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共12篇)
1.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 篇一
拖了好久,最后在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特意挑选了僻静的后排,坐定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场,明亮的色彩,精致的画面,每一帧细节都处理的能够用来做背景桌面。
这部电影,光是片名,就饱含了一整颗扑通扑通的少女心。
大概所有一切青涩完美的故事,都是从你的名字开始的吧,因为你,你的名字有了格外特殊的好处,无数次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明明是我的日记,可日记里却全是你的名字。值日表上、名次单上,无论中间隔了多少个人,可只要你和我的名字出此刻同一张纸上,我都把它当作命中注定。
台版的《恶作剧之吻》中,湘琴为了直树立志必须要考进百名榜,放榜的那天,直树的名字在第一,湘琴的在第一百,可湘琴一脸花痴幸福的说:我们的名字出此刻了同一张纸上诶!
《你的名字》也许在逻辑上有很多bug,但是感情呀,要什么逻辑呢。如果一切都按常理、按套路出牌,那世间该少了多少完美的相遇。
电影里,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那样一份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也要找到你的勇气和坚定。
毕竟,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那样胆怯又软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为了相遇,不停地拨打着打不通的电话,按着飘渺的记忆去追寻。
而我们,权衡、犹豫。对一个人,一段感情,没有拾起的勇气,有多少人在同一个城市,手机存着彼此的号码却兜兜转转,再也不曾相遇,托辞说不再见都是天意,却不愿承认,这明明是你与上天达成的默契。
而电影,最打动人的就是成全了我们的期盼,我们的幻想,抚慰着我们以前错过的伤痛。
毕竟在那样一个二次元的世界,青春不死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大概,变成大人的我们,最缺的就是那样的勇气吧!我们很难再因为一个纯粹的原因去爱一个人,而怀揣着爱的我又该如何才能遇见同样的那个你呢。
现实太难改变了,长大了的我们也回不去了,我们干脆去梦里躲一躲吧,毕竟在新海诚的这个梦境中,最后的你,支支吾吾又满眼期许的说出了:“你的名字是?”
学生时代曾收到一张纸条: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飘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齐,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以及对感情毫无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结结巴巴的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从你叫什么名字开始,之后,有了一切。
虽然这张纸条带给我的故事也在学生时代戛然而止,没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可我仍心存感激……
曾有那么一个人,怀着如此惴惴不安、留意翼翼的情绪,问出了我的名字。
梦里出现的人,醒来就该去见他。
在电影最后,男女主角跨越时空的距离,迎来了久别重逢,当电影中响起“你的名字”的那刻,你心里想起的又是谁的名字呢?
此刻的你,是否有勇气,对那个人说:
我好想你。
你的名字观影心得大全8
周末时,我观看了日本的票房冠军电影——你的名字。
电影的开头,轻松的基调,欢乐的氛围,风景如画的小镇和川流不息的大城市,交织出一个个梦境。
一切的一切都从梦境开始改变。
梦中的三叶进入了泷的身体,过上了她一直想要的东京生活;而梦中的泷则进入三叶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女生,勇敢地面对所有流言蜚语。就这样,他们不定期地在梦中交换身体,并给对方留下当天的日记,用文字互相交流。电影中的这一部分非常有趣,同一个身体却是两个不同的人格,三叶变得时而内向胆怯时而勇敢帅气,泷也变得时而神经大条时而温柔体贴,这对他们各自的生活都产生了非常有趣的影响,更是让他们的朋友感到困惑。
两个人从未相见,两颗心却不断靠近,他们斗嘴,嘲笑对方,在时空之间不断地穿越,互相交流也互相影响,但他们始终没能相遇。
随着彗星的接近,故事不断发展,泷突然意识到好像再也没有类似的梦境了。他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这梦中的故事究竟是梦还是事实,梦中的那个少女到底存不存在。为此,他踏上了寻找那个梦中小镇的道路。
然而事实却注定两颗心无法靠近。原来梦中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穿越,还是一个时间的穿越。三叶是三年前的少女,而泷是现在的少年。
梦中澄澈蔚蓝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水都还在,只是原本的小镇再没有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陨石坑。
然而一种执念指引着泷一点一点靠近三叶,他们终于明白,这个梦的终极意义是试图拯救整个小镇的居民。
故事的最后,他们共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拯救了小镇。三叶终于在灾难之中活了下来,来到东京生活;泷也同样一直在东京继续生活。但是他们却互相遗忘了梦中的故事,忘记了那个不能忘,也不想忘的名字,只是隐隐记得一直在追寻的那个人。
不同于新海诚其他的故事的结局,最后的最后,车站的回眸,楼梯上的擦肩而过,八年的时光,他们终于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虽然忘了你的名字,可我还记得寻找你。
如果樱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么我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才能与你相遇。如果彗星坠落的速度是每秒3万米,那么我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奔跑,才能拯救你。
听说电影的灵感来源于日本的一首和歌:“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
我想,泷和三叶的故事就像彗星一般,彗星陨落在地球,从天际划过最美的弧度,泷有了三叶,三叶却永远不在。时光倒流,泷在神灵的帮助下见到了三叶。
黄昏,不是白昼亦不是夜晚,是我努力记住你的名字,那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掌心未写完的字让他们忘记了彼此的名字,可他们从未忘记要在人海中寻找对方,他们总能一眼就认出对方,认出熟悉的回忆。
彗星见证了这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也连接起了两人的缘分,泷和三叶,也像世间两颗孤独的彗星,不断寻找着对方,努力地回想着,你的名字
影片散场后,看着满天繁星,我想,我们都是世间一颗孤独的彗星。
你的名字观影心得大全9
尽管新海诚从来不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导演,但他早期作品尤其是《星之声》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在同代导演无人能与之抗衡的作画程度上备受赞誉的同时,新海诚作品脚本却一直被认为相对较弱。
这部电影在今年上映以来简直创造了一个新的动员人数观影奇迹,也让我对它的期待更胜以往:这次他真的突破自我,在剧本上实现新高了吗?
