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作文复习指导1审题

2024-08-26

2018中考作文复习指导1审题(精选4篇)

1.2018中考作文复习指导1审题 篇一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与考试方法,也是中考作文试题长期延用的题型。在话题作文热极一时之后,纵观近两年我省及全国多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又有升温趋势。

笔者对2007年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了统计,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五大题型中,命题作文共9个,另外,在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5个。2008年,命题作文所占比例又有所提高,在笔者所了解的3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命题作文有8个,选题作文中出现命题的有11个。

命题作文为何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命题作文呢?

一、命题作文的优势

命题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限题性、规定性比较强。对命题者而言,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又利于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和宿构,体现出中考的公平性和选拔功能。对考生来说,选择命题作文可以省去拟题的时间,使思维迅速集中,而且,题目中限制的条件越多,范围就越明确,作文内容就越容易具体。

二、命题作文的类型

中考命题作文的类型大致有两种:一是“独题式”,即只给出题目及要求,简洁明了。如2007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是“提示式”,即除了题目和要求外还有提示语或引语。如2008年温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幢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立意方向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做全面审视。审清题意是写好考场命题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在审题时,要认真细致地通读全题,首先记准题目内容,以免在写作时添字、丢字、改字甚至另起题目。接着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的意义和作用,还要

把握它论文联盟整理们相互间的联系。对有提示语的,还要字斟句酌地研究提示语,用心领悟。最后还要看清写作要求共有几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限制。这样才能为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奠定基础。如《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这一命题,题目较长,审题时须对题中各部分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仔细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长大的路上”限定了写作的素材,即应当写与“我”成长有关的内容;“他(她)”限定了写作的中心人物,从“牵着我的手”又可以看出,“他(她)论文联盟”应当是“我”成长的领路人,是一直关心呵护“我”,并不断指导激励“我”成长的长辈或老师。

具体来说,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题眼

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找到了题眼,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的,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如《心声》、《惜》。词组型的题目,一般来说,起修饰作用的词或动词常是题眼,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一题中,题眼是“充满活力”;《这件事我做对了》一题中,“做对”是题眼。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抓住题眼来做文章,如围绕“心声”,可以写“是谁的心声、是怎样的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等。

(二)注意限制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从不同方面对写作进行了限制。如《记住这一天》中“这一天”限制了时间,我们可以写“这一天”从清晨到日暮的活动,也可以写“这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果所写内容超出“这一天”就不切题了。还有的题目限制了人称,如《下雨天真好》中的“下雨天”限制了环境,《大自然,我们的朋友》中“大自然”限制了朋友的范围,等等。另外,写作要求中对文章的字数、体裁、表达方式、文章内容、书写等方面也有规定限制,应当看清记牢,在写作时注意遵循。

(三)重视提示

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带有引语或提示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内容,仔细推敲,充分利用,如题目《责任》。

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

论文联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命题作文中的提示,循循善诱,既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又启示写作者如何把“责任”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应当围绕怎样的中心来写,可以选取哪方面的材料等。因此,你可以叙述自己在面对“国家遇到困难、学校出现问题、家庭发生矛盾、同学违反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时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体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论文联盟整理”这一中心。你也可以议论说理,用事实或道理来论证“应当勇于承担责任”等论点。

(四)领会深意

有些命题题目带有比喻或象征意味,我们要注意分析,既要研究文题字面的具体意义,又要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带着微笑出发》这一命题中,微笑不仅指外在的一种面部表情,更是指内在的一种心态、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品性,因此,在写作时,就应由内见外,由表及里,把其中蕴含的诸如乐观、信念、友善、从容等精神特质表现出来。

总之,对于这类题目,抓住象征义、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写出的文

章也更有深度。

2.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篇 篇二

命个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很不科学,但必须用这种形式考。

作文题的形式是多样的。

但无论是那种形式,它对你的考场作文都会提出要求,规定或者暗示中心。

你没审清命题者的意图,随意挥洒,写得再好,仍然不能得高分。

不会审题的写作高手,对中考而言,只是练就了屠龙之技。

考题类型:

1、命题作文:

(1)其实很简单(南京市);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自己;

(2)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上海市中考题)

2、半命题作文:

(1)《 使我美丽》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自信”、“坚强”、“乐观”、“勤奋”、“读书”等)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500字;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跋山涉水,风景就在眼前;打开窗扉,春天就在眼前;辛勤耕耘,收获就在眼前;奋力冲刺,终点就在眼前;翻看相册,鲜活的面容就在眼前;蓦然回首,美丽的往事就在眼前……请以“ 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文章。

3、话题作文:

(1)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南京市02年中考题)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目标:

1、分清题目类型;

