情景再现。学生练武时,让学生感受故事中英雄的正义、勇敢、勤学苦练的形象,这样学生的动作才有精气神,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3、教学时,让学生在武术练习时表情要严肃,形态要逼真。练习时不可打闹、喧哗,重在表现攻防动作运用的神态。

四、利用武术谚语、佳句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大凡武林高手绝大多数品德高尚: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爱心。所以,教育学生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不是用来打架的。有的同学自认为会几招,就惹事生非,那是要不的,要更谦虚。“强中更有强中手,莫要人前自夸口。”在生人面前不要自诩,要深藏不露,免的引火上身。

2.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 篇二

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瘦弱的人变得强壮, 使肥胖的人变得健美,更能使健康的人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学习而不感到过于紧张。那么什么是体育锻炼呢? 体育锻炼就是通过人们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意义

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素质

体育锻炼是在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下进行的, 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如神经调节、呼吸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样天长日久,各种身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因此,经常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随着体格的健壮,各组织器官系统机能水平逐渐提高。 经常参加锻炼和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基本活动能力是有差异的。 例如,每值春暖花开季节,学生都要涉足野外,有的学生走不了多远就感到很累,若再登山更是气喘吁吁,大有力不从心之感。 但是有的学生则精力旺盛,走起路来轻快敏捷,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又如在搬运桌椅的劳动中,同一班的学生有的能轻松地搬起桌椅,坚持较长时间完成搬运任务,可有的学生感到费劲,腰酸腿痛,坚持不久。 不难看出经常参加锻炼和劳动的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是较高的。

2.体育锻炼能提高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应付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

体育锻炼是在各种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长期坚持就能提高有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造血机能,增强免疫能力,等等。 因此,也就提高对各种病毒、病菌和抵抗力,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例如,长期坚持冬泳的人,冬天不怕寒冷,很少患感冒,就是适应能力提高的结果。

二、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运动要适当 。 有的学生在锻炼时往往因情绪高涨锻炼得大汗淋漓,甚至疲劳不堪。 这不但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会因过度疲劳影响食欲、睡眠和学习,锻炼以后认为不太累为好。

2.要注意锻炼的时间 。 一要避免高温时间 ,上午应在九点以前,下午应在四点钟以后锻炼;二要避免烈日曝晒,锻炼地点最好选择在树荫下或通风的地方;三要避免剧烈运动。 因锻炼时人体要出许多汗, 体力消耗大, 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运动不当或过当,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伤害身体,反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四要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流汗过多,体内水盐代谢失去平衡而引起身体不舒适。

3.运动过后最好是喝些温开水 、盐水 ,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产生痉挛现象。 运动后,先用水漱漱口、润润嗓子,然后喝少量盐水、温开水,逐渐补充,切忌一次大量饮水。

4.培养要跟上 。 多吃青菜 、萝卜 、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开水、菜汤,及时补充水分。

三、讲究体育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中的方式固然重要, 但更不能忽视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由此,教师必须根据客观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就要时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改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主人翁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寓“苦”于“乐”,是体育教学思想的一大进步。 通过教学内容巧安排, 教学方法巧设计, 把传统的体育学习由肉体上的“苦 ”变为精神上的 “乐 ”。 体育锻炼具有独特的身心合一参与的特点,在锻炼过程中要求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生理负荷要达到一定水平,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增强体质。 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出意志努力,老师就要提高教学艺术,巧设计,巧安排。 如中长跑,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形式变换,如队形跑、变速跑和越野跑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运动量“悄悄地吃下去”,寓苦于乐之中,运动效果就很好。 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考试激励的方式,逐步加大难度,逐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甚至于有的学生在长跑中喜欢加入自己的创新,如加入跨栏动作、后退跑等,把长跑变为花样跑,在学生的嬉戏笑闹中实现训练目标。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源泉。

