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2024-07-13

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精选14篇)

1.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篇一

听《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有感

今天上午参加了周口市中心城区组织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会,听了王进良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王老师从概念、概念的构成、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步骤与组织策略、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七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

一、概念的引入要恰当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老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二、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如果这些概念不清,就会思绪混乱,计算、推理发生错误,就会影响今后整个数学的学习。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很多是对数学概念的不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概念的可接受性。王老师在讲座中举了一个例子,计算进位加法时,学生知道“凑十法”,却不会使用,通过掰手指运算,导致计算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加法进位时,应先让学生通过摆实物、图形,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用“凑十法”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这样通过实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用直观教具,进行模拟形象的感知,如演示图片、模型等,同时配以动作表情,通过物象直观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出来。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鲜明、完整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

三、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听了王老师的课,我觉得在教学小数时,学生学了“小数”的全部知识后,可以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小数,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外币兑换,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等问题。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听了王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周口市建设路小学

宋琪

2018年4月12日

2.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篇二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课;重要性;教学方法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支撑整个物理学的奠基石。物理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现象、概念、规律和理论四个方面,其中概念是相关规律和理论的基础,毕竟规律还是用来反映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力,什么是质量,什么是加速度,那么,根本就无法去掌握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概念是整个学科之中非常难的一个知识点。眼下的学生,不是认为概念是可有可无高考不考的内容,就是认为概念实在太难理解根本无法掌握,这两种心态都是非常危险的。物理概念的难,主要就难在学生往往吃不透概念,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含义,只能死记硬背,注重形式。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运用公式的时候往往迟疑不定,无法灵活运用,进而造成学习吃力,无法对物理学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所以,学好物理,概念是关键。

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一把金钥匙。物理概念的掌握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首先认真观察,然后通过实验获取相关的知识,再根据自己学过的相关物理方法,通过自己的思维把认识的新事物和脑海里原有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学生就会利用这个规律去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二、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概念

1.充分利用物理前概念

所谓的物理前概念,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相关的概念之前已经大致地了解了一些物理现象,有了一些很丰富的相关物理体验,这样的粗糙经验就称之为物理前概念。一些前概念是对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物理学习,比如:在加速度这个知识点中,高中生很难理解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让他们无从下手。而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的特色教学就不一样了,他们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进行理解,这就好解释得多了,比如:家庭收入、房价的上涨等相关的变化。但是,还有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由于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已经在高中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很多学生都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有力在支撑着,因为生活中所有的运动都有力在支撑着,所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维很困难,但是,不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干扰。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正确前概念,改变他们的错误前概念,让他们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的基础就是学生脑海里丰富的前概念知识。

2.合理运用物理假说和物理模型

物理假说和物理模型一直是帮助高中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模型相对简单和直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学生可以在脑海里形成相对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而可以很好地理解概念所要表达的东西。所谓的假说,就是人们根据科学知识,在研究现象的时候,对其存在现象和规律进行一个合理的假设,然后用相关的方法来逐渐地证实。物理假说是物理界探索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时候,非常重要。在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的高效率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到的,而且是非常实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把这些假说和模型适当地融入课堂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3.利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概念掌握

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抽象,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而把握住概念。面对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抽象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同一个物理现象有很多的相关因素,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诱导了。近几年江西金太阳研究中心的高效课堂对这一方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这种学习模式不但注重学生的悟,而且注重老师的导,二者相互平衡、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加重要的是,高效课堂在教这些知识的时候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能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和交流,从而能更深地理解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1]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小学数学概念课的预习方法 篇三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A、举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B、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长方体和在正方体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像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区别。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C、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再如预习《除法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除法与乘法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 小学生应该怎么样进行预习

★ 数学预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

★ 大学应该如何高效预习才好

★ 一年级数学下册应该怎么预习

★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进行数学预习

★ 小学生应该如何学好语文

★ 英语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

★ 英语专业的人应该怎么学英语

4.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篇四

执教人:杨小松

课型:练笔写作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的:1、理解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一个“情”字。

2、开头、中间叙事和结尾的连贯性。

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4、掌握叙事散文的写法

教学步骤:

教学模块一

1、利用学过的叙事散文如《背影》、《藤野先生》导入。

2、板书课题

教学模块二

讲授1:任何一篇叙事散文,其叙事的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情,也就是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情”有:师生情、同窗情、战友情、故土情、亲情(母女情、父子情、手足情......)

