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2024-10-24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共12篇)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一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格列佛在大人国、小人国、智马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二)复习引导

在组织课堂复习前,向学生详细介绍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以及时代风貌独具个性的认识,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介绍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与之相同的其他文学作品,如《镜花缘》,现代的“黑色幽默”作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拓展阅读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三)审美鉴赏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我的概括:

[参考答案]本书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2、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

[参考答案] 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参考答案]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

4、作者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参考答案]讽刺的艺术手法

5、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水浒传》和《格列佛游记》中任选一部,谈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名著:《_____》

(1)感受:_________________

(2)情节: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格列佛游记》

感受:故事比较有趣,并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情节: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 1

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6、《嘉兴日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首期话题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为嘉宾。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

[参考答案]问题可设计为“请问XX,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时,为什么要使用曲笔?”“请问XX,我们对《水浒》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应该如何分析?XX先生,您能给我们谈谈读名著对您走上文学之路的影响吗?”

二、复习阶梯评估

1.这部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

2.格列佛吃了含催眠药的食物,昏睡后被运到了首都 _________ 城市。

3.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叫__________

4.简答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普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5.格列佛乘坐的“冒险号”船经过 _______ 国家遭遇了海上季风风暴。

6.格列佛应“好望号”船长 __________ 邀请在一次出航。

7.在去往东京的途中他们遭遇了大海盗船,船上都有哪国人?

8.格列佛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 _________ 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9.岛国王惩罚人的手段有几种。

10.在“飞岛”上国王陛下巡视这个国家第二大的城市是_________。

11.离开飞岛后他到了“拉格多”在那里他到了数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奇特。请简答

12.在“拉格多”格列佛还到了__________ 学院。

13.“慧 国”每四年的春分时节要举行 ________ 大会。

14.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16.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斯威夫特格列佛

2.密而登都

3.不来夫斯古

4.利立普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两国之间经常交战,这次由于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普特国,利立普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就成了英雄。

5. 印度

6.威廉•罗宾逊

7.英国、荷兰等

8.借助磁石

9.两种 一种温柔 一种严厉

10.林达洛因

11.命题和证明都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写在在一块饼干上,然后让学生空腹吞下饼干。

12.政治设计学院

13.全国代表大会

14.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花勋章的绶带

15.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卖去,得以与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海中,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求教,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16.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二

1.以课堂为主阵地,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教版的每一册书中, 编者都精心安排了“文学名著”专题, 这些名著要么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经典, 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要么是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外国名著,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编者只是选择了其中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片段, 往往没有交代缘由或者结果, 造成悬念,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来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讲述《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这个专题时, 教师可以追问:“火焰山从何而来?孙悟空一共借了几次芭蕉扇?最后成功了吗?为什么铁扇公主那么恨孙悟空呢?”这样更能勾起学生想要阅读了解的冲动。

如果说字面的追问给学生留下了悬念, 那么多媒体的播放则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听感受, 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 有一段讲述孔乙己被打断双腿之后吊着蒲草包用手爬着来喝酒的情节, 真是“闻者为之悲伤”, 可我们的学生毕竟是生活在和平社会中的“萌娃酷宝”, 他们很难产生心灵的震撼。此时可以播放黑白版的电影《孔乙己》, 让学生在生动的影像之中定格孔乙己的形象, 触动他们了解这个人物, 甚至是了解作家作品的强烈欲望。

2.采用多样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 善于讲述故事。初中阶段,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世界观和认知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一些长篇的名著特别是外国的名著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怎样才能使得学生能够记住文章的内容、了解作品的主题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篇幅稍短、贴近学生认知能力的经典作品, 如《西游记》《城南旧事》《朝花夕拾》等。有些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应付中考, 会用一些形式比较单一的题目来考学生, 这样只是一种功利性的阅读。例如某试卷上有这样的题目:“《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是 () , 他的性格特征是 () 。”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固然也是得分点, 但是如果能换成故事讲述的方式则能更胜一筹。教师可以举办一场故事大会,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讲述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并说说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其实这两个题目的目的是一致的, 但是后者却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更易操作。

(2) 勤于做读书笔记。读书既可以众乐乐, 也能够独乐乐;既可以“不求甚解”, 也可以“精益求精”。不过, 不管哪种方式, 读书笔记是不可缺少的。读书笔记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 是一种自主获得信息的技能, 也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可以在阅读中提升自我, 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于初中生来讲, 读书笔记可以是句子的摘抄, 可以是旁批, 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学生可以摘抄这样激励人生前行的警句, 把它当作日后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就此写一段对保尔的评价, 作为自我教育的有力途径。总之,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 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而且还能提高认知的水平和写作的水平, 激发探索的欲望。这实在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悦”读之道。

