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2024-09-15

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共17篇)

1.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一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2.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二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矛盾接踵而来,为了应对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转型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疑问,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是广大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先锋队和主要践行者,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于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大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学习经历、生活阅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容易造成价值观偏移,脱轨主流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因此,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确保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确保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论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天下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患寡而患不均”“修法治,广政教”等理念的体现与深化;从公民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同样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乐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等思想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升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否定,而是对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升华。国家领导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并不是要不加选择地将所有中华传统文化都作为其根本,而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即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对人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历史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超越。一方面,从理论来源、思想内容、时代高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远远超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他人类文明等多方面思想精华,这些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愿望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又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吸取西方现代文明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有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理论与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与超越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世界性,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它毕竟是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产物,只有对其进行创新和超越,才能根除其封建性、封闭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得到弘扬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对其的超越与升华,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的方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协同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来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超越,二者有机融合,相互促进。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各个方面都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文化已经融入民族的血液,成为核心价值观生长的一种背景和环境。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进一步增强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全体公民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特别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会进一步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并不只存在于古代典籍、制度和文物中,而是渗透在我们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民族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氛围中,二者有机融合、同步推进,起着相互响应、相互支持的作用。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认同,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和影响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蜂拥而至,对中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深陷其中。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因此,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老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奠定了牢固的根基。这对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理性地审视和科学地分析,既坚信自身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又不能自高自大、固步自封。要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摒弃糟粕、发扬精华、革故鼎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协调与适应当代社会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二)创新传播媒介,开辟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多元有效的传播渠道

当今时代,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要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互联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信息量、信息的更新速度,强调个性化,更加愿意接受富于图像、声音等具有感性思维的信息。传播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而且要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书本授课,要淡化形式教育,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联盟等学生喜欢并天天在用的媒介方式传播推送信息,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受时间、地点、传播途径的局限。

(三)进一步加强传统重大节日怡情养志的涵养文明的作用,营造全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1.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时代内涵,找寻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意义,在文化和社会变迁中促进传统节日的生存和发展,并根据时代特征进行文化载体的创新。春节欢庆、清明踏青、端午临水、重阳登高、中秋赏月,这是我们先辈长期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的产物,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将这些节日的文化底蕴创新为现代生态文明思想,认识到爱护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体现出中国人阴阳平衡、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关照、思想熏陶。2.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集中体现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从中欣赏柔美、追寻浪漫的美学观,享受团圆美好气氛,形成长幼尊崇的伦理观。3.应当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与廉政文化,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树立历史伟人、思想鸿儒等多种榜样人物,在了解和学习他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民族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不仅存在于传统社会,更要在当代社会发扬光大。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价值观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宋乃庆,贾瑜,廖晓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5(4).

3.弘扬孝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三

孝感,是我国孝文化之乡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三孝”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孝感市教育局出台《孝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孝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立足学校,弘扬孝文化与学校工作“两融合”

与学校特色创建相融合。营造孝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打造孝文化墙,建设孝文化走廊,使学校成为“精神文明的校园、培育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结合学校实际,以孝文化为立足点,将学校文化向外延伸,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如黄香故里的云梦义堂中心小学,开展“读一本黄香书籍、讲一个黄香故事、写一篇主题作文、做一件行孝事情”实践活动,建立机制,把孝德教育推向常规化。

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孝心、提升学生的孝能、引导学生的孝行,逐渐形成德育特色校园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学校。如安陆接官初中,每年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父母,争做小天使”的主题教育活动,向学生推行“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孝昌县丰山镇红卫小学通过展示《二十四孝图》,开展“道德之星”评选等活动打造孝德校园;孝南区三汊镇中学通过撰孝、学孝、评孝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立足学生,弘扬孝文化向日常教学“三渗透”

向养成教育渗透。始终坚持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着重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如云梦县在推进养成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诵读孝文化著作,观看以黄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动画片、木偶戏、楚剧,让学生践行孝道,争当“小孝星”。

向课堂教学渗透。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手段,全市各中小学校将多元化的德育课堂打造成为传播“孝”文化的主阵地。语文课上,让学生诵读《论语》《孝经》《弟子规》等民族经典作品,从而让学生积淀了深厚的“孝”文化功底;政治课上,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交往他人,关注社会,了解国情,从而逐步提升“孝”文化的道德境界;历史课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知其得失,吐故纳新,继往开来,从而为传统的“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去年,孝感市举办首届“孝文化”主题班会现场课及课件、教案、论文评比活动,展示课堂教学中融于孝德文化的成果,成效显著。

