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2024-10-02

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精选11篇)

1.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一

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摘要:PLC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支柱,PLC课程现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首先阐述了该课程的特点,即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然后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不得当、课程安排不合理、实验器材和实习设备单一等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PLC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PLC;教学;技能

PLC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缩写,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在196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这给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控制带来了一场革命。PLC具有简单易学、使用和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其在性能上要优于继电控制,如今已被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是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三个重要支柱之一。为了适应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PLC课程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同时也是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赛的重要项目。该门课程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主干课程。

一、PLC课程的特点

在讲授PLC课程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其主要内容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基本指令及编程,步进顺序控制指令和功能指令的应用等,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课程所含指令多,知识信息量大。该门课程除了介绍连接驱动指令、多路输出指令、脉冲微分指令等常用的基本指令外,还介绍了步进指令,以及传送指令、移位指令、运算指令等功能指令。

2、课程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该门课程既涉及到了气动基本知识和传感器相关知识,还涉及到了电气控制技术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改造及故障检修等技术。

3、课程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该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让学生多动手进行操作,进行PLC仿真编程训练,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在学习完PLC这门课程后,学生除了要掌握PLC的选型、安装与调试外,还应该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具体工艺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符合控制要求的方案,完成控制程序的编程与调试,并能够对简单的故障进行维修。

二、PLC课程的教学现状

1、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未能进入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而PLC课程又属于比较难掌握的专业课程,综合性很强,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不得当。PLC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职学校的一些老教师由于其专业知识较陈旧,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而年轻教师虽然在大学里学习过PLC这门课程,但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了解,在工作几年后,无法跟上PLC技术更新的速度。而大部分学校又会出于经费方面的考虑,很少让教师外出进行培训。同时,如果教师们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先在教室中讲述指令的基本知识,再去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样就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课程授课时间短,安排不合理。PLC课程所含内容较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在学习了电工电子、电力拖动等专业课程后,再开始学习PLC的相关知识。而现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在同一学期开设电力拖动和PLC这两门课程,这样会让学生感到PLC课程难于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另外,PLC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授课时间短,授课内容多,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

4、实验器材和实习设备单一,学生视野受限。现在的中职学校一般只配备了一种型号的PLC实验台,许多功能都会受到设备的限制而不能正常实现,而且这些设备大多只能进行模拟实验,不能真正的实现外部设备与PLC的连接。同时,PLC的硬件及软件都更新的较快,如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这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实习设备的单一性及设备更新慢等原因,使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工厂中的要求不一致,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提高PLC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兴趣是指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拥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持续地进行学习与钻研,提高学习效率。在PL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尽量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有趣的动手实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考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教师要考取维修电工技师证,就需要认真学习PLC程序编写与调试的内容,在备考的同时,教师在PLC方面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各学校的同行身上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在培训过程中,应多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交流,以便更多地了解教学方法、实训室建设、实习计划等教学信息。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PLC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教师不容易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也难于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就可以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种教学方式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理论概念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运转这一内容时,可将此作为一个项目,教师先讲解此项目的实施目的、任务、要求,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控制要求,分配PLC的输入点和输出点,设计梯形图,写出相应的指令语句表,在经过教师检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在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以顺利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用到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相互协作,使学生将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学校的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鲜明特点,结合PLC课程的内容与性质,融入更加创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中职学校PLC课程的教学收获更多,使学生掌握更多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宇峰.浅谈中职《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2]张益绩.中职学校PLC课程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2014(2).[3]吕新群.中职PLC课程的有效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2.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二

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德育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是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滞后,在职业道德教育和学校德育方面都存在。造成中职德育教学内容滞后的原因:

首先,是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工作人员还拿不出多少成熟的理论成果来指导和影响学校教师的道德教育活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只能生吞活剥国家的道德教育指导方针和写在文件里的德育基本原则及其规范体系。

其次,是教育者的形象不佳。按照教育规律,没有教育者的为人师表形象,教育者不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就没有教育,德育教学更是这样。 一种成功的道德教育,教育者应始终是主导,被教育者是主体,主体是否愿意被主导,跟着主导走,重要的不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而是教育者的“教育形象”。这就是我们说的以身立教、言传身教。

