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2024-07-10

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精选8篇)

1.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一

一、名词

营养不良食物能值食物的热效应血糖生成指数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营养素密度 营养质量指数食品营养强化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社区营养膳食结构膳食指南

二、问答题

1.食物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4.影响食物GI的因素

5.脂类的生理功能

6.刺激食欲,增加饱腹感

7.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8.水的生理功能

9.矿物质的主要功能

10.影响矿物质生物有效性的因素

11.影响食品中矿物质变化的因素

12.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3.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14.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有哪些?如何去除这些抗营养因子

15.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原则)

16.保健食品的要求

1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18.食谱编制的理论依据

19.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

20.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

21.编制食谱的基本方法?

2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内容?

2.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二

案例教学法 (Case-Based Teaching)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由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该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利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1], 其基本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法是研究型的学习模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食品卫生与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是我校营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可用于课堂教学的食品卫生案例相当多, 例如:镉大米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和毒黄瓜事件等。因此, 我教研室于2013—2014年对2011级和2012级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教学内容和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2011级和2012级本科营养学专业大三学生83人, 其中男生39人, 女生44人, 年龄21~23岁。学生已完成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

1.2 教师设计的案例

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编近年来食品卫生与安全事件案例, 并设定相关问题。选用案例以典型和内容恰当为主要原则, 针对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各类食品卫生学问题和食源性疾病4章选编典型案例, 每章设案例1~2个。设置的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同时兼顾时事的最新进展进行适度拓展,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已设计和应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有“镉大米与痛痛病”、“瘦肉精风波”、“色素忧患重重”、“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漫谈”、“一个馒头引发的思考”、“幼儿园食物中毒案始末”。

1.3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1.3.1 案例导入与准备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及相关问题, 讲明具体要求与任务, 并建立学习小组。按班级随机分组, 每组5~7人, 各组分别选定1名组长和记录员。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及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前1~2周分发给学生, 要求每位学生提前认真阅读和理解案例, 利用校园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案例分析讨论及自由提问做充足准备。

1.3.2 案例分析讨论与自由提问

对每组每个案例分析讨论与自由提问安排1学时,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针对案例在课前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及问题的理解发表观点,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协商之后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然后每个小组选派1~2名学生代表在课堂上阐述汇报, 汇报时间建议为15~20分钟。

小组阐述汇报后, 其他小组可以在案例汇报的基础上自由提问, 自由提问对每个小组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因为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可能是连续性、开放性的各种问题, 需要回答者积极开动脑筋、随机应变。自由提问可促进参与者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转换思维, 对于培养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是必要的。

1.3.3 评价与小结

评价与小结是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重要部分, 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和课后反思。学生案例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汇报、回答问题和案例总结报告3个方面。在案例教学法中, 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学生参与汇报、回答问题次数为主。案例教学法的课后反思, 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对案例分析的内容与结论进行总结。

1.4 统计学分析

课程期终考试结束和试卷讲评后, 每位学生填写案例教学质量学生评估表, 包括对案例教学参与情况、参与较少的原因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 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查,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学专业学生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案例教学参与情况 (见表1)

参与情况较好的项目为提前预习课堂内容、课前主动查阅相关文献、课堂中认真听课, 分别占59.0%、65.1%、39.8%, 表明学生已有主动参与的行为。而关于不明白的问题都会提问, 找教师、同学答疑解惑, 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探索新知识和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的比例较低。在调查参与项目较少的原因时, 大多数学生表示和性格内向、没有精力和时间有关系, 少部分学生表示兴趣较低。

2.2 营养学专业学生对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3)

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持肯定态度, 个别学生对教学内容持否定态度。尤其是对可巩固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与使知识交叉渗透并融会贯通评价较好的学生分别占75.9%、78.3%, 而认为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量大, 增加学习负担的学生仅占37.3%, 55.4%的学生认为一般。

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好, 个别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差。尤其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评价项目:提高主动参与能力、增强协作和团队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阅文献和参考资料的能力, 以上4项评价好的百分比分别是71.1%、71.1%、72.3%、73.5%, 认为案例教学好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比为75.9%。

2.3 营养学专业学生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成绩分布 (见表4)

2011级和2012级学生成绩在90分及以上 (优秀) 的比例均较高, 分别为21.7%和37.8%, 平均28.9%。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案例为引导,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案例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 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主动学习, 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 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食品卫生与安全是全国高等学校营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对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各类食品的常见卫生问题有所了解, 并能对各类食品卫生问题进行预防控制和监测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发生的典型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作为案例来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培养[3]。目前, 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案例教学报道国内比较少见。