要求:请同学们就以上几种“情”,各列一个题目。例如

师生情:老师的白发渡船

同窗情:我的同桌我们班的趣事

战友情:连长,你一路走好

故土情:家乡新貌我爱家乡的荒草坡

亲情(母女情、父子情、手足情......):妈妈的白发父爱如山苍老的姐姐

练笔1:学生选择黑板上其中一个题目作为作文题目,写几句开头。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嗦重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如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借助修辞,或引用诗文。教师提示:(1)首先想好下文打算叙什么事抒什么情,才确定写开头。

(2)开篇点题

(3)利用关键性字眼

要求:文章开头写好后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教师视导、纠正、肯定、表扬)

教学模块三

讲授2:选材是关键,应该选择最能突出主题的事例作为材料,在叙事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要惜字如金。

练笔2:学生根据题目和上文开头写正文。

要求:(1)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方法

(2)运用两种以上表达方式

(3)运用三种以上描写方法

(4)读一读,与大家分享

(教师视导、纠正、肯定、表扬)

教学模块四

讲授3:刚才同学们把开头正文都写好了,现在请你结尾。结尾的方法很多,但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

练笔3:写结尾

要求:结尾时要提升你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文章的高度。尽量与开头相照应,语言要含蓄,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教学模块五

互学:交换文章读一读,悟一悟。

归纳:叙事散文要有好的谋篇布局,段落要分明,思路要清晰。语言可以平实,但要从平实中由浅入深地变化,直到让读者感悟道理,从而引起思想的共鸣;也可以用华丽的语言,但是不可以过于做作。其次写好叙事散文要有“悟性”,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当我们发现了和感悟了,就不能不轻不痒地放过了,要流溢于笔下,成为激励自我,奉劝世人的济世良方。

作业:把这节课你写的文章整理后,抄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叙事散文

(情)

师生情同窗情战友情故土情亲情

题目:(学生写在黑板上)

开头:一简、二新,三美

正文:叙事清楚、语言生动、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语言要含蓄,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

(-第二学期)

课型:作文教学探讨课

课题:叙事散文写法之我见

执教人:杨小松

执教班级:八(6)班

执教时间:4月21日上午第一节

5.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篇五

随县高城寺小学 刘勇

教学小笔记今天要上“位置”的练习课,刚好又听了同事的这节练习课。静下来反思时,有一些自我的见解。

其实本节练习课是我们自己加的,教参上没有这节。因为刚开学,学生的情绪有些浮躁,听课质量不高,而且有些知识有一定难处,在上完新课之后,我们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第一单元掌握的不是很扎实,于是有了这节练习课。

说实话一直觉得练习课比新授课难上,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新事物喜欢新知识,另一方面练习课比新课更有针对性,练习题较新课也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而且要更有针对性。就拿这节练习课来说,对于较简单的“上下前后”找那学学困生回答便可,其他学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不错。对于“左右”却要多费些心,因为在新授时发现不但是学困生,有部分中等生和优等生也掌握不好,那么就要大面积的提问和练习,而且重要要说做题的步骤,让学生在不断的说和练中真正掌握。对于“位置”重要的是学生分析题的能力,要知道横竖行各表示什么,先说的是行还是列,逐一的分析,然后再去回答问题。在不断的分析中学生能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思路,那么这节练习课也就达到效果了。

6.小学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初探 篇六

关键词:数学概念;引入;理解

一、依据概念产生背景,有效引入概念,有效运用

数学概念很抽象,因此教师要熟悉概念的生活、知识背景,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入概念,对学生理解概念很有帮助。

1.从活动情境引入概念

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在引入概念之前,教师创设积极的故事情境、冲突情境、操作情境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真实、有趣、富有挑战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创设一个操作情境,每个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球、圆柱体等物体放在一个袋子里,同桌互相摸出长方体,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摸对的?通过摸长方体的动手操作活动,为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谜语:“有个宝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日历)这样一个有趣的谜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圈一圈有意义的日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年、月、日與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从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演示、感知或说明来引入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

3.从已有认知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前后相连,教学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已掌握的数学概念或数学知识引入新的概念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的概念,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为后续理解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奠定了基础,求两(三)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做好铺垫。

