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2024-07-30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共10篇)

1.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红领巾、花朵、老师、同学等词语。认识旗、鸽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吐了少年儿童的心声。先通过少年儿童对亲近的人和熟知的事物的爱,体现了他们的爱心。然后通过自问自答,突出最爱的是祖国,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识记和书写生字。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的彩色投影片或挂图、中国地图。

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6个生字中,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声母是边音,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生字。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分都是学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方法记忆;左边的令要与会区别。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边的,要与西区别,第五笔是竖,不是竖弯。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写字教学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三)词句教学

这首诗是以小学生的口吻写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万里长城可以出示投影片,老师作简要介绍,或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可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或回忆在国际比赛中,当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就会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白鸽是和平的象征,要让学生体会到,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用烈士的鲜血所染成。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理解祖国一词时可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四)朗读指导

朗读本课,要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用加重语气、放慢速度等方法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语气要十分肯定。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是句子练习。先让学生读读例句,再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感知最的前后是句子的两个部分:谁(什么)最怎么样。可以问:谁最喜欢踢足球?可以填写我我们,也可以填上人名,如小明等。第三句要求填写主语和谓语,可以问学生:什么最怎么样?(中国的长城最长。那座楼房最高。)还可以问: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六)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歌颂祖国的儿歌,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

(二)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引导读中领会

1.引读或轮读第一句。师:我爱,生:万里长城;&&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这一句式:谁爱什么。再让学生自由说说为什么爱。不一定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最后老师点出第一句表达的顺序。

2.读最后两行,想想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教师简要介绍祖国的自然状况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分析识记生字。

(七)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

(八)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九)布置扩展练习

请小朋友收集与祖国有关的图片,准备参加我爱祖国图片展。

五、参考资料

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7年,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关于长城的最早的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进行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长城有6700公里长,从远处看像一条巨龙。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现在,长城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2.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多方法、多角度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学会辩认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2、难点:认识什么是位置及确定位置。 3、关键: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上下、前后…………………………………………………………………1课时 左右…………………………………………………………………………1课时 位置…………………………………………………………………………1课时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难点:积极主动的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关系。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第三课时:位 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 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4、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 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三

《祝福》

设计者:谢鹏(***)

文学院09级汉教一班

课程标准目标:

1、能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能指出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材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该单元要注意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前预习提示:

一、阅读全文,找出三处着重描写祥林嫂外貌,尤其是眼睛的句子,然后对比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提示:

1、镜头一:

①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② 眼睛:只是顺着眼睛

③ 变化: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分析: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她的要求极低,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的揭示出祥林嫂勤劳、善良、顽强的性格以及精神力量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2、镜头二:

① 肖像: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已经消失了血色。

②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分析:与前面第一次来鲁镇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运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鲜明地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镜头三:

① 肖像:全白的头发;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②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分析:与前一次相比,此时的祥林嫂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一副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

小结: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具有反抗精神、果断、顽强的女性。她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和不幸她始终努力地活着,但是她又无法活下去,临死前发出了对鬼神有无的疑问,表述心中对世道不公,神灵不灵的怨愤之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深重罪恶。

二、通读全文,找出比较典型的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语言的风格。提示:

第一自然段: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晚云”沉重,气氛沉重)

最后一自然段: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的响的浓云,夹着团团的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描写祝福应该是喜气洋洋,开开心心,可是此处色彩却如此暗淡,语言沉郁,凝重。)课后练习设计:

1、分析柳妈的人物形象

2、拓展阅读《故乡》,分析出闰土的人物形象和祥林嫂有和不用?

4.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四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蕴藏着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业”看似简单的一个词儿,在故事中却由于它的“特别”让我们走进小姑娘小丽的心田,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满爱意的心,使读者为之震撼,使我们自然而然地爱护身边的花木。故事浅显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读完故事,通过交流孩子们下意识地会爱护身边的花木,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盛”、“摘”、“牌”等。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补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3、理解课题“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题“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先简单地谈谈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从音、形、意三方面有侧重地进行生字教学。下面具体谈谈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的课堂结构为三大步:从身边谈起,走进故事——从平常到特别,凸显“特别”——回归生活,深化文本。

一、从身边谈起,走进故事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从平常到特别,凸显“特别”