我校营养学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生, 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教材, 授课内容主要为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各类食品卫生学问题和食源性疾病4个章节, 共45个理论学时。目前案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每周组织一组学生进行一次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案例导入提供技术支持, 可通过影音、图像等资料展现案例的真实场景, 激发学生对食品卫生与安全事件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和思考[4]。调查发现, 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和课前主动查阅相关文献的占比分别为59.0%和65.1%, 而提问、找教师及同学答疑解惑、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识和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的占比仍较低, 主要是因为医学专业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表现欲不强、课程任务相对繁重。因此,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需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充分准备与积极参与, 是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5]。小组案例分析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6]。案例教学尤其是自由提问环节,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此次案例教学改革, 学生表示认可、喜欢并支持小班案例教学。调查发现, 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评价较好, 78.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使知识交叉渗透并融会贯通, 55.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量一般, 表明现行的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是可行的。调查显示, 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较好, 认为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增强协作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查阅文献和参考资料的能力, 75.9%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好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成绩总体优秀率为28.9%, 表明学生已按大纲要求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 通过两年的教学积累和改革, 对我校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教学实施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仍然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实践并不断完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总结经验和发现不足, 最终探索出一整套适合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这对我校建设有特色的营养学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培养高级专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技术人才、扩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办学规模及加强我校综合性医科大学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焕玲, 封锦芳, 肖荣, 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卫生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浅谈[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6) :1188-1190.

[2]郝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 2013, 10 (1) :13-15.

[3]王玉光.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 9 (6) :95-98.

[4]唐华丽.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 (1) :146-147.

[5]方桂红, 刘洁, 詹达谋.案例教学方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过程中的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 (11) :93-94.

3.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三

每一位食品营养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完成基础的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外,还应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不仅关系到营养专业信息的检索与使用,更关系到其在专业领域的提高和深造。通过专业英语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方法,大大提高专业词汇量。本文将针对食品营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1.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准确选择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顺利开展。教材内容应时间新、内容权威和题材广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吸取现代英语知识的同时,又了解当代科技前沿的热点问题。

专业英语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的词汇和语法上,更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因此,相关领域的英文新闻报道与评论、进口食品的英文标签、仪器的英文说明书等,都可以作为教材素材使用。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营养学英语本身比较枯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有趣、生动、活泼。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营养学相关的英文视频、短片或电影,使学生在运用视觉与听觉感知信息的同时,捕捉其中与营养或食品相关的专业词汇或专业表述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能增强教学的科学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课程”的理念一直是国内高职院校的研究热点。笔者在营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每次上课一周前,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到网上或者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获取英文食品标签图片,再做成幻灯片以便上课时汇报。这样既扩充了专业词汇量,又能得到英文食品标签的规格和描述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这类食品专业层面的理解。又如,让每个小组下载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营养方面的英文文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自己的精读研究,加上老师的指导,利用3~4周的时间自学,再结合这篇文献做成幻灯片进行课程汇报。课堂上同学可以随时提问,小组成员进行讲解,教师只在一旁做些提示和点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查阅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的方式是互动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情景模拟的表演,例如举办一次针对社区居民食品营养知识的讲座,或是分组进行营养健康知识的指导等。

三、结语

在食品营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敢于选择新颖、实用的教辅材料。同时,还要从应用角度出发,注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大胆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不断探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葛利云,邓欢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考试周刊,2010,(4).

[2]徐静.浅议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

[3]李晓梅.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4).

4.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四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汇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情况,我将从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八个方面展开介绍。

首先来谈下,为什么要开设本专业?开设本专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已成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五年制高职学生,2006年开始招生三年制高职学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现有在校生285人,已毕业学生260人。本专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招收不带方向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不断变化,本专业于2007年和200年分别增开了生物技术和安全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市场调研,是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基础。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电话调查,网络调研,企业走访等方式开展市场调研。

江苏省政府〔2011〕23号文件《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到:重点打造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等千亿元级产业。努力实现食品产业销售规模由2010年的313亿元,到2015年力争达到1000亿元。国家政策开始倾向于淮安食品产业,也给了淮安食品产业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必将促使淮安地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同时也为我院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食品工业已成为淮安市的重要产业:从发展增速看,淮安食品工业增速不断加快,“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21.5%。截至2010年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246户,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122户,企业规模在迅速提升,全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也迅速提高到24920人。(数据来源:2010淮安市统计年鉴)

据江苏省人才中心数据统计江苏省食品类企业近三年需求高职高专人才数量分为为5500人,6200人,7800人,逐年递增。

通过对淮安地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发现高职类本专业毕业生需求缺口比较大。据统计部门预测,淮安市在“十二五”期间,食品类专业各类人才需求数量将达到5万人。目前在淮安市开设食品类专业的高校仅有4所,每年毕业生人数不到2000人,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未来的几年内淮安市的高职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空缺将十分明显。

那么怎样来办本专业呢?

