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2024-07-29

医药行业研究背景(精选8篇)

1.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篇一

快餐店的市场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已成为了我国消费需求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系不断加强,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业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虽然中国快餐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洋快餐充斥着大部分市场。中国快餐发展缓慢,尽管这样,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食品安全关注程度的提高,西式快餐多以油炸、高能量为主,长期食用会导致肥胖问题,餐饮安全成为一个热话题,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放心安全的饮食以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题。可以预见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将是今后餐饮业的发展趋势。绿色餐饮的提出其实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是一个新餐饮文化理念。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餐饮业模式将多元化发展,国际化进程将加快,而且绿色餐饮必将成为时尚,这无疑是给投资绿色餐饮业带来了机遇。

目前,许多西式快餐不太适合中国人对快餐的消费观念和传统饮食需求。快餐在美国的发展是以加快低廉而著称的,是大众日常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市场上,西式快餐价格比较高,并非大众化消费。

同时,现在的中式快餐存在很多缺点,管理混乱,脏、乱、差的状况十分严重,这给建立真正中国特色的中式快餐连锁店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国发2号文件的颁发,其内容都是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创业,为创业项目给予资金的补贴,同时还可以向银行无息贷款,这无疑对快餐店的创办解决了很大的资金问题。

在2011年的中国餐饮发展大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指导、中国烹饪协会携手畅捷通软件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的国餐饮企业成长扶持计划”正式启动。据介绍,该计划将通过餐饮企业成长扶持计划网站为餐饮企业经营发展“号脉问诊”,同时对餐饮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实际支持。

据了解,按照该计划安排,从2011年7月开始,中国烹饪协会将携手畅捷通软件有限公司面向全国正餐、火锅、快餐三大业态大型餐饮企业进行健康成长体检工作,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辅导站”,企业可直接到“辅导站”参与计划,获得更多的信息化服务。

2.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篇二

实践证明, 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是解决就业矛盾的有效措施。对于无明显行业背景的专业来说也是如此。下面我就建立就业基地的意义或者说是必要性, 以及建立的途径, 现在就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结合社会要求进行办学, 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更好的扩大就业。其好处主要表现在:

一、缩短学生培养周期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能直接进入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 甚至能结合实习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一来学生能很好地加深对单位的了解, 把毕业工作后的见习适应阶段提前到毕业前来完成;二来能为用人单位节约岗前培训、见习阶段的时间和投入, 使得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缩短了学生的培养周期。

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般的毕业实习实质上是一种走马观花似的见习, 属参观性质, 学生无法参与到单位的具体工作和管理之中, 更没有岗前培训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 就能将毕业实习环节真正延伸到用人单位, 不仅能使用人单位把学生作为要录用的毕业生看待, 安排学生到需要岗前培训、实际工作的岗位进行实地的实习, 还能使学生充分利用用人单位的先进设施设备, 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实际操作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考核录用和毕业生对企业的了解

学生提前进入用人单位参加工作,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便于其对毕业生的录用考核, 避免、减少录用后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和做毕业设计 (论文) , 工作时间较长, 用人单位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对毕业生进行深入了解和考查。同时, 学生也能投入实践工作的实地环境, 直接接触用人单位, 熟悉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充分感受企业文化, 培养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与企业长期合作, 便于学校准确、快速地收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 并将这一信息迅速反馈到教学中, 及时对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补充改革。同时, 教师通过参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实习指导, 对于其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有利于学校与实习单位结合, 促进科研, 产生效益

通过结合用人单位的相关课题, 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 利用双方的力量合作搞科研, 有利于用人单位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 提高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科研开发能力, 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上是建立就业基地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 促进就业基地建设, 并以此来扩大稳定的就业渠道呢?