3.对中小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三

但是这并不能遮蔽中国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探索对比中外教育的优劣。据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一、缺乏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学生的体能差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是关于韩国中学生军训的。照片中韩国孩子们在雪地里赤裸上身,或站立,或呐喊,或匍匐,或往身上搓雪,令人震撼。反思我们的孩子,却感觉像是温室中的花朵。有哪个学校,哪个家庭斗胆或者舍得孩子们在雪地里如此赤身磨练意志?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宝贝一个;在学校也被呵护有加,过分强调安全第一,不出事就好。我们的孩子除了死读书外,缺乏了意志、体力、品质和挫折承受力。这一代人将来又会怎样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年前上海普陀区的一次中日幼儿友好运动会也很能说明问题。据报道:在一些快速跑、接力等项目中,冲刺最快、最后夺冠的大多数是日本小朋友,日本孩子跑得很快,中国孩子跑得慢悠悠。孩子一跑完,中国的家长就赶紧跑上前给孩子擦汗,递牛奶、饮料,而日本家长则一直在旁默默关注。日本的代表团长介绍说:“在日本,大多数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打架、摔跤、碰伤都是很正常的事。”目前中国的学校,对于一些体育运动,校方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有很多的项目,因为怕出安全问题被取消了。

曾经陪着一位澳洲来的外教上口语课,那是寒假结束后的第一节英语口语课,那位澳洲小伙子问我们的学生:假期里做什么了,去游泳了吗?答:没有。问:去博物馆了吗?答:没有。问:那你们做什么了?答:写作业了。悲哀啊!

永远不要忘记92年8月发生在内蒙古的中日学生夏令营的故事,很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代人,但是今天的这一代,我并不认为比92年的那一代强多少。

二、缺乏责任教育

刚接九年级时候,走进教室,快上课了,而黑板没有擦。我问,谁擦黑板,常常有学生喊,今天是某某同学值日,他上厕所去了,还没有回来。我于是给学生们讲授台湾著名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故事。在这个学校,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学生会说:对不起,老师,这是我的责任。不是把责任推出去,而是主动地自己承担责任。该校校长高震东在大陆曾经有过一次有名的演讲,要训练“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

对我所教班级责任感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如今,教室里的学生会主动地擦黑板,而不是等待值日生。

日本侵略过中国,但是提到他们的教育,我却不得不说,日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久前,有国人去日本某小学,详细地记录了日本小学生的午饭过程,拍了很多照片。整个过程安排得科学条理,每个学生既是被服务者,又是管理的参与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从学校食堂吃完午饭回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三、我们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缺乏独立性培养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家庭教育的。故事的背景是:一位中国的留学生,留在美国,娶了一位洋太太苏珊,孩子叫托比,三岁,孩子的中国奶奶来美国探亲。

镜头一:孩子把裤子穿反,奶奶欲帮孙子换,苏珊阻止,理由是: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应该自己换,如果举得舒服,则随他便。最终托比意识到裤子穿反,纠正过来,再没有犯过这个错误。

镜头二:托比闹情绪,不吃午饭。苏珊说:“如果不想吃饭,从现在到明天早晨什么都不能吃。”托比说好。晚饭的时候,奶奶特地做了美味的中国饭,当孩子想吃的时候,苏珊却坚决禁止,既是孩子哭,也不允许,让他饿着肚子看大人就餐。

中国的孩子,父母无微不至,长辈疼爱有加,过分溺爱。我们很多人没有培养孩子优良的性格和习惯,没有很好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的实践的能力。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某小学生暑假参加夏令营,父母该孩子准备了几个煮鸡蛋,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剥皮,因为在家,每天父母都帮孩子把鸡蛋皮剥掉。还有报道:大学生的儿子寄给父母一个包裹,一看却是一堆脏衣服……这就是中外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差异。