向课程实践渗透。各地各校结合新一轮课改和教材建设,加强德育渗透。既精心组织好常规教学工作,同时研发校本教材,如市教育局编写了《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孝昌县编写了《孝感人间—孝昌孝文化专辑》《孟宗文化研究文萃》《孟宗的故事》《画说孟宗》《说唱二十四孝》,云梦县编写了《黄香三字经》《千古孝子黄香》《孝子贤臣黄香》、皮影画册《汉孝子黄香》等,成为各中小学校校本教材的首选。全市7所省级示范高中都开设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不断践行孝德教育。全市有22所小学、初中学校参与了湖北省德育“五项专题”研究,其中市玉泉小学承担的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新型孝德》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评价。

立足实践,弘扬孝文化与各项活动“五结合”

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弘扬孝文化方面,通过开展感恩书信、孝行孝心月、十大孝子评选、孝廉文化研究和“日行一孝、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推进“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父母捶一次背洗一次脚、在父母生日时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唱一首道德歌曲、读一本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书籍、为班集体或同学做一件好事”等孝德实践活动,把传统美德与当代价值观贯通起来,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老助老、勤劳节俭的社会风尚。

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通过清明节网上祭扫英烈、端午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六·一”儿童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中秋重阳开展孝敬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历史人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妇女节或者母亲节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母亲或者长辈献上一支花,给亲人写一句感恩的话,为家人做一件感恩的事。

与学习先进人物相结合。大力开展“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和“孝感市美德少年”“湖北省美德少年”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校园广播站、校报、橱窗等,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知孝、行孝、扬孝、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秉承“小孝立身,恩泽校园;大孝治国,孝行天下”的德育理念,在孝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担任孝文化使者,走上大街争当环保小卫士,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需要社会救助的地方充当义工,学会奉献爱心,承担责任,服务他人,感恩社会。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主课堂、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的孝文化建设模式,重视并发挥好“家庭小课堂”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孝文化,要求家长自觉担负起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并将它同培养子女和改善社会风气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孝德教育融入千家万户,促进先进、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德行天下”是孝感市继承孝文化、发扬孝文化的完美诠释,是弘扬孝文化、实施孝德教育、实现“孝心孝行”、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实践。

4.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征文 篇四

美德,这两个字藴含了多少国人关于美的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浮现出那一幕幕感动人心的场面:黄香扇枕温席,苏武不辱使命,张汤廉洁自守,严厉执法……他们都是普通人,却让美德这两个字真正的留在了心里,完美的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崇高。它让我明白了身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品质,更让我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关于它,我这里有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一个还算晴朗的下午,正值放学的热潮阶段,外面闹哄哄的,灰色的水泥地上丢满了各种垃圾,显得肮脏无比,彩色的人群挤在校门口,一个班接一个班的如潮水涌出来,我毫不容易才挤出人群准备回家,刚抬起脚没走几步路,就被一个画面震撼了,那肮脏的地面没有一个人打理,谩骂的还不少,却没一个人捡起来。这时,一个身影突然闯进了我的视野,那是一个穿白色短袖,蓝色牛仔裤的小女孩。她,慢慢的弯下腰,伸出手,抓起地上一个个零食袋,转身扔进垃圾桶。虽然整个动作只有几秒钟,却给了我不小的的震撼。我心里一亮,这就是美德吧!今后,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少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神秘的民族,有着悠远的五千年文明,自然积累形成了丰富的节日习俗。这本书就让我了解了悠远的节日文化。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闹元宵”呢?每年的正月是最喜庆的一个月份,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叫元月;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将夜叫做宵,所以正月十五就叫“元宵节”。而“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热烈气氛描绘的淋漓尽致。这美妙的节日文化,体现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悠远和浓重的文化气息,我希望它永远传下去!

总之,读过读本后,我感触很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感谢《中小学生文化素质读本》,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华美妙的文化。

★ 中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

★ 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作文1500字

★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作文字

★ 优秀作文1000字: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主题征文

★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600字

★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征文2500字

★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 传承中华文化小学生范文

5.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五

在日异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题。在古代,我国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创造了古代文明,成为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也吸引了周围各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慕名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将其见闻和感受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读了这本 《中华美德颂》 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领悟到许多人生真谛。在此书中我懂得了什么是中华美德,如何践行和弘扬中华美德。在今天,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东方文化的一种魅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可以说今天我们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诚实守信等优良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古代思想宝库中提炼出来的。

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不仅造就了古代文明,同时又形成了良好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又是一块支撑着民族进步的基石,那么中华美德在历史长河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一,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第二,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营造和 谐的社会风气;第三,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第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如此大的深远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很多人以他们的品格、执著、激情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当代中华美德的颂歌,更为当代传统美德增添了新的神韵。例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我们应该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向他们学习。

作为当代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座右铭。

教师评语:

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篇六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频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

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7.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篇七

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以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己任,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古今优秀人物为榜样, 以课堂教育为主体, 以校内外各项活动为辅助,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课堂教学, 将传统美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一、寓传统美德教育于教育环境之中, 营造良好的教育时空