首先, 要选定大学生就业工作基地建设的区域和单位。根据所开设专业和毕业生就业意愿以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等进行综合分析, 选定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基地的区域。一般情况下, 主要考虑: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快, 人才需求量大, 经济待遇好, 个人发展机遇多的东部沿海地区;二是人才匮乏, 社会工作需要, 个人发展空间大, 经济待遇暂时较差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民营、私营小企业;三是与学校有较长时间的联系, 已拥有较多毕业生, 学校在用人单位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地区, 如学校所在省、市或周边地区, 利用校友网络来建立就业基地。

选定对象单位以后, 就要求我们改变观念, 加强沟通, 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促进就业基地建设。

一直以来, 可提供短期的参观的单位不少, 但能提供完成毕业就业实习, 特别是包括提供毕业设计、论文条件) 的单位不多。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条件提供设计的场地和器材, 二是没办法提供查询的资料和电脑及网络, 三是用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还存在一些顾忌, 比如担心自身会成为人才的免费培训中心和输出中心;或者担心见习生接触单位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还有的担心见习补助落实不了。由于用人单位有自主用人权, 再加之缺少一定激励机制, 因此目前各地所建的见习基地能够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有限尚没有形成一种规模化的工作态势。

以上存在的问题都是因为长期以来校企双方没有改变观念, 学校教学单位没有走出校门去和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情况。所以首先作为学校必须尽快改变观念, 主动走出校门, 与众多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沟通, 一方面改变实习就业单位的观念, 让他们也认识到建立基地是一种“三赢”的培养方式。让用人单位认识到, 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 及时录用到实用的人才是每个单位所需的, 建立就业基地, 既可考核、录用到合适的人才, 同时又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影响在校实习生权益保护。企业、学校在共建毕业生就业基地过程中, 由于在校生进入基地实习, 实习期间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签订劳动合同和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条件, 出现问题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和约束, 因此实习生切身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1) 确定毕业生就业基地建立的区域、行业, 一要结合本地情况, 在充分调查走访的基础上, 考察就业基地提供的专业、岗位、实习环境等条件, 对就业基地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评估后再慎重确定。同时, 逐步扩大就业基地覆盖面, 把触角延伸到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 选择有一定需求且条件较好的不同行业、企业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

2) 规范就业基地管理, 建立就业基地考核机制。要对就业基地提出重技能培训、重适应性提高、重安全管理、重就业率的要求, 明确就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

3) 学校、企业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特别是对毕业生在就业基地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培训、管理等方面内容和标准做出规定, 不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还应使毕业生在基地实习期间享受到基本生活补贴和相关待遇, 优先被选择安置就业。

摘要:建立就业基地对于解决无明显行业背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以促进就业基地的建设。

3.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篇三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必须要变革。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的移动互联发展情况,然后描述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和移动互联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途径。

2.我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014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6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底的81.0%提升至83.40%,增长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

3.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3.1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1、整体规模增速明显下滑。尽管零售行业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了10.2%,增速较2011年放缓 11.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2、渠道下沉门店扩张减慢。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在一二线城市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仅2%,而在三四线城市则为17%,零售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扩张步伐加快。但是,整体来讲,门店扩张放缓,零售百强前十位中的8家实体零售企业门店增速为零,甚至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关闭部分效益不佳的门店。零售企业纷纷寻找优化渠道结构的解决方式。

3、部分传统零售企业转型。面对重重压力,2013年传统零售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转型,进入网络零售市场、优化供应链、采用先进技术等。

3.2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

1、同质化的经营模式明显。由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渠道的成熟,物流的壮大,零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日趋相似,品牌化、差异化的经营不足。

2、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企业影响严重。传统电子商务在市场份额、价格、利润等方面对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分流传统零售企业的消费者。其次,电子商务的出现迫使商品零售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最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可以方便的选择电商,转换成本低。

3、经营成本不断攀升。《2013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费用同比上涨了8.3%,其中以便利店、专卖店、超市和百货上涨上涨最快。分析上涨原因,主要来源于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两个因素。

4、消费者的体验滞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行为路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零售企业对消费者而言,无法满足便利及时的需求,体验变差。

4.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Amit和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设计主题,具体包括新颖性、互补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是设计组成因素,主要包括结构、内容以及治理。

Osterwalder(2004)认为,在商业模式这一价值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价值结构、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

Osterwalder(2004)阐明了企业特征与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Osterwalder 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全新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存量型创新三类。

Magretta(2002)认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往往起源于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流程的创新。