四、数学的侧重点不同,英语教学方法落后

我曾经读过几个国家的英文版的中小学数学课本,澳洲的,加拿大的,新加坡的,英国的,美国的,读得不全,但总体上可以看出一些特点:一是课程结构不同,象国外倾向于代数部分,几何部分较轻,很难见到我们经常做的那些复杂的几何证明题。二是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象加拿大初中数学的毕业复习题,常常是先给出你一个真实的事例或科学考察事实,然后根据事例给出几道数学题,因为题中的数据往往很真实,结果常常要取近似值。我国的数学教育也开始向此方向发展,但很多事例是为了题而特意编的情景,数据也是为了计算而特意设置的。三是国外的英语课本很重视人文、道德、自然等教育。看看新加坡的小学英文课本,里面有很多如何友爱互助的故事和问题,也融合很多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四是我们的英语教育落后,别看轰轰烈烈地全国学习英语,但我们学的是语法英语、考试英语。韩国已经要求英语老师必须用英文授课了。

针对以上的前三个问题,我认为我们最值得借鉴和急需引进的是国外的童子军运动。

童子军为Boy Scout的译名,应该说童子军的活动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这个运动,在孩子的每个年龄段,都具体了应该达到的实践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基本的做人的能力,这正是我们的孩子所急需的。我们只是注重了功课,却忽视了一点:除了功课,孩子们还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要学习要提高。

多年前读过一个故事:45年日本战败,当时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很多日本人的营地,很多日本的妇女儿童聚集在那里等待被遣返回国。一天一个美国记者去营地采访,在营地入口处,他听到了响亮的读书声——日本妇女们自发地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学习,她们说:日本战败了,重建我们的国家,寄希望于我们的孩子身上,对他们的教育,就从现在开始。

4.对教育的看法 篇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但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提到,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5.我对当前教育的看法 篇五

概述:我们的老师每次给我们讲到关于我们中国的教育的时候,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今天的教育状况很不好,那么多年过去了,自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培养出一个有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作家,画家了吗?就像已故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老爷爷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不只是钱学森老爷爷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是,我们这些学生却可以说出这个疑问的答案。答案很简单,我们中国的学生的创造力,人身自由等等受到严重的束缚,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等受到严重侵犯!这些,都是我们不可以接受的。

1、学生的人权需要保护

来看一下一位教师的叙述: 当前对于人的权利的解释和阐述可以说是太多了,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深谙此道。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一学生不专心听讲,眼睛一直朝桌洞里面看(疑似看课外书籍或玩手机)。我就提醒这位学生,并要求其把看的东西拿过来。可这位同学一声不吭坐着不动,对俺的话置之不理。我只好压着怒火到他桌子前,几次要求都不能叫动他,气得我声音提高了八度。可能他有点害怕,我要求他把桌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他也照办了。并告诉我拿的是一本外语类书籍(这个结论,对于一个极其讨厌外语的学生说给我听,我是不会信的),结果我什么也没发现。我又要求其同位也清空桌里的东西,他笑眯眯的对我说:“老师,你没有权利搜他的桌子”说实话,我是异常生气的——一个学生连学习这个义务都没履行好,还和我谈什么权利。对此,我熊了他一通。他表示认同我的观点。我想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只讲权利的义务;也没有只讲义务的权利。而我们社会对于权利是如此的痴迷竟把义务抛之于脑后,搞的学生的思想也是混乱不堪的。

由此我联想到教师惩罚学生,几乎所有人都说老师侵犯了学生的人权。有时候我就想:老师侵犯学生人权,确实如此,可是那是因为学生没有遵守规章制度这个必须遵守的义务而必须接受的“教育”——怎么变成老师的错了呢——难道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是不对的吗?学生的基本人权得到保护,但是学生未来的发展权却在开始即被扼杀。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必须担当起启蒙的责任。因此赋予教师更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权力是搞好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发生教育事件,舆论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报道,而不是一边倒的谴责教师和学校。

这位老师一直在为自己解说,本来嘛,公民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现今社会有多少老师仗着自己的身份压迫学生,动不动“扣你学分”“通告批评”“记过”等等,屡见不鲜。而作为学生呢,一方面天生对老师就有那么点畏惧害怕,一方面出于对老师的敬重,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师地位比我们高,欺负我们无知。其实,我们真的也很无奈。不敢跟老师对着干,能忍则忍。从而导致一些教师体罚学生屡禁不止。

2、我们现在受到的是素质教育吗?

