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笔记

2024-06-25

电工与电子技术笔记(9篇)

1.电工与电子技术笔记 篇一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2018.9)

机电组

丁学忠

【课题名称】

电路 【教学目标】

应知: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应会:会组装简单闭合电路。【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又有一定的初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池盒一个,5号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实际电路的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教师连接简单电路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讨论得出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电路,讨论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路的状态

教师活动: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分析断路和短路。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分析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教学环节3: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

教师活动:师生一起学习表1.1.1,练习各种元件的画法。观看多媒体演示认识、学习各种常用电气元件。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画出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教学环节4:分组实训

组装简单电路 教师活动:为各组准备实训所需器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连接电路。进一步理解短路、断路。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状态、电气符号。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2、3题。【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电工与电子技术笔记 篇二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学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 一直处于“教辅”地位, 实验内容也依附于理论教学, 且大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甚至实验过程都由老师“包办”, 实验成了“走过场”。一个学期结束, 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仍不了解, 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由于这种传统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高职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因此,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近几年来, 我校电气系组织力量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独立设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都是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安排, 完全依附于理论课。往往是做完第一个实验, 隔一段时间再做第二个实验, 学生对前面所做的实验内容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所以, 学生对做实验普遍不重视、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 我们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改成独立设课, 自成体系, 集中训练, 并且单独考核。实验课独立设课后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地位, 保证了教学时数, 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 同时有利于各教学班实验课的合理安排和统一管理,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考核,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两个独立教学环节。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独立设课以来, 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实验教学地位不断提高。

单独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实验课独立设课后, 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改变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实验课的考核相对于理论课要复杂得多, 不仅要体现公平合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核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 认识自己的不足。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考核项目、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从一开始做实验就向学生公布考核的基本要求和考核项目。考核内容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 考核方式采取分批或分组进行, 必要时还可采取答辩的形式, 边做、边问、边答。这样, 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教师都看得很清楚, 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滥竽充数和抄袭作弊的现象发生, 从而使考试成绩更加真实。关于学生成绩的评定, 我们采用的是分级制, 即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记取。这种实验单独考核记成绩的做法, 可以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笔者对2005级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114名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表示赞同, 满意率为92%, 基本满意率为8%, 不满意率为0。从实验过程和考核结果来看, 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生出勤率达到了100%。由于学生的高度重视, 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采取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困难,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仪器和开放实验内容,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这种模式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采用完全开放式教学模式尚有诸多困难。首先, 高职学生数量较多, 实验仪器、场地受限。其次, 实验时间和学生知识受限,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自主性实验。再次, 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难以保证。所以, 采取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校情。

所谓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 (即半开半闭) 的模式。传统实验教学是教师把一切准备好, 学生照着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来做, 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长此以往, 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不到发挥和发展,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将开放模式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实验室的潜能, 同时也满足了部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例如, 我们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进行分段, 划分出一些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集中安排实验和自由开放实验, 并允许部分学生自主进行额外的实验内容。但事先要查看一下该实验室的课表, 与实验室教师取得联系, 不然会在场地使用上发生冲突。在实验设备的安全使用方面, 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准入、登记和检查制度, 实验室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控制和把关。这种半开半闭的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都具有积极作用。我院2006年刚开始试点, 全面总结为时过早, 但从目前来看, 运作情况良好。

总之, 有限开放式实验模式是一项全新的实验教学工作, 应先试点, 后推广。不断探索有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和规律, 逐步向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渡, 以达到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实习和学生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多年来, 我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双证书”是指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和考核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参加工作后上手快, 能很快适应工作,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所以, 高职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证,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为学生就业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因此, 对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讲, 职业资格证的取得, 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根据我院的教学安排,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在期初和期末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把这段闲置时间的实验师资和仪器设备利用起来, 积极承担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使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我们有计划地将考前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工作安排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另外, 我们还将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 使得原本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具有双重或多重功能。这样, 既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又可以进行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真正实现了实验设备资源的高效运用。

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虽取得一定成绩, 但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改革, 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 走出一条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全新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在培养电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文章针对传统实习教学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和观点。

关键词:实习教学,独立设课,单独考核,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先祥, 邝小磊, 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 2004 (24) .