张敬伟(2010)在对30余家企业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基本路径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收入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曲线的商业模式创新。

5.移动互联网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本文从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和经营系统这三方面入手,形成以下几条操作性较强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1、针对碎片化的时间提出短、快、精、微的價值主张,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零售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人际和兴趣重新进行细分,走短、快、精、微的路线,利用创新的方法给目标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高度重视顾客体验的精细化和一致性,努力满足顾客随时随地地多样化需求。

2、形成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的融合,形成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传统零售企业应建立一个能够联系和沟通外部资源的价值网络,完善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沟通渠道与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构建O2O整合营销,集中精力和资源将某一环节做专、做深、拔高,形成自己独特持久的盈利模式,让别人难以模仿。

3、注重信息化建设,优化经营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组织变革,精简管理层次,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流程中的主要增值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适度开展服务外包,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使经营系统更加柔性。同时,零售企业还要运用各种新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除了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网上销售平台等以外。还应该利用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更大的网络空间范围内构建智能化管理的经营系统。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给零售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零售商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已难以立足,必须不断地创新商业模式,来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敬伟,王迎军.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辨析-兼论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4):10-18.

[2]盛亚,吴蓓.基于西尔斯案例的零售商业摸式要素组合创新[J].商业研究,2011,(2):71-77.

[3]张艳.中国零售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36.

作者简介

丁凤娇:性别: 女,出身年月:1990.07,籍贯:山东淄博,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组织与战略管理.

4.中国租车行业背景介绍 篇四

目录

㈠ 政策利好,市场看好,资本频注 ·················································· 1 1.神州租车 ························································································ 1 2.一嗨租车 ························································································ 2 3.车友 ································································································ 3 4.瑞卡 ································································································ 3 5.其他 ································································································ 3 ㈡ 价格竞争伴随快速兼并,催生市场洗牌 ······································ 4 1.竞争格局 ·························································································· 4 2.竞争策略 ·························································································· 4 3.竞争结果 ·························································································· 4 ㈢ 租车业发展的瓶颈 ········································································ 5 1.资本短缺的瓶颈 ·············································································· 5 2.政策的空缺 ······················································································ 5

㈠ 政策利好,市场看好,资本频注

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了加强对汽车租赁行业的管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鼓励“规模大、管理好、信誉高自有车辆在1000辆以上的汽车租赁企业”将是扶持重点,行业门槛隐现。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报告称,2011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约200亿人民币,到2015年预计为390亿人民币,2011年到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18%;2011年中国汽车租赁渗透率(租赁车辆数/乘用车保有量)为0.44%,相比2010年(0.43%)略有所上升,仍低于2010年的日本(2.2%)、美国(1.3%)、加拿大(0.8%)、法国(0.7%)等国。中国现在拥有乘用车7000万辆,按照1%的租赁渗透率来算,租赁车辆数量应为70万辆以上。现在,中国租赁车辆只有20万辆左右,故中国的汽车租赁前景十分广阔。

各投资机构和国际企业洞察到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井喷征兆,纷纷注入资金。

1.神州租车

① 2010年9月15日神州租车获得联想控股注资12亿元(联想达到控股地位);

② 2012年1月19日,神州租车提交纳斯达克IPO申请,发行价区间为10.5美元-12.5美元,预计最高融资1.58亿 美元。不过,后来因为中概股整体环境不好,于年4月中止了赴美IPO;

③ 2012年7月9日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2亿美元股权投资

④ 2012年7月18日获得中国银行提供的30亿元授信和融资意向安排。

⑤ 2012年8月2日,神州租车与招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将向神州租车提供20亿人民币的意向额度授信,此外双方还将在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2.一嗨租车

①一嗨租车之前曾从鼎辉创投(CDH Ventures)、Ignition Partners和启明创投(Qiming Venture Partners)三家风险投资公司筹集到9,500万美元的资金。

