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2024-09-24

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9篇)

1.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一

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最难以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同样一直困扰企业家们的最重要问题也是“人”;笔者与各行业老总们聊天时,往往发出最多无奈叹息声的:“企业缺人呀,尤其是确实有能力,能给企业创造效益的骨干人才”,确实如此,二十一世间最缺乏的是人才;现在的人总是在不停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往哪里去?二是钱从哪里来?同样对企业而言,也有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 企业将如何发展?二人才又从何而来。

通常意义而言,企业的人才来源无非两个途径,一是从社会上招聘吸纳人才;二是企业建立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但不可回避的是:从社会中很难找到对企业合格的人才,尤其是管理,营销类的人才。许多曾经有过辉煌经历,有手捧一大堆证书的人才到了企业不是眼高手低,就是水土不服;靠空降兵式的人才策略取得成功的概率较低;而多企业的伤害却往往是致命的。那只有第二条路了,企业自己培养;但许多企业发展也不那么简单。企业花费了巨资进行系统的人员培训,但真正对员工能力和素质有大幅度提升的缺少之又少?这就摆在众多企业家面前一个难题:企业如何来建立起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打造一支铁血团队呢?

一. 建立各岗位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

几乎所有的企业家们都在高谈人才,但并没有弄明白自己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企业的人才价值观各不相同。海尔公司认为:相马不如赛马;只有在自己岗位上脱颖而出的这才是人才。蒙牛公司认为:人才就是德才兼备。有德有才,放手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五德,坚决不用。这些人才价值观看似有几份道理,但在实际运用中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过于地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蒙牛的“诬陷门”事件的背后不难发现蒙牛在商业道德上的缺陷;这对满口“仁义道德”的蒙牛公司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不要忘了,不论企业的规模大于小,都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我们不能以一个近似于完美的要求去衡量员工。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能力素质的标准自然不同。企业要选拔,招纳,培养人才;首先比较对不同的岗位建立标准化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何谓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品格、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能力素质模型是将这些能力素质按内容、按角色或是按岗位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每项品格、能力和知识都会有相关的行为描述,通过这些行为描述来体现对于某项品格、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各岗位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企业就能清晰知道在不同的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才人;现行的员工与企业的标准是否匹配?如不匹配,在那些方面有所欠缺?企业又该如何去培养?

通常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包括了三个维度:知识,能力和品格。知识包括行业知识,专业知识。能力有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品格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

不同的岗位,对这三个维度的能力要求概不相同;同样延伸出的能力模型也不相同。如一个仓库保管员,往往对品格的要求大于要高于普通的操作工。营销人员对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员工。同样不能级别的员工的能力模型依然不一样。级别越高,三个维度的要求点也就越高。如普通的销售人员在能力要求上就低于销售经理。基层销售员只要掌握基本的产品和行业知识,客户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和执行力等。而销售经理除了以上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公关能力,市场的规划能力,客户的管控能力,团队的管理能力等。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也不一样。企业在发展初期,营销人员的素质能力模型过多于偏向于创新能力,拓展能力,员工的忠诚度等。到了企业发展的中期,营销人员的素质能力模型就偏向于规划能力,管理能力,执行力等。到了企业发展的后期,营销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就偏向于行业运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因此我们在建立企业员工的能力模型时避开一下三个误区:

一. 具体岗位上的员工能力素质越高越好。

某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能力素质高于岗位要求,自然就能创造出杰出的业绩;理论上说似乎如此,但实际上不能将优秀员工安排到他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就会造成人才浪费,导致人才流失。

二.企业的能力模型的恒定的,贯穿于企业的发展之中。

某些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创建了企业的人才价值观;认为这是企业发展之本,列入企业的核心刚要。但实际上,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所谓的价值观往往只是墙上的标语,早就名存实亡了。人才往往是跟着资本走的,有多大的资本就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企业别抱怨招纳不到或培养不出人才,那是企业将人才标准定得太高了。

三.员工的能力模型等同于岗位说明。

既然是能源模型,必须是量化的,可测试的;而不只是概念与理论上的,如同岗位说明。岗位说明只是阐明某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权利分配。往往无法量化的。能力素质模型就必须有严格的定义和标准,并且有测试工具和评估标准。

