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概要重点

2024-08-07

中医学基础概要重点(精选4篇)

1.中医学基础概要重点 篇一

医学心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人的心理学活动。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

1.包括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

2.信息处理理论(编码、存储、检索、提取)

识记:指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为了在记忆中保存所获得的印象而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保持:是指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系统化、概括并掌握它们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保持时间长短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例题

对医护人员记忆力最重要的是()。

A.记忆的敏捷性

B.记忆的持久性

C.记忆的准确性

D.记忆的归纳性

正确答案:C

呼伦贝尔人事信息考试网:

2.教案中医学概要 篇二

第八章 中 药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采集

药材的采收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节进行。

二、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使药物纯净,用量准确。2.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巴豆。

3、增强药物疗效。如①蜜制—加强补益作用②姜制—加强止呕作用③酒制—通血脉散寒④醋制—入肝,理气止痛⑤盐水制—补肾。

4、改变药物的性能,更适合病情需要。如生地—凉血,熟地—补血,生何首乌—泻下通便,制何首乌—补肝肾。

5、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紫河车漂去腥味,海藻昆布漂去咸味。

6、便于制剂和储藏。

7、引药入经。

(二)炮制的方法

1、修制 2水制 3火制 4水火共制

三、中药性能

中药的性能(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一)四气五味

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的药物性属寒凉。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的药物性属温热。

2、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开窍,化湿等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血淤,窍闭神昏,湿浊内阻。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和中的作用。用于虚证,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虚汗,久泻,肺虚久咳,遗精滑精,遗尿等证。(滑脱证)

苦:能泻能燥。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泻肺气,燥湿的作用。用于实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湿证。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用于瘰疬,痰核,燥结便秘等。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涩: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辛散 酸敛 甘缓 咸软 苦泻 淡渗

(二)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

升浮药具有升阳,解表,祛风,散寒,催吐,开窍作用。沉降药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利水渗湿等作用。

1、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的关系:选药时应顺病位,逆病势。

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

升浮药—多为辛甘味,性温热,多为质轻的花叶。(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沉降药—多为酸苦咸涩味,性寒凉,多为质重的根茎、种子、矿物及介壳类。

(三)归经

归经:药物对于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

药性相同,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往往不同。如苦寒的泻火药。

(四)有毒无毒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1、单行: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

2、相须:将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合用,以增强原有功效。如大黄配芒硝能增加攻下泻热作用,石膏配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3、相使:在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相互配伍,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功效。如黄芪茯苓相配伍,茯苓 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功效。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6、相恶:两药合用,一药能使另一药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和十九畏。

(二)禁忌

1、配伍禁忌:

(1)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芫遂俱战草,半楼贝蔹及攻乌,诸参辛芍叛藜芦。(2)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和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2、妊娠禁忌: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猛之药禁用,活血化淤 行气,攻下,温里中的部分药慎用。

3、服药禁忌(忌口):一般用药时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蜜反生葱。

(三)剂量:一剂药中每味药物成人一日的用量,包括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方剂中各药的相对用量和制剂的实际服用量。

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为5-10克,部分用量较大的为15-30克。

(四)煎服方法

1、煎药法:以砂锅为最佳器皿(其次为搪瓷制品或不锈钢),忌用铁锅等金属器皿。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以上,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宜。每剂药煎煮两次,药汁混匀后分两至三次服用。煎药一般宜先武火后温火。

①先煎:介壳类,矿物类应打碎先煎20分钟。如龟板,鳖甲,生石膏,磁石。

②后下: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解表药、行气药),应在一般药煎好前五分钟下锅,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砂仁。

③包煎:细小种子花粉及研末的矿物类药,应用布包好后再入锅。如车前子,旋覆花,滑石,蒲黄,五灵脂,灶心土。④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应切成小片先煎2-3小时,再兑入药液服用。如人参,西洋参,鹿茸。

⑤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⑥冲服:贵重或不耐高热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牛黄,琥珀。

2、服药法:内服汤药多宜温服,一般宜饭前服用。

第二节 常 用 中 药

一、解 表 药

功效:发散表邪,解除表证。适应证:外感风寒,风热表证。

使用注意:1.避免发汗太过,以免耗伤津液,损伤阳气,以微汗透彻为度.2.对于汗多,疮疡日久,淋证,失血者应慎用.3.不宜久煎,宜温服.4.因时,因地而宜.(一)辛温解表药

用于风寒表证,发汗作用较强,虚人慎用.1.麻黄(1)发汗力较强,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如麻黄汤.(2)蜜炙,加强平喘作用.(3)用于风水水肿(急性肾炎水肿).高血压者慎用.2.桂枝(1)发汗力较缓,表实无汗,表虚汗出都可用.3.荆芥(1)风寒,风热感冒均可用.(2)轻透力较强,能透疹消疮.4.防风(1)风寒,风热感冒均可用.(2)祛风力较强,既能祛风解表,又能祛风胜湿止痛 5.白芷:(1)治鼻渊的要药.(2)入阳明经,善治阳明头痛.牙痛.6.细辛(小毒)(1)温肺化饮,与干姜配伍应用.(2)细辛用量不过钱,过钱命相连.7.羌活:(1)入太阳经,善治太阳经头痛.(2)善治上半身风湿痹证.8.生姜: 呕家圣药” 晕车船可用生姜片贴内关穴.(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 薄荷,辛夷,苍耳子治疗鼻炎.2.桑叶:疏散风热力较强.3.菊花:平肝明目力较强.清热解毒用野菊花.4.柴胡(1)入少阳经.(2)疏肝解郁作用最常用.升阳举陷作用的药有:升麻,黄芪,柴胡,葛根.5.葛根:(1)治疗项背强痛(颈椎病)(2)消渴(3)止泻

二、清 热 药

功效:清解里热.适应证:里热证.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使用注意:(1)分清里热所在部位及性质.(2)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一)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实热证.1.石膏:(1)外解气分实热,内清肺胃之火.(2)清热泻火力强.2.知母:(1)滋阴润燥力强.与黄柏配伍善清退相火.3.栀子:善清三焦之火而除烦.4.天花粉(栝楼根):生津力强,消渴多用.5.芦根(苇茎):清肺胃热力强.6.夏枯草:清肝火.(二)清热解毒药:用于各种热毒证.1.金银花(双花):疏散风热力较强.用于风热表证.如银翘散.2.连翘: 能消痈散结 疮家圣药” 3.蒲公英:治疗乳痈常用药.4.板蓝根,大青叶:流感预防用药.5.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要药.6.鱼腥草:治疗”肺痈”要药.(三)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证及火热证.1.黄芩:(1)善清中上焦湿热。(2)善泻肺热。(3)治疗胎热胎动不安。

2.黄连:(1)善清中焦湿热,治疗湿热泻痢要药。(2)可清心,肝,胃火。善清心火。3.黄柏:(1)善清下焦湿热,(2)配伍知母,可以滋阴降火。

4.龙胆草:善泻肝胆之火,及下焦湿热。5.苦参:皮肤搔痒。

(四)清热凉血药:用于热入营血证。1.生地黄:(1)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2.玄参(元参)滋阴降火力较强。

3.赤芍,丹皮:“凉血不留淤,活血不妄行。”