② 2010年8月一嗨获得由高盛领投的7000万美元融资; ③ 2012年3月 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集团美国Enterprise对一嗨进行战略性投资,持有大约15%的股份,获得一嗨董事会的席位,并与一嗨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协议。

enterprise成立于1947年,发展至今雇员超过70000人,旗下车辆超过120万台,其营业额在2011年历史性的突破140亿美元。无论从员工数、车辆数以及收入来说,enterprise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租赁公司,旗下有alamo rent a car、enterprise rent a car和national car rental 等3个主要品牌,及其它5个全资子公司,在全球近7800个机场以及社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占据了全美近三成机场的租赁份额,名列《福布斯》全美最大的私营企业前15名。通过对比2011年美国汽车租赁业统计数据可以发现,enterprise拥有的车辆数及营业额超过了美国本土其他所有租车公司的总和,约为赫兹和安飞士的三倍,是租车业的“航空母舰”,世界范围内无人可比。3.车友

2010年11月,日本三菱商事向浙江车友汽车租赁公司首轮投资2000万美元,共同成立海纳国际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4.瑞卡

2009年7天酒店集团创始人郑南雁开始涉足汽车租赁业,投入巨资成立了以经济型租车为核心的瑞卡租车公司,2011年8月,瑞卡租车获富达投资和红杉资本千万规模融资。

5.其他

旅游网站同程网从2009年10月正式介入汽车租赁行业,在不到一年时间就拓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提供商务自驾租车预订服务,成为国内最大的租车预订平台;2010年6月出身于神州租车的王志坚,则在近期创办了世友租车,挑战一嗨在上海的霸主地位;

2011年3月东创建国汽车斥资5亿元杀入汽车租赁市场;新疆广汇集团注册广汇汽车租赁公司,投入30亿正式进军租赁市场;4月中国汽车销售集团庞大集团与日本最大汽车金融公司欧力士结盟成立庞大欧力士(中国)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初始注资3亿。㈡ 价格竞争伴随快速兼并,催生市场洗牌

1.竞争格局

租车业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北神州,东一嗨,南至尊”鼎足而三的重要格局,除此之外,小型租车公司纷纷设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1万家汽车租赁公司。

2.竞争策略

纵观租车业的发展,租车公司的竞争策略比较单一,即价格战。一嗨租车在获得第二轮融资之后率先掀起了价格战;神州随后宣布全线产品降价30%-50%,超过了盈利底限的价格;至尊租车推出了经济实惠、自由度高的自驾时租。

3.竞争结果

租车行业的国际经验表明,并购和特许经营使小规模租赁公司发展成遍布全球主要国家的国际连锁公司;国内企业也开始收购以谋求快速扩张。比如神州租车,2010年9月8日,为扩大上海及周边地区业务,神州租车以人民币2500万现金收购上海华东汽车租赁有限公司100%股权。2011年北京限制汽车牌照发放后,神州租车又以人民币5473.2万现金收购北京北辰汽车租赁公司100%股权;此外,神州租车还收购了贵阳Jinglv商贸有限公司、Da Shi Hang Hua Wei劳动服务公司、上海泰昌接送服务公司等公司加快各方面业务发展。

㈢ 租车业发展的瓶颈

1.资本短缺的瓶颈

租车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此带来的结果是: 企业如果不能通过购买新车来迅速扩充规模,将很有可能会被拥有雄厚资本的大租车公司整合。

由于先期需要大的资本投入,如果没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只能靠借款来维持规模。比如神州租车,由于融资成本高,神州租车每年的利息支出占当年总收入比重较高,2010、2011两年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91.5%和95.8%。行业领先者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弱小的公司。

2.政策的空缺

① 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客户优劣很难鉴定,租车公司为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少受损失,在出租车时,尤其是出租一些高档车时,手续十分繁复,租赁人不但要缴纳相当数额的押金,甚至还要有担保人,影响了租车的积极性;

② 租车公司本身,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公车客串救场等情况司空见惯,不少租赁公司都与一些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利用一些长期闲臵或利用率不高的公车进行租赁。

5.我国烟草行业发展背景 篇五

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982年实施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以来,全国烟草经济先后出现过1982-1991年和1992-1999年两次较为完整的发展周期性循环。从2000年开始,全国烟草经济开始进入第三个发展周期,至今已连续9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我国烟草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1112.2亿元,增长率由1999年的2.O%上升到

