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高考全国一卷新

2024-08-29

18年高考全国一卷新(通用6篇)

1.18年高考全国一卷新 篇一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新起点、新挑战、共前行

光阴荏苒,转眼间,曾经是“世纪宝宝”的一代,也已经长成了大人。这十八年来,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再过十七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时的新一代,我们将有怎样的机缘,将担什么样的使命,将有什么样的挑战?

我想,那时的生活一定比现在更加美好。“贫困”这个词业已远离人们的生活,你们享受着比移动支付更便捷的消费方式,乘着比“复兴号”更迅速的交通工具,拥有更广泛的爱好和职业选择。但请不要忘记,眼前的美好生活是如何而来。请记得父辈们为“脱贫摘帽”付出的汗水,记得徐立平、黄大年、袁隆平等人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记得习总书记说过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想,那时的中国一定比现在更加强盛。现在,我们拥有“天眼”、“墨子号”,拥有上海洋山港、雄安新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相信以后将会创造更多。“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如今的我们即将接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力棒,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十七年后,一个梦想得以实现,但还有更大的梦想等待着你们,那时,你们也要“休对古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踵事增华,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你们虽然已不再受雾霾的威胁,但一定会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但作为青年一代,字典中应无“困难”二字,像《青春万岁》里王蒙写得那样:“让所有日子都来吧!”因为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发软。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期待着我们能一同携手并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35年,我对比满怀憧憬和信心,相信你们也会同这时的我一般,愿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家!

让我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更强盛的中国,携手并进,共迎挑战,再接再厉!

(2)青春奋斗,梦圆今朝

我们知道,当今的中国正在崛起,她正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了风采。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到2013年“天宫一号”实现了首次太空授课,从公路“村村通”到实现“精准扶贫”,中国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途中。

当代青年,如今的中国给了我们每个人追求和实现梦想的舞台,给了我们每个人发展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所以,我认为,我们青年人应当趁青春,勇于奋斗,与新时代的中国一同梦圆今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青春的旅程中,执著奋斗,立即行动,绽放生命美丽,盛开自己的一树繁花。忘不了,浙大90后女博导杨树,北航“北斗女神”王淑芳,电子科技大学90后副院长刘明侦,他们的奋斗历程凝结了无数泪水和汗水,但他们始终执著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最终创造了美好人生;也忘不了北大保安甘相伟,苦学浙大网课的田刘宾,虽身为外卖小哥但仍旧不放“诗词梦”的雷海为,他们的奋斗纵有艰辛但无悔,他们的奋斗让我们看到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真谛。

顾城曾说“青春奋斗的每一色,都是值得回忆的。”惟有奋斗,美好的梦想才能化成绚丽的彩虹,拼搏的汗水才能汇成智慧的长河,顽强的精神才能绽放成功的花朵。我们记得“巡天掠海,为国仗剑”的刘锐,以自己的“超大胆”为祖国的战机涂上一抹太平洋的蓝;我们记得青春奋斗的宋玺,在索马里护航中智斗海盗;我们更记得用自己的青春韵致力于墨子卫星建设的潘建伟团队,他们的青春篇章与祖国的强盛紧密相连。

习总书记说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我们当代青年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荡青春,创造人生,奉献社会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华章。”在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执著梦想,不懈奋斗,这就是青春该有的姿态。

鹰击长空,试与群雄争艳,以梦为马,定不负青春韶华。丁玲曾说:“奋斗的姿态最可人。”我们要不断奋斗,立自我于天地间,以执著的热爱,用昂扬的激情,携梦飞天!

(3)世纪成长 伴国同行

成长,是看到乡村变得山清水秀,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成长,是看到神舟飞船、量子卫星遨游太空,展现中国力量。成长,是看到中国国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在世界各处飘扬。作为“世纪宝宝”,我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成长之路是“中国梦”的追寻之路、探索之路,也是实现之路、圆梦之路。亲爱的2035年的18岁的少年们,请听我向你们讲述新世纪中国的成长之路。