二、抓住概念本质,有效理解概念

1.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每一个概念都是由几个词或词组组成,精确地阐述了这一概念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描述概念本质特征的字词,体会其含义的本质,让学生建立一个准确、简洁的概念。

2.利用正反对比理解概念

学生在初步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例,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要及时运用正反对比练习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在概念揭示后往往要针对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

3.回顾旧概念理解新概念

有些概念很相似,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以前的相似概念,区分它们的异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的含义。

三、精心设计作业,有效运用概念

1.斛决问题——有效运用概念

概念的产生有它的实际生活背景,只有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实际意义。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设计:动手折出一张纸的 ,并给它涂上颜色,将学生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为什么这些图形不一样,涂色部分也不一样,却都可以用 表示呢?学生不但认识了 表示的意义,而且还认识到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2.拓展练习——灵活运用概念

学生在掌握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后,应巧设“拓展练习”,适当地改变概念的叙述方式、表达形式、应用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后,设计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怎样求右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此题不仅让学生明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获得底和高的具体数据的两个条件,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对应底和高的理解。当然,这道题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再次变式,如,知道一底两高,求另外一底或周长。

总之,教师在教学概念课时,应根据概念的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知识基础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展开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加强辨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7.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数学概念课的课前准备阶段分为三部分:

一是课前知识与方法的衔接;

二是课前材料准备;

三是课前预习。

我现在觉得不可以像以前那样盲目的教学。因为课前知识与方法的衔接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等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以便于知识的迁移与过渡。例如,在“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课中,要通过“等式与方程的解”类比得到“不等式及其解集”。课前必须

课前预习是教师安排或学生自行的学习,可以预习课本,也可以预习学案。教师安排时需要有明确的要求,必须要求学生怎样做,最少做到什么程度,这是课外作业的一部分。

二、课上探究阶段

自主学习(探究)环节

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进行自立学习新知识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学生光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学习本部分的有关概念,会比较所学概念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会找出有关概念的重点语句和注意的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学后组内讨论解决。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根据这一特点,要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学生看书,自学阅读课本知识。要抓住新课中的主要内容,在重点、难点、关键处多下功夫。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可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1、填一填

(1)北京奥运会的奥帆赛门票分三个阶段共售出了a张,其中第一阶段收入b元,第二阶段收入c元,第三阶段收入d元,平均每张奥帆赛门票_____元。

(2)我区一医院将选送1名骨干医疗人员参加汶川地震救护队,医院共有m名医疗骨干,小明的爸爸也在其中,小明爸爸被选中的概率是______。

(3)甲、乙两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在静速度是a千米/时,水流速度是b千米/时,则此船顺流速度是_____千米/时,逆流速度为______千米/时,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逆流而上的时间为_____

(4)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分期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限期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每月固沙造林x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则实际完成一期工程用了____个月。

2.想一想(独立完成,做完后小组讨论。时间3-5分钟)

(1)这些式子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它们与整式有什么区别?

(3)这些式子与我们以前学过的______类似,所不同的是_____.

(4)什么是分式?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发现的规律。数学教学不能让学生单一地接受课本中的某一数学结论,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此环节中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有利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

合作交流(探究)环节

合作交流(探究)分为组内交流与班内交流两部分。

(一)组内交流

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总结出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结论;然后组内两同学再同上法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并尽量得到概念的本质内涵。

(二)班内交流

各级把归纳总结出来的结论(或特征),根据难易情况选派代表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加以引导、点拨、补充,从而使结论正确呈现,逐步完善为概念。

思考: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d为9,你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吗?若圆心距分别为8、6、4、2、1、0时位置关系又如何呢?利用以上的思考题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画图或想象,概括出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r、r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发表合作交流的结论,并总结为: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一些副产品(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须牢牢抓住两个特殊点,即外切点和内切点两点。

①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和时,两圆外切。

②圆心距等于两圆的半径差时,两圆内切。

③圆心距处于半径和与半径差之间时,两圆相交。

④圆心距大于两圆半径和时,两圆外离。

8.小学低年级概念课教学的探讨 篇八

作者:王华进

单位:安义县乔乐乡前泽小学

联系电话:***

邮编:330504

电子邮件:970165189@qq.com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任务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小学识字教学任务非常重,它是小学低年段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新课程的识字教学,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使我们的识字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

