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器伤

2024-10-29

锐器伤(共13篇)

1.锐器伤 篇一

编号--------------------护理人员锐器伤及防护调查问卷

您好,该问卷旨在了解您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暴露情况,请如实的反映您的情况 一般情况

1.性别① 男 ② 女

2.年龄---------3.学历 ① 中专 ② 大专 ③ 本科 ④硕士及以上

4.工作年限-------年

5.职称① 副主任护师及以上 ② 主管护师 ③ 护师 ④ 护士⑤ 实习生 6.科室 ① 内科 ② 外科 ③ 儿科 ④ 妇科 ⑤ 感染科 ⑥ 消毒供应室

职业防护和锐器伤情况

8.您是否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① 是 ② 否 9.您是否接种过疫苗 ① 是 ② 否 10.您是否在操作前后洗手 ① 是 ② 否

11.您认为何种情况下必须要洗手

①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②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③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④ 处理污染物品后⑤ 手有可见的污染物

12.您在操作时是否戴手套 ① 是 ② 否

13.您是否因医用锐器而受伤 ①是 ②否(选否直接跳到22题)

14.受伤的次数-----① 1次 ② 2次 ③ 3次 ④ 4次 ⑤ 太多次记不清了

15.受伤的时机-----① 回套针头针帽 ②拔针时 ③ 各种注射 ④ 配置药液 ⑤整理手术器械 ⑥医疗废物处理 ⑦ 针头入锐器盒 ⑧抢救中碰伤 16.受伤的原因-----① 自己不小心② 操作过于仓促③与他人碰撞④ 患者晃动 ⑤操作不熟练 ⑥ 操作不正确 ⑦ 致损伤锐器质量引起 ⑧其他

17.在什么地方被锐器所伤① 手术室 ② 病房 ③ 急诊室 ④ 监护室 ⑤ 消毒供应中心 18 被下列何种医疗器具所伤-----① 一次性注射器 ②头皮钢针③ 静脉留置针④ 手术缝针 ⑤ 手术刀片⑥其他----19.锐器是否带有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① 是 ② 否 20.被锐器所伤后,受伤局部您做如何处理-----① 清洗消毒,必要时接种疫苗 ② 清洗消毒 ③ 简单的清洗 ④ 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1.被锐器所伤后,您是否上报感控科 ① 是 ② 否

22.医用锐器用过后您会 ①直接扔掉 ②丢到垃圾桶 ③ 放入指定的利器盒内④ 其他----23.您觉得医院有没有必要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① 非常必要 ② 有必要 ③ 无所谓 ④ 没必要

2.锐器伤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许昌市中心医院 (属教学医院) 的156名临床实习护士为观察对象, 调查2014年11月份发生锐器伤的相关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2014年12月由相关专家反复讨论及查阅大量文献自行设计问卷, 并经过临床预调查及部分实习护士访谈对问卷进行修正。内容包括:11月期间锐器伤发生次数、发生环节、伤后处理情况、防护行为现状、污染锐器损伤后的上报情况及锐器伤预防培训情况共6部分。共发放问卷156份, 本人填写现场收回, 共回收156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次数

156名实习护士中有123名 (78.85%) 发生锐器伤, 共计192人次。其中有46名被污染锐器损伤。见表1。

2.2 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及构成比

见表2。

2.3 锐器伤后处理情况

仅17.07%的实习护士损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 见表3。

2.4 实习护士防护行为现状

见表4。

2.5 污染锐器损伤后的上报情况

见表5。

2.6 实习护士锐器伤预防培训情况

见表6。

3 讨论

3.1 锐器伤的高危因素

3.1.1 缺乏防护意识, 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

表1结果显示, 1个月内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78.85%;表4结果显示, 92.95%的实习护士掰安瓿时偶尔或从来不垫纱布, 仅20.51%的实习护士在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和体液的操作中带戴手套;表5结果显示被污染锐器损伤的46人中, 只有19.57%的实习护士上报, 其中71.74%的实习护士不知道或认为没必要上报。这些结果充分表明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

