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2024-11-01

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8篇)

1.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一

一、引言

本世纪初我国把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的重大改革项目予以推动和落实,以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由此逐渐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校园网,接入互联网,进行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现代职业学校必须进行的教学尝试。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下的新教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适应新环境下教育的需要,对职业学校培养出掌握实际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同时具备自学能力的毕业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便捷性,共享资源等特点,教师采用“引”和“导”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师生交流,协作研讨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工具,将网络本身视为教学环境,一个无视地理,时间的教室,充分利用网络上海量的知识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较大好处。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过程交互: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交互不仅使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还因为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重视感,从而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页链接或教师引导下,通过网络共享丰富多彩的适量教学资源,还可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制作的教学资料片以互相借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方式变化:网络教学,中心是学生的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进行教学的组织和调控,并在网络中进行查阅引导、点对点的因材施教来帮助学生,而学生之间通过学习小组进行协作讨论,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丰富:现代网络发展速度非常快,作为授课老师,只要稍为注意,就可以搜集许多跟教学内容相关网上教学资源和拓展知识,比如本校或外校编制的课件和网上的百科。并且网络教学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学生可以获得更详尽的知识积累。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实现方式

现行的基于网络环境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集中授课与点对点解惑。教师先集中学生(可以在普通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然后将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接着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常用交流软件,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当出现同学间讨论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指导解疑,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还可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公布并纠正,对有创造性的见解进行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

(二)自主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积累的教学资源,将之存放在学校教学资源服务器上,并在学校主页上放上链接。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教学网站主页,经过必要的验证,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具体课程,然后浏览知识内容和任务信息,并可以通过与教师、同学进行即时或非即时的交流咨询,获得学习帮助。学生即可以共享教学网站上面的大量教学信息,还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搜索功能搜索到相关的拓展知识。

五、常见问题和对策方法

笔者在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不少现实中难以避免的一些问题,下面主要谈谈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竖立正确的理念。笔者因为较早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和工作,碰到过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对此教学模式的错误理解,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有一些抵触和失误。

比如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就是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我们通过培训时的实例让他们明白,网络中的教学形式多样,单纯的演示只是换个皮的灌输,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和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主动的学。网络教学中,课堂提问回答仅仅相当于是网络中交互的一小部分,网络中的交互还包含着学生之间的交互,排列组合的数量级更高,还可以进行非实时的交流,这对与课堂问答是非常有效的补充。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网络教学最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内容和素材在服务器上一堆,课堂上布置任务,然后坐等学生交作业。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网络教学虽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但本质上需要有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组织和调控者,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本质上还是一样的。网络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要有适应过程。初接触这网络教学的学生因已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较易出现必须由老师进行指导和要求,少有主动性探索网络上知识的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因为网络媒体中多样信息的出现,结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出现课堂纪律失控。解决办法是在学生初接触此类教学模式时,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性学习,并且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要搞活课堂气氛而把教学课件搞的过于花哨,从而让教学过程变得主从颠倒。在教学中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上各种媒体的喜好,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分配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一个适应过程,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教学进度的度量条件。

(三)教学信息容量过度。笔者在刚开始网络环境下教学时,出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考虑,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相关拓展知识和教学资源,但是学生的反应并不好,经过调查发现原因是知识信息太多,选择的东西也太多,从而让刚开始接触此类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多数学生无法消化吸收。并出现学生间无法同步学习,协作讨论的课堂现象。因为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当笔者适当减少了部分重复和过高的知识拓展内容,同时调整教学资源的排列顺序,加以时间说明,以方便学生检索后,学生的反应较为良好。由此深刻感受到网络教学中过大的信息容量并不适合,要从掌握学科教学大纲里的知识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出发,不能过度增加知识信息。这一点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

(四)教学素材积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课件制作,曾设想制做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对某些专用课程长时间的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想法并不正确。首先因为专业的问题,计算机课程的变化很快,即使是一些经典的程序设计类,也会有教与学的新变化,而不得不加入新的内容。至于非程序设计课程来说,课程内容更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经常变化。经过思考和经验积累,笔者发现较好的办法是制作课程子模块。把一些常见的学习问题或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单独做成小课件,放在网上,比如网络课程中的硬件介绍和拓扑图,C程序设计中的经典程序,图形图像课程中的变形、路径操作,文字表格处理的字体页面调整、函数应用等。根据的不同需要,或将其嵌入新课件,或将其嵌入讨论系统等,从而简化了课件制作过程,还可不断积累效果较好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索资料。并假想转换角色,自己是教师来制作传授别人知识的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强化了自己查找资料和自学的能力。