(五)清虚热药:用于阴虚发热证。1.青蒿:善治疗夜热早凉。不宜久煎。2.地骨皮:善治骨蒸潮热。又能泻实热(肺)。

三、泻 下 药

功用: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适应证:便秘,胃肠积滞,实热内结,水肿停饮。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

使用注意:1。作用峻猛者易伤正气及脾胃,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胎前产后及经期慎用。

2.严格炮制,控制用量,防止中毒,中病即止。

(一)攻下药:用于便秘,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证。1.大黄:(1)(生用)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2)不宜久煎。

2.芒硝(玄明粉,元明粉):(1)软坚泻下(2)装纱布袋后外敷,治疗乳痈初期。(3)冲服。3.番泻叶:开水泡服。

(二)润下药:用于肠燥便秘。

(三)峻下药:用于水肿,鼓胀,胸胁停饮。使用注意:(1)均有毒,醋制减毒性。

(2)控制用量,从小剂量用起,(小于1.5克)中病即止.(3)用于形证俱实者,久病孕产经期慎用.(4)多入丸散,早上空腹服用.四、祛风湿药

功用: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适应证:痹证.使用注意(1)药性多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2)可做成酒剂或丸剂,热痹禁用酒剂.1.独活:善治疗下半身风湿.2.威灵仙:其性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是风湿痹痛要药.3.白花蛇:搜风通络,治顽痹.4.防己:大苦寒,易伤胃气,伤肝肾.5.桑寄生(1)治疗肝肾不足之痹证.(2)治疗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6.木瓜:治疗筋脉拘挛常用药.7.秦艽:既退虚热又清湿热.五、芳香化湿药

功用:化湿运脾.适应证:脾为湿困证.使用注意(1)药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 虚者慎用.(2)气味芳香,不宜久煎.1.藿香:(1)芳香化湿之要药

(2)藿香正气水稀释后治疗小儿痱子.2.厚朴:善行气散满,是”消除胀满之要药”.3.苍术(1)在内燥中焦之湿而健脾,在外祛风湿兼解表.(2)与补肝明目药配伍,治疗夜盲症.4.砂仁:温中,安胎.六、利水渗湿药

功效:通利水道,渗利水湿.适应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泻等.使用注意:本类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尿者慎用.1.茯苓:甘补淡渗,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扶正又祛邪,寒热虚实皆可用。

茯神——安神。

2.泽泻:利水渗湿,兼能泄热。3.薏苡仁:排脓。4.滑石:包煎。

5.茵陈:治疗黄疸之要药。

6、治疗肝胆、泌尿结石:金钱草,鸡内金。

七、温 里 药

功效: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适应症:里寒证。使用注意:辛热燥烈,易耗伤津液,助火,故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1.附子:回阳救逆首选药。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2.干姜:温肺化饮,与细辛配伍。3吴茱萸:治疗寒凝肝脉诸痛证

八、理 气 药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行气止痛。适应证:气滞或气逆证。

使用注意: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1.橘皮(陈皮):(1)善理肺脾气滞(2)治痰之要药。2.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妇科之主帅,女病之总司” 3.乌药:寒凝气滞之寒疝,痛经。

4.木香:理胃肠之气滞,治疗里急后重之要药。5.枳实:枳实速而枳壳缓。枳壳:行气宽中。

九、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祛痰或止咳喘。适应证:痰证或咳喘证。

使用注意:(1)咳嗽兼咳血者,不宜用强烈有刺激的化痰药

(2)麻疹初起的咳嗽不宜用温性或收敛的止咳药,以免助热或影响麻疹透发。(3)肺虚久咳者,不可妄投宣散降泄之品,免伤肺气。

(一)化痰药

1.半夏:(1)治疗各种痰证,是治疗湿痰寒痰之要药(2)用于多种呕吐。2.桔梗:载药上行,引经入肺。

3.天南星:善治顽痰。胆南星:清化热痰。4.贝母:川贝—止咳多用。浙贝—散结多用。5.瓜蒌:宽胸散结,与薤白同用。

(二)止咳平喘药

1.杏仁:治疗咳喘之要药。

2.苏子:降气平喘。如三子养亲汤。3.款冬花:止咳力较强,用于多种咳嗽。紫菀:祛痰力较强。

4.百部:润肺,新久咳嗽均可用。杀虫。5.桑白皮:泻肺热,平喘。

十、止 血 药

功效:止血。适应证:出血证。

使用注意: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有留淤的弊端;出血兼有淤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1、蒲黄:收敛止血,活血化淤,用于各种出血证。蒲黄,五灵脂——失笑散。

2、三七(田七):用于各种出血证“伤科要药”。

3、地榆:善治下焦血热所致的出血。治疗烫伤常用药。

4、白及:收敛止血要药。生肌

5、艾叶:治疗下焦虚寒性出血。

6、大蓟:用于血热出血。

7、小蓟:善治尿血、血淋。

8、白茅根:凉血利尿。

十一、活血化瘀药

功效:活血化淤,通经止痛。适应证:淤血证。

使用注意:易耗血动血,月经过多,孕妇慎用。

1、川芎:(1)治疗头痛之要药

(2)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

2、桃仁:活血作用较强。

红花:通经力较强,妇科常用。

3、延胡索(元胡,玄胡):气血淤滞之一身上下诸痛(肝郁气滞多用),尤善治疗胃痛痛经。

4、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药。

5、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

6、益母草(坤草):妇产科要药。利水。

7、乳香:行气。

没药:活血。气味不佳,多外用。

十二、平肝熄风药

功效:平肝潜阳,熄风止痉。适应证: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

使用注意:药性寒凉的脾虚慢惊风者慎用,药性温燥的血虚阴伤者慎用。

1. 羚羊角: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清热力强,热极生风多用。

2. 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治疗目疾常用药。3. 代赭石:降逆。4. 天麻:治疗眩晕要药。

性平,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

5.钩藤(双钩):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6.全蝎(全虫):治疗顽固性偏正头痛。7.僵蚕(天虫):善治惊风,癫痫夹有痰热者。牵正散,治疗口眼歪斜。

十三、安 神 药

功效:安定神志。适应证:神志不安。

分类:

1、重镇安神药

2、养心安神药

使用注意:矿石类安神药易伤脾胃,应配伍健脾养胃药,不宜长期使用。入煎剂应打碎久煎。

1、朱砂: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不可过服,防止汞中毒。

2、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善治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安。敛汗

3、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

4、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煅)。

5、磁石:聪耳(耳聋左磁丸)。

十四、收 涩 药

功效:收敛固涩。

适应证:滑脱不禁证(正气虚弱)。

分类:止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止血、止带。使用注意:实邪未解者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1、五味子:止咳、止泻(四神丸),生津(生脉散)。

2、乌梅:止咳、止泻,安蛔。

3、肉豆蔻:温中止泻(五更泻—四神丸)。

4、乌贼骨(海螵蛸):抑酸止痛,治疗胃痛吐酸。

十五、补 益 药

功效: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适应证:虚证(气、血、阴、阳)。使用注意:

1、补虚药多滋腻,应配伍健脾和胃药或行气药。

2、一般多入丸散或膏剂,入汤剂应久煎。

3、实邪病证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身体健康者不宜滥用。

(一)补气药:补肺气益脾气。

1、人参:“益气养阴生津而补血”补气力强,善大补元气。

2、黄芪:补气升阳,用于内脏下垂证,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3、白术:健脾燥湿力较强,安胎。