3.1.2 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表2结果表明实习护士容易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是掰安瓿 (31.25%) 、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 (17.19%) 、操作后整理用物 (11.98%) 、治疗后拔针 (10.42%) 等, 表3结果显示虽然97.57%的实习护士在锐器伤发生后进行伤口的处理, 但只有17.07%的实习护士处理方法正确, 47.15%的实习护士错误的认为锐器伤发生后只要做局部消毒就行。由此看出, 实习护士在临床中极易受伤, 分析可能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操作不熟练和不规范有关。

3.1.3 锐器伤预防培训力度不足:

表6结果表明, 一半以上的学校和实习医院没有对实习护士针对锐器伤预防进行培训, 大部分实习科室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装备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3.2 防护对策

3.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有研究表明定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及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可防止>30%的针刺伤发生[3]。学校和医院要重视实习护士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可采用如专题讲座、视频、现场演示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 增强培训效果, 使实习护士充分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严守操作规程, 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及依从性。

3.2.2 规范操作程序:

规范的护理操作是降低锐器伤发生的重要环节, 是职业安全的重要保证。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对实习护士临床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同时加强锐器伤高危环节的管理, 如护理操作时需戴手套、掰安瓿时垫纱布、注射后回套针帽及正确处理废弃的针头等,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3.2.3 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

实习护士需掌握锐器伤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当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立即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切口, 被污染的血液挤出后先用清水或肥皂水进行冲洗, 再用流动水反复多次冲洗伤口, 如果是黏膜被污染则先用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 再用2%碘酒消毒, 包扎后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同时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抗原检测, 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4]。

参考文献

[1]林焕新, 余红梅, 梁卫萍.2005-2009年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7) :2612-2613.

[2]李敬华.中医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后报告及处理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 :402-404.

[3]狄惠苗, 杨艳秋, 马新翠.低年资护士锐器伤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 2014, (16) :178-180.

3.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防护对策 篇三

【关键词】 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2-01

锐器伤是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医院内发生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完成临床各种注射,输液是护士基本的技术操作,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医院更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在护士护理的患者中有各种血源性疾病的病人,而医护人员的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解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提出防护的对策,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供应室护士3人,综合临床护士12人,血透室4人,传染科护士21人,调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护士锐器伤情况。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发生情况,刺伤原因,针刺伤处理情况,刺伤物污染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等。

2 结 果

锐器伤的发生率: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发生率高达100%,发生例次共125词。其中针刺伤78次,玻璃刺伤32次,刀剪等器械刺伤15次。

3 分 析

从调查中发现护士锐器伤与操作者防护意识淡漠,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同时心理素质不稳定,工作经验不足,易发生针刺伤,临床一线护士每天工作繁忙,病人躁动,劳累,接触大量的注射器和输液器,各种锐利器械,玻璃制品等等,工作环境欠佳,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锐器伤高达100%,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78%,于此可见,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4.1 加强针刺伤的防护培训 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毫升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据资料报道有96%的护士未受到护士职业防护的系统教育。所以医院应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专题学习针刺伤的防护知识,如安全操作程序,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慎独精神。新参加工作的护士,有计划的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尽量做到零损伤。

4.2 改善操作环境 很多护士因操作时光线不足,空间狭小,环境嘈杂等至针刺伤的发生。布局合理,明亮宽敞的工作环境,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我院,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废弃针头不经毁形直接入锐器收集箱内,收集箱由专人登记回收统一处理焚烧。这样避免了护士因毁形而造成的皮肤损伤。

4.3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明文禁止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需用钳子夹住针头分离,如必须回套针帽,应采取单手重新盖帽技术,护士在接触患者是需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在为患者注射后或拔输液针头后应立即小心的将针头放入硬盒内,严禁针头回套,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需他人帮助,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和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接触病人的血液及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4.4 护士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 ①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再用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之后,用75%的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污染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②免费的提供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③护士在发生锐器伤时可能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及体液污染针头刺伤时其表现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应与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护士也应以積极的心态寻找受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3]

5 小 结

树立护士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2]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

4.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篇四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心端向()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或()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

心导管室消毒隔离技术知识考核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

(一)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二)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

(三)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四)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当暴露源为HBV、HCV或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

(一)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ALT、乙肝两对半。

(二)HC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CV抗体,HCV阳性者需检测HCV-RNA证实。

(三)HIV暴露后, 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HIV抗体,如HIV、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

