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人员管理

2024-10-12

公务员人员管理(共8篇)

1.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一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考试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公务员主管部门是党委

和政府。

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

职能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3、列入公务员范围的人员按有关规定

后,方可确定为公务员。

4、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

、和

等类别。

5、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在 以下设置。

6、根据《河南省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设区的省辖市机关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数的。

7、公务员的 与

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

8、公务员法所称的领导成员,是指机关的,不包括

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9、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

年以上;晋升主任科员职务的,应当担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副主任科员

年以上。

10、公务员晋升职务,在规定任职资格年限内的考核结果均为

以上等次。

11、科员以上职务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予。

12、公务员在辞去公职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的,给予

处分。

13、公务员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

,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

的,应予辞退。

14、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 限额内,并有相应的。

15、新录用公务员在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

(含试用期)。

16、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应。

17、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

18、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

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19、公务员定期考核采取

的方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20、公务员考核的结果分为

、、和不称职。

21、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机关参加考核的公务员总人数的 以内,最多不超过。

22、公务员培训的对象是

,机关根据公务员工作和职业发展需要安排公务员参加相应的培训。

23、公务员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

天。

24、公务员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撤职和。

25、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26、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可以按照《公务员申诉规定(试行)》申请

或者提出。

27、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把

和开放合作为强大动力。

28、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

为主线,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29、行政许可法自

起施行。

30、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日。

二、判断题

1、公务员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办理公务员登记后,方可办理入编和工资手续。()

2、已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因法律法规变更,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不再实行参照管理。()

3、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也不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4、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岗位序列。()

5、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

6、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3年以上。()

7、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应报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并占相应职务的职数。()

8、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可以录用为公务员。()

9、少数民族报考公务员时,可享受加分政策。()

10、公务员降职,一般降低一个职务层次。()

11、公务员被辞退的,其职务自然免除,可不再办理免职手续。()

12、公务员对辞退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复核、申诉期间暂停辞退决定的执行。()

13、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14、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一年内进行任职培训。()

15、公务员受警告处分的当年,不能参加考核。()

16、没有参加初任培训或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不能任职定级。()

17、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处分期最长不能超过四十八个月。()

18、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制定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

19、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0、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起施行。A.2005年4月27日

B.2005年7月1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7月1日

2、下列哪个部门不属于公务员主管部门()?

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B.某县县委组织部 C.某省人事厅人事处

D.某市公务员局

3、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A.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 B.可以向上级提出复议 C.可以要求上级立即改正 D.不能提出改正意见

4、机关和参照单位接收的军转干部按()职务进行公务员登记。

A.转业后确定的现任职务

B.在部队时的最高职务

5、公务员职务实行()。

A.选任制和委任制

B.委任制和任期制

C.任期制和选任制

6、担任副调研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或者主任科员()年以上。

A.三

B.四

C.五

7、非领导职务层次设置在()。

A.省部级以下

B.厅局级以下

C.县处级以下

8、下些职位中属于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录用范围的是()。A.副镇长

B.副主任科员

C.县处级调研员

D.副科长

9、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内进行。

A.职位

B.人数范围

C.编制限额和职数

D.编制

10、公务员受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等次。

A.优秀

B.称职

C.基本称职

D.良好

11、对公务员的考核,重点考核()。A.工作能力

B.工作作风 C.工作实绩

D.思想政治素质

12、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公务员,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

A.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

B.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等次 C.不确定等次

13、公务员初任培训时间不少于()天。A.10天

B.15天

C.20天

D.12天

14、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任职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天。

A.10天

B.12天

C.15天

D.30天

15、公务员受“记大过”处分的期间为()。A.六个月

B.十二个月

C.十八个月

D.二十四个月

16、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

作为根本目的。

A.生活

B.民生

C.环境

D.民意

17、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坚持节约集约,把实现()发展作为基本要求。

A.保护式

B.节约式

C.内涵式

D.集约式

18、行政许可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

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B.具有行政管理权的 C.具有行政许可权的C.各级人民政府的

19、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A.本级行政机关

B.下级行政机关

C.一个机构

D.一级组织

20、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法律

B.法律、行政法规

C.地方政府法规

D.行政规章

四、多项选择题

1、公务员法所称公务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2、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有()。A.党委机关

B.人大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协机关

E.审判机关

F.检察机关

G.民主党派

H.工商联机关 I.工会、青年团、妇联机关 J.各地商会

K.各行业协会

3、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B.曾被开除公职的

C.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4、属于公务员的基本义务的有()。A.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B.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C.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D.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5、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必须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下列原则()。

A.党管干部原则

B.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原则

C.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6、以下哪些职务属于领导职务()?

A.副镇长

B.主任科员

C.巡视员

D.副处长

7、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A.任前公示制

B.任职试用期制

C.任前谈话制

8、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

A.思想政治素质

B.工作能力 C.文化程度

D.任职经历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B.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两年年以上

C.晋升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者副主任科员三年以上

D.晋升副主任科员职务,应当任科员两年以上

10、存在下列哪些亲属关系,需要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实行任职回避()。

A.夫妻关系

B.直系血亲关系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D.近姻亲关系

11、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包括()。

A.德

B.能

C.勤

D.绩

E.廉

F.学

12、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的,享受考核奖金。

A.优秀

B.称职

C.基本称职

D.不称职

13、公务员培训分为()A.初任培训

B.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在职培训

14、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A.公开

B.公正

C.公平

D.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15、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6、公务员工资由()构成。

A.基本工资

B.津贴

C.补贴

D.奖金

17、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A.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18、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彰显的“八种”河南人形象是()。

A.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 B.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诚实守信 C.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见义勇为 D.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

19、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

A.民事赔偿

B.国家赔偿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20、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A.公开

B.公平

C.公正

D.便民

五、简答题

1、事业单位申请参照管理需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2、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有哪几类?

3、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哪几类?

4、非领导职务在哪些级别进行设置?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从高到低分别是什么?

5、公务员晋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等非领导职务须具备的任职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6、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什么办法?