[2]金平, 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02) .

3.《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工电子;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但其课程是在初高中物理学上的进一步加深,致使许多学生学起来觉得非常困难。对于那些操作性较强的科目来说,死记硬背那些理论内容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在于实际操作,需要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了切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应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

一、如何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想要把一堂课所授内容搞懂,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脱离学生,学生的思路需得围绕老师走。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需要有情趣的提问,从而使他们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运算放大电路时,这样引入课题:“遥控汽车模型分那几种控制?是比例遥控还是开关控制”、“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无人驾驶飞机是如何控制的”等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随后就引入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比例控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门课兴趣的程度,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说服学生扩大自己的学习活动范围,不只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要充满兴趣地去做一切可能做的事情。

二、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的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实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所以課堂的开始一定设计一个好的,适当的导入,以此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电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大概讲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带学生察看实训场地,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电子基础“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机床电路与机床电器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高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其次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电工电子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例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电动机学习方面,将交流、直流、步进电机融合在一起,分别讲述各自的旋转原理、方向控制、速度控制,根据学习基础原理,在实验中能对三种电机分别进行改变方向与速度的控制,达到理论上能叙述,实践中能操作。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电工电子基础是研究电能应用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 实验又无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生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可以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 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 个人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侧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上好电工电子的实习课。合理地将理论和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习。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1.提出问题,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来判断处理问题,如新调试的机床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标记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提出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根据三种电机如何进行改变方向的控制理论,学生很快提出新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电机是什么类型,如电机是三相交流电机,则改变相序。如是直流电机,则改变电源极性。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改变了电源相序而其它电机旋向不一致的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学习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2.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与过程。在模电教学结束后,提出设计一个24V、1A的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与选择计算所有的电路参数,从输出端电压反算到变压器U2交流电压,根据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部分功能选择计算元器件参数。在数电学习后,试设计一个时钟电路,秒信号电路开始到小时显示的全套逻辑电路与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因为学生对时钟的各种进制比较熟悉,其中涉及10进制、60进制、24进制。通过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设计能力的培养。选择典型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评,对较好的设计图纸进行挂图展览,对于设计中不足的学生也有再次学习的作用。高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课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通过合理的课题安排,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分阶段实习,多样化的教学安排,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往复过程,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突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实践性,不过分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在专业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因材施教、不断改革创新,融入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使培养对象更能适应今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丽萍.电子技术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四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性质:必修 学 时 数:24 学 分 数:2 课程号:ZZB050506 开课学期:3 大纲执笔人:张长青 大纲审核人:龚书娟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 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电路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基本问题,并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础知识。电工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典型放大电路和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电子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特点及应用,掌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利用戴维南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常用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理解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电流电源关系;电路的工作状态。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的实质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理解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在电路分析中灵活应用。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电路概念及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基尔霍夫定律,理想电源的电流电压关系。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应用。

(二)正弦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RLC串联电路.教学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三相电源的相量表示及电压关系。

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及相量表示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三种元件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串联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复阻抗及视在功率计算。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表示及相量表示法;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三种元件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串联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复阻抗及视在功率计算。

(三)常用半导体器件(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导体器件的单向导电特性、伏安特性以及主要电参数;硅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稳压原理及主要电参数;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主要参数、温度对参数的影响。教学难点: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载流子的概念,掌握PN结的形成及单向导电性;掌握PN结方程,2、掌握二级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路和参数。掌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级放大原理;掌握三极管特性曲线及参数。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四)基础放大电路(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参数、基本放大电路和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放大、动态和静态、等效电路等概念的建立,电路能否放大的判断,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基础放大电路的各种组态。

2、掌握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掌握共射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了解多级放大电路。

(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馈的概念。教学难点:反馈的概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放的种类、掌握选择和使用。

2、掌握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实际运放的主要参数,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六)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的公式、图形化简法。教学难点:逻辑代数公式、定理、规则的正确应用,逻辑函数化简。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逻辑代数基本概念和常用表示方式。

2、理解常用数字逻辑分析方法,理解数制、码制的转换方法,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