4、甘草(国老):治心气不足证(炙甘草汤),止咳化痰,止痛,调和药性,解毒。

5、山药(薯蓣):既补肺脾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并能固涩肾精。

(二)补阳药:肾阳不足证。

1、补骨脂:止泻(四神丸)。

2、淫羊藿(仙灵脾):补阳力较强,治疗阳痿、宫冷不孕之要药。

3、杜仲:治疗肾虚腰疼之要药,安胎,降血压。

4、山茱萸:补肝肾之阴(六味地黄丸)。

5、肉苁蓉:润肠通便。

6、巴戟天:强筋骨。

7、续断(川断):续折伤力强。

(三)补血药:心肝血虚证。

1、熟地黄:补血要药(四物汤)。

2、当归:补血要药(四物汤),另能活血,调经,妇科常用。

3、白芍:养血柔肝止痛。

4、阿胶:补血止血。

5、何首乌:治疗须发早白,可以延缓衰老。

(四)补阴药:用于肺胃及肝肾阴虚证。

1、沙参:养肺胃之阴。

2、麦冬(麦门冬,寸冬):养肺胃之阴,清心。

3、枸杞:养肝肾之阴,明目。(杞菊地黄丸)。

4、龟甲(龟板):滋阴力较强,另能益肾健骨。

5、鳖甲:清虚热力较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另能软坚散结。

6、百合:养肺阴,清心安神。

7、女贞子:养肝肾之阴。

十六、开 窍 药

功效:醒神开窍。适应证:闭证。

使用注意: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只宜暂服,不宜久用。内服一般不入煎剂,只入丸散。

1、麝香:醒神开窍之要药,寒闭热闭均可用。

2、冰片:用于热闭,清热止痛(冰硼散)。

3、石菖蒲:化湿。

十七、消 食 药

功效:消积导滞促进消化。

适应证:食积不化,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山楂:消油腻肉食之积,降血压,降血脂。

2、神曲(陈曲):消米面之积。

3、麦芽:消米面薯蓣之积。回乳(炒)

4、莱菔子:除胀,降气。

5、鸡内金:各种食积,治疗泌尿肝胆结石。

第九章 方 剂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一)组成原则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必不可少。2.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②治疗兼病或兼证。3.佐药:①佐助②佐制③反佐。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二)变化规律

1.增减药味(随证加减)2.改变配伍

如:麻黄(桂枝,杏仁)3.调整药量

如:小承气汤(大黄12克 厚朴6克 枳实9克)

厚朴三物汤(厚朴24克 枳实15克 大黄12克)4.变更剂型

二、方剂的剂型

(一)汤剂

(二)丸剂

(三)散剂

(四)膏剂

(五)丹剂

(六)酒剂

(七)冲剂

(八)片剂

(九)针剂

三、方剂与治法

第二节 常 用 方 剂

一、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发汗解表(力强),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 杏仁—宣肺降气平喘 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散寒

白芍—敛阴止汗 一散一收,调和营卫生姜—发汗解表,止呕 大枣—益气补脾 甘草—调和药性

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祛风解表 羌活、独活—祛风除湿解表 柴胡—疏散表邪 川芎—行气祛风、止痛 桔梗—宣肺

枳壳—降气 一宣一降,调畅气机 前胡—化痰 茯苓—渗湿 甘草—调和药性

银翘散

双花、连翘—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薄荷、牛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利咽 荆芥穗、淡豆豉—发散表邪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利小便(竹叶)桔梗—宣肺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

桑菊饮

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利肺气,止咳 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药性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9—宣肺平喘 石膏18—清热泻火,生津 杏仁—止咳平喘 甘草—调和药性

二、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川芎—祛风止痛,治头痛要药

羌活、白芷—祛风止痛(太阳,阳明)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祛风、止痛,利头目 清茶—清头目,泻火

独活寄生汤

独活—祛下焦风湿、止痛 秦艽、防风—祛风湿 肉桂—温里散寒,通利血脉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四物)—养血 人参、茯苓、甘草(四君子)—益气健脾

镇肝熄风汤

牛膝—引血不行、补肝肾 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 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

龟甲、玄参、天冬、白芍—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疏肝理气 甘草—调和药性

三、祛湿剂 藿香正气散

藿香—芳香化湿、解表 苏叶、白芷—发散风寒

半夏、陈皮、茯苓(二陈)—燥湿、健脾、和中 白术—健脾燥湿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 桔梗—宣肺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调和药性

平胃散

苍术—燥湿健脾 厚朴—行气除胀 陈皮—理气健脾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药性

五苓散

泽泻—直达膀胱、利水渗湿 猪苓、茯苓—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燥湿

桂枝—发散风寒、通阳化气行水

茵陈蒿汤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

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从大便而出

八正散

扁蓄、瞿麦、木通,车前子,滑石、灯心草—利水通淋 栀子、大黄—泻热、使湿热从二便而出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四、清热剂

白虎汤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 甘草、粳米—和中,调药

清营汤

水牛角—清热凉血

生地、玄参、麦冬(增液汤)—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双花、连翘—辛凉透表,使营分邪热透转气分而解 黄连、竹叶—泻心火 丹参—凉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清热凉血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芍药—养血敛阴,清热凉血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清肝胆火,泄肝胆湿热 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清热燥湿

木通、车前子、泽泻—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 生地、当归—滋阴养血,防止苦燥伤阴 柴胡—疏肝利胆,防止肝胆之气被抑 甘草—调和药性

芍药汤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黄芩、黄连—清中焦湿热 木香、槟榔—理气止痛

大黄—泻下通便 “通因通用” 当归—和血柔肝

肉桂—制约芩、连,大黄的苦寒之性 甘草—调和药性

青蒿鳖甲汤

鳖甲—滋阴退热 “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青蒿—清退虚热 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生地—养阴清热 知母—滋阴降火 丹皮—清热凉血

五、和解剂 小柴胡汤

柴胡—辛凉,散少阳经之邪气 生姜、半夏—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健脾益气 甘草—调和药性

逍遥散

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

一散一清,黄芩—清热泻火 和解少阳 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 煨生姜、薄荷—行气解郁

半夏泻心汤

半夏—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干姜—温里散寒 黄芩、黄连—清热泻火 人参、大枣—健脾益气 甘草—调和药性

六 泻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泻热通便 芒硝—软坚泻下 厚朴、枳实—行气散满除痞 麻子仁丸

麻子仁—润肠通便 杏仁—降气,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敛阴 厚朴、枳实—行气散满 蜂蜜—润肠

七 消导剂 保和丸

山楂—消油腻食积 神曲—消面谷之积

实 燥 痞、满

莱菔子—消食,下气,除胀 陈皮、半夏—行气和胃止呕 茯苓—健脾

连翘子—清热,防食积化热

八 化痰止咳剂

二陈汤

半夏—燥湿化痰,止呕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止呕,解半夏毒 乌梅—敛肺止咳 甘草—调和药性

止嗽散

紫菀、百部—润肺止咳 白前、桔梗—宣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 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药性