2.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二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有效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后备保障。而且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对人才类型的渴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高校的培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其中要求最为激烈的便是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 简言之也就是对学生创业潜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研究, 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到社会创业的机遇,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决策;还可以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中的所遇到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理应成为现阶段师范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一、开展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统计中, 2014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727万, 相比较与有“史上最难就业季”之称的2013年, 还多出了28万人。近几年, 我国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只有70%-75%的初次就业率, 未实现就业约有165万人, 就2013年期间也仍有740万人需要进行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经表露无遗, 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 师范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是符合社会现实就业形势、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 大学生创业是拓展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大学校园是没有个学生结束学生时代而转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 但是现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使得曾经的“天之骄子”光环黯然失色, 再加之经济发展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就更加黑暗。师范院校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化解大学生“夹心饼干”的尴尬地位, 就必须要积极把握社会发展机遇, 化被动为主动, 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通过自行努力去获得生存, 简言之就是进行创业活动。这也就是要求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在另外一个意义层面上来说, 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实施, 也可以有效地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工作岗位, 为学校的就业率形成保障。

(二) 大学生创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育方面, 我国一直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念, 也基本上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马克思认为, 社会是人的集合, 未来社会的自由发展首要要取决于人的自由发展。而在我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指出一切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上, 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则更应加强其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做到教育事业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基于此,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 师范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教学, 在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念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

(一) 大学生创业素质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个体心理活动特征, 最终通过思想和行为上外化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的沉淀, 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创业的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苦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未毕业、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 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但有时即便有效的进行了克服, 最终可能还是会走向失败, 因此,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的过程中尤为宝贵。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生活物质条件也都相对较好, 经受的社会磨难少之又少, 从小有家庭和社会的庇护, 阅历和经验也比较缺乏, 在新环境的适应上和困难挫折的解决上, 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十分薄弱。而在师范院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 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也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而且, 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也可以客观而理性的对真实的自己形成了解, 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残酷以及创业的艰难, 从而形成健康、谦虚、坚韧的良好素质。所以说, 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教育的过程。

2. 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提前条件, 属于大学生心理层面上对创业的认识、分析过程。具体是指大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的动机、意向和愿望, 是推进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也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欠打驱动力。因此, 要想实现创业梦想, 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创业的过程是实现就业的过程, 也是对自我锻炼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创业为自我培养的形式, 不仅可以让自己赢得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创新以及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巨大的贡献。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代, 对于各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在知识、信息的产业化发展上, 既带来了挑战也同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就说, 在进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教育上, 要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实现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以及就业的多元化。

(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

1. 专业技术能力

每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长久地发展, 其都必须要具备一技之长。对于大学上而言, 也就是要熟练掌握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力, 或者是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技术能力。从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家来看, 他们几乎也都是由技术领域逐步向管理领域晋升的, 所以说, 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2. 组织领导能力

一个出色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较高的领导统筹水平, 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用人能力。能够灵活的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协调、统帅, 甚至还包括对非人力资源的使用和调度。此外, 这样的创业领导能力还应该体现在公司企业组织机构的整体设计安排上, 如不同岗位的员工安排、不同员工的职能安排等等。

3. 社会活动力

社会活动力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在诸多的社会实例也可证明, 拥有加强社交能力的创业家一般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甚至能占据其成功要素的80%。因为, 当人和人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 很容易从别人的长处中获得学习, 对于创业者来说, 许多的创业点子也多是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 而且, 朋友圈的大小也会对企业业务范围的大小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4. 市场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创业项目设计的好, 便会使整个的创业事半功倍, 但由于现如今市场发展的程度较高, 分工也比较的详细, 所以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寻找到空白点尤为困难。所以说, 一个优秀且能获得成功的创业者, 对市场的判断力则就必须十分敏锐, 正确的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出适合创业的项目、地点和人才。除此之外, 创新能力也必不可少, 对于国家的建设而言, 创新能力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形成有效地保障;对于创业者而言, 创新能力则属于一种学习和打破常规的发展精神, 可以有效推动创业新局面的开启。