一个半小时观影完毕,泪点一向很低的我从半个小时以后的剧情就泪流不止,只能交出膝盖。
关于新海诚我一直以来的看法如文章开头所说,是一个重视画面感胜过故事性的导演。回忆起以往的作品,无论是言叶之庭的雨季,还是秒五的樱花,他镜头下的作品给人记忆最深刻的第一眼,到最后都是如数家珍的残暴细致作画。但这部作品从OP开始的镜头切换就非常有意思,各种长远镜结合的天衣无缝,在东京与小镇的二元叙事里担当着必不可分的重量级角色。
此外新海诚是个很善于吸收自己过去作品的导演。喜欢的梗百用不厌,说到底无论是作家、画家还是导演都是这样。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无论是景色的设置(大面积云层的描写和城市建筑的刻画)、季节的选择(相遇的夏季、擦肩而过的冬季)还是故事本身,其实都有着新海诚过去每一部作品的影子。
但这部作品不简单就在于把一个导演自己都多多少少用过的梗给玩出了新意与诚意。直到故事结局三分钟前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再次相遇,对于追求现世俗气Happy Ending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最揪心的事情没有之一。要知道多年前我第一次看《星之声》还在念书,被结局搞到内伤,直至看了讲谈社版本的漫画改编才算解开了心结。其实这个故事的Time Jump又何曾不像《星之声》的设定?只不过20__年前的那部作品,是直接用宇宙飞行的平行距离制造了时间的距离。而这部《你的名字》,则更像是一个时间虫洞。穿越后的时间则直接抹去了过去的历史,创造了一个新的平行世界。
在影片中旬,小镇毁掉的景色与曾经旖旎的景色相重叠,不就是那句经典的“悲剧就是创造一个喜剧,再毁掉它”的生动诠释吗?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之所以有感情,有记忆,也就在于我们能将瞬时的感情待入永恒的、时间的坐标,去怀念,去珍重,去追逐。我们会被艺术作品感动,说得直白一点也就是一个自恋的共感过程,而这部打着科幻元素的电影,最打动我们的说到底还是一种温情的套路。人生漫漫,与任何人共路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重逢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对方的名字呢?
套用あべ美幸老师在八犬传里说过的一句话,只要祈愿的力量够深,终究会实现。这说到底也就是一个筑梦与实现梦的过程。看到源覺老师说新海诚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连续两年,上映后估计休假一个月然后继续做下一部作品。织梦人莫过如是。
2.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 篇二
一、对社会焦虑——新科学、医学的担忧
人类对新事物的担忧从未停止, 这可以溯源至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物种繁衍和发展的焦虑、关心。现代, 新型科技、医学的发展早已突破了普通个人的想象, 与之相关的担忧、恐惧也相伴而生。这类担忧顺其自然地表现在惊悚电影中。这既是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人文关怀, 又是利用受众的类似担忧、焦虑的吸引元素。影片《惊变28 天》中对医学持怀疑态度的表述, 是对过于极端的人道主义的讽刺, 也是对人类信仰的忧虑。看上去没有危害的动物保护主义和治病救人的新医学在另一种环境下, 在创造力和破坏力并存的人类使用下, 竟是一种杀伤力如此之大的破坏力。现实中面对如此的医学和从某种角度来讲从未被认识透彻的人类, 人们忧心忡忡, 但可能缺乏系统性使得思考的结果只是忧虑, 而相关的影视作品经过思考, 提出问题, 以直观的声画效果呈现给大众, 观影的过程既是思考也是释然的过程
这种恐惧到了工业革命之后, 又带上了某种原罪色彩。20 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是世界上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科技对美国人的生活影响之深, 也让他们对这个被科技改变的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原罪意识。科技越发达, 人们的原罪感也越来越深。科幻惊悚片中的人与人造物关系通常都是悲剧性的, 人不愿意承认人造物的身份, 这就造成了人造物的自我认知危机, 继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就像经典的科幻怪物“弗兰肯斯坦”那样。不同的是, 在19 世纪, 当玛丽·雪莱创造出“弗兰肯斯坦”这个形象时, “基因”技术远不如今日发达, 人类文明远未达到创造智能生命的水平。回望今日, 新技术的发展将想象变成现实, “弗兰肯斯坦”在新科技发展语境下显得愈发真实可信, 令人担忧。
二、“个人英雄主义”的实现
电影是似梦的展现, 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 想要拯救世界成为人类的英雄。纵观欧美惊悚片中, 其中总有一个老派的反面角色, 面对人类生存威胁, 观众们通常会渴望“战胜邪恶”走出困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满足各个层次中的需要是人类得到快感的重要途径, 这在电影中表现为“个人英雄主义”的存在。观影过程也是观众自我代入的过程, 当惊悚片中人类遇到危险时, 观影者自我代入更渴望扮演英雄拯救同伴。影片剧情发展满足观影者时, 观影者便会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个人英雄主义是好莱坞类型电影中美国精神的体现, 是观影者“自我实现”需求寻求满足的途径, 也是惊悚片中使人安定的元素。同时, 无论最终被设定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人物结局如何, 这种精神承载的存在是观影人在观影体现带来的恐惧中的希望、精神寄托, 更使每一次的观影体验成为一次很好的民族力量的体验或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被认同。
三、压力的释放
心理压力是一种不快的感受, 心理学认为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对于人们热衷于惊悚片的现象, 近年有这样的解释: (一) 解除压抑, 舒缓压力。当人们在电影院体验到到不能自抑恐怖时, 人们会惊叫、大喊, 心跳和血液流动加速, 如此反应, 可从人体生理方面减轻压力, 而诱发此反应的观影体验, 便可以成为宣泄内心情绪的途径, 从而惊悚片的观影经验便成为一种压力释放的途径。 (二) 借影片逃避现实, 忘却烦恼。当人们被恐怖的电影情节所吸引, 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自然被忘却脑后, 整个人沉浸在导演创造的那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中。 (三) 增加生活趣味。当感觉到生活比较无聊时, 惊悚片骇人的情节、紧张的氛围可以带给人一种全新的刺激, 调动人们的感官, 从而获得美感。
