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思想

2024-07-31

社会主义思想(通用8篇)

1.社会主义思想 篇一

思想汇报

今年的国庆,我和同学一起出去游玩,我们避开了北京的旅游高峰,选择了去河北省的野三坡百里峡。虽说那是个旅游胜地,但还应该算是农村。去了以后,发现它比河北的其他一些农村要好一些,很多人家都靠农家乐致了富。我和同学也选择住在农家院里面,那里的老板和其他村民都很热情。当我要走的时候,我却有些惆怅,一是舍不得这个有着淳朴民风的村子,二是我有些想念自己的家乡了。

我的家乡是在浙江省的一个小镇里,那里同样有着淳朴的民风,有着好客的村民,有着和谐的环境。想起来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想,我们家和百里峡等农村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奔去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我知道,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离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一些地方已经有了一些成效。对于其他农村地方的建设我并不是很了解,可我曾经对家乡进行过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到了我的家乡关于新农村的建设的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的家乡紧跟国家的政策,实现合作医疗,替大家解决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村公路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建设。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也有了休闲的场所,大家的身体也变得更加的健康。

三、农村教育问题。家乡多建了一些幼儿园,对于中小学也聘请了很多优秀的教师,让小孩和学生得到了更早更好的教育。

但是要把像我的家乡那样的农村甚至是更贫困落后地方的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许多困难,我们还有积极做好很多方面。而经过上网查阅,我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致要做好的几个基础方面。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二)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三)建设新农村,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

(五)建设新农村,应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六)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七)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符合时代特色的亲情邻里关系。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最后,我相信,经过农民的努力,政府的工作,还有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我的家乡及所有其它农村区域会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思想 篇二

理想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 “由于在西方最早提出了一整套彻底改造现实政治生活的主张, 柏拉图被称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理想主义者。”频繁的战争、巨大的危害、以及贵族垄断外交带来的诸多弊端, 共同促进了国际政治研究的深入。一战后, 均势政治的失败更让人们将防止战争、维持和平的希望转向理想主义。

伍德罗·威尔逊凭借“十四点原则”, 成为了理想主义国关理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伍德罗利用理想主义思想为美国政策服务。但是学理上的理想主义理论内容上远不止这样贫乏。

理想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性善或者可以变善;战争可以避免;应建立集体安全以维护和平;国家利益可以协调一致。这些思想体现一种结果意识而缺乏过程性, 即理想主义关照的不是现在是什么样的, 而是应该怎么样。

从里一个角度看, 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们运用理想主义思想, 为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设定了一套注重宏观指导, 试图为各民族国家的行为设定道德规范, 来达到消除战争、世界永久和平目的措施体系。

二、理想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思想的对比

现实主义者认为, 国家自私是人性自私本性的合理延伸, 本身无善恶之分, 为国家利益而增加权力是正义的、可取的政治道德。

现实主义思想显然缺乏理想主义的宏观性。权力政治的本质是在高级政治层面对相对收益的重视, 这种重视极易转向对独立个体的关注, 而不是对于整个国际体系的管控。韦伯认为“和平不过是冲突性质的改变”。卡尔突出的是权力政治思想、国家利益冲突、国际法国际组织作用的有限。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所体现的, 是对自身利益、权力的重要性、安全问题的极度重视。这些方面都是对于个体的关照, 而不是整体层面上的管控。这是两种思想的本质差异。现实主义思想的理想状态是每一个个体都无限强大, 相互威慑而达到均势下的和平。现实主义思想是以暴抑暴的延伸。

两种思想都出于对无政府状态的应对。理想主义思想寻求在树立中期愿景后, 集体采取行动一劳永逸地实现和平;现实主义思想立足现实, 从人性本质出发, 寻求通过权力政治获取利益, 加强自身实力, 通过自保基础上的威慑来实现均势和平。