7、公务员考核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8、公务员的四类培训指的是什么?

9、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了怎样的界定?

10、请解释行政许可法确立的救济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

1、刘某于2006年5月通过公开考录被录用到我市某公务员机关,2009年6月,刘某所在单位准备提拔刘某任副主任科员,请问刘某是否能够被提拔,为什么?

2、张某2009年1月通过公开考录被录用到我市某县直公务员机关,2010年1月试用期满后,进行了公务员登记。2011年6月,张某向所在机关提出辞职,请问:

(1)单位是否能满足张某的请求,为什么?

(2)张某在递交辞职申请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单位25天,请问单位对张某该如何处理?

2.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二

一、英、法、德等三国公务人员培训共同特点

1. 培训法规健全。

西方各国都具有健全的培训法规, 如法国的《公务员总章程》、《继续教育法》, 德国的《公务人员资历条例》。纵观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 大都建立公务人员培训相关法律。

2. 分类培训。

西方各国公务人员培训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录用培训, 即上岗前培训, 培训目的是为熟悉工作;任职培训, 即公务人员职务晋升后或晋升前, 为适应晋升职务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培训;经常性培训, 公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间隔一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如英国低级文员每周需学习一天;专门知识培训, 这是一种针对性培训, 针对于公务人员某方面不足而参加的培训。

3. 分工培训。

西方公务人员培训分为部内培训和部外培训两种:部外培训是由国家人事机构组织的共同培训, 培训具有共同性的知识和技能;部内培训由各部门组织, 主要是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二、英、法、德等三国公务人员培训特色

1. 英国公务人员培训。

英国公务人员培训有很长历史, 主要分为三类: (1) 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包括对任职1年以上的文官进行培训;对调任工作岗位的文官进行胜任工作的培训;对具有学历的文官, 进行专业性工作培训。 (2) 在职培训, 对文官进行深造, 以提高公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3) 后备培训, 针对高级文官开设, 为进入高级文官队伍进行准备。英国非常重视在岗培训, 要求文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鼓励资深文官进行专题研究;允许文官报考各种学位;对年龄在30-40岁的文官, 有针对性地安排短期培训。

英国公务人员培训分三个层次:行政实习员培训, 培训对象是新入职文官, 工作1年后即可进行2期约20周的相关知识培训, 主要包括经济、行政、财务、政策、法律、管理等;高等执行文官培训, 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最高级文官培训, 主要对象是副司一级的高级文官, 开设研究生课程, 为晋升司长做准备。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公务人员培训机构的改革。英国国家政府学院在欧洲国家具有较大影响, 是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发展中心之一。它的前身英国文官学院属文官事务部领导, 主要开设技术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以及研讨课程。1989年, 英国文官学院被批准为执行机构, 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学院改为事业执行机构后, 政府逐渐减少拨款, 学院已开始对几乎所有培训课程收取培训费用。2004年, 政府发表《政府文职机构改革———作为与价值》, 在文件中, 文官培训问题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又一次被提出来。2005年6月, 文官学院新组建成为国家政府学院, 学院成为公共服务中心, 此后, 国家政府学院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 地位相当于非内阁部[1]。

国家政府学院在行政地位和职能上属于部级单位, 但有关文件规定, 学院必须在市场中谋发展, 必须实施企业化运作模式。这就意味着文官学院与企业具有相同之处, 要靠出售产品才能生存。政府学院与全国经济类学院、私立培训机构共同竞争。学院把培训规划、培训课程及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地点等做成手册, 寄往政府机构、公共部门或展出。政府及公共部门中的公务人员, 可以选择培训项目。除此之外, 学院重视人才发展, 任课教师分为专职及兼职。兼职教师来自政府部门以及民间企业。学员除了高级公务人员, 公共机构和私营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报名参加培训。培训时间比较短, 1-7天不等[2]。

2. 法国公务人员培训。

法国公务人员培训法规制度十分健全, 时常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培训项目进行调整。法国政府规定, 公务人员需进行培训;公务人员有权利要求培训, 同时规定公务人员每三年必须接受培训。此外, 公务人员可申请1-3年脱产培训, 培训期间不影响职务晋升, 第二年第三年停发工资和奖金。培训主要由公职部门负责, 具体计划各部门制定。每年大约55%的公务人员接受培训, 平均每人6天。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主要培养高级公务人员, 处长以上文官大约80%毕业于此, 培训完成之后将进行考试以及排名, 政府文官职位按照名次替补。培训与晋升紧密挂钩, 这是法国公务人员培训最具特色之处。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职业学校培训, 根据受训者工作需要, 安排到工程技术学校、行政学院进行;岗位培训与进修, 主要在内部培训中心举行。法国政府重视深入企业学习、调研, 因此, 选派中高级人员进入私营企业进修。

培训评估是法国公务人员培训一大特色。为提高培训水平, 法国政府重视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后评估, 即培训结束, 学员填表表明自己所学知识的情况;测试评估, 测试培训人员新知识的应用;实际指导评估, 公务人员在回岗位工作6个月后进行。

法国公务人员培训机构比较多, 总理府直属的有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巴黎综合工科大学、国际公共行政管理学院等三所国家级院校, 还有地方行政学院和各部门技术院校及培训中心。其中,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校之一, 该学院的目标和任务, 就是培养除工程师职系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系以外的行政管理高级公务人员, 学员毕业后主要进入行政法院、审计法院、省长职系、外交和领事职系、财政监督职系、行政监督职系、社会事务监督职系、民事行政官员职系、巴黎市政府行政官员职系等供职[3]。

同时, 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是一所高度开放的培训机构, 它充分借助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教学服务, 不仅后勤管理全部社会化, 而且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也都兼职化, 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全新办学模式。学院专职教师极少, 几乎所有教学都由兼职教师承担, 其中, 政府高级公务人员兼职居多, 约占70%, 只有非常优异的高级政府官员, 才可能被聘请担任兼职教师, 此外, 还聘请一些学界名流来校讲学[4]。

