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2024-08-31

地图制图学复习题(精选8篇)

1.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篇一

中国矿业大学2014

计算机地图制图复习整理

Made by Supercool

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的组成①、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件系统

②、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 ③、地图数据

④、地图制图员与用户 ⑤、地图模型与方法

二、1、数字化采集的主要原则

2、地物要素编码

3、预处理;几何纠正的概念;压缩方法(选择一种)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对制图数据的存储、选取、分析、加工、输出等操作,以完成地图制作过程中的几何纠正、比例尺和投影变换,要素的制图综合,数据的符号化等。几何纠正:消除图底及扫描产生的几何畸变——图幅纠正 压缩方法: 间隔取点法

垂距法

偏角法

道格拉斯-普克法

光栏法

1、连接p1和p2点,过p2点作一条垂直于p1p2的直线,在该垂线上取两点a1和a2,使a1p2=a2p2=d/2,此时a1和a2为“光栏”边界点,p1与a1、p1与a2的连线为以p1为顶点的扇形的两条边,这就定义了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口朝向曲线的前进方向,边长是任意的)。通过p1并在扇形内的所有直线都具有这种性质,即p1p2上各点到这些直线的垂距都不大于d/2。

2、若p3点在扇形内,则舍去p2点。然后连接p1和p3,过p3作p1p3的垂线,该垂线与前面定义的扇形边交于c1和c2。在垂线上找到b1和b2点,使p3b1=p3b2=d/2,若b1或b2点落在原扇形外面,则用c1或c2取代。

3、检查下一节点,若该点在新扇形内,则重复第(2)步;直到发现有一个节点在最新定义的扇形外为止。

4、当发现在扇形外的节点,如图中的p4,此时保留p3点,以p3作为新起点,重复1°~3°。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整个点列检测完为止。所有被保留的节点(含首、末点),顺序地构成了简化后的新点列。

几种数据压缩方法比较

三、直线生成(DDA、中心划线算法 不用写代码 要求写出过程步骤,综合例子)【重点】

①数值微分法(DDA)

原理:

DDA(Digital Difference Analyzer)方法是利用计算⊿ x或⊿y的一种线段扫描转换算法。在一个坐标轴上以单位间隔对线段采样,而决定另一个坐标轴上最靠近线段路径的对应整数值。

②生成直线的中点画线算法 基本原理:

假定直线斜率k在0~1之间,当前象素点为(xp,yp),则下一个象素点有两种可选择点P1(xp+1,yp)或P2(xp+1,yp+1)。若P1与P2的中点(xp+1,yp+0.5)称为M,Q为理想直线与x=xp+1垂线的交点。当M在Q的下方时,则取P2应为下一个象素点;当M在Q的上方时,则取P1为下一个象素点。

③生成直线的Bresenham算法

四、圆的生成(一般了解)

五、区域生成算法

①扫描线算法 原理:建立在图形的空间联惯性和扫描线的连惯性基础上,推广计算图形封闭区域边界与扫描线交点,将扫描线分成区间,并对区间进行填充。

思路: 算出交点;划分区间;分配颜色

②边填充算法

⑴简单边填充

⑵栅栏边填充算法

六、点在区域判断

区域内外测试 ①射线法

②弧长法

七、直线裁剪(编码)和图形变换【重点】

直线段裁剪算法是复杂图形裁剪的基础。

算法的关键:(1)快速判别直线与窗口的关系;(2)快速求出直线与窗口边的交点

线段裁剪的基本思想

a.与窗口的关系,若完全不在窗口内,则结束; b.若全在窗口内,则转向(d);否则,继续执行(c);

c.计算该直线段与窗口边的交点,以此将线段分为两部分,丢弃不可见的部分;对剩下的部分转(b); d.保留并显示该线段

编码方法 中点分割线算法

流程图

多边形裁剪算法

Sutherland-Hodgman算法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投影】 绕直线P1P2旋转θ角的过程可分解为下列步骤:(1)把点P1(x1, y1, z1)移至原点;

(2)绕x轴旋转,使直线与xz平面重合;(3)绕y轴旋转,使直线与z轴重合;(4)绕z轴旋转θ角;

(5)执行步骤(3)的逆变换;(6)执行步骤(2)的逆变换;(7)执行步骤(1)的逆变换;

投影的概念、分类

八、DEM DTM获取来源,两种模型【重点】

获取来源

(1)由现有地形图上采取。

(2)从摄影测量立体模型上采取。(3)野外实地测量。

(4)由遥感系统直接测得。如航空和航天飞行器搭载雷达和激光测高仪获得的数据。

TIN生成的两种算法

① 三角形生长算法(边扩展)

(1)在数据中任意取一点,查找距离此点最近的点,相连后作为初始基线;(2)沿基线的固定一侧搜寻第三点,生成Delaunay三角形;(3)以三角形的两条新边,作为新的基线;(4)重复(2)、(3)直至所有基线处理完毕。

②数据点逐次(动态)插入算法

1)定义一个超三角形,使该三角形能包含所有数据点,并把该三角形并作为初始Delaunay 三角形;

(2)从数据中取一点P加入到三角网中;(3)搜寻包含点P的三角形,将P与此三角形三个顶点相连,形成三个三角形;(4)应用Lawson LOP从里到外更新所有生成的三角形;(5)重复(1)、(2)、(3)直至所有点处理完毕;

(6)删除所有包含一个或多个超三角形顶点的三角 形;

2.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篇二

地图是人类创造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工具, 他是载负与传输信息的最有效形式和最基本的工具。一幅图开所能表达的信息远远大于一篇文字或数字表达的信息量, 因此地图历来是人类表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地图制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特别是近20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地图制图行业的影响是有日共睹的。计算机制图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图设计与生产的传统工艺, 地图制作软件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已使传统的手工制图几乎彻底淘汰。一体化的计算机制图和出版系统使传统地图制图的技术工艺被现代化的技术方法所代替, 这些系统都实现了数字化的地图设计、编辑、制版和印刷一体化处理过程, 完全去掉了传统的地图清绘和地图出版这两个阶段。地图产品已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纸质地图产品发展到各式各样的新型地图产品, 如数字地图、电子地图、Intcrnc L地图、3维立体地图等。从1978年第一个ARC/INFO产品诞生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GIS技术的不断成熟, ERSI的GIS产品飞速更新发展, 为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更加便利的制作条件。

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区位条件优越。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良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大战略机遇。迫切需要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确定新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格局, 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为天津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保障。