教室内的板报是学生通过自己编写和绘画完成的。它把每个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让每个人分辨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教室里的标语“试试就能行, 拼拼就能赢”让学生以此来鞭策和鼓励自己,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拼搏精神, 锻炼和陶冶学生的意志力和高尚的情操。

二、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全面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说明书中自有道德观念的理论。地理教材中每一章节都有德育知识的渗透, 因此通过理解教材内容, 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时,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爱国也是传统美德教育之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知识, 所以寓传统美德于学科教学之中是最为重要的。

三、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提高学生的传统美德素质

学生在校的集体生活丰富多彩, 他们可以通过看“新闻联播”等了解国家大事, 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 同时在学校班级的宣传活动中, 让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学校, 从小树立责任感, 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学校通过开展“学做文明人”的竞赛活动和“我为父母做件事”的活动, 可以从内心深处挖掘出孩子们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让同学们有意识地参与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中来。

8.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八

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办公厅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瑞金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

组织开展“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开展“墨香书法展示”活动。结合瑞金市各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动“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扎实开展,激发和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9.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 篇九

“滴答,滴答”听,小雨又在拿窗户作它的琴键,愉悦地弹奏着清晨的进行曲,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我抖了抖凌乱的头发,望向窗外,啊!一切多么美好,这不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吗?在我眼里,还映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细腻和美好呢!不觉间,我已嗅到了文化的芬芳,这独特的味道,正是中华文化啊!

我自幼喜欢文学,认为文学是人心灵的保养剂,是提高自身素质和灵魂价值的一味好药。我时常会躺在摇椅上,静静地思考着古人治国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感悟着诗仙李白激励行间的飘逸和洒脱,享受着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清新与自然。也许是因为渴望与缘分吧,老天爷终于给了我一次遨游文化大海的机会。

我乘坐着一叶小舟,独自漂泊在这苍茫大海上,听海演奏,看云起舞,我沉浸在美丽中,这时我看到几条蹦跶的小鱼,终于来了,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们都长的奇形怪状,我好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连我们都不认识,也配做炎黄子孙?我们是商朝的精髓——甲骨文啊!”“哦!”此时我才恍过神来,原来是中华汉字的鼻祖啊,它们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但又构思巧妙的身形,这无不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智慧与灵气!在甲骨文兄弟的带领下,我继续向前方探索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的心上人,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你是诗经吧?”我问了问这条吟诗的小鱼。“嗯,还认识我,不错,我乃中华文化诗史上的开辟之作,可了不起了呢!跟着我,带你去领略一下我们的发展后辈们!”我跟着他,领略了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杜甫一同悲诉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这中华文化的大海中,我欣赏了唐诗宋词元曲,浏览了四大名著,赞叹了黄飞鸿的武艺,佩敬了华佗的妙手回春,这一个一个精致的贝壳,都乃我大中华的瑰宝啊!他们张开了怀抱,对着蓝天呐喊着:“我们名字叫中华文化!”那一瞬间,我落泪了,这泪,如此地沉重却又如此的自豪!

“铃铃铃”,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摇椅上的一场美丽的梦啊!窗外的雨儿还在下着,这意味着中华文化还在延绵不绝的传承,待到日光乍现的时候,就让这美丽而伟大的文化高歌世界吧!

10.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方案 篇十

按照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开展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县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根据中心校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分为“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歌唱祖国活动”4个类别。“小小百家讲坛”旨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墨香书法展示”旨在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促进学生扎实开展传统书法练习,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寻访红色足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

三、活动内容 1.小小百家讲坛

学校将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长期的践行,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

2.墨香书法展示 通过扎实开展书法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书画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书法、练书法,采取笔会、字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3.寻访红色足迹

让学生通过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讲红色故事”、“红色感悟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4.歌唱祖国活动

在引导全校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中国好少年”学唱爱国主义歌曲,培养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情。

四、活动的实施途径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要有机渗透在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同时,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行善活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1.家庭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层了理解,在家中践行《弟子规》,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家庭小主人。2.学校

学校是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将系列教育活动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各科教学要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红色”为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感召、激励性的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氛围,从而使全体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9月-2017年9月底)学校将利用晨会会、操后点评等形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讲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活动内容、方法等,以此为载体,构建学校“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0月中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方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德育主题文化活动,传播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

1.组织开展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红色故事会、朗诵会、优秀事迹报告会、演讲比赛剧等。

3.结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继续开展“我们传统的节日”活动,并大力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4.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传统书法大家练活动。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表彰(2017年10月中旬)学校结合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对“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进行阶段总结,并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组织领导及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学校充分认识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领导小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学校主抓、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浓厚氛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领导小组: 组

长:许远明 副组长:朱高丽 成员:各班主任

2.注重实践教育,确保工作实效。学校将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实践教育活动。选好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确保“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报道。学校要通过广播站、、、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作法,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11.挖掘汉字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篇十一