中国,在磨难中成长。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天津爆炸事件……一件件天灾人祸捶打在我们心上,但更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彰显了人间大爱。永远奔赴在第一线的战士官兵们,用肉躯双手搭建生命桥梁;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们,用爱与温暖给予受灾人民关怀;即使是最普通的群众百姓,也积极为灾区捐献物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看似惨痛的事件,已被爱的泉流洗去血斑,留下的只有亿万中国人的骨肉之情。中国人的团结与顽强,使我们在前进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让我们在这些磨难中有了收获与成长。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亲手栽种下一棵高山榕,早已亭亭如盖;现在总书记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正在茁壮成长,这两棵榕树代表了我们改革开放事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习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而我们是答卷人。”如今中国改革路上有着众多的考验,而“美丽乡村建设”“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正是我们对“考题”的回应,正是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郑重承诺中,我们奋发向前,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一路成长,所到之路,必定满是沁人芬芳。

“时代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总书记的话,我们牢记在心,见证了这十八年的成长。我们对未来中国建设充满信心,必定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你们,亲爱的新一代18岁少年,也要担起时代重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4)致2035年的18岁一代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你们好!

作为17年前你们的同龄人,我可以徜徉在想象之海的涛声里,畅想彼时的生活,你们身处的社会与脚下的那块土地。但无论未来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始终怀着这样的念头:到那时我的同龄人,18岁的你们,也会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在“变”与“不变”的争执和交织之中,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相信你们都应了解,中国在1978年的改革中转过弯道,启开了那扇通向新世纪的大门,犹如睡狮发出了长久沉积后的第一声咆哮。时至今日,我们这一代人伴着千禧年的钟声降生,随着驶入新千年的中国之船远航的征程长大成人,中国在这十八年间经历的风雨、磨难、辉煌和荣光早已沉积在我们生命的岩层里,成为一生的基石和起点。

那么你们呢?你们出生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诚如《人民日报》所言:“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40周岁最好的敬意。”古老的中国,这艘远行的航船,依然在审视着自己,完善着自己,然而你们所经历的变革或许要远超我们,不仅是因为国家的变革,更是因为还不算太平的世界,将触角深入每一隅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加持的物联网,将机器伦理这种道德问题抛给人类的人工智能,这种种让人类带着期冀或疑虑拥抱的事物导致的。

不论哪个时代,总有一部分人在这变革的狂潮中,被裹夹着,冲刷着,抛向一个又一个浪头和低谷,终于迷失了自我,陷于物质的欲念之海无法脱身,但也总有一些

人,任浪潮肆虐,自岿然不动,怀着初心,如守护长夜之中的一缕微茫星光,投身其中却并不迷失方向。

叶芝说:“我们都深深的嵌在这个世界里。”不论是今天的我们,还是未来的我们,作为18岁的一代,无视社会和国家的变革,遗世独立,是决计不可的。我们和你们,都应当勇于投身浪潮,浪击中流,去做那手把红旗的弄潮儿。但更应谨记,纵观社会在变,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不变的应是你我各自追梦的初心,和那些永不被卑下所遮蔽的情操与品格。

我们是第一代“世纪宝宝”,你们是第二代,到你们打开这封信时,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好的中国。但充满希冀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去争取,此时此刻的我,希望你我都能笑对变革,守住不变。以此,共勉。

此致 敬礼!

你们的朋友 2018年6月7日

(5)追梦中国人

塞缪尔 巴特勒曾说:当我们不断地关注那些我们所能力所能及的小事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我们所认为的大事也就微乎其微了。

与个人而言,这样的微乎其微是梦想实现的过程,需要的是个人为梦想的执着奋斗;于国家而言,这便是中国梦的实现,是成千上万梦想的积淀。

我们是青少年,更应是追梦青少年; 我们是中国人,更应是追梦中国人!

回看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奥运会的举办,“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互联网的普及,“墨子号”的研发等等无不印证着中国梦的稳步实现。遥想未来,那应该是圆梦的时候,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梦虽完结,心却不应止步不前,我们应时刻保持追梦状态,不松懈,不满足,为另一个中国梦乃至未来的中国梦而努力。

格力集团的成长便是圆梦且追梦的过程。其董事长曾言:做企业的创造者。正因为有了这股创造的精神,才使得格力集团拥有了突破十九项尖端技术的能力,才使得它从学习的创造者发展成为引领世界的创造者。然而,仅仅有梦还不够,还需要自己造梦。倘若因为研发出来一项新的技术而从此停滞不前,不再匠心独造,势必会被这激烈的寻梦旋涡冲垮。格力,不满足于成就,完成一个梦想后紧接缔造另一个梦想,这便是创造者的精神,这便是梦想应有的样子。

难道中国梦不应该如此吗?