9.3%,提高了7.3个百分点。2003年实现税利1600亿元,比实行专卖前的1981年的75亿元增长21.3倍。2005年,烟草行业全年实现工商税利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长14%。2007年l一11月,中国卷烟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43 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1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36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5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9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44%,全年累计实现工商利税3880亿元。而2008年,全国烟草行业生产卷烟4439.8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7.0万箱,同比增长3.7%;累计实现工商税利44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9亿元,同比增长18.1%。中国卷烟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029.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8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848.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6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94.7l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42%。正因为烟草行业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实施卷烟的品牌营销策略,培育我国自主卷烟品牌,从而提高我国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6.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型卡车行业分析 篇六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9.5.17 重型卡车在向着大型化、大吨位、高技术含量、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但它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先来想想重型卡车的作用吧。

现在正处在世界金融危机之中,毫无疑问,中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四万亿的去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想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中国在那次危机中算得上是“独善其身”,而且维持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一次,不同寻常,而且已经衍变成了世界的经济危机,实机经济已经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身有感触。

这一年,在面对世界经济低迷时刻,中国无法将经济振兴寄予到“出口”,所以,拉动国内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砝码。国内需求的旺盛,毫无疑问也会带动“投资”的加大。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拉动国内需求。记得罗斯福在面对当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有人戏称,在美国,今天让人挖了一个沟,然后下一天,再让人把这个沟填平,所以,这个看似“无用功”的背后,却真的会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一次的中国呢?毫无疑问,你美国再发达,我们也不会这样学你。中国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大得改善,不论是基于城市化进程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中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基本条件的改善,我们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发展,这些东西,终有一天会用得着。这一点,我们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英明决策。

状且,不止是中国,像中国一样处在发展中的国家都需要。且不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当然这四个国家现在都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着,定有大的需求。那些处在更落后的国家,非洲、中西亚的一些国家、同样有北美的阿根廷,它们也总有一天会迎来飞速发展期,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啊。不论哪里的建设,都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的跟进。所以,纵观世界、横贯时空,重型汽车势不可挡。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背后定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速流通,计算机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真实物品的流动必须依赖一种好的交通工具。显然,小汽车不能规模得解决这些问题。重型卡车用得着,而且大有用处。当然,有很多都是火车和飞机所代替的,这就要看它们分别的优缺点了。毫无疑问,相对短途且要求高效的最好选择是重型卡车。火车的路线是固定的,且范围有限,最终可能还是需要重卡来解决最后的问题。

可以说,重型卡车的前途是光明的,市场是巨大的!

但谁又能抓得住机会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们又如何在这场分蛋糕行动中大展拳脚呢?

毫无疑问,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制造企业,像奔驰、福特、依维柯、沃尔沃、福田等拥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优势,中国的本土企业,中国重汽集团、一汽、华菱、东汽,也不乏充足的实力,而且我们也同样拥有着它们所没有的优势,不论是用西方的“SWOT”还是孙子的“道、天、地、将、法”,我们都未必会输,况且,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纵然残忍,但没有绝对的输和赢,任何企业都做不到独霸世界,就算它有这个实力,也会被“可爱”的反垄断法给查抄了。

所以,暂时看似落后的中国制造业,绝无需妄自菲薄,我们完全有雄霸一方的可能。我们绝不可能把这个蛋糕拱手让人!

但,HOW? 能源危机,都会想到节能,大功率、大吨位并不代表大油耗,可以说,任何一个消耗能源太多的企业都无法长期存活,且不说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政府也得把它坎掉!

社会发展,我们不能忽视每个人在工作时的感受,虽然有些是苦力活,但制造业并不是没有服务,或许把制造业划为第二产业就应该被颠覆,可以说,不考虑使用舒适性的产品最终会被无情PK掉。这一点,中国重汽集团的“亲情服务”绝对是个典范!