再次,是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管理机构和制度都不大健全,职责不明,人员不足。作为道德理论教育,中职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中职德育必修课程进行的。这些课程由于其课程目标和标准的限制,涉及德育的内容实际上不很全面,并不能解决中职学生应当掌握的德育理论知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脱节的现象。一般来说,德育教学的课程形式都存在一定弊端,仅靠单独开设专门课程进行德育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德育问题是脱离其他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附加的内容, 仅靠在各门课程中穿插德育理论内容,容易因教师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欠缺而无法将问题深入。

二、提高德育课程教学实效的对策分析

学校的德育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作为改造学生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和遵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原则,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课程的教学除了课堂讲解的方式以外,还必须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可以尝试在如下方法的结合中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教师演讲和客座演讲。教师可以用演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有关德育课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历史发展概况。例如,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价值抉择的框架和模式,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等。教师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职业教育机构专职教师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联合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德育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提供给学生一个接触实践情况的机会; 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本校德育教师本身在抽象的德育理论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了解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相关理论。

第二,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就某个德育主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的情况并在全班做反馈报告。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辩论小组,设定一个辩论题目,让学生有时间收集相关的材料、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做一个正式的辩论。 讨论和辩论都可以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开始,例如温岭虐童案折射出新形势下幼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讨论和辩论也可以安排在每一部分政治理论的讲解之前进行,这样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讲解了德育理论以后,再让学生回顾以往的讨论、检讨和对照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强讨论的实际效果。

第三,角色扮演的情境训练和个人示范。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实际案例,通过多人组合创式情境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所涉及的角色,像警察、肇事者、旁观路人、调查员等,从表情、服饰、姿态、礼貌用语、 热情接待服务等多方面考察和训练,并通过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纠正其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做法,是学生感受职业礼仪规范。教师也可以只提供案例事实的一个大概情况,以便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想象和设想在不同的场景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伦理问题,并大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既是生动形象的,又是富有创意的。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和受教育者所在集体内的相互影响,是两个不可忽视和偏废的方面。凡是要求学生应当有的行为,教师本人应该首先具有这种行为,并且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人只能用人来建树”。活的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家长等人的全部生活和一切言行举止。

第四,日志和课外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日志的方式记录他们在实习或社会志愿服务中遭遇的伦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实际处理情况,定期安排时间讨论这些日志中的记录。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个案例或让学生选择一个案例,以论文的形式写分析报告并作为课外作业提交。在这些论文中,教师不应当期待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清晰的、无误的结论,相反要鼓励学生承认存在的困惑和两难,大胆地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并为自己辩护。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 例如,我校以民族结对子班形式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进民族团结; 开展“文明校园行”活动,让习礼仪、讲文明深入人心,让学生们树立“万事皆从礼”的观念,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服务态度。这样的德育课外活动,贴近实际生活,浅显易懂,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记得住做得来, 从而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加。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针对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德育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思考。

3.关于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三

一、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无论进行哪一个科目的教学,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作文这样相对枯燥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对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很多还是小学那一套简单的陈述句的叠加,对初中的作文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教师要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祛除,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用“随笔”的形式开始最初的写作概念的教学。初中学生正处于表现欲望极强的年纪,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看到的、了解的新鲜事物,都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分享,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点滴见闻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正是这种分享,极大地树立了“随笔”创作者的自信心,也鼓励了其他学生的尝试、展示、竞争。当此时,兴趣正浓的时候,教师对随笔写作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写作技巧,从而在无形中培养、提高写作能力。

又如,化严谨的学院术语为学校生活中的俗语热词。“插叙”,换个说法为“开小差”,贴合学生实际,虽带有明显的贬义,但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生活积累。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章,在日常的授课中贯穿作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教材,不要觉得教材就只是一个教学框架,课外作文教学书籍就一定是好的、优秀的,因为我们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由从事教学多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多数是名家作品而且体裁全面、表现手法多样,是不可多得的作文教学材料。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穿插作文教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和技能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的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短句的独特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旺盛生命力,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像这样优美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另外一种是借鉴课文中的构思和写法。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插叙手法的运用,可以将几次插叙归纳为“一个物件”、“一句话语”、“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跳出来,有意识地整理并吸收其写作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止步于改写和模仿,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之后,要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安排一些更加考验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学习《石壕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利用之前的仿写、改写中积累下的写作技巧真正与自身的想象力结合,为单纯的写作技巧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想象力指挥写作的工具完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长时间的写作素材和技巧的积累,加上初中学生飞扬的想象力,这样一个厚积薄发的写作过程,一定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这种完全由自己主宰的表达方式。一个人一旦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那么谁都无法阻止他再次取得成功,这就是作文教学一个梦的开始。