2. Arc Gis软件与地图制作的系统环境

ARCGIS是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通过他的桌面软件Desk Stop中的Arc Map、Ar Ccatalog、Arc Toolbox的3种应用环境协调工作来完成数据管理、投影转换、数据转换、地图编辑、地图打印、拓扑处理、空间分析和三维建模等GIS系列任务。ARCGIS作为一全面分析的管理工具, 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林业、电力、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分析、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不同行业。

3. Arc Gis地图制作的技术与方法

GIS地图制图属于机助地图制图技术的一种, 其基本制图流程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采集与分析地图制作与编辑地图输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3.1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收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数据, 如地形图、相关规划专题图、城市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土地现状数据、技术文件、调查报告等资料。报告类资料要求准确、权威、现势性强, 地形图、现状图等底图数据要求比例尺尽可能大小适用, 如果比例尺相差太大, 不仅精度不能保证, 还会加大工作量。对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整理成自己需要的数据, 为下一步地图编辑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2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3.2.1 数据集的创建

打开Arc Catalog, 应该根据数据要求、制图用途、区域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创建空的要素数据集。一个新的要素数据集, 必须定义其空间参考, 包括坐标系统 (地理坐标系或投影坐标) 、坐标域 (最小的X、Y、X、M值和精度) 。数据集中所有的要素类用相同的坐标系统, 所有的要素类的所有坐标必须在坐标域的范围内。所有这些在创建数据集时应统一设置好, 避免后面不必要的数据转换和坐标范围不一致而引起的数据精度损失。数据集 (Geodatabase) 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相当于通常的图层, 它包括多种类型的数据集, 点数据集、线数据集、面数据集等不同类型的数据集。

Arc Gis数据库中储存各类要素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 并将对象按照空间形态特征划分为点 (Point) 、线 (Line) 、面 (Polygon) 等, 要素的每个对象在属性列表中体现为一条记录, 每一个要素的属性特征用字段来表示。在数据库的创建过程中, 属性字段的选择既要依据现有资料, 又要满足地图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了保证数据库最小的数据冗余, 又能更方便的进行数据操作和数据派生, 其属性字段设计必须依据建库数据要求和数据规范化原则, 又能满足制图需求。如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图可以通过总城镇人口和总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得出, 不必创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字段。在不同的成图比例尺中, 村可以表现为点状数据, 也可以表现为面状数据, 因此需要建立点、面两个不同的数据集, 以适合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在实际制图过程中, 先将各要素按空间特征进行划分, 建立不同的要素集。对具有相同空间特征按照类别进一步划分, 分别建立要素类, 并建立属性字段, 具有相同特征和属性的要素类可以采取“复制”的方法 (如GS (高速公路) 、TL (铁路) ) , 即可以节省工作量, 有能提高工作效率。

3.2.2 图例符号设计与制作

Arc Map拥有完整的符号管理系统, 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例符号 (Lengend Symbols) 、地图要素 (Map Elements) 、标注类型 (Lable) 、色彩方案 (Color Schemes) 、坐标系统 (Coordinate System) 等进行统一管理, 这就是Arc Map的图式符号库 (Style) 。对于Arc Map的某一个地图模板或文档, 总是与一个或多个图式符号库相连, 一旦图式符号库发生了变换, 相关地图要素的表现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在实际的制图过程中, 需要首先确定制图所需要的图式符号, 但Arc Map系统所提供的图式符号是远远不能满足制图的需要, 这就需要对系统的符号库进行编辑修改, 形成自己的图式符号。Arc Map提供了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的图式符号管理库,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图需要设计图式符号。如图所示“GHGSGL” (规划高速公路) 是重新编辑生成的规划高速公路的符号。

3.2.3 地图属性输入与地图编辑

地图属性输入与地图编辑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可同步进行。在编辑地图时, 为避免图层数据混乱和遗漏, 适宜按照要素分类依次添加到当前的地图窗口。编辑完成一种要素类后再编辑另一种要素类。对于区域共用边界的数据的处理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打开扑捉功能, 扑捉每一个公共点, 以实现公用边界的数字化。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 一般不采用。二是先把共用的数据编辑好, 如路网数据、水系数据及各级行政界线数据, 制图时始终采用这一套数据, 即保证了共用数据的准确性, 又保证了制图数据的精度。

3.3 地图的整饰

地图整饰是根据地图性质和用途, 并选择正确的表示方法和表现形式, 来充分表现地图主题及制图对象的特点, 并充分应用艺术手法, 实现地图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达到地图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地图的整饰是地图的辅助要素, 包含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图框、统计图形等。

图名可在版面视图里根据地图的美观及要求进行编辑和修改, 如字体、大小、颜色、下划线等参数。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用于简单明了说明地图内容的确切含义。比例尺分为图形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两种, 数字比例尺非常精确表达地图要素和所代表地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但不直观, 并且随着地图的变形和缩放, 数字比例尺标注的数字是无法相应变化的;图形比例尺可以随着地图的变化做相应的变化。图框可以根据地图的美观及实用, 设计不同风格的图框。统计图形可以直观的表达地图要素的数量特征, 有柱状、饼状和线状等。

如图所示

3.4 地图输出

利用打印机或绘图仪输出彩页样稿, 若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即可正式输出地图。编制好的地图通常有两种方式输出:一种是借助打印机或绘图仪硬拷贝输出, 在输出时要注意设置好与编制地图相对应的打印机或绘图仪。另一种是转换成通用格式的栅格图形, 以便在其他软件中应用, 在输出是要注意设置好栅格采样的分辨率。

4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制图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数字制图过程中, GIS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GIS对数字地理底图和各种数字专题图 (地质、遥感、水文、环境、灾害、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 信息进行分层管理。系统可以很灵活地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取相关的信息生成不同的图件, 如矿产资源评价图、资源分布图、土地利用图、灾害程度图等。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该软件还有一些有待完善之处, 如对地图的标注等编辑修改功能不是很灵活;专题图表的定位应根据区域形状做相应的变化, 以免造成图表的相互压盖等;Arc Catalog中无法实现以数字开头来命名文件。

摘要:以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基础, 研究了ArcMap基于地图制图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GIS,ArcMap,地图制图

参考文献

[1]黄仁涛, 庞小平、马晨燕。专题图编制武汉大学出版社

3.古代地图学 篇三

一、 地图的起源和早期的应用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的起源还要早。在远古时代,原始居民会用画图把山川、道路、树木等如实地画出来,用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的生活环境或者走过的路线,作为外出劳作或狩猎的指南。有的学者考证,早在一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到原始陶器出现时,陶器上往往会有刻画符号。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符号是汉字的最初源头。其中有些象形的符号,如“水”“山”“日”“田”等,有很大可能是先人用在原始地图上作标记的符号。