惊悚片作为经久不衰的电影类型之一, 具有强大的市场和商业价值, 从最初的《卡里加利博士》到最近上映的詹姆斯·麦克提格导演的《乌鸦》惊悚片几乎贯穿了整个电影的发展史。对惊悚片的受众进行纵向比较, 可以发现他们许多相似的观影动因。因此, 分析惊悚片受众心理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惊悚片长盛不衰的原因。
摘要:惊悚片作为好莱坞影片的重要类型, 在百年影史发展中经久不衰, 一直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近年来, 国产惊悚片发展呈蓬勃之势, 了解惊悚片受众心理, 对相关类型影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以欧美惊悚类型电影为文本, 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 浅析惊悚片之所以拥有广大受众的受众心理基础。
关键词:惊悚片,受众心理,“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文献
[1]王一川.灵活的中式类型片模式——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的类型互渗现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 (02) .
[2]吴琼.电影类型:作为惯例和经验的系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 (06) .
3.观影活动心得体会 篇三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2016年8月16日凌晨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使用。2017 年6月16日,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1] 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建成后将会为 G4-京港澳高速以及 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国产大飞机C919,C919中型客机,全称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7年6月13日累计获24家客户600架订单。
“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
“复兴号”于2017年6月26日11时05分,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一个形似“飞龙”,一个神似“金凤”,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它们共同迎来了一个时代: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
影片不仅有对国家取得辉煌成绩集中展现,更多的是对一个个普通人崭新精神面貌的刻画,努力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并且预计在2020年将达15万公里。世界第一的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的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的光缆线路3041万公里。世界前10的斜拉桥,中国占了7座。世界前10的悬索桥,中国占6座。世界前10的港口吞吐量,中国7席。
4.你的名字观影心得怎么写 篇四
秒五等作品之所以耐看,和里面单线的人物关系不无关系。本作家庭生活、校园场景中配角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女主之间建立羁绊过程的观感,但也较好地推动了剧情(主要是女主那边),损益相抵吧。
日本的神话传说...向来不感冒。《凪》里面所有人的关系都可以围绕神话展开,是很成功的例子,可惜NTR不可避免(bgm38)。本作还是差口气,神话的作用不大。
滑轨的演出、高反差的背景,还有有几段女主的腿部的用镜,几处书桌前的镜头,明显有着秒五、言叶以及十字路口的痕迹。除此以外,高潮之前诚哥像是没怎么出力。最后的电车真是绝了...
再吐槽几点吧。田中脸我是看腻了,让人提不起劲;香菜强行上线那段笑出声...最后神木DD你快点声优出道吧(bgm35)
5.隐形的翅膀观影心得怎么写 篇五
智华的手被截肢了。为什么?原来!刚进高中的智华和同伴一起放风筝。智华的风筝高高挂在变压器上,智华用竹竿打架。结果风筝没有掉下来,但是智华的胳膊被电击截肢了。
失去双臂的智华,几次试图自杀,一次又一次获救。满是痛苦的智华这时想到了读书,但是学校给了智华沉重的一击:没有手就不能写字,没有字就不能读书。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智华毅然选择了用脚写字……,智华终于上学了。通过努力,智华从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丑小鸭”变成了一个会画画、会书法、会游泳的“白天鹅”,也获得了参加残奥会的资格。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灵感。以知化为例。
6.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 篇六
1、动画影视的概念
动画电影,是根据人眼“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响及其声音摄录在胶卷上或存储在光盘里,通过放映、还音等设备,将摄录、存储的内容投射到银幕上成为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动画商业化的发展,动画逐渐衍变成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体系,它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动画创作者与观影者
1)动画创作者。动画创作者是指专门从事动画创作工作的专业人员。一个优秀的动画创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美术功底。
2)动画观影者。动画观影者是从影视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对动画艺术喜爱的观影人群。在商业模式的运作下,动画电影盈利逐年递增,同时大量符合大众审美需要的动画电影诞生的也带动了动画受众者的数量、年龄层次的的递增。
3、简述动画创作者与观影者的主要联系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动画影片总是传递出导演和创作者的意图,或是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或是抨击不良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