三、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评价能力,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方向,写出更为人接受的文章。而且在互评的过程中,初中生因为性格使然,往往会更加认真地进行检查,这样就会发现在自己写作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况且写作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和借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极大好处的。

在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自评自改,在对自己文章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修改。

2.互评互改,两人一组,你改我的,我改你的,修改完成后给出意见和评价。

3.轮流评改,你改我的,我该他的,他改你的,修改完成后相互交换意见。

结论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作文教学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熟悉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写作必要的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学生在几次成功的写作经历过后就必然会爱上写作这一自由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

4.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四

1大学学习的特点

在大学时期,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觉学习,由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相比中学时期,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1学习的自主性

进人到大学学习阶段,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另外,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1.2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从一人学就有专业定向问题,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等方式深人学习,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等,锻炼动手能力。

2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由于大学学习具有以上一些特点,已不同于中学的传统教育,一些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后,没能充分了解这些变化,使自己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2.1自律意识薄弱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外,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没有了中学时期的严加管教,一些学生自我放松严重,表现在正常作息时间不能保证,上课有缺席现象;听课不专心、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薄弱的自律意识,加之学习内容的加大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学习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更甚者从此自暴自弃,一撅不振。

2.2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人大学之后,这种明确的目标没有了,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变得没有动力,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个别学生甚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自己的大好年华。

2.3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选择了的,不可避免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进人到大学才发现不感兴趣;二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到大学学习,服从了专业调剂,没能选择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换专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只能凑合着读,学习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也影响到学习效果。

3改进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教

3.1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处于一种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学习效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建立一种以尊重、关怀和激励为特征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教师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持续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比起个人学习目标,学生优先考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学习;学生相信教师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评估。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是相对较好的。由此可以得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激励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3.2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对主导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权与发言权,除了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考虑积极采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发挥。

为此,教师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人手,改善教学效果:

(1)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课下需阅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实验或讨论安排、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等。这样使课程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2)课中,教师在提纲掣领地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之外,要注重提出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随堂练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创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课后,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之外,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达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学生交流,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过程。

3.3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一般就被认为是自主的。

教师可以从意识性、策略性和调控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学习者的反省意识,策略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能认识到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学习策略及其适用的条件与范围如何,调控性表现在学生能随时根据自己对学习活动的审视和反省,不断做出调节、改进和完善。

5.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五

——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杨志聪

[论文摘要]本文浅析了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根据中职生的现状,语文课程应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有所侧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如果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与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如果求职者捧着 2 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 3 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 4 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断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 5 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所以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6.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问题 措施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师资队伍。为此,笔者就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谈一点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发展的现状及成因

(一)传统教育理念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式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唯学历”“唯文凭”的思想,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是一纸文凭。每年的就业招聘季,用人单位总是把目光聚焦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这些民众思想及影象极大地影响着中职教育的招生与教学工作。来中职学校就读,多数初中学生都是在无奈之下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就导致中职生的学生素质较低、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生源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这就促使中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职业幸福感不强,从而形成不被社会认可、缺乏职业自信心和工作动力的现状。

(二)中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双师型”师资短缺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又有本专业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短缺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二是师资培养与企业配合不够密切。

二、加强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增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正能量的认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家调控配置资源的方式多样化,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都能成为政府调控的有效途径。中职教育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的认知不客观,亟需政府进行积极地引导与纠正。

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扶持以及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中职教育的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当代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双赢政策,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动力。

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中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宣传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引导百姓了解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大意义。二是加大对优秀中职学校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逐渐接受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三是提高级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待遇。

(二)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实施分层次培训。

针对国内目前中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社会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师资培训的主管部门应尽量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对教师,包括岗前培训、初级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学历提升等培训方式。对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应涵盖班主任培训、教研室主任培训、学生处主任培训和校长培训等全方位培训。

2、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中职师资队伍,就要具备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高超的社会经验和操作技能。因而,富有特色的培训基地是培训中职师资的重要保障。就当前国内培训机构而言,高校基地在提高我国中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在高校基地开展对中职教师的多层次培训工作,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承担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干部的培训任务;依托网络远程培训,对在职教师广泛开展政治和业务培训,并定期集中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单元,最后进行考核认定。