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树立正确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教育上, 仍然滞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而最主要的表现为教学的过分功利化。因此, 在师范院校中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也就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当务之急。首先, 要对社会时代发展特征形成理性认知, 并以此为基础树立起非功利化的现代创业教育理论, 在教授创业基本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 教师也必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保持自身思想理念的先进性, 及时依据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式的变化更新完善教育理念;最后, 管理者和教育者必须要对大学生形成信心,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创业潜力, 在教育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从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品格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例如在云南师范大学中, 学校就针对创业教育活动制定出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 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等, 将对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深刻落实到了学校政策上,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营造良好的师范院校创业文化氛围

教育活动固然是所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手段, 但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也同样能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形成一定的保障作用。纵观各大师范院校的创业文化建设, 无外乎以下四种最基本的形式, 以“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就学生青春梦”为例:首先是在精神层面上, 也就是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构造中, 要积极烘托出与之相适应的气氛, “人才引领, 科技先行, 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 开放融合”的创业理念对于大学生而言便是最好的精神鼓舞。此外, 江苏师范大学还在校园中设立起“创业教育网络课堂”, 在完成教学的功能外, 也对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相关项目计划进行了公布, 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也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 不仅可以规范学校的创业研究工作, 也能够对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一定行为上的制约, 有效地支撑着创业教育的正常运行。江苏师范大学便在国家和江苏省的创业要求基础上,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创业基地建设办法》等等;再次是在物质层面上, 江苏师范大学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创业先锋班”、“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学金, 在两年的时间内投资139万元, 成功资助了16个创业项目, 其中文学院栾思宁同学的“伊香沁人香薰馆”以及体育学院张天君同学的“徐州胜阳天恩养兔合作社”便是最好的实例;最后是在行为层面上, 主要强调的是舆论压力而带来的创业上的精神激励, 也就是通过对优秀创业项目的表扬, 来有效激发其他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创业热情, “赢在校园”创新创意创业系列活动就是这样的舆论环境, 但同时也是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筑梦”的有效途径。在江苏师范大学的创业教育案例中, 启示有二:第一要积极在校园中宣传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 让大学生形成对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上的重视, 此外, 也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创业典型,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性作用;第二, 要对所有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形成冷静、客观的思考, 对失败的案例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剖,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三)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离不开校园的教学课堂, 但同样也不能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因为在师范院校中进行创业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上的获取, 还应该注重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教育, 我国在教育实践环节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也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上, 师范院校要在尊重课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基础上, 形成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在南京师范大学中, 其就依据各个学院的专业性质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 例如商学院的“环宇杯”商务策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ERP沙盘大赛, 还有全校性质的大学生暑假创业夏令营活动等等。

摘要: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上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师范院校的传统就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随之成为我国人民群众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这样的发展趋势, 也是在对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出的一次全新要求。本文就在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分析上, 简要阐述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及其师范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华, 李宏国, 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01) .

[2]吴俊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华章, 2010 (29) .

[3]沈冬杰.杭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2) .

3.浅淡培养能力与提升素质 篇三

教师是造就学生的机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孩子的大脑的发育的强壮,使大脑经常保持清晰和灵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之一,要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然而学生思维的培养就像肌肉要通过体力锻炼和克服困难才能得到发育和强健一样,大脑也需要劳动和紧张才得以成长和发展。要切实抓住时机,锻炼学生思维,形成增强和发展他们爱好钻研的、敏锐的、善于观察的智慧。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千方百计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有时出一则谜语,让学生去猜想,有时出一则有关的天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去思索。一次,我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回答:一张桌子剧了一角,还有几个角?有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角;有的学生回答四个角;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可能是三个,也可能是四个,也可能是五人。总之回答让人不太满意。于是,我找来一张桌子,亲自为学生演示、讲解三种不同的剧法,产生三种不同的答案,使学生们豁然开朗。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多角度的思维。还有一次,我们在小操场上开展活动,我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东运到河西,不能同时带三样东西,其中,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来往次数不限,应当怎样运过去?”孩子们对解答这样的问题有强烈的兴趣。孩子们开始思考了:怎样运送这些“乘客”,才能使狼不吃掉羊, 羊不吃掉白菜?我们坐在操场上,有的孩子在地上画了一条河,找来小石子当实物。当时我敢断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这道题,但是他们都在紧张思考,这就是智力发展的极好手段——动脑。大约过了十分钟,有三个孩子把题解出来了。这几个孩子的思维速度很快,直奔目标前进,并且可以显示出他们敏捷而惊人的记忆力。十五分钟后,其余的孩子们几乎都给解答出来了。由此可见,平时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是多么之大?