不必找出更加华丽的词汇来描述素质教育,其本质还不是过去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素质教育不是减负、不是降低教材难度、不是严格规定作息时间„„素质教育应该是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长以及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可是我们却在兜圈子,而且是看不到尽头的圈子。在这个领域存在了太多的荒诞和矛盾。

我曾听闻许多同学抱怨说,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学生——上学比太阳早,放学比太阳迟,晚上同星星一起“秉烛夜读”,放假了还有大堆大堆的作业压着。实话说,我也曾抱怨过,外国的学生上午9点上课,下午3点半放学,回家还没有作业,课堂上学的,尽是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内容。网上曾看到,新西兰那儿的初中就像幼儿园,高中才开始学乘除法。我听了,敢到极不平衡!

我们除了学习负担重以外,精神负担也是很沉重的,我们肩负着家长们的期望,为了使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不因为我们而伤心,我们如同拼命一般的念书。补习班兴起了,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上补习班了,为着自己能够比别人多走一步。再加上当今中国社会上的竞争相当强烈,大学生已并不希奇,如果没有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将来怎么办?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白领,甚至是金领。我们的负担真的是很重很重!

但话说回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的命运就落在我们的肩上,国家当然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记得我曾向姨夫抱怨,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学习轻松一些呢?姨夫开玩笑似的对我说:“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上去了,我们要赶上他们,当然累点。当像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贫穷到极限了,也不想再去追赶其他国家了,因此,教育也相对轻松,偏偏我们中国在可上可下的地步,奋起直追,就是发达国家,自暴自弃,就是发展中国家,那你想要哪个?”我觉得姨夫说的其实有些道理。后来,是教我们地理的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令我彻彻底底的想要努力学习,改变中国的未来,她说:“你要抱怨,就抱怨自己生在中国,是个中国人,可事实如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被人瞧不起,还是像当今的美国一样,高高在上?”

3、考试和评价体制不完善

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制仍然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现在很多学生都对无穷无尽的考试很反感,有的学生讲,考试已经异化为一根魔杖,分数已经异化为学生的命根。考试的本来意义是对教育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进行评价,然后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过程的得失,从而改进教育教学。但现在出现了考试功能的异化,特别是高考。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功能实际上是选拔一部分人,淘汰一部分人。目前,在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情况下,还不能取消考试的选拔功能,只能改革并完善它,使之科学化、合理化。

考试制度一定要改,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靠考试去选拔人,去评价学生。因此,除了考试之外,还要建立比较全面的、多方面的评价制度。要从各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品德,意志,情感,活动能力或实践能力,是不是热心公益事业,有没有责任感,这些都应该全面衡量,并且作为选拔学生的重要参数。这样才能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真正落到实处。

4、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1.提高认识。当今社会,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至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在呈现一种拉大的趋势,如果再不采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话,造成的不仅仅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甚至会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相互抵触的情绪,会培养出一部分群体的反社会倾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讲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讲平均主义、一刀切,而是要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别。

2.政策倾斜。要坚持向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要鼓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出特色,用特色学校来取代窗口学校、示范学。在生源安排上,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办法,以保证学校之间生源的相对均衡。要提倡把优质高中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去,引导家长不要非把子女送到尖子学校不可。