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在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名著的阅读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通过名著阅读,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拉近与作者之间的心灵距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名著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生的学习没有高中生那样繁重,但同样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教师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考试范围,一切学习都围绕考试进行。即使考试过程中有涉及名著的部分,都是关于名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让学生将关于名著的人物、事件、地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下来,便于在考试过程中应用,却没有真正阅读名著。从师生及家长的角度看,取得高分是初中生的最终目的,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活动都被看做是浪费时间。即使有很多学生对名著充满兴趣,也不敢违背教师和家长的命令,课外阅读名著被一些家长看做同玩网络游戏一样的行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严重行为,学生的兴趣被强行扼杀。

二、阅读名著教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很多历史的痕迹只能通过名著体现。通过名著中提及的各种景象及事件,能够帮助初中生了解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生活习惯及当时的社会情况。例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家族日常行为的描写,反映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状况,同时最终的结局预示着封建社会必然灭亡。另外,通过《格列夫游记》,能够了解当时英国的基本生活状况,这篇小说到处充斥着对英国议会政治的讽刺及对反动宗教组织的批判,在这样的状况下,受苦受难的终究是人民。格列夫宁愿与马为生,也不愿意再次做人,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极大讽刺。作者通过《格列夫游记》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同时代表劳苦大众对新社会的期盼。

2、促进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在进行文章理解时,只会对课本上出现的情感进行套用,如果课本没有涉及,学生则显得措手不及。通过名著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情感及文学知识,是对课本知识学习的极大补充,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不同于课本知识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禁锢了学生思想。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无限扩散,通过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有利于自己日后更好地发展。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得灌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的思想。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缺乏自主学习性,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制订相关阅读计划。从长远看,可以制订三年计划,即在初中三年完成一定数量的名著教学。从短期计划看,可以制订每个学期的阅读计划,并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心得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2、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课。在阅读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课程,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将自己阅读的课外优秀名著推荐给大家。另外,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都不一样,大家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技巧进行分享,做以借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在交流课上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名著,并给予学生一定引导,区分名著与网络小说之间的区别,避免学生利用阅读名著的接口,阅读一些没有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通过阅读交流,可能在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激励全员参与。

3、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初中生受限于理解能力及三观未完全形成,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对一些思想比较高深的名著难以理解,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选取的名著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首先选取一些思想比较浅显的名著,例如对于四大名著的安排,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时可以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名著都比较直接地披露了现实,思想比较直观。而《红楼梦》的文学境界明显更加深奥,可以等到九年级有一定文学基础和思想见解再阅读。

4、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示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推荐几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掌握一定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开放性思维。

四、结语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于依赖课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必须进行一定的名著阅读,从而补充自己的文学知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课书上介绍的名著外,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名著,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条件。

4.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四

班级: 姓名:

一、目标导航

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的片段。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3.认识《格列佛游记》的现实意义,感受作者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二、自主预学

(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负荷()

矫揉造作()

卖弄()

折断()....宠幸()

偏袒()

同僚()

赏赐()....侵蚀()

奸佞()

昏聩()

小贩()....2.理解词义:

阿谀奉承:

矫揉造作:

3.文学常识填空:

《格列佛游记》作者

,是

国作家。故事由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分别是 ;

; 。

(二)二读名著,了解每一章节的故事梗概。

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整体感知《格列佛游记》的内容: 1.将格列佛乘的船和乘船所到的地点连线: 羚羊号 大人国 好望号 慧骃国 探险家号 飞岛国 冒险号 小人国

2.小说是第几人称的?主人公是谁?

3.格列佛的身份是什么?

4.格列佛游历了哪些国家?

5.请学生分别讲讲格列佛在这几个国家的经历

6.格列佛游历的那些国家那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深入研究名著

1.简要分析这些故事情节安排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小人国(利立浦特人)——讽刺 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人)——批判与抨击 飞岛国(巫人岛、拉格多、拉格奈格王国)——无情地嘲讽 慧马因国(马,纯理性代表)——批判 2.略谈格列佛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结:课堂小结 1.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格列佛在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本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2.写作特色:

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者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练:课堂检测

(一)名著导读集锦

1.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

2.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小人国”曾发生过很多可笑的事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而分成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为此引发了多次战争。

B.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作品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选自这部散文集。

D.《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其中山东呼保义指宋江,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在笛福的笔下,鲁滨孙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B.《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 爱心的人。