虽作为机械背景出身,同样需要考虑商业运作。但我们能像某些电子产品所作的那种,向你保证三年保修期,三年一过,产品的使用寿命就OVER了吗?毫无疑问,这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直接促进了产品的销量。但是未必带来本公司销量的上升。任何想要长期发展的公司都绝不能做这种看似聪明的傻事。顾客是上帝,是很多企业的座佑铭,但怎么做,才是对待上帝的态度呢?如果哪个企业那么做,绝不是顾客无知,而是自身的狭隘。可能,消费者不懂技术,但他们也绝不是傻瓜。所以,能让产品寿命有多长,就尽可能让它长些,当然,保证它长久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是前提。相信这一点,优质的产品,定会带来长久的 2 回报!

毋庸置言,西方很多的管理思想和先进技术已经流入中国,而且中国也已经展开胸怀接受。也可以说,道理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是谁能够做得更好?谁能够彻底贯彻~~

这或许又引来令一个话题,企业文化。当然,中国的企业有其本土特征,不可能完全西化,但自我感觉,中国的文化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而且,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好好得融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和我们中国人自身的特征,中国商界的航空母舰也会很快被打造出来。张瑞敏的“众谋独断”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不能不说是一个典范。相信,中国会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马云的阿里巴巴,任正非的华为,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从心底佩服他们!

话题转回来,既然从很多层面上来说,中国的重型汽车与国外优秀汽车,无所谓谁优谁劣,那我们就完全有必要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吃到我们可以吃到的“蛋糕”。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重型卡车的发展方向?一句话概括,重汽是用来拉东西的,跟轿车载人明显区分开来,所以只要做到它能实现它的功能就好,大小是相对的,优劣也是相对的。谁说,它就必须朝那几个方向发展?!当然,那个方向是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也更加具体。如果能把大型的技术扩展到小型货车,是不是会有更优越的性能呢?——还有待考验!

7.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篇七

关键词:低碳经济,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一、引言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十三五”是这一承诺兑现的最后五年, 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十三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涉及众多领域, 其中现阶段以燃煤等化石能源为主要热源的集中供热行业必然承担着艰巨的使命。集中供热是我国城市能源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通常由集中供热源出发, 以蒸汽或者热水作为介质, 通过热网设施向城镇或其中部分区域用热户提供所需的热能, 它有利于城市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是城市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供热企业市场运营服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满意度, 而且关系到供热行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城市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具有市政公用事业所共有的一般性的特征, 同时也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政府对整个行业的监督管理。合理完善的行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对供热行业进行科学有效监管的前提, 建立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天津市供热经营活动, 保障供热行业有效管理, 全面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全力化解矛盾, 稳定供热。目前, 我国大部分省市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有的省市建立的指标体系过于陈旧, 不能适用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 本文在对国内多省市供热行业进行调研和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 对供热行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以期为政府部门的行业有效监管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一) 是供热行业监管的需要。

供热行业运营服务逐步市场化, 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特征, 是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化, 它以市场准入制为基础。不完全竞争市场会存在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等情况, 所以, 供热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身来有效运行, 必须加强对市场要素 (供热企业和人员) 的监督管理, 才能完全激发供热企业和人员的积极性。监管过程中, 要逐步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把监管业绩与其年检和清退制度以及行业企业资质的晋升和降级结合起来。有效的监管制度的实施需要前提条件, 需要确定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来进行科学化管理。

(二) 是提高供热行业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需要。

建立健全集中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管考核制度, 可以对进入供热市场的所有企业的市场活动和服务结果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考核评价, 能够准确把握供热行业运营服务市场的情况和水平差异, 有利于促进集中供热行业管理水平, 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三) 是有效激励的基础。

要确保供热服务质量, 对供热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使激励和奖惩机制发挥最大的效用, 绩效考核评价是基础和依据。激励和奖惩机制是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而实施, 良好的绩效考核会对供热企业的激励和奖惩起到促进作用, 反过来有效的激励和奖惩会激活供热企业的市场行为, 产生正向效应, 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服务质量水平, 从而更有利于供热市场的监管。