传说中我国的古地图出现得非常早。大禹治水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时,河神河伯献了一块青石板给大禹,上面有治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取得了成功。晚年的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后,为了纪念这次盛会,将各方诸侯、方伯进献的“金”(青铜)铸成九个大鼎,把九州各自的地理、物产分别铸在这九尊鼎上。河伯献图和禹铸九鼎的传说,在我国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它反映了在四千年前,地图的应用就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

先秦古代文献中,有关地图的史料很多,如《尚书》《周书·洛诰》《诗经·周颂》《周礼》《管子》《山海经》《战国策》都有详简程度不等的有关地图的记载,《周礼》中,有13处明确论述了地图,如交通图“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川林泽之阻,而达其道路”。1954年,江苏出土西周初期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记载周分封诸侯时使用了地图并说到《成王、武王伐商图》《东囩图》。这是迄今所知最早明确记载地图应用的实物资料。

春秋战国这五百年,各国诸侯纷争不断,疆域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图已经成为国家管理、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史记》中有两个生动的例子。在《刺客列传》中,说燕国太子丹为防秦的进攻,派荆轲出使秦国,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伺机刺杀秦王。结果“图穷匕见”,行动失败。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见秦王无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便举壁准备向殿柱撞击,“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谢,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急忙召唤主管地图的官吏,铺好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这两个故事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图穷匕见”“完璧归赵”两个鲜活的成语,也使我们感受到两千年前我国地图应用的广泛程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曾经把各国地图收集起来,以致秦灭亡时,刘邦攻入咸阳,宰相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地图收过来,以备为新王朝的统治服务。

虽然古文献中地图的记载很多,但是古地图的实物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了一些古地图,人们才看到古地图的真面貌。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地图实物,是1983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山古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块铜版地图,即《兆域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铜版背面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图。兆是古代祭坛或墓域的称谓。该图显示中山王、王后、夫人等五个陵墓的建筑方位。图中还有433字的铭文,说明墓葬区域各部分的名称和长度。该图距今已2400多年,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地图,比地图史上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早600多年。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一组战国时秦和西汉初期的古墓群。其中,一号墓出土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的七幅地图。这七幅地图是用墨线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绘制的是秦邦县地区(天水至宝鸡一带)的地理状况,按其用途可分为《政区图》、《地形图》和《林木资源图》。这些图以水系为框架,能辨认出山川、居民点、城邑,还可以看到各地间相距的里程数。这七幅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木板地图。更可贵的是,放马滩地图不仅有注释和符号,而且还有了用比例尺绘图的理念。最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五幅图中,出现了用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非常类似于后世的等高线。这反映出,我国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五号墓中还出土了一幅西汉早期的纸地图,纸薄而软,出土后仅存不规则碎片(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红线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画在纸上的地图。这幅纸地图的出土同时还证明了西汉初年已有书写用的纸张,而且质量较好,工艺成熟。

二、 马王堆西汉地图的成就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幅地图,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出土的古地图。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候利苍及其亲属的墓葬。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该墓葬因为出土了一具历两千年而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和三千件文物而闻名于世。古地图是在三号墓出土的,地图画在缣帛(一种丝织品)上,没有注明绘制时间,但肯定要早于下葬时间,因此距今至少有两千一百多年了。

第一幅为《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又名《地形图》。图幅为边长96厘米的正方形。所绘范围是当时长沙国的南郡,相当于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一带。这部分图的精度相当高,比例尺约为十万分之一。南部邻区是南粤王的辖区,这部分图的精度明显降低,特别是海岸线很不准确,属于示意性质。图上用均匀曲线绘有河流30多条,河名的注记有一定的位置;山脉用闭合曲线内加晕线表示;图中有80多个居民点,其中县注8个,用方框表示;乡、里用圆形符号表示;地名一律注在框内;道路用细线表示,未加注记。现代地形图的四大要素,即水系、山脉、道路、居民点都已具备。

第二幅为“驻军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是用红、黑、田青三色绘成的守备地图。其范围相当于第一幅深平防区主区的东南隅,大体包括今潇水上源地区,比例尺约为五万分之一。此图突出军事内容,用黑底套红勾框表示九支驻军的驻地及其指挥中心。用红线沿山脊绘出防区界限,用红三角符号表示烽火台。图上有49个与军事有关的居民点,大多用红圈表示,圈内注地名,圈外注户数。道路用红点线表示。20余条河流用田青色表示,河名注在上源处。山脉以黑色山形曲线表示,重要的山加注山名。

第三幅图残破严重,无法修复,依稀可以看出绘有的建筑物。

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是目前世界上传世下来的最早以实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这两幅地图反映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地图技术的高度水平。首先,有很高的测量水平。马王堆地图同现代同一地区的地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水道已经接近现在的地图;几个县城的位置比较准确;九嶷山等山系及整个流域的地势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现代测绘仪器,没有卫星定位系统,完全依靠人力,能有这样的测量结果,确实非常不简单。再看制图技术,图中已经有了统一的图例,清绘的笔法也相当熟练,驻军图用彩色来表现它的军事用途,也是具有开创性的。总之,马王堆地图的出土,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和世界地图学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三、 裴秀的“制图六体”

我国的地图学经过汉代四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但是缺少理论上的概括,这个任务是由西晋科学家裴秀完成的。

裴秀是魏晋间河东闻喜人,自幼“博学强记,无文不度”。入仕后,多次随军征讨,积累了比较多的地理知识。裴秀担任西晋司空时,因职务关系,他能经常接触秘密图籍,对地图的重要性和当时地图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那时为了军事目的经过实测的地图比较少,而一般常见的行政图大都比较简陋,有的只具有示意的性质,并且编制地图没有统一的制图原则。

裴秀用四年时间,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途迂直”,对魏国的旧图进行了校验,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地图集。这些地图都是一丈见方,按“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即1 ∶1800000)绘制而成,无疑这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

裴秀在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所写的序中,提出了绘制地图必须遵守的几项原则——“制图之体有六”,即“制图六体”理论。这是我国传统地图学也是当时世界绘制平面地图的最高的理论概括。

“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就是说首先要具有反映面积、长宽大小的比例,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比例尺;“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是说其次要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是说第三要知道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宜,所以校夷险之异也”,这是第四、第五和第六三项,说路程有高下(相对高度)、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的不同,必须因地制宜,求出地物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图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与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望准,那么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而违,地图精度同样不高,不能应用。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