5.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篇五

1、锐器伤的预防:发生锐器伤的高危操作: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将锐器端传递给他人,在工作场所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玻璃器皿。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上盖,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3)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头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2/3便更换,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4)使用更安全的工作工具有方法。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度管并使用防护护用具。5)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光线充足。

6)规范操作行为。禁止易引起锐器伤的高危动作;禁止将利器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回针头帽;禁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工毀形,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

2、锐器伤应急处理: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应对措施: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1.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眼科进一步处理。4)报告

5)寻求医疗救助,进行医疗咨询,采纳执行医疗处理措施。6)协助完成经血液传播疾病半年内追踪观察。7)受伤医护人员血液监测流程:

a、暴露源为HBsAg(+)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g(+)或HBsAb(+)或HBcAg(+),则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务人员为HBsAb(-),未注射疫苗者,24h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至刺伤后6个月,1年监测GOT、GPT、HBsAg、HBcAb。b、暴露源为HIVAb(+)时:受伤医护人员为HCVAb(-),则3个月后采血查HCVAb、肝功能。

C、暴露源为HIVAb(+)时:受伤医务人员为HIVAb(-),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性用药,并进行医学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b。

上报流程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min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h内一报医院院感管理人员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h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情况、暴露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等。

6.锐器伤 篇六

周敏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温州

325000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及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是临床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实习发生锐器伤并登记的护生进行调查,对发生锐器伤诸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对策。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实习的11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发生锐器伤的护生立即向带教老师或护士长汇报,做好有关处理,并如实完整填好浙江省统一的《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对上报的报表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结果

在10月调查中,共发生30例锐器伤,并按要求填写了《医院医疗锐器呈报表》,受伤比例为26.55%。

2.1伤害发生地点:病房23例,占76.7%;急诊室1例,占3.3%;ICU2例,占6.7%;手术室4例,占13.3%。

2.2被刺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19例,否11例,接种率63.3%。2.3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各种针头伤23伤,占76.6%,其他锐器 伤7例,占23.3%。具体见表1。其中注射器针头9例,头皮针输液针头11例,套管针芯2例,特殊穿刺针1例;其中手术器械4例,安瓿玻璃3例。

表1

导致锐器伤的锐器种类构成比

锐器伤种类

例数

构成比 注射器针头

头皮针输液针头

套管针芯

特殊穿刺针

手术器械

安瓿玻璃

合计

2.4伤害的发生是由谁造成的:自己19例,占63.3%;病人5例,占16.7%;其他医务人员6例,占20%。

2.5受伤者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吗:是12例,占40%;不是18例,占60%。

2.6伤害的发生有无不正确的操作:有10例,占33.3%,无17例,占56.7%;不知道3例,占10%。

2.7是否被血污染的锐器物刺伤:是21例,占70%;不是4例,占13.3%;不知道5例,占16.7%。被血污染的锐器,患者未做检验5例,乙肝患者16例,占76.2%。

2.8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操作前0例;操作中15例,占50%,其中拔针时4例,掰安瓿3例,手术中传递锐器2例,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2例,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2例,病人躁动时2例;操作后整理用物15例,占50%,其中给针头回套1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3 例,整理用毕的锐器时6例,处理废弃物时5例。

2.9受伤时是否戴手套:没戴手套23例,占76.7%;一层手套6例,占20%;双层手套1例,占3.3%。

2.10受伤后,伤口如何处理:未处理2例,挤出伤口的血2例,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14例,挤出血,肥皂流动水清洗并消毒11例,清创缝合1例。

2.11伤害发生的位置:均在手上。手指受伤26例,占86.7%,其中大拇指6例,食指10例,中指3例,无名指3例,小指4例;手掌受伤3例,占10%;手背受伤1例,占3.3%。3.讨论

3.1护生发生锐器伤与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有关。本次调查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仅26.55%,与张金华★调查97.3%护生曾经发生锐器伤有很大出入,这可能与本文采取护生发生锐器伤后上报报表进行分析有关,这说明护生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发生锐器伤需要上报,以致在发生锐器伤后没有及时上报,造成漏报、不报。据上报的30例发生锐器伤护生中,23例护生没戴手套,占76.7%。30例锐器伤护生中,发生在操作中15例,发生在操作后15例。在 30例护生锐器伤,12例是锐器最初使用者,18例不是。也说明护生缺乏职业安全保护意识,对锐器伤的发生和危害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多数护生没有接受正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由于操作不熟练或不知如何防护,在掰安瓿时未采取防范措施,在病人躁动时不知如何应对,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用物和废弃物,图方便在操作中不戴手套,徒手整 理用物,双手回套针帽,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等,是造成针刺伤主要原因。

