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2024-08-01

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

1.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一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B.84,80C.84.64D.84,100

13.在河北曹妃甸的矿石码头,铁矿石运输轮一靠岸,运输带就直接将铁矿石运往新首钢加工车问。经过若干道工序后,铁矿石变成钢材,又从成品码头重新装船销往世界各地。这种紧凑的“前港后厂”生产经营模式,缩短了流通时间,给新首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的取得在于

①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②“前港后厂”模式节省运输成本

③流通时间的缩短加快了资金的周转④“前港后厂”模式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4.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 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

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自2008年l2月20日起,中国政府已五次派军舰到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对过往商船的护航。我国参加护航行动

①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职责 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 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 ④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在国家机关中,对行政权力具有内部监督功能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②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③国家监察部和地方监察机关④国家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些年来,国内接连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一批相关政府官员因此被行政问责。

据某省煤监局统计,该省中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大型煤矿的3.8倍,小型煤矿百 万吨死亡率则是大型煤矿的ll.3倍。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一般只有20%左右。大量小 煤矿和非法采煤点的存在,使管理部门难准确掌握全省煤炭的实际产量,导致税费流失严重。该省2008年开始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改革。原有的2 598家煤矿企业被 整合为1 000家,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省政府明确提出,在兼 并重组企业的准入上,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强进弱退,优进劣退”。在整合过程中,一些企业资产以作价或参股的方式被合并,但有的资产作价偏低。此外,个别兼并企业 涉足煤炭开采业务时间不长,要消化掉新兼并来的大量产能,短期内需要抽调和培养大 批各层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这将构成新的安全隐患。

(1)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对于材料提到的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14分)

(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C13.B14.A15.C16.D17.D18.A 19.B20.C21.B22.C23.B

38.(1)提高技术水平和煤矿安全生成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税费流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坚持市场原则,对资产作价进行科学评估;注重业务整合、强化安全生成管理。

(2)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实施行政问责.有利于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职贵.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严格行政问责,39.(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答案一:

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C13.B14.A15.C16.D17.D18.A 19.B20.C21.B22.C23.B

38.(1)提高技术水平和煤矿安全生成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税费流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坚持市场原则,对资产作价进行科学评估;注重业务整合、强化安全生成管理。

(2)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实施行政问责.有利于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职贵.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严格行政问责,39.(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答案一:

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二

一、漫画型选择题

漫画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针砭时弊、设计新颖等特点。以漫画作为情景材料命制的试题,角度新颖多变,思路宽泛活跃,卷面形象生动,不仅能给考生带来图文并茂的美感,而且也丰富了高考考查考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形式。另外,漫画试题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利于提升考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从2010年至今,漫画型选择题已成为浙江高考文综思想政治的必考题。

解答好漫画型选择题,首先要了解该题型的构成。一般而言,漫画型选择题包含题干与题肢两个部分。题干部分一般由漫画(包括标题、画面、说明性文字)和选择要求构成;题肢部分一般是指根据漫画的特点,要求我们分析漫画,解决漫画揭示的问题,以及对我们的启(警)示等,分为单项型题肢和组合型题肢。

其次,要审好题干,读懂画面,把握主题。标题是漫画的主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刻把握。说明性文字往往给予我们某种提示、说明、要求和补充,虽然言简意赅,却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漫画的寓意,所以我们应该仔细品味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认真思考其所蕴含的意思。

画面是漫画的核心,它往往由多个要素(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整合而成,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对表达漫画的寓意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有的漫画只有一个画面,而有的由两至三个画面组成,这就需要把所有画面有序地串联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揭示漫画的主题,实现从表意到寓意、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利转变。

题干中的选择要求往往用一个短语来表述,但是多样的,如有的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观点,有的是选择错误的观点,有的是要求选择对我们的启示、警示作用等。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做到“咬文嚼字”,以明确选择的条件、角度、程度等,否则,“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第三,要审好题肢,分析各题肢项,做到干肢相连,在此基础上决定取舍。一是要认真阅读,弄懂每个题肢的内容,判断正误,为正确取舍题肢打下基础。二是要分析题干与题肢间的联系,这是正确取舍题肢的关键。一般来说,明显与题干无关或与选择要求不符的题肢,不选。题肢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存在选与不选两种情况: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且符合漫画意图的,应该选;与题干仅有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不选,因为这属于二级引申。