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市场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本专业每年会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及校企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做一次全面系统的调研。2011市我们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发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是食品加工业,其次是快速消费品服务业;就业单位的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食品企业人才需求岗位主要是生产管理岗位,其次是检化验员和品控员,再次就是销售员和研发助理及其他一些岗位。为此我们确定本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有食品检化验员、品质控制员、生产管理员、研发助理、公共营养师,并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每个职业岗位所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将调研结果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食品营养咨询与调查,营养膳食 设计与指导,大食品(包括食品、粮油、饲料)分析检测、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与管理等工作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指导下,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做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2+3+1”分阶段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期在教室和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训练;第三、四、五学期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教育;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专业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训练。

下面再来谈下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改革。通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调研发现需要开设食品成分检测、微生物检测、食品加工能力的食品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食品生产与安全管理、食品营销、有害成分检测能力;再次是添加

剂检测和公共营养服务与膳食指导能力。食品企业都需要团队协作、吃苦耐劳、责任心的职业素养。通过课程设置调研,构建了本专业“岗位导向、课证互融”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的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我们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删除理论强应用性少的知识点,为此我们将《油脂加工技术》、《谷物加工技术》整合成《粮油生产基础》,《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整合成《基础化学》。

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有校内专职和校外兼职教师构成,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0人,3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具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校外兼职教师8人,分别来自于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从师资分析图中看出:中级职称占主体达50%;大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硕士比例达到44%;40-50岁的教师占50%,30-40岁教师占总数的39%;校内教师56%,校外教师44%;由此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队伍。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本专业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方式主要有: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学历晋升、青年教师下场锻炼等方式。这是吴存兵老师参加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徐君进修硕士学历;窦勇等6名青年教师下厂锻炼。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经过6年多时间的发展,师资力量不断提高,专业团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其中获得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4项、教改课题2项、发明专利1项论文40余篇;获得院优质课程1门、院校本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省优秀毕业论文 2项:专业教师教指委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院今世缘杯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淮安市创业大赛优秀奖、院创业大赛一等奖。

一个专业的发展,光靠较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不行的,还需要一套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采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国家“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学院图书资料齐全;专业拥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本专业拥有食品加工实训室、食品微生物实训室、食品理化检测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一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先进检测仪器,和较为完备的食品营

养分析与检测的仪器,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100%。

此外,本专业拥有淮安苏食肉品有限公司、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淮安浦楼酱醋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到食品企业认识实训和顶岗实训,为“2+3+”的分阶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专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要不断的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本专业拥有高效的管理团队、健全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教学督导,能有效保障教学秩序的运行。本专业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校企合作理事会、校内外双带头人培养领导小组、驻企工作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

本专业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视频;虚拟仿真;多媒体和网络辅助及其他。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融学习和工作一体的教学方法有: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讨论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

专业办得怎么样?

麦可思公司 2010年为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统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评价是:所学专业知识全面,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好。麦可思公司对本校2010届本专业毕业生调查96%的学生对母校满意,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水平。

7.专业特色

一是以研促学,突出学生三创素质的培养。以省、市科研课题为载体,将其分成若干子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海绵蛋糕制作”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参加淮安市、学院的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是“岗位导向、课证互融”的课程体系。

将来怎么办?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不足,如:师资力量已显不足,校内专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有待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硬件条件有待提高,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

培养的保障与监控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为此本专业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有: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与大型食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密切校企合作。

5.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求职信 篇五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你的信任是我的动力!