倘若在中国现今梦想实现后即满足现状,其后果应当如闭关锁国时期一样变得落后退步,而继续追梦才会有可能实现另一个盛世。

梁启超也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少年是中国梦的建造者及完成者,中国少年应当时刻为中国梦注入新的力量与元素,开拓中国梦的边界,扩大梦想涉及的范围,让中国梦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中国梦成为会发展的梦!让中国梦成为永不停歇的梦!

我们愿做追梦青少年!我们愿做追梦中国人!

(6)卿自葳蕤 莫负韵华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18岁的你们正值葳蕤年华,中国的伟大复兴,正需要你们砥砺奋进。故劝卿莫负好韵华。

这是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亦是建党90周年,此时中国已经开启了新时代的路程,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正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云波诡谲的时代,中国在世界潮流的裹挟中屹立不倒,因为青少年便是他的脊梁,是其强大支柱进发的不竭动力。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正与中国一同前行。我们有际遇和机缘。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中国蓬勃发展,涌现出无数青年才俊。青年偶像王源,曾两次受邀参加青少年交流论坛;“满足对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00后美少女武亦姝在诗词大会上过关斩将,成功夺冠;汽车漂移国际锦标赛上年仅12岁的苑凯歌与大人同台竞技,斗智斗勇,火力全开,惊艳四座。青少年们一展中国风采,与国家一路同行、成长。

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太空授课,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正在逐步成长,繁荣昌盛,为青少年提供了无限的平台和发挥空间。而2035年的你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条件更加优越,这是国家带给你们的际遇和机缘。就如欧阳修所言:“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在如此繁荣的时代,定当砥砺奋进,不负韵华。

鲁迅说青少年“所多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劈成平原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18岁的你们所多的是生力,有无限的可能。纵如一豆灯火,也亦有燎原之势。你们都应该摆脱冷气,不做我们这个时代的“佛系青年”,努力向上走,砥砺前行。毕淑敏说:“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行进路必有苦难和挑战,但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容对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18岁的你们有更好的际遇与机缘,应砥砺前行,去实现人生芳华,家国伟业!

(7)青春,携祖国扬帆远航

农历庚辰龙年伴随新世纪的钟声,中国千万“世纪宝宝”第一次看见了这个美丽的国度。如今,稚气未脱的孩童已长大成人,一路走来,洒下太多欢笑与泪水,也共同见证了祖国的成长历程。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中华,在新时代的青年眼中依旧年轻。

祖国的成就今世人瞩目。2008北京奥运会上,焰火五彩纷呈,处处渗透着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之美。而那时的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运动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在心中悄悄播种一颗奋斗的种子。2013年,“天宫一号”中的太空授课,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科技发展势头的强劲,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让我梦想在未来的天空遨游。公路“村村通”和“精准扶贫”项目,展示了大国之担当;更让我明白,关注并尽己之所能去改变周围的世界,乃是学有所成后的人生航向。互联网给生活带来巨变,海量的助学资源与远程授课的创意,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便捷。然而,中国也经历了伤痛,那震撼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祖国烙下一块你我不愿提及的伤疤。但也让我们感受到做过的官兵战士们众志成城的伟力与奉献精神,让我们惊艳于祖国向死而生的生机与顽强!这不就像成长中的我们吗?用努力浇灌理想,收获梦想的甜美果实,也用挫折使自己成长,在不断跌倒又爬起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己前行的脚步。

白岩松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和奋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青春时节是青年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时期。吾辈青年应不断历练自己,坚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新时代的中国充满了机遇,也为有理想、肯奋斗的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祖国的发展需要包括你我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共同努力。何不趁着青春时节,在祖国的热土上挥洒汗水和泪水,播种下理想与未来?待到丰收时节,我们的笑容定是神州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2035年,18岁的自己正值青春,快背上行囊,与祖国一起扬帆起航!

