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精选8篇)
1.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 篇一
如果说母爱像水,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幸福快乐地成长!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却令人生畏,让人激奋自己
父亲宽阔的肩,是子女的靠山;父亲粗大的手,撑起整个家;父亲辛勤劳作,总是无冤无悔;父亲教导子女,为人要自强。
父亲的背影,让我感受了坚韧;父亲的双手,让我摸到了艰辛;父亲的叮嘱,让我接过了自信;父亲的目光,让我看到了爱心。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1父亲的爱食物生物系的大海,我们则是一路欢歌的小溪。我们走的再远,也走不出父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的河流。
2父爱如茶,虽然苦涩,然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父爱如酒,虽然炽焰如火,但事后回味确实让人感动而难忘。
父亲是最广阔的海洋,教会我宽容;父亲是最伟岸的高山,鼓励我坚强;父亲是最温暖的霞光,带给我希望。父亲是条河,流转着岁月,诉说人世的沧桑 父亲是片海,擎起了太阳,放飞天空的翅膀 父亲是座山,坚韧起脊梁,挺拔大地的芬芳
父爱如山,深沉有力,为我遮挡狂风暴雨; 父爱如水,沉默温柔,为我抚平内心的伤痕; 父爱如日,温暖灿烂,为我照亮心灵最阴暗的角落;
父爱如月,无闻淡雅,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里也能给予我希望的光芒。
父爱如歌,悠扬厚重,给予我生活的动力; 父爱如海,宽阔坦荡,包容我的无数过失。
母亲
您是一支红蜡烛 我是灰暗的小屋 您默默地燃烧 将光亮释放出来 照亮着我母亲 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 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 您涌进我的心田 将甜甜的泉汁灌输给我 滋润着我母亲
您是早晨的太阳
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 您柔和的光照射着我 使我生机盎然 您温暖着我母亲
您是湛蓝的大海
我是一条小小的乳气未干的鱼儿 您有广阔的胸襟,强劲的臂弯 我安心地偎依在您的怀里 您细心地照料着我母亲
您是我的良师益友
教会了我无数的知识、做人的道理 进入我的天地中 了解我 和我谈心
母亲
您曾多少次宽容我 鼓励我 因而使我拥有
黄金屋、摇钱树、知识的金钥匙 还有退一步海阔天空
母亲
您终究是我的母亲 您哺育着我 关怀着我 呵护着我
让我这株小树茁壮成长 您给予我的恩情 我报答的得了吗
小时侯 朦朦胧胧中 是您做我的导航标 长大了,懂事了 仍是您耐心地教导我母亲
我念念不忘您两鬓出现的银丝 爬上眼角的一条条皱纹 母亲,您为谁 为世上所有的孩子 所有的树苗
母亲,我爱您,母亲!母亲,你如春光照亮我黑暗的心房;你如春雨滋润我枯干的心灵;你如春风,吹散我心都的愁云。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晚上。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低落的泪。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到妈妈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得哭了。啊,妈妈的爱是低落的泪。有一回,我打破了暖瓶还对妈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有一回,老师堂我们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妈妈给我说,我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
2.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 篇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培养学生言语的感悟力,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言语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可以使语文课堂扎实而又灵动。
《钓鱼的启示》一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这是此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自读自悟, 体会文中细节, 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 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深度体验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条理。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我”对鲈鱼的喜爱, 感受放鱼时的不舍, 把握“我”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而, 导人新课
师:我们—起来欣赏—张图片 (美丽的月夜图) , 看着这张图片, 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你想到了哪些词?
师出示词语:溅起涟漪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师: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月夜, 一对父子在泛起涟漪的湖边钓鱼, 期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定进这个夜晚, 走入课文。
(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 从“月夜图”过渡到词语的积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 理清脉络
1. 师:认认真真读课文, 把字读准, 把句子读顺。边读边想: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2. 检查词语。
3. 师:用上刚刚读过的几个词语, 说说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学生答) 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呢? (钓鱼、放鱼、启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扣“不舍”感悟“诱惑”
1. 师 (过渡) :”我”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把鱼放回了湖中, 课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找)
师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 师:“我”舍不得, 不愿意放鲈鱼是有很多理由的。请你再次默读课文, 画出相关句子, 细细体会, 在句子边上写下你的感受。
3. 反馈交流。
A.鱼又大又漂亮。
(1)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鱼真的很大? (啊、好大、得意、从来没有、感叹号)
(2)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钓到这么大的鱼时的心情? (又惊又喜、欣喜若猛、兴奋)
(3) 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 还把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地读出来了!
(4) 是啊, 多漂亮的一条鱼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鱼的大、鱼的美的确是“我”不舍得放的理由之一, 还能从其他角度来思考吗?