3、掌握常用数制转换方法,逻辑代数化简常用公式和基本方法,掌握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公式、图形化简法,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运算定理和基本公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四种表示方法(真值表法、逻辑式法、卡诺图法及逻辑图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最小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

(六)组合逻辑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中规模集成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教学难点:组合电路的设计问题。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和组成,了解基础放大电路的各种组态。

2、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功能、应用及实现方法。熟悉典型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应用及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即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七)时序逻辑电路(2学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分类、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应用。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组成。

2、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其应用。

3、掌握常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分类、功能描述方法,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同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及其应用。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及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序电路各方程组(输出方程组、驱动方程组、状态方程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及时序图在分析和设计时序电路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用时序电路,尤其是计数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一)课堂讲授

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努力做到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形式与内容,总体与局部的统一,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规律把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辅导等环节完整化、系统化,加强知识归纳、概括、消化、吸收等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考核要求体现学生对教学主要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现学生对电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知识结构的整体认识,反映学生的基本分析计算能力。各种考核方式要综合反映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对常见电路进行求解;掌握常见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应用常见电气设备,对其运行特性较为熟悉,同时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本课程采用学习过程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可由平时考勤、课后作业、课上表现、随堂测验、期中考试、仿真分析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确定;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课程成绩评定按照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的比例加权计算。

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每套试卷以100分计,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要求题量适中,难易度适中,覆盖大纲规定的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试题类型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等,题型种类一般不少于四种。

要求考核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认知水平划分为识记层、理解层、简单应用层、综合应用层等不同层次。全套试卷100分中,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比例。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篇五

7.2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频率、初相)。2.掌握相位差的概念。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征。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1.有效值。

2.相位和相位差。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2.写出交流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解析式。

由家用电器的铭牌引出描述交流电需要多个物理量。

一、表征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s。2.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f2π2  f T4.角频率:交流电每秒钟所变化的角度:ω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

1.最大值: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用Im、Um、Em表示。

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若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称为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

3.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EmE0.707 Em(适用于正弦交流电)

2UUm0.707Um

2II m0.707 Im

2用E、U、I分别表示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各种使用交流电的电气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数值及一般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有效值。以后提到交流电的数值,凡没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有效值。

三、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ωt 称为交流电的相位。

2.初相位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位。相位可用来比较交流电的变化步调。3.相位差: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用 表示。

 (ωt 01)ωt 02)  01  02(频率相同)(1) 0 称它们为同相

张丰业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2) 称它们为反相

(3)e1比e2超前

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例1:已知I10A,f50Hz, 3,写出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布置作业: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1.是非题(1)~(8)。3.填充题(1)~(3)。计算题4.(1)、(3)。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相位差的概念。3.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学年总结 篇六

按照学校加强实训、实操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本学年汽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除了在常规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经常开展实操课之外,每学期末集中进行带有考核性质的实习周实操课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实训内容

本学年开展的实训项目有:

1、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2、荧光灯电路的接线。

3、三相电路中负载的星形、三角形连接。

4、单相变压器的变压比测试和高、低压绕组的辨别。

5、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6、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二、实习活动的整体纪律情况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实训、实操比较兴趣,参与积极性较高,部分平时上课缺席较多的同学都能按时到课,大部分同学都能按实训指导完成各项操作,但仍有少数同学不会动手又不向同学或指导老师求教。

三、实操项目完成情况

实训项目1—4因为相对简单容易一些,各个组基本上

都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5—6因难度较大,部分同学上课时一知半解,未能独立完成;也有部分同学失败找不到原因,须要指导老师查找。

四、实操过程的技术层面问题

实训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万用表打错挡位测量交流电压,烧坏万用表。

2、乱调万用表机械调零螺钉致失灵。

3、三相电路接线错误,致380V电源烧毁照明灯泡。

4、电动机正、反转线路接好后不会检查,接上电源后相间短路烧坏开关。

理工教研组

7.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 篇七

一、精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电工电子教学学时数也在相应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学时与日益扩充的教学内容这一对矛盾,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精简优化。

