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2024-09-28

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共6篇)

1.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篇一

从十八大看反腐倡廉

摘要:十八大报告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目标是在十七大基础上的推陈布新,这些变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新形势下及时提出的,反映出党治国理政方略更加成熟,更加充满自信。首先是对腐败危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次是回答了中国反腐倡廉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再次是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新目标。最后是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关键字:十八大,反腐倡廉,新目标 正文:

一、浅谈十八大反腐倡廉新目标

腐败问题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顽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所作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需要不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把坚决惩治腐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去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十八大报告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目标是在十七大基础上的推陈布新,这些变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新形势下及时提出的,反映出党治国理政方略更加成熟,更加充满自信。

简而言之,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党的十八大首先进一步深化了对腐败危害的认识,其次回答了中国反腐倡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再次是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新目标,最后是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反腐倡廉决心。

二、习近平上台

习总书记上任“两谈”反腐昭示反腐决心。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说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从11月15日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短短几天内“两谈”反腐败问题,无论是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诗句,都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心狠抓党内廉政建设,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特权和腐败,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习总书记的高调反腐和过去几十年的身体力行,则给民众树立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腐败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多年来的顽疾,也严重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此时此刻,迫切的需要以为有胆有识有魄力的领导人站出来反腐倡廉。恰逢党的十八大,国家领导人换届,接着习近平毫无悬念的上马了。都说一代领导人一代新气象,也许这句话对中国特有国情来说并不是特别贴切。一句古话或许更加适用,那就是“时势造英雄”,腐败成风正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迫切的需要以为有魄力有能力的领导人来主持大局。且不论习近平其家世背景,单就其高调反腐,身体力行,毫无疑问他是目前最合适的国家领导人。可以说,在这个时候推出他,是众望所归。坚持总书记的正确领导,坚持打击贪污腐败,中国必将掀起一股反腐倡廉之风,未来的中国必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气象。

2.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篇二

关键词:十八大,满意,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让我们的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让我们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表明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当然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怎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学生的管理者,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满意是根本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如果大学教育和管理连学生都不满意,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一个让学生不满意的学校会让学校的声誉受到很大的损害,从而限制学校的发展。所以,满意的教育要先让学生满意,让学生满意,首先要让学生有主人翁的地位,让学校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关注细节、尊重规律、落实常规、强调个性,以父母之心办学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学校发展培养目标。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关爱,在辅导员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每个人在大学里都能够展示自己,都能够有释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满意,还需要培育勃发愉悦的学校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同样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最肥沃的土壤。利用校园文化的平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精神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在大学生校园里感受幸福感和归属感。要积极地强化班级、寝室以及各类集体的概念,让“90后”大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体味团队协作的观念,多多结交朋友,让每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得到锻炼,从而让学生从内心对大学教育和管理充分认可,把自己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意识上捆绑到一起,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家长满意是前提

1.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切实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在高校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理解、配合、合作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其中,参与管理是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最高境界。比如高校可以开设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活动、听课、参加某些行政会议,让家长充分了解、理解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决策、育人理念和方式等也可以多听取家长的建设性意见。某些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让学校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也避免了以后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误解,而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2.保护家长的教育发言权,切实解决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尊重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摆正服务地位的关键。学校如果只注重办学质量的改进,而忽视了倾听家长的意见,就像工厂只注重生产研究不注重研究客户的需求一样,长此以往教育工作就会失掉服务对象的信任。而保护家长的发言权最好的策略,就是广开言路,切实解决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化解矛盾,赢得支持。因此可以开设各个部门的家长接待日,作为辅导员,家长咨询时一定要态度好,耐心讲解,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和家长同样关心重视孩子的教育。各部门也要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让家长看到学校改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3.不断加强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努力创办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教育前进的表现,也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大的信心。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将创办优质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创办优质学校是家长最大的也是最终的教育期望。优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的和发展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起点和内涵,我们要抓住本地区的特点,围绕名校协办、传承创新、资源优化、争创一流的原则努力创办优质学校。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满意是目标