B.鱼来之不易。
师:何以见得? (学生答, 略)
C.无人知晓。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你真了不起, 把目光锁定在当时的环境中。谁能把那份静悄悄的氛围用朗读传达出来? (学生读)
师:我有点不明白了。这四周静悄悄跟放不放鱼有什么关系呀?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到“我”不愿意放掉鲈鱼的原因, 通过品读感悟为理解“实践起来却很难”埋下伏笔。)
4. 这条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鱼, 是那么大, 那么美, 还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上来的。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 “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三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
A.学生汇报。 (先说句子, 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呵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 (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板书:委屈)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 但“我”的眼睛在说话, 在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 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师: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 (没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但是,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清楚地知道, 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师:想一想, 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想象说话。
出示:父亲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
(利用课文的空白, 进行补白, 体会人物心理, 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 实践道德的艰难。)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 (板书: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B.齐读这5个句子。
(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形式, 从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体会道德抉择的“难”, 为第二课时中对文章深刻内涵的把握做好铺垫。从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 让学生找找不舍的理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 感悟钓鲈鱼之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扣“盯”“得”, 感悟“抉择”
师:我不禁要问了, 父亲对这条鲈鱼无动于衷吗?这鲈鱼对他就一点诱惑也没有吗?
出示: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 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哪个字最能体会父亲被诱惑了? (盯) 怎样看叫做“盯”呢?什么情况下会“盯”?
师:父亲就这样盯着鲈鱼, 而且是盯了好一会儿, 足以说明他被诱惑了。而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放还是不放, 这让父亲犹豫了, 为难了。但他最终决定放, 把目光转向“我”, 对“我”说—— (学生读)
师:是什么让父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补充资料:为了保护鱼类资源, 在鱼类产卵、繁殖等特定时期, 规定禁止捕捞, 只有到了捕捞开放日才能捕鱼。每个公民必须遵守这个规定。
师:了解了这一信息, 你能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改那条鲈鱼, 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 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 (得) 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 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 严格的爱、负责的爱, 齐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通过抓住“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以及研读父子的对话, 感受父子面对鲈鱼时不同的态度, 从而真正理解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五、课堂总结, 留下悬念
3.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 篇三
红楼小学
马麦红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方法手段: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师:落花生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课文资料袋里写他的笔名是罗华生呀,其实,因为在古代许地山生活的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罗华生”也就是“落花生”,这样一来,一边是农作物的名字,一边是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
二、检查字词: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1、闯第一关,出示课件。(吩咐、尝尝、便宜、石榴)
(1)请同学读词语,看这四个词的读音有什么特点?(都读轻声)(2)学生齐读。默写。
2、闯第二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注意这段里面的多音字“空”、“种”。尤其是“播种”的“种”字读“zhǒng”。(前面四个并列的词都是动词加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应该读播“zhǒng”)
(3)读这段话你还发现什么问题?比如:哪个词?哪个标点符号? a、“居然”这个词。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花生收获了,他们家人有没有想到呢?(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没想到呢?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学生回答:(因为是一块荒地,又是第一次种,结果种出来了,真是不容易,所以没想到。不光意外还感到高兴,用一个词形容:喜出望外)b、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读这段话。
c、还发现什么问题。“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用顿号,在这里怎么用逗号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并列的词组间应该用顿号,这里用的是逗号为什么?(这几件事之间不是一下子就做成的,每件事之间都隔了一定的时间。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那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间的词组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小结: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三、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1、接下来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课文除了写这俩件事外,围绕花生还写了哪几件事?