6.对英语教育的看法 篇六

首先,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的成效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幻灯机和幻灯片,录音机和磁带、录像放映机和录影带、语言实验室等,以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如英语教学参考书、英语读物、杂志、报纸等的图书馆都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虽然不是没有它们就不能教英语,但是,如果恰当地用好这些设备,将会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由于民族情感,对说英语的国家采取敌视态度,就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反之,对待说英语的国家采取友好的态度,或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会喜爱和学习英语,英语也会因此而学得好些.这种现象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中可以见到,例如:1953年中学里“英语受禁”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所出现的学习“英语热”是再好不过的例证。现在,我国社会群众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英语教学也是有利的。社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第三,家庭条件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城市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要比农村的学生好。有的学生家长懂英语,平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比较关心,并给于适当的辅导,对英语知道的很少,他们工作忙,平时顾及不到孩子的英语学习,这样的话,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学习成绩一般欠佳。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对英语学习就有这样那样的消极看法,无疑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消极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一些注意力,应该给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帮助。教师对待少数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单纯责怪,更不能说他脑子笨,而应该考虑到他们所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应该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好教师一起抓学生的英语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好语言技能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

在听力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听懂并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能否听懂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考评学生从期中到期末听力测试的整体情况。

在说话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能否复述课文大意,或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口头问答、朗诵、英语沙龙等课内外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进行考评。

在阅读方面,考评学生能否按需要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回答课文配套练习的问题,能否理解内容简单的书信,通知、说明等应用性文字材料,能否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与课文相当的文字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并从中获得乐趣。

在书写方面,考评学生能否规范地、熟练地书写,能否听写与课文有关、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能否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等。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在语言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及国际音标读出单词,能否正确、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否用正确、自然的语调、节奏进行口头表达,能否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等。在词汇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否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等。在词汇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律拼写单词,能否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等。在语法方面,考评学生是否理解掌握词类和句子种类,是否掌握相关时态,能否积极运用符合语法的语言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和交流等。在语言功能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语言话题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就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及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把考评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考评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是否具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并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是否充满信心,积极与他人合作,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记忆力好,反应敏捷,正是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该时期学生情感变化大,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态度,促进其学习快速进步。

四、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习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着重考评学生能否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能否集中注意力以及积极思考,课后能否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复习并加以归纳和总结等。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对此,要考评学生能否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是否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和需要,是否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等。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各种策略。因此要考评学生在交际中是否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否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等。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主要考评学生能否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资料以及是否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等。

五、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评价,增强学生世界意识。

许多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之后,总是希望能够尽快独立的阅读英语报刊文章。从而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上,可以结合有关国际事件的电视节目,让学生时报刊到文章所报道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

英语课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1.多听。教师使用图片或投影用英语介绍对话的内容。学生借助图片或投影听提供的情景,努力听懂绝大部分内容。然后教师示范对话或播放对话录音。示范对话或播放录音要注意声形相伴。使学生能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或录音中的不同人物的声音和语气,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

2.多说。在学生听懂对话内容后,可以要求一两名学生复述对话内容。学生打开课本集体朗读,然后分组按角色朗读。学生分成两个一组,不看书进行对话,要努力记忆对话的内容。这样练习数分钟后,教师挑选几组,上讲台表演对话。

3.重点讲解。在对话课文的教学中,必须重点讲解口语中的惯用语及其用法,如Excuse me,All right,By the way 等等。这些口语惯用语在对话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使对话流畅活泼。教学时要讲清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合,教会学生在自编的对话时恰当地使用。教师还必须归纳讲解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常用的句型,如:购物时常用的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What about……?用餐进常用的Help youself to(some fish)和Here’s…;打电话时常用的May I speak to John? Is that Mary speaking? Who’s that? This is…?等句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在自编对话时进行活用.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教为主,但这绝不意味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要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好比“导演”,学生就好比“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7.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 篇七

关键词:奥运项目,大众体育,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竞技体育改革

一、奥运项目的设置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在以现代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上, 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为国争光。也就是说, 我国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以奥运会设置为主, 突出奥运会项目, 国家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都要优先发展奥运会项目, 对发展奥运会项目实行政策倾斜, 在整个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 把发展奥运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加以对待。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就是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为基准, 结果就是各省市为了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参照奥运项目, 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还有一个方面需要考虑的就是奥运项目的设置, 规则制定、执行以及那些人可以参加比赛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经济发达国家意志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在这些奥运项目上得到金牌, 想要向世人展示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家的影响力和国家的形象。但是在实际上, 即使在人们认为最公平的世界舞台上, 我们依然是受制于经济发达国家的。