六、网络环境建设

基于网络的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一个以上的教学站点服务器,最好接入互联网,建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专业维护人员。这或许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负担还是较重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央对于教育的重视,限于硬件上的教学条件应会得到改善。从笔者所在的地区来看,网络环境的建设,普通的学校基本都能完成,即使不能达到一个完整功能的校园网络,也通常具备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接入互联网这一点,在多数地区的学校应无问题。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极快,通常从设计到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所需的硬件和集成能力来说,多数学校所在地的商业公司都能完成。最基本的网络硬件要求:星形拓扑结构,双绞线布线,普通网络教室或小型计算机房,普通路由,交换机,教学服务器。

软件上从笔者使用的经验来看,学校一级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对技术的依赖并不高。如果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网站、通用软件等资源,并把握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员去做这一原则,那么只需要校内教师学会运用一些常用办公或已经设计好的课件软件而已。比如:Authorware或课件大师,微软办公套件里的powerpoint、黑马网络教室,免费邮件系统、QQ软件等。

七、结束语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开始快速步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正处于网络服务快速普及的新时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这个时代的自然要求,也是学校教学的必然发展。构建校园网,努力营造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应是未来教学模式变化中的一个大趋势。善用互联网,善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捷以及适应这个环境下的教学理念转变,是这个时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2.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生物学

前言: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 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求知欲, 并主动参与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除了具备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外, 还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 学习的压力一定要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 即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 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 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和锻炼培养能力。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之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性体现在学生学习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对知识的盲从性。

在中国现代,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脑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包括大学校园内。

2004年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了《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其中, 60%的人拥有手机, 27%的人拥有电脑, 20%的人拥有PDA, 12%的人拥有MP3。2013年《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发现, 现在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 绝大部分都拥有了电脑。

大众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网络化的历程, 网络从过去的2G、3G到现代4G, 从过去的有线上网到现代的无线上网, 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 开放与互动;但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违背了理性, 利用网络技术牟取暴利, 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极大危害。网络技术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经济、社会、法律、伦理、文化等多种手段, 比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建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网络社会结构, 发展具有人性化的新技术, 建构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建构具有现代网络精神的网络伦理, 培养健康、全面的网络人格, 等等。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 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建立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络, 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 也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人的自律和自重。因此, 网络的未来应朝着个人与社会, 个体与群体, 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而有张力的互动形态发展, 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共合体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同样, 在大学校园内, 对学生而言网络所起的作用也有两面性。网络的好处是它能够促使大学成了一个开放的校外园, 顺利地联系外面的世界及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网络也会使某些学生认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 到使用时, 只要上网查找就行了, 读书无用, 浪费时间, 所以他们将美好光阴浪费于网络游戏世界, 内心变得无比空虚[1]。

网络环境是一个现实, 我们无法拒绝它[2,3]。但我们普通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它, 利用它自主地学习, 而不沉迷网络游戏呢?作为教师, 如何引领大学生走进现代化的网络世界, 提高学习效率, 是体现教学能力的不可回避的话题[4]。结合教学改革, 我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即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案例, 现总结如下。

案例:

我们从英国生工网站 (Http://www.sanger.ac.uk) 获得了一款英文版的生物信息学软件Artemis, 该软件主要是将细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差异化图示, 为进一步研究细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奠定基础。

破译并应用此款软件, 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能力、电脑网络的应用能力, 以及兴趣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由于本人对电脑网络知识的缺乏, 此款软件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工1101班本科学生闫竞直同学, 主动联系了我。他具有电脑相关知识、英语及对生物学软件兴趣的优势, 承担对该软件的说明书的翻译工作, 并对该软件的使用程序进行破译, 还将该软件的应用传授给其他学生, 使其他学生, 甚至研究生也能从中受益, 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的这一行为大受欢迎并得到广泛赞许。

总结与体会:

1.生物信息学知识学习和拓展,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刚进入学校接触到生物学时, 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生物学笼统概念和一些相关技术, 比较朦胧和模糊。通过该款软件的翻译和学习, 在老师的指引下才知道, 原来生物学并不单调和枯燥, 其中的世界奥妙无穷, 只是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到生物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学生会举一反三地认识到, 目前社会上正在应用的学科都不是单一的物理、数学、化学等, 而是混和了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大放光彩。就生物信息学而言, 就需要生物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学、统计学等各类知识。在对一个目标求知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许多原有知识以外的知识, 达到了拓展生物学知识的目的。