我们的教育要配合社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教育不但要在学校里做好办学的各项工作,而且要时刻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了解当前社会新的发展观等重要动向,要与时俱进,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确保教育有良好氛围;做好纠风工作,确保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肯定;做好网上媒体工作,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网上测评;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确保无上访、投诉事件发生;做好教育服务工作,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把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学校”与维护教育形象结合起来,教育形象、学校形象、教师形象,三者融为一体,密切相关。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的方针指引我们前进,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天津教育,2009,(8).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世界华商经济年鉴[J].高校教育研究,2008,(2).

[3]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Z].2012.

[4]王德勋.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

[5]徐新华.浅谈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3).

[6]陈联群.李朝鹏,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1).

3.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篇三

【关键词】十八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435-02

当前,十八大的召开引起了世界各国人士的关注,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也为人们所研究和传播,在报告中提出要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要求新形势下的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也让广大的政工人员有了新的领悟和思考,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明确了方向。

一、十八大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提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人文关怀在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而心里疏导则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这要求关注人的内在、人的思维。不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国际形势都要求我们重视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力求打造一个团结进取的职工团队,让管理层与职工之间建立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二者和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于说教,在于指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教导下很难让人心服、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而十八大提出的这两种理念的重点在于疏导、为人解惑。这是一种尊重的姿态,这种方式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这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

当前,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的问题。广大的职工群体并没有处于前端,对于整个世界事态的走向缺乏全面清楚的认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多样化,很难统一起来。而十八大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调人的价值,有助于心灵的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

二、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呈现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滞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在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正在逐渐下降,随着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的不断渗透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赖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来管理企业,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从而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地位逐渐下降。2、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也正在不断减少,这不仅只是指资源方面的投入,同时也是指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3、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短缺。目前除了党政机关之外其他经济组织内部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少之又少,他们的地位也显得没有过去那么重要,这也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很难高水平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人们思想的复杂化以及多元化产生了重要的客观影响。与此同时,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得集体观念逐渐淡薄、个人主义开始在人们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商品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拜金主义、投机欺诈行为等负面思想行为开始泛滥。这使企业职工感受到价值观混乱、从未有过的精神失落,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意识迷惘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三)工作方式的缺乏创新以及对职工切实利益的忽视

在企业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创新的意识或者是人才知识结构缺乏更新,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甚至有不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几年如一日,内容陈旧,方式也比较老套,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走过场或者是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于组织内部。忽视职工的实际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的时候,往往注重集体利益和理想化的个人思想培训,而忽略了个人利益的需求以及细分化的思想需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心理需求出现严重的脱节,从而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

三、创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社会格局的调整,各阶层的利益纷纷受到影响,许多人对于社会的更新速度感到难以适应,尤其是职工群体里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富士康十三连跳,这种极端的例子给社会敲了警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抓起来,与职工的沟通工作一定要到位。那么,该如何在方法上实现创新呢?

(一)首先管理层要注重人本理念

企业管理层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从这个层面入手。如果他们的思想能够统一的话,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如果企业管理层能够重视人本理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营造出有利于职工健康发展的氛围的话,这会使职工很快积极起来,并且产生一种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对组织的感情。

要以人为本,首先要求政工人员维护职工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为职工利益着想,在大方向上引导职工,帮助职工解决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可能的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真正让职工融入进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利润为中心,视职工为机器,这种观念不利于职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二)关注职工心理健康

许多职工在同一岗位上呆久了后,工作上虽能得心应手,但那种新鲜感渐渐消失,熟悉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压力也随之浮现出来。随着压力的增加,职工心理逐渐显现出一个阴影,有种被困在笼子里的感觉,压抑的时间长了心里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于此类状况,就应当注意职工的心理蔬导,建立职工心理健康评估体制,定期对职工进行心理测验,注重对职工的心理素质培养。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发一些心理健康手册,提高职工的心里健康意识,让职工能够健康的成长。