2.18年高考全国一卷新 篇二

2014年全国高考已结束,全国卷新课标版数学试卷难易程度如何?与往年试卷相比有哪些变化?着重考查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请看2014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数学试卷评析。

一、试题结构

2014年考题从整体上来讲出题结构与2013年相似,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知识分布与覆盖上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了大起大落。函数知识所占分数约为27分(去年22分),立体几何约为17分(去年22分),解析几何约为22分(去年22分),数理统计、概率、二项式定理约为22分(去年22分),三角函数约为10分(去年17分),数列约为12分(去年10分),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线性规划、逻辑推理分别占5分(去年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分别占5分),选修占10分。理科没有考查到的知识点有;球、积分、独立性检验与回归分析、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试题结构与平时模拟训练相差不多,大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结构应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试题难度及特点

根据《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大纲说明》,“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今年考题的客观难度(试题所涉及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不大,但是部分题目在条件给出及设问环节有所创新,从而使题目的主观难度相对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出题形式更加灵活。

例如线性规划的考查由以往的确定区域求最值转为考查不等式中是否有可行域内的点。三视图的考察由去年的复原图求体积转为复原图像求最长的棱,而且是选择题的压轴题,难度加大了。

今年填空题第14题是一道逻辑推理的题,虽然感觉很突然,但难度并不大,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做对的。

今年函数的考查在第3,6,11,21题,第3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平时学习中有固定结论,属简单题;第6题是函数图像的考查,只要学生认真分析,此题不难做对;11题是函数零点问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21题也是利用导数研究切线以及分类讨论的问题。

三角函数今年只出了两道小题,在第8,16题,第8小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及诱导公式,公式考察的很全面;第16小题考查的解三角形问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在平时的模拟题中比较常见。

立体几何较去年相比有所变化,在2013年的考题中这一板块主要考查三视图、球体及立体几何大题的常规考法,在今年的考查中没有球的问题,大题第一问考查线段相等的证明,第二问依然是二面角的计算,对大多数理科生而言,二面角的计算习惯于利用建系的方法解决,本次试题建系需要先证明一下,完成第一问的话建系也就容易了,后边的计算很常规,可能会出现不证明直接建系的情况。

解析几何较去年而言难度有所减小,小题放在了第4、10题来考查,是对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考查,主要是对定义的考查,难度不大;大题第一问考查求椭圆方程,第二问属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只要考生基础扎实,时间充足,此题完全可以做对。

数列较去年相比难度相差不大,但题型由去年的两道小题变为第一道大题。第一问考查由sn和an的混合式消sn证明an的式子,第二问较难,考查考生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应用能力。

数理统计主要考查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概率问题今年考了不太常见的正态分布和方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选做题以往主要考查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有关的参数问题,而今年则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连锁应用,对于选不等式的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不太适应。

而集合、复数、程序框图、排列组合、向量、二项式定理等问题的考查则相对平和。

三、对今后的启示

纵观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学科知识结构、题目的设计,都做得较好。它紧扣数学考试大纲,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而且试题又具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素质。但我认为今年的试题区分度不大。大部分学生出考场后说,选填较简单,解答题第一问都会做,第二问都不会做,所以会出现大部分学生集中于某个分数段的情况。

通过对2014年新课标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的分析,我认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和复习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

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高三复习应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新、奇、怪”的极端做法,回归教材,狠抓基础,灵活运用知识处理分析问题。高考出题组的专家反映,近几年河北省的高考数学卷的得分不尽如人意,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可能其他省份也差不太多,我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代背景,学生们刻苦钻研的越来越少;有新教材改革的问题,上层的专家与基层的教师对教改的理解是脱节的,我认为专家并不了解一线教学的情况,也不了解应试教育下教师及家长、社会的心理。到最后,老师们仍然按老路子去安排教学顺序,象我们保定地区的数学教材学习顺序是必修一、四、五、二、三,选修3-

3、3-

1、3-2,,4-

4、4-5,。这样做的后果是,最难、最重要的大量内容全都放在了高一,而高一学生还不知道怎样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还没进入学习的状态,可大量重难点知识压给他们就造成消化困难,好多高一的学生基础打不好,这样又影响后边内容的学习。我在高一教学的时候感觉就是整天都在赶进度,何谈扎实?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以后高