【例题1】(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6题)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其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3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4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1 4B.2 3C.1 3D.2 4

【解析】首先,解读好漫画的标题“问候的变化”,尤其是变化”一词,说明它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作一比较,比较“过去”和“现在”,这在画面中也标着。其次,要弄清选择要求“其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的含义,即要求我们从漫画中揭示“经济生活”的相关道理,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去考虑。接着,我们要审读画面(包括文字),该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两个主人公之间不仅“对话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体形、所拿物品、衣着发型等都发生了变化。第三,分析各题肢,撇开漫画看,所有题肢表述正确,因此,该题选择正确题肢的关键在于该题肢是否与题干紧密相联。结合漫画的主题,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的问候语、体形、所拿物品、衣着发型等都发生了变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在于人们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2、4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直接联系。故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除了熟练运用上述步骤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我们还应当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的关注,提升赏析漫画的能力,明辨是非,通过精选典型的漫画型选择题,加以必要的训练去落实和提高。

二、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题干和题肢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常以“因为”“原因”“依据”等设问呈现。该类型试题在历年的浙江高考文综卷思想政治选择题中也常出现,2010至2012年各2个,2013、2014年各1个。

正确解答因果型选择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法,即直接根据题干的指向性要求,由果寻因或由因索果,直接找出对应的选项。二是代入法,即将选项代入题干的设问要求,组成因果语句,通过正向的阅读和理解,排除不具备因果关系的选项;三是优选法,即在题干与选项之间为因果关系的前提下,题肢选择从优,如直接项和间接项,一般以选直接项为主;主要项和次要项,一般以选主要项为主。

【例题2】(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5题)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1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2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3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4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1 2B.2 3C.1 4D.34

【解析】该题为典型的因果型选择题,且以组合型的形式出现,增加了选择的难度。在审读完题干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和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直接确定1选项的正确性;2项中“就能”过于绝对,可以排除;3是最容易误选的选项。我们采用优选法,从题干与题肢之间联结的角度看,两者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因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所以政府出台上述措施,抑制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从中发现,因果关系中描述的对象不一致,所以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可以排除该选项。同样,4项也可以采用优选法,题干与题肢间的因果关系成立,且为直接联系,可以判断为正确选项。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

在平时的教学复习中,我们可以对各个模块内容存在因果关系的知识点作一个整理归类,这样在作答因果型的选择题中就会得心应手。

例如,在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复习中,我们可以重点把握以下九对因果关系:1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2价格与价值、供求,3消费与收入、消费观,4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公平,5劳动与就业、企业,6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7财政与税收,8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9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三、引文型选择题

引文型选择题的主要特点为:要求考生从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中揭示一个或多个思想政治学科的相关原(道)理。所以题干一般为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等,题肢多是相关的原(道)理。从设问方式看,引文型选择题的题干往往从“表明”“体现”“说明”“揭示”等入手,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凸显人文素养,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性功能。

针对引文型选择题的主要特点,解答好该类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引文、原(道)理两个方面的理解与把握:一是对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古文阅读水平,加深对名言、格言、警句的鉴赏理解;二是对思想政治学科各个模块的相关原(道)理的要熟练掌握。

引文型选择题的答题步骤通常为:第一,读懂古诗词、文言文、名言、格言、警句等引文材料,如可以把古诗词、文言文等翻译成白话文。第二,概括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三,题干与题肢加以对照,即将材料的中心思想与题肢中的相关原(道)理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例题3】(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7题)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有

1善与恶相互对立2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4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1 2B.3 4C.1 3D.2 4

【解析】古语的大意是:不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声名卓著的人;而一个落得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因此该古语的中心思想是善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古语表明了善与恶是两种不同的人的品格,所以双方是相互对立的,因此1项是正确的;由于古语没有涉及善与恶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所以2项可以排除;3项与中心思想相对应,印证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哲理,故正确;4项说法错误,因为量的积累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

四、时政型选择题

时政型选择题一般以近一年来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思想政治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有效地解答好时政型选择题,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考生能够快速地浏览题干信息,找出关键词,明确设问的指向性;第二,厘清题干材料之间的关系,试着用题肢中的相关原(道)理与题干材料结合起来分析;第三,把正确的题肢与题干的中心思想及指向性要求进行比较,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题例4】(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第24题)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