(四) 是服务资源有效配置的需要。

供热市场逐步实行特许经营模式, 涉及到供热企业的市场进入和退出。通过对供热企业运营服务质量的定期绩效考核, 可以及时了解各供热企业的经营和服务状况,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优化服务资源配置。对于绩效考核不理想的供热企业, 可以调整其供热服务项目和区域范围, 把重要的服务项目和区域授权委托给绩效考核优良的供热企业, 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供热企业可以考虑终止其特许经营权限, 退出供热市场。通过供热行业绩效考核可以最大化市场资源效益, 提高行业政府监管的整体水平。

三、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

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主要是指市 (区、县) 供热办公室对辖区内供热单位进行考核, 从而更好地进行行业的监管, 绩效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供热运行管理工作。

供热期间, 供热单位不得擅自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热。供热单位保证正常、稳定、连续按照规定供热, 加强巡视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供热单位定期对供热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保证供热安全运行的情况。供热期, 供热单位要注意各类故障发生频率并及时修复;非供热期, 供热单位做好供热设施维护保养。

(二) 供热服务工作。

供热期, 供热单位确保居民用热户安装供热设施的卧室、起居室 (厅) 温度应当不低于18摄氏度, 其他部分应当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2]。供热设施发生突发性故障后, 供热单位立即进行抢修, 供热单位要执行供热服务标准。

(三) 供热建设工程。

供热单位供热计划管理执行情况;工程建设招投标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与完成情况;工程建设安全执行情况;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应急预案执行情况。

(四) 供热计量工作。

供热单位供热计量的热量表的检定;供热计量设施维护与保养;供热计量收费与退还标准实施;供热质量和服务;法律责任等项目。

(五) 供热信访工作。

供热单位新闻媒体反映问题情况;城建服务热线反映问题情况;群访、个访反映问题情况;重信、重访问题情况;人大、政协建议或提案及时办复情况;多次反映的问题解决情况;受理问题的及时办结情况。

(六) 供热许可与特许经营工作。供热单位供热许可与特许经营的办理、年检、审核等工作情况。

四、供热行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 系统优化原则。

应采用系统方法, 由总指标 (总目标) 分解成次级指标, 再分解成第三级指标, 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 使体系的各个要素 (单个指标) 及其结构 (横向结构, 层级结构) 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

2. 可控性原则。

所确定的指标必须为被考核对象可控, 如果不可控, 则该指标就不能作为被考核对象业绩衡量指标和标准。

3. 实用性原则。

第一, 评价指标体系繁简适当, 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第二, 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 适应目前的科技管理水平, 要尽量与计划口径、统计口径、会计核算口径相一致。第三, 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都要标准化、规范化、计算方法、表述方法要简便、明确、易于操作。第四, 要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靠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计算评价方法的正确实施。

(二)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 对天津、北京、石家庄、青岛、济南、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太原等城市的集中供热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各城市供热行业运营状况、服务质量水平与监管制度的现状, 主要包括用热供需状况、企业运营、政府监管、节能减排、供热热源类型、供热实施设备、现行的服务质量标准、供热管理条例、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方式、奖惩措施、考核工作制度及执行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并通过借鉴其他城市市政公用行业 (电力、通讯、供水等) 的绩效考核评价的先进经验, 遵循上述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从技术类标准、管理类标准、能效类标准和环保类标准四个方面构建了供热行业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构成, 见图1。

(三)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常有方法有主观和客观之分, 主观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客观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等。本文根据研究的特点, 采用基于格栅获取法的模糊数分析法。格栅获取方法是心理学家凯勒基于个人结构理论而提出的一个人类判断模型[3]。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上, 通过采纳集中供热领域专家、供热行业技术人员, 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三方面的意见, 获取数据, 通过分析处理, 最终权重分配结果见表1。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背景下, 供热行业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除了传统的技术类和管理类指标外, 本文引入了能效类和环保类指标, 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更有利于政府对供热行业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汪昌跃.供热企业提升服务品质的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2:110~112

[2]闫海, 宋欣.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政府监管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11, 3:41~46

8.医药行业研究背景 篇八

关键词:资源勘查类专业 可持续发展 举措

一、地勘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概述

2014年以来全球矿业趋冷,一直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的地勘单位,在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矿业投资趋紧、产能过剩等多重压力下,纷纷转变观念、拓展市场。面对新常态、新形势,地勘单位将业务领域由以矿产勘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民生地质为主,通过走出家门、主动服务等措施,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积极拓展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浅层地温能、地下水污染治理、城市地下管网探测等领域。