3. 德国公务人员培训。

德国政府重视公务人员培训, 《联邦官员资历条例》第六章规定, 官员有义务关心有助于保持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业务进修措施, 同时还应关心资历变动时, 以适应新的情况为目的的培训。官员培训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以及自己申请。

德国公务人员培训主要有四种形式:入门培训, 主要是预备官员培训, 包括高级公务人员和上等公务人员;专业和行业培训, 全部公务人员参加, 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目的;晋升高级职务培训, 为即将晋升或有晋升潜力的公务人员举办, 参加者要通过考试选拔;国际合作知识培训, 为国际组织培养德籍公务人员[5]。德国公务人员教育培训方法多样且针对性强, 培训贯穿整个职业生涯。重要特点之一是把公务人员实习、培训、考试、任用紧密结合, 使其具有适应岗位的工作能力。此外, 德国公务人员注重实习, 初等职的实习半年, 中等职的实习2年, 上等职的实习3年, 高等职的实习2年以上。

在德国, 公务人员的培训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各州的行政学院或行政学校承担。其中, 有三所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院, 即联邦行政管理学院、联邦高等行政管理专科学校和斯佩耶耳行政管理科学研究院。这些行政管理院校的任务是为公务人员提供职前资格培训和晋升等级资格培训。三所学院培训侧重不同, 联邦行政管理学院主要负责联邦一级高等职官系列和上等职公务人员系列的培训与进修工作。联邦高等行政管理专科学校主要为公职管理部门培养非技术性的行政官员, 就读人员是试用期的国家公务人员。斯佩耶耳行政管理科学研究院, 是高级研究培训机构, 主要职能包括研究生教育、在职培训和科研。

三、对我国公务人员培训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公务人员培训与我国相比起步较早且经验更为丰富, 对促进我国公务人员教育培训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及实用性, 采用多样培训方法。

我国和西方国家公务人员培训都是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对教学和课程进行设置, 并且对工作职务与类别不同的公务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都以提高工作以及能力为重点, 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经济、管理等多方面。但是较之西方国家, 我国公务人员培训更为传统,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堂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西方国家则注重实用和有效。在设置培训内容时, 以实践和问题为中心, 注重培训公务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沟通交流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决策实施能力方面相对于西方公务人员较弱[6]。因此, 应当注重公务人员培训的针对性以及操作性、实用性, 在培训方法上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并且在课堂之上多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研讨等具有开拓思维的方式, 以拓展公务人员思维能力, 提高其分析能力。

2. 建立实习制度, 注重考察评估。

以法国公务人员培训为例:法国公务人员十分重视实习并将实习始终贯彻于教育教学之中。以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为例, 自其建院以来, 始终率先实行实习制度。学员在行政学院学习27个月, 其中有一半时间被安排实习[7]。此外, 法国培训机构众多, 竞争激烈, 每个培训机构都重视考察评估并以此进行绩效管理。通过及时的、完善的、有效的培训评估,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因此, 不仅在培训之前对培训计划进行可行性评估, 调查培训者的培训需求, 进行培训需求评估, 在培训中进行多角度评估, 还有在培训结束时立即对培训效果进行的评估以及培训结束6个月后进行跟踪评估等。

3. 培训社会化。

一是在培训政策方面, 强调培训的政府主导性、个人选择性和适用性, 培训环绕提高工作效率进行, 培训要与工作或事业有关。因此, 重视业务与能力成为公务人员培训的主题。二是从服务方式上看, 可以设立各种服务以满足各种社会组织的特殊需求, 同时协助国内和国外的有培训需求的单位或部门开展各类培训, 设计满足培训者需求的项目和应用性课程[8]。三是与国内外公共服务领域著名的大学、商学院、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开展广泛的合作, 开发新课程甚至组织发展硕士学位点。四是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采用专兼职相结合, 可以有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或者政府机构的中高级公务人员, 教师的专业领域范围要广, 主要涉及领导学、管理、行政、政策、经济、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等。教师不仅是专家, 还要是学员的引导者、学员经验交流的催化者, 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富有创新意识与责任。

参考文献

[1]姜海如.中外公务人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39.

[2]张素玲.英国国家政府学院:历史变迁、培训实施及其启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 (4) .

[3][8]桑学成.谈法国行政学院培训模式的启示[J].群众, 2010, (5) .

[4][6][7]周敏凯.比较公务人员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88.

3.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三

一、“九五”期间我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九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和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党委组织部指导下,经各级人事部门共同努力,全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了法规制度,使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职称评聘资格挂钩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文件,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和有关配套办法,使培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初步建立了适应民族自治地区需要的教材体系,师资和基地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编写翻译并出版发行了维、汉文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教材,初步建立起以兼为主、专兼结合、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确定了以自治区行政学院为培训主体,各类培训中心、干部院校为辅助、高等院校为外延的基本格局,加强了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全区重新认定和审批了91个继续教育基地。

(三)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区开展公务员各类培训近8万人次,有22.8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2001年,与组织部联合行文,在全区公务员中广泛开展了以科技知识、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更新知识培训,力度之大,为多年少见。此外,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学、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近年来,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依托地县党校,突出了乡镇公务员任职和岗前培训。我们还与东部省市协作,加强了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仅去年就选派81名县处级干部两批到天津、上海参加短期培训。通过培训教育,公务员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意识有所增强,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四)服务经济建设,大力开展了基层短缺人才的培训

为稳定边远艰苦地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我们采取特殊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短缺人才培训,“九五”期间参训人数近5万人次。在国家人事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协调下,依托国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为我区特殊培养三批少数民族科技骨干人才共216名,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五)加强了培训队伍的自身建设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举办了以全疆16个地州市人事部门的培训科长和84个县的人事局长为对象的骨干培训班,并组织其去内地交流、考察。同时还利用研讨会、师资班、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培训者的培训,使我区的培训师资队伍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九五”期间我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切实加强对培训教育工作的领导