作为观影者来说,业余闲暇看场电影已经是人们交流情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从侧面也带动了电影的发展,不同电影的不同受众人群也使得电影更加多元化,人性化。
总之,好的动画电影离不开大众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动画编剧导演、动画辛劳的创作人员以及严谨的动画影评者。
二、在动画创作者的角度对观影者进行分析
1、关键决定因素
二者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者的良好专业素质和技能。本着为观影群体负责,才会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优秀作品,从而产生二者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2、熟练地掌握动画理论概念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诞生于1892年,至今发展有110年的历史,它经历了行业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以及行业成熟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动画陆续开始起步,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动画,尤其以“中国学派”闻名世界。
动画发展无论时代,无论技术先进与否,大致可分为二维和三维两种模式,这些就为动画前期奠定了一个基础,只有决定了以什么样的手段进行创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前期进行剧本分镜设置,什么样的文学叙述方式决定了一步动画电影的主题与基调,决定了动画电影的核心;动画中期创作要进行大量的原画中间画加工,动作调制等一系列复杂但要求精细的创作环节;到了后期,经过合成、配音、宣传等将动画加以推广,达到艺术效果或者商业目的。
3、在良好的动画创作基础之上,具备深知“影视艺术作品构成的基本元素”的专业技能
1)画面景别。所谓的景别,是指由于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不同的区别。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要求,一般可大致分为五大类,即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
2)镜头。影视画面是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拍摄中,镜头在摄影师的操控下,既可以随摄像机运动而形成推、拉、摇、移、跟等,以及调节自身焦距和角度而产生独特的拍摄方式。
3)声音。声音是人类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影视艺术的声音,既是对现实世界的声音进行模仿,也是参加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因素,一般可分为人声、音响、配乐三部分。
4)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中文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影视动画中的蒙太奇就是既定的创作意图将不同的镜头进行组接,使之产生不同的艺术种类的蒙太奇。
5)长镜头。是指动画影视作品中作品时值超过30秒以上,由镜头内部演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运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单镜头。长镜头和蒙太奇兼而运用互相补充,已经成为当代有较好修养的影视创作者不断采用的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段。
三、在观影者的角度对创作者进行分析
朱光潜先生说;“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世间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简单来说,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视觉感及强的画面冲击,亦或是动画电影中可爱的卡通形象,幽默滑稽的语言都是影片增色的亮点。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即欣赏到影片的精神享受,又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最重要的就是给制片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与票房。
观众受众所处场景、时间、环境各异,因而造成不同的受众心理。在整体上,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群体心理一般是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价值意识形态和态度指向及目标。更深一层次来说,要从动画电影的审美心理先在结构和动画电影审美心理之深层次探析说明观影者潜在的重要价值。
1、本能愿望
人在文明社会中,会受到社会整体秩序法律的约束,为了宣泄引导其产生的不良后果人类创造了艺术文学,进一步创造了电影以及后来发展的动画电影,它让人类本能通过电影得到适当的宣泄。一般来说,潜在欲望的强弱决定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和反应。
2、个性心理
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所以心理会有不同的差异性。抓住观影大众的心理定势,把群体进行分类。
3、文化因素
观众对动画电影的感知本身包含着文化的符码,观众实际带着特定的文化、特定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看电影。只要出现与观众文化结构相一致的东西,或者与大众文化需要相一致的东西,观众就会认为是真实的,而且不知不觉产生一种亲近感。
4、经验图示与知识积累
在长期的欣赏活动中形成了某种知觉经验图式,它操纵、支配着观众喜好某一种类型和风格的影片。对于同样的艺术作品来说,由于个人知识构成的不同以及接受能力的限制,都会影响观众对动画以及电影的选择。
四、结论
作为动画创作者来说,不仅要多学习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去吸收国内外优秀动画的制作理念,看他们如何将动画生活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带给大家欢乐的同时,也让人们在观影中去反思一些社会、自然界中一些不文明,不合理的现象。
总之,动画创作者与观影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了中国动画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了中国动画的兴起,让我们动画创作者执起“画笔”,共同绘画出人类理想的奇妙世界!