2.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减少了其对英语的畏惧和厌烦。学生为了兴趣和心中的理想, 对Artemis软件的英文说明进行了翻译。在此过程中, 学生接触了许多的生物学专业词汇。在刚接触到这些专业词汇时, 学生很不适应。对一个本科生而言, 他们在英语学习的时候, 没有学习过它们。因此, 专业生物学词汇即使查询多遍也不一定能记住, 还会经常忘记这些陌生的单词。但是通过翻译的时候反复不断地查阅, 看了数遍, 以及一些语境的联想, 他们反而对这些单词记忆深刻。大量的专业词汇的认识使得学生对这个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成功的经历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学生能够勇敢地与国外专家交流。用英语与国外专家交流, 刚开始学生有些自卑, 认为自己英语不娴熟, 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从第一封信后, 学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英语只是交流的一种工具, 虽然我们有时候用词不准确, 但外国人也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从外国专家回信后, 学生增强了自信, 勇敢地走出了语言交流的障碍。除了电子邮件交流外, 学生还在各个学术网站上发帖子询问相关问题, 积累出了自己的一套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他们觉得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 更加高效, 是更加直观有益地收集数据的方法。进入生物信息学相关的英文网站, 不论是sanger公司的网站教程、员工培训, 还是在YAHOO上进行提问, 都是要全英文进行, 如何让自己的英语书面表达更加专业, 又成为提高了英语水平的学习动力。

4.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各种相关的知识。不同于以往需要查阅很多书本才能获得某个知识, 由于电脑技术的强大力量, 现在如果遇到难题学生就会立刻通过电脑查询去解决, 只要把握好大方向, 一直向着某个方向前进即可, 而且进度明确, 进行到某一步, 都可以记下。而电脑自带检索功能, 可以帮助分门别类而不会出现多个笔记本之间的混乱且可以随时调用。充分利用时间, 真正地将学习融入整个生活, 学生不再觉得学习和生活空虚和无聊。

5.促进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动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和一些国家相关专业之间的差距, 爆发出了内心强大的求知欲。在项目完成后, 学生就更加坚定地要攻读研究生, 努力深造。

6.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同步的相互交流, 进行有声有色的学习。这是学生从软件和英语学习中得出来的感悟。通过网络, 用群组讨论的模式建立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系。以贴吧或论坛的模式使得每一个提出的问题能够经过所有学生之手, 这样能够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管理, 通过对解决问题数量进行评级等策略, 给予相应的奖励标准。成功的经历能够给学生学习无穷的满足感[5,6]。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我们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决定性的因素, 即“我要学”, 其次是老师的引导, 老师的引导可以开启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即“催化剂”。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其鼓励和切实的技术理论支持, 跨越障碍后, 学生就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就有成就感, 就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追求。成功的经历是“兴奋剂”, 忙碌而辛苦的过程是“麻醉剂”, 让学生无暇去思念网络游戏, 浪费时间而虚度年华。

参考文献

[1]翟绪阁, 卢小君, 张国梁.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8-13.

[2]徐恩芹, 胥旭.活动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自主学习研究——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现状的个案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89-92.

[3]吴菊红.调查分析: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英语[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1) :140-141.

[4]马玲.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0) :80-81.

[5]邵杰, 端木祥展, 时秀芳.网络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新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4) :85-86.

3.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三

企业的三个管理体系有各自的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组织总的管理目标。每一管理体系都致力于使其与目标相关的结果满足顾客或官方的需求和期望。不同的目标关注的内容不同。如环境目标关注控制环境因素及获得环境绩效;质量目标关注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这些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是组织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个部分的管理体系可以合成一个整体,称其为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各个管理体系存在着共同的活动,综合考虑不同的管理体系共同的活动,会给企业的管理活动的策划、资源的配置、确定组织互补的目标以及评价组织的管理体系整体有效性带来好处。

1.整合管理体系的原则

(1)管理对象相同,管理要求基本一致的内容可以进行文件的合并。 如文件控制、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预防和纠正措施等,三个标准条款的控制对象及要求基本一致,按此原则,文件都可以合并。

(2)整合后的管理要求应覆盖三个标准要求的内容,就高不就低,以三个标准中的最高要求为准。如GB/T24001、GB/T28001标准对管理体系文件没有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而GB/T19001中明确要求编制管理手册,按照本条原则就要求变只满足三个标准要求的综合管理手册。其他如“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设备管理”和计量要求,三个标准要求均有差别,按最高要求编制控制程序文件。

(3)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文件应就有可操作性。当在同一级别的文件中不能完全描述其全部具体要求时,应考虑引用下一层次文件进行描述的方式,使之条理清楚,可操作性强。

(4)体系整合应有利于减少文件数量,便于文件使用;有利于同一活动的策划、运行与监视测量,实现资源共享。

(5)在进行管理体系整合策划时,要从机构设置、定编定岗、资源配置、职能分配、运行控制、监视测量等方面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机整合。