三、交通模型的引入

这一模型中有道路、车辆、车辆的安全性、交通规则、交通秩序管理者、交通警察等6个概念, 对应国际体系、主权国家、国家安全、国际制度、世界权威、监督管理机构。国际体系即车辆行驶的道路;各主权国家即大小车辆;国家安全即车辆的安全性;交通规则是国际体系行为方式;交通秩序管理者是维持国际秩序的权威。因为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 交通规则缺失;监管机构是执法机构, 它存在但是管控力不足。

模型描述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安全 (国家安全) 为最低目标, 道路中所有车辆均安全 (世界和平) 为理想状态。模型中车辆获取安全有两种方式:第一, 所有车辆均遵守交通法规, 所有车辆均可获得安全。但弊端是道路的通行量有限, 安全的获取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效率。遵守规则可能增加一些车辆行驶时间, 导致利益损害。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来维持秩序, 因此安全性能好的车辆很可能为了自身的通行 (获取国家利益) 去碰撞性能差的车辆, 提前通行以获取更大收益。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结果是安全性能差的车辆车毁人亡。第二, 所有的车辆均成为安全性能好的车辆, 至少是碰撞过程中能给别的车辆以严重损伤。所有车辆安全性能的提升, 使得所有车辆都承受不起交通事故的后果, 从而被迫牺牲效率以换取安全。

通过模型,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理想主义从整体着眼, 他们认识到车辆安全差异 (即各国实力的强弱差异) 现实存在且难以改变, 主张为制度缺失的道路 (国际社会) 建立权威的管理部门 (有效权威) , 并制定交通规则 (世界道德) , 并设立交通警察 (监管部门) , 从整体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实主义者认为, 交通监管部门、交通法规有效性难以保障, 最可行的是增强自身的安全性 (权力) 。通过提升自身性能威慑其他车辆。即不断增加自身车辆的安全性能。现实主义者们所追求的是自保, 理想状态是所有人自保, 威慑别人不敢侵犯。

四、结论

通过模型, 我们得出两点结论:第一, 交通模型展现两种思想的价值取向与政策指向的差异。第二, 两种理论都不完备, 但都具有合理的一面, 尤其理想主义思想需要重新认识。理想主义设想的一整套体系, 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与完善, 且没有说明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如何处理。现实主义给出了答案, 但不尽理想。

我们不能否认理想主义思想的意义。受过良好教育的大众的舆论监督、公开和平外交、世界道德的认同, 三者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世界权威以及管控力量, 建立平等正义的世界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联合国的建立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日益体现的主导作用, 正是理想主义思想的体现。

理想主义思想的合理性需要肯定。我国一直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们在扬弃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一面的同时, 应该将两大理论思想相结合, 从而为我国利用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 (修订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63.

[2]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第七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36.

[3]Michael Smith:Realist Thought from Weber to Kissinger.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6:25.

3.浅析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篇三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

列宁的民主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成果显著,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也是在经济民主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遇到了民主瓶颈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探索历程

(一)坚持直接民主原则

列宁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认为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也应该采取巴黎公社那样的民主形式即人民自治、直接民主。列宁提出为体现真正的民主必须实行选举制度,党内的负责人和领导人由选举产生,可以随时被撤换。在《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中,明确阐明了苏维埃政权应该完全地、绝对地属于广大劳动群众,苏维埃的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出,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另外,列宁还提出工人选举代表来管理工厂、监督生产以及工会担负管理生产的主张,这都是早期人民自治和直接民主的体现。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条件下,军事上进入战时军备状态,经济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政治上只能应战时之需采取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人民自治和直接民主的初步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俄国的人民文化水平较为落后,难以进行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所以列宁主张由体现人民利益的、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替代人民群众进行管理。同时,放弃了“一切权利属于苏维埃”的口号,强调党要监督、领导苏维埃,加强和集中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利。俄共八大上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把权力转移到了无产阶级政党手中。在党内,中央委员会形同虚设,而政治局实际上成了最高的决策机关。在战时共产主义的非常时期,列宁用高度集中委任制取代了苏维埃的民主选举和罢免制,以保持无产阶级专政阶段成果。