2、确定基本的谋篇办法;(不同题型作文的套路不同,比如南京市20中考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其实很简单”,很多考生因为长期只单一地训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写作中破题、点题的一些基本要求不知,把它当作话题去写,结果吃了大亏。以“圆梦”为题写一篇文章,一般的写法就应该从破题目中的“梦”起笔,最后还应点“圆梦”之题,这是命题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如果当作话题作文去写,通篇不涉及题目“圆梦”,只是文章内容暗合“实现理想”之意,那是要扣很多分的`。)

3、确定什么文体;(“圆梦”,应该比较适宜写记叙文)

4、取材范围

5、特别注意事项(字数等)

6、文章中心

审题思路:

1、认真读题。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考生要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读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此步忌浮想联翩,不要刚看了题目中的几个字、几句话,就立即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某次作文训练题,沉溺于以前自己所写的那篇文章中,照搬硬套,结果考题让你写大像,你只盯住了个像腿。所以此步的要领是求全求细,全面地获取题目提供的信息。

2、第二步,圈出“关键词”。关键词,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醒目地一一圈出后,避免“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可用铅笔圈,审题结束时记好擦去,免得有作弊嫌疑。什么是关键词?考题中多次出现的词很可能是关键词;隐含着命题者指令的词是关键词,(像字数等非常明确的指令就不必作为关键词圈出了)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几乎字字都是关键词。

3、第三步,在草稿纸上给关键词写批语。把关键词中蕴涵的命题者的指令,在草稿纸上一一揭示出来,把指令放大描粗,直指题目的内核。

4、第四步,整理信息。把批语分文章中心、文体、取材范围、特别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整理出来,供写作全过程时时对照。

审题引导:

例1:其实很简单

①“很简单”:学习、工作等一个问题容易解决;②“其实”:看上去不容易解决;

中心:通过看上去很难但实践中其实很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的描述,告诉人们不要惧怕困难。取材范围:自己经历和熟悉。文体:比较适宜写记叙文。

例2:题目:《 使我美丽》

认真读题后明确:这是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每个字都是关键词,可在草稿纸上给它写批语:①空格上要填的词语是一种品格或某些事,②“使”揭示了品格或事件同“美丽”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即因为什么,所以美丽,③“我”规定了人称和取材范围,④“美丽”是有蕴意的,包含人格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高等自我完善的内容。

最后整理信息:①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是:由于具有了某种品格或做了某些事,自己变得高尚了、成熟了、完美了。②文体不限,或记叙文、或议论文。③取材范围:要写记叙文,必须是自己经历的事,写议论文就没限制。④特别注意事项:写记叙文要用第一人称,另外注意字数、卷面及不用真实校名人名。这样,审题就结束了。

例3: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南京市02年中考题)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②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认真读题后,圈出关键词,材料中的“你不能……但你可以……”这组词反复出现,肯定是关键词,这组关键词反映了一组矛盾,给它写批语:人所面对的现实不可能完全如你所愿,但人还是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有所作为。因此可以确定命题者的意图是要你赞扬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有些考生不细心审题,只抓住材料的前半句话写,未涉及后半句话。从“不能改变容貌”,联想到不要追求打扮,自然走题了。

假设考场上能像我们前面所述分步骤细心审题了,你想走题也难。

实战训练:

1、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自己。

2、“ 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文章

认真读题后明确:这是半命题作文,结合前面提示语可知,空格上要填的词语应该是努力后取得的成功;“就”揭示了取得的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即因为努力,所以成功;“就在眼前”又暗含“只要付出了劳动和汗水,成功就会悄悄走来”之意。最后整理信息:①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是:由于付出了劳动和努力,所以不知不觉获得了成功。②文体不限,或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中考作文指导之审题训练 篇三

一、如何审题?

第一步:审作文要求。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如:“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迎着初升的太阳……初升的太阳,光芒洒身上,好温暖……初升的太阳,像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初升的太阳很安静却又充满了活力,相比夕阳的美丽,它便少了一份哀伤,多了一份朝气。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请以“初升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这篇作文虽为命题作文——以“初升的太阳”为题,但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材的基础上作文。(2)材料中的信息以“初升的太阳”为写作意象,表明了其作本身的作用——新的开始;交待了其特点——温暖;体现了其喻意——像充满好奇的婴儿;写出了其类比义—— 与夕阳相比初升的太阳安静、充满活力、朝气;展示了其象征意义——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有奉献的精神。(3)限制中给出了文体选择的自由:除了不能写诗歌外,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及自己的爱好选择文体。(4)在立意上可充分发挥自主性——立意自定。