7.《秀美人生》观影心得体会 篇七
特别是看了黄文秀的事迹后,更是强烈感受到整个灵魂被揪起。是啊,一朵刚刚年满30岁的激情四射的生命之花,就这样被一场无情的洪水掩埋在扶贫攻坚的泥土里。心中有痛惜,有佩服,有感动,更多的是深深的触动。
6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广西乐业县驻村文秀事迹文章《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记抗洪中牺牲的广西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现在这么晚了,天气预报说有暴雨,你一个女孩子开车不安全,明早再回吧?”“不行,我今晚必须赶回去,我也看天气预报了,百坭村那用屯可能发生洪涝……”6月16日,利用周末刚刚回到百色市田阳县探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不顾家人劝阻,还是决定当晚开车返回乐业县。在回百坭村途中,她还着急地向村干部了解村里山塘、水利设施受损等情况。在黄文秀16日深夜发回的那段视频中清晰可见——她驾驶的车辆陷入滚滚洪流,倾盆大雨浇在挡风玻璃上发出恐怖声响。“她发信息说,被困住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黄文秀的哥哥黄茂益回忆。6月16日深夜,一心想早点回村部署抗洪的黄文秀,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18日11时32分,救援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
这就是黄文秀生命最后的历程,语言很平实,但句句感人肺腑,字字催人落泪。“文秀之公心,实乃师大校友、我辈青年之榜样!我认为追念文秀,就是在追念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且极为珍贵的精神——为祖国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北京师范大学级哲学与社会学硕士班微信群里,黄文秀的同学邱建忠留言说。初听此评语,以为是一句人死后普通的悼词而已,难道又是“榜样来了,眼睛湿了”?但细思方觉,任何行为的背后必然有其深刻的缘由。深入了解黄文秀一点一滴的平实故事之后,才发现黄文秀30岁短暂人生的不凡远非只言片语所述。
其实,黄文秀只是一个普通人,她的不凡只是因为她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担当。
有很多人问黄文秀,为什么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边远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黄文秀是百色田阳县人,她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家乡的山水养育了她,是党的好政策帮助她考上了大学,所以她要知恩图报,她知道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她要为家乡谋发展,为更多的人谋幸福,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黄文秀的工作中,她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她说“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她还说“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我,就得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
黄文秀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作为定向选调生到百色市工作的,她曾挂职田阳县那满镇党委副书记,3月开始担任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在黄文秀扶贫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主动同老百姓交朋友,团结带领群众探索发展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适合本村的产业,并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解决砂糖橘等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今砂糖橘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黄文秀为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经常忘我工作,四处奔走,从一个不被看好的“扶贫新手”成长为群众最信赖的人,硬是在扶贫的第一年便实现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贫困率降至2.7%,同时,还实现了村集体项目经济收入翻番,贫困户户户喜获致富门路。
在黄文秀的心中,脱贫只不过是她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小康生活,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她的目标。为此,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村道路进行了硬化,新建了蓄水池,实施了路灯亮化工程,积极为全村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民的聚居环境。
与黄文秀接触过的人,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她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青春洋溢的热情所感染。可是天妒英才啊,就这样,一个阳光、爱笑、对未来满怀憧憬的青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她却用灵魂照亮了新时代,照亮了新征程上我们要走的路。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在对黄文秀英年早逝痛惜之余,我终于清楚了榜样是什么?原来,榜样就是给予了我们灵魂力量的人;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榜样?原来,用信仰照亮我们时代的人就是榜样。而黄文秀就是这样的人。
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新时代,站在历史新起点,为什么要号召我们向榜样学习?我们究竟要向榜样学什么?看了《榜样4》,我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其实,就是要接力榜样力量,走好新的时代和新的征程;就是要像黄文秀那样,时刻牢记党的嘱托,倾其所有,尽其全力,脚踏实地办事,全心真意工作;就是要像黄文秀那样,敢于勇于奉献,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不俱风险,敢作敢为,任劳任怨;就是要像黄文秀那样,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子曰:“见贤而思齐焉。”新的时代召唤成千上万个黄文秀一样为社会贡献无限力量的人。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黄文秀那样,内有忠诚干净之心,外有担当奉献之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滚滚洪流之中,更加力争上游,更加奋发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指日可待。
8.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 篇八
观看影片《长津湖》,由始至终,眼里一直含着热泪。本片历史顾问王树增在其名著《朝鲜战争》中说道,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朝鲜半岛东北部的盖马高原,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为遏制美军“钳形攻势”,在东线阻击其向鸭绿江推进的一次极其艰苦的战役。
一个落后的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农业国家,硬杠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国,明眼看,都是以卵击石的屠戮,而我们硬生生地把美帝的钢铁洪流打回了谈判桌上,最后不得已撤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靠的是以身作则,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就是牺牲在最前线。靠的是亿万中华儿女血肉之躯,明知道会一去不返,却为了同胞的安定幸福,舍弃自己或者骨肉的生命。那时候的年轻人,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许从未见过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也许从不知道大爱人间的道理,他们只知道:“共产党给我们分了田地,而有人又要把它抢走,我就要和他们干!”他们只知道:“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这场仗迟早要打,我们不打,子孙就要打,为了下一代生活在和平世界,我们必须要打”,他们只知道:军人的使命就是荣誉”。