关键词:激发兴趣 拓宽途径 提高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在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面对较大识字量,学生的遗忘率比较高,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以下谈谈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乐学情境,培养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那么,在尊重与激励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枯燥、大量的生字,作为6、7岁的儿童本身会产生一种恐惧和厌烦。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师生关系不亲密、不融洽、不协调以及学生学习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对教师的要求无所适从,就会失去安全感,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切不可对识字有困难的学生讽刺、挖苦,以致其丧失学习的兴趣。

2、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易于疲劳,教学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情绪。如在教学难记字时,我把字体放大,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笔顺的演示。如果是象形字就将这个字的演化过程播放给学生看。那么,对于这个字的音、形、义,学生会更容易加深印象,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比教师让学生反复书空,反复讲解注意点来得有趣。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如摘苹果、走迷宫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曾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你的这种记字方法真好!”“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真棒!”“你领读的声音可真洪亮!”学生在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中会更加激起识字的欲望。此外,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我还经常让学生扮演“小老师”,让他们到黑板前领读、讲生字、讲记字方法,给他们充分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觉得识字是有趣的,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1、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字形教学就成为难点。引导学生在识字中逐渐了解、体会和总结汉字本身的规律,对于解决字形的难点是十分有利的。汉字字形虽然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85%。形声字的特点一般是形旁标意,声旁标音。如教学“清”、“请”、“晴”、“蜻”一组形声字时,学生在对基本字“青”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河水清清与水有关,有三点水的是“清”;请人做事要说话,有言字旁的是“请”;太阳出来天气晴,有日字旁的是“晴”;蜻蜓是昆虫,有虫字旁的是“蜻”。用“换一换”的方法就可以区别识记。除形声字外,教材中也接触到象形字。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我先出示实物图片和生字卡片,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知道“目”即眼睛。)然后对比图和图画右下角的象形字、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让学生对比着事物的形状识字。最后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理解字意—比形认字—识记生字。学生能够依照此法学习其他象形字。把象形字形象化,把形声字故事化,就会便于学生的识记。这样按汉字构字规律去教,并将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用类比方法,触类旁通。不但活跃了学生思维,也训练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识字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

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识字。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另外,学生对汉字由感知—理解—运用,学生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教学时就要由具体到概括,即由图到字,由事、物到字。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比尾巴》,我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还要由简单到复杂,即由字逐步到词句段篇。如学习《回声》一课,我先让学生复习“圆圈”、“波纹”、“桥洞”、“倒影”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再出示短语:“半圆的石桥”、“水里的倒影”让学生读;最后让学生用这两个短语说一句话,即为:“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而这正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随后让学生读这一段,自然地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段-篇的认知过程,孩子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识字。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是我们倡导的理念。识字教学更要依靠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1)游戏识字。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 摘苹果。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数不清”、“雨点”、“云彩”、“飘落”、“天空”这几个认读字组成的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加上几个字把这些苹果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学生经过思考,组成了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从而自然导入了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每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小火车开起来,单轨开,双轨开?”“双轨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③拼字。这一游戏是将汉字分拆成部首和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字来巩固字形。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的“热”“伞”“到”“冷”四个字时,我先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部首“灬”、“人”“刂”、“冫”,再出示部件,让学生拼字。拼字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再找出一组反义词。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新部首,巩固了字形,又加深了对反义词的认识。

(2)借助实物识字。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孩子熟知的物品和识字相结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课前我同孩子们一起准备文中提到的实物,课中以找朋友的形式,一人举着带有拼音的“面包”的词语卡片找朋友,另一人举着面包的实物相回应。孩子们在熟悉实物的同时巩固了拼音,认识了生字,了解了字义,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了起来。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食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三个方面又加深了对词义的了解,积累了词语。

(3)用谜语、顺口溜识字。根据学生富有想像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字谜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学生们可以动脑筋编字谜,这样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识字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形近字“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以区别。“编顺口溜”也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明”:日月一起真明亮;“雷”:雨点洒在水田上。“来”:米上加横竖出头。尽管有时学生自编的内容不一定贴切,但是能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认记生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4)查字典识字。《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要求中提出: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查字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一个工具,使用字典的习惯与能力也可以作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一个标志,是语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告诉学生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每人的书箱里都备有字典,有不认识的字随时查。在查字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拼音与部首,又动脑动手,多种器官一齐调用,记忆会更深刻。