3、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与措施。

中职教师培养培训需要相关措施的保障。首先要创新培养机制拓宽培养途径,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来任教。在培养教师的专业类别上应与当地区域经济特点有机结合,应优先安排培养在校生人数多且需求量大的专业类教师。

其次要推进中职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调整各中职学校编制,腾出编制空间,确保培养出的中职师资下得去。二是逐步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新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是要确保中职师资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各地区政府财政每年应按照一定比例给中职学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养培训。

(三)推进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这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建立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一方面,教师对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环节、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有了详尽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充分认知,有助于教师在执教中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管理模式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7.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文化程度以及能力, 我们制定出了一套适合中职教学的方法, 改变了过去的数学教学的思想, 完善了以往的教学体系, 摒弃了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 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发展方向, 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开放性思维方式等。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 在中职数学内容深度上, 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在数学教学体系中贯穿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针。把解决具体问题当成是发展的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上, 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力争把学生从复杂证明和繁杂的运算过程中解脱出来, 培养和训练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灵活使用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制定大纲

职业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指教教材的改革, 新的教材引用了新的内容、思想等与时俱进的东西。在精选传统知识的基础上, 增加了实践方面的题材, 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同时有效地考虑到不同专业的通用型的特点以及他们自身的独特性等问题。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比较多, 现行的教材不能有效地将文化课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到一起, 具体存在两大问题:

(1) 教材的知识顺序与实践课的顺序不一致; (2) 个别专业要用的知识内容被不当的删减, 导致无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基于此, 我们要灵活的处理数学教材。在总的框架不变的前提下, 秉着不影响知识系统完整性的要求, 不断的调整和增补相关的专业所需的内容, 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 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a.像是旅游以及平面设计, 就可以在学习了集合的内容之后, 适当的引进立体几何的内容。而立体几何在很多的职校教材中被删减, 但是他对上述两专业有重要的意义。立体几何能过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还有制图水平等等, 通过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专业课的学习。b.电子类专业, 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 函数y=Asin (wx+φ) 的图像 (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 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物理学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 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 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 都有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将知识与专业完美结合。

3 构建中职数学教学模块, 强化学生对“够用”知识的掌握

我们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树立了“淡化形式, 加强基础, 降低起点, 更新内容”的新观念。所谓淡化形式具体指的是摈弃现有的教材中的太多严密以及形式的内容。所谓加强基础指的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把相对稳定的、重要简约的数学知识充实到中职数学教学中去, 使它们得到应有的位置, 并尽量的把基础知识和实际状况联系到一起, 真正实现中职教学的教学理念;降低起点, 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课程;所谓更新内容指的是把过去教学中的复杂的计算以及繁琐的知识删除, 而是引进一些现代知识和生活中必备的知识等实际性的内容, 真正的使中职数学朝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4 优化中职数学课程内容

中职数学课程作为成熟的数学分支, 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但是基于中职学生以及中职教学本身的特点这种模式需要改进。因为一是中职学生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抽象化的知识会成为他们的学习阻碍, 二是, 现代的中职教学多是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基本的发展理念, 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职数学课程的主脉络, 掌握中职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 引导他们运用中职数学知识进行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使他们在适度的数学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 我们要尽可能的降低抽象性的内容, 多引入一些实用性的内容。改革传统的教材组织顺序, 强化生动的数学思维方式, 着重实用的科学算法特征, 使中职数学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素质、训练数学应用技术的平台。

5 注重初中与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某一章节, 他的连贯性非常强, 只有掌握好前一项内容, 才能更好的把握后续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以缩短初中与职业学校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 顺利进入职业学校数学园地。

我们要有效地衔接好初中数学与职校数学教材体系。如:命题、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 这里面既包含职校的新内容又有初中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不断的贯穿初中的知识内容, 同时要仔细的区分好新旧知识, 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初始阶段我们应当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 用联想以及对比等的形式来不断的复习旧知识, 同时慢慢的引进新内容。如空间几何教学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 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相对比, 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 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职业学校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 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 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 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 认识职教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内容, 同时掌握新知识, 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 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采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教学, 就会使得基础好的同学不能获取到足够的知识, 差的同学不能有效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分层次进行, 。授课过程中要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 提问时, 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 中等生补充, 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 优生补充完善, 教师作出评价后, 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 再让优生回答。这样能够有效地将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他们都能够掌握知识, 还能够相互的帮助, 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水平。