九 温里剂 理中丸

干姜—温里散寒(中焦)人参—补中益气 白术—健脾燥湿 甘草—调和药性

四逆汤

附子—回阳救逆

干姜—回阳就逆 “附子无干姜不热” 甘草—调和药性

十 理气剂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行气解郁 香附—疏肝理气 川芎—行气活血止痛 陈皮—理气健脾 芍药—养血,柔肝止痛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降气化痰 代赭石—降逆止呕 半夏、生姜—止呕,化痰

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扶正

十一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桔梗—引药上行 甘草—调和药性

补阳还五汤

黄芪—补气,气旺则血行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地龙—活血通络

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凉血止血 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活血 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尿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当归—养血,和血 甘草—调和药性

十二 补益剂 四君子汤

人参—益气健脾 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甘草—调和药性

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山药、莲子、扁豆、薏苡仁—健脾止泻 砂仁—化湿,健脾

桔梗—载药上行,宣肺通调水道 甘草—调和药性

四物汤

熟地—养血滋阴 当归—养血调经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

归脾汤

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处 当归、龙眼肉—养血

酸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 木香—理气健脾(补而不滞)生姜、大枣—健脾和胃 甘草—调和药性

六味地黄丸

熟地—滋补肾阴 山茱萸—滋阴肝肾

补肝、脾、肾之阴山药—健脾,固精 泽泻—泻肾火,防熟地之滋腻 丹皮—泻肝火,制约山茱萸之温性 茯苓—渗湿,健脾

肾气丸

“三泻”

渗湿浊,清虚热

“三补”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附子、桂枝—温补肾阳 “少火生气”

十三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朱砂—清泻心火,重镇安神 黄连—清泻心火 生地、当归—养血滋阴 甘草—调和药性

酸枣仁汤

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 川芎—行气,调和气机,调肝 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滋阴降火 甘草—调和药性

十四 开窍剂

十五 固涩剂 玉屏风散

黄芪—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 白术—健脾益气 防风—祛风解表

四神丸

补骨脂—补肾阳、涩肠止泻 肉豆蔻—温脾阳、涩肠止泻

五味子—涩肠止泻 吴茱萸—温里散寒 大枣—补脾益气 生姜—温里散寒

金锁固精丸

沙苑子—补肾固精

芡实、莲子肉—固涩肾精,健脾 煅龙牡、莲须—涩精

完带汤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 苍术—燥湿健脾

陈皮—理气,健脾 “补而不滞” 车前子—利水渗湿 柴胡—疏肝理气 白芍—养血柔肝 芥穗—辛散升阳止带 甘草—调和药性

十六 驱虫剂 十七 痈疡剂 仙方活命饮

双花—清热解毒

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活血,理气 防风、白芷—疏风解表,消肿散结

穿山甲、皂角刺—散结,消肿排脓 贝母、花粉—化痰散结 生甘草—清热解毒

芦根—清肺热 薏苡仁—清热排脓 冬瓜仁—化痰排脓 桃仁—活血化瘀

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泻热,活血化瘀 桃仁—活血化瘀

芒硝—软坚散结,泻热通便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冬瓜仁—排脓散结

第十章 针 灸 学 第一节 腧穴概述

一、腧穴的分类: 经穴,经外 奇穴,阿是穴(压痛点).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三、腧穴的体表定位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固定标志,活动标志.33

苇茎汤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1、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2、胸剑联合至脐—8寸

3、脐到耻骨联合上缘—5寸

4、两乳头之间—8寸

5、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寸

6、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7、掴横纹至外踝尖—16寸

(三)指寸定位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四)简便取穴法

第二节 针灸法

电教(针刺操作,常用腧穴定位,拔罐法)实验(针刺练习,灸法操作,拔罐法操作及注意)

一、毫针刺法

(一)针具

1寸=2.5cm 2寸=5cm 毫针的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二)针具的保存

(三)针刺前准备

消毒:针具,腧穴,医生手指.(四)毫针刺法

1.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34 2.针刺的角度:直刺,斜刺,平刺.针刺的深度

3.得气(针感):酸麻重胀.行针:提插法,捻转法.4.针刺补泻手法.5.留针:一般30分钟左右.出针;用消毒的干棉球按压针孔.6.针刺注意事项

7.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刺伤脏器.五、灸 法

(一)灸法取材与作用

(二)常用灸法

1.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2.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3.温针灸

(三)灸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十 四 经 穴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调理肺气。

2、列缺:疏风宣肺。“头项寻列缺”

3、少商: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二)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心胸内关应”

(三)手少阴心经

1、通里:通利舌窍。

2、神门:宁心安神。

(四)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疏风解表,通络止痛。“面口合谷收”

3、曲池:疏风清热,调和营卫。降血压

4、肩禺:治疗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5、迎香:宣肺疏风,通利鼻窍。

(五)手少阳三焦经

1、中渚:偏头痛,胁肋痛。

2、外关:祛风解表

3、翳风:祛风,聪耳开窍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清热利咽,通乳降逆。

2、后溪:清头明目,通络止痛。

3、听宫:聪耳开窍。

(七)足阳明胃经

1、地仓:

2、颊车:地仓透颊车,治疗口眼歪斜,流涎。

3、下关:牙痛

4、天枢:健脾和胃,调理肠腑。

“对胃肠道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5、犊鼻:膝关节痛

6、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保健强壮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对胃肠道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7、丰隆:健脾化痰,和胃降逆,降血压。“化痰要穴”

9、内庭:清泻胃火,理气止痛。

(八)足少阳胆经

1、听会:聪耳

2、阳白:治疗面瘫及眼睑下垂

3、风池:祛风解表

4、环跳:

5、阳陵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

(九)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明目

2、肺俞:调理肺气,疏风解表

3、心俞: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4、膈俞:健脾和胃,止血

5、脾俞:健脾和胃

6、肾俞:补肾壮腰,培元固本

7、委中:强利腰膝

8、承山:痔疾常用穴。

9、至阴:灸法,治疗胎位不正。

(十)足太阴脾经

“腰背委中求”

1、隐白:补脾摄血

2、公孙:治疗脾胃疾病。

3、三阴交(肝、脾、肾):健脾和胃,补脾益胃,调经止带。

4、阴陵泉: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5、血海:理血调经,散风除湿。

(十一)足厥阴肝经 太冲:平肝潜阳,疏肝理气

(十二)足少阴肾经

1、涌泉:醒神开窍,安神定志

2、太溪:补肾益精,滋阴清热

(十三)任脉 1.中极:膀胱效穴。

2、关元: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治疗秘尿,生殖系统疾病

3、气海:同关元。保健强壮穴:关元,气海,足三里

4、神阙:回阳救逆

5、中脘:健脾和胃

6、膻中: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十四)督脉

1、命门:补肾强腰,培元固本

2、至阳:治疗肝胆疾病。

3、大椎: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退热要穴”

4、百会:息风醒脑,开窍镇静

5、人中(水沟):醒神开窍

三、经 外 奇 穴

1、太阳:治疗头痛

2、印堂:治疗头痛

3、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4、十宣:醒神开窍

二、特定穴位的应用

(一)五输穴

指十二经脉肘膝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阳井金,阴井木”