通过对作文要求的研读审查,我便明确了作文具体要求我们写什么,也提示我们怎样写,从而把握了作文的导向。第二步:审作文题目

1.审题目的写作对象和题眼。

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中确定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如“初升的太阳”,确定写作的意象是“太阳”,有些题目,我们根据意象,从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类比义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

其次,要审清题眼,确定写作的重点,把握作文内容的重心。

(1)注意“中心词”,明确彼此关系。作文的题目有很多个要素组成,要考虑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2007年莱芜中考命题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题目中“这样”是一个代词,它可以指代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种看法、任何一种体验。“这样” 表明只是一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来达到与众不同。题目中的“其实”是表示转折的意思,所以作文时要用一些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倒叙等方法,使文章写出曲折,引人入胜。又如2007年南通中考命题作文《带着微笑出发》,题目中的“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由外见内,寓内于外”,表现“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这给我们什么信息?“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连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2)注意“关键词”,明确写作重点。如2007年南京中考命题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点明“钥匙”的含义。“钥匙”在这里很显然不是指真的开门的钥匙,而应该是指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说“钥匙”是指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写“找到了快乐的钥匙”,“找到了与父母、同学、老师等沟通的钥匙”,“找到了克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某个困难的钥匙”等等。

(3)注意“修饰语”,明确选择范围。作文题目中往往对本次作文的选材有一定的限制。如2007年上海中考命题作文《记住这一天》,“这一天”是对时间的限制;2007年天津中考命题作文《心中的彩虹》,“心中的” 是对范围的限制;2007年安徽中考命题作文《我们的心近了》,“我们的” 是对人称的限制;2007年益阳中考命题作文《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一双” 是对数量的限制。

2.审题目中是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题目有时也蕴含了文章的主题。如果题目中蕴含了主题,则要以之为中心;如果作文中没有蕴含主题则可自由立意。这样才不至于在写作时偏离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文章,即使构思再精巧,语言再有文采,也只不过是一个徒有生命的“植物人”。例如:《爱心》,就明确了主题。

3.审清题目的寓意。有些题目,语意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考虑其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可以从字面意义看,可以指任何一条供人行走的路,也可从象征意义去分析,“人生之路”、“奋斗之路”、“青春之路”等等,那就可以扣住“任重而路远”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等主题去发挥。可以从一条具体的崎岖小路,拓宽为拖拉机路,再发展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再如:《脚印》、《足迹》、《路》、《晨》、《春》、《灯光》…… 对于这种题目,首先应研究这个词的本义,再考虑它象征性的含义。3.审题目中的人称要求

一篇作文,在没有人称限制时,我们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人称。但,有些题目,对人称的选择作了明确的限制或要求,审题时,必须审清人称才不至于犯错,如《写在我心中的记忆》则只能用于第一人称来写;而写《在心中的记忆》则没有人称限制。再如,《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4.审作文的体裁

现在的作文,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所以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不限制文体。但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考虑文体,考场作文切忌写“四不像”的文章。第三步:思考扣题要求

如:“你,让我驻足”。分析:你是谁?为什么让我驻足?要注意一点,要写成“你”,而非“你们”。对象角度需单一。为何让我驻足,应是文章的核心所在。作者应着眼于人、景、物的特点,挖掘身后的价值所在。让我驻足者,必有魅力,是文化价值还是情感引力?要有思维纵深,要知道,“你,让我驻足”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在行文时,就应有驻足的过程,驻足前、驻足时、驻足后,要根据思想感情的不断加深,不断体现“驻足”。再如:《第二次,我 》。

二、经典审题示例: 1.例文再现: 文题:一道风景线 审题过程:

第一步:读提示语。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选材可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

第二步:读写作要求。明确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关注现实生活。

第三步:分析题目,注意关键词。“一道”限制了选材范围,是写生活中的一处“风景”,而不是几处;“风景线”既是指自然景物,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人或事,歌颂某种精神品质等等。但要注意,写自然景物要对生活、对人生有启迪意义;写生活中的人或事,要写得像“风景”一样美好,确实是“一道风景线”,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第四步:想清本文题扣题要求。开头点出是怎样的“一道风景线”;中间要描写这“一道风景线”;若是写人,写生活,则要用景物来巧妙烘托,或在抒写感受时巧妙点出这道风景的意义;结尾要扣住这“一道风景线”升华其意义,写出其影响。文题:那一边

审题:这道题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一边是什么,你尽可以去想:一片树叶,一朵云彩,一道晚霞,水面的一轮涟漪,山间的一丛灌木,树上自在吟唱的蝉,河边专注的钓者,一个人,一座房子,一个村庄,一片田地,一个国度,一个世界,一个场景,一段情感,一段记忆,一段历史,一个梦境,一种怀想。“那一边”必然隐含着一条分界线,是一条路还是一棵树,是一条河还是一座山,是一条街道还是一条小溪,是一条还是一个地界,是做人准则还是道德标准,是大是小,是实是虚,是明是暗,任由你去想象。