一、高二的教学更要基础题型、通性通法大量练习,重复练习,让学生把基础打扎实。

2、强化主干,突出重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支撑了整个试卷;分值设置固定;题型固定,命题方式几乎固定;对知识的考查角度、深度相差无几;对热点知识的考查也是年年都有等等。故此,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试题为范例展开发散思维,变式演练,以主干知识复习为核心,突出重点,目标明确,通法通解,狠抓实练。

3、注意难度的调整

传统的考点高难度的,象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解答题、难度在降低,而新增内容,象三视图、选做题,难度在增加。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第一道解答题或三角或数列难度在增加。这就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导数与圆锥曲线不必再做死难活难的题,而三角与数列题及三视图、选做题在平时的教学中需加大难度,深挖坑。

4、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理解数学本质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

3.18年高考全国一卷新 篇三

第I卷(共48分)

12.丹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无纸币国家,从2016年1月开始,商家有可能拒绝接受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这意味着在丹麦()①货币不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国家能够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 ③收款手续简化,方便购物消费

④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13.如果你有一项技能,可以通过网站或者APP,就能找到愿意为之付钱的用户。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一项临时工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流行的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经济形态也被称为“零工经济”。它()①降低了就业成本,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零工经济指的是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一项临时工作,零工经济有利于增强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因为“零工”经济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所以其进一步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所以其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也给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故②③说法正确。①④说法与题意无关。

14.2016 年2 月26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研究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①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②材料中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属于初次分配,②说法错误。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因此③④选项说法正确。

15.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不仅能给百姓生活带来实惠,对企业生产带来利好,对我国对外经贸格局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自贸区“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容,助推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材料说明()

①国家间的合作逐渐加强,矛盾日渐消失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拓宽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③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④各国经济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16.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首次将“预算公开”入法、部分“开闸”地方发债、首次明确了转移支付的法律地位„„这部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的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更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这种变化有利于()①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政府由行使经济立法权转向行政执法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④确保我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以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的新预算法,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有利于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政府没有立法权。④说法错误,预算法并没有确保我国人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17.广州某区整合应急指挥中心等机构,无缝对接110、120等专项指挥系统,并链接进该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报料”平台,以有奖报料形式鼓励市民参与,用投诉满意度考核各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接听接收群众的咨询、投诉和举报等,市民整体满意率达到 93.8%。该区在城市管理中()

①畅通表达渠道,扩大了市民的政治参与 ②运用市场机制,提高了市民的监督能力 ③注重第三方评价,强化了行政管理绩效 ④坚持利为民所谋,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18.2015年中国外交全方位拓展,既有人国外交的良性互动,也有周边外交的精耕细作;既有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命运相通,又有多边外交的积极运筹,形成了一整套有理念支撑、有策略原则的战略布局。我国的外交成绩可以用“白宫秋叙”“胜利日外交”“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关键词来概括。由此可见()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②我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由竞争、冲突转向合作 ④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体现的我国的外交成绩可以看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不断发展,①④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中国并不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选项说法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依然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19.好的艺术不分国界,传统京剧曲目《杨门女将》与《锁麟囊》最近在法国和瑞士顶尖剧院创下连演7场的纪录,打动了诸多海外观众,被世界所称颂,为京剧和其他传统戏曲走出国门提供了一种“欧洲样本”。由此可见()

①发展文化事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②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③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传统京剧走出国门,并被世界所称颂,说明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项③正确,同时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正确。选项①文化事业不妥,应排除。选项②我国文化产业已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与现实情况不符。

20.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21.2016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为6.9%,25年来首次破7,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因实践经历不同认识也不会相同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是具有严格的界限的,并不是互相包含的。材料中经济增速的不稳定性和学术界对经济发展的争议,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由于主体立场、观点、态度的、方法的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因此②③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④选项说法错误,人们的实践经历不同认识不一定会不同。22.2016年1月11日,中央军委宣布将四个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等重大举措,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这表明()A.整体功能总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整体功能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发展方向 【答案】C 23.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的事迹厚重感人、影响深远,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告诉我们()

①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 ②先进典型事迹是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 ③应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 ④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说法错误,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不起决定作用。②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告诉我们要学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应该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践行正确的价值准则,因此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第Ⅱ卷(共52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1)请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14分)(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12分)