二、动口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们能写会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怎样让孩子们能说会道,也是我着力培养的能力。为此,我利用班队会开展朗诵、演讲、故事会等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如“介绍我的家庭”“自我介绍”“介绍我的亲人”“介绍我喜欢的老师”等是每人必上台讲的一课,这次没讲完,下次再讲,直到每个人讲完为止。使每个学生的语言得到锻炼。有一次,我们在操场边举行儿歌朗诵。其中一首:“湖边一棵弯弯柳,柳下一头老黄牛,妞妞用心画老牛,送给她的好朋友。”首先,我让孩子们观察那一棵棵弯弯的柳树,再看看书上的插图,记住弯柳、老牛、妞妞,然后背诵,背熟了后,我叫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当我读到“湖边一棵弯弯柳”时,要求学生想象出一个弯弯曲曲的柳树,并用姿态表现出来;当我读到“柳下一头老黄牛”时,要求学生想象出弯柳下一头老黄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青草。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这种训练,集语言、观察、思维于一体。若单看这首诗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单靠记忆,就只会死读呆记。让这些抽象的东西通过深刻的理解,具体观察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

三、动眼(观察)能力的培养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特有气质,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我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如回家观察妈妈怎样做饭、洗衣、择菜……爸爸怎样拖地、修车?在外观察工人们怎样修房造屋,商人怎样经商……在校观察老师怎样讲课、批改作业,同学怎样专心听讲,怎样搞卫生……观察山、水、花、鸟;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让知觉与思维同步发展,让观察与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四、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布置课外作业让孩子们到“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中去,感知充满新鲜的周围世界。我让孩子们到桃花山上观桃花,去青龙山赏松柏,去小河边看小鱼、流水,然后假期中布置素描,让孩子们画画,有的画树木花草;有的画动物昆虫、鸟类;有的画山、石……感知、思维、审美能力大大提升。当我高兴地看到孩子们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惊奇的东西描绘下来的同时,那种对大自然美的感悟,激发着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觉醒。动手为孩子插上思维的翅膀。我鼓励孩子们去参加舞蹈组、绘画组、棋组、足球队、器乐组……让我的孩子们活泼、机灵。让学生多动,激发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力的促进学生智慧发达!成绩优秀!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减负”这一“源头”为教育注入了素质教育这一“活水”。实践证明:“减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良好的素质教育又为学生的学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4.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四

6月19日至6月20日,我参加了公司组织《MTP-中基层管理素质与能力提升》学习,通过老师声情并茂,主题明确的讲解,让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我认识了岗位责任和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素质与责任实际就是一种使命,作为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只有不断强化责任重于能力意识。注重细节抓住要点,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要树立公司利益,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清醒认识自己,善于学习和分析懂得用人的杨长避短加强沟通与协调,统一思想。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中层干部、职工、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放下架子,做好职工思想,副职要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要围绕正职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敢对自己负责只有敢于面对自我,善于修正,工作才有进展,事业也才能前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目标清楚。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以本部门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找准“坐标”,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真正达到合心、合力、合拍。同时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上要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善于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有先

有后,有急有缓,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深入。克服急躁心里做到公平对待每个职工。

5.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五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第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

第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第三,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一向被称为天之骄子,可是当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天之骄子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关于大学生的最热门的话题几乎都集中到了一个--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个社会问题,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无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是我们国家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在很多时候无法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这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团中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通过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从拓展起源的二战时期英国野外生存训练到欧美的潜能开发训练;从流行于国外的成功学训练到中国传统的《孙子兵法》蕴含的竞争智慧。可谓是文武并举,内外兼修。接受拓展素质训练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收益:

1.认识自己,发现自身问题,进而激发个人潜能。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掌握完成目标的正确方法,克服心理惰性,锻炼战胜困难的毅力与恒心。

3.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克服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多角度看问题,全面把握问题实质。