4.地图学期末试卷 篇四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A.a=b B.a>b C.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 B.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 C.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5万,在该地图上A区域有居民点10个,则根据开方根规律法,在不考虑符号尺寸和地物重要性的情况下,以该1:25万地图为原始资料编绘得到的1:100万地图上A区域应选取的居民点个数为:()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1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12、斜分比例尺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单位的:()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D.万分之一

13、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2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21231公里 B.231公里 C.269公里 D.31公里

14、正轴圆柱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1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角投影的条件是:()A.a=b B.a>b C.a

16、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 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 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 D.两者不可比较

17、罗某接到单位的制图任务,则罗某完成的地图著作权归:()A.罗某所有 B.罗某单位所有 C.出版社所有 D.以上三者共同所有

18、下面四项中高差最大的是:()A.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 B.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高差 C.相邻两条间曲线间的高差 D.相邻两条助曲线间的高差

19、以下不属于我国基本比例尺的是:()

A.1:100万 B.1:50万 C.1:10万 D.1:500 2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 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 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 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

21、下图所示河流注记的排列方式属于:

A.水平排列 B.垂直排列 C.雁行排列 D.屈曲排列

22、下图中的黑色方块易作为一个整体为人感知,这是利用了图形视觉心理效应中的:()

A.相似性 B.临近性 C.闭合性 D.完形性

23、符号的大小L与其所代表的数值M间的关系为LaMb,a、b为常数,则该符号属于:()

A.绝对比率符号 B.线性比率符号 C.对数比率符号 D.心理比率符号

24、关于质底法和范围法说法正确的是:()

A.质底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B.范围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C.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可以重叠 D.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不可以重叠

25、下图等高线注记的配置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A.注记不能压盖重要地理事物

B.注记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

C.图面注记的密度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密度一致 D.以上原因都不是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中 投影面积保持不变,但角度变形大。

2、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是由裴秀创立的。

3、等值线分为 和 两种。

4、图解比例尺包括、和 三种。

5、地图按内容分为 和 两种。

6、、和 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7、地图的成图方法包括、、和 四种。

8、编绘成图包括、、和 四步。

9、地图发好按比例关系分、和 三种。

10、色彩有、和 三属性

11、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有、和。

12、比率符号可以分为、、和 四种。

13、普通地图分为 和 两种,在比例尺相同的情况下 的概括程度更高。

14、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为、和 三种。

15、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及 五大组成部分。

16、采用平板印刷地图的工艺程序包括:、、、、、与。

17、点值法的布点方式包括 和 两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图;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经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概括;答:就是采用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3、地图符号;答: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

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它与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4、视觉变量;答: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在地图符号设计中正是通过这些量的变化来表达地理现象间的差异的。

5、定位符号法;答: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6、分级比率;答: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

7、点值法;答: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8、定位图表法;答:是一种将固定地点上某种现象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图上相应地点或其附近,以显示该地点上此种现象的数量特征或在一定周期内数量变化的表示方法。

9、质底法;答:系以不同的底色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某种现象在各地分布的质量差别的一种方法,昔称底色法。

10、分层设色;答: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11、普通地图;答: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植被、水系、地貌、土质、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2、专题地图;答: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3、地图集;答: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四、简答、证明(每题5分,共20分)

1、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全称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异同? 答:高斯—克吕格投影全称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UTM投影全称为等角横轴割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主要区别为:(1)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2)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3)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2、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视觉变量可划分为基本变量和从属变量两个层次。其中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其中,颜色变量的分量为色相、彩度(饱和度)、亮度,网纹的分量为排列、尺寸、样式,而排列又具有不同的方式、顺序、方向和间隔。

3、地图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地图设计是在实施地图编绘作业前的准备阶段中,根据编图目的和用途,搜集和分析评定有关制图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研究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确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选择或设计地图符号、确定制图综合原则和编图方法、进行编图试验,最后编写出地图设计书。

4、如何利用罗盘和三北方向进行地图定向?

答:(1)按真子午线定向:首先使罗盘上的南北线(0°-180°)与地形图上的东(西)图廓线重合,从“三北”方向上查得磁偏角是多少,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偏角与磁偏角相等,即完成地图定向。

(2)根据磁子午线定向:定向时将罗盘的南北线与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对准度盘“0”分划线,即磁针与磁子午线平行即可地图定向。

(3)根据坐标纵线定向:把罗盘南北线与坐标纵线(方里网纵线)重合,从“三北”方向线上查得磁坐偏角值,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磁坐偏角相应的分割值,即完成地图定向。

5、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

答:(1)建立专题地图的控制基础和骨架。(2)为专题内容定向、定位并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分布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3)可以从地理底图上表示的基础要素及其与专题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取和挖掘潜在信息。

6、在数字制图中为什么要联合使用CAD和GIS?

答:GIS软件半智能化的专题制图模块,使外行也能如地图专家般轻松地实现从数据到图形的可视化,但符号设计能力有限;而CAD软件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加精美的图形,但一切仅仅辅助而已,手工制图所需要的表示法设计、符号大小计算等繁琐的工作不可避免。因此,正确的综合GIS和CAD软件,进行互操作,可以取长补短,使地图产生科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7、简述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答:(1)标定剖面线(2)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地形图一致,为突出地势陡缓情况,垂直比例尺大5-20倍。(3)在米格纸上首先确定一横向直线MN,然后把地形图上剖面线和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到MN上,再从MN上过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和各点的高程确定出各垂线的相应高度,最后用圆滑曲线连这些点,就得到了剖面线图。(4)沿MN注明剖面线AB各段方向,如NW、SE等,并在剖面线下边注上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8、证明地球上的一微分圆投影后一般为一椭圆。

证明:设o为球面上一点,以它为圆心的微小圆的半径为1,M程为:

x,y是微小圆周上一点,圆心曲线方

x2y21

A位于以经纬线为直角坐标轴X、Y的坐标系上,X’、Y’为投影后坐标轴,A令经线长度比为m,纬线长度比为n,则:

x,y是Ax,y的投影,n xm,xyynxxmyyx,y为圆上一点,将其代入圆的方程,得:

x2y221 2mn这是一个椭圆方程,这就证明了椭球体面上的微小圆,投影后为椭圆。

9、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0、等值线有哪些特性?