C.《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二)填空题:

1.《格列拂游记》描写了航海家格列拂在四个不同的国度所遇到的奇趣事:

小人国实际就是当时的缩影,作者借小人国的之争嘲笑英国两个不同政敌间的论争;吃鸡蛋的大端派和小端派的争论指 ;跳绳选官讽刺。

2.大人国所见阐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大人国的民风,实际是有教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法律也能保障国民的自由和福利,这就是作者的开明君主的主张。

3.飞岛国的科学家,从事于从中提炼阳光,复原这类虚无缥缈毫无结果的科学研究。他们不但脱离人民,而且敌视人民。他们采取残暴的手段对付当地的居民,稍有叛逆就,甚至压在居民头上。这是对英国 的揭露。

4.慧骃国里的居民分为两类:是善良高贵而有理性的动物,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而是贪婪凶恶的嫉妒的损人利己者,它们是罪恶的化身。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三)简答题:

1.《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急剧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2.飞岛上的人对什么有精深的造诣?

3.列举两项慧骃国的美德。

4.利立普特国王使“不来夫斯国成为殖民地”的要求,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作品。

B.《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C.作者在《格列佛游记》中,通过对大人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D.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五)连线题

将格列佛所到的国家和那里的人连线: 大人国 弗林那伯 飞岛国 格拉姆达克利丝 慧骃国 墨那第 小人国 灰马主人

(六)判断题:

1.格列佛的身职是船长。()

2.在字母破译法中,字母B代表的是“骑兵团”。()3.飞岛国的人是用蜘蛛来织丝的。().小人国皇帝在打败敌国后授予格列佛的称号是那达克。()5.友谊和仁爱是慧马的两种美德()

5.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五

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刘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处于浅阅读阶段,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构思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样想的,把握他的思维脉搏,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我、周秀华、曾岚岚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方法有待提高,为此,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而如今的中国,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格列弗游记》《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研究之日起,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及时矫正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适时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采用对比研究法、谈话法、抽样调查法、统计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测、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能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初步设想,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名人传》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名人传》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五、课题组顾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钱明霞:中教一级,语文组组织,负责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撰写开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曾岚岚:星村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课题组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主要负责活动课摄影安排和总结整理工作。

周秀华:星村中学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深深地爱着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学生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手抄报等相关材料。2.研究课题组“活动课”“研究课”相关资料。3.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等。4.撰写相关论文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埃明达.美法韩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J ].内蒙古教育,2004(8)

2、胡庆芳,程可拉《当今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 J ].教育科学, 2003

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J ].教育探索, 2003

5、黄朝兵《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5

6.西游记名著阅读 篇六

作品主题

《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1、塑造了

阅读感悟

取经的经验告诉我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推荐理由

1、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3、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一)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恶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蹿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代小说家的著名古典章回小说《》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内容。

3、这段文字在艺术上最能突出这部小说的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具体语句作简要分析。

(二)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

“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

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

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还真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

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

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

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

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

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

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

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

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

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

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

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上面所选的文字是《》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即:

2、在对待妖怪的问题上,孙悟空与唐僧、猪八戒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3、这一回刻画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以及尸魔妖怪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各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7.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七

中国教育学会朱永新会长在《阅读的力量》讲座中曾经大声呼吁,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可以说,阅读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外名著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但长期以来,课外名著阅读仅仅依赖于学生自发的阅读行为,很少在语文课程内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可谓“少、慢、差、费”。名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效益,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亟需探索的课题。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探索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率的新路径。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传统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学生方面

1. 缺乏兴趣。

大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不感兴趣,阅读动机不强,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主动阅读行为和阅读量极少。

2. 缺乏指导。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处于漫无目的被动阅读,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分享,遇到阅读障碍时很难坚持下去,无法领略名著的内涵和价值。

3. 缺乏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关注名著本身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对故事情节印象不深刻,人物理解不全面,缺乏解读经典名著文本的能力,阅读时没有高阶思维活动,过目即忘,记忆不深,阅读质量不高。在阅读时没有信息检索、筛选、整合、评价能力和相关名著的勾连意识,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情况,不懂得知人论世,阅读时缺乏语感,缺乏快速阅读的技术指导,阅读速度慢,阅读完后没有积累,效益低下,无法内化为素养和能力。

4. 缺乏创新思维。

在阅读名著后很难提出有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的问题,讨论和分享发言时话语质量较低,缺乏创新思维,较少出现有高阶思维的提问和灵动智慧的发言。