4.有一颗感恩的心态,感恩父母、老师、朋友,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5.提高沟通合作能力。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

6.塑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其迅速地融入新团队。

7.心态的调整,学会时刻保持一种开心的乐观心态。

8.提升人格魅力,锻造自身修养。

6.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六

素质提升力促青年成才

—— 紫阳团县委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典型材料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全县辖21个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总面积2204平方米,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桔乡、歌乡和板石之乡。紫阳县是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县常年有8万多名青壮年在外务工,年实现劳务收入6亿元,已经占到紫阳农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紫阳团县委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陕西团省委、安康团市委《关于实施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实现紫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紫阳青年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需求、多方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平台,坚持“三轮驱动”募集岗位信息,为青年农民工“筑巢”;坚持多方合作实施订单培训,为青年农民工“添翼”;坚持统筹推进凸显综合效应,为青年农民工“安家”,紫阳县农村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和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机构建设,完善订单式培训领导机制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就业需求。紫阳团县委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创业和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全团动员,广泛调研,全面掌握全县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强力推进订单式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团县委书记娄芳同志多次到县职业教育中心、紫阳中学等订单培训重点联系点进行调研。同时,团县委机关全体干部分成两个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全县21个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翔实的青年就业创业和订单式培训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2、健全组织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团县委成立了“青年农民工订单式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团县委书记娄芳担任,21个镇团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县委,具体负责全县进城青年农民工培训的领导组织工作。同时,我们还在21个镇团委设立了农民工订单式培训指导中心,在全县212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民工订单式培训服务室,完成了县、镇、村三级订单培训组织机构,为订单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3、建立信息台帐,加强动态管理。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我们充分利用县、镇、村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将辖区内青年农民工的信息资料进行登记建档,动态掌握全县青年农民工的资源总量、地域分布、工种特点、结构状况、培训和就业意愿等信息,为我县开展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输出和服务管理建立了信息台帐。依托台帐,我们制订了紫阳县《实施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明确了培训目标、形式、内容、步骤和主要措施,并将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团委,确保了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

4、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动机制。紫阳团县委通过协调,争取到县人社局、招商局、乡企局、教体局、农业局、科技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制订了定期召开青年农民工订单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现了各单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农民工、企业、学校搭建了沟通桥梁,拓宽了订单培训工作的渠道。

二、突出资源整合,完善技能培训服务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促进青年农民工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紫阳团县委持之以恒地把订单式技能培训作为青年就业创业的主攻方向,多措并举、纵横联动,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1、整合资源,一体化培训。按照县委、县政府《紫阳县农民工培训10年规划》,紫阳团县委联合县人社局将“阳光工程”、“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劳动就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培训项目资金、资源进行捆绑和整合,形成了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重点、行业部门为主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确定每年培训10000名农村青年的目标。

2、双向互动,订单培训。近年来,紫阳团县委积极争取县人社局的大力支持,在全县青年中广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劳动力转移培训,先后与江苏泰州、福建莆田、广东河源、河南驻马店等地劳动部门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并在当地建立了驻外团工委,大力开辟劳务输出基地,根据用工需求开设培训专业,统一输出,从而实现了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培训与就业的有机对接,既促进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又实现了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确保了就业质量,达到了培训与就业的互动双赢。

3、因人施策,分类培训。紫阳团县委在订单式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区分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就业方向等特点,分类施教。“阳光工程”、“农村青年科技培训”注重培训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户和产业带头人;“扶贫雨露工程”重点放在城乡贫困户子女,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人人技能工程”以农村“两后生”、初高中未升学毕业生为重点,以定向输出技能培训为主;“劳动就业引导培训”以外出务工青年为重点,主要开展务工维权常识、城市生活理念、劳动技能等培训,提高外出务工青年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近年来,紫阳团县委组织外出务工青年参加各类培训人数达9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7000多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13000余人。

三、突出交流协作,完善订单培训推介机制

1、坚持外出走访与引进协作相结合,争取更多的劳务订单。紫阳团县委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县上组成了劳务考察组,远赴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发达省市考察劳务输入基地建设情况,通过走访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掌握劳务需求信息。同时又通过多年来与南方一些市县形成的友好互助关系,邀请他们来我县考察洽谈劳务输出事宜,目前已与江苏泰州、广东中山黄圃、河南驻马店、福建莆田等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每年至少组织1-2次大型劳务招聘会,每年收集劳务输出岗位10000多个。