【参考答案】

(1)经济学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生产高品质商品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每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建议:①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②进行供给结构性调整,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③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国有企业兼并重组。④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⑤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少使用金融杠杆,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每小点2分,答出4点给满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家机构、人民团体及组织等各部门各单位都应统一思想,贯彻落实。②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打破地方保护,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制定好方案,明确方向和目的,把握好手段,落实责任,出台措施,真正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各单位各部门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每小点3分,共1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选材: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以及有关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政策。材料中表明一些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去产能、去库存。

解题思路:第一小题有两个小问考生要学会分点作答,首先第一问是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也就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因此考生需要结合材料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及它的意义,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从生产的角度入手改革,因此考生可以联想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问属于“措施类的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答题的基本逻辑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着力点)”。因此,解决此题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问题去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化解产能过剩,提供有效供给,因此,我们应该优化供给结构,建 立有效供给,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淘汰过剩产能,增加对新兴技术企业的支持等等。第(2)题,由材料二从多层面多角度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这一决策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基于此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提出各部门如何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措施探究类问题。国家各部门包括多个主体,回答此题,要求综合调用学科知识,立足多个主体,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参与国家治理的各个主要主体(党委、国家机关、人民群众)分角度探讨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6年8月25日,从北京发到瑞士日内瓦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这一主张的依据。(10分)

(2)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必将完全替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3)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

(1)①文化传播需要媒介。互联网是大众传媒具体形式,现阶段,互联网为文化的广泛交流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4分)②文化具有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2分)③文化发展需要创新。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借鉴、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和发展。(4分)

(2)赞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2分)网络传播是新事物,经历了一个从弱小到不断壮大的,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分)网络传播符合传播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3分)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2分)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否定,因此,网络传播代替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势在必然。(2分)

反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3分)网络传播和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各有利弊,但网络传播的优点不足以替代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网络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要求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网络传播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文化传播方式。(3分)(若从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坚持用科学理 论指导网络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每条建议2分,但最多不能超过4分。若提出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2问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这是一道观点评析题,解决此题,考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本题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赞成,第二种是反对。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学生一定要说明理由,并且理由要合理的说明你的观点,并且是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设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必将完全替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果是赞成,我们可以用新事物与旧事物和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说明。如果是反对意见,我们可以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

4.高考试卷2021全国一卷 篇四

高考试卷2021全国一卷

2021年高考还未开始,高考试卷2021全国一卷未知。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

①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游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②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a.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须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b.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得有效信息的捷径。

c.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技巧二:找联系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①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②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联系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③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④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二是归纳评述论证式。三是1997年以来出现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过程中可避免大的失误。

技巧三:答题

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a.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b.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则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创新能力。因此,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C.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所引用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带有封建史学界和资产阶级史学界落后史学观点的色彩。必须按照正确的观点对史料进行辨析。

最准的万能选择题口诀

排除法

1、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存在承接、递进关系,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项只能在上述选项之外去寻找。

2、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内容相近或类似,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项只能在上述选项之外去寻找。

3、单项选择题中,一旦出现一对内容互相对立的选项,则正确选项往往由这两个对立选项中产生。

因果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是指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时,把题肢与题干结合起来,具体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而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2、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明确原因和结果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根本原因,也有一般原因;既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因果分析法解答因果关系题,应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分析,以题干为因,所选题肢为果。

4、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题三不选:一是答非所问者不选;二是与题干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不选;三是因果颠倒者不选。

找关键词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或第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组合筛选法

组合筛选法是指在组合型选择题中,通过筛选、排除含有错误题肢的组合,或者排除遗漏正确题肢的组合的方法。组合筛选法要求找出自己最熟知的能拿得准的题肢来推知组合选项的正误,这样就可以同时思考所有的题肢,转化为集中思考几个甚至一个题肢.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思考压力,而且节约了解题时间,以利于迅速选出正确答案。运用组合筛选法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应依据自己最熟知的题肢来判断。若此题肢错误,含有该题肢的组合项均为错误;若此题肢正确,遗漏该题肢的组合项均为错误;遇到“公共题肢”的组合时,“公共题肢”可以免审,只要审析相异题肢的正误,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5.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 篇五