我校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校。它历史悠久,百年校史是学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但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确定了实施文化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锁定了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维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承载着德、智、美、行的育人功能。

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我校曾有八字校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本为古代君子之八德,这八字校训曾经教诲和激励了无数“四条”学子。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重拾这八字校训,在分校盈门的墙壁上设计了一面汉字文化墙,墙上镌刻着八个篆书字体的汉字——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我们在校园建设中融入汉字文化,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利用与人品、人格相关的字装饰环境,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由此,我们也确定了以汉字文化为依托,建设校本美德教育的课程。如何能像专家们所说的将校本课程植根于学校,为学校发展推波助澜?校本课程的研发怎样才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体现时代风貌?这令我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赤日炎炎的暑期,我们10位编委老师聚在一起,开始了研讨和编写过程。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这八个汉字所承载的中华美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而编写过程中,我们忽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分校由校门进入内部教学区,教室上方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校园彩绘中的古代故事“黄香温席的尽孝之道;孔子拜师的尊师重教之礼;以及一诺千金的诚信无欺……”和学校的八字美德遥相呼应,这些不正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吗?接下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校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一分校的校园,寻找彩绘故事,然后再查找与这些故事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最终确认,孩子们共找到22个古代故事,并且了解到了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以下呈现是学生们实践活动后整理的部分课程资源——

校本教材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由一个和美德相吻合的校园彩绘故事导入,接着带领学生走进汉字文化世界,告诉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推崇的做人八德;然后,为学生分别解说八德中每一个汉字生动、传神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们从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最后,呈现关于每一个汉字,每一种美德的艺术作品。

挖掘现代课程资源

我们要把这些古代的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的文明生活相联系,在当今社会中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在讲解“孝”字的时候,我们不但给学生讲了古代的尽孝经典故事,同时也给学生讲了当代孝亲典范邵帅的故事——《我给妈妈捐骨髓》。再如,我们在讲解“廉”字的时候,不但给学生介绍了两袖清风的于谦,也给学生介绍了电影《第一书记》的人物原型沈浩。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我们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能有体现时代风貌的课程内容,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挖掘社会中的课程资源

当我们讲每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时候,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发现者与建设者。譬如,我们讲解“孝”字,让学生们寻找能够承载着儿女对父母美好祝愿的古迹,建议学生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去参观。学生找到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玲珑公园内的慈寿塔、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孝子祠等。又如,在学习“礼”字的时候,学生们发现为了弘扬“圣贤之人”孔子的思想,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建有“孔庙”。日本的孔子庙,台湾的台南孔子庙,太原孔子庙,福州的孔子庙,泰山的孔子庙……在教学“忠”字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丞相祠”,亲眼见到了丞相祠中著名的“教忠坊”匾额。

建设未来课程资源

12.传统文化中的“勤俭”美德探微 篇十二

勤俭之为美德, 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 可以说就是一部勤俭自强、艰苦奋斗、血火交淬的创业史。勤俭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形成起来的。中国古代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不断膨胀的人口压力、日益紧缩的人均耕地面积等自然历史因素交相作用, 共同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的生存模式———“温饱人生”。它是古代中国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其灵魂和核心是勤俭的道德观, 它的形成与中华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这是中华民族与天作斗争的向往;“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这是中华民族与地作斗争的幻想。虽然这些“斗争”都属于神话传说, 但其所折射出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底蕴之一, 并扎根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艰难的生存环境是萌生“勤俭意识”的自然土壤, 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强化“勤俭意识”并内化成“勤俭道德观”的文化土壤。崇尚“中庸”的儒家文化, 提倡“节用”的墨家文化, 奉行“无为”的道家文化, 等等, 无不把“勤俭道德观”奉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圭臬。《老子》有名言:“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 (1) 只有“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才能达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 的澄澈心境。老子并不反对“无色”、“五音”、“五味”本身, 而是对弥漫于当时社会的骄奢淫逸之风大加鞭挞, 提倡勤俭的道德风尚, 反对奢侈浪费的不正之风。墨子则对传统的节用观作了系统的阐述, 其“节用观”的推行大到为政治国, 小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如墨子认为所穿之衣“冬以圉寒, 夏以圉暑”即可, 所用之食贵在“足以充虚继气, 强股肱, 耳目聪明” (3) , 没有必要铺张浪费, 花去不必要的钱财。