2、坚持举办劳务输出交流会与送岗位下乡相结合,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紫阳团县委联合县人社局每年召开劳务输出交流大会及外出务工能人座谈会,每月初按时向各乡镇发布当月外出务工信息,为外出务工青年寻找用工岗位搭建平台。将紫阳共青团网站和紫阳县劳动保障网站链接,各镇团委建立了劳务信息发布栏,各村由村团支部书记担任信息联络员。同时,还与电信部门联合,将劳务信息作为“114”公共信息来发布,形成了覆盖全县、形式多样的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网络。

3、坚持订单培训与输出品牌劳务相结合,提升劳务输出的品位。主动加强与北京、泉州、莆田、昆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建立长期招工和代招工协议,承接劳务订单,建立岗位信息库,实行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劳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升紫阳劳务在全国的影响力。近年来,与广东河源、中山、福建莆田、江苏泰州等地劳动部门成功举办了6次大型劳务招聘会,输出外出务工青年累计达8000余人次。

四、突出权益保障,完善输出后续服务机制

在着力抓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和订单式技能培训的同时,紫阳团县委积极为外出务工青年建立健全保障服务机制,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联合司法局、人社局等部门成立了青年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专门负责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维权服务和援助。二是在紫阳籍外出务工青年集中的地区和企业成立了驻外团工委,教育引导外出务工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三是真情关爱青年农民工留守子女,用心关注和帮扶农村的留守儿童,让青年农民工安心在外务工。

五、突出返乡创业,完善输出回流帮扶机制

劳务输出是劳务产业发展的必须之路,但不是最终目的。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最终选择了回流紫阳,反哺家乡。近年来,紫阳团县委在抓好输出的同时,大力实施“凤回巢”工程,鼓励和引导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紫阳团县委联合县人社局、县人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县农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帮扶农村青年和城镇青年就业创业,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小额贷款。近年来,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300多万元,带动农村青年就业16999人,评定了100多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

7.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七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员,素质需求,业务能力

一、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现实状态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研究的服务机构,既是物的集合,又是人的集合。图书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等“人”的因素与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储存和利用水平等“物”的因素共同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较之于“物”的因素提升的显性投入,“人”的因素的提升更加隐性化,也更加复杂、多元。而高校图书管理员作为高校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现实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员来源多样、复杂。既有高校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引进的人才,也有高校其他部门通过转岗转聘的人员,还有一些属于教授博士家属安置人员。二是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高低不齐。当前,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图书管理员队伍年龄、学历层次高低不齐,具备图书管理学科班专业出身的相对较少。三是接受系统化专业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由于高校图书馆其作息时间的特殊性,使图书管理员较少有接受长时间、系统化的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机会。由此,高校图书管理员现实状态,决定了在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探讨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需求和能力提升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实践需求。

二、高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需求

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高校图书管理员,管理的是图书,服务的是读者。可以说,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的灵魂。缺乏服务意识的图书管理员是不合格的。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图书管理员通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有助于在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有助于在知识宝库与知识使用者之间构筑稳定的桥梁。

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门,有着严格的组织运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高校图书管理员应当具备图书馆专业技术水平,其对图书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服务读者的能力。

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高校图书管理员一方面面对的是浩瀚的知识海洋,一方面面对的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读者群。要在两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就需要高校图书管理自身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当然,这不是要求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方方面面的知识全部掌握,但至少要成为知识的“杂家”,能够发挥知识索引的作用。

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现代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化与办公管理自动化是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要求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由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在实际运用中寻找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的便捷手段。

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聚集与汇总的“枢纽”,每天都面临数以亿计的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如果不具备相当的信息识别、筛选能力,就难以应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由此,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高效、精准的信息甄别和筛选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内筛选出所需信息为读者所用。