培训教育是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投入少、见效快月.直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十分注重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把培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予以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做了培训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

对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规范、完善法规体系,使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培训法规制度的健全,既保障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权利,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形成一套贯穿培训教育全过程的运行机制,保证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必须把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作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的必要条件

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既需要主管部门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更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必须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工作的根本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认真拟定培训规划,科学设计培训内容,保证传授给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信息是精品。必须加大培训的科技含量,开发新的培训内容、方法和技术,使其沿着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五)必须把形成特色作为工作的方向

培训教育始终坚持从我区经济建设和各地实际需要出发,服务于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同时,尤其加强对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教育,使其尽快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培训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的动力

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注意突破传统培训观念,树立现代培训意识,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使培训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五年来,我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对他们参加培训教育的支持不够;二是培训教育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健全,培训与使用脱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动力不足;三是培训教育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施教机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施教机构设置交叉重复,培训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还不能掌握和有效运用现代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三、实施人才战略,突出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十五”期间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并向20lO年远景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给培训教育提出严峻挑战。我们将认真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赋予人事部门的职能,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重点突出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十五”期间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十五”期间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五”期间,公务员培训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的要求,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主题,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为目的,结合实践锻炼,用科学理论武装公务员,用现代科学知识充实公务员,用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公务员,使公务员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整体优化,以现代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十五”期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精神,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重点,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人才资本的观念,创建学习型社会,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加大对继续教育投入力度,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法制化进程,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重点,规范和深化公务员培训工作

公务员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人才,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尤其是突出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公务员“十五”培训纲要》,结合自治区实际:

1.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培训。在公务员队伍中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思想道德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并作为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塑造良好风范,让人民满意,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2.着重抓好WTO知识的全员培训。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这首先是政府人世,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提供服务。公务员作为政府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将率先面对人世的冲击。面对人世挑战,最为直接、最为突出的是对政府管理制度、管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挑战,说到底,是对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挑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展WTO知识培训十分重视,要求各级各类公务员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尽快掌握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切实做好人世后的各项应对工作。要强化公务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

3.抓好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的是提高公务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要求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严格执法精神,已是自治区各级行政机关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和依法治区办公室、宣传部、司法厅已做了部署,“十五”期间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及现代管理培训,使各级公务员特别是经济部门、执法部门的公务员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则办事,促进政府职能向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提高各级各类公务员在现代管理和依法行政方面的能力。

4.抓好深化公务员四类培训。按公务员条例要求,规范初任培训,凡新进公务员队伍的,必须经各级人事部门组织的新任培训,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政府工作和职位要求的基本能力;强化任职培训,凡晋升为各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必须在半年内参加由组织人事部门举办的任职(岗位)培训,重点提高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总揽全局和战略思维能力,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统筹协调的组织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深化专业知识培训,要求各类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干一行、精一行”,各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做好专业知识培训的组织实施,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和指导;拓展更新知识培训,着眼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公务员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要建立未经培训不上岗,未经培训不提拔的培训约束机制,各级人事部门,对每一名公务员的培训情况,要逐项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上,认真记载,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5.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公务员的在职培训。为落实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对292个边远乡镇实行4211工作机制和达到1/3的工作目标,根据新党办[2001)1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配合组织部扎扎实实做好边远艰苦地区的乡镇干部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十五”期间,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时间、人力、财力,通过各级党校、相关院校及培训中心做好边远艰苦地区乡镇公务员的在职培训(每年1000名)和每年选拔优秀毕业生,“五大生”、复退战士共1150名到边远乡镇的岗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并使其熟练掌握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宗教政策和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实施人才战略,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当前,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与国际接轨,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适应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树立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继续教育理念,树立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有效途径的理念,树立继续教育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人力资本运作方式的理念,树立继续教育是人才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基础的理念,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此:

1,要加快继续教育的立法进程。切实把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施教,这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在“十2i"期间,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立法工作安排,建立和完善以《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为核心以及与之配套的学习进修制度、学分登记管理办法、自学认定办法、基地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组成的继续教育立法体系,使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网络化。

2.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要认真贯彻《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五”纲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行业人事部门职能优势,探索、总结、积累和推广继续教育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考核和证书登记管理制度,做好认证、统计、评估、奖励、督导等工作。要把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与年度考核、职业转换和执(职)业资格的注册等结合起来,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根据人事部的要求,搞好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采取重点扶持,分级实施的办法,建立地(市)县区域性和行业性继续教育基地网络。

3.要大力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今明两年,要搞好专技人员WTO基本知识和新世纪科技展望的继续教育。人事部确定将这两门课作为指定的公修课目,把此项工作当作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精心实施。

4.要重视依托项目进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对自治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研究开发中,使具备培养条件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得到锻炼,走科研项目培养人才,产业项目培养人才,开发项目培养人才的新路子。人事部门要主动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每年选择一些项目,选派一批具有培养前途和研究能力的预备人才到东部发达省区进行项目攻关与合作,或到名优企业挂职锻炼“十五”期间,每年选拔50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培养前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分期分批送国(境)外考察培训。

5.要配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从今年开始,自治区实施"335"人才培训工程;到2015年,将培养造就30名45岁左右能进入国内科技前沿的一流人才,300名35岁左右具有自治区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5000名成绩显著的地区、部门学术技术骨干。按照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计划》和各部委的办班要求,选派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各地培训点研修、考察、学术交流。大力开展农牧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紧密围绕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生产科技问题,为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成果推广能力的农业技术队伍服务。

6.要大力推进继续教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在继续教育方面各自的优势,鼓励社会各界在继续教育方面发挥作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挖掘潜力,形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合力。坚持继续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方法、手段加以完善,逐步制度化。充分发动部门、单位、个人的积极性,逐步扩大继续教育的规模,推进继续教育的产业化进程,使继续教育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的专业培训教育,改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

1.结合西部开发的重点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研究课题以及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实际,实施当地培训与到东部对口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我区急需紧缺的各类专门人才。