五、计算、分析、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

1、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及使用方法(可画图辅助说明)。答: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如下:(1)将坡角计算公式改写为:

Dhctg1000

M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D为图上距离,以毫米计,h为等高距。(2)查得1,2,,30的余切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D1,D2,,D30值。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各分点依次注出1°、2°„ 30°。(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D1,D2,,D30。

(5)将各截取的端点连成平滑曲线,即为量测相邻两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6)自5°起采用相邻六条等高线间的高差(5倍等高距),在相应垂线上依次截取D值,然后5等分,将相应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量取相邻六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答:坡度尺的使用方法为:先用两脚规在图上量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把两脚规移到图廓下方坡度尺上去比量,吻合后读取相应的坡度;若所量坡度不是整数,分数可以估读;当几条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时可一次量取1—5间隔,再将量得的宽度拿到坡度尺上相应的间隔比量,若等高线间隔宽窄不一,说明坡度陡缓不一,则应分别量取。

2、设计航海线路时为什么要结合使用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该如何结合?(1)答: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的相同角度的曲线,或者说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船只要按等角航线航行,不用改变方位角就能从起点到达终点。等角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直线,因此,航行时,在墨卡托投影图上只要将出发地和目的地连一直线,用量角器测出直线与经线的夹角,船上的航海罗盘按照这个角度指示船只航行,就能达到目的地,这极大地方便了船只的航行。但等角航线不是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圆弧,又称大圆航线。大圆航线与各经线的夹角是不等的,因此它在墨卡托投影图上为曲线,不方便航行。

远航时,沿着等角航线,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不太经济,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

(2)答:实际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对每一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编制地图的目的与任务不同,需要在图面上反映的空间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2)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比例尺限定了制图区域的幅面,限制了图上能表示要素的总量,因而也决定了要素数量指标的选取。

(3)制图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例如我国江南水网地区,由于河网过密,势必影响其它要素的显示。因此在制图规范中对这些地区需要限定河网密度,一般不表示水井、涵洞。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4)制图数据质量: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精度高的空间数据,对地理实体的内容反映的比较丰富,而且对细部反映的比较详细。这就为地图概括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操作余地。如果空间数据的质量不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地图概括必然会出现偏差,甚至是“以讹传讹”误导读者。

(5)制图图解限制: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和颜色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4、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8°52′20″(N),λ=115°28′0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50万、1:5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85220h1110(字符为J)41152805l313150

6Nh10440Sh19436El30206120Wl31196114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5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2行、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50万图幅的序号为A,故该点所在1:5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A。(3)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39,故其图号为J-50-39。(4)绘出图号J-50-39的1:10万图幅的草图,并注出其四个图角点的经纬度,依1:5万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差,将草图划分成2行、2列。(5)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所求图号的1:5万图幅在其基础图1:10万内的序号为B,并将该序号缀于基础图1:10万图号之后,即得1:5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39-B。

5、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5°15′10″(N),λ=120°10′1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1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01510h118(字符为H)41201015l313151 6Nh8432Sh17428El30216126Wl31206120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61,故其图号为H-51-61。

5.《地图学》考试重点汇总 篇五

1、地图(经典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 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 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现代地图学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 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 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 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3、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4、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 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 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

6、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 dsˊ与它固有长度ds 之比值。公式表示为:u= dsˊ/ds7、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ˊ与它固有的面积dF 之比值。公式表示为:P= dFˊ/dF8、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公式表示为:vu=u-19、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公式表示为:vp=p-110、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ˊ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11、海岸:海水不停地升降,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

12、深度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

13、等深线:是从深度基准面起算的等深点的连线。

14、视敏度:是眼睛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很小的两个物体 的能力,它意味着人们能够看到图像精致细节的准确性。

15、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变化)。

16、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指人脑接受客观刺激后对这些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反应。

18、主观轮廊:是图形知觉中的一种有趣现象,这是指没有直接的完整刺激作用而产生的轮廊知觉。

19、制图综合:指的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 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 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 掉,这个过程叫制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20、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

21、面积载负量: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 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来表达。

22、城镇居民地的内部结构:指街道网的结构,即街道网的几何 形状、主次街道的配臵和密度、街区建筑密度和重要方位物等。

23、城镇居民地的外部轮廊:指街区的外缘图形,它常由围墙、河流、湖(海)岸、道路、陡坡、冲沟等作为标志。

二.简答题

24、地图按内容分为哪两大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25、地图内容分为哪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26、我国分幅地形图投影采用什么投影?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采用什么投影?

答:多面体投影(北洋军阀时期)、等角割圆锥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高斯-克侣格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27.地图投影变换方法通常有哪三种?解析变换法、数值变换法、数值-解析变换法。

28.普通地图由那三大部分构成?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29.图形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

包括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和知觉(指人脑接受客观刺激后对这些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反映)两个部分。可

进一步将其分为察觉、辨别、识别和解译四部分。30.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有哪些? 48.什么是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它有哪些类型? 以与定点符号法的形状完全一样,其符号比率的计算也可完全一样,(一)刺激条件因素:对比因素、照度因素、时空因素;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但它们的内涵不一样。定点符号代表的是局限于该点上的数据,它必

(二)生理因素; 表系统。须严格定位在这个点上,有多少个点就有多少个符号,符号多时会相

(三)心理因素:知识经验、主观定式、兴趣和情绪、实践活类型: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互重叠;分区统计图表表示的是所代表区域内数量的总值,正因为如动的任务;

(四)心理物理因素。49.地图符号如何分类? 此,一个区域单元内只可能有一个这样的图表,从定位意义上讲,它31.视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1、按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没有严格的定位意义,只要放臵于区域范围内的适当位臵即可。视错觉。面状符号; 57.如何用绝对连续比率确定符号的大小?P145 32.地名的三要素是哪些?通常把音、形、义称为地名三要素

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类: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答:先确定最小符号的大小,将最小的符号大小定为1.0mm。最小符号代33.地图注记的功能有哪些?标识各对象,指示对象的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表的数值称为比率基数。决定符号大小的线称为基准线,由于基准线同属性,表明对象间的关系,转译。

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类: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和定量符号; 面积是平方关系,根据d=√r1²*x可计算各符号的基准线长度。34.地图注记分为哪两大类?名称注记和说明注记。

4、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类:几何符号、艺术符号、线状符号、面状58.如何用绝对连分级率确定符号的大小?P146 35.地图注记的设计包括哪些?字体、字大、字色、间隔、配臵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答:如果我们表达的数列不是物体连续的真实的数值,而是其分级以等诸方面。50.地图符号有哪些基本视觉变量? 后的数值,如0-20,20-40……每一个等级设计一个符号,用分组的组36.地图注记的排列有哪四种方式?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形状、尺寸、方向、明度、密度、结构、颜色和位臵 中值根据d=√r1²*x式确定符号基准线长度 行字列和屈曲字列。51.视觉变量形成的图形感知效果有哪些?它们如何由视觉变量体59.制图综合中制图物体的选取基本规律有哪些? 37.制图综合中的选取通常有哪两种方法?资格法、定额法。现出来?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38.制图综合中的概括包括哪些?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