7 加强课外辅导,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 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一样的辅导。有的采取启发式, 有的采取指导式, 有的个别辅导,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知识。例如对底子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帮其复习旧知识, 在复习的过程中慢慢的引进新知识。对底子好的学生一般是采用启发思想的方式来辅导学习,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8 结束语

总之,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不同的学生分类进行辅导, 积极研究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助思维能力, 把教学真正的与实践结合起来。

摘要:在职业学校,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有效地起到培养学生自身素养的功能, 同时还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最近几年我们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数学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等。笔者撰写本文主要分析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 尽最大努力的提高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学数学研究, 2005, 5.[1]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学数学研究, 2005, 5.

8.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八

一、上好“见面”课,让学生与语文“一见钟情”

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否则,很难成就好姻缘。老师的第一堂课,虽然与见面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剐,但其中的奥妙,却有几分相似。一堂好的见面课。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引人入胜。如一首歌的序曲优美动人。如一条河的源泉清冽丰足,能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语文。

首先,做好自我介绍,保证有一个漂亮出彩的的亮相。这个开场白,我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来历以及求学经历。其中,我讲到了我初中时的一段经历:在一次元旦师生联欢会上,作为主持人的我闹了个大笑话,把叫“刘小齐”的表演者说成了“刘少齐”。从此。我就有了外号:“刘少奇”。自那时起,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汉字的严谨性和语文的无限魅力。也因此深深地爱上了语文。并考进了大学的中文系。借此我告诉学生:“你看一个字,就引出了一段故事,语文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又是多么博大精深,只要学好它,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绚丽精彩。”这样的亮相不仅能吸引学生,更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师生理解,促进教学相长。

其次,巧用多媒体教学,凸显语文教学的优势。多媒体在声像性、形象性、直观性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巧用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展现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感和文化魅力。如果第一次上课就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会让语文教学从起始阶段就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诸如好奇心、期望、兴趣等心理因素,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二、生活即教育,构建生活大课堂

曾经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经常带学生到农村、工厂、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虽然他从不逼迫学生,但学生们却都深深地爱着语文。“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因此,教师要适时调整、补充、拓展教材的内容,主动构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语文材料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课堂的统一体。语文教学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回归生活,让学生们明白语文不仅能够记录自己,还能让我们阅读他人;不仅能让我们穿越历史,更能让我们创造未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这种生活大课堂可以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深刻、快乐,可以使学生拥有睿智的头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迭成《课标》总目标所指出的“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住和审美情趣。”

三、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要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优化教法。

首先,导入新课趣味化。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能调动情感,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讲故事、猜谜语、设悬念、引古诗、对对联、唱流行歌曲、截取最新的电影片段、最新的小品等方法,都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从而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其次,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化。新课改倡导的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讲《鸿门宴》时这样安排:课前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并编写课本剧;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未上台表演的负责评价;课后准备辩论会,辩题是“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化枯燥乏味的的古文学习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表演与辩论,又使不同学生的特质得以展现,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他们谋职及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将带来有益的帮助。

再次。课程结构灵活化。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也就是教无定法,这“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比如在教《内蒙访古》中的《一段最古的长城》,就可采取中间突破法。第二册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和第四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比着教,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情感,感受苏轼的豪放以及豪放背后的婉约,更好的了解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必读课《鸿门宴》可以和自读课《垓下之战》结合在一起同时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显然。课程结构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9.关于提高基层案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篇九

一、提升基层案件质量的经验做法

一是对标对表查问题。定期组建检查组,对全县纪检监察组织自办案件进行全面检查,对照《案件质量评查表》,从基础材料、程序手续、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处分执行5大方面16个评分项目着手,逐项对照、逐案打分,建立问题清单,做到“一案一评分”、“一案一清单”。同时,根据案件质量评分情况,汇总梳理问题清单,总结提炼共性问题,填写《问题清单反馈表》,通过当面沟通、集中通报、书面反馈等逐一反馈,提出整改建议,实行销号管理,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适时进行“回头看”,通过以查促改,提高案件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

10.关于提高物流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篇十

关键词:生产企业;数据包络分析; 有效性

由于我国物流体系还不完善,现在仍有许多生产企业自营物流。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73%的企业拥有仓库,平均仓储面积3120平方米,物流装卸机具自有率60%以上。在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物流服务的趋势背景下,研究生产企业如何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企业物流活动的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DEA方法评价企业物流能力的程序