三、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能力提升

加强政治思想培训,培养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是高校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图书管理员应该从热爱本职工作入手,安心工作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岗位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荣誉感,真正做到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强烈的服务意识开心工作、扎实履责。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提高机制竞争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人员老化、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管理机制创新不足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从提高图书管理岗位工作吸引力着手,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高校图书管理员队伍引入“源头活水”。还要建立严格的图书馆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工作竞争性,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内生动力。

鼓励学习,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良好氛围。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已经不断走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使其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适应工作需要。一是要加强图书管理学理论学习,提高图书管理员相关专业的理论水平;二是要加强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其运用数字技术采集、分析、运用数字信息的能力;三是要提高高校图书管理员信息的收集检索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现代检索手段及时、快捷、准确的拾取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1]康清香.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8.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篇八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新内容,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被广泛推广和开展。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较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教育模式尚在探索阶段。文章就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了解,寻找导致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以探索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探索 实践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高校也相继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制订了具体的目标,还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以期让创新创业的理念与知识深入学生的思想中,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种学校教育模式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参与企业的创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为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成立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并建立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真正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平台。

正是因为政府的重视,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但介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国情的、完整的制度化教育体系和模式。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程缓慢,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不强。具体表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浅显,缺乏实践环节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不仅要从宏观上去寻找原因,更要从高校自身寻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人们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受我国公有体制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长期的“专业性”学习观念深入人心,家长和学生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国高校多年来仍然以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主,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仿佛是可有可无的,其创新的价值和创业意识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广大师生接受,因此各高校在推广和开展创业教育时困难重重,学生的创业意识淡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另外,各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采取的模式大同小异,多半是以讲座和竞赛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灌输。这种只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的教育是根本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是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的,是狭隘的理论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也反映出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毕竟在高校的专业课程开设中,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定位,其一直处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中间地带,这导致课程的开设是零碎和片面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课程学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目前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只接受了短期的创业培训,没有实际的创业实践经验,只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教师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平台支持,这让许多高校陷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多数高校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实践教学基地薄弱,阻碍了学生对创业实体的了解与接触,再加上教学方式陈旧,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最终让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浅层。

三、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教育工程,它是我国高校教育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模仿向符合自身特长发展的过程,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顺利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植入与树立是根本。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高校自身来说,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作是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能解决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创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其次,加大政府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力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和平台得到落实。可以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活动经费的管理、实践平台的搭建以及监督等工作,让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变得有组织有制度有效益地開展。再次,在高校中营造一种自由、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也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愿望。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等方式宣传和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鼓励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业项目;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亲到学校讲学,给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典型,让大学生学习勇于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最后,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准确定位,设计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树立榜样。社会与高校应当共同努力,在资金、政策、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最终让创新创业教育走向快车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受关注[N].环球时报, 2009-02-04.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干部素质能力提升1 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工作,不断提高全镇干部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转方式调结构,在加快推进经济中创先争优”活动,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MM。

二、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全镇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服从大局以及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达到政治素质强、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实,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家授课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四、工作步骤

(一)时间安排。全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从10月中旬起到12月底,两个半月的时间。

(二)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10月中旬至10月31日

1、召开动员会议。对全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培养干部创新思维、提升干部创新能力方面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中共广饶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润生同志在MM镇党委2010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要点》;

4、组织部分干部赴寿光、汶上等地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第二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

1、利用11月6日干部集中学习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代表上讲台交流第一阶段学习心得;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内容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内容;

4、组织部分干部到县内部分乡镇对村级民主管理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1、利用12月6日干部集中学习日,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代表上讲台交流第二阶段学习心得;

2、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围绕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和应对媒体能力等内容,进行集中授课;

3、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周一例会,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先进地区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

4、组织部分干部到县内部分乡镇对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5、每名干部根据集中授课和分散学习内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三)总结完善

1、干部自我总结。每名干部针对“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等撰写体会文章。

2、各部门、各单位对“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的整体工作进行集体总结,写出总结报告。3.召开总结会。年底,镇党政办公室适时组织召开“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总结会,交流经验做法,健全有效工作制度,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五、几点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各办事处、各村,镇直各部门、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学习实效。

2、加强督导检查。镇党政办公室要采取组织巡查、派员旁听、交流研讨、调阅学习心得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督查。

上一篇:针对成都考点宣传总结下一篇:关于丰收的谚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