1、整体感和差异感:由形状、方向、颜色、密度、结构、明度、数量越大; 质量特征概括。尺寸和位臵体现出来;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舍去较小的、次要的,39.概括道路形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等级感:尺寸和明度是形成等级感的主要因素,颜色、结构保留较大、重要的,使地图保持基本面貌; 1.删除;2.夸大具有特征意义的弯曲;3.特殊的表示手法——共和密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等级感,但它们一般都要在包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应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线或缩小符号 含明度因素时才有较好的效果; 逐渐较少; 40.地貌等高线化简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数量感:尺寸是产生数量感的最有效变量;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以正向形态为主的地貌,扩大正向形态,减少负向形态;

4、质量感:形状、颜色和结构是产生质量差异感的最好变量,的密度对比关系。以负向形态为主的地貌,扩大负向形态,减少正向形态。密度和方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质量感,但变化很有限; 60.制图综合中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基本规律有哪些? 41.地图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5、动态感:运动感有方向性,因而都与形状有关,在一定形状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的图形中,利用尺寸、明度、方向、密度等变量的渐变都可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以形成一定的运动感。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3.由实施地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6、立体感:尺寸的大小变化,密度和结构变化,明度、饱和度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42.新版地形图图号的含义? 以及位臵等都可以作为形成立体感的因素。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答:新版地形图图号有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三位是所在52.地图符号如何描述性质特征、数量特征和关系特征? 61.道路选取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的1:100万地图的行号(1位)和列号(2位),第四位是比(1)性质特征描述:

1、重要道路应优先选取;

2、道路的取舍和居民地的例尺代码,后面六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数字码,描述对象的性质或类型差异的符号--定性符号 取舍相适应; 后三位的列号的数字码。描述性质特征的图形变量主要是--形状、结构、方向、颜色

3、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

4、保持不同地区道路的43.什么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色相)密度对比。答:我国把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辅助手段--明度、密度 62.地图符号体现图形知觉整体性的规律有哪些? 万﹑1:50万﹑1:100万这八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国家基本比(2)数量特征描述:精确描述(1)接近性;(2)相等性和相似性;(3)封闭性; 例尺地图。描述数量特征的变量:尺寸﹛(4)连续性;(5)对称性;(6)简单和规律性 44.什么是变形椭圆?试证明微分园投影后一般地成为椭圆。概略描述 63.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的原则有哪些?答: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的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明度、结构 → 概略描述

1、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内部通行情况;

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微分圆(也称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3)关系特征描述: 图形的特征; 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符号对制图对象相互关系的描述——句法描述

3、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

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证明:设有半径r的微分圆O,OX,OY为通过圆心的一对正交半径,表现为对地图符号系统分类、分级及层次结构及空间组合,即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 A为圆上一点。地图符号的系统性。

5、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微分圆各元素投影到平面上相应地为Oˊ,OXˊ,OYˊ,,其中地图对象的关系特征,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地图制图时通过64.圈形符号的定位部位有哪些? OXˊ,OYˊ为斜坐标轴。按长度比的概念可以写出:xˊ符号系统来表现各种关系。

1、平面图形结构呈面状均匀分布时,圈形符号定位于图形的中心; =mx,yˊ=ny 53.地图上有几个计算高(深)度的基准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居民地由街区和外围的独立房屋组成时,圈形符号配臵在街区图式中,m为经线长度比,n为纬线长度比。答:平均大潮高潮面、平均海水面、理论深度基准面;平均大潮高形的中心; 对于微分圆有方程:x²+y²=r² 潮面在平均海水面之上,而理论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水面之下。

3、居民地图形由有街道结构和部分无街道结构的图形组成时,圈形以x=xˊ/m,y=yˊ/n,代人上式:(xˊ/m)²+(yˊ/n)²=r54.当地图上既要表示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又要表示其人口数量时,符号配臵在有街道结构部位的中心; ²,(xˊ/mr)²+(yˊ/nr)²=1 通常采用怎样的表示方法?

4、散列式居民地,圈形符号配臵在房屋较集中部位的中心; 可见上两式即为椭圆的方程,而mr,nr则为椭圆的两个半径,答: 当地图上需要同时表示出居民地的行政意义和人口数时,通

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首先应判明其范围,圈形符号配臵在注记所这就证明了微分圆投影到平面上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常用名称注记的字体、字大变化表示行政意义,用符号的变化表指的主体位臵的中心。45.试用图形并说明变形椭圆如何显示变形特征? 示人口数分级。65.圈形符号与线状要素的关系有哪些? 答:通过变形椭圆的形状及大小可以显示该点的变形特征。如55.什么是范围法和质底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答:具有相接、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图,见P40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46.几何投影的类型有哪些? 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

1、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与整个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臵关系划分:正轴投影、区域的面状现象,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横轴投影、斜轴投影; 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

6.战略地图学习心得 篇六

突破性成果=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战略

“如果你不能衡量,那么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你不能描述,那么你就不能衡量。”这句话是本书的精髓所在,战略地图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个维度非常清晰直观的描述了组织战略,是组织与战略协调一致;平衡计分卡从每个层面量化细分出的指标来衡量战略执行的程度,从而使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如何管理战略,《战略中心型组织》提出了更全面的方法,这是卡普兰和诺顿的另外一部力作。因此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重新写为:

突破性成果=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

战略地图使上至制定政策的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都能够直观清晰的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促成了从上层到基层的良好沟通,使组织全体员工可以为同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平衡计分卡通过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在中层、基层保持纵向、横向协调一致,最终保证战略管理的协调一致。

一、财务层面实现长短期对立力量的战略平衡

财务目标的长短期战略平衡。这是战略地图在财务层面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卡普兰和诺顿认为,衡量一个战略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要通过长期股东价值来判断,这与传统判断战略执行的标准一致。但是,在战略地图中,强调股东价值的长期性,因此又将股东的价值分解为生产率战略和增长战略。生产率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短期财务成果的实现,增长战略则强调企业长期财务成果的实现。

二、客户层面实现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在客户层面,卡普兰和诺顿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客户价值主张。平衡计分卡强调,要想使股东满意,必须使客户满意,要使客户满意,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就意味着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满意的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客户维度的衡量指标以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利率、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为主。这些指标有着明显的因果衔接,客户的满意度是客户保持率的基础,只有客户满意了才有可能实现客户保持率,而客户保持又比客户获得容易得多,保持一个客户比重新获得一个客户更节省成本。客户的保持率受产品品牌形象影响,客户的获得率受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客户伙伴关系影响。有了客户保持率才能讨论客户获利率,客户获利率受产品质量、价格因素等影响。依据这三个比率的比重,以及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包括价格、质量、可用性、选择、功能),企业可以细分出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这一系列指标,都是用来锁定目标客户的,即找出为公司带来增长和赢利的客户。