2.整合管理体系的方法

2.1分析整合的内容

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合时,可以按照5W1H对两个标准中具有对应关系的活动要求进行分析。

(1)三个标准要求同一方面的事都可由同一人来做的可整合。如两个标准都要求设立“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整合后的管理体系,可以只设立一个管理者代表,统一负责体系整合、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要求管理者代表具有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能力。

(2)原来几个不同部门作相同的事,就可以合并由一个部门来做。

2.2文件整合的方法

综合管理体系的特点是: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完全融合在一本《管理手册》;三个体系共有的程序和分别专有的程序;将三个体系要求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文件。整合管理体系中各管理体系的有机的结合不是指多种管理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才会发挥一体化的整体效益和效率。这种有机结合的原则在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策划和编写体系文件时应得到充分考虑。

2.2.1《管理手册》的整合

《管理手册》的章节一般顺应GB/T19001标准章节号,各章节充分描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三大体系标准的4.1条款相似,但要分别描述各自体系覆盖的范围。GB/T和 GB/T28001中的4.2、4.3条款与GB/T19001第五章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条款与GB/T19001第七章“产品实现的策划”合写,GB/T24001\GB/T28001中的4.5“监视和测量”与GB/T19001第八章”测量、分析和改进”合写。总之,统一章节中应充分描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的所有要求,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小条款。

2.2.2《程序文件》的整合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均涉及: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纠正与预防措施、培训意识和能力、日常检查机制等。这些过程涉及到三个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同,可以实现完全整合。对于具有独立性的管理活动可以单独写。

2.2.3作业文件的整合

“过程方法”是GB/T19001,GB/T24001\GB/T28001三个标准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建立和整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产品实现和提供过程几乎都涉及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应对每一个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体系的要求加以整合。结合公司的实际,在相应的体系文件中统一做出规定,在体系运行中按一体化的要求来实施。

3.整合管理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确保整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

3.1.1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组织建立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依靠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建立、保持、完善整合的体系。

3.1.2合理配备资源

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投入必要的资源,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比如虽然三个体系标准没有强制要求企业的绩效达到多高程度,但是要求企业通过体系运行,不断改进自身的绩效,以满足社会和相关方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人力、环保和安全设备设施。

3.1.3认真做好各种运行记录

记录是证实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的客观证据,同时也是实施体系改进的依据。

3.1.4管理部门应具有强有力的管控和指挥能力

一个高度整合的综合管理体系,如果管理部门资源不足、能力不强、权威性不高、信息系统不畅,不仅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反而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率降低。

3.2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永恒的主题,没有持续改进机制的管理体系是没有生命力的。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管理体系过程的机会,以实现组织所设定的目标。改进措施包括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及重大的改进活动。

3.2.1定期或适时评审和调整组织管理方针

3.2.2建立日常检查机制

在三个体系的整合中,检查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监察对象包括产品、过程、体系及质量等。检查记录可以统一。

3.2.3定期组织内部审核

三个体系的审核方法是相同的,例如:询问和交谈,查阅文件与记录,现场观察,必要的测量测试等。三个体系的审核也有不同之处,通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对发现的不符合的要求按就近的原则找出违反的标准对应条款,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则要求对发现的不符合按追溯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再开出与其原因对应的标准条款。对三个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分别编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符合报告可以合写。

3.2.4开展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推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最有效方(下转第103页)(上接第81页)式。通过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对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审。管理评审报告除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做出评价外,一定要提出改进方向和具体要求。

4.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四

——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

公司管理手册自5月15日发布实施以来,我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和工程技术部组织部门成员认真、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加深了大家对管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于2010年5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三体系管理手册是对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描述,它是全部体系文件的“索引”,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有特殊的意义,是管理体系中的A层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确定了公司管理方针: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并制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手册的内容包含了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系列相关的程序描述,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的界定,制定了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则。我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是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负责部门,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年审和管理体系文件的归档整理。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就是为了完成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在书面或文件化的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应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其内容是描述实施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B层文件。

公司根据管理手册和公司运营特点,制定了20个程序文件,用于支持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程序文件详细的规定了公司运营中各个部门的过程职责,并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步骤和方法。设计到我工程技术部、技术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的程序文件主要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施工安装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符合事件处置控制程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改进过程控制程序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第三层次:作业文件

作业文件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一个程序文件可分解成几个作业文件,能在程序文件中交待清楚的活动,就不再编制作业文件;作业文件与采用要素的程序相对应,是对程序文件中整个程序或某些条款进行补充、细化,不脱离程序;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规范不作为作业文件,单独在“标准规范目录”中体现。在作业文件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