1.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及其教材在内容上微观重于宏观。

如电子技术部分过多强调元器件的内部机

理、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和基本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课程信息量的增加,新的宽口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教学内容上,压缩部分电路分析的学时,重点强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一些经典定理如戴维宁定理、叠加定理等直接引用不过多讲述其由来;对于暂态电路重点介绍3要素法及其典型应用电路——微分和积分电路的应用。

2. 对于电子技术部分,模拟电子技术的半导体器

件,弱化内部机理分析,加强对其外部特性和应用的学习;放大电路部分精简分立电路的内容,引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如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讲授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方法,其他典型放大电路重点强调其组成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器件、线路转为功能模块和积木式的组合,教学的重点在数字集成模块的应用。

3. 对电机及电器部分,重点讲授应用广泛的异步电机;

电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已经初步被可编程控制器P L C、单片机控制技术等替代,但应用仍然很普遍,以介绍继电接触器工作原理为主,通过实验掌握控制线路的分析和实现。

非电类的各个专业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有的专业学生学了不够用,而有的专业学生学了没有用。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的需求,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分为5个基本知识模块,即:电路基础,变压器、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及EDA技术等。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针对专业培养需要和不同学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将所需模块有机结合。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只有加强实践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造。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平台。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对应,也是将电路、电机及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内容的综合。

电路部分的实验主要是对基本定律、定理的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搭接实验电炉、调试、测量和撰写实验报告来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模拟和数字技术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开放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题目。在实验中把E W B和实际调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立现代电工电子工程设计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结合实验教学网站,实现实验内容、时间和地点的开放。

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开设电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它们一方面是学生工程实践的起步和创新精神的启蒙,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学习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基础课,教学对象是非电类学生,教师的“教”将起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1)要做到教学要点少而精、点面结合,把观点教育与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师要系统地掌握全部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和逻辑关系,找出每次课内容的知识点,从每个知识点切入,逐步向外拓展,使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最优。(2)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注意传授知识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例题或问题讲解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要合理使用视频和动画技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发扬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效应。

四、结束语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但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要想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出了精简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艳新.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1

8.电工与电子技术笔记 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众所周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只能使学生没有求知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负担。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机会、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将学习的意识提高一个层次,而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习欲望而乐于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开放思路;再次,问题提出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最后,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开展。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在“并联谐振电路”教学中,这样提出问题:“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调节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则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变化,反映出流过灯泡电流的大小,而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阻抗有关,这时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不能使学生仅仅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所采用的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例如,放大器静态工作点Q设置和稳定的这部分内容,授课前首先布置预习,并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从预习中尝试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静态工作点?它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怎样才是合适?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后又怎样稳定呢?”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自己先行思考探究,再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依次讲解。静态就是放大器在没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的工作状态,此时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集—射极间电压Uce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对应的一点Q称为静态工作点;合适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就是要使放大器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工作点Q的设置可以通过用近似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得到。以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分析,在动态时,如果静态工作点Q定得太高,当 幅值较大时,因三极管饱和引起饱和失真(彻底失真);反之,静态工作点Q定得过低,当 幅值较小时,引起截止失真(切顶失真),说明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可保证放大器对信号放大而不失真。但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存在缺点是稳定性差,容易受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波动影响,使静态工作点改变,严重时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应该把电路改成分压式共发射极偏置电路,它主要是利用RB1、RB2为基极提供稳定Q点的电压UBQ,同时利用发射极电阻Re使ICQ稳定,它对交流信号有抑制作用,既稳定Q点,又不削弱对交流信号的放大作用。在发射极电阻两端并一个大容量电容CE,使交流信号在CE上顺利通过,而直流不能通过,所以对静态工作点无影响而稳定了Q点。经过对电路的改进,解决了放大器免受温度、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失真问题,保证放大器的正常工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第一,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相关的材料、可供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与途径;第二,学生根据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自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主要环节);第三,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难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第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会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 善于提出疑问、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抒发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于可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收获、喜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讲解电容时,提出电容器C1=40μF,耐压为150V;C2=60μF,耐压为400V。串联接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问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先提问:这两个电容正常工作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结论:能正常工作。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由教师讲解评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诱导,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问题探究者,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发现掌握新知识。因此,要正确处理 “引”和“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过多牵引,必要时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尤其是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或启示。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五、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始时,学生可能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教师就要结合日常用电情况,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六、注意反思,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的学习。在每节课结束后,要回顾刚才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思维上升,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应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把探究教学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学工作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电工电子与高中物理课程衔接 篇九