圣玛丽德卢斯诊所(SMDC)的案例就是对不同客户实行差异化价值主张的典型案例。SMDC的案例中包含多个客户:病人、医生、捐款者。对于病人,基本护理患者需要的是客户亲密度,当他们每次来看病时,他们将不必重复他们的整个病史;对于医生,专业护理患者需要的是卓越临床治疗和领先的技术和专长,对于他们采取产品领先战略;对于捐款者、付款者,他们需要最低成本的服务和创新的医疗保险项目,他们想为他们的员工和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对他们采取总成本最低战略。

三、组织价值通过内部层面业务流程创造

高效协调的内部流程创造价值并实现战略。在战略地图中,内部业务流程有四种:运营管理流程、客户管理流程、创新流程、法规与社会流程。

运营管理流程进行生产,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内容为:确定供应商、获得原材料、将原材料做成产品、向客户分销、提供服务、管理风险。客户管理流程用以提高客户价值,拓展并加深与目标客户的关系,与客户维度接轨。其内容为:选择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和培育客户关系。创新流程用以获得新市场和新客户,与学习成长维度接轨。其内容包括:识别新产品和服务机会、管理研发组合、设计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将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法规与社会流程营造企业的经营环境,担负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安全与健康、员工雇佣、社区投资。这些具体的内容,同企业的业务行动相联系。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流程,但战略地图强调说,在选择这些流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流程是短期内能为的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哪些流程是长期为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的。这就是内部流程的战略选择,也是这个层面最核心的思想。至于说企业最终选定五个或者十个流程,或者下面再细分出更多的流程,则属于企业个性化的东西。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重视无形资产与战略的协调统一

战略地图将学习与成长这个层面从无形资产的角度划分为三大类——“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卡普兰和诺顿强调,无形资产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无形资产要想为企业创造价值,必须和企业选定的关键战略流程进行配合。也就是说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平衡计分卡里的第三个层面“企业内部流程”。无形资产与内部流程相配合的程度,卡普兰和诺顿称之为无形资产战略准备度,具体又可细分为人力资本准备度、信息资本准备度和组织资本准备度。人力资本、ERP系统、信息化软件等等能不能与内部流程相配合,是无形资产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

根据战略所需,企业制定出自己的战略地图来描述并诠释战略。链接使命与行动的中介就是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实现与否,全在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优劣。平衡计分卡确定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分解出来的层级指标体系,必须和行动方案挂钩才能发挥作用。在整个战略管理框架中,平衡计分卡逐级推行,从公司平衡计分卡推行到个人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层层分解到个人目标,每个员工找出自己的位置,确定在这一战略层级结构中需要他做什么。通过一级一级地分解指标衡量,以推动公司达到战略的预期结果。完整的战略结果是四个维度要达到的效果整合:满意的股东、愉快的客户、高效的流程、士气高昂且训练有素的员工。

7.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篇七

1 对于制图模式及制图流程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制图模式和制图流程更加的智能化和技术化。其中, 对于制图流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图制作工艺和存储方式的变化

传统方式的地图绘制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 绘图人员不仅要按照比例进行换算, 还要在纸上手工绘制标识和符号, 然后才能进行印刷。传统绘制方法绘制完成一份地图的工作量是十分庞大的。而数字技术的运用帮助人们大大的减轻的工作量。通过专业的软件来进行绘图, 能够快捷的完成地图的绘制及打样工作。受数字技术的影响, 人们所看到的地图也更加的多样化,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使用电子地图还是将地图打印出来, 网络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着地图的存储方式也由纸质媒介逐渐的向虚拟化发展。

1.2 传输方式的改变

数字制图同传统制图方式相比, 在信息的传输上也发生了改变。在数字制图的过程中, 数据的传输通常有两个阶段, 一是制图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情况的内部传输;二是地图使用时有效的信息传递。地图编辑设计过程不仅是地图要素图形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 而且是符号信息的传递过程。常规制图方式下地图地理信息传递完全是依靠语义符号、图形和纸张, 在可视化环境下进行, 离开了纸张这个媒介地图信息就无法继续传递下去。可见传统作业方式下的地图编辑设计过程完全是可视条件下的一种语义图形符号到另一种语义图形符号的变换过程, 可视是基本条件, 纸张是传递媒介。目前, 数字制图的编辑设计过程是:资料收集、分析, 数据录入、图形编辑与处理, 分色分版、图形输出、胶片发排等。对应的信息传递过程是:可视化的语义信息一不可视的数据文件一可视化的语义信息, 即地图信息由可视到不可视再到可视, 其间需要经过多次可视与不可视的转换过程。在地图的编辑过程中因为存在着可视同不可视之间的信息转换, 因此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支持。软件是信息传递的加油站, 系统硬件是信息传递的支撑体。为了让地图上的信息变为可视的, 方便人们使用的信息, 需要通过特定的软件按照既定的规则将不可视的信息转变成为大家都知晓的符号, 将其显示在屏幕上或复制在硬介质上。

2 数字制图的特点

随着绘图软件的不断完善及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 绘图者的创作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借助于各类的图像、图形软件, 当今的地图绘制人员能够方便的将自己的想法在电脑上加以表现, 给地图作品提升了艺术感染力的同时, 使得地图的色彩搭配和特殊效果更加协调。

3 对于制作和绘制流程的影响

以往传统方式来绘制地图的过程中, 通常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及体力, 这对于绘图人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挑战, 而且传统绘图方法一旦绘制完成很难对其做成更改, 如果发现存在错误的地方必须要重新来进行绘制, 不仅加重了劳动量, 还拉长了成图的时间, 加大了对于制图的成本投入。而运用数字技术来完成制图就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不仅在绘图方法和绘图工具方面有所简化, 如果有存在错误的地方还可以及时方便的进行修改, 有效减轻绘图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不会过多的延误成图的时间。

4 地图色彩更加的多样化

受数字技术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在图像表达上更加的美观, 色彩也不再像以往地图一样只有几种常规颜色;同时数字制图在生产的过程中摆脱了印刷对于色彩呈现的限制, 在流程上更加的自动化。

5 结语

数字化的今天, 数字技术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无所不在。数字绘图方式综合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 在简化制图流程的同时, 给人们呈现出质量更高更加使用的地图, 同时还降低了绘图所用的时间, 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都是很好的制图方式。因此, 数字制图是我国地图绘制行业必须经过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数字制图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制图技术的优势, 发现和弥补数字制图技术的不足, 并不断创新和拓展其应用范围, 实现数字制图的科学化发展。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的改变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数字技术对我国地图编辑制图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图编辑,传统制图,数字制图

参考文献

[1]凌勇, 孙万民.数字技术对海图生产方法的影响[J].海洋测绘, 2003 (05) .