2.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选择业务对口、工作急需的专业,进行专业培训教育,进一步改善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到2005年,力争区、地以上行政机关公务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90%,县、乡行政机关达60%。

4.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四

专业类别目录(本、专科)

一、经济管理类

经济学,海洋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税务,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国民经济管理,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经济与金融,能源经济,经济管理,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管理,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投资经济,土地管理,投资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资产评估,商务管理,企业管理保险,税收,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教育,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转轨经济学,建筑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商务经纪与代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林业经济信息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都市林业资源与林政管理,资产评估管理,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传媒经济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统计,会计统计。

二、计算机类

计算机,计算机通信,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技术,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与信息管理,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开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管理,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及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网络工程,网络工程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网络技术与通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及信息管理,数据库开发管理,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服务,光电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与信息科学技术,计算与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财会与计算机应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基础及应用,计算机应用及其管理,网络应用及其管理,应用电子及其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管理,网络技术与技术处理,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网络构建技术,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构建专业,软件技术,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与通信,计算机软件及应用,计算机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信息处理与自动化,信息管理与计算机,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库,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计算机信息应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工业网络技术。

三、汉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中文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新闻传播,信息传播与策划,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与文秘,语言学,编辑学,广告学,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媒体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新采编与制作,新闻与传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古典文献学,华文教育,古典文献,汉语,中文,网络新闻与传播、播音与主持。

四、文秘类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中文应用,文秘与档案,文秘,秘书,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公共关系与文秘,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科技文秘,司法文秘,商务文秘,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中文秘书,涉外秘书,涉外文秘,文秘教育,经济秘书,经贸秘书,法律文秘,安全秘书,公安秘书,秘书事务,新闻学,公关文秘,中文与社会,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公共事业管理,编辑出版学,新闻传播,商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媒体创意,文秘学,中文秘书教育,现代秘书,文秘档案,经贸文秘,现代文员,秘书教育,文秘速录。

五、审计、会计、金融类

会计学,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外贸会计,资产评估,财务会计,工业会计,会计与审计,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建筑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教育,会计与统计核算,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金融会计,工业企业财务会计,三资企业财务会计,涉外财务会计,工业及涉外会计,审计学,审计,财政学,金融学,税收学,税务,投资学,财政,涉外税收,财政税收,国际金融,金融,金融工程,财务会计与教育,审计学(企业审计),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资产评估与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农村合作金融,财务信息管理,审计实务,统计实务,金融管理,财税。

六、法律类

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刑事司法,法律,法律事务,行政法,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律师,律师事务,涉外经济法,经济法律事务,行政法律事务,涉外经济与法律事务,民商法学,经济法与经济事务,经济法律,诉讼法,涉外法律,大法学,经济法学,商贸法律,法律文秘,司法助理,涉外经济法律事务,涉外法律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法学(知识产权)。

七、化学工程与工艺类

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及工艺,高分子材料及化工,无机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管理,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化学制药,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化纤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油气加工工程,化学与制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炼油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涂装防护工艺,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化工分析与监测,材料化学,精细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八、建筑类

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城镇建设,园林,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景观学,景观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城市交通,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学,道路与桥梁,给排水,道路交通,公路桥梁,园林绿化,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与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管理,工程与决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交通工程,测绘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技术。

九、城乡规划类

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城郊规划,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与设计,自然地 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镇规划、村镇建设与管理、城市信息化管理。

十、植物生产类

农学,热带作物,茶学,药用植物,土壤与农业化学,烟草,园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植物保护,草业科学,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园艺技术,烟草栽培技术,植物检疫,农产品经营检测,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药用植物栽培加工,食药用菌,果蔬,种子,土壤与农业化学,药用植物,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园艺教育,应用生物教育,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茶艺,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应用生物科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农艺教育,烟草栽培与加工。

十一、动物生产类

动物科学,动物生物技术,蚕学,动物医学,特殊动物养殖,畜牧,畜牧生产教育,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兽医,动物药学,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蜂学,畜禽生产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实验动物养殖,蚕桑技术,动物科学与技术。

十二、机械类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机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机制工艺及设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数控技术,电机与电器,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密机械技术,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机械工艺技术,热加工工艺及设备,铸造,机械电子工程与管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铸造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

十三、自动化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能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工程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十四、地矿类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勘察(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察(查)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查(察),地质矿产勘察(查)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采矿技术,矿山测量,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煤矿开采技术,钻井技术。

十五、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乡村经济、旅游规划策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投融资管理、旅游温泉经济、旅游自驾车经济、生态旅游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

十六、心理学类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十七、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务工程。

十八、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酿酒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乳品工艺,食品工艺与检测,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轻工生物技术,食品工艺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油脂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生物科学,食品营养学、生物工程、食品加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十九、公共管理类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理论,系统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体育产业管理,食品经济管理,应急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保密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土地管理教育,土地管理,教育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管理,信息与技术经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民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社会救助,市政管理,乡镇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物流管理,城市 管理与监察,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海关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十、历史学类

历史学、世界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

二十一、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监察、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学、地球环境科学、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环境检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处理)、环境工程(环保设备)、环境治理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经济、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保设备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资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资源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水环境监测与分析。

二十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科技档案、图书发行出版学、档案、档案管理学、图书档案管理。

二十三、药学类

药学、应用药学、基础药学、药事管理、化学制药、生化制药、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药物化学、生药学、生物制药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剂学、药物分析、基础药学基地班、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海洋药学。

二十四、海洋与渔业类

5.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五

一、填空题

1、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

2、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

3、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领导干部和青少年4、201120155、实施

6、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7、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8、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9、充分反映人民意愿法律制度

10、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

11、谁决策、谁负责

12、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

14、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15、法制宣传月

16、各级党委和政府

17、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

18、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化解矛盾

19、工作的重要内容20、依法

二、简答题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三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3、(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5、一、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突出宣传教育重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法治实践活动。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决议全面落实。

6、行政强制措施又称行政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或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如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

7、(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8、(一)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终止调解;(二)要求有关调解人员回避;(三)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四)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三、问答题