尝花生和议花生。(板书:尝花生、议花生。)
2、从课文中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只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这件事是课文的重点,所以详写,次要的事就略写。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这种写法对我们平时写作文有什么启发?也要注意主次分明,重要的部分详写,次要的部分略写。
3、学习重点部分—议花生
(1)默读3至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都谈论了哪些关于花生的问题。
问题1:父亲回家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呢?(看课文后的资料袋,父亲是爱国志士。)(2)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这段话。
问题2: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学生回答。
问题3: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说有一样最可贵呢?什么最可贵?(3)看课文第10自然段,找找答案。(花生的品格最可贵。朴实无华、默默奉献)(4)谁来读读原文,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5)父亲说花生,怎么会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
因为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都很漂亮,而且都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而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这两类果实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其实父亲是用桃子、石榴、苹果来跟花生作对比。对比的结果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所以说更可贵,更令人钦佩。板书:(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6)全班齐读,读出对比,读出花生的可贵。
四、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1、课文读到这,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在讲做人的道理,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是讲做人?学生回答。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怎么理解这句话。(人的外表可以不好看,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2、作者许地山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齐读这句话。
理解“体面”:外表光鲜好看。理解句子:不要只讲外表光鲜好看,而要做有用的人。
3、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4、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学生回答: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举例:警察、清洁工、教师„„ 出示课件。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不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是平凡、普通、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有用。
总结:因此,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老师举例:
(1)出示课件:对许地山的介绍。
(2)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大家齐读。
(3)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把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他是把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做人的追求。
(4)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大,有很多启示。其实在人生当中,无论我们成为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还是成为像花生那样的人,归根到底,我们都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1、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完成这个填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小练笔 作者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借物喻人)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 /
次(略写)主(详写)
教学反思:
崔峦老师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也即从教会学生固定的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实现“从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向策略指导的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基于这样的理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对比、借物喻人等写作特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一开始由许地山的笔名切入,教学中紧紧围绕谈花生展开阅读,引导学生由花生的可贵之处体会出做人的道理,最后拓展环节介绍成年后的许地山的相关经历,补充许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的话,再次回顾许地山的笔名,首尾呼应,整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简单清晰。文本的三个特点,“主次分明”,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内容的详略安排初步感知,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说教;“对比”,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花生与桃子它们的不同感受对比的写法,并进一步感受对比写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写法特点,并适度拓展进一步理解这一写作手法。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第十自然段上,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改变教学的方式,变教为学,从问题入手,再次引导学生质疑,并将解答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孩子们边读书边思考,解答自己发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由花生联系到人这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教师紧紧抓住“只讲体面”和“有用的人”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结合生活进行体验,理解了课文深层的内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人教版五上《回顾拓展三》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二、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七、小结
5.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2.39个0.2组成的数是( )
A.3.9 B.39.2 C.7.8 D.78
3.100个0.01米是( )
A.100米 B.10米 C.1米
4.75×2.08的积有( )
A.没有小数 B.一位小数 C.两位小数
5.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8.4的算式是( )
A.18.4×0.99 B.18.4÷0.99 C.18.4÷1.99
6.0.35×0.17的积是( )位小数.
A.两 B.三 C.四 D.一
7.下列各式中,结果是42.72的是( )
A.85×0.92 B.7.2×4.6 C.8.9×4.8
8.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 )
6.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 篇六
单元第五课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2.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之美。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口算。
.2×0.2
2.5×8
60×0.5
.3×4
0.25×0.4
0.759×0
0.67×0.1
0.1×0.8
.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二)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5×60
30×7+85
250×4-200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得出:
(1)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2)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3)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三)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给妈妈帮帮忙吧!
二、尝试:
(一)出示例8: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妈妈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千克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
(二)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三)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30.6×2+0.8×26.5=82.4
(四)那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可以怎样算?)
100-82.4=17.6(元)
100-(30.6×2+0.8×26.5)
=100-(61.2+21.2)
=100-82.4
=17.6
第个算式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五)你认为在做乘加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六)尝试后练习:P.17页的“第1题”。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出结果。
3.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做乘加、乘减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一)P.14页7题
.出示: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2.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4.集体订正。
(二)看谁算得快。
9.4×6.1×2.3
3.25×4.76-7.8
8.1×0.92+3.93
(三)我是小法官
.0.25+2.5×0.1=0.25+0.25=0.5()
2.28.9×0.42-0.42=28.9×0=0
()
3.小明写作业用了0.3小时,打篮球用了0.25小时,小明写作业和打篮球共用了55分钟。
()
(四)生活中的数学
.每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2.丽丽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每人一套12.8元的文具和一本7.2元的《数学家的故事》,丽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3.小明准备买一本书,价格为48.6元。小明每天有零花钱2.5元,他决定攒25天的零花钱来买这本书。买完后还剩多少钱?
4.一种花布的售价1米16.2元,请用计算器算出3.6米、12米、8.5米的花布的总价各是多少?