但是空间越大的题目,越要写得集中明确,否则,就掉进了命题的陷阱。什么都可以写绝不等于什么都写,什么都能写不等于你都能写好。你必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智慧的选择。“那一边”的“那”不仅仅指方位,还隐含着限制和要求。你的“那一边”是指什么,有着什么鲜明的特征,又有着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世界;借助“那一边”你要表达什么,是一种追忆,还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悔,还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失落,还是一种矛盾……这是都必须具体明确。

文章必须把笔墨用在“那一边”上,但你必须坚定地站在“这一边”。“这一边”是文章的潜台词。没有“这一边”就没有“那一边”。“这一边”是参照,是映衬。“那一边”是实,“这一边”是虚;但“那一边”是宾,“这一边”是主。写“那一边”正是为了表现“这一边”。有了“这一边”,“那一边”就有了依托,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层次,就有张力和厚度。没有“这一边”,文章就浅,就单一。将“那一边”和“这一边”拉开一点距离,形成一点冲突,安排一点交错,文章就更耐看。因此,审题时,着眼于“那一边”,以“我”为坐标,写出那一边的人和事,主要笔墨在彼不在此。不能把那一边写这一边。2.中考试题回放。《让我悄悄地告诉你》(1)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并分别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写作要求。

第二步:深入理解文题内涵,让你的立意更加高远。

第三步:思考本题目该如何扣题。

三、实战演练。

(1)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作文。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2)万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阳光。关爱,让我们感觉温暖;目标,让我们明确方向;信心,让我们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请以《心中,那缕阳光》为题作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思考文题(1)和(2)有哪些最根本的区别。

(3)当微风拂过记忆的琴弦,余音袅袅,暗香弥散:典雅的康乃馨,默默传递着母爱的柔婉绵长;雪地里怒放的梅花散发着生命的顽强;南山恬然开放的野菊,静静诉说着怡然自得……这成长路上,弥漫满径的缕缕花香啊,哪一缕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以“成长路上,花香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4)走在 的路上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5)你是我的老师 审题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4.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学案 篇四

一、审题

1.“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因此,考场作文我们要高度重视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题,若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文题。

那么,如何细化文题,锁定中心,这是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文题或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文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 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 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题目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题,运用“九词”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 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例三:以“对手”为题作文,多数考生会把“对手”狭隘地理解为敌人,至少是对立面,从而构思出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也比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少底蕴,缺少深刻的思想。如果我们运用“九词”进一步设问,“点击”我们的思维去逆向思考:“对手除了别人,还会有什么?”对“对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也就是究竟什么是“对手”?经过这样的设问,你再深思细想,或许明白了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想法等何尝不是你大写的“对手”呢?你再进一步设问:“对手”除了人自身的不良品质外还会有什么?于是你的思路又被拓宽,比如你一心想发表作品,那优秀的作文便是你的“对手”;你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差,那运动便成了你的“对手”;还有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都是你的“对手”,你一定想法克服它,战胜它。这样立意并为此选材切入,文章自然就会高人一筹,还可以换角度设问:动物、植物有没有“对手”?它们的“对手”是谁?是什么?它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是怎样求生的?动物与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假如世界上没有对手会成为什么样子?于是你又有了可以写的东西,有了别人未想到的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立意。2.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二、立意:作文的审题立意,乃文章写作的要务。立意偏离,文章则得分低下;立意肤浅,亦难得到漂亮的分数。立意可谓决定文章品质、等第的关键因素。

(一)如何立意

虚实错位法:所谓虚实相错法,具体而言,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又被称为大题小做法或小题大做法。

方法一:实题虚作

例1:命题作文: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表面看,这个题目实实在在,范围小,可以说是典型的实题和小题。如果就风景写风景,有的同学会感到困难;但如果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大家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写议论文,立意都应该是歌颂生活中美丽的景致,如爱的景致,青春飞扬的景致,个性张扬的景致。如此将“亮丽的风景线”虚化,文章也就有了丰富的思想,也就有了诗意。

方法二:虚题实作

例2: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请以“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从字面上看来这个题目很虚很大,同学们在审题立意时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运用虚实错位法审题,碰到虚题,文章要写到实处。如果将很虚很大的题目落到实处,就好写了,同学们可以写一个退休教师的心,集市上一个菜农的心,林则徐、杨靖宇的坚强之心……如此虚题实作,文章具体实在。大家也可写“上帝的心”,写上帝期盼人们珍惜生命或爱护环境或心存感恩,或写期盼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坚持自己内心的澄净与平静。看似在虚写,其实在反映现实,文章也就有实在的内容了。