(二)原穴与络穴

(三)俞穴与募穴 背俞穴,腹募穴.(四)郗穴

(五)八会穴

脏,腑,筋,脉,骨,髓,气,血.(六)下合穴 “合治内腑”

下篇 临床各科

第十一章 内科病证

一、感 冒

定义:感触风邪引起的临床以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的病。冬春季节多见。【病因病机】

1. 病因:风邪,时行病毒。2. 病机:肺卫功能失调。【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银翘散.3.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参苏饮 【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桑菊感冒片,通宣理肺片,羚羊感冒片。

二、咳 嗽

定义:六淫侵袭肺脏或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肃所致。【病因病机】

1. 病因:外感风寒热燥邪,内伤脏腑。2. 病机:肺失宣肃。【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咳嗽——桑菊饮。3.风燥咳嗽——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4.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急支糖浆。

三、肺 痈

定义: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为特征。【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风邪,痰热素盛。2. 病机:热——痰——淤——痈 【辨证论治】

1. 初期——银翘散加减。2.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 3. 溃脓期——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

四、哮 证

定义: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病因病机】

1.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2. 病机:宿痰内伏,遇感引发,痰随气升,阻塞气道。【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射干麻黄汤。2.热哮——定喘汤。3.风哮——华盖散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预防护理】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易导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物及可疑物。

五、喘 证

定义: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病因病机】

1.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2. 病机:肺肾功能失调。【辨证论治】

1. 风寒闭肺——麻黄汤加味 2. 痰热闭肺——麻杏甘石汤。

3.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弹。4. 水凌心肺——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5. 肺气虚——四君子汤加味

6. 肾气虚——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七、心 悸

定义: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病因病机】

1. 病因: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42 水饮凌心,痰淤阻络。

2.病机:心失所养。【辨证论治】

1.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2. 心血不足——归脾汤。

3.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4.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 水气凌心——苓桂术甘汤。6. 心血淤阻——桃仁红花煎。

八、胸 痹

定义:胸部憋闷,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病因病机】

1. 病因: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年迈体衰。2. 病机:心脉痹阻。【辨证论治】

1. 阴寒凝滞——栝楼薤白白酒汤。2. 气滞血淤——血府逐淤汤。3. 痰浊阻遏——栝楼薤白半夏汤。4. 心肾阴虚——左归饮。

5.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 阳气虚衰——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三、胃 痛

定义: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病因病机】

1. 病因: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失调,脾胃虚弱。2.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辨证论治】

1. 寒邪客胃——良附丸 2. 饮食积滞——保和丸 3. 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4. 肝胃郁热——化肝煎

5. 淤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 6. 胃阴亏虚——一贯煎 7. 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十五、泄 泻

定义: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2. 病机:脾虚湿盛。【辨证论治】

1. 寒湿泄泻——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葛根芩连汤 2. 饮食所伤——保和丸 3. 肝气乘脾——痛泻要方 4.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 5. 脾肾阳虚——四神丸

二十七、水 肿

定义: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病因病机】

1. 病因;感受风邪肺失通调,水湿浸渍脾气受困,饮食劳倦伤及脾胃,湿郁化热三焦壅滞,房劳过度生育不节。2.病机:肺脾肾功能失调。【辨证论治】

(一)阳水

1.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 2.水湿浸渍——五皮饮 3.湿热壅盛——疏凿饮子

(二)阴水

1.脾阳不运——实脾饮

2.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十二、内 伤 发 热

定义;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病因病机】

1. 病因:阴精亏虚,中气不足,肝气郁结,淤血阻遏,湿郁发热。2.病机:脏腑功能失调,【辨证论治】

1. 阴虚发热——清骨散

3.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篇三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 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 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 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细菌性痢疾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麻疹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流行性脑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艾滋病概论、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6学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慢性支气管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预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支气管哮喘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防治。

慢性呼吸衰竭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肺炎球菌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肺结核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

肺癌概论、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6学时

食管癌概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胃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器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预后。

消化性溃疡概论、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胃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阑尾炎概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肝硬化概论、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原发性肝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

第六章 循环系统疾病 6学时

心功能不全概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风湿性心瓣膜病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鉴别诊断。

高血压病概论、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论、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诊断、并发症。

第七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3学时

缺铁性贫血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白血病概论、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6学时

急性肾炎概论、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防治原则。

慢性肾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防治原则。

慢性肾功能不全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泌尿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肾结石概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3学时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糖尿病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第十章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3学时

脑血管疾病总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预防。

精神分裂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预后。

神经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预后。

第十一章 妇产科疾病 6学时

异位妊娠概论、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变化、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

阴道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月经失调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 新生儿疾病 1.5学时

新生儿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治疗原则。

新生儿黄胆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第十三章 耳鼻喉科疾病 1.5学时

鼻窦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概论、病因、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结膜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预防。

2004年修订

四、教材:《临床医学概论》 格桑泽仁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五、主要参考资料

《新编临床医学概要》陈淑英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当代内科学》杨晔主编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年

4.中医学基础概要重点 篇四

一、医学科学研究 医学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人员主动自觉地结合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借助精密仪器、对生物个体从病理、免疫、遗传等各方面探索事物(如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效果)客观规律的创新活动。包括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存在规律,以启示同行吸取经验教训。

二、医学研究的分类

(一)根据研究目的分

1、基础研究:概括地讲是指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的研究。认识人体的生命现象、本质规律、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如“肠系膜上静脉的基础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

2、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基础研究成果,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形式或者说是将理论转化为技术方法的研究。如人民医院“喉全切除后发音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3、开发研究:是指以推广和应用为目标的,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进行重大的、实质性改进的创新研究。如 “海洋水色1号卫星研制”

(二)据研究内容、方法分(即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

1、实验研究: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主动的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因素,并控制干扰因素的影响,以说明干预因素效果的研究。如 “苦瓜制剂对糖尿病的疗效研究”。实验研究又可分为动物实验(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和社区干预试验(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干预试验。多在某一地区人群中进行,时间长。如地方病、糖尿病等)

2、调查研究: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因素,不改变事物任何条件下,只对研究对象群体作直接观察、询问获得资料的研究方法。如癌症的影响因素调查。

3、资料分析性研究:属于对以往资料再开发、再利用的创新活动。是对以往的系统记录资料通过新的思维、重新分析得出新观点的创新研究。如“252例病毒性肝炎分析”。

(三)根据课题来源分

1、指令性课题:上级主管部门据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下属单位人力、设备、技术水平等条件下达给的课题。如“珠心算训练开发儿童智能的脑机制研究”

2、指导性课题:上级主管部门的招标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卫生部的、国家的医学攻关课题等。

3、自选性课题:在从事本专业过程中,自选立项的课题。(遇到技术或理论上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发现新苗头,结合本学科优势立项)

(四)根据调查涉及的时间分

1、回顾性调查:从现有结果回头去追究因果关系的研究。(“从果追因”)

2、现况调查:调查目前现实情况的研究

3、前瞻性调查:从现有暴露原因去追查与原因有关的结果的研究。(“由因到果”)

三、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略懂)

(一)立题:即提出问题,亦选择确定研究题目,是研究工作最初阶段最难的第一步。

1、科研选题的基本途径:(1)从指导性课题中选。要及时了解上级各主管部门的招标内容、题目,根据自己从事专业的条件及时拟写标书,争取立项。(2)从以往研究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理论、技术上),再用创新思维改变方向再立项。(3)在从事本专业过程中,善于积累资料,查阅文献,联想启发,抓新苗头,结合学科优势条件立题。