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关性影响大,整个系统很难统一描述,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则避开了对这些交互作用与关系影响的显性,通过确定“有效前沿面”中被评价对象的相对有效性对其定位,从而对企业物流能力给予有效的评价。其评价主要有以下4个步骤。

1.选择和确定决策单位

DEA法以同质与同一市场条件为标准,来选择所要评估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简称DMU),否则将因为各决策单位的不同,而使评估结果失去意义。由于不同的生产企业物流要求不同,整个企业的物流链将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为了评价效果的有效性,本文选取物流过程类似的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

选取DMU愈多,愈容易形成效率前缘,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也愈容易确定。但过多的DMU会增加外生干扰评估结果的机会,也使决策单位样本数达到要求有一定难度。由于选取大量具有类似物流运作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选取尽量多的企业。

2.确定投入产出项

运用DEA方法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投入产出项目。影响组织经营效率的投入及产出因素相当多,但在实际衡量时也不应考虑太多投入产出要素,否则各DMU的效率值将均为1.0,以失去效率衡量的用意。本文采用多指标合成方法进行降维处理。企业物流能力的投入产出项将在后面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加以说明。

3.评估模式的选择

DEA模型有多种型式,其一般模型为C2R模型,它在评价判断各个决策单位的投入产出相对于其他决策单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有独到的优势。[2]本文对企业物流能力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揭示企业在其业内的物流运作的规模、技术投入是否合适,效果是否有效,所以在实证研究中选择了C2R模型。

4.进行DEA评价和分析获取决策的信息

进行DEA评价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模型求解以及计算结果分析。模型的求解可以通过运行通用的线性规划软件或专门的DEA软件来实现。

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是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投入,或减少其他种类的产出,无法再增加任何产出;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投入,或减少其它种类的产出,无法再减少任何投入[3]。应用DEA评价的结果,对无效企业与有效企业进行比较,确定非效率企业需要改进方向是物流链,还是物流链中的哪种因素以及调整幅度大小,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关管理的信息。

二、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整体的物流能力是每个物流阶段中各种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包括每个节点和线的物流能力。[4] 如前所述,我们选取存在类似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阶段的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节点和线的物流能力角度出发,建立企业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如下:

(1)有形要素。有形要素包括采购物流能力、采购与生产的交界点、生产物流能力、生产与分销的交界点和分销物流能力。采购物流能力包括采购过程耗费时间、采购人员数量及平均采购能力、采购车队的运输量、及时送达率和车辆空载率。采购与生产的交界点包括物料的存储费用、存储仓库利用率、企业存储仓库的存储量和流量、存储管理需要的员工数量和存储时间及调配时间。生产物流能力包括从物料进入生产阶段到进入成品储存库的流通时间、生产成品期间的物流费用和物流工作人员数量。生产与分销的交界点包括成品存储时间、成品存储最大量及平均仓库利用率、平均存储费用以及成品的包装、分装时间和成本。分销物流能力包括总部至各分销点的运输过程的车辆数量、本阶段的平均时间、各分销点的存储最大量及平均仓库利用率、及时送达率。

(2)无形要素。无形要素包括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指标的简化

考虑到实际运用中选取样本的个数以及数据选取的准确,将可以合并的因素进行合并,将无形因素进行物化,并且考虑整个物流运作过程,本文界定的投入产出项如下:

输入指标:物流系统成本投入,物流系统工作人员的数量,车辆均年物品周转量,生产原料仓库的容纳量,分销成品仓库的容纳量;

输出指标:平均物流运作时间,车辆的平均使用率,原料仓库的平均使用率,成品仓库的平均使用率,物品错发率,工作人员对本企业物流系统的满意度,平均安全送达率。

三、实证分析

对某生产行业选取了具有类似物流过程的8家生产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查和咨询,获得了它们2007年的各项物流投入和产出指标值(这里省去原始数据)。使用软件处理所得的数据计算各决策单位C2R模型的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1.DEA有效的企业根据表1的评价结果可知,DMU1、DMU4、DMU8既是规模有效又是技术有效的。如

果我们研究的企业是DMU1、DMU4、DMU8中的某一个,则我们认为企业的物流运作较为成功,各种资源的分配较为合理。这些企业可以将物流能力作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一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企业的DEA有效是经过同行业进行比较,在我国现阶段物流条件下相对具有优势的企业。