第二大块我准备设计两个学习活动:1、图文结合,了解平常2、质疑对比,凸显特别

1、图文结合,了解平常

①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内容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小朋友带来的作业。在说的过程中从易到难,先允许学生说简单的一句,逐渐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用“有……有……“句式说几句。

②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内容。

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关注里面的动词,提醒学生这些动词的使用与容器相关,在碗里用“盛”,在铅笔盒里用“放”,在瓶子里用“插”,在塑料袋里用“装”,

③引导学生再次说话,关注第三小节结尾的……,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怎样的作业,注意把动词动准确。在教师的点拨后,我预设学生能说到“扎在辫子上的柳条,装在瓶子里的蜜蜂,握在小手里的鲜花……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容感悟,而且对用词的准确性得到的提升。)

2、质疑对比,凸显“特别”

这一活动我准备用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心境的学习活动来感悟小丽心灵的美丽,培养爱护花木、自觉遵守相关制度的意识。

①4—6小结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后

②教师做小记者来采访小丽,学生再读小丽两处的话。

③画能代表春天吗?学生讨论交流。预设学生能答到a能代表春天,是把看到的画升下来了,同时理解课题“特别”一词,是指作业完成形式的特别。B能代表春天,代表了小丽爱护花木的善良的心,深层理解课题中的“特别”,是指小丽的一颗特别的心c第三层次估计学生难答到,这时教师就继续质疑,那些小朋友,去采摘花木的时候会不会看到相关提示语呢?他们遵守他的要求了吗?在这样的质疑后,学生能知道,这特别还指小丽能遵守规章制度的特别。

④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学生的疑惑语调,读出小丽自豪回答的语气。

⑤总结课文

三、回归生活,深化文本

学完此文,引导学生现在还是要完成到大自然中完成找春天的作业,你的作业会是什么?

预设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后不再会去采摘花木的举动了,他们的作业也许是:我把看到的美丽花朵用照相机拍摄下来,我也把看到的桃花画下来,我把蜜蜂装在瓶子里,过会放了他们……

四、板书: 特别的作业

采摘花木

画花 爱护花木

&n

bsp; 遵守制度

《特别的作业》教案设计

上屯小学 张春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作业”等一些生词。

2、积累“( )的( )”的词语,并能说出这样的词语。

3、会口头补充“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的句子。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身边的公共财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练习揣摩字形,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2、抓住课文第2、第6自然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区别比较小丽的做法和小朋友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 ,把春天带到学校来,小朋友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作业?谁的作业最好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特别的作业》。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教师讲解书写规则,写后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文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放课文动画课件),学生边看边听,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读的情况。

3、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督促、辅导,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自读情况进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

三、检查学生识字、读文的情况。

1、(放生字课件),学生齐读一遍,再分男女生各读一遍。

2、交流识字办法,主要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来识记生字,重点区别“作”和“昨”两个字。

3、(放生词课件),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进一步巩固生字。

4、(放带有生字的句子课件),指名读,教师并指导感情朗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觉爱护坏境的情感。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听后再评价读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小朋友们带来的作业用波浪线画出来。

3、指名回答,教师贴出用纸做出的“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的实物图样。

4、(放课文第2自然段课件),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1)、指导学生甜美地读一读“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2)、让学生找出这段中出现过的一个词,即“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先补充这样的句子,再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说一说:

A 、下课时,同学们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B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3)、教师范读这段,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再让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情况。

(4)、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要求学生读时声音要甜美、轻柔,脸上带着笑容。

5、(放课文第6自然段的课件),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

(1)、小丽的作业是什么?——“一幅玉兰花的画。”教师贴出用纸画的玉兰花的画。

(2)、比较小丽的做法与小朋友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过渡。

小丽肯动脑筋想办法,把玉兰花画下来,既爱护了花草树木,又完成了作业。她的作业十分有意义,很特别,所以大家都说小丽的作业最好。其他小朋友也爱春天,只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破坏环境的事。老师把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拍摄下来了,小朋友们说他们想重新做一次特别的作业,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帮他们想想办法,好吗?