3.2护生发生的锐器伤主要是针刺伤。在30例锐器伤中,针刺伤23例(包括注射器针头、头皮针输液针头、套管针芯、特殊穿刺针),占76.6%,其他锐器伤7例,占23.7%,这跟孙璟怡[2]、黄小红[3]的调查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种类基本一致。而且30例锐器伤均发生在手上,手是最容易受伤的位置,其中手指受伤26例,占86.7%。这说明护生发生锐器伤主要是针刺伤手造成的,这可能与我院未使用安全护理器材有关,也与护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由于锐器盒贮存过满,造成锐器外露有关。因此在操作中减少对针头的使用,注意对针头的规范处理,采取措施注意保护双手,就可以大大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3护生职业暴露风险高。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4]。据报道],乙肝、丙肝、艾滋病的锐器伤后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0.25~0.4%[5。在30例针刺伤护生中,接种乙肝疫苗19例,没有接种11例,接种率63.3%,与潘淑琴[6]调查临床护士乙肝接种率61.8%基本一致;在30例锐器伤,被血污染21例,占70%,没有污染4例,不知道5例。21例被血污染的锐器,已证实是乙肝患者16例。可见护生职业暴露危害很大,感染风险很高。因此我们必须对针刺伤的护生做好正确处理,跟踪随访,确保护生职业安全。4.预防对策

4.1 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护生刚刚跨入临床,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及对职业防护认识不够,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据杨西宁[7]调查,受职业安全教育与未受职业安全教育的医学生锐器伤的发生率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做好护生职业安全教育,通过岗前教育、知识讲座、小讲课、晨间提问,让护生了解引起锐器伤的危险因素,锐器伤可能导致的对身心健康影响,预防锐器伤发生的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及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上报途径,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建议护生下临床之前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等。使护生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临床实习中时时刻刻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发生锐器伤,若一旦发生锐器伤,护生也知道如何处理、上报,避免因一些护生怕受批评,或认为无关紧要,不报或漏报,切实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因职业暴露引起感染。4.2改进护理器材,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护生发生锐器伤。护生的针刺伤主要是针刺伤手造成的,而且50%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及废弃物时,60%锐器伤者都不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美国CDC在2000年就提出,如果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将可能减少62%~88%的锐器伤。现已证明,锐器收集箱的使用使针刺伤份额发生率降低了50%[8]。因此在医院条件许可情况下,改进护理器材,如使用无针头的产品,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使用锐器收集箱等,减少护生在操作中与针头接触,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机会。在改进护理器材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规范护生的操作流程,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尤其强调操作后 对用物及医疗废弃物整理,禁止污染针头回套,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针头,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架上,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采血采用专门针头、真空试管,及时处理使用过裸露针头,放在锐器收集盒里,并且锐器收集盒不能太满,以免有针头暴露在外,刺伤别人,给躁动患者操作时最好在带教老师协助下完成。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必须强调安全操作流程,将安全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各个操作环节,规范带教老师与护生的操作,避免护生发生锐器伤。4.3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虽然在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后,大大减少锐器伤发生率,但仍有一些锐器伤不可避免发生,这时应及时处理,积极面对,最大限度降低护生因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在护生发生锐器伤时,马上做好伤口处理,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流动水清洗并消毒,严重者做好清创缝合,同时向带教老师报告,护士长报告,由护士长向保健科报告,并填写浙江省《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保健科在接报后,对血液污染的应做好监测,判断病人有无乙肝、丙肝、艾滋病,若是乙肝、丙肝患者,若被污染者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马上注射免疫球蛋白,并继续监测;若是艾滋病,在事故后1-2h服用双汰芝300mgBID/28天,严重者加用利托那韦,并在6、12周、6、12月对被污染者进行监测,可减少感染风险67%。我们在30例针刺伤护生中,28例及时做好伤口处理,另两例没有刺破皮肤,没有进行伤口处理,同时对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护生及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经进一步随访护生没有发生职业感染。故此应建立、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进行有效干预的,处理、监测,追 踪伤者的健康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保障护生身心健康。参考文献