二、人本主义的回归, 发展大众体育

奥运金牌拿得多, 是否就是体育强国了? 实际上, 奥运金牌拿得多, 只能代表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 而这个“强国”也仅限于在拿得奖牌的那几个项目上, 并不代表是真正的体育强国。真正的体育强国应该是人人喜欢体育、人人参与体育、国民体质水平与竞技体育水平都很高的国家。离开蓬勃发展的全民健身活动, 离开群众体育这一基础, 竞技体育很难获得迅猛发展的强劲后力。德国有近百万人的女足后备人才, 而人口众多的我国却不足万人。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充足的后备人才, 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足0:8输给德国女足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 改革开放之后, 国内外交流日益增多, 引进来的不光是经济发达国家的衣、食、住、用、行等生活日用品, 不光是先进的器械、用具、技术和科学理论, 还带来了不同于我国传统以来的文化理念, 更加注重的是人的平等和人的自身发展, 在体育领域的表现就是国家注重大众体育方面的投入和引导, 而这种做法也更加回归了体育的本质:促进自身的存在、发展和完善。

三、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根据国际标准, 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人口的7%, 或60岁以上老人占10%, 表明该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按此标准, 中国在1999年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

截止到2004年底, 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亿, 占全国总人口近11%;65岁以上的老人为9680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7.6%。可见, 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得多。

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 中国老龄化最高峰还没到来, 大约在2030至2040年之间, 那时老年人口将有可能占到全国总人口的25-28%。这给国家政策造成极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带给中国的挑战很多,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养老保障负担日益的沉重。在1990年的时候, 中国在职的职工和退休职工比例为10∶1, 而在13年以后的2003年, 这个比例下降到3∶1。根据预测, 到2020年还要继续下降到2.5∶1, 养老保障负担的日益加重。

2.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根据测算, 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一般人的3-5倍,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 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支付将呈高速增长。

3.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 (80岁以上) 、老年家庭的空巢化 (纯老年人家庭, 老年人单独居住) 的趋势非常明显。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600万人, 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已经将近40%, 再加上其他老年人当中的病残人员, 需要照料的数量是非常大的, 而这一方面的社会服务的发展却是相对滞后的。

4.和城市相比, 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龄人口60%分布在农村, 与此同时, 农村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还处在试点阶段, 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来说将更加突出, 而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于是, 通过“发展大众体育, 增强人民体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 可以很好的保证在职职工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这是在不得不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 所能采取的积极的应对策略。

四、运动员培养的连续性

如大家所知, 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不能中断的过程:从非运动员到运动员, 从普通运动员到优秀运动员。

如果现在断然取消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那么在举国体制下培养的运动员们他们将面临怎样的状况呢?

我的观点是分为三种:

首先是已经培养成为优秀运动员的, 对于他们来讲, 可能是更有益一些, 没有了国家体育组织的管理, 作为优秀运动员的他们可以自由的进入市场的大潮中, 再无人身障碍的去进行商业活动。

第二类是未培养成为优秀运动员的, 对于他们来讲, 苦练多年, 没名没利, 一旦切断他们的这种已经习惯多年的生活方式, 一定会面临生存的问题。在社会中, 这类人应该被定义为“弱势群体”。

第三类是将要或者说即将培养成为优秀运动员的, 这类运动员有发展的潜力, 也能够看到成功就在不远的将来, 如果这个时候, 取消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培养方式, 那么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马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遵循市场的作用, 在所属的领域即使艰难也要继续前进。