6、(放有配乐、有教师解说词的春天美景动画课件),学生欣赏想办法

(1)、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讨论可交流。

(2)、指名说一说,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会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身边的公共财物。

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与家长合作,收集或自己设计一、两条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的句子,做成牌子或标语展示在校园里,时时提醒大家注意。

《特别的作业》教后反思

上屯小学 张春梅

《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基本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学习过程中想像力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对关爱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先谈谈这堂课中做得较好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不是把学习材料端到学生面前,而是要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读懂到会读,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读懂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应在带领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在《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这样去做,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特别的作业指什么,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同学们带来的东西划出来,以及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前让他们自由准备,从课文中找出读这些对话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有意渗透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在理解“展示”这个词语后,我告诉学生有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在文章中读懂;让学生进行想像说话后告诉学生读文章还应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样文章会更生动起来。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会快速提高。

二、结合学校课题童话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

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可供想像的内容,放飞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特别的作业》写的是学生们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找春天”的作业,把紫丁香、杨花、小蜜蜂等带到了教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充分走进动植物的世界,比如“紫丁香、杨花它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盒子里那只胖乎乎的小蜜蜂在嗡嗡地扇动着翅膀,好像在说什么”,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对学生说“假如你现在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鸟或者是春天里的其他小生命,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这些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思维的放飞,语言的发展。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但长久以来,小学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学习的工具,是认识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语文课程本身就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深广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人文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的作业》是一篇教育学生关爱小生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丽的做法,以及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林老师下次也让你们去找春天,并把找到的东西带到教室里,你们会不会把紫丁香、杨花这些东西带到教室,会不会把蜜蜂带到教室“,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我又问学生“除了有可能带来一幅画,你还可能会怎么做”,学生有的说会把春天的美景拍成照片,有的说会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还有的说唱一首春天的歌。学生的.这些回答都能看出他们都有了关爱小生命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上下来,还有很多不尽人意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完全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也不是仅仅“讲

懂” 教材就万事大吉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的互动,离开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极大关注,那课堂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有欠缺的课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的关注。姚积新小朋友是班级里学习认真但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在

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困难,在上《特别的作业》这堂课中,全体学生读完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于老师满意地笑了,不仅是因为同学们都找到了春天,更因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姚积新马上举手并说“老师,我不懂”。当时我脑子里的反应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像姚积新这样的学生回答不出是正常的,于是我没有让她说出她的不懂,而是对她说 “你不懂,听别人说”。教师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成了课堂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学生能对老师的问题质疑,说明她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而在她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关注,而是用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她从积极学习的状态置身于旁听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在这位学生说不懂时,我至少应先让她说出自己的不懂,到底是听不懂老师的问题,还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弄清楚了情况后,再进行处理,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和优等生的课堂。

2、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完全了解,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应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反之,课堂教学会受到阻碍。《特别的作业》这篇文章文字浅显,内容易懂,我以为学生一拿到这篇课文,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在初读环节只设计了一次让学生去接触文本,在不多的时间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刚刚够读一次课文,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显得很不通顺。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接触文本是顺利展开教学的必要条件,宁愿教师少讲,也要让学生多读。

另外最后环节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让学生进行想像写话:假如你现在就是春天里的小生命,你想对人们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原先以为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学生动起笔来会很容易。但我忽略了学生毕竟还是二年级,有些学生拿起笔来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怎样开头。这个写话环节的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性,对那些写话基础差的学生应适度降低难度,给他们提供一个句式的话或许他们会写得更轻松更快乐。

5.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五

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一)(二);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诗歌的朗读

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 山中杂记 》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高分析能力

2、深入领会作者的博爱思想

3、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对语段的赏析 教学难点 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山中杂记》一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共写了五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温驯 驯良 活泼 快乐 可爱)

作者重点叙述描写的又是哪种动物呢?(鸟)好这节课我们就从此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二、阅读感知

1、指名读写鸟的语段,其他同学思考

(1)这几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矫正进而明确。

(1)这五段文字分别写了周围的鸟是快乐的象征;写小蜂雀可爱的外形,写鸟的清脆声,写小鸟温馨的家庭,写大鸟哺育幼鸟的情景。

(2)生畅所预言如:

A 我喜欢第一段因此这段运用对此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繁多(让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B 我喜欢第一段,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柃惜与友好。

C 我喜欢第三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D 我喜欢第四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连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F 我喜欢第五段,因此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更突出了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有爱,母子相爱。3、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得这样好:原因在于作者对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栩栩如生呢?