1、(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八)积极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2、要创新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努力促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创新工作载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设计和开展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形成声势,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涉及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级部门单位、人民团体、行业和社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法制宣传教育具体化、行业化、系列化。

3、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和意识。

二、全体公民、公共机关、社会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违法行为必须受到严格追究。

三、保障司法独立与公正。

4、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法律必须被信仰和遵守,否则它形同虚设。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法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法治的基本含义是“良好的法律”和“普遍的遵守”。要达到普遍的遵守,我认为,一是要将法律交给人民,全面普及法律常识,作为公民就是要学法,要掌握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文化素质,树立对法律的崇高信仰。虽然经过五个五年普法,但在一些人群和角落,仍处于启蒙状态,有个贪官因受贿受审,他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我为人办了事,收一些辛苦费不应该吗?有位学生被同学召去打架,报复他人,他认为自己是“助人为乐”,“讲义气”。他们在法律观念上的空白是令人震惊。二是要营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氛围,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我们在欧美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夜深人静的马路上,看不见一辆车通过,但只要红灯亮着,人们都自觉停下来,待绿灯亮才通过。三是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法治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通常自觉遵纪守法,相反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道德防线已崩溃,70%以上的腐败分子都有“包二奶”的堕落行为,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除了以上三点外,我个人认为还要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那就是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首先、要学法,因为学法是懂法、守法和用法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说一个人连法律都不去学,怎么能谈上懂法、守法和用法呢?

其次、要懂法。懂法就是要求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违法,那样做是犯罪”,通过思考我们就会慢慢地懂得法律。

6.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六

一、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条件和范围

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1、法律、法规授权具体是指: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规定的;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决定规定的;

(3)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

(4)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中规定的。

2、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

(1)党委系统的事业单位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

(2)政府系统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包括:政策、规划的研究制定;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业管理等。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等的授权情况和党委、政府以及机构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规定的主要职责确定。

(二)使用事业编制、工资福利由国家财政全部负担。

原为行政机关,机构改革中因机构编制限制未能列入政府工作机构系列,成建制地改为事业单位,符合参照管理条件的,可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以下单位原则上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1、为主管部门提供业务技术服务的;

2、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

3、从事经营活动的;

4、部分行使行政职能的;

5、工资福利由财政部分负担或自收自支的;

6、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已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事业单位,即使符合参照管理条件,也暂不列入参照管理,待条件成熟时再申报。

二、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申报和审批

(一)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申报

申请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由县直各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对照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条件和范围进行审定后,于3月18日前将以下材料(各一式三份)按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

1、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或函[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直接向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报送申请参照的函,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或乡(镇)政府所属事业单位分别向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报送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由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转报县委组织部或县人事局];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审批表》(表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3、赋予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法规文件和党委、政府或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相应职能的“三定”方案;

4、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

5、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审批程序和权限

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县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的,由县委组织部报县委研究同意、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市委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的,由县人事局报县政府研究同意、经市人事局审核、市政府同意后,报省人事厅审批。

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审核同级事业单位申报参照管理过程中,应就该单位是否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和是否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分别征求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意见(征求意见函格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将意见随报审批机关。

对于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申报和审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不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重新申报的,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

已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今后因法律、法规修改和废止或机构、职能调整等原因,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情况告知审批机关,由审批机关及时调整相应单位的人事管理办法。

三、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

(一)实施方案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参照《广东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工作意见》(粤委发〔2006〕10号),明确人员登记和非领导职位设置等办法,制定参照管理实施方案,将实施方案进行报批和报备。县、乡事业单位的实施方案报县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组织人事部门汇总后,报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二)登记工作。经批准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公务员法》规定,结合事业单位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登记工作由单位组织实施,并实行逐级负责。

1、登记对象

登记对象必须是该单位中完成《公务员法》学习并考试合格的在编在职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且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

有关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以予以登记:

(1)因机构改革经组织批准提前离岗现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

(2)经批准停薪留职、留薪停职,2006年6月30日前已办妥有关手续回到单位工作的。

(3)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现在经重新批准仍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中,自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以来,未经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录用考试进入参照(依照)单位担任主任科员及其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在公务员登记工作中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的通知》(粤人发〔2006〕153号)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2、暂缓登记对象

(1)试用期内的新录用人员暂缓登记(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登记)。

(2)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的尚未结案的人员暂缓登记(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3、不予登记对象

(1)虽在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但人事行政关系、工资关系不在本单位的人员。

(2)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及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

4、登记工作的程序及要求。

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应参加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予以登记。其中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经重新批准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和考试内容以公务员法知识为主(已参加过培训学习和网络考试合格的可不再参加培训考试);公务员法实施以前未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现经批准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和考试内容以公务员法、公务员必修课以及相关知识为主。

符合登记条件且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所在单位干部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汇总表》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表》(表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按照《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统一进行登记、审核、审批和备案。

今后,凡新进入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律要进行登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装入个人档案。

(三)职位设置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按照《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和《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确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和级别,设置非领导职务,原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由人事部门予以核销。

(四)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在登记和确定职务与级别工作完成后,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行工资套改。

(五)其它管理工作。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

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政办〔2002〕162号)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以及参照管理前经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被聘用的,登记后不再实行聘用制管理。

各参照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对过去制定的涉及干部人事管理的文件进行清理,凡是与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有矛盾的,应当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各参照管理单位应建立参照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全省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要及时补充完善人员信息数据,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和统计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管理。

四、参照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7.对公务员分类管理的认识 篇七

关键词:公务员,分类管理,职务分类

正如美国行政学家魏洛比 (w.F.Willoughby) 所说的:“职位分类是人事行政工作的起点, 也是人事行政工作的基础。”有效的政府人事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人事分类制度。因此, 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改革已经成为各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 是对公务员进行类别的划分。职位分类是分类制度的具体化, 是实行公务员科学管理的基础。

一、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公务员分类, 在于通过对公务员在事务、职能、资格要求等方面进行区分, 为政府人事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此种含义的公务员分类制度有两种形式, 即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