做,应采用什么方法、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即5W1H原则。作业文件的内容是描述为实施程序文件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活动。作业文件是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C层文件。

公司的作业文件由各个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制定,用于支持程序文件,使之便于操作。

通过此次的管理体系学习,我部成员对管理体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管理体系的一些理解: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在于通过按照标准要求使公司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最终使得公司产品在质量上满足顾客要求,并达到公司自定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在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整个环节中,过程的概念一直贯穿其中。所以我对过程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公司的质量、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就是按照过程建立。

对单个过程的管理,基本思路是采用PDCA的方法

1)过程的策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一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措施和计划。

2)过程的实施。

实施就是具体运作,按照策划要求组织实施,使过程正常运转起

来。在实施中,应当对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3)过程的检查。

对过程的结果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过程进行确认。所谓验证,就是对过程输出进行某种方式的测量,然后对照输入的要求,看其是否符合。如果符合要求,说明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存在问题,就应该采取纠正措施。

4)过程的改进。

过程经过检查,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改进。也就是对过程的结构、输出、输入、活动、人员及其它资源进行改变,甚至可能导致对过程的重新策划。

对公司内各种过程或部门内各种过程的管理,也是采用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是要求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关注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的应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过程的识别

识别过程可能会遇着两类情况。一是过程已经存在,则仅是过程的识别;二是过程尚未存在,那么此时的识别即为对该项过程的策划。

2)理出关键过程

企业的过程网络非常错综复杂,不管是对于哪一级管理者来说,理出关键过程,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对质量管理来说尤为重要。

3)简化过程

过程越复杂,过程的结果、运行成本、管理难度、失控可能性等各个方面就越容易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过程进行简化,我认为是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功。所谓简化,一是将过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小过程,二是将不必要的过程取消或者合并。

4)按优先次序排列过程

由于过程的重要程度不同,管理中应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将资源尽量用于重要过程。当然,这并不代表对次要过程可以放弃管理,可以不给予资源保障。

5)制定并执行过程的程序

要使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并执行程序。没有程序保障过程就会混乱,结果是过程要不未能完成,要不输出达不到要求。我认为程序的类型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形成文件的书面程序,一种是以工作习惯形成的一些潜规则。一个公司的潜规则不能太多,应受到控制,有所节制。

6)严格职责

任何过程都需要人去控制才能完成。因此,必须严格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介入。

7)关注过程接口

所谓接口,是上一个过程的输出和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之间的连接处。如果接口不相容或不协调,过程的运作就会出问题,而这可

不是影响一个过程那么简单。

8)过程的监控

过程一旦建立、运转,就应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异常。控制可通过了解过程的信息,当信息反映有异常倾向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

9)过程的改进

任何过程都存在着改进的可能性。对过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其效率或效益。我们所谈的持续改进,其对象主要就是过程。

通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学习了解,我部门成员对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分配、日常工作的作业程序和依据、公司总体方针和目标都有了系统的了解。

公司在“精心设计 诚信服务;预防为主 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方针的指导下,确立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我部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了部门目标。并实施动态管理,在公司总目标变动后,我部门成员将对部门目标做及时修改。

按照公司结构和职权分配,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由工程技术部中分立出来,并独立承担各自职责拥有相应权限。技术管理部在此次的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负责技术归档、技术指导、内审组织、内审和外审的准备工作。安全管理部负责公司各部门危险源的辨识、不可接受风险的评估;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在日常工作中,本部门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技术管理部应加强数据收集整理的管理,力求使各个部门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同时,技术管理部应加强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

2)安全管理部应加大安全宣传管理力度,务必使项目现场每位员工心中安全警钟长鸣;同时,全面识别各项目现场的危险源,进行不可接受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现场人员设备的安全。

3)工程技术部应加强项目过程记录的管理,并结合技术管理部做好项目问题的改进。

5.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五

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两法”将分别于2014年12月1日和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做好两法的学习贯彻工作,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项目部高度重视,编制了两法的学习宣贯实施方案,本人近段时间通过参加项目部的学习宣贯活动,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新两法,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法的学习,我发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更加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更加完善,适应了安全生产全范围覆盖、多层次、多角度的工作要求;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增加了安全发展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的“红线意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突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明确技术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

责任制的重要位置更加突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新增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明确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参与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突显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成为生产经营单位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政府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加大执法力度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范围,增大查封、扣押违法范围,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停止向违法企业供应动力等资源;国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府应当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这部“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的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新的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新的环境保护法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