[2]全星日, 于青春, 王峻宇.地图制图技术及发展方向[J].东北测绘, 2001 (02) .

[3]卫东, 李晓红.浅谈数字制图在专题地图编制中的应用[J].三晋测绘, 1998 (03) .

8.数字地图制图理论方法与应用 篇八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理论

一、数字地图制图概论

第一,数字地图制图概念。数字地图制图一般被称作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其依据地图制图原理,借用计算机的软硬件和相应的数学逻辑,研究获取地图空间信息、变换信息、存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图形输出的系统方法和工艺技术,对传统制图方法进行模拟,完成对地图的编绘和设计。

第二,数字地图制图的一般流程。

(1)编辑准备。准备阶段与传统制图的准备工作基本相同,首先要目标编图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评估并加以确定,按照编图要求确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并按自动制图的要求做相应的编辑准备工作。

(2)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即将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即将所模拟的图形和地理信息属性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数字化又可分为扫描数字化和有手扶跟踪。

(3)数据编辑和符号化。该工作属于数字制图的主要部分,地理信息数字化要进行两方面的编辑:首要要对原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的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的数字文件,进行特征码转换,统一地理信息坐标原点,变换目标比例尺,对不同类型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编辑等;同时还要实施地图信息数据的编制处理,包括建立地图信息的数学逻辑,变换地图投影,选取和概括所需地图信息数据,绘制处理相应的地图符号和图形。

(4)图形输出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编辑好的地图信息数据进行图形转换,便于屏幕显示、磁盘贮存和纸质输出。第三,制图的技术基础。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包括处理地图信息的图形转换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用于地图数据管理和检索的数据库技术,对图形进行抽象、表示和变化及其他图形处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计算机地图信息的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第四,数字地图制图的系统组成。制图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图数据和制图人员有机组合而成。

二、数字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关系

第一,数字与传统地图的对比。

(1)载体不同。传统地图的载体一般以布、纸张或其他客观实在的物体为主,客观物质载体上绘有所需的地图内容和信息,而数字地图不同,它是以计算机软盘、硬盘或磁带为存储介质载体,地图内容通过符号化的具体数字来呈现;传统地图相比,数字地图的使用方式也更有效,人们一般直接对传统地图进行目视阅读,需要经过计算和分析才能得出目标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而人们可以直接对数字地图进行自动计算和分析。

(2)信息量不同。比传统地图纸介质相比,数字地图的磁介质信息量更大,而且还可以外接名称、分类、数量和质量等的描述数据等属性数据库,方便读者进行纵深查询和显示;传统地图信息载负量由于载体局限而相对有限,数字地图则可以在原本信息展现基础上进一步展示三维信息和时态信息,而且在数字地图的比例尺相对灵活,地图信息可以在线和远程共享。

(3)使用时间和条件不同。传统地图阅读的使用时间相对较快,受设备和操作因素影响小,目视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它们的更新状况不同,传统地图的更新周期相对较长,数字地图的更新周期则非常短,其比例尺、地图范围和形式可进行任意组合和改变,构成新的地图。

(4)应用潜力不同。数字地图可以广泛地域航空像片、卫星影像和其它电子地图相结合,实现地图信息数据的处理和显示,生成各种人们需要的的新型地图;同时数字地图的可以将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建构出数字高程模型,立体直观地表现地表起伏。

第二,数字与常规制图的对比。

(1)历史联系。地图制图先后经过从手工到现在的计算机制图的发展过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常规制图发展时间长,数字地图制图的理论来源于传统制图所形成的理论,但是技术上和理论上超越了传统地图制图。

(2)制图联系。常规制图一般分为地图设计、编绘、出版和制版印刷四大阶段。而数字地图制图则依据地图学原理,将地图信息数据数字化,利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获取地图空间信息、变换信息、存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最终分析析和图形输出信息,模拟常规制图原理,完成地图的设计与编绘。数字地图制图则需要数字化地图信息,包括数据验收、整理归纳、制定工艺方案、设计评审,将最后将原始地图内容进行数字化输入。数字化制图作业过程需要进行人机交互的地图信息编辑处理工作。地图信息首先需要经过输出、然后建成地图电子数据库、最后经过图形处理可直接进行制版印刷,也可将电子化地图信息存放在计算机软盘或者磁盘介质里。数字制图硬件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扫描仪、数字化仪、绘图机及打印机构成;软件系统一般要完成所有数字地图制图步骤。如国外的Mapinfo和Intergraph软件系统。将目标图形图像数据化以后,输入相应统计数字,建立地图信息数据库,是实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制图软件的广泛运用,数字地图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一般包括各地图图件的制作和印刷、为各类GIS系统建立地图信息数据库。通过数字地图与数据库的结合,通过直观动态的形式在数字地图上进行展现,并利用数据库来进行地图信息的显示、输入、管理、统计和打印等功能。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环保管理、公安管理、工农矿业管理和国土规划管理测绘等地图数字化工程。如在城市规划中,地图数字化可建设城市图形数据库,并对电子图进行输入、接边和校准的编辑处理,最后建构出完整的城市地图,并利用外连数据库对城市各要素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可建设城市地形数据库,统计完整的用地参数、社会经济参数、人口参数和水文参数,通过SQL查询和组合查询来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数字化地图还可用于商业、银行、保险和营销等领域。如银行网络在城市和乡村分布图可以为合理布局银行网点提供决策信息支持,为银行网点的地理布局合理性和效益最大化两大布局因素提供信息参考,可见数字地图在其他领域中的决策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目前,数字地图制图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强调传输和表达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一般以处理与分析空间地理信息为主要功能,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地图制图的有机结合,则有效克服了GIS空间信息的可视化难题,GIS系统拓展数字地图制图的应用范围。

第二,数字地图制图朝网络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网络与虚拟地图的发展得益于数字地图的推动,其应用范围和功能的到显著拓展。

第三,数字地图向自动化制图方向发展。在全球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空间信息地理技术、GIS、RS和GPS的集成,推动数字地图制图的立体化发展。数字地图制图,推动了地图制图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推动地学时空分析和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发展,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力果.地图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徐庆荣等.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3]龙毅等.数字地图制图向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J].地图,2001.

上一篇:高中与青春同行记叙文800字下一篇: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