(三)政治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1921 年,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国家的建设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新经济政策替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为适应新的形势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俄共十大决定放弃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实行“工人民主制”,加强党内民主,使党员能够积极参加党内生活,促进党的建设。为避免党政不分、权力滥用,明确划分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和权利界限。同时,注重对党中央的监督和管理,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坚决杜绝官僚主义。最后,建议精简行政机构,缩减苏维埃的编制,撤销各类多余的委员会等。

二、列宁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设想

(一)把实现党内民主放在首位

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过程中,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普通党员的意志不能够得到一定体现,党员缺乏基本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能平等地参与政治,造成党内缺乏民主。缺乏民主的政党就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阻碍。列宁建议对党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进行改善,并把党内民主放在首位。第一,扩大中央委员会人数,避免权力集中在少数几个核心领导手上,使其能够成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委员会,能够体现大多数党员参与党政,防止个人权利的膨胀。第二,避免个人领袖专权。列宁经过深思熟虑,为防止党的领袖个人专权,明确提出将斯大林调离总书记一职。滥用职权、个人崇拜主义、脱离群众等不正之风就会亡党亡国,可见列宁对斯大林的认识是相当富有远见的。第三,让工人中央委员和工农检查院成员结合起来,共同监督党中央。

(二)强化人民的监督权与管理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让全体人民群众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成为真正得到解放的国家主人。列宁曾说过: “在任何一个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国家中,劳动群众从来也没有像在苏维埃政权之下那样广泛、那样经常、那样普遍、那样简便地行使选举权”。选举权就是广大群众表达政治意愿和积极参与管理国家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在列宁的建议下,将监察委员会改组为工农检察院,强调吸收劳动群众进行广泛监督。指出工农检查的任务不仅是捕捉和揭发,而是善于纠正,赋予人民群众监督和管理党的权利。

(三)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俄国文化落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巨大障碍,要想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列宁提出的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群众的政治教育,目的是吸引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进行扫盲。主张要有组织地、广泛地训练群众,普及知识,提高觉悟。重视农村群众的教育普及,大力发展教育,同共产主义宣传结合起来。通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等形式进行扫盲,并不断寻找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吸收群众参与教育。发挥无产阶级的教育作用,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为政治民主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民主思想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民主为核心价值观服务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民族文化的支点,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标志,也是国家团结的旗帜。十月革命后,列宁不断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探索出了符合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坚定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民主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和各种价值观念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和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如何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共识这个重大问题,无论是对于党和国家,还是对于社会和公民,都既是一个时代性课题,又是一种历史考验。因此,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发展民主事业,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民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党要紧握民主事业领导权

民主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民主革命“既是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创造过程;民主革命既有人民群众的民主需求的自发因素作基础,又包含着有意识的自觉因素起指导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初期和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统治阶级的民主领导权对民主建设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三)民主建设要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民主的劳动者”。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论断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未来劳动者的期望,也揭示出了民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教育的目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内涵。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目的是使人得到最大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列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建设

早期,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中,强调要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政权的统一,而俄国的民主是具有独特的符合自己民族的民主。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的国情不同,民主的形态也就有所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也走过曲折的路程,早期进行的革命实践把西方的民主照抄照搬到中国,都没有取得成功。而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又注重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真正走上自己的民主政治道路。越是民主,就越应该是自己民族的,能够保证大多数人民群众参与的。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民主作为一种普世性价值,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政治财富。从民主的本质形态来看,社会主义民主脱胎于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从东西方文明一百多年的交流交往经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将西方文明的精华融入中华文明,才会使中华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生命活力。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还不够完善,民主政治水平仍然较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基础。同时,注意不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一以贯之。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民主政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三)政务公开以落实民主