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

【解析】通读材料,找出禽流感、价格、产量、规模等关键词,可以判断,题干主要是要求我们通过实例,阐述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研读题肢:A选项错误,因为其将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颠倒;B选项中生产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非利益最大化;D选项中,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其经济效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故可以排除;C选项表述正确且与材料的主题相吻合。按照“分析题干、研读题肢、肢干相连”的要求,我们很快可以将答案锁定在C选项。

3.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三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B)—0030—01

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与精神,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考查,而且呈现出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又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与备考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2007年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2007年文综政治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这种考查并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2.反映社会热点,体现人文精神。反映社会热点,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人文精神是近年来高考一个重大的主题和方向。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化特征,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外汇储备、人类的太空活动、个人收入分配、大国关系、和谐社会以及善待艾滋病感染者和其家属,还有当前玉米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国家对玉米产业政策调整等,这些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价值取向。

3.重视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中纯理论知识的试题基本没有,而是多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及国际问题为背景来创设问题的情景,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突出开放灵活,鼓励创新思维。首先,试题编制充分利用了名人名言、诗词、漫画、图表、寓言等多种信息载体作为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的手段,形式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有利于激活考生思维的火花;其次,继续延用“一材多用”的组合式试题,这有利于减少考生的文字阅读量,节约时间,从而为考生思维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再次,主观性试题问题的设计与答案开放而不封闭,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再单纯地指向某一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这也为考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评分要求中出现若考生从其他角度解答可酌情加分或给分的规定,以鼓励考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个性化的答案,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对我们的启示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体系。高考由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但绝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和削弱,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依据《考试大纲》对必考知识点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把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结构科学、内容准确的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为学生正确进行知识迁移,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社会热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考试卷具有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筛选整理出本年度重大的国内外时事热点以及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寻找教材与时事的结合点,并从时事材料出发,联系教材,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学科,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4.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四

(武都区隆兴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李明红)

摘要:在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新课改素质教育潮流的冲击下,中学语文阅读分析题目量不断加大,分值也随之上升。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现代文阅读更是最容易却又最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现代文阅读

四步法

对阅读面相对狭窄的农村中学生而言,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就目前状况而言,他们的阅读水平普遍较低,阅读能力较差,远远没有达到语文新课改教育教学计划的要求,更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迅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认为,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需做到以下四步: 第一步:整篇通读,把握文章线索

文章的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是构成文章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它能使文章的复杂材料成为有机整体。这好比一堆珍珠,用一根丝线把它们按一定要求串起来,组成一件珍品一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有效的从深层领悟和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章线索?

首先:明确文章体裁,理清线索。语文阅读的文章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明确此文章属于那种体裁,然后根据文章的体裁把握线索,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如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和地点线索。当然,在教学过中,这些知识必需适当的讲解给学生,让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如《邓稼先》这篇文章就是一篇以人物为线索的文章。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甘于奉献。最后做了三次大手术的他,因失血过多而逝世。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当之无愧。再如鲁迅的《社戏》,本文的整体线索就是“看社戏”。但文章内容又分为两条子线索展开:从“时间”线索: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及“事件”线索: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展开叙述。如议论文,就要掌握它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等)和论证方法(举例、引证等);如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其次再掌握说明的分类和说明的顺序。以此类推,明确文章的体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信每位老师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注重整体把握,不肢解内容。也就是让学生依据文章线索,把握好阅读的每个环节,学会自主阅读,全身心的投入,把零散的珍珠串起来,整体感悟语段,通篇领会文意,感受深层次的东西,透彻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力求融会贯通,完成表达。不能无线索,无层次随意性地瞎读。第二步:立意明确,产生问题质疑