溯游于历史奔涌的洪流,人类在重重险阻中披荆斩棘,无论是刀耕火种、燃火驱兽,还是浴血拼搏、抵御外敌,强健的体魄始终是人类立足的必需品,锻炼体魄之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然洪流奔涌不息,斗转星移。步入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社会,却有人提出了“国强只需科技,体育无足轻重”的观点。诚然,在科技人才成为发展巨大推动力的今天,科技有了先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然而此番论调却片面夸大科技之用,从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筑基基础。究其根本,是一味急于科技进步,片面追求发展的观点导致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取末舍本的浮躁气息。强身以筑基,健体以兴国,我们理应厘清根本,看清体育的基础性价值影响。

强健体魄能保证人的能效感、精神貌,为个人长远发展和高效活动夯实基础,从而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地奉献家国。张伯苓先生早年于外国观看奥运,回国后便对国内体育事业痛心不已。为此,他提出“奥运三问”,并大声疾呼“强我种族,体育为先”,体育之重要性可见一斑。事实上,许多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导者,更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在繁忙不堪的工作中抽空以享受挥洒汗水的乐趣,其获得的是提效与延寿的个人双赢。无论是毛泽东作文“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冬泳英姿,还是钟南山八十四岁高龄每日坚持锻炼的日常习惯,无不昭示着体育是工作效率的推进剂,健康延寿的灵妙药。而相比体育对人的直接塑造,科技对人体健康状况的改变便显得更加间接,由此更突出了体育的非凡意义。

从先贤呐喊迈入体育强国,体育在现代社会更承担起凝聚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竞技体育和体育交往,让世界人民在激烈的体育赛事中感受文明交互,家国情怀。当中国女排夺冠的佳音传来,举国上下为之沸腾,体育的自豪终化为国民对民族的高度认同,对民族事业的自觉服膺。体育的“黏合剂”作用毫无疑问不可或缺,这一点,更是科技呈现的较为冰冷的“数字化世界”所无可比拟的。

当然,体育锻炼也不应忽视法律与社会准则的边界。诸如打着“弘扬体育”的名号以哗众取宠,比如“__第一高楼跳伞行为”便不应成为体育锻炼的题中之义。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挟科技以遨游的同时,脚踏实地,注重强身之基。在日常生活中将体育锻炼落实到实处,方能强身又兴国,行稳致远。

6.全国一卷高考理想话题作文 篇六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鸟的理想是蓝天,树木的理想是大地,雄鹰的理想是飞上更高的蓝天,海燕的理想是穿越茫茫的海面。而我的理想,虽不及别人的理想有多伟大,但在我心中是我最向往的理想了——当一位可以拿最佳导演奖的导演,其实,我的理想有“千万个”,比如当法医啊,当侦探啊,当旅行家啊,当演员……

但最令我心动的也只有导演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我很喜欢,因为这部电影打动了我,起初,是同学推荐我看的,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半夜三更,哭的跟个傻子一样,看完了电影版,去看了书版的,原本抱着希望剧情快乐一点去的,没想到书版的更悲伤,看完了书后,我知道了,导演是要把一些东西,通过电影委婉的表达出来,让人自行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是因为自己喜欢的人,令自己难忘的事,身边人的有趣事拍成一个又一个电影,留作纪念,等到十几年后,等再拿出来看,就会让人很怀念了。

我做了一个梦,有一天,我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导演,站在领奖台上,说着获奖感言,看着一个又一个对演艺事业充满了向往的人被中国熟知,被全世界熟知,我就心满意足的笑了。

曾经,我常常求着妈妈陪我去看刚上映的电影,去看他们好的采景地点,我有时也会让文科生的姐姐帮我写几个小片段,然后找到几个朋友,拍成一个微电影,发到了家庭群,受到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致好评,我的心对导演更加坚定了!今后,我会努力学习,去看一些著名导演的电影,去看幕后采访,多学习他们是如何处理一些小细节;还要去各式各样的影视地点,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矛盾和突发情况的。除了这些,我还要努力学好各科,考上大学,让所有人都认识我!

上一篇:班级管理方法心得体会下一篇:入党思想汇报【201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