从DEA评价选择的经济性来看,当DMU为DEA有效时,对该DMU来说要保证其产出量不减,其投入量显然也不能再减少。但如果我们选取的决策单位里有欧美的成功物流运作企业的话,这些企业的DEA值可能就是无效的,所以在有效的企业也并非没有可以改进之处的。

2.DEA 无效的企业

如果我们研究的企业是DMU2、DMU3、DMU5、DMU6、DMU7中的某一个,则可以看出该企业没有同时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这样的企业是需要对自己的物流能力重新审视的。无效的物流能力运作不仅没有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物流支持,反而可能是企业包袱。根据所得数据比较该企业与DMU有效的企业差距,调整投入,再进行评价,以达到有效。根据DEA模型对评价结果的选择标准,认为DEA有效性值等于1最佳,等于1以外的,则是越接近1越佳[5]。对于无效企业也可以采用另一个模型(C2GS2)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技术和规模方面应该从哪里入手进行改进。

四、结束语

对企业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具有以下作用:

(1)企业物流能力评价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营物流中存在的缺陷,确定企业物流系统是否需要改进,了解影响企业物流能力有效及非有效的主要因素,从而便于企业采取措施,改进非有效的指标数值,为今后物流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本文采用了多个相似生产企业横向比较,确定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否有效。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采用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纵向计算,以确定在自营物流投资中何种比例更加有效。

(3)当对DEA评价和分析结论不满意时,在不脱离评价目的前提下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重新求解。反复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进行不同的DEA评价分析,对比不同的结果,可以观察到哪些指标对DMU的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这对企业如何调配资源是非常有用的。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1.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术教学 影响力 教学观念 困境

中职学校作为学生进行专业深造的场所,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中职教育的性质是以就业为主、专业教育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职业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为他们的未来求职之路增加砝码。中职学校里的学生素质高低不同,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的专业基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他们都是具有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不安于现状,具有灵活的头脑,他们希望通过专业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中职美术教学以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涉及色彩的调配、美术创意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等,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美术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根据我的美术教学经验,我谈谈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美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素质偏低,给中职美术教学带来困难

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很多是因为初中成绩差,上不了高中。由于他们个人的原因导致在学习上失败,所以不得不选择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得他们的整体素质偏低,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有一部分中职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把精力都放在了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这样就给中职美术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学生自身的学习造成阻碍。社会上对中职学校以及学生的偏见也给他们的内心造成伤害,种种原因综合起来,使中职教育步履维艰。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限,通常是用以美术欣赏课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很少会花费心思琢磨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的效率等,整个美术教学都是一种模式。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所教授的美术知识与现实不符,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美术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而是要学会实际的技能去更好地就业。由于美术教师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美术教学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会出现重视理工专业、轻视人文专业的现象,因为在就业时理工专业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中职学校重视专业的现象是一直都存在的,往往为了促进就业率,会轻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因此,这样的误区使得中职学校在对美术教学的师资投入上明显匮乏,教学技术装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对于艺术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中职学校的这种做法不仅影响到美术教育的顺利进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本身的发展。

二、提高中职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认清中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发挥就业导向作用

当前中职美术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形势不容乐观。中职学校必须认清现实,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人文专业的重视程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科。中职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中职学校不能在轻视美术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突出美术专业的优势,加强学生美术方面的教育,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争取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鼓舞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美术教学应该多样化,不能将就业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如果得不到基础的教育,那么很难在学习上有新的进展,所以要求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有进步。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遇到困难,不能只想着怎么责备学生,要用鼓励的话语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才不会再犯错。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美术锻炼,不仅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对美术充满热爱。

(三)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

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分析,中职美术专业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关键作用,美术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教学重点,大胆创新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中职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继续学习深造,封闭式培训以及参加教研活动等,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只要是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都是可以尝试的。就拿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来说,通过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作为中职美术教师,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

(四)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美术教学得到了很多机遇。中职美术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创作角度的选取的时候,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构思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要有自己的风格在里面。这也是中职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创意,争取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把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让学生能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不会因为自己基础差而灰心,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关心而失落。

美术教学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助推器。中职美术教育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跟随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美育与智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乐于奉献,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前景必将更加灿烂。

上一篇:上好小学美术课之我见下一篇:体育局业务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