立意是文章表达思想的艺术支点,是贯穿全篇的气息。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最重要的东西,是它应该有一个焦点才成。就是说,应该有这样一个焦点:所有的光全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这个焦点,不可以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古人又道:“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意思是说一篇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以思想内容做为文章的统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整篇通读,把握线索的同时,一方面要要求他们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到文章的这个“焦点”,并在头脑中清晰的呈现出文章的线索。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对文章产生质疑。带着问题,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好比雕塑家罗丹在雕刻一块完整无缺的玉石,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尊玲珑剔透的象形美玉。如《父亲的秘密》:本文的线索围绕“秘密”展开,中心是“父亲历尽艰险尝毒蘑菇”。那么,学生在掌握线索和中心的前提下,教师应指导他们对文章产生问题质疑:父亲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父亲为什么尝毒蘑菇?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尝毒蘑菇的?如《伤仲永》:本文以伤仲永才华逐渐衰退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伤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不学“泯然众人”的可悲经历,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为中心思想。学生依据主线产生疑问:伤仲永才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变化共经历了几个阶段?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从中的到什么启示?等等。多层次深入、领悟,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而有不同的方向。所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方面产生质疑、挖掘,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浅显性。第三步:掌握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是促进教学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当然,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其次,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农村学校图书不齐全,部分书比较陈旧,形式单一,且时代性不强,内容不新颖。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只是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为了读书而读书。自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后,学校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尤其许多农村学校,缺少的就是一种文化气息,经常有一些不良现象产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与方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指导阅读方法,激发兴趣。曾国藩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灵活选择阅读方法。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普通话演讲赛、优秀作文征订、百科知识竞赛、手抄报设计、灯谜大会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尊重学生阅读自由,营造一种自主、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就像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这种不同,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在指导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应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阅读,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就会循序渐进的提高。

再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前提。《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而近中正也”。这也就是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受到不断的“渐”,因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至此,学校应多渠道给学生收集与时俱进的书籍,创设环境,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多方面传道解惑,鼓励他们多阅读。如带学生进图书室、办图书角等。俗语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无道理。

最后:多鼓励学生看健康的、积极的央视节目。农村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那么,作为老师,应提倡并鼓励他们多看有益的电视,关注一些新的知识,如“百家讲坛”、“少儿节目”、“教育新闻”等,这些无形的知识,对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益匪浅。第四步:培养习惯,拓展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作家巴金语:“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同样,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目前农村状况而言,大部分中学生阅读的习惯性较差,对课外阅读的书目认识不清,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再者,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文化有限,对课外书采有敌视态度,带有排斥心理,视它们为闲杂书籍,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自由阅读的空间。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效的拓展课外阅读呢?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行为性的习惯。行为性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这也就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那么,行为性习惯的养成要做到那方面的要求:①培养按计划阅读的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与片面性。②培养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多动脑、动手。③培养善于请教、自主阅读、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善于思考、善于提问。④培养学生互动质疑、合作性交流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⑤培养学生不断反思、讲求效益的习惯。指导学生给自己制定阅读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持之以恒,达到专时专用的目的。

其次: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农村中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有相当的难度,那么,教师该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呢?①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阅读。如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必读中外名著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西游记》、《骆驼祥子》、《童年》等。从而使他们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读书世界。②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日记或读书笔记。农村俗语: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定时的检查,及时的表扬,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励学生课外阅读,从而使课外阅读形成一种明确性、习惯性、自主性的阅读活动。③做好农村家长的思想工作,让每位家长转变传统的观念,化敌视为鼓励与支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外阅读的自由平台。④摘抄精美的语句,力求熟读。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语段的精髓。⑤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精略得当,深思熟虑。从而使学生在定期内有一定的收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5.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五

敬爱的党支部:

x年x月xx日,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至今已届一年。按照党章的规定,我的预备期已满,为此特向党组织正中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根据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讨论通过我由预备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下面,我将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向党组织作详细的汇报。

在一年的预备期里,我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

力学习、踏实工作、争当模范,从而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中和生活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在思想方面,我通过努力学习,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以增强自己的党性,保证自己的思想行为与党的要求一致,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牢固树立党的宗旨,培养良好的作风,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深入学习“xxxx”、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将党关于如何治党、如何治国的思考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加强了理论实践。

在工作学习方面,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我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

工作,刻苦学习,在工作学习中严格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学习。在校期间每年都荣获奖学金,还被班级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努力做好模范作用,带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为班级争光。在实习中,勤恳工作,努力学习基本知识,争取早日成为正式员工,为公司早做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也针对入党时上级领导以及支部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视个

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下决心给予改正。同时也注意保持并发展自己已有的长处和优势,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处处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党员该做的就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党员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并且要抵制。可以说跟一年前相比,我更加成熟了,党性也更强了。

我真诚地希望能够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希望党组织能够接纳我的入党转正

申请,达成我的心愿。在未来的征途上,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争取做好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韩丽萍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1年11月

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神八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当指挥人员宣布发射成功时,我们欢呼雀跃,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那熊熊的火焰如一