二、“勤俭”美德在继承中发展, 具有可复制性、延续性和广泛的道德认同。

正如毛泽东所说, 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4) 。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勤俭”美德, 泽被中华, 利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勤俭”美德世世代代地受到中华儿女的遵循和践行。它首先体现在中华元典文化之中, 广为传颂:“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 (5) , “惟日孜孜, 无敢逸豫”,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6) 。中华元典所昭示的“勤俭”美德, 千百年来, 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古至今, 勤劳与节俭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一对孪生兄弟。在勤俭美德的感召下, 在生活中, 人们把“勤俭”与“持家”结合在一起。正所谓:“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7) “勤似甘泉水, 俭似聚宝盆”, 没有勤劳, 就没有财富;没有节俭, 就无法聚集财富。勤俭美德不仅仅限于普通百姓, 古代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积极提倡勤劳节俭, 并身体力行, 以期形成全社会“崇尚勤俭、贬抑侈靡”的道德风尚。三国时代的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8) 的生活哲学, 认为只消修成“淡泊”、“宁静”的心境, 就能实现“明志”、“致远”的最高精神诉求。北宋宰相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将“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9) 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以求的道德典范。

近代以来, 勤俭美德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是休戚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 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美德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腥风血雨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血火交淬的三年解放战争等, 这些历史的片断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勤俭的精神风貌。

三、“勤俭”美德的价值思考。

第一, 勤俭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生活态度, 铸就了中华民族“忍”的整体性格。反映在生产生活上, 即是劳之忍和俭之忍。“黾勉从事, 不敢告劳, 周人之所以事君;惰农自安, 不昏作劳, 商盘所以训民”, 这是劳之忍的表现;“以俭治身, 则无忧;以俭治家, 则无求” (10) , 这是俭之忍的写照。一勤天下无难事, 万事“勤”字当先。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历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见,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则离不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热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心和“日间挥写夜间思”的痴心。“俭”利于砥砺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 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高贵品德, 同时它还可以聚集财富, 是维系事业发展的源泉。

第二, 勤俭美德与舍利取义的义利观、廉正刚直的道德取向是互为表里的。勤俭有助于养廉, 廉洁则自能公正无私。《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11) 《易传·系辞下传》有言:“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这些经典的事例无不说明了君子具有崇高的品行, 坦荡的胸怀, 他们追求正义和人际的和谐。奢侈享乐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长期处于这种享乐主义的风气下, 人们就会迷失心智, 堕落沉沦, 无所作为;国家就会江河日下, 濒临崩溃的边缘。“口称夷齐, 心怀盗跖, 产随官进, 财与位积” (12) 是贪污腐化的最好注解。晚唐诗人李商隐《咏史》有言:“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伶官传序》有名句:“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因此,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关勤俭文化的重要资源, 并加以整合、提炼, 以资对现今的修身、齐家、立党及治国有所借鉴。

第三, 勤俭美德的现代价值。从勤俭美德的现实性角度看, 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起步的: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耕地与资源数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厉害;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 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孔子提倡“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 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孟子强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 正所谓:“自暴者, 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 不可与有为也。”“士无事而食, 不可也。” (13)

概而论之, 勤俭美德既是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文化信念, 又是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传承不辍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发扬勤俭的优良传统, 在全社会中真正树立起勤俭的价值观, 把“勤”与

WENJIAOZILIAO

“俭”结合起来, 把“开源”与“节流”统一起来, 把“整理、研究‘尚在深闺’、蓄势待发的传统勤俭文化资源”与“开发、弘扬之”结合起来, 以此作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基石和重要文化资源。

摘要:勤俭美德既是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文化信念, 又是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所传承不辍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具有可复制性、延续性, 广泛的道德认同, 以及深远的现代价值。本文就“勤俭”这一美德问题作探讨, 对当今“节约型”社会建设能弥缝补苴。

13.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十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要先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说:在学校向老师鞠躬问好,主动捡起学校里的垃圾,与同学团结,主动帮助他人等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传统道德基本内容,把传统美德分为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18个部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传统美德的各个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这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加强以德治国,培养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传统精神文化。

当前,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14.品经典古诗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十四

孙袆2015-被引量: 0 正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应该与民族精神教育紧密联系,因为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古诗被广泛传诵。古诗学习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感受民族情怀,体会民族精神。因此,我整理了小学一至四年级所教学的古诗文,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古诗中的民族情结,引导学生边解读诗词的意思边感受诗中所蕴涵的我国悠久的民族精神,感受古诗文中所蕴涵的故乡之情、友人之情、保家卫国之情、赞美祖国山河之情等,让学生在民族精 古诗文教学;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古诗教学;边塞诗;中所;送别诗;山水诗;民族情结;唐代诗歌;

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探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友情厚重,恋情也缠绵。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溧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

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人而无情,不可以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唐宋诗词中,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如同醇酿,让人沉醉,代代飘香。

中华传统诗词源远流长,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民族凝聚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往今来,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典范。2014年教师节,总书记提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开展校园诗教,传承诗词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加强校园诗词教育,传承诗词文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的需要。