9.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 篇九
关键词:哲理电影,一般现实逻辑,电影媒介,辅助性
现在世界上存在有七大艺术门类: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建筑、电影。区分七大艺术门类的关键就是每个门类独有的表现媒介。例如:文学艺术的表现媒介是文字和语言;戏剧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语言和外部形体动作;电影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由于电影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决定了电影的主要功能就是叙事, 电影不能直接表达哲理涵义, 但是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达到电影表现哲理的目的, 而一般现实逻辑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个手段。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 要先明确“一般现实逻辑的概念”, 所谓“一般现实逻辑”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中, 一定的民族或社会阶层中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相对稳定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一般现实逻辑是否可以辅助性、间接性地以电影中向观众表达一定哲理或是帮助电影有更深的含义?需要用一个行为心理学实验来证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一般现实逻辑能够帮助电影工作者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一般现实逻辑所占用的影响份额的分析。
实验方法设想:
选取一群实验对象, 分析两个群体, 在其中一个群体中人为的建立出一种“一般现实逻辑”, 之后选取一段电影片段给两个群体的对象欣赏, 之后询问两个群体人从这个片段中得出的信息, 观察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差异, 差异在什么方面, 分析差异是否受到之前建立的一般现实逻辑的影响, 从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准备:
1. 实验对象:
对象选择标准:要遵循不同年龄层, 不同职业, 不同性格, 不同的教育程度, 两组对象人群情况要基本相似的原则。
实验测试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以花为前景的各个段落。
实验过程:
1. 对实验对象B建立一般现实逻辑, 具体实施, 先把测试影片中所有出现的花罗列出来 (并先说明会出现在影片中) , 对对象B具体讲解每一种花所蕴含的意义, 即花语。如百合花代表纯洁无瑕, 红玫瑰代表炙热的爱等等。使实验对象整体牢记这些含义, 形成这个实验群体中的一种一般现实逻辑, 当然, 这样的逻辑还是认为建构出来的。
2. 放映实验片段给对象A、B观看。
3. 观看完毕之后, 请参加试验的对象写出所观赏片段表现的含义。
实验结果:对象A观影完毕后, 有的实验对象认为整个片段中出现的花只是为了画面好看, 为了画面整体造型考虑的;还有一部分实验对象注重的是情节本身, 他们所说的含义重点是故事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象B观影完毕后, 几乎都认为作为前景的花是每次出现都是有用意的, 他们认为以花为前景的画面都是有表达含义的。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对象A在观影过程中比较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本身, 即是注重直观的、生动的部分, 这样的表现是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的, 是在没有与影片相应的一般现实逻辑审美标准下的正常反应。实验对象B由于在实验前建立了统一的一般现实逻辑, 因而在观影过程中表现了一致性, 不仅仅关注影片情节的本身, 同样关注了导演用辅助性手段表现出的思想含义。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看来, 两组实验对象所反映的观影感受不尽相同, 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实验准备过程对于一般现实逻辑的建构, 也就是是说, 是否具备相应的一般现实逻辑对观影时对导演意图的理解与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就是说一般现实逻辑能够帮助导演在影片中进行思想哲理的表达。
实验结论其实响应了“在影视艺术的接受过程中, 接受主体总是从自身所具备的一般现实逻辑出发, 对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叙事机制 (故事) 、环境造型机制的或真实、或神话的审美判断”这一理论。一般现实逻辑是电影对于一部电影是否认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认同个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一般现实逻辑的统一性。
10.春节《紧急救援》观影心得体会 篇十
首先的信心是来自于导演。自从林超贤开启“硬核之路”之后,不仅开拓了新的类型和方向,亦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已经证明了这种根据真实事件和人物的现实题材正是观众需要的,每一个真实事件背后的紧张刺激和扣人心弦,配上极致的视听语言,林超贤精准的抓住了这些年观众在影院中所能感受到的燃点和感动点。
“这一次和红海很不同,红海我一直觉得是战争背景,但是这一次讲一班冒险救人的救援队。这次想讲人物多一点,从观众的角度,面对大自然的灾难,场面也很齐全。”正如林超贤所说,《紧急救援》较前作有很多提升,从之前曝光的预告片来看更像是感官强烈刺激的影片,这种强视效也让影片成为了春节档的独一份。然而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导演对真实人物原型中国救捞人的关切和情感。
其次是类型的稀缺优势。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卖场面的影片,正如去年的《流浪地球》一般,《紧急救援》在类型上是没有对手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降维打击”,这也是它敢于提前看片的原因之一。过往案例在证明,观众尤其对于这种国产的、燃爆类型的影片情有独钟。同时,这种硬核超爽的观影体验不同于其他剧情片,它是不怕剧透的。
最后是能够提前获取口碑。能够提前20天早早的获取真实的观众口碑,这是非常难得的,针对观众反馈的口碑,在宣发策略上可以扬长避短。当然,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观众口碑之后,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毕竟从片方这种霸气操作来看,《紧急救援》的品质应该是不输于《红海行动》的。
11.观影心得 篇十一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沿着刻意的路线机械地前进,时间久了,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的自己变得那么模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追梦的路上怎会一帆风顺?坚定不移地坚持自我本真之美,始终如一,不轻言放弃,才会看到心中那份光亮。
有一种情怀,在你的生命中诞生,走过青春,走过年少,便再也抹不去,直到生命完结。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还是坐在教室,读读写写,看着朝阳,数着时光;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依旧可以不谙世事,在大人的庇护下,安静地享受生活;
我以为,二十岁的年纪,和之前的十九年没什么不一样······
我喜欢的黄碧云说过一句话:成长不过是长久的痛楚,愈合之后的顿悟。每一次相遇都是生命中人来人往的馈赠。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当时的天空湛蓝,有丝丝缕缕的云很像飞鸟的尾翼划过的痕迹。