方法三:先实后虚

例3: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面对此题,同学们可实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可虚写人间真情,生活场景。但写前者,往往会留滞于对风光或景观表面的描写。如是,没有表达对生活的品读与感悟,文章也往往缺少思想的丰富内涵,无法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如果先实后虚,从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中获得人生的感悟,文章也就能扩大意境,丰富内涵。

限制因素法: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察同学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限制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大家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方法一:加被限制的中心词

例4: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就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乐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有点大,但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爷爷”“某同学”等限制因素,文章变成“善待生活的爷爷”“善待生活的某同学”,文章立意就清晰了,文章也就好写了。

方法二:加限制定语

例5:以“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手”为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学们往往难以下笔,但如果运用添加限制因素审视,在原题前面加上“父亲龟裂的”“四川地震灾区孩子从废墟中伸出的”“白发老人相牵的”等限制因素,使题目成为《父亲龟裂的手》《四川地震灾区孩子从废墟中伸出的手》《白发老人相牵的手》等等,文章立意也就具体实在了。

方法三:加解释语

例6:《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写“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同学们往往千头万绪,无从落笔。其实,我们可以加上解释语,如相处需要相互的理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相处不该睚眦(yá zì)必报、心胸狭小;相处需要学会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相处不应目无长辈、抛却礼仪,等等。如此审题立意,文章也就好写了。

反向思维法:有些作文题,同学们如果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大家如果运用反向思维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方法一:逆向审思

例7:命题作文:下雨天,真好

这个题目,如果大家从字面上理解,可实写,也可虚写,若实写,从正面思考,就只能写下雨天的美好感受,这样写来有点枯燥。但是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眼前便会骤然一亮,就会睹“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景。其实,“下雨天,真好”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写未下雨的日子是那样的炽热,心情是那样的浮躁,于是今天的一场大雨,我感觉真好,它带来清凉,带来我内心的宁静,让我感受到自然的诗意、生命的诗意等。于是文章思路开阔了,思维就不再滞塞。

方法二:假设审思

例8:呵护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孝敬父母,让父母安享天伦之乐,是儿女的责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的责任……生活中缺了一份责任心,失败与罪恶就容易与你相伴;学习中少了一份责任心,进步与成功就往往离你远去……

请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可写学生应有责任心,努力学习,不抛弃时代社会赋予我们青春的责任;写儿女应有责任心,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但如果作个假设,文章也就更好写了,思路也就更新鲜了。我们可以写假如学生没有责任心,我们就会虚掷光阴,学业无成,走入社会方悔恨;写假如史铁生没有为母亲减少心理负担的责任心,心里记住“自己车辙走过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他就没有如此坚韧执著,或许他就像某些残疾人一样,乞求社会或政府的同情与施舍,或许也就草草了结自己的生命。文章这样假设审思,也就新鲜脱俗了。

(二)立意的原则 1.立意必须正确

古人云:“意犹帅也。”把意比作统帅,统帅如果错了,全文将“满盘皆输”。一篇作文总得告诉读者一个有益的道理,如果往错误道上引,当然是不允许的。比如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是当医生,因为自己的爸爸也是当医生的,辛辛苦苦一辈子,甚至英年早逝。但他认为爸爸“不吃亏”,因为爸爸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活出了人生的价值,要效仿爸爸,成为一名忘我工作的医生。这样的行为是高尚的,这样的立意是正确的。而如果理想仅仅是为了找一份薪水高的轻松的工作,这样的立意就不正确。

2.立意必须明确、集中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无论写景、状貌还是叙事、记人,只要形成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说话或写文章无中心或多中心是影响交际的最大障碍。

(1)无中心。比如布置一篇《XX见闻》的作文,学生有写家庭的,学校的,街道的,大多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如有一位同学写《街头见闻》,写两个小孩表演杂技,将节目的内容一一介绍,也写到了围观人的喝彩,结尾是今天玩得很高兴。这样的文章,像流水帐一样实录了街头见闻,根本没有明确的主旨,这就是没有中心的表现。如果指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表演杂技的小孩身上,写他们年龄小、身体瘦弱,而练的又是难度高、危险性大的节目,学龄儿童都不能接受应有的教育,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忧虑,立意(中心)便明确了。

(2)多中心。即东拉西扯、节外生枝,影响了全文中心的表达。初中生的作文,600字左右的篇幅,容量有限,只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可以了。多中心就反而给人中心不明确之感。