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在政府对排污单位的监督方面,针对当前环境设施不依法正常运行、监测记录不准确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法增加了现场检查的具体内容。

新法明确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完善了环境监测制度。执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分解落实。

项目管理更加严格,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不得开工。新法将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上升为法律,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增加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增加环境经济激励措施,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

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按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新法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同时规定,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利益。

6.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 篇六

按照作业区要求,我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通过学习,收获颇多。

我认为《处分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对我们广大基层生产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对履行职责、严抓安全、精细管理的人来说是一个“安全网”、“保护伞”;但对不履行职责、忽视安全、粗放管理的人来说就会显示威力。作为一名基层队队长,我将按照《处分规定》的要求加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将《处分规定》视为不能碰触的“高压线”,精心组织,严密实施,组织和带领本队干部员工,安全、圆满地完成作业区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作为油田生产的最基层管理者,位小责却重。因为自己在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生产环节,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必须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全队负责,对作业区负责。

二要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生产管理的根本。在日常工作中,我将严格遵守“安全、质量、进度” 1的工作原则,在论证并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再追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决不会舍本逐末。

7.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探析 篇七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一、云计算环境下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通信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 数据未经系统允许而遭到篡改、数据遭到窃听而泄露, 诸如此类, 都属于网络通信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网络受到了攻击, 服务器拒绝用户服务或是传输错误。还有一种是利用云计算自身的保护模式, 进行“攻击”, 如:在云计算服务器接受了大量的通信请求时, 就会将服务请求所屏蔽, 这样就会使用户数据有失效的可能。2、存储问题。用户对数据的存放不够上心。一些用户对于数据不进行加密处理, 一旦受到攻击, 数据就会被轻松获取。同样, 数据介质也是攻击者的目标, 不将数据介质放在安全的地方, 遭到攻击, 数据也就失去了其保密性。一些用户不将数据进行备份处理, 一旦数据被攻击而导致无法修复时, 就失去了其可用性。3、身份认证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 攻击者对认证服务器进行攻击, 导致用户信息失窃。常见手段是攻击者对于第三方服务器进行攻击, 从而窃取用户信息。4、访问控制问题。攻击者利用一些手段, 使授权系统出现故障, 操作权由合法操作者手里变到了攻击者手里。还有一些合法用户, 由于无意删除数据或有意破坏数据, 也对用户数据的完整性有影响。5、审计问题。攻击者的非法手段可能妨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或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失误, 都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云计算环境下解决网络问题的措施

1、防范网络威胁。

首先建立系统安全框架, 研究网络安全知识, 以便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其次, 注重软件升级, 避免软件漏洞带来的风险。最后建立数据安全储存机制, 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2、做好数据储存的保密。

要重视对用户数据的保密工作, 对数据要进行密保问题的设置, 要把数据存放介质妥善保管, 防止攻击者的接触。在对用户数据的存放前做好备份工作, 防止数据被破坏后不能进行修复工作。

3、健全身份认证机制。

为防止身份验证的威胁, 要建立特有的、多样的身份认证机制。可以利用用户特有的指纹、角膜等, 进行认证, 也可以设立非用户本人的报警系统, 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

4、健全访问控制机制。

由于在云计算环境内用户数量大, 环境层面广, 所以不光要在不同用户之间设立不同的用户权限, 还要在同一用户不同的环境层面设立不同的用户权限, 以此来确保授权系统的正常运行。

5、健全审计机制。

设立专门的审计检查机构, 对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 及时发现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之后分析研究, 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

三、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

1、智能防火墙技术。

智能防火墙技术包括:第一, 入侵防御技术。能够将放行后数据包的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其原理是通过阻断方式妨碍信息的交流。第二, 防欺骗技术。通过对MAC的限制, 防止MAC伪装进入网络, 避免了MAC带来的损害。第三, 防扫描技术。黑客往往利用软件截取数据包, 从而获得信息, 智能防火墙技术能够扫描数据包, 以保证网络安全。第四, 防攻击技术。通过识别恶意的数据流, 防止数据流进入主机。智能防火墙技术, 以多功能、全方位的防御, 更好的保障了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安全。

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通过明了信息转换为不能直接读取的密码, 来保证信息安全。加密技术包括: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和对称性加密技术。非对称性加密技术是利用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的分离, 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攻击者就算知道了加密秘钥的算法也不易推算出解密秘钥的算法。对称性加密技术, 利用加密的秘钥破解秘钥, 推算密码。加密技术的使用, 无疑为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