7.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篇七

(1) 护理对象不合作是造成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我们神经外科, 有些神志恍惚的病人, 在作处置时, 突然刺痛病人, 病人用力一动, 往往就会刺伤操作者。

(2)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有调查显示, 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很熟悉, 甚至有的从未听说过, 高达69.9%的护士在操作时从不戴手套, 认为操作不方便, 没有必要。另外医院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37.6%。部分医院管理者认为医护戴手套增加了科室不必要的成本。

(3) 操作环境如操作环境拥挤、照明采光不好、护理工作量大等, 均与医护人员针刺伤频率存在一定关系, 针刺伤的危险率与工作任务、形式和不同科室护理的复杂性有关。

(4) 操作不规范操者不遵守操作规程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措施下掰安瓿易导致锐器伤, 还有就是一线医护人员使用完清创、缝合、腰穿后未将刀片、针等按规定放入“锐器收集箱”, 供应室护士到科室回收物品时被刺伤。再就是有些护士到病房给病人注射时不抬治疗盘, 注射完后又未马上取下针头, 在拥挤的过道或病房将其他正在查房或作处置的医护人员刺伤。

2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的学习, 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技术, 同时要会对锐器伤先及时处置, 纠正医护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 提高医护人员预防锐器伤的自觉性。根据科室特点, 进行锐器伤评估, 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2) 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通过规范操作从而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在特殊情况下, 如手部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因此, 各科室应领取足够的手套供医护人员使用。

(3) 加强锐器医疗废物管理, 使用一次性“锐器收集箱”, 医护人员应遵循锐器使用时的安全操作原则, 尽可能不将暴露针头传来传去, 尽量不要反复回套针帽;用过的针头不要折断;尽量将用过的锐器立即扔进一次性“锐器收集箱”。我院统一规定将“锐器收集箱”放在洗手池旁边的污染台上, 3/4满时立即停止使用;另外每个治疗车上还放一个, 无论满与不满, 统一规定3d更换, 由收医疗拉圾的工人统一收回处理。

(4) 合理排班实行固定班次, 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管理者要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 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 实事求是地调查, 从护士安全的角度出发, 采取科学的弹性排班、轮班方法, 并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 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如乙肝病人应接种免疫球蛋白 (24h内) 加乙肝疫苗;丙肝病人应注射干扰素, 连续3d, 观察6~9个月;如果是HIV阳性病人应立即上报防疫站, 一定要在48h内进行三联预防用药: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伤后应立即在《医护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上登记, 并上报主管部门。管理者要关心下属, 受伤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不要指责其受伤原因。在伤后的6、12周、6个月时分别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总之, 医护人员要清醒意识到标准预防的重要性, 规范操作流程, 认真贯彻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使锐器伤的发生率尽快尽最大可能地降低。

摘要:了解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原因, 有关防护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找出造成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所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因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伤害。

关键词:医护人员,锐器伤,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谢红珍, 聂军, 潘绍山, 等.广州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3) :172~175.

[2]吴安华, 任南, 吕一欣, 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2, 12 (7) :525~527.

[3]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4.

[4]任小英, 喻姣花, 熊宇.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3) :61~62.

[5]殷小基.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2, 1 (1) :33~35.

8.都市3H族群必备锐器 篇八

工作必备

文件快拍:三星NV3

谈判桌上最快的文件记录方式不是复印,小巧的数码相机在这时可以发挥大作用。NV3的17.5mm厚的机身搭载着720万像素的1/2.5″CCD,3倍光学变焦。最高感度为ISO1000。拥有MP3、视屏放映等多媒体功能,并且搭载立体喇叭。拥有Wise Shot功能、ASR功能、USB充电功能。

文档存储:“小肥熊”卡通优盘

优盘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一成不变的外壳、工模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绝大部分优盘给人的感觉。“小肥熊”外观的优盘让人顿时眼前一亮,不仅能够缓解工作压力和神经疲劳,而且埋藏在内心的童心瞬时焕发出来。