(一) 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 类似于我国古代官员制度的“品”, 它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 也就是以人的资历深浅、职务高低和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品位分类着眼于人, 尤其着眼于人的官阶, 它代表等级、地位和资历等, 其基本理念是“通才治国”。在此意义上说品位分类主要考虑人外在的三大因素:人受教育的程度-学历;人的经验-资历;人的任职情况-职位。

(二) 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 它将职位按责任轻重、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职位分类着眼于事, 考虑的是职位本身的因素。其基本理念是“适才适用”。职位分类包含了多种基本元素, 这些基本概念依据一定的原理, 通过系统的程序, 构成了职位分类的框架。要正确地理解职位分类, 必须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1、职位

职位是政府组织的细胞, 是政府行政活动的基层单位。它是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位公务员的职务和责任, 或者说是国家行政机关中具有一定职务和责任、需要一定规格的人员来承担的工作岗位。

2、职系

职系是指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总称, 或者说是工作性质充分相似, 而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要求不同的职位的总称。

3、职等

职等是指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充分相似的职位群。即在一个职系内, 根据工作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对职位所作的划分。

二、公务员分类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 人性假设学说

1960年Mc Gregor基于人性的理解的角度, 提出了管理决策的新思想。他认为, 由于人性假设的不同, 管理中的策略和方法也应该不同。西方的人性假设学说影响广泛, 从管理学学科研究以来, 西方的人性假设说就经历了从社会人、经济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到公共人的发展, 关于管理的各种学说相互渗透, 在发挥各自优势上产生不同的管理思路与模式。近年来影响最为广泛的人性学说中, 登哈特夫妇提出的公共人假设, 它成为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这一理论对现代管理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中认为, 公务人员在公共管理领域中要因自己的工作职责而维护公共利益。同时, 公务人员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坚守职业操守, 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

(二) 为人民服务理论

在传统的中国行政体制中, 我们的“党管干部原则”和“公仆意识”, 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在这些思想观念中, 人们并不认为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 在行驶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并不具有个人利益的合法性。所以, 这种观念造成了另一个思想极端。大家以为公务人员就是社会的公仆、人们的公仆, 这种公仆情怀要求公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国家效忠。事实上, 这种想法是一种偏见, 是想象中的道德神话, 这种现象的实现是在个别公务员身上体现的, 是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 依靠公务员高度的至善的人格精神才能做到。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以上两个观点, 我们不难发现, 新公共管理中“人性假设”观点与我国存在的“公仆服务”观念有一定的现实差异, 这种差异来自于具体指导理念的不同, 因此调和这两者的差异也同样需要从指导理念出发, “比较利益人”的假设便是基于此而提出的。

(三) 比较利益人的提出

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公共人”假设的不足, 国内学者提出了“比较利益人”的假设。在“比较利益人”假设看来, 某个人在不同领域的人性既相通也存在着差别。从一个行为领域到另一个行为领域, 个人因为角色和社会规范的变化, 其利益的选择和权衡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以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公共管理中, 公共管理者在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 他必须考虑其扮演的角色及相应的社会规范, 在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四) 法学理论基础

法治的关键在于“用权’, 而“用权”的关键在于加强官员的素质和执行力。近现代以来, 世界各国的行政执法的历程中, 对加强行政官员的管理规范是对行政权力掌控和约束的核心所在。因此, 加强行政官员和公务人员的管理是法制理论的核心观点。在进行公务员管理中, 公务员法是公务员管理制度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通过公务员法, 政府将行政权力和公务员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公务员是此法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对象, 此举已经成为各国的行政法治建设的主流, 在公务员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起步较晚, 但是,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开始起步, 开始步入了人事管理制度的民主与法制建设。2006年1月1日, 《国家公务员法》颁布实施, 这部法律的版本实施标志着中国人事管理改革的启动和规范化。

三、国外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模式

国外对公务员的管理起步较早, 各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管理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的品位分类和美国的职位分类管理两种主要模式。同时, 每一种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必然有其社会历史背景, 要烙下时代的痕迹, 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传统及习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一) 英国模式——公务员的品位分类管理

公务员品位分类管理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管理方式。人类早期社会的管理都是以品位分类制度的, 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就实行“九品中正制”。而西方早期, 实行的是公、侯、伯、子、男的品秩, 乃至以后长期以来, 以官品进行管理一直延续下去。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文化风俗的发展演变,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品位分类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英国政府为例, 英国政府公职人员的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大, 各种技术要求高、专业要求精湛的工作进入了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 传统意义上的通才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完成管理工作必须借助于各学科的专家参加。正是这些现实的需要, 使公务员品位分类得到进一步增加, 它们的横向划分进一步细化。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工作性质, 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标准以及提拔方法的选择上, 具有专业本领的与普通的公务人员之间都有不同。于是形成了公务员的品位等级分类管理模式, 也就是把公务员分为行政管理级、执行操作级、专家级、办事员级、助理办事员以及勤杂人员等6个等级。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英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文件要求, 英国以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为基础, 将公务员的职务划分为10大类, 每个职类又分为2至10个职级。公务员的职级是按照其所任学历、职务、资历来确定的。由此可见, 品位分类制度是一种有着发展历史的分类标准, 有者其自身的特殊发展历程。

(二) 美国的实践——公务员的职位分类管理

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是世界上现代人事管理的基石, 是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的产物, 是政府人事行政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职位分类源于工商管理, 是适应近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职位分类理论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推行, 促进了美国政府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 并开始大力提倡职位分类制度。1923年, 美国颁布《职位分类法》, 用职位分类制度管理公务员, 并据此成立了“人事分类委员会”, 作为主管分类工作的中央机构。受美国的影响, 加拿大于1919年11月采用雇员分类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日本、菲律宾等国纷纷效仿, 先后实施了职位分类管理制度。