3、反病毒技术。

反病毒技术分为两种:动态实时反病毒技术和静态反病毒技术。动态实时反病毒技术较高的机动性, 一旦有病毒入侵, 就能及时的发出警报信号。能够方便、彻底、全面的保护资源。静态反病毒技术, 因不具有灵活性, 不能在病毒侵入的第一时间发现, 以渐渐被淘汰, 这里也不再说明。反病毒技术为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扫除了危险。

四、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强化, 网络的攻击手段也变得层出不穷, 这无疑是云计算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的巨大威胁。所以,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迫在眉睫。只有认真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 切实的总结经验, 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 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才能正真的保证云计算下的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那勇.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10) :149-150

[2]黎伟.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问题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 :114

8.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技术讨论 篇八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认识;信息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9-0110-03

随着Internet的接人,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程度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是另一方面病毒、黑客程序、邮件炸弹、远程侦听等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网络社会的焦点。下面笔者就几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问题作一简单讨论。

1 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通迅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形式,它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法律、军事、物理、体育和医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随着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以Internet为支撑平台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信息随时都可能受到非授权的访问、篡改或破坏,也可能被阻截、替换而导致无法正确读取,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根据美国“世界日报”1993年10月报道:由于高科技犯罪,利用侦读器拦截卫星通讯用户号码,再转手拷贝出售,1992年美国就有20亿美元的国际电话费转账混乱造成有关公司严重的损失。目前,仅仅银行的密码遭他人窃取,美国银行界每年损失就达数10亿美元之巨。在1996年初,美国旧金山的计算机安全协会与联邦调查局的一次联合调查统计显示,有53%的企业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侵害,42%的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在过去的12个月被非法使用过,而五角大楼的一个研究小组称美国一年中遭受的攻击就达25万次之多。

中国的网络安全虽然还比较落后,但黑客们却已经和国际“接轨”。据公安部的资料,1998年中国共破获电脑黑客案件近百起。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中国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总数达近千种。在中国,针对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黑客犯罪案件总涉案金额已高达数亿元,针对其他行业的黑客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的速度和性能较为落后,使用的范围也不广,因此有关计算机安全的研究一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时空,在人们几乎全方位地依赖计算机网络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2信息安全的初步认识

2.1定义

信息安全是研究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下,依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对信息及其系统实施防护、检测和恢复的科学。

2.2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的研究涉及数学、计算机、通信、法律等诸多学科,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安全管理研究3个领域。其中,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密码体制理论、身份识别、访问控制与授权、安全协议等方面的研究。

2.3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从防护、检测和恢复体系上看,主要有6个安全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它们的含义解释如下: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信息不被泄露或暴露给未授权的个人、组织或系统。或者说,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获知信息的真实内容,而任何未授权者即使截获信息也无法读取信息的真实内容或使用信息。

完整性(integrity):指信息是完整的、一致的。即信息在生成、存储、传输或使用过程中未受到非授权的篡改或破坏。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指合法用户事后无法否认曾发送或接收到信息,或广义地对其行为不可抵赖。

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在信息交互过程中想过关的用户或主体是真实而非假冒或伪装的。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指主体对系统或数据的访问是按照一定规则控制的,避免出现非授权操作或使用。

可用性(availability):分为数据的可用性和系统的可用性。数据的可用性是指授权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访问其权限所允许的信息,不会受到干扰或阻碍。系统的可用性是指承载信息的系统按照其预定的规则运行,不会转移到非畅通状态,系统可用性与数据可用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3信息安全技术

3.1加密技术

3.1.1加密技术概述

加密技术能为数据或通信信息流提供机密性。同时,对其他安全机制的实现起主导作用或辅助作用。

加密算法是对消息的一种编码规则,这种规则的编码与译码依赖于称为密钥的参数。用户使用编码规则在密钥控制下把明文消息变为密文,也可以使用译码规则在密钥控制下把密文还原成明文消息。没有正确的密钥无法实现加密解密操作,从而使非授权用户无法还原机密信息。

根据密钥的特点,目前,加密技术分为两种: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对称密码算法有:DES(数据加密标准)及其各种变形、IDEA算法及AES、RC5等。比较著名的非对称密码算法有:RSA、背包密码、Ditter-HeUman、圆曲线算法等。

3.1.2密码体制

(1)对称密码。在对称密钥体制中,使用的密钥必须完全保密,且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或从加密密钥可推出解密密钥,反之亦可。常见加密标准为DES等,当使用DES时,用户和接受方采用64位密钥对报文加密和解密。DES主要采用替换和移位的方法加密。它用56位密钥对64位二进制数据块进行加密,每次加密可对64位的输入数据进行16轮编码,经一系列替换和移位后,输入的64位原始数据转换成完全不同的64位输出数据。DES算法仅使用最大为64位的标准算术和逻辑运算,运算速度快,密钥生产容易,适合于在当前大多数计算机上用软件方法实现,同时也适合于在专用芯片上实现。