评论明确(1)作者善于观察(2)作者拥有一颗丰富的爱心。4、师述:

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

具体语句(略)

5、下面结合全文内容找一找能表现作者博爱思想的语句。

具体语句(略)、那么结合这些语句你能感觉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动物的呢?

生讨论做答,进而明确:

尊重 关心 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的。三、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生谈、你学习本文后感到应怎样对待动物 ?

生说自己的收获 四 归纳总结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 温驯

狗 驯良 尊重动物

猫 活泼 关心动物

鸟 快乐 欣赏动物 虫 可爱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2、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六、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综合活动1》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单元后记:

已阅

6.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篇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3、关键:引导学生动手摆,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十几减九……………………………………………………………………2课时 十几减几……………………………………………………………………3课时 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1. 十几减9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2、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7.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 篇七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人教版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示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2、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四、全课小结。

8.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1 篇八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教案(1)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3、关键:在计算教学中,要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思考过程。 课时安排: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的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58 4―7T)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难点: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1、口算 20+60 80+10 20+50 70-20 60-30 90-60 2、连加连减口算 3+2+4 1+3+4 7+2+10 10-5-2 6-2-3 15-5-2 指明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 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 (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2、基础练习。出示第四题基础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 (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 师模仿售货员一个学生上来模仿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学生看,后要求学生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 (3)口头列式,并回答。 (4)全班反馈,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 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和它交上好朋友吗? 要求:独立解答。 四、全课小结。

9.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九

姓名

一、用下列偏旁组字组词。

亻()辶()足)子)

二、辩字组词。

马()人()日()妈()认()阳()同()直()休()洞()真()体()

三、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河两()云三()数 四()书五()鸟六()牛 七()鞋八()花九()四.小小模仿秀

例:花瓶里插着一支花。

花瓶里插着一支(盛开的)花。

1.汽车在一条马路上行驶。

汽车在一条()的马路上行驶。

2.大熊猫有对黑耳朵。

大熊猫有对()的黑耳朵。3.树上有一只小鸟。

树上有一只()的小鸟。五.祝福小贺卡。

10.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明明上学》教案 篇十

说课内容:小学三年级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的优秀教案注重同学听、说、读、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鼓励同学多说英语,并适当的给予奖励,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让同学在合作中得到能力的锻炼。

小学三年级英语是启蒙阶段,必需通过听、说、玩、演、练、唱等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这一学习目标,本课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1.正确的听、说、口头运用单词meat、chicken、fish.

2.正确的听、说、口头运用数字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3.能理解并能口头说句子 This food is good.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词语和对话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让同学能口头运用句子表达自身的感情;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和要求做出适当的反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同学情感,坚持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同学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具、学具的.布置使用: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具有直接感知、形象记忆等特点,因此我准备了课件、教师用卡片、张贴画、奖励用的小笑脸以和录音机等教学辅助资料。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教学主要是有关食物的单词和数字教学,特别是数字的教学,引导同学发现数字书写以和读音的规律,对以后的数字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其作用: 同学应争取掌握:meat、chicken、fish. 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单词。能理解并能口头说句子 This food is good.

3、教学重点与难点:八个单词和句子This food is good.

4、教材处置:单词的教学采用图片与课件展示为主。句子教学以创设情景、扮演为主,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同学的口语水平。

二、说教法:

1、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本课的单词教学采用看图片、看多媒体课件的方法进行,并采用游戏性质的练习,使同学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并得到巩固。

2、在教学中,多鼓励、多褒扬。鼓励同学大声说,说清楚,并配以丰富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培养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同学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获得胜利感和满足感。

三、说教学步骤:

三年级同学活泼,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大部分同学喜欢上英语课,喜欢扮演,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总体上看同学的英语水平并不平衡,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同学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如:偏重于形象扮演,爱表示自身等,结合同学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我们知道,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学习新知之前,先复习上节课所学,这样既巩固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组织教学:“ONE,TWO,TIE MY SHOE”歌曲的开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同学的兴趣。

3、对于单词的教学,食物单词我通过逼真的图片和演示文稿进行直观教学,使同学的印象更加深刻。数字单词的教学,通过‘引’让同学通过讨论自身找出13-15数字单词的书写规律,并利用所学知识练习他们的读音。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求职简历下一篇:给男生表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