居家必备

身心健康:亚都加湿器

净化型加湿器作为加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作为专供2008年奥运会场馆及奥运村使用的特供产品。亚都公司采用了独有的分子筛蒸发技术和水幕洗涤空气技术,在对空气加湿的同时还能对空气中的病菌、粉尘、颗粒物等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高环境的湿度和洁净度。应用该种技术的加湿器,可以预防冬季流感病菌,尤其适用那些有老人及孩子的家庭。

娱乐必备

记录生活:松下HDC-SD1 DV

松下推出AVCHD格式的高清数码摄像机HDC-SD1,顾名思义,“SD”实为SD存储卡的代号,代表其使用SD/SDHC卡存储,“1”是代表新技术机型的首款型号。存储卡相比起其他的存储介质有一定的优势,除了体积小巧外,还避免了DV磁带的视频导出不便;DVD光盘录制时间短,HDD硬盘容易受到震荡等等缺点。因此,松下力推SD/SDHC卡作为新一代的DV存储介质。

视听饕餮:TwinMOS Boom多媒体音响

勤茂科技最近推出一款多媒体迷你组合音响--Boom 1-2.1声道音讯系统,该音响系统专为iPod爱好者提供MP3外放扬声功能,直接利用2.1声道扬声器把MP3音乐放松到室内任何角落。产品拥有洁白的外装,优雅圆润的体形,可与iPod播放器及其它时尚数码产品搭配。

出行必备

安全动力:福特蒙迪欧新装版

新装版在原来大气、沉稳、优雅的形象基础上加入了大胆、时尚、运动的设计新元素、融汇现代欧洲风格的设计元素,旨在继续保持并强化其一贯以来“国内中高档轿车市场性价比标杆”的形象。新装版具有运动型跑车韵味的铝合金车轮造型,在侧裙边的细节上,减少过多的分割线,勾勒出一气呵成的大弧面的车身侧面造型,紧紧捕捉未来设计理念。

导航定位:BenQ-Siemens P51

9.锐器处理防护措施 篇九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内。

(2)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入固定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

(3)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4)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装满之前将其密封和处理。

(5)禁止用手回套针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10.锐器伤 篇十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锐器损伤,特制定如下防护措施:

1、不要将针帽套回被污染的针头。一定要套回时运用单手法或应用工具而不用手。

2、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因破碎玻璃可刺伤皮肤,病毒由伤口进入)。

3、使用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4、锐器用完后直接放入锐器盒中。不要直接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针头或其他操作。

5、手持无针套的注射器和锐器行动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针头和锐器面向别人或自己,以免误伤。

6、操作后要自己及时清理,不要留给别人来完成,以免刺伤他人。

7、折安瓿时:用棉球包裹,勿直接用手折。

8、肌内注射时,固定皮肤的双手指间的距离应大于五厘米,垂直进针,护士应注意力集中,防止针尖扎手。

9、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长夹子等器械处理。

10、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11、锐器损伤后,按相应医疗常规处理。

11.锐器伤 篇十一

关键词锐器损伤 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人们关注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医护人员本身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关注极少。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各种职业危害。近年来已知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后可感染20多种对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疗困难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因此,锐器损伤已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但对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对本院2006年1~12月所发生的61名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市级医院61名护士,其中护士29名,护理师24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龄1~23年。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表”,以无记名形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护龄、职称、锐器伤次数、种类及人次、锐器伤原因、伤后处理情况。调查时间为2006年1~12月,发放问卷61份,回收57份,回收率93.7%。

结果

57名护士1年中有52名发生锐器伤,共发生锐器伤281次。见表1。

不同护龄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见表2。

锐器伤原因,见表3。锐器损伤后处理情况,见表4。

锐器损伤原因分析:从表2看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91.2%,表3看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锐器伤占36.8%。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由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②护龄越短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越高,且次数多,可能与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技术操作欠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有关。③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应急情况多、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固定、易疲劳而造成意外锐器伤。

锐器伤处理情况分析:从表4看出,锐器伤后进行规范处理的只占33.3%。可能的原因是:①部分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②有些护理人员不知道正确处理方法。③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处理,事后又未采取补救措施。