一如在一路走来,爽朗的笑声不断,一如那天的天空颜色湛蓝,丝丝缕缕的云像飞鸟的尾翼划过的痕迹。
匆匆的一年多已经过去,我并没有因时间的仓促而伤感,而因为有了收获感到充实、有了压力进而成长。深深切切记得去年五月下午在图书馆报告厅,欢送青马工程二期学员,迎来我们四期学员的第一次会面。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对青马沉淀下了感情。
其实最初对这个工程更多的,只是憧憬与期待。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光鲜下的都是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七位一体”的培养路径不只是形式主义而已,而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去学习与成长的。长此以往,再加上本身课程较多,渐渐地我对它有些厌倦了,变得仅仅为了应付考核,但这种“懒惰”让我在这个被优秀的同学挤满的工程里变得更加焦躁„„当我抓耳挠腮的时候,我努力保持清醒并用理性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境况,并谨记我的导师杨亚庚对我们说过的话:“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在各个沙龙的熏染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航向,决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忙碌与挑战。
在青马工程里,我一直在思考信仰到底是什么?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用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我觉得,对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政党来说,信仰是凝聚和鼓舞全体成员的精神旗帜;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信仰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槃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苦难辉煌》这样写道。
回顾自己这两年走过的路,大二是压力最大的时候。那时候课程多,所学内容难度大,同时还要忙于社团工作、忙于青马学习,只能在课余尽可能抽时间学习。因此,我只有比别人更有激情,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而那段时间也是我大学最充实的日子。对于我来说,荣誉,既是终点,又是起点。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现在的每一步又是一个新开始,而对于每一个新开始我都会全力以赴。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只为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渴望了解生活,渴望高高地擎起生命的风帆。是青马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高高地扬起理想之帆,重新审视自己,也重新审视生活。感谢青马,感谢一路有你,愿我们一直相伴而行。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信仰,帮我们走出迷茫,获得一种深度幸福。一种正确的信仰,它绝非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盲从或是一种不假思索狂热的崇拜。它不仅是信念上理智的选择,而且是一种梳理思想的明辨,更是一种反复思考,反复比较得出的结论。韦老师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让肉体有尊严地死去和让精神高贵的永生。马克思现在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未来仍然会是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而且以后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中国的下一个思想热潮一定是马克思热且是一直持续的。
12.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我国电影票房现状
权威部门统计:2010年开始, 国产影片迅速占领电影市场, 电影票房不断创下新高, 过亿影片不断攀升。其中, 《人在囧途之泰囧》 (2012年, 12.55亿元) 、《西游降魔篇》 (2013年, 12.46亿元) 、《大闹天宫》 (2014年, 10.45亿元) 、《十二生肖》 (2012年, 8.75亿元) 、《画皮2》 (2012年, 7.27亿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2013年, 7.19亿元) 、《私人订制》 (2013年, 7.17亿元) 、《爸爸去哪儿》 (2014年, 6.99亿元) 、《让子弹飞》 (2010年, 6.77亿元) 、《唐山大地震》 (2010年, 6.74亿元) 、《金陵十三衩》 (2011年, 5.93亿元) 、《中国合伙人》 (2013年, 5.39亿元) 、《北京遇上西雅图》 (2013年, 5.20亿元) 、《澳门风云》 (2014年, 5.16亿元) 等。2010年过亿电影17部, 2011年过亿电影18部, 2012年过亿电影21部, 2013年过亿电影32部。
此外, 由于前些年国产电影匮乏, 我国不断从国外引进大量影片, 其中票房走势好的电影包括:《阿凡达》 (2010年, 13.79亿元) 、《变形金刚3》 (2011年, 10.9亿元) 、《泰坦尼克号3D》 (2012年, 9.76亿元) 、《钢铁侠3》 (2013年, 7.56亿元) 、《环太平洋》 (2013年, 6.95亿元) 、《碟中谍4》 (2012年, 6.47亿元) 、《功夫熊猫2》 (2011年, 6.08亿元) 、《复仇者联盟》 (2012年, 5.76亿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2年, 5.67亿元) 、《黑衣人3》 (2012年, 5.19亿元) 。2010年过亿电影11部, 2011年过亿电影17部, 2012年过亿电影23部, 2013年过亿电影27部。
2015年7月14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对外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数据。
数据显示, 2015年1~6月, 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3.63亿元, 其中, 国产影片票房收入95.36亿元, 进口电影票房收入108.27亿元。
从态势上看, 2015年上半年, 票房收入总体一路攀升。其中, 2015年4月12日, 进口影片《速度与激情7》上映首日, 创单日票房4.5亿元历史新高 (此前纪录为2014年6月28日, 《变形金刚》和《分手大师》, 上映次日2.7亿元) ;2015年第9周 (2.23~3.1) , 全国周票房迈进15亿元历史最高位 (此前一周, 票房亦达到14亿元, 16周达到13.55亿元) , 创周票房最高纪录;2015年2月, 月度票房首都攀升至40亿元, 超越同期美国本土 (6.4亿元) , 达到41.34亿元, 观影人次突破1亿, 创月度票房纪录。其后的4月票房为41.12亿元 (此前纪录为2014年7月的36.93亿元) 。
此外, 从全国银幕总数的变化看, 2015年上半年, 全国银幕总数超过2.8万块, 城市影院达到5660多家, 比2014年终的2.36万块增加4400多块, 平均每天新增银幕近28块, 去年全年每天新增银幕约15块。
上述数据表明, 近五年, 影院票房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不管是单日票房、单周票房、单月票房还是银幕数量, 一路攀高, 中国影视业呈极度上升趋势。
二、票房攀升背后的心理成因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需求是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原动力。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 从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 人们将产生新的需求, 这种需求由低级向高级方向发展, 直到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当然,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很难实现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 但需求的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
那么, 当今中国大众的需求是什么呢?