(二)教师方面

1. 内容偏移。

教师对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类型区分不清,界定模糊,对于不同课型的教学内容确定缺乏研究,对于同样的经典阅读文本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清晰,甚至出现极大的偏差。

2. 设计沉闷。

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过程中,依然受限于传统课堂的方式,以讲解和灌输为主,缺少灵活创新的课堂举措,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 拓展太少。

很多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时只关注情节和人物,缺乏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和必要的拓展意识,没有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统一起来,没有有效地将课内的阅读学习成果延伸到课外,不能持续地激发能力较弱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关注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名著教学处于“无为低效”的状态,学生收益较低。

4. 信息技术水平低:

没有认识到智慧学习环境对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的视野较狭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能力较弱。

三、智慧课堂环境概述

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1]。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祝智庭教授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学习时空环境,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因此,通过电子书包、教学资源、交互系统、评价系统的整合建设了智慧教育平台,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协助教师创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并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为探究学习、小组协作提供支架,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影响课堂教学结构。

四、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环节

(一)教学流程概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学校“创造教育”课程体系下,积极利用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大胆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将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流程总结为导读激趣、深入阅读、探究质疑、强化积累、拓展延伸、智慧评价六部分(如图1)。在课堂教学中,制定清晰明确且具有开放性学习内容和目标,设置能启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层级制问题,以“学的活动”串联起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具有实效性和可检测性。

(二)教学流程详解

1.导读激趣

开设名著导读课,穿插作家简介及作品艺术成就和相关影视片段,以猜读、再现、对比等形式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精心设计阅读的温馨提示,提供方法和技巧指导,扫除一些阅读障碍,降低阅读名著文本的难度。

2. 深入阅读

用智慧课堂平台发送与名著相关的知识背景、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解读文章等到学生的平板上,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在对名著深入感知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对故事的深刻认识,体会作者情感或意图,感受名著中的情节美、内涵美,以形式多样的吟读、朗读、诵读、复述、创造等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质疑探究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智慧课堂平台上提出两到三个相关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利用微课掌上通APP的班级圈和学生平板的兼容功能,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课内外讨论,教师要学会调控讨论的流向,让思维碰撞,将阅读引向深入,让学生能通过讨论唤醒回读文本继续研究的意识,也可以利用智慧阅读平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高效地解答文本赏析型问题和探究型问题。

4. 强化积累

在探究质疑结束后,学生可以对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背诵、演绎、摘抄、书评等形式的积累,加深理解与记忆,并在智慧课堂平台上发布,作为学习成果全面记录。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精彩、经典情节的巧妙,名著内涵的丰厚及历史价值,绘制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在平台上分享交流,利用网络资源推荐相关作家作品进行同质文本阅读或者异质文本阅读,撰写书评,培养质疑创新能力,拓展阅读的广度。

6. 智慧评价

通过微课掌上通APP或智慧课堂平台发送多样化的作业给学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后提交。

用基于网络的大数据分析来科学地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指导课外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制定了详细的名著阅读考级制度,规定了初中三年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底线,分为十级,每学期利用网络阅读平台进行考级,评选出阅读之星。

五、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课程分类策略

不同的经典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同一经典在不同的阅读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有必要创设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能帮助学生缩短抵达经典的距离,以免经典走向庸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它只是可能存有某种意义,读者的参与才能真正生成,才能让作品终结。但这不等于作品解读可以天马行空,任意而为。我们主张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意义结构,但这一切却是以静心阅读原文,领会作品本身的意义为前提。现在盛行的戏说乾隆、水煮三国、歪批水浒的读法,这些读法作为娱乐文化自然有其价值,但在教育活动中,以“戏说”的态度对待经典,既是对现代阅读理论的歪曲,也是对教育价值的贬损,更是对经典的不恭,它对学生的阅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名著阅读课程非常重要。本文初步把名著阅读课程分为名著导读课、学生自读课、学生分享课、文本解读课四种类型(如图2)。名著导读课以教师或学生的导读为主,主要是激发未读名著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名著的一些背景知识,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他们在有效指导下进行阅读;学生自读课是指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引导和驱动下自行阅读,或精读,或速读,或跳读,或批注,或圈点勾划;学生分享课是指在学生或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先小组后班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悟,其他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提出质疑,共同分享,引导学生阅读的深入;文本解读课以小组的方式安排代表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读,也可以将一些名家的解读分享,大家围绕这些解读思考分析,或提出见解,或发表质疑,或品味评析。在这些课程当中,既有教师的导,也有学生的读,更有学生分享与讨论,名著阅读走向深层次研讨,这些将铺就学生的精神底色,奠定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策略