要体现真正的民主就要有公开性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公开是公正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无公开性就谈不上真正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公开不仅包括政务活动的公开也包括党的活动公开,尤其是对广大的党员而言。政府的公开网站,各级党组织的官方信息的传播都是扩大民主的体现。普通党员群众参加党的事务也呈现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然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民主程度不高。要落实社会主义民主的“公开性”,必须加强基层民主,扩大公众的民主监督范围,这样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四)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通过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合理强化,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与教训,结合具体实际,着眼自身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协商民主具有强大的力量,协商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克服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困难。

五、结语

十月革命后,针对当时苏俄民主非常落后的现实,列宁提出开展一场全国范围的、长期的民主革命,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民主制约问题。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同样经历了曲折与磨难,进行了改革,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当前社会主义阶段性的成果。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仍不够完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和实践,是伟大的创举和极其宝贵的经验,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亚志.列宁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1,01:144-147.

4.思想汇报社会主义荣辱观 篇四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我学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相关知识,现将学习心得和党组织汇报如下。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迫求。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贫民百姓,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者为荣,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为耻: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者为荣,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见利忘义者为耻;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者为荣,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不思进取者为耻。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旗,使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各个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我们积极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青少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谈话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八荣八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关系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看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如何,关键是看现在的青少年的面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成长,不仅仅是青少年本身的问题,其背后是千家万户、亿万民众,祖国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举措。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特色 篇五

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09级张启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党沿着正确的道路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6.社会主义思想 篇六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汇报人:xiexiebang

7.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篇七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要矛盾,十大关系,人民群众

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思想和和谐社会的观念古已有之。本文仅就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历史关联探讨一二。

一、毛泽东的矛盾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科学分析和判断国内主要矛盾, 是党确定主要任务的前提, 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依据,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时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认为, 正因为社会主义存在这些矛盾, 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些基本矛盾反映到社会生活中, 主要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而是“在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1]根据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党的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问题提供了思想基础。

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文章中, 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 明确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的地位,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他强调要普遍提倡和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 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及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 平等友爱, 扶贫济困的风气, 形成讲诚信, 重责任, 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今天,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理论依据。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 毛泽东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从十大关系看, 前五个方面是经济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后五个方面是政治关系, 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政策。

其中, 在论述五个方面的经济关系中, 第一个关系讲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 第二个关系讲的是工业布局问题, 第三个关系讲的是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 即重工业内部的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是提出了要开辟一条不同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四和第五个关系, 实际是分析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开始触及经济体制问题, 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实际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社会和谐取决于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和谐,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注重发展社会事业,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尽管过去了60年, 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毛泽东这些光辉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强调必须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方针, 实际上正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再现。

三、毛泽东的人民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根本方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在继续深化。毛泽东曾说, “有人说, 做革命工作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做建设工作, 只要依靠少数懂技术的干部就行了。这个说法对不对?我看不对”[3]。他深深感觉到, 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建设新中国同样也要依靠人民群众。他又说:“我们应该相信群众, 我们应该相信党, 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 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 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4]1956年, 鉴于斯大林的教训, 毛泽东指出, 为了避免脱离群众, 脱离集体领导, 我们就更加要充分的注意执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强调依靠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认为, 群众生产, 群众利益, 群众经验, 群众情绪, 这些都是领导干部应该时刻注意的。毛泽东的人民观密切了党群关系, 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增强了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践证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依靠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毛泽东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他的这些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09—810页.

[3]毛泽东.《两种领导方法》 (1956年1月10日) .

[4]《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3页.