毋庸置疑, 改革开放30余年,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等, 一定意义上讲, 百姓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但是, 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我们却忽略了与之相伴随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相对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间的不匹配。
影视作品之所以普遍被百姓所接受, 正是因为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人们通过短时间的观赏, 其故事情节的新颖性, 题材的多样性及观影环境的身临其境, 人们从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点, 弥补现实生活及工作中的诸多不如意与缺憾, 同时对过往的岁月、逝去的人寄语怀念与感伤。
1. 怀旧题材的影片
在票房攀高的影片中不乏怀旧题材的影片。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难忘的青春, 对于青春与岁月, 我们无法遏制其步伐, 只能任时光流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以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 正是因为其题材足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当人们逐渐老去, 往往会对过往的岁月充满无限的留恋与感伤。观赏该片, 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电影《中国合伙人》让我们感受到的亦是岁月的无情与成功的不易, 一首片尾曲《光阴的故事》让绝大多数观影人流下了伤感的流水。某种程度上讲, 怀旧题材的影片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更能打动观众。
2. 喜剧题材的影片
在上述过亿票房的影片中, 喜剧类型的影片, 如《人在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等, 也是观众喜欢的影片类型。相比较美国大片, 这些影片制作成本并不高, 场景也不复杂, 但是收益极大。人们接二连三地走进影院, 很大程度上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心理压力有关。面对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及前所未有的压力, 人们已无力再去琢磨《盗梦空间》及《异度空间》之类的题材, 紧绷的神经需要松弛, 渴望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释放内心的压力。于是, 这些喜剧电影便成为人们的首选。
3. 穿越题材的影片
现实社会,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很多事情人们无法面对与解决, 对现实充满矛盾与困惑, 穿越剧题材的影片便给出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如, 影片《2046》《速度与激情7》《星球大战7》《回到未来》《侏罗纪世界》《星际穿越》《终结者:创世纪》《我滴个神呐》等。在此类题材影片观赏中, 不管是时间上的穿越, 还是空间上的穿越, 人们在现实与历史中穿梭, 在真实与虚拟间思考。将现实中比较敏感的话题, 想说但不能说的话, 想做但不能做的事, 放到历史当中或其他空间呈现, 既规避了风险, 又能在深层次上诠释社会与人性的本身, 恰好迎合了当今人们复杂而又顾忌的矛盾心理。
4. 惊悚、动作、灾难题材的影片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惊悚、动作、灾难题材的影片, 尤其以国外大片为多, 如《速度与激情7》《神秘代码》《2012》《后天》《变形金刚》《泰坦尼克》《钢铁侠》《唐山大地震》《飓风》《迫降航班》等。人们喜欢观看这类题材的影片, 除了喜欢大片的制作技术, 场面的宏大, 主要是寻求内心深处的刺激感, 感到过瘾, 观看人群主要是年轻人为主。当然, 这类影片的观看除了技术层面让观众感到新奇与满足, 同时也能唤起观众对生命、自然及人性的思考。
但总的来讲, 受众走进影院观影的根本动因, 主要还是为了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用影视精品引领大众
当今社会, 我国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同时, 人们又产生了新的需求并形成矛盾, 这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匹配。尤其是, 受西方思潮及多重文化的相对冲击, 人们在思想意识及文化观念上产生了困惑与迷茫, 加上近些年来拜金主义的影响, 腐败现象的出现, 导致信仰危机, 心理空虚、心理矛盾、心理困惑日益加重, 并形成亚健康及心理障碍状态。
影视艺术是视、听等多方面的艺术复合体, 人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受, 在艺术享受的同时, 身临其境地体会、感悟生活、生命与人性, 并通过典型案例、榜样的作用, 进而修复内心的矛盾、困惑, 激发斗志、启迪心灵。这也正是国家用电影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等教育的用意所在。试问, 我们哪一个不是伴随《风云儿女》《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地道战》《邱少云》《雷锋》等影片长大的?
1993年《前卫》杂志发表一篇研究报告, 描述了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探测人的情绪与其DNA在离体后的联系。研究人员首先在被试者口腔中采集了DNA和组织样本, 并将样本带到同一幢大楼几百英尺远的另外一个房间, 被放在特殊的装置中检测, 判断它是否受到被试者情绪的影响。
实验开始, 在被试所在的房间, 研究人员为被试播放一系列影片, 内容包括战争场景、情色场景和喜剧场景等。令人惊奇的是, 当被试体验到情绪的高潮和低谷时, 他的细胞和DNA几乎同一时间也产生了强烈的电流反应。尽管被试者和和测试样本相隔数百英尺, 但DNA却表现的好像它依然在被试者体内一样。
这一实验是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为美国军方设计并实地研究的。
这个实验之后, 克里夫.巴克斯特博士及他的小组成员并没有停止该项研究, 而是将DNA及测试组织在更远距离条件下 (480公里) 继续进行。不可思议的是, 在每次实验中, 被试者本人的情绪和细胞的反应时间间隔都是零, 即被试者和远在480公里外的自身细胞组织、DNA的情绪反应同步发生。实验结果说明:人的情绪会对自身活体DNA具有直接影响, 距离与这一效应似乎毫无关系。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我们是宇宙的一份子, 我们诞生于宇宙中, 和宇宙具有同一性。我们体内的DNA让我们可以获得链接整个宇宙的能量, 而情绪是我们进入这个场域的关键。既然影视艺术影响人的情绪, 情绪影响人的DNA, 而DNA决定人的自身健康及免疫系统, 相信伴随大众会越来越多地投身于影视观赏活动中, 在众多高品位的影视艺术熏陶下, 自身审美、情操、价值观、幸福指数等会不断回升, 进而实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健康, 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5年1至6月电影市场数据》.DMC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2015年7月14日。
[2][美]格雷格.布雷登.《无量之网》.华夏出版社, 2011年1月。
[3]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彭玲.《影视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6]黄会林.《影视受众调查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许人冰.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12.
【孔子的观影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孔子的作文参考07-21
我眼中的孔子08-03
孔子学堂心得体会08-31
怎样写孔子的论文06-24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06-25
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10-31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09-24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总结11-08
孔子教育的名人名言06-26
孔子的教育思想lunwen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