1. 问题导学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时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从学生好学、乐学的角度设计名著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致力于持续推进学生名著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以设计二到三个能启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学的活动”为抓手,以“为何如何若何由何”的层级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以《西游记》名著导读为例,我们设计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孙悟空经历了猴、妖、仙、佛四个阶段,请任选一个讲述他的故事。第二个活动:小组合作,任选话题探究。(1)猪八戒好吃懒做,贪生怕死,读者为何还喜欢他?(为何)(2)沙僧在小说是不起眼的人物,删除他后小说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何)(3)唐僧功夫最差,有时善恶不分,如果淡化唐僧这个角色,是否可以?(若何)第三个活动:(1)西行路上,如果还有第八十二难,会有什么引起,你们会怎么安排?(由何)(2)畅想唐僧师徒“成佛后的那些事”。

2. 注重设计

教师要关注课堂设计的创新,要善于利用情境激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的活动”,要区分各种不同阅读课型的重难点,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恰当的课堂流程,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持续唤醒和阅读能力的不断增长,课堂设计应体现“在关键处讲解,在疑惑处点拨”的特点,体现名著阅读教学的独特性、创新性、变化性,能有效的利用智慧学习环境的优势促进课堂任务的完成。

以《人类群星闪耀时》名著分享为例,我们设计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打开经典之门。以名著相关视频导入,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篇章。第二个活动:叩响经典之声。回顾《决定命运的一分钟》,思考:(1)你是如何看待格鲁希这个人,他对历史有何影响?(2)如果你是格鲁希,你将如何处理?依据又是什么?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发送微视频,看看书评人对这一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第三个活动:聆听经典之美。(1)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2)发送微视频,看看书评人的观点。(3)小组总结。

3. 方法指导

教师应该设计名著导读课,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相关方法,速读的方法和技巧,文学欣赏的方法和角度,让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阅读障碍,有的放矢。

例如,我们在进行《童年》的阅读导读课,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这不仅方便学生记忆,也让学生梳理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了解更深刻,以前过目即忘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思维导图可以就名著的人物、情节、艺术特色等角度展开,也可以综合性的展开,这不仅方便学生记忆,也方便展示和收藏。

4. 分享质疑

思维导图和质疑提问是点燃学生创造力的利器,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后分享阅读体会和感受,并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归类,利用微课掌上通的班级圈和学生平板的兼容功能,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的课堂讨论,让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加深阅读的深度,家长的参与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社会效益,有效地推动了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香学校走向书香家庭。平台的信息检索和问题归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与网络资源深化名著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 智慧评价

根据不同名著的学习内容合理使用智慧课堂评价系统,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考级制度,规定了初中三年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底线,分为十级,每学期利用网络阅读平台进行考级,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阅读考级情况分析来指导课外阅读教学的改进和进一步深入。名著教学的作业及资料也体现层次化,教师可以标记出作业和资料中的必答与选做部分,有助于实现分层教学,使学习落后的学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三)学习资源策略

学生可借助网络搜索资源,分析整合信息进行课前导读预习,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平板电脑上推送相关背景资料和作家作品的相关文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知人论世,增加其对名著背景的了解。教师挑选名著经典片段的音频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收听,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名著文本阅读的世界,同时教师也可以精选由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基本情节,降低学生初读的难度,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原著阅读的体验与改编的影视片段进行猜读分析、再现分析、对比分析等,激发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掌上通”等平台把一些优秀的微课、优课、影视片段、音频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相关解读文章等资源分享给学生,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从方式创新走向内涵探索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对于经典文段和情节可使用批注式阅读法,把一些精彩句段积累到摘抄本上,在班上进行分享,利用网络资源推荐相关作家作品进行同质文本阅读或者异质文本阅读,并发表在学校阅读平台上,进行成果汇编和固化,拓展阅读的广度。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名著阅读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各种名著阅读课型的研究和开展,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信息技术与名著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更有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高效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名著阅读走向深入。此外,还能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做到全面记录,对预习和作业进行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调整阅读教学的策略。智慧课堂的许多现场评测功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调动了学生发言和思考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享受了自由阅读的快乐,又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品质,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此外,阅读平台的考级测评也带动了学生养成随时阅读和经常阅读的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学生渐渐从阅读考级规定的书目,到主动广泛地选择其他阅读书目,并且自发地在平台上和阅读小组内推荐新书和分享心得,一名学生在“学子讲堂”中分享阅读体验时说:“阅读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复杂的世界,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学生的表达能力、作文水平、逻辑思维、气质修养都得到了提升。基于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索拓宽了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时俱进,突破时空局限,让“互联网+”时代下的母语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部分,笔者基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环境下,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将名著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思想情感、描写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Tang Yewei.Pang Jingwen.Zhong Shaochun.Wang wei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8.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开展名著閱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展课内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和个性培养,乃至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受年龄、家庭条件和外界接触面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对语文名著阅读兴趣不高,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认知不到位和方法不对等问题,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探讨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名著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内容枯燥