2013年以来,在县诗词学会的指导下,我县校园诗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县教育局成立了望江县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诗教活动实施方案,诗教逐渐成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根据计划,先后遴选20所学校进行试点,并组织两次全县中小学诗教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麦元中心学校和九老诗社共同编写了《古典诗词学习入门》,已经作为试点校教师诗词教学参考资料和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诗词的读本。各试点校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诗教内容,把诗教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突出诗教工作,结合书香校园的打造,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宣传诗教工作,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写诗词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诗教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体系。各试点校从实际出发,明确开展诗教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统筹兼顾,使校园诗教工作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近两年来,全县广大教师、中小学生积极读诗写诗,全县中小学生诗词作品在海内外30多家刊物发表及诗词网站刊载,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在《中华校园》、《中华诗人》、《中国楹联报》、《当代作家》等共发表作品1300余首。实验学校、望江一小分别推荐20多位小学生加入了县诗词学会,麦元中心小学实施“诗词进校园”师徒结对,望江四小开展诗词经典吟诵,太慈初中等编印校园诗词选,“弘扬诗词文化”诗教活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15.传承中华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篇十五

资中古称资州, 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年) , 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是成渝线上唯一的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并且很有特色。我们在整理传统戏剧的时候, 发现保留得最多, 群众最喜欢的是清宫戏, 如《打銮》《铡美》《铡侄》《乌盆案》《双青天》《海瑞拖鏲》等, 至今仍是川剧座唱那些戏迷们的口头戏, 有的小孩都会摇头摆脑的吼唱:“听一言来切齿恨, 大骂包勉小畜牲。叔教儿为官要清正, 儿胆敢贪脏枉害黎民, 叫王朝将奴才来上栶, 为百姓惩贪官决不留情!”

资中的民间传说也有许多歌颂清官、鞭挞贪官的故事。春秋时代的东周大夫苌弘是资中人, 资中人便说苌弘大夫如何清廉, 如何正直, 被奸贼害死了还赤胆忠心, 鲜血化为了珍珠, 成语“碧血丹心”就是这样来的, 南宋时期资中人还出了个宰相赵雄, 状元赵逵, 明代又出了个御史大夫周冕、兵部给事中邓继曾, 都是清官, 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贪官也有, 那就是资州州牧, 满族人, 姓本, 自称“本大老爷”。此人贪鄙无比, 在资中干了很多坏事, 民间故事中将他刻化得又奸、又坏、又蠢, 丑态百露, 笑话百出, 极尽嘻笑怒骂之雅趣, 非常生动。另外一个清官是民国初年随蔡锷入川的资中县知事盛一晋。他每天身着布衣, 足登草鞋, 到各个乡镇体察民情, 扶助农桑, 为资中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盛赶场”, 将他“赶场”的逸闻趣事演绎为“龙门阵”, 广为流传, 甚至还在北门外场口立了座牌坊, 牌坊的正中刻着“清正”二字, 匾额为“德侔羊祐, 黎民怀之“。两边的对联是”英雄气魄将军略, 佛子心肠宰相才”, 由资中著名的老书法家唐昶书写, 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感念之情。

说起牌坊, 这是无声的历史, 有形的文化, 资中解放前有79座, 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24座。资中的牌坊大致分为“节孝坊”“福寿坊”“德政坊”三大类,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纪念廉吏贤达的德政坊, 如纪念南宋状元赵逵和宰相赵雄的“状元宰相坊”, 纪念明朝御史周冕的“绅维正气坊”, 纪念另一御史张元电的“书香清远坊”纪念明代知州刺史罗觉恒的“春风化雨坊”等。北门外两路口的“道洽政治, 治亚龚黄”的德政坊则是纪念光绪年间的资州州牧高培谷的。此公在资州主政12年, 大抓兴学教育之风, 发动全州士绅捐助, 又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 把栖云书院扩建为艺风书院, 又从成都购进经、史、子、集一万八千多卷供学生阅读, 还重金宴请当时的蜀中名士宋育仁、廖平、吴之英、杨锐 (戊戌六君子之一) 、范溶等人到书院讲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仅仅七年时间资州就出了“一文二武三进士”, 所谓“一文”, 是指文状元骆成骧;“二武”是指武榜眼徐海波;“三进士”是指郭子南、徐安平、唐迪光。这些成果全是高知州重教兴学取得的, 所以牌坊上的铭文说他“治亚龚黄”, “龚”指西汉宣帝年间的渤海太守龚遂, 在对付“乱民”的时候宣布“持田器者皆为良民, 持兵器者乃为盗贼”, 劝告民众回家务农, 将刀剑卖了, 用来买耕牛, 史称“带牛佩犊”, 很快便将骚乱平息下去了, 所谓“黄”, 也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臣, 先为颖川太守, 后为丞相的黄霸。宣帝时期的官吏大多严酷, 黄霸则以宽和治政著称于世, 为民众做了很多善事, 使得万民称颂, 《汉书》谓之为“后世言治民吏, 以霸为首”。资中人将高培谷与这两位名吏相比, 是颇为贴切的。