五、举国体制的构成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内部基本构成的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的全面统筹下, 主要由如下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体育行政部门, 是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 实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核心和支柱, 起到领导、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全国竞技体育工作, 有效配置全国竞技体育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是在国家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各级竞技体育的专业训练系统和业余训练网络系统, 其中的龙头和中坚力量是国家队和各省、区、市经济体育运动专业队, 这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 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生力军, 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目标和奥运战略的先锋队和突击队。

三是以全运会、城运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级各类国内竞技体育竞赛系统, 这是协调和调动各级政府办竞技体育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政策杠杆, 也是竞技体育的特有魅力所在。

四是各级政府稳定的财政预算和投入, 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可见, 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体育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体系, 纵向从中央经省、区、市到地方, 横向是各个平行的竞技体育项目管理机构。

一旦取消举国体制, 这些原有的人、财、物的资源将面临着再分配的问题, 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将会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六、竞技体育变革主张

竞技体育体制和机制变革是确定无疑的, 但变革的形式应该怎样?到目前为止大致有以下三种主张。

有的专家学者主张“休克疗法”, 即效仿东欧国家在剧变以后, 为了发展竞技体育, 彻底打破原有的体制和机制, 全面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迫使竞技体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化和产业化, 完全融入社会, 任其自生自灭。将体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中, 大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在这个基础上, 自然能够诞生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 使我国的体育真正做到“长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 以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是很彻底的, 但在短时间内会造成竞技体育界的比较大的动荡和不安, 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也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大滑坡, 持这一派主张的属于“革命派”。

还有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 原有的竞技体育体制和机制确实有不少问题, 但通过改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改革应该顾及到我国的国情, 特别是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 最终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举办, 财政和市场双重推动的体育事业运行机制”。还提出了今后竞技体育体制和机制再造的具体方案。这一主张比较温和, 也比较可行, 实施起来也比较稳健, 不会造成大的动荡, 但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 比较耗时费力。持这一派主张的属于“改革派”。

还有一部分人持改良主张, 认为我国目前实行的“举国体制”办竞技体育是成功的, 应该继续使其发扬光大, 至于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修修补补来完成, 这一观点自悉尼奥运会后愈加信心十足。这一派的几乎所有论点和论据围绕的中心就是夺取金牌, 结论都导向同一个方向:即维持原有的竞技体育发展的秩序, 这一派属于“改良派”。

做了以上的介绍, 笔者想说的是, 在举国体制这一问题上, 理论学者们都还是在进行着反思, 这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梁晓龙, 鲍明晓, 张林.举国体制.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1 (1) .

[2]戴敬东.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挑战因素及可能的变革.广州体育学院, 2005, 11.

[3]秦椿林, 张春萍, 魏来, 石春健, 靳厚忠.再论《举国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4) :437-439.

8.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八

1.没有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结合起来

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尽可能烙印在学生心灵深处,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因此应在学生诵读经典,熟记名句,提高语文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的学问方法,明确中国传之千古的道德精神,感受中国诗礼传家的特色文化,在辩证学习、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一个有君子风范和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人。但有些学校只知让学生咿咿呀呀诵读文句,却忽视了对文句的精神实质进行适当点拨和教化,忽视了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国学教育并非要把国学经典中每句话每个词都分析得透彻,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给予适当点拨,让他明白基本意思,这样才能记得牢,也才能化为己用。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国学教育的表面热闹,而要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如此才能达到国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2.没有细分国学中的精华与糟粕

有的学校把《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的大段文字,不加分析和选择,一股脑儿让学生去读、去记,结果里面的一些宣扬君君臣臣、因果报应、命运天定的东西也成天让学生挂在嘴边,这肯定是不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确有与现代精神不相容的消极东西,必须在让学生诵读前剔除,对一些容易发生歧义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如孔子说君子要“非礼勿视”,意思是“不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但对现代人来说,什么是合礼教的东西呢?教师应结合现代理念,让学生超越孔子所说的“礼”,从“礼仪、规范”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就是在“视”的时候要注意必要的礼仪规范,以彰君子的德行和作风。