防护对策

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接触。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的感染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危害。调查显示,各种锐器伤中针刺伤占45.6%。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害者感染;因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几率为1.8%。玻璃伤虽然没有直接暴露,但护士们常常是带着伤口继续工作,若再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接触,同样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岗前职业危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危害性,树立普及性预防意识,在工作中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不将裸露针头的器具相互传递,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尽可能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箱。对低年资护士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如对感染病人进行操作可戴手套,虽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研究表明:一个被血液感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接触的血液比未戴手套接触的血液减少50%。

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效率为96%~99%,并且对丁型肝炎亦有防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注射乙肝疫苗半年后要抽血检验是否产生表面抗体,如未产生抗体,需全程补种。

提高医疗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职业安全局明文禁止将针使用后重新套针帽,但这种行为仍普遍存在,这就说明了在依靠教育改变医护人员的高危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其他的办法,这就是必须在提高医疗护理器材上下功夫,如:①无针头的产品: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由于其减少了针头的使用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②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可伸缩针头的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从而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了76%。③个人保护产品:用于单手将针头套上针帽的装置等。④使用锐器收集箱:此方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它的使用使针刺发生率降低50%。

正确处理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伤同时伴有出血者,应立即从近心端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敷料包扎。被乙型肝炎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时,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阴性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并随方;被HIV病人污染的锐器伤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并定期复查。

12.锐器伤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市二甲医院58名在岗护理人员。其中男3人, 女53人, 分别占5.2%和94.8%。年龄21~52岁, 平均年龄 (33.28±8.69) 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

设计好调查表后统一编号, 事先在其中一科室进行预调查。之后对某二甲医院随机抽取58名研究对象进行正式调查。在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 采用EpiData3.1进行资料录入, 建立数据库, 采用双录入即时比对, 逻辑核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主要统计分析方法为一般性构成比统计描述及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汇总。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 调查过程中详细解释说明, 调查应答率要求在95%以上。调查后, 数据由调查员录入, 在录入过程中进行逻辑核查和即时比对, 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电话或者其它方式询问进一步核实。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58护理人员中有54名护理人员表示在工作中有锐器伤史, 占93.10%。有26名护理人员表示曾被患者针头刺伤次数最多, 占48.15%;24名表示被配药安瓿玻璃刺伤次数最多, 占44.44%。表示受针刺伤后应离心挤出血液者24人, 占72.41%。问卷调查结果见附表。

附表锐器伤调查问卷结果

注: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8份, 收回58份, 应答率为100%, 且均为有效问卷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编制护理人员较以往减少, 而流失的护理人员日趋增多, 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临床护理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任务繁重, 往往是尚在处理甲患者之时, 便听到乙患者的呼叫铃声响, 使得对甲患者如静脉穿刺, 或是配药等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有报告表明忙碌与烦躁均是针刺伤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同时, 在拔针操作中剥离胶布时由于胶布粘连过紧, 也可能由于时间关系, 也有可能因碰撞而受到已拔的针头刺伤;有时不分块的剥离也会导致护理人员手部意外受到针头刺伤。

本次调查中因拔针者而受到针刺伤者18人, 所占比例最大, 为33.33%。有报告显示, 在针刺伤中因为碰撞及胶布原因而导致的比例占21.87%[4]。重症患者有时由于意识不清, 或者小儿科由于小儿合作意识欠缺等均是针刺伤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 注射针头回帽针刺伤在本次调查中亦达到14.81%。针头回套针帽的动作需具备一定力度, 一旦刺中手指伤口将会深于其它针刺伤口。同时, 护士接触碎玻璃较多, 在本次调查中, 安瓿玻璃伤及手术刀片伤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无形中增加了血源性感染的机会。

个人的防护意识及护理操作规范也相当重要, 标准预防制度虽已制定订, 但对于HBV、HIV和梅毒等感染者的护理操作, 有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操作的方便度及时间的关系, 仍然无意戴着手套进行。有学者认为通过使用一些安全设备能使针刺伤发生率下降34%[5]。另外, 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人员及时间关系, 不乏有护理人员同时用手拿着几个已用的输液器, 这种违规操作是极其危险的。本次调查中, 58名护理人员中93.10%者有过锐器伤, 这远高于EUNHEE CHOT等[6]的70.4%。在受到锐器伤后能采取正确的应对处理措施者占72.41%, 这亦高于之前有关报告的44%[7]。

综上所述, 锐器伤较为普遍, 故而进行必要的预防及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正确及时的处理应对措施是必要的, 如增加护理人员数量, 改善其工作环境, 减轻其工作压力,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等。

参考文献

[1]赵虹.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2) :51-53.