作为依托地勘行业办学的高职学院,以地质找矿为主的传统资源勘查类专业必须适应行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构建合理的专业群框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行业企业创新资源勘查类专业定位、结构、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专业结构的改革调整,走出自己的发展特色之路是当务之急。

二、资源勘查类专业出现“瓶颈”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地勘行业的主业下滑速度快,转型升级力度大,学院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方向更新不及时,与行业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上缺乏导向性,从而造成招生难就业难。比如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找矿方向)专业,培养定位是面向地质勘查行业、矿山企业、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一线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资源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地勘行业由于地质找矿主业大幅下滑,对上述人才的需求骤减,导致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找矿方向)专业招生困难就业不畅。

2.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

专业作为高职教育满足市场需要的载体,是学校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桥梁。在市场急剧变革的条件下,学院在设置专业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转型期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对传统的专业布局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方向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路。比如学院开设的固体矿产钻探专业,在矿业产业相对萧条的情况下,招生难是在所难免的。

三、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对资源勘查类专业发展的影响

1.行业转型升级给资源勘查类专业带来挑战是阶段性的

过去10年是中国地勘行业高速发展的10年,由于2014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下降通道,“产能过剩”成为新常态,矿产品价格“休克式”下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全球经济萧条是为了再次繁荣,中国经济只是增速放缓,对资源的需求总量却还在增长,同时全球只有1/8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其他人口也有完成工业化的权力,其资源需求量是可想而知的。

经济发展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地勘发展也有其低迷期。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伴随着地勘行业的复苏,资源勘查类专业的春天又会到来。

2.行业转型升级拓宽了资源勘查类专业口径

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学院专业划分过细过窄,暴露出人才适应性差的弊端。为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根据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学院在2015年将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矿产地质与勘查合为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专业,并依据“加厚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适应性”的原则,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相关课程设置。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增加环境地质、浅层地温能、地下水污染治理等课程,主动适应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要求。

3.行业转型升级为资源勘查类专业学生就业创造了机遇

地勘行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的依靠是科技人才。目前地勘行业技术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整体偏低,青年人才、高学历人才、高级人才比例偏低,特别是能适应转型升级的野外一线人才严重不足。这为资源勘查类专业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四、基于行业转型升级的资源勘查类专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1.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专业群

根据地勘行业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资源勘查类专业结构与地勘行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匹配,是决定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针对行业的需要,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意愿,坚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专业群发展为主线,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调整老专业,扶持已有专业,增设新专业,灵活拓展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能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与市场接轨的专业调整与建设的思路,构建以资源勘查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拓展原有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加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提升传统专业的品质和吸引力,增强毕业生与产业、行业、职业领域及技术岗位的契合度,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优势专业群。

2.把握行业升级方向,科学培育新专业

建立职业教育信息系统,及时、准确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以行业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为导向来适时设置专业、调整专业。当前,以“大水文”“大环境”“大生态”“大岩土”等民生地质为主的大地质构成行业产业体系转型的主体框架,学院顺应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设置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地质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建筑纠偏等专业,这些新专业设置都是在原有资源勘查类专业基础上设置的,能够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地质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测绘等专业技术人才、设施设备和影响力,既延续了学院的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又顺应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

3.建设贴近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前沿的专业团队

进一步完善“专兼结合+双师型+引培结合”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教师”的专业团队建设体系,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团队,没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业团队,专业建设和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最重要的是专业开发和建设的领军人物,即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中行业企业专家是不可或缺的。学院地勘行业专业采用专兼结合、引培结合的形式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研究单位专家、学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按照“产业-专业-就业”的内涵发展路径,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优势做好专业的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1]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J].职教论坛,2011(22).

[2]郑宝仁.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8).

[3]蔚永宁,魏焕成,赵新法.依托煤炭地勘行业,构建高职地质勘查优势专业群[J].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何农,王瑞敏,何卫妹.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金融业出纳工作总结下一篇:世界红十字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