像有一学生写《寒假记事》,写家里买了一条大鱼,挂在外面晚上忘了拿进屋,第二天发现不见了,原来是邻居大娘怕挂在外面被猫吃掉,替他们保管了,表现了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社会和谐融洽。但却还写到家里年货的高档,年夜饭的丰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结果是笔力不集中,削弱了感染力,应一一删去,使文章中心更突出。3.立意应力求深刻。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个深浅的问题,体现在作文中,立意便有个深刻与否的问题。有一位同学写《记一堂体育课》,写的是800米测验,最后两百米,作者坚持不住了,但想到为期末的体育成绩,为了评“三好学生’,为了初三中考,加油拼搏,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胜利到达终点。其中对“三好”、“中考”强调很多,给人一种“功利感”,不深刻,体现了小作者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如把有关“为了三好,为了中考”的内容去掉,就将主题确立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要深刻得多。

4.立意要新颖,切忌落俗套

文贵新,这是古今作文的共同要求。稍稍想一想,道理也十分简单:谁不喜欢新一点的文章呢?一般的讲,新,有两种含义,一为选材新,二为立意新。这里只讲立意。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记叙对象,有的人写出了前人所不曾有的理解,这就是立意上的推陈出新。比如古代文人,当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之时,往往发出悲秋的慨叹,可《秋魂》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写出了秋的成熟、宽容等,表达了对秋的礼赞。还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我的财富》,一般人都将“财富”理解为“钱”或“财物”,而有一位同学以“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艰辛”为“财富”,说“家境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不断发奋努力”,“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有尊严”,让人耳目一新。

三、审题、立意综合训练

1.前车之鉴: 题目: 也是一种幸福

你能指出下列立意有哪些问题吗?

(1)奉献和放弃也是一种幸福()(2)享受也是一种幸福()(3)“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4)“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弃也是一种幸福”()2.立意训练(学会多角度立意)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探索世界的奥秘、学习做人的道理、感悟生命的真谛。他们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棵树,一株花,甚至是一次难忘的经历……(1)请以“良师”为题,进行构思立意。(2)请以“砖”为题,进行构思立意。

(3)下面请同学们以“吃荔枝”为题目,进行构思立意。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四、中考满分作文赏析

〖经典试题〗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开 端

在那成功的背后,必有一个苦涩的开端。

我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芭蕾舞明星。穿上漂亮的公主裙,系上粉红色的芭蕾舞鞋,然后,站在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上,用脚尖轻轻地点着大地,慢慢地旋转,旋转……

终于这美好的机会眷顾了我,凭着我的潜质和热情,我被允许插班到芭蕾舞三级表演班。我的明星旅程由此开始。

这是我第一天来到这个硕大无朋的练习房。推开练功房门,一看:四周全是镜子,好美!半开着的玻璃窗,阳光从外面洒进来,金灿灿的,仿佛是我的梦想在灿烂地闪耀。我换好我心爱的舞鞋,进入了这个“梦想”的练功房。

“下腰!下腰!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的又一声呵斥使我明白: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万事都会有开端,只不过我的开端很苦。

“往下压,坚持住!”为了让我压好腿,老师干脆坐在我的腿上,把我的腿使劲往下压,他又扳正了我的身体,使我面向前腿,我与撕裂般的疼痛抗衡着。我忍住泪不哭,因为我明白:万事皆有开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上午,老师欣慰地告诉我:“你可以立脚尖了。”我终于换上了那粉粉的脚尖鞋。顿时,心里一阵激动,但这激动很快又被失落替代,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铺在了我面前。

我镇定地握住了把杆,挺胸,收腹,提气;我慢慢地拱出脚背,立起脚尖,好痛!我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一直重复着这个枯燥的动作;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旧在练。终于,我忍不住了,“疼!”我叫了出来。此时,我早已汗流浃背,感到全身毛孔都在胀大,额头上的汗珠更是不停地往外溢,脸上早已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泪水了,只觉得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溢。我知道,我的脚长得很不符合跳芭蕾舞的要求,但我会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因为我坚信:开端的痛苦一定会换来成功的甜美!经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我被“伯乐”发现,成为芭蕾独舞表演的最佳人选。

为了练好舞,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每次练完后,我可以把腿放到别人放不到的地方去,那种舒展的感觉是旁人难以感受到的。

舞台上,美丽的七彩灯光汇聚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快乐地舞着,我是一个用脚尖舞不停的小公主。最后一个漂亮的谢幕,博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总是有一个苦涩的开端。只要拥有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那苦涩的开始也蕴藏着一种甜美……

点评:

回眸处,尽是深情

春花,夏日,秋月,冬雪。时光可以带走年华,岁月可以刻画颜容。而那历历回眸处,尽是光阴浸染的深情,终是驻留在记忆深处,芬芳了生命。

回眸处,尽是妈妈爱的深情。

清新的朝阳伴着紧张的节奏,初三的我们又开始了匆忙的一天。闻着香香的美食,和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妈妈每天早晨4:30起床为我准备早餐,陪在桌前问我哪个更合口味,只是希望为我烹调出更香的饭菜。背起书包,快步向班车点走去,猛回眸,却望见阳台上妈妈深情的目光。那是妈妈爱的眼神,她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子女,妈妈深情的眼神,最真挚,永不枯竭,激励我更加努力向上。

回眸处,尽是老师鼓励的深情。

同学们都在冥思苦想这道颇有难度的函数题,半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在迷惑中,大部分同学都放弃了,正当我也想放弃时,偶一回眸,遇见老师尽是鼓励的深情目光。这种深情充满着期待与相信。于是,我又像缺油的车加满了油,快速行驶起来,终于,全班同学只有我最先交出了正确的答案。我知道:是我不经意的回眸,得到了您的鼓励和期待,才能使我更有勇气驶向彼岸。

回眸处,尽是同学惜别的深情。

三年的初中生涯,转瞬即逝。有收获,有失落,更多的是成长。毕业了,我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以往的同窗生活,就像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有我们奔跑的身影,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是我们青春、成长的足迹。分别了,回眸处,满眼尽是同学惜别的深情。今天的分别,是为了将来更好相聚。

回眸处,日升月落,尽是深情。

回眸处,花落花开,尽是深情。

在我们一路狂奔时,不妨回眸,因为那一段段深情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回眸处,尽是深情

回眸处,外婆的手僵在半空中,又缓缓放下。抚平我心中的不安与牵挂,牵起那丝丝感动。

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于是我就被送到外婆家暂住一段时间。就是在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荷花塘的簇拥下,我和外婆站在荷塘埂上,目送着爸爸妈妈离去的背影,那时年幼无知的我,经历的第一次离别。

在离开妈妈后的每一个早晨,我都会被窗外蛐蛐演奏的歌曲吵醒,然后迫不及待的奔向灶间,拉着外婆的裤腿讨糖吃。

外婆看我这副馋样,脸上的皱纹都温和地绽放成了一朵朵菊花。于是外婆走出门去,好奇的我也跟了出去。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开,荷花塘上依附着的雾霭将粉嫩嫩的荷花围成了童话般的梦境。我望见外婆挽起裤腿,赤脚踩上田埂,弯下腰,掀开层层荷叶,手不断向下摸索。突然,外婆像是捉到了什么宝贝,小笑了,待外婆将手从荷塘里抽出,那粗粗的手上竟多出了一样鲜嫩的泛着祥玉颜色的东西。

我忙央求外婆把这稀罕物拿给我看,外婆笑呵呵地把手上的东西递给我,告诉我说这叫藕,濯一濯,便可吃了。我拿起洗过的一节,咬了一口,水灵灵的藕带着荷花甘甜的味道,混着外婆甜蜜的笑,我醉了。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无数个清晨我被我被带着荷花沁香的雾唤醒,不知不觉中,深秋到了。那个傍晚,荷花开得异常鲜艳,难道它是知道自己即将凋零的命运,却还要拼死一博吗? 夕阳血红的余晖尽全力地铺展在荷花塘上,顷刻,那小小的荷花就被这溢彩流光的夕阳撑得满满的,一不留心就会满的溢出来。最后的光亮聚集在一个焦点泼洒下来,俯射到荷花的每个角落,塘面闪亮亮的,有些刺眼,我这样想着,看着湖面泪水就这样下来了。

就在那天,父母把我接走了。外婆站在塘埂上,赤着脚,一脸的皱纹颤抖着,她扯了扯嘴角,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颤抖的手放下来,挤出甜甜的笑,让我宽慰,让我安心。她的爱,那么特别。

于是我紧紧攥着对荷花塘的思念,走了……

我的心还沉甸甸的带走了一缕荷塘清晨的味道,每天清晨将我唤醒,夜晚潜入我的梦。回眸处,感动在荷塘中荡漾开来……

五、写作 题目:千万别关上那扇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附现代文阅读训练

01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曹文轩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②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③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⑤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之类,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上。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⑥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⑦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选自《人民日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①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②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 3.文中有几句话诗意地阐述了“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把这几句话找出来,说说这几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3分)

4.试比较文章结尾与文章开篇的立论用语,找出其不同处,并简述其原因。(3分)

02行走的风景 查一路

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起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摇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乡村里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待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金黄的谷粒,扑腾着双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一匹花布,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声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为了这一声吆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一遍一遍不倦地阅读。