我是xx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系的xx毕业生,专业是食品营养与检测。我开朗乐观,自信淡定,敢于迎接一切挑战。我待人真诚,办事冷静,工作积极认真,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富有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虽然我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但我在大学的三年里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在老师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下,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如食品化学、haccp原理、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学、有机无机化学等。

专业技能方面,获得高级食品检验员证书。同时在校期间,我获得了河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位,对食品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计算机方面,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软件进行办公管理。英语方面,通过四级考试,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技术资料翻译能力。

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在无锡华顺食品营销公司有四个月的实习经历。在此期间,我提高了自己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大学生活的洗礼,让我养成了沉稳自信的性格,踏实严谨有责任感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培养了我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知道三年时间很短,我的知识有限,所以我会在未来的实践中虚心学习,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网上的查询,我对贵公司以及贵公司招聘的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非常喜欢这种工作,所以我真诚地希望得到你的认可和支持。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我来说,虽然经验不够,知识有待提高,能力有待提高,但充满了自我满足和自信。我相信我很快就会适应新的环境,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我一直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希望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您的职业发展尽我所能。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申请和来信,并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等待好消息!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6.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六

如今,一日三餐不再是简单吃饱吃好的问题了,营养已经成为国人健康饮食的一个关键词,因饮食营养问题给我们造成的疾病,已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大敌。因此,有关人士呼吁:提高公众的营养健康意识,加强营养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营养师将成为热门行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不少市民对营养师的概念模糊不清,一般将其几乎等同于医院的营养科,还有一些有营养意识的市民却又苦于找不到营养师。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类共37个专业,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在职业技术教育类专业中排名第27,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41位。截止到 12月24日,66705位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191元,0-2年工资3664元,以上工资4664元,3-5年工资4399元,8-10年工资6667元,6-7年工资6815元。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呼和浩特。

据统计,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呼和浩特、2、常州、3、北京、4、上海、5、厦门、6、深圳、7、惠州、8、南京、9、广州、10、杭州,平均薪酬在3868元。

7.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七

德国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职业教育办学是校企合作共建制度, 即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教学培训任务, 学校负责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 企业负责实践实训技能的训练, 行业协会则担当起监督和保证企业培训资质和质量的重要角色。在德国, 行业协会不仅负责对企业培训机构资格进行严格的认证, 而且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除此之外, 行业协会还牵头众多行业微小企业共同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实现教学做一体, 仿真生产场景, 着重学生技能的训练[1]。

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 专业协会起到了推动和组织的作用, 是美国职业教育的推动者和带头人。一方面, 协会向民众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达成舆论的共识;另一方面, 协会代表政府领导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 组织和引导对职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 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等诸多问题, 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确保职业教育建设的质量, 专业协会起到了无可替代、关键的作用[2]。

“行业主导”是香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 香港的业界参与了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校企合作中, 以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管理机构为核心, 各行业的代表参加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各类委员会, 主要为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意见;同时, 为学生参观实习、就业工作提供机会;还有赞助培训设施设备, 提供企业奖学金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香港职训局出面组织学生在学期间 (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等) 到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各种实习。规定企业支付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津贴、企业对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做出评定, 并对实习生颁发证书[3]。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前状况

工科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较, 其主要特点就是要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 因为工科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 像我们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该专业课程实践课教学时数要占到50%以上。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 服务面向食品行业、农产品加工业, 培养能够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职业技能性极强, 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 要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充分体现出“三性”: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 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性, 专业能力强调技能性[4]。

针对食品工厂生产实际复杂和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 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必须到真实的岗位上、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学习, 会更深刻地了解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 认识食品检验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较多, 包括食品一般理化成分检验能力、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企业ISO9000文本制订与审核能力、企业HACCP制订与审核能力、生产过程中在线品质控制能力、生产操作能力、车间技术管理与经营能力、生产操作设备操作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训根据需要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来进行设置。

同时, 这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是和食品生产与检验操作流程相对应的。为此, 张滨等提出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生产式的建设模式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配套建设, 以“从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 以顶岗实训和现场工作全过程参与提升对职业岗位的理解和角色的转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 如学生毕业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适应企业的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与生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内现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有师资队伍中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的人员明显不足等等[5]。

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 顶岗实习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从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顶岗实习基本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多方因素影响, 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并不顺利, 存在岗位实习学生多、顶岗实习单位多而分散、顶岗实习岗位有限、指导顶岗实习专任教师有限等情况[6]。而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及问题, 在国家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很难靠学校自身能解决, 必需借助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力量, 实现外部资源的共享, 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 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食品行业协会参与实践教学建设作用和途径