8.社会主义思想 篇八

热点综述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有力推进了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2007年9月3日,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1亿多名学生以同上形势教育课方式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从2007年7月开始,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等联合评选出了53名全国道德模范,并在全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加以表彰,胡锦涛总书记还亲切接见他们。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之一,并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角度分析

1、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党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之一,并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这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心连心”艺术团到边远山区、红色革命地区的慰问演出活动,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作为宣传重点等都体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增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各种建设活动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导各级党组织大力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都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去完成;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l亿多名学生以同上形势教育课方式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城市、文明户评选活动,环保小卫士活动,争当奥运会志愿者行动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4、体现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国中小学生一起参加“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通过观看电视教育片,感受并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政府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嫦娥奔月精神进行大力的宣传,都体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说明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以及每年开展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使人们在收获感动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并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典型题例

(2006年宜昌市中考思想品德第23题)

亲爱的同学,下面打开了几个网站的部分页面,请你在浏览之余,积极参与这些网站组织的活动。为了方便答题,我们对页面的部分内容稍有改动。

(1)http://www.cycnet.com网“感知荣辱”寻访活动:搜索你在学习、生活中耳闻目睹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例和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良现象各一例。(要求:事例真实、生活气息浓厚,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

(2)广大网民积极参加http://www.ce.cn网开展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你认为应强化哪些意识”的调查活动。截止2006年5月19日9点12分,投票结果如下(投票总人数:5825人):

请你对多数网民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强化的意识发表评论。有兴趣者考后请将“评论”上传到网站“相关评论”栏目里。

(3)http://www.ce.cn网“小事见荣”征集活动:请把你准备从小事做起,以“小事见荣”的打算写下来(请从“八荣”内容任选两个方面谈)。有兴趣者考后将“打算”上传到网站。

分析:此题紧密结合时政热点,题目形式新颖,设问开放、紧贴学生实际,重视学生体验和感悟,答案设置灵活。解答时,关键要在结合社会现象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感悟与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评分说明:列举的事例或不良现象能说明观点、简洁明了、真实且生活气息浓厚。

(2)参考答案:多数网民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强化思想道德意识,这充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这是因为: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等现象,容易使人们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强化思想道德意识。

(3)评分说明:要求从“八荣”内容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自己的打算。应从小事人手,从实际出发,具体可行。

备考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11月,解放军某部参谋孟祥斌在前往市区购物时,因救一名落水女子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孟祥斌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有上万名军民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孟祥斌的事迹之所以感动他人,是因为他

()

①表现出强烈的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②具有较强的个人荣誉感③保护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④尊重他人的生命而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在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之际,中宣部、宣教局会同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伦理学会,以“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为主题,在京举办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时间是()

A、9月10日

B、12月12日

C、3月15日D、9月20日

3、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举办公民道德论坛()

①可以警示人们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进行思考②能够引导人们增强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意识③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较为和谐的社会氛围④对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没有什么意义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B、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C、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B、挖掘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文化遗产

C、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D、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

“中国人,请不要随地吐痰”“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这种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泰国等地频频出现。外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了异样的感觉。据此回答6~7题。

6、以上材料反映了()

A、所有中国公民都缺乏文明素养

B、极少数国家对中国人实行排斥政策

C、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大重视礼仪问题

D、不讲礼仪会影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7、为此,我们必须()

A、向外国人宣传中华民族的文化

B、限制中国公民到一些国家旅游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扫除陋习

D、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中心工作

8、2007年,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②推动政治文明建设③提高公民文明素养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之一,并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据此回答9~10题。

9、“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说明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①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④就是要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0、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因为()

①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普遍③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④青少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从2007年7月开始,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了53名全国道德模范。据此回答11~12题。

11、开展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活动()

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③体现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向这些受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学习()

①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二、简答题

13、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12月2日在京揭晓。爱军精武的基层指挥员曾满军,顽强拼搏、多次夺得冠军的杨威等人荣获本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开展这些评选活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怎样学习这些人物的高尚精神和品质?

三、探究实践题

14、材料一:2007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共同组织开展了“形势教育大课堂”活动,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1亿多名学生以同上形势教育课方式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并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各抒己见:当前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

(2)实话实说:请你从社会、家庭、个人三方面列举出目前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些不利因素。

上一篇:外贸单证实务综合模拟实训下一篇:竣工验收备案表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