这道牌坊上另外还有几位名家撰书的三幅对联, 也是对后世很有教育意义的金玉良言:第一幅是华阳拔贡罗湘写的:“岂惟二千石可侍之才, 龚渤海、黄颍川、公直追汉代循良, 颖书上考;其在亿万, 百姓以诚相待, 召甘棠, 郇膏黍, 我殊愧楚邦政绩, 无补群生。”另一幅是被慈禧太后称为“字妖”的大书法家包弼臣写的“四属颂神君, 资中旧有王褒笔;重来增治谱, 益部新鎸史弼碑。”还有一副是本地的名书法家邱正达写的:“教养兼施, 万家生佛;刚柔并用, 一路福星。”

骆状元是高培谷的门生, 他也写了首诗, 刻在高公祠内的一块碑上:“南皮再倡文翁教, 署学唯公早知音。万卷图书侯在泮, 十年教训士如林。独魁殿试同州试, 不负师心与帝心。再疏朝堂怀旧德, 专祠列传慰讴吟。”

好了, 本文仅仅谈了一个清官, 就用了这么多笔墨, 还是删繁就简, 从那众多的牌坊、古碑、古建筑、古器具、摩崖石刻等鎸铭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嘉言警句抄录部分于后, 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愤恨腐败、如何倡导清廉的:

重龙山正学书社讲堂联

清·石作瑞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正谊不谋利, 明道不计公。

书赠县知事钟裁春

民国·杨行端

分造孽钱, 不可作冤孽事;

执杀人笔, 须当存活人心。

李家花园书房联

清·李褔洲

世事无常, 有是有非, 有非以为是, 是以为非, 是是非非实可恼;

人生大有, 常来常往, 长往而不来, 来而不往, 来来往往不相干。

明御史孙宏轼墓碑联

明·佚名

两袖清风, 两清不容一浊;

一身正气, 一正能压百邪。

罗泉镇城隍庙联

清·佚名

要作好人, 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

莫做坏事, 且看污吏贪官怎生收场。

东元寺山门牌匾文

民国·王缵绪

天下太平, 文官不爱钱, 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 在下为河岳, 在上为日星。

题“北田秋风”山水画

清·嘉庆十五年资州州牧刘炯

我来牧是邦, 悯兹山泽农。朝夕尽胼胝, 所望粳稻丰。脊壤多梯田, 未易膏腴逢。御风冷然善, 䎬稏千家同。今秋大有年, 好语闻老翁。絮絮前致词, 感荷使君功。使君有何功?长养乃天公。持此谢我民, 兼以慰私衷。

发轮镇龙水村古龙水县摩崖石刻

宋·资州龙水县令范祖禹

县门倚岩谷, 终日对青峰。初仕借为宰, 读书过三冬。忘机狎鸥鸟, 观稼亲老农。讼庭可罗雀, 铜印苔藓封。

甘露镇龙洞河摩崖石刻

清·嘉庆五年资州州牧赵遵律

无事莫生事, 有事莫畏事, 次之谓解事;在官勿旷官, 去官勿恋官, 乃可以服官。

为政戒贪, 贪名贪利, 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 俭己俭人, 还从宽大保廉隅。

为政不在多言, 须时时从克己省身而出;当官务持大体, 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大东街李家祠门柱联

道德一经垂为家训, 俭勤二字留作善根。

家训

民国·张大千启蒙画师杨春梯

交朋结友, 须横眸与朋辈比事业、比成就、比人之所长, 己之不足;

衣食住行, 要纵向思前人之艰辛、知嬗进、知今之温饱, 知足常乐!

16.感悟重阳文化传承敬老美德 篇十六

活动目标

1.文化过节:通过活动,如查阅重阳节资料、背诵重阳节诗歌、讲节日故事、画节日儿童画等活动,增强节日文化礼俗,学习传统节日和内涵,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2.感恩过节:把重阳节活动和感恩教育主题结合起来,培养队员爱父母、爱老人的感恩意识。

3.创新过节:创新重阳节文化传统,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创新节日形式,让传统节日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增强吸引力。

活动准备

中队分四个小队,分头准备:收集关于重阳节的习俗、诗歌、故事等资料,组织大家学习;讲身边的孝心故事,呼吁孩子给父母写信,呼吁父母给爷爷奶奶写信,准备汇报材料;准备敬老爱老文艺节目,进社区慰问老人,并整理汇报资料;制作敬老爱老公益广告,请何老师写书法作品,准备展示。中队长负责邀请爷爷奶奶和校外辅导员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雨露小队故事引领,激发求知——开启文化之旅