2、科研选题应掌握原则:重要、可行、科学、新颖、效益高

(二)设计:是制定科研计划的过程,写科研任务书、标书,规划科研实施方案。包括:立题,确定研究目的意义,提出需要研究、分析、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指标、研究因素安排,实验误差控制,资料处理方法,人员分工,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等。

(三)观察或实验:科学分组,采用先进仪器设备熟练操作、严密观察、详细记录。

(四)统计学处理。

(五)理性总结(写论文)第二部分 实验设计的要素 一、三个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例如:“苦瓜制剂对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处理因素:苦瓜制剂 受试对象:糖尿病患者 实验效应指标:血糖值、尿糖值

(一)处理因素 按研究目的设定的,对受试对象发生作用的特定因素。一般是人为施加的因素。而参与实验过程,产生混杂效应的非研究因素则称作“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研究者恰当的确定处理因素后,应注意:

1、抓实验中的主要因素研究:即处理因素不宜太多

2、处理因素应标准化:即实验的全过程做到处理因素保持不变。

3、找出非处理因素并严格控制:减少混杂效应,使处理因素的效应充分显示出来

(二)受试对象 选择十分重要,受试对象可分为人和动物两类:

1、对临床病人选择原则:尽量选择诊断明确;年龄、性别、类型、严重程度等一致或相近的;且愿意合作的,即依从性好的。如骨折愈合一例。

2、对动物选择原则是: 首先根据不同课题的研究目的和需要,注意选用种属、品系要纯的;年龄、性别、体重尽量相同或相近的;营养状况好、无疾病的;且要对研究因素反应比较敏感的;价格便宜的。

(三)实验效应 包括效应指标的选择和观察两个方面:

1、效应指标的选择:应尽量选客观指标,不用主观指标。用精确度高的仪器测量,减少系统误差,提高准确度。应尽量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指标。

2、效应指标的观察:为避免研究者和受试者的主观偏性,使测量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应采用盲法或双盲法。

二、实验误差及控制

(一)随机(测量)误差:是由一系列偶然因素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

(二)系统误差(偏倚)

1、选择偏倚:即实验对象选择不当产生的偏倚。可以合理选择实验对象,随机抽样、分组、保证样本有代表性来加以控制。

2、信息偏倚:即仪器、操作、实验条件、主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偏倚。可以经常的校准仪器、实验因素标准化、专人操作等来加以控制。

3、混杂偏倚:即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在组间不均衡引起的偏倚。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做好设计,以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来加以控制。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对照原则

1、对照的意义:(1)鉴别处理因素有无效应及效应大小。(2)通过对照组,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使处理因素的效应单独显示出来。

2、对照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不同而选择。(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的对照。如氯乙烯染毒。(2)实验对照:安慰剂对照,给对照组施加部分非处理因素的对照。如赖氨酸面包。(3)自身对照:即实验对照都在同批受试对象身上进行的对照,应用广。(4)相互对照:各药物组互为对照,临床试验常用。(5)标准对照:研究时不设对照组,与标准值,参考值范围对照的方法。不提倡用

(二)随机原则 使每个受试对象有同等机会被抽到或被分到各实验组中,消除人为偏性。另外也使受试对象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尽量均衡一致,抵消非处理因素在组间的差别,提高效率。

(三)重复原则 多次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把偶然当做必然。

(四)均衡原则

1、均衡的意义:是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的齐同一致,以消除或降低非处理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的效率。

2、均衡方法:(1)交叉均衡:在各实验组中又各设立实验和对照的方法。(2)分层均衡:将非处理因素按不同水平分成若干层,再在每层中安排处理因素的方法。第三部分 几种常用的科研设计方法

一、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一)何为析因设计 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设计。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两个或多个因素如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改变时,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效应也相应有所改变;反之,如不存在交互作用,表示各因素具有独立性,一个因素的水平有所改变时不影响其他因素的效应。

(二)析因设计的有关术语(通过下表进行理解)单独效应:其它因素水平固定时,同一因素不同水平间效应的差别。此例中,如B因素固定在1水平时,A因素的单独效应为4

2、主效应:某一因素各水平单独效应的平均差别。此例中,A 的主效应=[(a2b2-a1b2+(a2b1-a1b1]/2=[16+4]/2=10 B 的主效应=[(a1b2-a1b1+(a2b2-a2b1]/2 =[10+22]/2=16

3、交互效应若一个因素的单独效应随另一个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且变化的幅度超出随机波动的范围时,称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此例中,AB交互=[(a2b2-a1b2-(a2b1-a1b1]/2=(16-4/2=6 AB交互=[(a2b2-a2b1-(a1b2-a1b1]/2=(22-10/2=6

4、交互作用的均值表示方式 表示4个处理组A1B1,A2B1 ,A1B2,A2B2对应的总体均值(1)存在交互效应 :(2)正交互(协同)作用: 表示两因素联合作用大于其单独作用之和(3)负交互(拮抗)作用: 表示两因素联合作用小于其单独作用之和。

(三)实验设计方法

1、确定设计模型

2、将试验单位随机分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方差分析(自己填上吧(*^__^*)

1、总变异分离成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

2、将组间变异分解出主效应项和交互效应项

3、得出结论

(五)正确应用析因设计 析因设计的评价(1)析因设计比一次只考虑一个因素的实验效率高,从得到的信息来看,节省了组数和例数;(2)当考虑的因素较多,处理组数会很大(比如4个因素各3个水平的处理数为34=81种,这时采用析因设计不是最佳选择,可选用正交设计。(3)析因设计的优点之一是可以考虑交互作用,但有时高阶交互作用是很难解释的,实际工作中常只考虑一、二阶交互作用。析因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的区别(1)完全随机析因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表面类似,但是其设计理念不同,方差分析方法不同。完全随机设计为单因素设计,不能分析因素间交互作用;析因设计为多因素设计,可以分析交互作用。(2)将析因设计的资料做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会掩盖交互作用,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

(一)定义 正交设计是按正交表(orthogonal layout)安排部分试验,即各因素各水平的组合方式要查正交表才能决定,根据正交表安排各因素各水平的部分组合。

1、正交设计和析因设计的不同(略懂即可)(1)析因设计:G个处理组是各因素各水平的全面组合;(2)正交设计:非全面试验,或称析因试验的部分实施,G个处理组是各因素各水平的部分组合。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例如,对于有A、B、C、D、E五个因素、每个因素有2个水平的试验,按析因设计共有G=25=32个处理,但用正交设计,可选1/2实施方案,即有(1/2G=16个处理,或1/4实施方案,即有(1/4G=8个处理。(3)由于正交设计是析因试验的部分组合,所以正交设计只能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低阶交互作用。因此,在正交设计时通常要根据生物学或医学专业知识,并假定“各因素间没有交互作用”(只分析有意义的主效应,以牺牲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为代价)或“只有一阶交互作用”(部分重要因素的一阶交互作用项)。