(五)P.18页第6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交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交水费多少元?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7页5题
P.18页7、8题
7.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 篇七
一、教学目标1、2、询问某物是什么的句型 表请求的句型
二、教学重难点1、2、询问某物是什么 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1、Revision 1)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this is· 句型
2、Presentation 1)引导学生观看教学挂图,找到有关水果的单词。复习已学过的水果类类单词,引出新的单词:coconut 椰子,grapefruit葡萄柚,Hami melon 哈密瓜,反复带读,纠正发音及书写。
2)根据it’s a … 句型,让学生给大家介绍近处的水果。并对名物代划线提问,引出疑问词what“什么”
例:It’s a grapefruit.。划线部分提问
what is this?(对近处物品问)It’s a coconut.划线部分提问 what is that?(对远处的物品问)3)听录音,解决课文中的难词、生词。原文: Little boy: Mum, what’s this? Mum: It’s a grapefruit.Little boy: A grapefruit? It’s so big.Can I have one? Mum: Yes.But not these.We’ll buy one in a shop.Little boy: What’s that , mum? Mum: It’s a coconut.Little boy: Is it yummy? Mum: Yes, I’ll buy one for you.Little boy: Thank you, mum!4)根据听过录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
5)重点复习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an…找出课文中所有类似的句子及回答。
总结延伸到对水果名词划线提问,询问近处或远处那是什么。例:
It’s a grapefruit.。划线部分提问
what is this?(对近处物品问)It’s a coconut.划线部分提问 what is that?(对远处的物品问)6)can的用法 Can+ 动词原形
Can所在句子提问,用can来回答,肯定回答Yes,主语+can 否定回答No,主语+can’t3、4、Practice完成练习册
Primary: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8.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八
本单元以爱在人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爱的真谛:诗歌《献给老师的花束》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有写出了学生对教师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爷爷的芦笛》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依次写了记忆中的芦笛给小强带来的想像和回味,展现了人间至真至诚的亲情;《祝你生日快乐》以作者与约翰交往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为线索,重点讲述了作者与他妈妈关心约翰并为他庆祝生日的事,赞扬了人间至善至美的友谊之爱。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饱含深情地描述了金兵奴役下的北方移民对南宋部队未能收复失地而苦苦期盼的场面,流露出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体现爱的力量伟大;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3、能抓住关键语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本组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爱。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 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 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2概括出三件事。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四 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用诗歌的形式)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默默无闻 记得、、、、、、记得、、、、、、、记得、、、、、、、记得、、、、、、不求索取 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想起、、、、、、8.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你从哪知道的?好玩在哪里?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 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作业设计: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板书:
8、爷爷 的 芦 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
向往
清脆
柔和温润
快乐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课后反思:
9.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紧抓情感主线及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研读时,继续使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人物特点和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师生一起理出“初次相见”,“逐步相知”,“最后相好”的层次。4.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勾画体现约翰穷酸的句子和同学们的表现,写批注。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什么?会怎样嘲笑他?(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翰的冷淡。1.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充分体会到面对寒酸的约翰,我的态度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都很幼稚,不懂事,缺乏同情心。为什么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 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语句。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11—15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能听出什么? 3 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个人练读,分角色读)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默读16—21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爱。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联系课文理解“不知所措”对比:约翰非常惊讶。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练习朗读,读出惊讶和激动。设想:约翰会说什么?妈妈会怎样说呢?
3)假如你是约翰,此时此刻,你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唱给你的生日歌,看到了送给你的精美的生日蛋糕,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结合前文,教师对文中的妈妈进行小结。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回答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2.深情诵读 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五.感情延伸,深化教育。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识————相交————相知
课后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理解课题,简介陆游。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想像并读出河山的壮丽和虎虎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有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第4句。着重理解“望”意思------不尽的失望和盼望。读出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感情读背,加深理解。①再读全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③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作业设计:课外读背陆游的诗。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五千仞
望
遗民
泪尽
胡尘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2. 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3. 读懂名人名言,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 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5. 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6. 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
2.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初步了解并掌握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读一读,记一记”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第4题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创设情境,引出人的年龄有很多说法,激起学生的兴趣。2多形式读,读准字音。
默读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同的年龄吗? 1.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及介绍。2. 小结:这样称呼年龄并非随便而说,都是根据所在的年龄特征进行指代称呼。像这样的称呼还有不少。你知道还有哪些年龄的别称吗? 3. 打乱顺序,读中记忆。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惊奇”“情不自禁”来思考。
2.回顾课文内容,联系课文说说强强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读出强强当时的心情。
同法读第二句,体会帕米拉太太当时的心情。
小结:丰富的情感可以用多个词来形容,表达,抓住关键词语就能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反复练读,直到通顺为止。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讲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并熟读成诵。四.读一读。
1.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和方法。
3.再读短文,思考:读名著有哪些好处?我们该如何读名著?
4.学生交流,重点理解茅盾的话。交流自己平时是怎样读名著的?学了这篇短文,受到什么启发?
6.课堂练习:指定一篇文章,试着按此方法读这篇文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训练重点:交流时落落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课前先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尤其了解学生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入,引起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哪些矛盾,尤其是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二.将矛盾进行归类。
三.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讲述清楚。
四.情境再现:老师扮演家长的角色,故意刁难学生,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来说服“家长”。
五.引导总结“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让学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是最好的劝说方式。
六.四人小组进行演练,教师巡视辅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练习学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指导重点:讲清格式要求,内容合情合理。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做个校情调查。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交流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二.师生共议,征集“金点子”。三.学写建议书。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学习例文,看清格式,了解写作方法。
3.梳理建议内容,自由写建议书,教师巡视辅导,了解情况。4.全班评议几分有代表性的建议书,再次强化写作要求。四.誊写建议书。课后可交给相关领导。
【人教版语文五上落花生】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段书改《落花生》09-30
月光曲人教版语文08-07
高中人教版语文作文08-17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09-16
初中语文目录人教版09-29
人教版语文七下试卷10-21
人教版语文字音总复习06-16
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06-22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语文06-27
人教版小学语文园地二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