(2)非对称密码。在非对称密码体制中,每个使用密码体制的主体(个人、团体或某系统)均有一对密钥:一个密钥可以公开,称为公钥;另一个密钥则必须保密,称为私钥,且不能从公钥推出私钥。在Internet中使用更多的是非对称密码系统,即公钥

系统。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是lISA算法,加密强度很高。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用自己的私钥加密一段与发送数据相关的数据作为数字签名,然后与发送数据一起用接收方密钥加密。当这些密文被接收方收到后,接收方用自己的私钥将密文解密得到发送的数据和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用发送方公布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成功,则确定是由发送方发出的。数字签名每次还与被传送的数据和时间等因素有关。由于加密强度高,而且并不要求通信双方事先要建立某种信任关系或共享某种秘密,因此十分适合Intemet网上使用。

3.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也称电子签名,在信息安全中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匿名性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数字签名包括两个过程:签名者以给定的数据单元进行签名,接收者验证该签名。

数字签名的主要工作方式为:报文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28 bit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并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收方;报文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128 bit位的散列值(或报文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报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

数字签名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如电子印章、商务合同等应用中主要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还有虚拟专用网(VPN)协议族、电子邮件安全协议族、Web安全协议、安全电子支付协议等密钥分发都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

3.3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又称为鉴别或确认,它通过验证被认证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来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符合或是否有效的一种过程,用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身份认证在当今社会如金融、医疗、保险、海关、电信、公安等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络安全等应用领域亟需高效的自动身份认证技术。分析现有的各种身份认证技术,一般意义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3.3.1传统身份认证技术 传统的身份证技术可以分为3类: (1)所知:你知道什么,这是基于秘密消息的认证方式。即认证方根据被认证方提供的信息来认证身份,典型的信息如口令、密码、暗语等。

(2)所有:你有什么,即令牌认证方式。认证方根据被认证方提供的某一实物或凭证来认证身份,典型的如令牌、证件、证书等。

(3)特征:你是什么,即生物特征认证方式。认证方根据提取被认证方的某些特征来认证身份,典型的特征如指纹、虹膜、DNA等。

总体来说,这3种认证方式都各有利弊,选择哪种认证方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

3.3.2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

人们对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和了解,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因此基于动态密码技术的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系统中,使用动态密码卡作为身份确认依据是理想的,每一个动态密码卡是独一无二的装置,能有效地代表使用者的身份,可以保证被认证对象与需要验证的身份依据之间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技术分析,使用密码卡具有安全性高、保密性强、抗抵赖性、抗重放性、抗暴露性、方便性等优点。所以,现在使用这种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可以为我们的一些网络使用带来一定的保障。

3.4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机制使用实体的标识、类别或能力,确定权限,并授予访问权。实体如果试图进行非授权访问。将被拒绝。

除了计算机网络硬设备之外,网络操作系统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基本部件。它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安全的控制策略和保护机制,防止非法入侵者攻破设防而非法获取资源。网络操作系统安全保密的核心是访问控制,即确保主体对客体的访问只能是授权的,未经授权的访问是不允许的,其操作是无效的。

3.5通信量填充——信息隐藏

通信量通填充就是指为了防止敌手对通信量的分析,需要在空闲的信道上发送一些无用的信息,以便蒙蔽对手。在专用通信线路上这种机制非常重要,但在公用信道貌岸然中则要依据环境而定。

信息隐藏则是把一则信息隐藏到看似与之无关的消息中,以便蒙蔽敌手,通常也要和密码结合才能保证不被敌手发现。

3.6路由控制

路由控制是对于信息的流经路径的选择,为一些重要信息指定路径。例如通过特定的安全子网、中继站或连接设备,也可能是要绕开某些不安全的子网、中继或连接设备。这种路由的安排可以预先安排也可作为恢复的一种方式而由端系统动态指定。恰当的路由控制可以提升环境安全性,从而可以简化其他安全机制实施的复杂性。

3.7公证

在两方或多方通信中,公证机制可以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发方、收方的身份识别和时间同步等服务。通信各方共同信赖的公证机构,称为可信第三方,它保存通信方的必要信息,并以一种可验证的方式提供上述服务。

3.8安全标记

安全标记是为数据源所附加的指明其安全属性的标记。安全标记常常在通信中与数据一起传送,它可能是与被传送的数据相连的附加数据,也可能是隐含的信息。

4结束语

上一篇:sx1212中文数据手册下一篇:兰亭序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