2、正交表的设计与使用(正交表是正交试验设计的主要工具)(1)每个正交表都有一个表头符号,记作LN(mk),表示该正交表有N行k列,每一列由整数1,2,…,m组成。(2)用表LN(mk)安排试验时,N表示试验次数;k表示最多可以安排的因素个数,m表示各因素的水平数。例如L8(27)正交设计表表示,8次试验,可以最多安排7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2个水平。

3、正交表的特点(1)每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整齐可比性(2)任两列不同数对出现的次数相同——均匀分散性

4、正交表的类型(1)齐水平正交表:各因素的水平数相等。如L8(27、L25(56(2)混合水平正交表:各因素水平数不都相等。如L16(42×29

5、选择正交表的原则(1)各实验因素的水平数最好相等。当m=2时,可选L4(23)、L8(211)、L16(215)等; 当m=3时,可选L9(34)、L18(37)、L27(313)等; 当m=4时,可选L16(45)、L32(49)等。当水平数不等时,则可选L8(4×

24、L16(42×

24、L18(2×37等。(2)操作简单的试验或希望得到较多的信息,可选择N较大的正交表。反之,操作复杂或成本较高的试验,可选择N较小的正交表。(3)分析交互作用(主要是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选k较大的正交表。若已知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很小,则选k较小的正交表。

(二)正交实验设计步骤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指标,且观察指标应满足方差分析的条件

2、拟订观察指标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及水平数

3、根据专业确定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4、确定实验次数:人、财、物时间等

5、正交表表头设计

(三)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的步骤(自己填上吧(*^__^*)重复和不重复实验略有不同

(四)正交设计的特点

1、正交设计具有正交性,它可估计出因素的主效应及低阶交互作用。

2、正交设计的数据分析较为简单,既可直观分析,又可进行方差分析。

3、正交设计多用于各因素的水平数不多时,因为其试验次数至少是水平数的平方。

(五)正交表的灵活应用(不作要求)

三、拉丁方设计(Design of Latin Square)

(一)拉丁方设计基本概念

1、r阶/r×r拉丁方:用r个拉丁字母排成r行r列的方阵,使每行每列中每个字母都只出现一次,这样的方阵叫r阶/r×r拉丁方。按拉丁方的字母、行、列安排处理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称为拉丁方试验。

2、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1)优点:可大大减少试验次数,尤其适合于动物实验;可以考核3个因素,也可以考核1或2个处理因素,可同时控制两个因素。(2)缺点:要求处理数等于拉丁方的行、列数,但一般的实验不易满足;数据缺失会增加统计分析的难度。

3、拉丁方设计要求(1)必须是三个因素,且三个因素的水平数相等(2)处理数等于拉丁方的行、列(3)行间、列间处理无交互作用(4)各行、列、处理的方差齐

(二)拉丁方设计方法

1、根据研究水平数,选择基本拉丁方:3×3 或者4×4 或者5×5,根据试验要求而定;

2、拉丁方的行、列随机化:通过读取随机数字将行列加以对调;

3、随机分配处理(1)对各因素事先编号(2)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处理,并对实验随机安排处理

(三)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

其中r代表行数或者列数

(四)进行多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

1、LSD-t检验:比较k组中某一对或几对在专业上有特殊意义的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2、SNK-q检验: 两两比较

3、Dunnet-t检验:多个试验组与一个对照组的比较

四、序贯设计(Sequential Design)

(一)序贯试验定义 序贯试验是一种边试验,边统计的方法,按照观察对象进入试验的次序,每得到一例或一个阶段的观察结果就进行一次统计分析,一旦得出拒绝H0的结论,就可停止试验,否则,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继续或停止试验的决定。

(二)序贯试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研究以避免以后的病人接受无效的治疗。

2、也用于大的、昂贵的动物实验,或以小组为单位的小动物实验。

(三)序贯试验评价

1、优点(1)样本量为变数,适合于临床应用(可避免研究对象量过小造成的缺陷);(2)节省研究对象人数,符合伦理要求(可以避免由于不切实际地增加样本量);(3)试验周期缩短。

2、局限性:(1)只能对一个特定的问题作出回答,不能回答几个相关问题。(2)不适用于几个医疗机构同时进行的联合试验。(3)只适用于单指标试验,不适用于大样本试验和慢性病疗效观察。

(四)序贯设计的分类(自己画个图吧(*^__^*)

(五)序贯设计的实验步骤

1、规定试验标准:包括试验的灵敏度、有效及无效的水平、第一二类错误的概率α和β

2、利用公式或工具绘出序贯试验图,即试验的边界线

3、逐一将试验结果在序贯图上绘出实验线

4、根据实验线触及不同边界做出结论:实验线触及有效线认为实验有效,触及无效线认为实验无效。

(六)序贯设计的具体实例及方法(最好自己总结一下啦~~)

五、交叉设计(Cross-over Design)

(一)定义 交叉设计是在自身配对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双因素设计,它可在同一病人身上观察两种或多种处理的效应。

(四)交叉设计评价

1、优点:节约样本,可控制时间因素和个体差异对处理的影响;每一个实验对象同时接受实验因素和对照因素,每个患者利益均等(符合医德)。

2、缺点:设计要求高,统计分析较复杂。

3、实验注意要素:有间歇期,病程比较长,要采用盲法。

六、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这个部分不是重点内容)

(一)临床试验的定义 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目的是通过应用现代临床研究方法,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促进病人恢复健康

(二)临床治疗试验的特点

1、由于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必须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试验,而且应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要求。

2、必须设立对照

3、人为的干预措施

4、前瞻性研究

(三)临床试验的分期(略看)

1、第一期:临床前期试验或称小规模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由于其数量少,无对比研究,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的弱点。

2、第二期:正式临床试验,主要评价药物疗效,要求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指定的医院小规模进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第二阶段要求在3个或3个以上指定的医院同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

3、第三期:扩大的对比临床观察,广泛地观察新药的各种适应症、不良反应、毒性和药理作用,是对新药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进行确认的阶段。

4、第四期:新药上市后监测,目的是考察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使用风险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这个重点记忆一下)

1、选题:必须从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全面考虑,确定既有创新点又有可行性的课题。

2、选择受试对象: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试验所需的病例数以及技术力量等选择不同来源的病例。包括选定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

3、设置对照组并进行随机化分组

4、避免偏性的重要技巧—盲法(Blind Method)是指按试验方案的规定,尽量不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研究者、参与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人员知道病人接受的是何种药物,从而避免他们对试验结果的人为干扰。(1)非盲(open-label):受试者与研究者都了解分组情况。如干预为外科手术,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缺点是可能由此而产生偏性。(2)单盲(single-blind):一般只是受试者(病人)被盲,简单易行,但研究者产生偏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单盲试验仅仅可以避免来自病人主观因素的偏倚。(3)双盲(double blind):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研究者都不知治疗分配程序,不知道哪一个病例属于试验组或对照组。双盲可避免先入为主,使偏性的可能性减少。但是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不易及时作出应急措施。(4)三盲:在受试者、研究者,资料分析评价人员都不清楚分组情况,从而是研究结果的评价得以客观地进行。但是这种方法的操作性很困难。

5、效应指标的选择:完整性、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稳定性、灵敏性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基本指标(重在理解)诊断试验(diagnostic test:是确定疾病的试验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医学诊断对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基本方法是用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和标准诊断方法(又称金标准,Gold Standard)检测相同的受验对象,并进行比较。