条腾飞的火龙将神八送去空中。它送走的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研发的产品,更是他们辛勤的汗

水,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希望。犹记得顺利发射完毕后,指挥室中他们响亮的鼓掌声,他们互相的拥抱,互相的祝贺,那么让人感同身受。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那是一种忙碌后获得成功的欣慰。而天宫与神八的交接更是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的实力。它们完美的结合,为航天事业锦上添花。记得当年神舟五号中的航天员杨利伟,还有后来的聂海胜和费俊龙,他们都是国人的骄傲,而今的神八更是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进了一大步。

欢笑过后,神八的成功发射为我们带了哪些思考?它让我们学到什么?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何和如此迅速崛起?

正是由于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才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进步如此神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几乎是一年一次的发射,由此可想到他们的工作量。他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试验,失败从来都不是问题,反反复复直到成功。凌晨的一、二点还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不计报酬的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他们的一生,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记得神八发射成功时,采访一个白发苍苍的科研人员,他对记者说,发射成功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高兴神8可以成功的驶入轨道,另一方面又不舍得,因为它就像自己的一个孩子。多么贴切的比喻啊!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并且发扬光大,将中国的勤劳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严谨的科研的态度

总之,我们要努力,努力的人生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惊喜。努力的人生会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时时刻刻以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来要求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党员,成为建设新世纪的先驱者!

汇报人:Xx

学号:Xx

2011.11x

2011年7月27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回答记者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公布中国正在研发航母,而引用发言人的话中国研发航母的主要的原因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管辖海域,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

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可她却没有一艘航母保卫家国。中国,浩浩南海,悠悠群岛,却一直争议不断,多个岛屿被他国占领,台湾亦是流离太平洋,中国需要航母。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海外贸易也已成为主要部分之一,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运用军事力量实现对海洋的控制,保障本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也已成为和平崛起的中国的发展所需,而航母作为一个新的作战平台,相当于海上机场,它集侦察,支援,防御,打击,干扰和指挥于一体,既有很好的防御作用,能有效夺取舰队周围的制空权,又有积极的进攻作用,利用舰载机有效打击敌方舰只以及陆地阵地。更现实意义而言,航母是除核武器外最具有威慑力的,它能使许多战争意图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我们发展航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们既要不受西方“反华威胁论”的影响,又要铭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发展中国的国防实力,胜不骄,败不馁。

我国现在完全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中国建造的航母,不是为了什么争霸炫耀,它只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又一例证.我亦相信,在我们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会更好,经济危机会安然度过的,统一,和平,富强都不是遥远的梦.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是辛亥百年,这百年内,中国发生了什么?孕育了怎样的精神?成就了怎样的中国?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的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既不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而引起的暴动,也不是受中国古代少数人“极端思想”或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煽动引起的幼稚表现,它是一个历史,一个因社会矛盾引起的战争,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辛亥革命历尽了武昌起义的成功,国民政府的成立,袁世凯夺取果实,到最后革命的失败。尽管辛亥革命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它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统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悲惨遭遇仍然在连续不断,军阀统治仍然存在。但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改革,就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样一直烙印在人民的脑里。

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一直都是中华的优良传统,一直是推动祖国进步的精神动力。他们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国家的富强,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而选择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100年前这些思想是推动革命发展的精神动力,10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应该秉承的思想。100年时光流逝,见证了祖国的崛起与强大,见证了祖国改革与开创,见证了21世纪的我们走向新世界,激昂的国歌,飘扬的红旗,我们为祖国欢呼,我们为母亲加油,我们为自己鼓掌。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今天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祖国开辟了又一个新的篇章!

汇报人:乔明江

2011年12月

2012年3月迎来了全国上下学习雷锋同志的新高潮。雷锋的名字伴随着国人度过了四十多年风风雨雨,每到三月,人们便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这位英雄人物。这个周末,我们系党支部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游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现在我把这次游雷锋纪念馆的思想汇报如下:

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战士。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参军后,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上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几十年来,许许多多的榜样、模范,曾一个又一个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树立起来,或短暂或长久,成为人们学习、模仿、怀疑、抛弃的对象;但没有一个像雷锋那样深刻地被注入这个社会。关于雷锋的先进事迹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教育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而有人担心和怀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雷锋精神还能与我们同行吗?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思想道德领域,则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不仅在五十年前闪烁着***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真正达到雷锋那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是十分不易的,但我会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学雷锋”活动。