1.小队长:今天我们小队收集了重阳节的文化知识,重阳节的来历,下面请认真听,然后回答我们的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

2.小队队员讲重阳节相关知识和来历故事,并提出问题:重阳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呢?重阳节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回答问题)

3.小队长:队员们听得很认真,把我们讲的知识都掌握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三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感受节日的美妙。

4.队员吟诵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日齐山登高》《醉花阴》。

5.小队长:大家都陶醉在诗词中,体会到中国文化习俗的美妙。那么你们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交流感受)

6.小隊长: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都做一个知性的队员,多读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环节:星星小队娓娓道来,感受亲情——开启情感之旅

1.小队长:请大家欣赏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请大家谈谈感受。

2.小队长:通过我们的描述,请大家来猜一猜中队的孝心好少年是谁?

提示1:班里有一个女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到菜市场去卖菜,所以她每天都要为父母做饭。

提示2:她还要带两个弟弟妹妹,她经常给弟弟妹妹洗衣服,喂饭,讲故事,而且她的成绩还很棒。

3.介绍中队孝心好少年杨雪雪的事迹。

4.小队长:和孝心好少年相比,我们给予父母的爱是那样的少,让我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谈谈你们发现的身边孝心小榜样。

5.小队长:我们小队的队员和远在他乡工作的父母通信,同时督促父母给爷爷奶奶写信,传达子女的爱。请队员展示他们的信。

第三环节:月亮小队社区探访,践行孝道——开启行孝之旅

1.小队长:我们小队在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在社区开展了敬老爱老活动,我们进入了谢博如和张瑞琪的家,看望他们的爷爷奶奶。(播放小队外出活动的视频)

2.队员:每一个队员都为老人表演了文艺节目,还献上了关于敬老的绘画作品。看到老人露出幸福的笑容,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参加完活动,我们决定回家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洗头、洗脚、捶背、讲故事、演奏一曲、高歌一曲等。我们要在以后每天的日子里,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第四环节:太阳小队宣扬爱心,弘扬孝行——开启弘扬之旅

1.小队长:请大家观看CCTV的公益片《关爱空巢老人》。

2.小队长:看了视频,是不是感到我们应该告诉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行动起来,关爱空巢老人,于是我们设计了公益广告。(展示公益广告)

(1)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2)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善待现在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3)让每一个人都有家的感觉!

(4)让我们的爱浸润所有的寂寞!

(5)不管走到哪里,记得家中有个妈,无论在外多辛苦,记得那里有个家!

3.小队长:让我们把这些公益广告贴在孩子的心里,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行动起来。让我们把爱心贴到老人的心里,给他们多一些精神的慰藉。

4.现场创作书法作品,送给爷爷奶奶们,希望每一位老人在我们的陪伴下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第五环节:校内外辅导员送出寄语,感恩一切——开启大爱之旅

1.中队长:校外辅导员任爷爷特别关心我们,还特意送来寄语。

2.中队长:我们另一位校外辅导员刘老师希望我们每个队员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爱别人。她给我们送了一首诗。

校外辅导员: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天使感恩上帝,因为上帝赐予它纯洁的心灵。那我们,我们又应该感谢什么呢?

队员: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交给我们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为冲刺明天做好准备;感恩自然,因为自然赐予我们新鲜的空气,给予我们良好的环境;感恩社会,因为有了社会的馈赠和关爱,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队员们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表演哑剧,演绎在家中孝敬长辈的场景。

4.中队长:我倡议,大家一定要回家看看,因为在家里有我们的爸爸妈妈在等着我们,有我们的爷爷奶奶在等着我们,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聊聊天,吃吃饭,散散步,听听音乐……

5.辅导员讲话:这次活动课很成功,你们在整个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我觉得这次活动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环节清晰,形式多样,激发了每一位队员的参与热情,感受了传统节日之美。同时,你们采取查阅资料、学唱歌曲、观看视频、走进社区、撰写公益广告的方式参加敬老爱老活动,收获了敬老爱老的喜悦,懂得了孝道需要行动的道理。队员们,那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行动来传递爱吧。

6.全体队员:从今天起,让我们每天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从今天起,让我们每天给爷爷奶奶一个拥抱!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孝心好少年!

17.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 篇十七

为了使合唱取得圆满成功,各班在几周前就开始精心准备排练。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歌唱二小放牛郎》、《打靶归来》、《保卫黄河》、《士兵小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曲曲历久弥新、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歌再次唱响校园,时而轻柔婉转,时而跌宕激昂,师生们专注聆听,沉浸于歌声咏唱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特等奖7名,一等奖14名,组织奖20名。

此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升华,营造了黄河小学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

2.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总结

3.学校开展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4.小学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5.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6.小学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7.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8.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总结3篇

9.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

上一篇:春节祝福语贺语下一篇:没有父亲的日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