三、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生活中孩子们随处随时可以识字,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他们常常见面的。大多数孩子都认识“肯德基”、“麦当劳”、“好利来”,也能在超市购物时叫出喜欢食品的名称。这说明生活中不断再现的字形可以形成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认识所住的街巷楼宇的名字;在和父母外出时认认汽车站牌、饭店招牌、霓红灯牌;在旅游途中认识各处名胜古迹,石碑上的字等。这样做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并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即达到了学以致用,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开始培养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学生们第一次到图书馆的情景。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图书,孩子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己喜爱的图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或许他们并没有看懂图书的内容,或许他们只是被丰富多彩的画面所吸引,或许他们感到这样的读书方式新鲜有趣,不管怎样,他们爱上了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除了定期带他们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外,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都让他们记下阅读时间、书名、作者、好词语。(二年级时还写下主要内容)并给文章配一幅插图。也就是制作一张“读书卡”。它不但可以增加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词句的意思,还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并在绘画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还定期在班内搞展览、交流活动。在班级搞的“读书情况调查”中,孩子们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大约在1~2小时,有95%的孩子非常喜欢读书活动,100%的家长对读书活动表示支持,他们普遍认为,读书使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了,课外知识丰富了。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9.探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篇九

关键词: 数学概念 基本概念 新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功课时感到困难,有些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还是学得很好的,到了中学学习,数学成绩却下降了,分析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问题之外,主要是中学数学课本中不少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较抽象,这些基本概念对于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为了让初一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功课,我认为做好小学数学工作的过渡,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讲清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较重视基本概念教学的问题,并从以下方面加以尝试。

一、从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概念入手

数学概念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已掌握了的旧知识为基础,把握学生学过的概念,进一步延伸、拓展,解读新的概念,给新概念以清晰准确的描述。这种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领会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使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我利用学生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认识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旋转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立体思维。我让学生从时钟的时针转动的描述,知道时针、分针和秒针所形成的角度,并总结旋转时要注意从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这三方面描述物体的旋转接着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旋转的全过程,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形成完整的表象。在练习中把图形平移,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关系,对旋转有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旋转概念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课上我提出相关的问题,在学生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进一步把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加以归纳。

二、在讲解新概念前,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逐步启发和诱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些难以为学生接受的概念,尽量用通俗容懂的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引入数学概念应从学生生活环境和掌握的知识出发,根据概念形成的情景,提出与概念建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解答过程中理解概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一步转化为数学模型。例如《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上学期的直角,再通过小组合作分别在笔记本上用三角板画出学过的几种角,并把所画角的分类,再通过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认识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得出比直角小的角为锐角、比直角大的角为钝角。通过学生画出直角、锐角、钝角,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概念的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教学从直角旧知识入手,再利用学生亲手画角、相互比较的方法,使抽象的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如果只是根据课本讲解这一概念,那么学生是不好理解的,为此,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课堂上我先从学过的直角知识引入新课,由于这节课我利用了学生已掌握的直角知识,因此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觉得很具体。

三、容易弄错与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讲课时要重视加以比较,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对比

针对概念中描述的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重要的字、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避免对一些概念弄错与混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概念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分析清楚,接着布置适量的练习,加深对概念的掌握运用。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我先让学生复习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在比较分数,小数的定义,理解三者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把0.15、1.6、0.214化成百分数。引导学生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0.15=■=15%,1.6=1■=■=■=160%,0.214=■=■=21.4%,请大家观察,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接着让学生把35%、126%化成小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35%=■=35÷100=0.35,126%=■=126÷100=1.26,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如,25%,75%。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25%=■=■,75%=■=■,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进一步总结百分数、分數、小数互化的方法,并举例说明,最后掌握。

10.小学二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篇十

一、课前2分钟,欣赏书法佳作

二、谈话导入,做好准备

1小朋友们,你们曾经学过哪些书法家的故事?简单介绍怀素学书法的故事。告诉学生只有苦练才能成才的道理。

2要想写漂亮的字,首先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指名说说正确的书写姿势。

3交流小结: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和“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在我们写字之前,先让我们来舒展舒展手指头,咱们一起做一做手指操吧!