一、课程现状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高中有很大的差距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高中物理,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笔记本和作业本的封面上留下“物理”字样。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的延续。但是高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只起到入门作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主要注重书面学习,对于电学概念的理解也很抽象,只是不断地做题,很少有实验的机会,而电工电子技术着重对于实验测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学习方法相差很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高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高中“重结果(理论计算正确性)”向“重实践(解决问题过程)”的方向迈进。

2.实验效果不佳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缺少专业内涵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和专业脱节,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还有,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当前专业教师大都进行专业课教学,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外聘,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此提

出以下几点对策:

1.抓好最初两周现有的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不断展示出近年来的多种教学改革成果,但内容上大致相当。学生一上来就被各种电路和数据参数定义所左右,往往在初期就遇到困难,并随之失去对课程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前两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笔者提出一定要精选前两周的教学内容,将学生领进这扇大门。目前的教学中,第一次课除了师生介绍、课程绪论和安全用电知识以外,很难有更多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大都在第二次课就进入直流电路。这样做很容易让学生回忆起高中教学,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毕竟他们的高中学习相对较差。这一方面要求有更多内容进入教材的绪论部分,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自身有足够内涵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尽量还原人类认识电、使用电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三百年来的电学发展史分为三个层次呈现——发现之旅、智慧之光和飞越之梦。发现之旅强调对于电的发现过程,通过“静电魔力”、“存储电能”、“捕捉闪电”三个部分,讲述最初人类对于电的认识。慕欣布罗克的莱顿瓶存储了电能,富兰克林的实验捕捉了闪电,并最终证明闪电(lightning)与电(electricity)是一样的。智慧之光通过对历史上“生物电”的大论战,引出了电动势的概念,伏打电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电学研究。1808年,在伦敦的英国皇家研究所里,占据了地下室一整个房间的电堆组令两个相互靠近的碳棒间产生了一道持久耀眼的火花。这是千支蜡烛和百盏煤气灯都无法比拟的明亮,从此黑暗不再,曙光破晓。飞越之梦以电磁感应理论和莫尔斯电码为基础,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电的本质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应用“电”的研究。最终,跨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连接成功,赫兹的无线电技术已发了人类“飞越”的梦想。俄国一位正从事电灯推广的青年波波夫留下了这样的名句:“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装电灯,对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照亮了很小一角,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就可飞越整个世界。”

2.改变实训模式笔者一直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力度,目前的实训现场感不强,没有专业特点,始终停留在高中物理延续的实验室阶段。要改变这种模式,必须要引入专业特性,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专业课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点,或者专业实际应用电路进行实践分析。比如汽车类专业在进行整流滤波电路实训中,完全可以采用汽车用整流器作为实训最后一环,一方面是理论应用,一方面是专业设备,两者结合效果显着。

3.从现象到本质在理论内容开始授课之前,用专业实践和实训现象入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RC串联交流电路中,首先利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发现不同频率下R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容电压和总电压的数值关系,进而分析数据产生差别原因;与熟悉的电阻串联进行比较,进一步要求学生扩大实验范围去寻找不同,并适时提出对于实验现象的有效解释,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并升华为理论。

三、未来方向

通过近年来对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特别是充分分析高中物理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衔接问题之后,对于未来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

1.研究学生,异步教学当前学生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学生为本,这要求对于学生的研究精力要超过对于课程本身的研究。尝试去了解学生现状,尝试进入他们的思维模式,尝试去用学生的眼睛看待课程,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任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再进行全班同步的教学,利用异步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让学生有个性发展。

2.专业建设,基础先行专业课的教学无庸置疑是高职学生的重要课程,但没有基础也很难有成就。高职学生本来高中基础相对薄弱,如果电工电子技术再不能扎实学习,对于相当多专业课的学习都会相当吃力。从学校到专业系再到教研室,都应该重视这门基础课的教学,在实验室配备和教师选择上都应该有所侧重。

上一篇:班班有歌声方案下一篇:水浒传暑假优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