6.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六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颁布

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参考答案:

24-25 CD 26-30 ABBCA 31-35 CBACD

40.(25分)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41.(12分)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45.(15分)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失去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6.(15分)

(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

(2)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巩固。

47.(15分)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8.(15分)

(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

7.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七

一、甘肃省近三年 (2009年~2011年)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地理试卷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包括11个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 共44分;主观性试题由纯地理试题和政史地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宽, 分值共占56分。

从试题内容上看, 考查的内容以必修部分和区域地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近三年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值如下表:

可见, 2009年人文地理的分值比例大, 2010年人文地理的分值比例较小, 但2011年人文地理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自然地理。三年的地理试题都在注重考查人与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同时2011年的高考体现了向新课程过渡的趋势。

二、全国卷旧课程试题的特点

1.重视地理思维创新, 积极渗透新课程理念

选择题1—2题以火山喷发为景观图, 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的成因类型, 该题体现了向新课程过渡的特点, 突出强调试题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和地理思维的探究性, 试题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地球的内部结构在旧课程没有讲述, 但是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自然现象有创新的分析该山体矿物直接来源于地幔。如第36题第3小题简述图示黄麻产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要回答该题, 必须知道水文条件包括的知识点, 再结合图示区域把水文条件的知识点灵活地迁移到南亚来思维, 这种思维的迁移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热点问题与考查能力相结合

选择题6—7题以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为背景, 该试题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为背景, 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体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取材广泛, 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较多;既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 2011年地理试题加大对现实和热点的重视度, 注重创设新情境, 选材新颖, 贴近生活实际, 关注社会热点, 既考核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考核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程度, 试题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原则的导向性。

3.将注重图表分析方法和区域地理的考查, 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地理试题通过呈现景观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8张图, 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和有效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 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本份试卷中, 尤其突出区域图的承载方式, 区域图既有世界区域, 又有中国区域。图表类型多样, 且均为教材以外的原创图表;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和文字材料, 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图表设计新颖, 而且有创意。分值最大的当数区域地图, 主要分布在第Ⅱ卷综合题中, 从而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现今地理高考中的地位。

三、对2012年考生的复习建议

(一) 发挥地理学科主干性内容的支撑作用, 关注学科主干要素的交汇点, 学科主干要素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

(二) 扎实地理“双基”, 避免偏深繁难,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三) 加强区域地理学习, 强化地理空间定位。

(四) 以地理考纲为指导, 加强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

(1) 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

(2) 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熟练地理图形语言的应用。

8.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篇八

辽宁省2007年高考选用的是全国通用卷第Ⅰ套试题。试题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大纲和文综测试的要求。总体结构、题型与去年保持一致。题量略有增加,但分值没变。整体难度也与2006年基本相当。从地理整个试题看,没有太大的创新试题,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选择题中除第6~8题难度较大外,其余都相对比较容易;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实际的得分可能没有考生想象的乐观,分数上还是能拉开差距。

1.注重学科的主干知识,突出了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原则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一是集中于主干知识,以突出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原则;二是注重区域定位,以彰显地理的学科特色;三是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以考查学生通过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梳理、分析、综合、比较、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等诸方面的能力水平。

2.强调“能力立意”原则,注重读图、读表能力的考查

体现地理特色,突出对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强调对图像系统的考查,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坐标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和地理统计表格进行地图辨识,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历年的试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今年也不例外。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突出了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查。如选择题6~8题,考查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的基本计算能力。综合题第36题,图7是某城市的区位图,难度不大,但该题命制的成功之处在于:考点简单却难得满分。一要考生判断城市风向、河流流向、交通情况对工厂选址的影响,二要了解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焦化厂、水泥厂等的污染性质和程度,三要了解城市发展与工厂选址的关系,同时,还要把所有这些内容按照命题要求用文字准确表达,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平和的命题中蕴涵了“能力立意”的主旨。综合题第37题,考查学生细致的图表分析运用能力。试题图表创设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大部分地理图表相对比较传统,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时有所见,但部分试题的图像注重创新,如第5题的“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统计图”、第6~8题的“经纬网简图”、第40题的“燕京城历史地图”等。