1、灵敏度(sensitivity,Se)又称真阳性率,是实际患病且被诊断试验诊为患者的概率,即患者被判为阳性的概率。反映检出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2、特异度(specificity,Sp)又称真阴性率,是实际未患病则被诊断试验诊为非患者的概率,即非患者被判为阴性的概率,反映鉴别非患者的能力,该值愈大愈好。

3、误诊率(mistake diagnostic rate,α)又称假阳性率,是实际未患病而被诊断试验判为患者的概率,即非患者中被判为阳性的概率,反映将非患者诊断错误的可能程度。该值愈小愈好。

4、漏诊率(omission diagnostic rate,β)又称假阴性率,是实际患病而被诊断试验判为非患者的概率,即患者中被判为阴性的概率,反映将患者诊断错误的可能程度。该值愈小愈好。第四部分 抽样方法

一、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一)定义:根据研究目的选定总体,首先对总体中所有的观察单位编号,遵循随机原则,采用不放回抽取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可采用随机数字法和抽签法

(二)优缺点

1、对所有观察单位编号,当数量大时,有难度;

2、抽样误差的计算较方便。

(三)抽样误差的估计(了解即可)

二、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一)定义: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顺序号等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隔,机械地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又称等距/机械抽样。

(二)优缺点

1、抽样方法简便;

2、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抽样误差较小;

3、仍需对每个观察单位编号;

4、当观察单位按顺序有周期趋势或单调性趋势时,产生明显偏性;

(三)抽样误差:无固定的计算公式,常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来计算,与总体的性质和被抽样个体间的间隔有关。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一)定义: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再随机抽取n个群,被抽到的各群的全部观察单位则组成样本。

(二)优缺点

1、在较大规模的现场调查中,易组织,较节省。

2、若各群间的差异较大,该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

(三)关于抽样误差:无固定计算公式。

四、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一)定义: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1、按比例分配:按总体各层观察单位数的多少分配。最优分配:按各层观察单位数多少及其变异大小分配。

(二)优缺点

1、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抽样误差,尤其是最优分配法;

2、应尽量使层内差别小而层间差别大,以提高效率;

3、事先应了解各层的总体含量,最优分配还应了解标准差。

五、样本含量的估计(了解即可,公式不需要记忆)

(一)先决条件

1、容许误差,预计样本统计量与相应总体参数的最大相差控制在什么范围。常取可信区间长度一半。

2、所调查总体标准差,若不了解,须通过预试验的标准差S或前人的资料作出估计;

3、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4、对有限总体抽样时,还须了解总体观察单位数。第五部分 调查设计

一、调查(survey)的概念

(一)定义: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即采用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有目的地、直接从某社会群体或其样本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比起试验设计来讲,调查设计较为被动。

(二)调查研究分类(略懂即可)

1、按调查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又包括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2、按调查涉及的时间划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按抽取样本的方式划分可分为概率抽样调查与非概率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步骤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三)确定调查方法和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法、采访法等

(四)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确定调查项目、分析项目以及项目形式(开放还是闭锁)

(五)估计样本含量:利用经验法、查表法和统计计算法进行估计

(六)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七)调查的整理与分析计划

(八)调查的质量控制

三、调查表设计(略看,不作为重点内容)

(一)调查表的组成部分:标题、说明、被访者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内容、编码、作业证明的记载

(二)调查表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调查表的作用:在收集数据时,如果用调查表调查是最好的方法,可决定使用调查表;

2、表中每一种问题有一明确的目的,需明确要调查什么内容

3、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质量;

4、问题流畅:当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注意逻辑关系、用词和语气,如从一般到个别、容易到困难等。

5、尊重应答者的尊严和隐私

6、采用一些保密方法

(三)调查表的考评

1、效度(validity)考评【重在理解】 效度即调查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正确度。意指调查表确实测定了它打算测定的特征(而不是其他特征)以及测定的程度。效度越高,说明调查表的结果越能显示其所测对象的真正特征。(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也称内在效度(intrinsic validity),是指调查表在多大程度上表示了所测特征的范畴,即调查表是否包含足够的条目来反映所测内容。(2)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也称构思效度或特征效度(trait validity),说明调查表的构造是否符合有关的理论构想和框架,也就是检验调查表是否真正测量了所提出的理论构思。因而结构效度是最重要的效度指标之一。(3)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也称效表效度(criterion validity),是调查表得分与某种外部标准(效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常用测量得分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外部标准指该调查表以外的另一些客观指标或人们熟知的另一种调查表。

2、信度(reliability)考评【心理学量表常用】 信度指调查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亦即精确度。一般认为信度反映测量中偶然误差引起的变异程度。(1)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在实际调查中,重测信度一般用两次测定间的相关系数表示。(2)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是在一次测量后将条目分为等价的两部分,分别计算两部分的得分,并以其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3)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t reliability):是分半信度的推广。它无需将条目分成两部分,而是以条目之间的联系程度对信度做出评估。

3、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略看】 可接受性是指被测定者对调查表的接受程度,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简单性,条目少容易理解。(2)内容为被测者所熟悉,认为有意义(与其生活及健康相关。(3)容易填写,看完简短的“填表说明”后即知如何完成。(4)完成调查表所需的时间较少。一般认为5~30分钟为宜。

四、随机应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s RRT)【仅供了解,最多选择或填空】

(一)定义:随机化回答是指在调查中使用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以预定的概率来回答敏感性问题。这一技术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从而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

(二)随机化应答模型

1、沃纳模型:1965年由Warner提出的,其设计思想是向被调查者显示两个与敏感性问题(具有特征A)有关,但完全对立的问题,让调查者按预定的概率从中选一个回答,调查者无权过问被调查者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从而起到了为被调查者保密的效果。

2、西蒙斯模型:1967年由西蒙斯提出的,其基本思想仍以沃纳模型为基础,但有一些改进,它将沃纳模型中与敏感性问题相对的具有特征A的问题改为一个与敏感性问题不相关的其它问题。

3、“随机变量和”回答模型

(三)随机应答技术的步骤 1.向应答者提出一对问题:可以设置两个问题相关联或者无关联; 2.设置一个随机装置进行调查; 3.根据概率理论进行计算。

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

简述科研设计的目的意义(5分)。

2、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8分)

3、简述普查的优缺点(5分)。

4、某研究者欲了解一种新降压药的效果,总共有20例高血压患者,试进行试验设计,并写出分析方法。(7分)

1、答: 通过周密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因素,提高效率;正确选择受试对象;准确控制实验误差;细致观察实验效应;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达到高效科学的目的。

2、答: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及其数量;确定处理因素;拟定观察指标;规定试验的分组方法;选择合适的设计类型;拟定统计分析计划;数据收集与管理。

3、答:优点:直接获得总体参数;了解总体分布特征;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调查质量难保证;系统误差大。

4、答:完全随机设计: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受试对象编号,然后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两校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或者:配对设计:受试对象根据年龄、性别、高血压类型配对,受试对象编号,然后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每对随机分为随机两组,一组接受新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符合采用差值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

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 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随机、对照、盲法、均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 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 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 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 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三类。

上一篇:冬至节教案小班下一篇:风电考试试题1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