调查表明,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基本上都是套用“主题→人物→情节”的程式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将学生引入既定的教学环节与步骤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不够,仍停留在段意归纳、写作主旨和特色掌握的层面上,使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程式性机械运动,无法推动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探究。

2.课任教师名著知识储备与体验不足

要使名著阅读达成既定目标,离不开课任教师的悉心启发和指导。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方面知识储备不够,体验不深,名著知识匮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原原本本地通读名著,致使如果不借助名著辅导性的材料就难以进行教学,所以他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重点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所提供的指导也是抽象与样板式,没有感染力,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

和其他课程一样,初中语文也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最直接、最明显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但是,名著阅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套用传统考核办法则容易导致名著阅读变成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达不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鉴于此,要完善初中语文考核机制,尤其要建立名著阅读教学方面的机制,通过机制引导教师抓好名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受益。

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对名著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正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课的示范作用,从教学途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名著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指导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着力挖掘名著文本,将名著文本中的崇高主题和完美形象通过形象而丰富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亲历美的体验,为其所熏陶和感染。同时,教师可根据课堂阅读示范作业顺势将课本选段延伸至名著整个文本,并为其布置一些问题以引导他们课后去阅读该名著。

2.注意阅读意识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一是做好读前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看目录、序言部分,让学生做好阅读思想准备,并借此让学生掌握名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文化背景,从而为了解和进一步阅读名著做好准备。

二是谈演阶段。这即是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谈感想、讨论、简述、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拓展阅读层次和增强阅读能力。

三是写作实践。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实践。主要围绕名著来写作,形式不拘一格,读后感、章节续集、故事概要、人物素描、情节摘要、结尾改写、序跋补记等都可以,而且对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

3.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学生阅读效果评测办法

阅读教学设计要打破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教案式的安排,应从动态性出发,根据名著的主要内容、基本情节和鲜明特色来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既发挥注重个体差异性又符合个性的完整的教学系统。同时,完善阅读效果评测办法。一定的评测制度是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效果重要手段。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就尝试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制度。把班上每位学生的读书表现、已读书目、学生自我反思、读后感、参加的读书活动、师生评价、参与校级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情况等阅读情况记录在案,并据此做出过程性和终结性的不同评价,以督促、激励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甘雯晖.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J].广州:广州大学,2011.

9.西游记名著阅读练习 篇九

【12石景山2】8.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①。《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的神魔世界的同时,也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②的古老主题。其中“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③”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答案:吴承恩惩恶扬善大闹天宫

名著阅读(2分)(崇文)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幻小说。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降妖伏魔,终于取得真经。俗语“”,说的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是源自巧借芭蕉扇,闯过难关的故事。

答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孙行者

名著阅读(共3分)(丰台)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每个小故事的情节都很曲折,特别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第一次上门借扇碰壁后,孙悟空使出一贯手段钻到公主(填妖精绰号)肚中要挟她,但被她用假扇骗过;孙悟空又变成公主丈夫(填妖精名)的模样,骗得宝扇;不料返回途中反被假冒的八戒将扇骗回„„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最终当然是和所有降妖伏魔的故事一样,师徒四人拿到芭蕉扇顺利通过火焰山。有一个俗语正应了这个结局,请写出“”。(填俗语)

答案:铁扇公主牛魔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名著积累(3分)(平谷)

《西游记》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答案:筋斗云大闹天宫孙悟空

名著阅读。(3分)(西城)

孙悟空是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他在花果山带领群猴进入(地名),被拥戴为“美猴王”。他又从东海龙宫抢得作为兵器。大闹天宫后,被(人物)降服并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答案:水帘洞定海神针如来佛祖

名著(3分)(大兴区)

①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号称齐天大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灵明石猴。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并取名金箍棒。此后,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五指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答案:美猴王定海神针

8.名著阅读(3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他在花果山自封为 ①,大闹天宫,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意外炼就了一双 ②,能够辨识妖魔鬼怪。后被 ③ 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10.阅读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 篇十