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安身之所。在瓦蓝的天空下,在日落到来之前,孩子们追逐着他们,追逐着闪光的货架与货架在开合之间的细节。疲惫思归的时候,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那动作像闪电一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非分之想。

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他们贪图微利,但不取不义之财。八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丢了,关上了厅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山岚暮霭笼罩的山道上。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货郎是不是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

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选自《新华日报》)

5.文章为什么反复提到货郎“黝黑的扁担”这个特写?除此,文章还有哪些相似的特写?(4分)

6.说说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表现力。(4分)

①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 ②一根黝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 7.简要分析“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在文中的作用。(3分)

8.说说对下面句子所蕴含的意思的理解。(4分)

①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

②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9.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试做探究(3分)

03美好的相遇 马国福

春夏之交的日子里,我经常清晨四点多醒来,是鸟声把我唤醒的。醒来了,就不再赖床。推开窗子,看树上的鸟儿,小区里的草木。小区的透风墙上丝瓜花藤蔓一点一点向上攀着,如同攒足了劲,憋住气,吹起号子的少年,鼓着腮帮子,将年少的梦想吹向远方。朝霞朦胧如纱,笼罩在头顶,微风荡漾,轻缦薄纱,一点一点飘散开来,风如水,轻轻荡开,如纯净的嘴唇,把最初的爱和吻印在朝霞这多彩的纸上,这唇痕如印章,落在清晨湛蓝的天空书页,做一次提纲挈领的完美收场。世界静极,只有一根根藤蔓,柔柔地举起黄色的喇叭,对着蹲在枝头的鸟雀,轻轻诉说春天里那些美好。

活在城市,我们被汽车喇叭、声屏广告、娱乐八卦、垃圾信息、股市涨跌声、市场吆喝声围剿,多久没有倾听鸟声了?多久没有注视过一朵花从肺腑里捧出芬芳,向天空献诗?多久没有放慢脚步,看泥土间的虫子,弱弱地迈着米粒般的脚步,丈量美的距离?

向鸟学习朴素,向植物学习安静,向天空学习丰富,这应该是一个行走在文字阡陌的城市人每天的必修课。这些声、色、光、物构筑的美学元素,是一块最自然的画布,是一颗宁静的心灵皈依尘世静美的精神肌理。..长期的文字浸染,让我养成了敏感地留意凡俗点滴的习惯。有一次在早晨上班的路上,我看到过一个捡拾废品的人将头伸进垃圾箱里,用手中不长的铁勾翻来覆去翻箱子里的废品、垃圾。他踮着脚尖,身子弯成一张拉满的弓,可以想象的到,他深入垃圾箱里的脸,因为身子的倾斜、弯曲而涨得通红,于他而言,箱子里的恶臭、腐朽、糜烂之气仅仅是一种不存在,因为他眼里只有有用的,可以再利用,换来另一种价值的存在。很快,他捡到了几个饮料瓶子、废纸板。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令我心头一热的一幕。另一个蹬三轮车的收拾废品的人路过他,看到他蛇皮袋里鼓鼓的物品,向他伸出大拇指,点点头,夸他起得早。他羞涩地笑笑,样子憨憨的,看着同行堆满废品的车箱,也慢慢举起了大拇指。

大拇指遇到大拇指,这是心底的坦然对坦然的欣赏,这是把生活的负数变成正数的默契交流,这是把尘世的艰辛打磨成人间的至味幸福的简单诠释。我相信,很多人对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嗤之以鼻,甚至绕而远之,....唯恐那一丝异样的气味,浸染他们身上的体面。可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秩序,那一刻,肮脏不存在,卑贱不存在,丑陋不存在,只有一种力量从尘埃里升起,将一种信念缓缓点亮。因为,美的存在,不是因为身上披了多少光彩荣耀,而是因为内心的宁静秩序如定海深针把我们对生活的爱和热磨砺成一种激流澜涛前岿然不动的强大。美的相遇并不是因为掌声对掌声的回应,也不是因为荣耀对风光的映衬,而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体恤、欣赏、懂得。

美是内心悠然的秩序,是无言的默契,是一束目光对凡间事物的坦荡欣赏。许多美,犹如不起眼不知名的花,静静地在无人注目的角落里兀自开着,只等着一颗丰富而又敏感的心去路过。(选自《杂文报》,有删节)

10.选文第一段中写了哪些美好的相遇?请一一列举出来。(3分)

11.选文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这些声、色、光、物构筑的美学元素,是一块最自然的画布,是一颗宁静的心灵皈依尘世静美的精神肌理。..(2)我相信,很多人对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嗤之以鼻。.... 13.选文第四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4分)

上一篇:机电系“学风建设竞赛月”活动计划下一篇:农村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