在高职教育成功案例中, 建立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但目前在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中, 却很少能真正建立起这种稳定、长久、符合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 这也是中国高职教育质量至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各种重要的纽带和中介, 如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学生 (校友) 等。其中, 行业协会是该行业企业自主组织成立的并为该协会会员单位服务, 作为桥梁和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直接或者间接代表其会员单位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 其掌握的信息极为丰富, 思路相当开阔。行业协会熟悉和了解本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等具体情况, 而且可以从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出发, 可以代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直接的合作,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 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合作问题, 对行业企业具有特别的说服力与影响力[7]。

食品行业协会对高职院校的产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如在食品行业协会内的各相关企业内设立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食品行业协会企业可以提供仪器设备等方式,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把部分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食品企业内进行, 让学生直接参加真实生产, 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 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为实践经验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和食品行业协会与企业及学院联办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高职院校及时修订自己的培养方案, 要根据食品行业与各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二, 高职院校聘请食品行业协会的顾问、专家和企业的经理、工程师、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管理及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参与具体的实践指导工作;第三,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食品行业协会内的相关企业进行高职院校联系和合作, 建设和发展条件成熟的食品企业作为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第四, 高职院校借助食品行业协会会员提供设备等方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实现校内实训和实际生产无缝接轨;第五, 部分教学过程和条件没法在高职院校内进行的, 可考虑放在食品企业进行, 让学生直接参加食品生产线学习[8]。

食品行业协会具有整合资源、代表行业的优势, 高职院校要积极通过联系和沟通食品行业协会、企业进行联动办学, 帮助职业院校解决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 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更加满足区域经济和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欧美的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共同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 参与职业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技能性极强, 培养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较多, 而且主要以“从生产到产品检验”操作流程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 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客观困难。食品行业协会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方面, 如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仪器设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食品生产线等, 可以充分发挥指导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食品行业协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参考文献

[1]罗罹, 金祝年.“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借鉴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15) :36-37.

[2]刘书志, 王玉环, 张钧, 李瑞珍, 孙佰虎.谈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思想观念[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0) :94-95.

[3]徐瑾.从“行业主导”谈香港职业教育的特色[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24) :79-80.

[4]严佩峰, 张宇航.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2 (24) :121-124.

[5]张滨, 周凤霞.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的生产模式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J].职教论坛, 2007, (8) :31-34.

[6]张挺, 黎海彬.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 (5) :93-96.

[7]刘守义, 阮艺华.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J].圳职业技术学报, 2010, (01) .

8.食品营养学专业介绍 篇八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食品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重点分析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详细探讨,为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 就业岗位 职业能力

课 题:本文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49)研究成果。

一、背景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经过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从1997年至今,中国食品行业的产值始终在GDP总量中占第一位。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在6.5%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5%;按照GDP增速年均6.5%左右、食品工业年均增长7%的指标测算,“十三五”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6万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也非常严峻,三鹿“结石宝宝”、台湾“塑化剂”、双汇“瘦肉精”等事件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震动。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实施六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等。彻底改变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需要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调查发现,食品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中,生产操作人员、销售人员的需求很大,笔者仅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领域主要涉及食品营养开发配餐设计、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加工企业,具体就业岗位(群)见下表。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食品企业化验员、品控员、一线操作工、营销员和营养咨询配餐师等。食品化验员主要从事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营养分析评价、对食品原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等,需要学生具备食品理化、卫生、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检测与品控等专业能力,掌握食品检测国家标准及操作规程,掌握抽样的原则与方法,熟悉食品相关标准与法规,并能够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处理。食品品控员主要从事产品线或工艺步骤的联机系统运行命令、状态判断,按操作规范和标准指导、检查质量、规格并纠正偏差,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掌握食品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熟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原则、熟悉HACCP在食品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公共营养师主要从事公共营养指导和营养配餐工作,需要具备营养咨询与配餐能力的专业能力。食品营销员主要从事销售推广、市场信息调研采集及制定市场开发方案等工作,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有设计调研报告并组织实施市场调研、设计销售渠道并进行有效管理和与经销商有效沟通。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除了专业技能外,各种岗位对于心理素质、团结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课程改革已由传统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转变为理实并重、技能培养为核心,在课程中也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但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成长中更加重要,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学生,如何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力、责任感、不断成长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创新能力,这在未来专业建设中是需要进一步从素质教育体系角度深入研究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进行持续调研,跟踪市场需求,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人才成长规律,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持续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杨新泉,江正强,杜生明等.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

[2]姚勇芳,莫慧平.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国家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上一篇:学生会表彰大会下一篇:经管站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