五百年前一场疯,大闹天宫不计后果只为一时痛快,代价却是付出自由被镇在五行山下等一个命定之人的出现。一年复一年,匆匆又夏天,清风做友,落英为伴,无法想象那段岁月对孙悟空来说是何等的孤独,后来唐僧的出现,解开了如来佛下的封印,,孙悟空从五指山下蹦出来时呼喊着的雀跃的声音,每次都会看的眼眶发热:看啊,这样自由生机的,才是我的孙悟空啊。

鹰愁涧飞白龙,福陵山收天蓬,斩妖除魔惩恶扬善。而孙悟空这个角色也在一次次的冒险中被读者铭记在心,成为一辈又一辈人心里不灭的记忆,沉淀成最深刻。

我爱他的无所畏惧,敢孤身一人独闯虎穴,凭你计法相迫,也逐个击破,一根金箍棒舞的风生水起,牛鬼蛇神都要退让三分;我也爱他的重情重义,花果山是他的开始,他有护的这片净土的安宁,因为这里有他的家人和他的记忆;我更爱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独闯阎王殿勾画生死簿,为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命数要拿在自己手里的心安,大闹天宫当年瑶池刻为的也是畅快一场,天兵天将也无所畏惧,孤身一人也敢以一敌百以一敌万,不被拘束于规矩之下,才是他追求的快意人生。

他自由洒脱,唐僧说的断绝关系,筋斗云一翻依旧是他的山大王。但只要唐僧遇到危险,冲在最前面的依旧是他,因为这是约定啊,要一直护着唐僧的约定,和唐僧的约定,和观音的约定,也和自己的约定。

千年白骨阴风吹不散的是一身浩然正气,紫金葫芦困不住的是勇敢无畏的心灵,因为唐僧这个特殊的存在,孙悟空收起了心性,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守护者和追随者。他在一次次困难中领悟到的,我想一定比九九八十一难多得多吧。少了孙悟空的唐僧走不到西天,少了唐僧的孙悟空成不了真佛。

仔细想想,在我们身边像孙悟空这样的,因为有了想要守护的人,有了想要捧在手心不让他受一点伤害所以努力让自己变的强一点,再强一点的人,又何曾少过呢?

地震来临时,小伙为了保护女友,在石块压下来时将她紧紧拥入怀里,即使是死亡,都无法讲我们分开。

1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37

一、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也应该以阅读名著为重。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不爱读书、不愿意读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网络阅读、微阅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拿起书本是什么感觉了。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平时学生学习和接触到的文章比较多,文章的题材各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而名著作为我国的经典文化,经过千年的传承依然对文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可见名著蕴藏的历史文化和拥有的文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提倡名著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1. 初中语文考试中关于名著阅读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江苏省历年语文中考题目中可以看出,关于名著阅读的题目考查过于僵硬和笼统,很多题目对于名著的考查仅仅限于简单的积累应用,综合性的题目较少,考查内容不够深入。这就让教师和学生误以为名著阅读并不是那么重要。要想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名著阅读,当务之急就是要在考题上下工夫。出题多侧重考查名著的内在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感到紧迫感,督促学生重视名著阅读。而且中考试题目应该更加趋于多样化,通过更多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

2. 初中学生对阅读存在的误区和盲点,使阅读趋于低俗化

学生为了应试教育,为了能够提高语文成绩,在名著阅读方面只看考试的内容。对名著断章取义,影响了对名著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很多时候缺乏对名著阅读公正的赏析和深入的理解。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对一些网络小说情有独钟,对一些青年作者比较关注,但是名著不同于其他小说之处在于,名著是得到很多人认可并且传递某种特定感情的书籍,旨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而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很多仅仅是为了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的内容趋于低俗化,存在一些功利性,但是往往这样的小说更能吸引青少年,因为书中的故事比较轻松或者迎合了他们想象和憧憬的需求,而且在这种小说中学生更能得到释放和轻松的感觉。其实,名著不是考试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考试让学生理解更多关于名著的知識,名著阅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长期的阅读中才能慢慢体会名著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名著。

3. 初中語文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存在功利化

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做到不该丢的分不丢,平时会把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总结准备成课件,让学生直接学习和记忆,或者通过笔记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中间存在一定的目的性,学生无法真正去理解名著,甚至不知道名著在讲什么,只是一味地记忆和学习。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对名著真正的鉴赏和品评,无法让学生读懂名著。而且教师不应该把他们对于名著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生仅仅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他们理解名著造成阻碍。