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其中地理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力及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成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如选择题第6~8题经纬度、地方时的考查,需考生读懂试题图像;综合题36、37题需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读图、分析、提炼,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题的第36题与第40题的第(3)、(4)小题,注重对考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核,虽解题方向明确,但难以答全,科学、合理的表述成为影响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念在试题中的渗透

地理考试的命题特点就是对生活有用,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部分。自然地理内容占70%以上,重点考查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人文和区域地理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如选择题9、10题,综合题36题,39题(3)、(4)题,都是用自然地理的原理来判断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分析工业布局的合理性。

4.注重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命题客观上具有为今后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地理试题一直是高考文综成绩的瓶颈,2007年的命题使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平和朴实,既有选拔性考试的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又能面对广大的考生,真正体现了高中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

5.试题中的不足

(1)从试卷的知识结构上看,知识覆盖面较低

选修Ⅰ教材知识没有涉及;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地方时、气候特点、洋流、区域特征运用等自然地理知识和工业区位、城市区位、城市化特点等人文地理知识。

选择题44分,偏重自然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占了28分(3~6题气候、洋流,6~8题经纬度、地方时,11题黄河含沙量),人文地理占16分(1~2题城市化特点、9~10题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非选择题56分,偏重人文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占了19分(37题区域气候特点),人文地理占37分(36题工业布局因素,40题城市区位因素)。

(2)部分综合题答案欠妥

第37题第①小题,表中资料显示,我国____________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答案D。事实上,B、D的区分度不大,无论实际情况还是表中数据,很难把B选项排除掉,而试题没有注明是单选还是双选,导致40%左右的考生同时选了B、D,与单选B或D的考生人数基本相当。

(3)对时事关注不够

高考地理考核的目标之一是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时事热点一直是地理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但今年试题时这方面的关注度不够。

二、2006~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存在的问题

1.过于集中的“永恒的高考题”与“永恒的高考难题”

地理试卷中被称为“永恒的高考题”的。是关于用地球局部光照图(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影像图)考察时间的问题。我省采用“文综全国Ⅰ卷”的两年里,这部分内容都是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计3道题,12分。2006年试题是第9、10、11题,学生准确率很高,2007年的6、7、8同样部分内容试题尽管难度有所降低,但相对其它题目仍容易失分,是试卷难度最大的部分,是地理高考成绩高低的“分水岭”。

2007年高考试卷公开后,网上地理教学论坛上教师最先讨论并急于寻求答案的就是6、7、8题,而2006年的第9、10、11小题更是在热烈讨论中,教师对照答案仍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2006年、2007年“永恒的高考题”也成了“永恒的高考难题”。

“地球局部光照图”这部分考试内容,是基于地理教材高中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4-6节“地球运动”部分的综合及变形。地球运动过程本身就不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一定的空间虚拟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部分教学内容,高考试题的导向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多教师将其作为“超难专题”来攻克,显然不利于地理教学。近两年这部分内容

试题的难度,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用价值,使其成为单纯的高考甄别选拔的考试手段,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2.过新的考试答案和思维理念引发争议

2007年地理试题中综合题36、37题的答案都被指出有欠妥之处,第40题中第(3)小题答案更成为地理教学人员争议的焦点。

第(3)小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13分)

按照考纲要求和教师教学常规,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四方面回答即可。答案有两处不妥。第一,不该把农业列为城市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第二,对气候的描述不恰当,按照题意,答出燕京的气候特点(即气温和降水特点)即可,但实际上,答案描述的是燕京的气候形成原因,而非气候特点。

而试题的答案与新教材设计的相应内容却不谋而合,我省参加2007年高考的学生仍使用旧教材,教师教学也仍根据非课改大纲和考纲,出题专家对教学一线情况了解不够深入,过新的考试答案和思维理念势必引发争议。

三、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考查渗透到整个试卷的每道试题。试题的难度随能力要求的提高而上升。知识和能力两者不可偏废,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提高无从谈起,而一味地只抓基础,缺少知识运用、迁移、变通等融会贯通的过程训练,就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应该说,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关键因素。

地理学科高考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和区域特征的认识,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各个地区的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教学,要夯实基础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

2.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

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形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点和地理规律等,大都需从地图、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数据中求得初步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在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3.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本次考试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读图,不会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他们认为答案一定是自己平时背到的知识。其实很多答案就隐藏在题目中。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应注意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让学生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第三,教给学生获取与规范答案的方法。

上一篇:小学生国庆节的收获作文450字下一篇:语病修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