四、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意义

(一)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务员的分类管理是根据公务员的群体发展、成长的规律, 通过实行不同的管理取向, 进行有效的管理。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公务员没有实行分类管理时, 常规的方式是只拿一套标准考核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职位的公务员, 因此而造成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缺乏应有的科学性。这种考核方式主要靠领导把握, 职员工作的效果好坏、成绩的优劣往往只能靠主管的主观臆断。在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下, 必然造成“一言堂”。从而与领导直接的“裙带关系”和“潜规则”的产生有了滋生的环境。现代公务员分类管理可以满足公务员职业发展的需要, 打破以往领导决定命运的僵化局面。这种管理制度对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在不同领域中职业发展的每个台阶划分细化, 尽管每个台阶有一定的高度, 但大部分人跳一跳都可以够得着;同时, 各种职级不受相关部门的规格限制, 基层部门和上级部门的公务员具有均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公务员的职级、年功积累与薪级晋升与工作成绩紧密相联, 个人的年度考核成绩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联, 公务员每年可以晋升薪级, 考核优秀的则在一定要求的年限晋升职级。随着公务员分类考核、能级鉴定、执法检查等措施的实施, 对公务员业务能力等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推动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推进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实现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有效制约了“官本位”思想的发展

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它将有效冲淡“官本位”。在公务员开始实行的初期, 一旦考上了公务员就意味着做官, 社会上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现在完全不同, 即使当上了公务员, 也不再具有“官”的权力和“官”的待遇。另外, 分类管理制度让那些从事专业技术有了一个凭技术说话、凭本事升官的渠道, 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技术同样具有了上升的空间和潜力。另外, 公务员分类管理以后, “官权”掌握在那些带“长”的人手中, 如局长、处长、科长, 而他们都属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将建立独立的晋升渠道, 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 不再走“官道”, 每个人的职责都是执行, 不具备“官”的决策权力。

参考文献

[1]W.F.Willoughby, T^e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 on, Baltimore:John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27, P.221

[2]尼古拉斯·亨利著:《公共行政学》, 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第①

[3]由大宁.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 能否冲淡“官本位”

[4]http://edu.21cn.com/gwy/f_82_55633-1.htm

[5]谭功荣编著.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公务员制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第1版

[6]孙柏瑛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5

[7]杨妍, 吴玉宗.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务员制度创新———以深圳市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为例, 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 3

[8]耿雁冰.公务员聘任制能否破除“官本位”?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68616, 2010-4-20登入

8.公务员人员管理 篇八

【关键词】行政道德;公务人员;失范;对策

1.行政道德的概述

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具有行政工作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公务人员必须具有当好“人民公仆”的基本道德修养,才能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光荣使命。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迫切需要。公务人员的品德修养不仅反映着个人的学识修养,而且他们的道德实践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观察和评价政府。通过加强行政道德建设,规范公务人员的言行,从而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引领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的迫切需要。由于公务人员在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其言行举止、道德取向,不仅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而且成为社会效仿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全社会道德规范的伟大实践中,公务人员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就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要求政府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政府力量对调节经济的积极作用。

2.我国行政道德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党政机关的现实情况来看,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但由于我们曾经片面的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主,市场经济也使得社会主义行政道德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特征,把所有的事物都商品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得以蔓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行政腐败问题日渐突出。

3.我国行政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3.1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要求通过竞争来实现利益的激励和平衡,通过市场公平竞争,谋取利益。但是与竞争相伴随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运行中的分散决策,是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因而出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相背离的现象。市场竞争又必然导致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这种重利行很容易使一些见利忘义,产生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致使在国家公务人员中产生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现象。

3.2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层面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诱使一部分人价值观发生变化,个人私欲攻心,享乐主义盛行。这种以享乐为基点的世界观与个人私欲有着自然的亲和力,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的国家公职人员因为手中有权,如果没有自觉的律己意识就极易受这种世界观的影响,极有可能因个人私欲导致个人主义,再由个人主义滑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最后不择手段地以权谋私和走上腐败的道路。

3.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权力的无限扩张性决定了对其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却未能跟上,加之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被忽视,行政监督体系还不完善,而对行政人员主动接受监督方面的教育、培训长期滞后,致使他们不善于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加剧了行政道德失范的进程。

3.4社会物质利益分配不公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破除了旧时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同时新的利益分配方式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可能出现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利益群体付出与所获得的回报并不具有等同的关系。长久以来我国行政人员的工资收入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就以我国目前的物价水平来说,也仅处于稍高于温饱状态的水平。追求比吃饱和穿暖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毕竟是和平时期每个人的客观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所以不排除部分行政道德素质低行政人员心理失去平衡,铤而走险以权谋私,导致行政道德的失范。

4.行政道德示范治理对策

4.1加强行政道德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尽快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文件,如《行政道德法》、《反贪污贿赂法》等等,立法要坚持从严惩治原则,为行政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与行政道德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力求做到条文明确又具体,惩治细则界线分明,增强实施的可操作性,使行政道德规范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形成既有法律制裁相威慑又有行政处罚相约束的完善机制。

4.2加强行政道德的监督机制

政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具有占有性、扩张性和排它性的特性。因此,行政权力越大,越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防止權力的滥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职能,扩大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力。

就行政监督的有效性而言,主要应依靠以下几方面的监督。

4.2.1社会监督

组织监督包括施政机关体系内部的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其具体的监督形式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与考核鉴定、检举揭发与专门审查。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团体对施政机关行政道德的监督,它往往表现为社会舆论监督。对行政道德的监督方式又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施政机关内部上下之间的监督,各部门之间、前后程序之间、同事之间的监督。行政复议、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也属于政府内部的监督。外部监督是施政机关外部对施政机关道德建设的监督。

4.2.2司法监督

《宪法》规定,检察院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享有监督的权力,法院通过行政讼诉或刑事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或犯罪行为进行监督或惩处。

4.2.3群众监督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群众监督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听证、建议、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

4.2.4舆论监督

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实施监督。此外,还有党的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等。

4.3要正视利益补偿

上一篇:移风易俗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员工自愿放弃缴纳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