三、观察生字,找出异同点

1、出示生字:劲

2、指名认读,说说笔顺。

3、你发现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交流小结:左右等宽、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四、学写生字,掌握技巧 学写“劲”

1、还记得老师教你们每写一个字时,首先要用你的眼睛去观察。那么我们该观察什么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板书:观察—— 整体布局

笔画位置)

2、请你用这个方法来观察第一个字,说说你观察到什么?(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劲”是左右等宽结构,总的来说要写得左低右高。左上角的笔画紧靠横中线和竖中线,左下角的“工”的竖较短,提画偏左,让出来的位置给右边“力”的撇。体现汉字的避让和穿插原则,就像我们在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单位的人,应该友爱谦让。做人如此,写字也一样,偏旁不能打起架来,要懂得团结谦让。“撇”是重点笔画,也叫舒展笔画,要达到一定的长度,这样字才能够美观。

3、老师范写,学生注意体会刚才的书写要点。

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学生书写中出现的一些毛病。学写“淡”

1、在你们认真观察并专心地去写,所以第一个字写得都不错。那么第二个左窄右宽的“淡”字,你会写吗?请小朋友们先仔细观察一下,再写一个“淡”字到自己的本子上。

2、教师行间巡视,将部分存在毛病的字放到视频展示台下。

3、指名说说这些“淡”字各存在哪些毛病。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观察体会要点。学写“别”

1、写漂亮的字就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叫眼到;一笔一画地写叫手到;在写时专心致志,这叫心到。所以很多同学写的字很美。我相信第三个字你们一定会写得更好!这次我

请你们来当一当小老师,讲讲这个字。

2、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

3、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不到之处。

五、举一反三

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课本书后生字表,你能从生字表里找出与我们今天所讲的三个字结构相似的字吗?从中挑出一两个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字写一写。

六、总结激励

11.小学数学四年级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一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查漏补缺。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造成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留意学生有哪些知识还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公式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定律、性质系统化,让部分尚有欠缺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

复习时精心挑选、设计有代表性的练习题,适当有计划地强化训练,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过程,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及时反馈,做好错题分析。一是让学生把错题集中起来,重点分析、讲解。二是引导学生对每次检测的单元试卷做好典型错例分析,设立错题更正本。

12.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优化 篇十二

一、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概念教学的有效引入

在教学中,只凭教师枯燥的语言,呆板的说教,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比较忽视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教学概念时往往把一些新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比较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

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

二、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1.通过生活实际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引入概念,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这些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数学原型呈现给学生,并通过这些数学原型抽象出数学中角的表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中叫做角。

2.借助实践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先将两个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接着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然后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会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观察中发现结论,不仅能突出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而且也能唤起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意识。

3.利用知识迁移引入

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当新旧概念联系十分紧密时,不需要从新概念的本义讲起,而只需从学生已学过的与其有关联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推导,便可得出新的概念。例如:在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从而得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1.直观感知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

2.建立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表象接近感知,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着从感知到概念的桥梁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表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

3.揭示本质属性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

(三)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

1.注重应用,巩固概念

通过概念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巩固,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情况,以便及时弥补。同时,还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概念的应用形式大致有: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应用概念分析推理;应用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指导计算;概念的综合应用等。

2.注意辨析,避免混淆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同,有些概念的内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如偶数和合数、数位与位数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

3.自举实例,加深理解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体的。

4.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13.小学四年级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对英语感兴趣,还要真正能将学到的英语运用于实际,这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自己学习,自己创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此,本课设计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其中有个人的(Listen and remember)、两人的(pair work)、小组的(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和全班性的(Guessing game, Free talk…)形式,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例如,学完新单词后,设计一项Chose the word cards和Guessing game的练习竞赛,通过竞争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轻而易举的巩固了新单词;学完新句型后,学生4人小组合作进行各种有趣的情景对话。(Clap your hands, Chose the word cards, Listen and stick the pictures…),培 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进取的精神。

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形象性,帮助学生快而准的把握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式句型,在设计上采用分解难点、分步呈现、逐步扩展、层层深入的方式,注重示范质量,保证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正确理解,通过各种模拟和操练活动,使学生把握新的语言形式。例如,在教学句子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和Where is the....时,利用 卡片和录音来呈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学生很轻易上口。

三、兼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课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本课教学设计的练习都兼顾了听、说、读、写的练习,如教新短语turn left时,让学生听录音,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单词意思;小组讨论,句型的替换,这样既练习了学生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用单词组成句子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书写和应用能力.