[2]姚卫凌.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防范[J].职业防护, 2010, (2) :84-85.

[3]Feng Huadong, Gu Fen.Differences among stab rateshappened to nurses during different workdays[J].Jilinmedicine, 2010, 31 (32) :581-5820.

[4]宋平, 周建芹, 王艳娜.临床护士针刺伤事件监测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4) :3005-3007.

[5]Sabine W, Juliane J, Regina A, et al.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German university hospital[J].Int Arch Occup EnvironHealth, 2008, (81) :347-354.

[6]Cho E, Lee H, Choi M, 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sharp injuries among hospital nurses: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12, (7) :78.

13.锐器伤 篇十三

医务人员锐器伤害/职业暴露报告登记、处理制度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根据我院情况,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及处理办法

一、预防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于择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及其他侵入诊疗(包括胸穿、腹穿等)的病人,手术前要进行手术免疫全套(HIV抗体、HBsAg、HCV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麻醉科医师在术前查房时要检查患者是否检查手术免疫全套,如为HIV、HBV、HCV或梅毒阳性患者要及时告之参与手术的医师和护士;对于急诊手术,主管医师要检测手术免疫全套(快速检验HIV、HBV、HCV、TP)。检验科对于要求快速检验手术免疫全套应在2小时及2天内主动向临床报告检验结果。

3、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北京全胜医院

二、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一)局部紧急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时间大概为5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眼睛受到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严禁揉搓眼睛和应用眼药水滴眼(以上操作会扩张血管,增加进入血液的病毒量)。

(二)报告

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向护长报告,后勤人员直接向院办报告)。

2、部门负责人报告电话院感科,认真详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待院感小组组长、护理部/医务科科长签名后,复印一式三份,原版留院感小组,复印件科室和护理部/医务科各留一份。

(三)评估与预防

院感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尽快(4小时内)评估职业暴露情况,并尽可能在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1、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开具HbsAg、抗-HBs、抗-HCV、抗-HIV、TP检验单。

2、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给患者检验HbsAg、抗-HBs、抗-HIV、抗-HIV、TP。

3、患者HbsAg(+): 如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医务人员需到就近疾控中心进行注射,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签字“本人已了解输用血液制品的相关事宜,同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签名作证。

(1)医务人员抗-HBs<10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细,应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u,并接种乙肝疫苗全套。

(2)医务人员抗-HBs在10-20iu/ml者,应应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并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3)医务人员抗-HBs≥20iu/ml者,可不进行进一步处理。(4)暴露后半年内每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北京全胜医院

4、患者抗-HCV(+):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抗-HCV(—),暴露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检查抗-HCV,并根据复查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5、患者抗-HIV(+):应马上通知院感小组和分管院长,院感小组组长通知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院感科工作人员带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评估与预防指导,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暴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传染源阳性时随访时间应增加至一年)检查抗-HIV。

6、患者TP(+):

(1)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120-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

(2)青霉素过敏: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连用14天;或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用14天;头孢曲松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推荐1g/d,肌注,连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单次口服,但已有耐药报道。

四、职业暴露后抽血项目仅限于: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首次验单临床任何一个有处方权的医生都可以开,正常上班时间由当事科室报告院感科,非正常上班时间发生的职业暴露,由当事科室直接通知检验科检测,第二天或待正常上班时间再报告院感小组。随诊统一由院感小组负责,验单必须院感小组盖章确认,才能免费复检。

五、职业暴露的费用: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遵守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后发生的职业暴露,其中需要注射的预防疫苗或治疗所需的药物、检查费用,均由医院支付。支付方法是治疗疗程完成后,由当事人出具相关的(疫苗、治疗药物)发票,经科主任或护长签名后,再由院感小组组长确认签名并登记后交业务院长签名,最后报主管财务院长审批,到财务科报销。

六、随访和咨询:

1、医院感染小组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化验和预防用药,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定期监测随访。

2、在处理过程中,医院感染小组组长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

【锐器伤】推荐阅读:

锐器刺伤应急预案09-27

上一篇:工会迎五一活动方案下一篇:简洁的每日早安问候语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