3,没有形成横向的教育重点和纵向的教育梯度

有的学校没有仔细筛选和系统整理,就随便找些古文古诗给学生诵读,有的学校没有根据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授之以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这种零散、随意的国学教育,怎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国学从广义角度看是个相当深广的范畴,青少年儿童学时有限,功课繁多,要学完学透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让青少年儿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精深智慧和博大精神,就必须对他们施之以相对系统健全的国学教育。所谓系统健全,就是要从横向上精选那些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相对易懂的文学、文艺类知识和道德修身类主张,从纵向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建构起一起的教育梯度,以此达成既健全又系统,既重点突出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

4.没有精心合理地设计教育形式

有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形式单调,只是一味组织学生读诵,有的学校教育形式却非常复杂,拉、弹、唱、诵、舞、写、画样样俱全,结果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须知,国学教育应在容量、时间和方式上,根据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突出实效出发,做出合理的安排。

5.没有平衡协调好传统国学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

国学与公民学里面的有些东西是共通的,但也有很多东西是不同的,因此尽管国学教育可以塑造出具有传统精神的国人,但唯有公民教育才足以塑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从这个角度讲,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互补的。我们在大力提倡国学教育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教育,做到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而不要顾此失彼。

6,教育主体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国学教育要收到良好成效,有赖于良好的学校教育,但也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分不开。因此,有必要尽一切努力改变教育的单向化倾向,动员学生的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也要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從而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国学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效。

9.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看法 篇九

孩子就像是刚要发芽的种子,我们可以给他浇水、施肥,但却不能控制它的生长,也许他会长成向着太阳的大树,也许他会长成面前厚土的荆棘刺。

我喜欢孩子,喜欢他们天真的别出一格的想法。对于幼儿美术教育亦是如此。

首先,从教学思想理念上说就不能死板。我们应尽量发散孩子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引导控制。孩子的画不能用简单的好坏对错来评判,更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鼓励孩子,让孩子从心灵上热爱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热爱用来描绘这世界的神奇画笔。我们要擅于让孩子去发言、去展现,而不是老师的灌输。孩子的一言一行总能给教学带来许多灵感,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去理解,去接受,去发现,也许孩子们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便成了这世间最美妙的语言。

理念不死板不代表管理就松散。我们的教案、出勤,教学环境、对学生家长的联系等,这些管理上的事情必须严格要求。

其次,教学手段也要多种多样。美术课,是一堂关于美的课程,并非仅仅是画画课。凡是能展现美的形式都能够出现在美术课堂上。而且,我相信在孩子的世界里,美存在的形式会更加丰富,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眼睛里,从孩子身上受启发来辅助教学。一首歌,一句话,一种颜色,一个水果,凡是有发现美的眼睛便会有美景无限。而且,教学环境也不一定要拘泥于普通教室。例如,可以讲桌一分开,分组,是活动空间变大。还有,可以将美术作品作为各种装饰布置于教室。到过节时刻更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去布置场地。

再者,就是教师的态度。我们自身要有信心、有耐心,把自己当做孩子一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尽量用孩子的眼光考虑,当然了,最后还要用成人的眼光来判断。幼儿教学或许问题会更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这学生,所以,对老师自身素质就必须有严格要求。无论这是堂上的多么失败或对么成功的课,我们都该用家长的心来呵护孩子,这种课就更显得不是课堂那一小时就行了的。这个课堂与时间的交情不深,与心灵的沟通更近。

幼儿期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老师教什么便会学什么,甚至在老师的无意之中,孩子就学到了许多。而且,在这一时期,孩子对彩色的图片式的事物更易接受,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没有方向的教学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方向单一的教学会使孩子失去很多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以,我认为,就像半命题式的作文一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个主方向,而方向一定,实现目标的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而那些此方向就更多了。比如,我想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孩子对自我能力的展现,那么孩子如何展现,展现哪些方面就不为我们所控制了。

我们都在成长,这些浅薄的想法或许还很单纯,但它会随着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加深,我希望同这些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教案S版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