14.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十四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绝对值概念时,先让学生在数轴上求出3,—3,0与原点的距离,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距离表示该数的绝对值,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绝对值概念,最后抽象到一个数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地归类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二)、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1.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问题,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与y轴有交点,则x0,yc,交点坐标为(0,c);与xax2bxc0 ;轴有交点,则y0,即:(2)涉及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有些一元二次方程不一定有实数根,这样就要用到根的判别式,是否有实根,是两个不等实根,还是两个相等实根。由此概念衍生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与b24ac的值有关。“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2.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里“不是直径”指的是平分的这条弦是非直径的弦。“直径垂直于弦”指的是直径垂直于非直径的弦。“并且”指的是得到的第二结论。同时也要分清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若“(不是直径)”这个条件不要,可以举出反例:圆内两条直径一定互相平分,并不一定垂直。3.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方程与不等式,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三)、巩固深化概念,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 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题要典型、灵活多样,对题目的挖掘、探讨要力求深入。

三、应用策略

1、新概念、新知识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

(1)3x+4

(2)x+2y=3(3)x-1>y(4)5-3=2(5)x+8=9 由小学具有的方程知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但(2)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小学没有接触过,不敢确定,这时让学生分析,(2)是不是等式,是否含有未知数,两个条件都满足了,当然是方程。然后让学生比较(2)和(5)异同。直接告诉学生(5)就是一元一次方程,而(2)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请同学给一元一次方程下定义。让学生相互讨论,经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象这样的方程叫着一元一次方程”。

2、新概念、新知识的教授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

3、新概念、新知识的应用。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

4、概念新授课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概念新授课的教学,情景教学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引入问题的情景恰当与否对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概念课教学,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

四、概念课教学程序

概念课教学程序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教师展现实例→学生直观感受→生特征提炼→教师适时命名→学生归纳定义→教师指导规范→应用、解决问题。情境创设要有的放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好奇心和认 知冲突;发人深思,激发学生思维;思维碰撞,一石激起千层浪。

尝试感受是问题解决的开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纵观传统,通常有下类型的处理数学问题的三种方式:(1)例题型;(2)习题型;(3)试题型。

合作讨论是问题解决的桥梁,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加快学生思维的进程。以下时机需要合作讨论:(1)问题在个体尝试解决后;(2)学生群情激昂即意见难以统一时;(3)学生迷惑不解即难以听懂时;(4)似懂非懂即难以表述时。

规范返悟是问题解决的结束,达到学生理性认识的目的,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返悟的内容:(1)问题解决所用到的知识点;(2)解决问题中应注意的问题(技能点);(3)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规律点)。

五、模式探讨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课 地点:初一(13)班课室 时间:2011.10.12 执教人:邓燕 课题:《合并同类项》。2.第二阶段:研究课。地点:初一(7)班课室 时间:2011.10.25 执教人:丁振棠 课题:《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3.第三阶段:座谈交流 地点:初一(3)班课室 时间:2011.11.23

六、模式环节呈现总结 1.大家以案例为载体,热烈讨论,积极献言献策,对概念课教学模式达成了共识:问题解决,引入实例→提出问题,感受特征→适时命名,学生定义→提炼总结,规范定义→定义辨析,练习巩固。2.各环节设置的意义:

(1)问题解决,引入实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解决自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先声夺人,发人深思,引发学生好奇心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感受特征:概念的产生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情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的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机会,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与思想,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防止直接突现结论,以致学生一头雾水,模糊迷惑。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突出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得出过程,在已有知识(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形如x+y=35、2x+4y=94(第一环节的延续)这样的方程有何特征?学生很容易抓住二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对新学到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内化,同时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向学生自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学习的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3)适时命名,学生定义:教师根据概念的特征,类比所学或已有知识,师生抓住时机,适时命名:即像x+y=35,2x+4y=94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然后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新概念特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尝试给概念下定义。正所谓,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

(4)提炼总结,规范定义:教师根据学生定义的各种情形,加以点评、概括、总结、规范,然后进行咬文嚼字、严格定义,使学生对概念达到学生理性认识的目的,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

(5)定义辨析,练习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实践,由实践到抽象的循环往复过程。学生是否真正透彻理解和牢固的掌握了概念,需要通过实践去体验,也就是说理解了的概念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它,只有通过反复的灵活运用,才能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了对概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应设置有思维量的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编题;②设置判断题;③解答题等。

上一篇:高中班级励志名言下一篇:飞机维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