三、加强初中阶段语文名著阅读的对策分析

1. 通过中考这个过程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逐渐深入化

虽然中考语文涉及的关于名著的考题过于局限,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中考这个工具对名著进行深入剖析,从根本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化的名著阅读。例如,语文考题中出现对冰心文章的截取进行分析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冰心作者的情况,通过冰心比较著名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冰心,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去阅读关于冰心的其他著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分享阅读后的感受。这样,不仅做到了让学生阅读名著,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对名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是说教师要努力去拓展考题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参考内容可以从人物传记到散文诗歌到小说甚至到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和延伸,从文字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一些创新题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养成名著阅读和鉴赏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重视名著阅读。

2. 让名著阅读顺应时代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名著的教学中,学生自然会耳濡目染地被教师所影响。教师要把语文教学内容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让学生博览群书,根据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应该阅读什么样的名著。而且不能一味地去要求学生要阅读名著,给学生压力,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什么样的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积极性。要想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仅仅通过课本是达不到让学生全面学习语文的目的的,名著也要与时俱进,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名著阅读的理解,只有在教师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和影响学生进行学习和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积累文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诵读名著的良好习惯。

3. 教师加强引导,促使学生真正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

名著阅读的影响在于让学生养成理性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名著可以拓展视野,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水平,同时达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语文的教学和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阅读学生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对其他文章阅读的敏感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安排一些关于名著阅读的活动和训练,针对名著阅读提出一些互动问题,或者制定一些目标。例如,在学习文章时,可以进行默读来体会文章中的字词;设置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速度;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通过让学生摘抄文章中的经典句子和成语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撰写提纲或者写总结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名著等。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阶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教师要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引导,通过利用名著在中考中的考试比重来监督学生将重点放在名著阅读上。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分享阅读后的感受以加深印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引导学生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督促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1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 篇十二

一、培养阅读兴趣,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初中学生还受到阅历的限制,他们对名著缺乏必要了解。与此同时,受网络信息的诱导,从而让名著阅读倍受冷落。所有,首先要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充分的利用课内阅读内容,来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新教材中选编了很多国内外名著,我们利用课内这些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就专门来介绍这部作品。教师从中选几个精彩的片段来吸引学生读这部名著的兴趣。再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就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在学习《智取生辰纲》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就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大部分学生对《水浒传》这部作品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进而分析这部作品的主旨。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通过课内阅读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进行有序指导,领悟名著阅读的真谛

接受美学观点认为,个体总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构建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因为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心理发展水平对阅读材料产生不同的认知与理解。可能出现比较贴近原文,或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也可能与原文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指导。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给他们阅读。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反映典型的生活化作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阅读中可以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给学生人生的启迪。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总是通过众多的生活场景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语汇,既能反映作家作品的风格,又能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从而给读者更多的收获。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阶段性的调整给学生推荐书目。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讲座进行阅读指导。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从面上得到收获,同时又能从点上得到指导。

三、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

阅读是一种素养,从阅读中可以让文本与人们的生活之间实现视界的融通。所以,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其次,在阅读中进行摘抄。最后,是写读后感。批注是表明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摘抄是借鉴作者的独到之处,读后感是对文章的总体评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及时的记下来,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通过对阅读名著中的批注与摘抄,能够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效果。例如: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后,要求学生仿写童年时期的生活,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阅读《西游记》后,仿写生活中人与事,批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通过不同类型的阅读与写作中,不仅丰富了原作品,同时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模仿写读后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风格,以及叙事技巧等。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名著。同时,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

四、以活动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内驱力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来巩固阅读教学的效果。”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内驱力。如本学期在班级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让每个同学拿出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书面说出自己的推荐理由,然后把书临时捐赠给班级。这样,同学间相互共享这些书籍。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这些书籍一律归还给大家。但是,把所有同学的推荐语整理到一起,并用精美的封面装订起来,冠名为《名著阅读集萃》,等到下学期开学时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经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在班级开展专题读书交流活动。如在学年的第一学期的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第一个月举办《暑假读名著心得体会》,然后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专题读书会。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阅读计划。保证在学生学有余力的范围之内尽量多读一些经典名著,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摘要:阅读可以提升人的素养。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走进名著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文章围绕培养阅读兴趣,以课内带动课外阅读;进行有序指导,领悟名著阅读真谛;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名著阅读效果;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的内驱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蒋友军.让阅读殿堂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J].中学生优秀作文,2014(1).

[2]陈玉芬.多读,善读,寻找写作的源流[J].语文月刊,2015(6).

上一篇:医学护理专业下一篇: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四期观后感心得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