(三)建立职工心理疏导、调节机制,引导职工端正态度

当前,我国职工心理机制尚不健全,很多有利与职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难以实行,这就需要各行各业按照十八报告的精神,主动建立情感交流机制。

对于职工心理疏导、调节,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职工了解一些自我释压的方法,挖掘职工的潜能,促进职工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与职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组织文化建设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还需要文化的宣传,要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宣传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积极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使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到解决,关注职工精神文化建设,改善职工的福利,使职工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企业之中。

结束语:

当前,职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职工的沟通,积极疏导职工的心理问题这一要求正是解决目前紧迫形势的方法,这同时也需要各个企业认真落实下去,不能只在口头上说说,必须要应用到生活中,真正给职工一个关怀,给职工一片温暖。

参考文献

[1]赖海燕. 国企改革背景下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6.

[2]贾晓峰. 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中北大学,2012.

[3]曾志伟.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4.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篇四

党的十七大是一个里程碑。胡锦涛同志在总结了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执政治国之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对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作了纲领性的阐发,从原则到目标,从政策到步骤,向全党、全国人民展示了一幅清晰的蓝图。由此我们看到,处于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已经找到了在我们这个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如何将我们这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引向繁荣、民主、文明和和谐的路径。

在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政治发展的任务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重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特别是中期,邓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过,我国的改革是包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改革,而且指出,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就会遇到障碍,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在这一次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对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又一次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报告从6个方面阐明了未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阐述,既高屋建瓴,又详尽具体。笔者仅从中列出几个重要的命题,即可看到我们党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方面的着力之举。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革开放之初,鉴于“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以及当时很多人还对“民主”这个词带有某种“敬而远之”的心态的时候,正是邓小平同志非常明确地给出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叫做“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给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一向以民主为己任”的说法。这一次,我们党对于民主的认识则更加深化,将民主视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就是说,假如没有民主,社会主义就无以生存。

“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政权的领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但是,党毕竟是党,国家应该还是国家,党执政治国的实质是:党通过其纲领和组织,向国家机构和政府组织推举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在国家和政府机关的领导岗位上,遵循党的纲领和党的主张,将党的意志贯彻到政治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党执政治国并不意味着党直接通过党的结构和党的组织来进行实际的国家治理和政府管理。这是政治科学和政治实践的一般准则。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这样的意识非常清晰,他指出,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可以认为,这是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法治政治的要义之所在。

“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权利平等是近代以来的一个得到普遍公认的宪法原则,从而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多年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治理结构,更由于我国特定条件和特定环境所形成的鲜明的城乡差别,我国城乡居民的权利差别不仅实际上存在,而且还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最为基本的是,我国还实行着城乡按不同比例产生人民代表的做法。胡锦涛同志在这一次的报告中,以党中央的名义,郑重地提出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其战略性意义非同一般。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而在现行的选举制度中,大多数的农业人口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却成“倒挂状”,这种以少数代表来代表大多数农业人口的现状,在今后的政治发展中将有望得到改变。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西方一些学者提出的协商民主、协商政治、协同治理等等概念,正是在其以选举制度为核心的代议民主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政治形式的基础上,提倡在政治过程中引入协商机制的思想主张。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在决策程序中引入广泛的协商过程,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科学决策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政治协商结构的政治意义,将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的模式。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推进政治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国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全体国民。因此,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政治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十七大报告充分阐述了这一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主张,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教育国民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我们清晰地记得,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甚至还非常忌讳有关民主、自由、人权这样的政治概念,那时候很多人似乎总是习惯于将这些概念与资本主义的政治相联系。应该说,思想解放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前提。从忌讳民主、自由等等概念到今天我们党明确提出要通过公民教育,使国民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样的转变不仅体现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成果,而且也明确地展示了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和取向。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国家机关和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均来源于人民的委托,这是我国的宪法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所在。既然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那么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受到人民的监督,都必须对人民有所交代,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义。权力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既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防止权力腐败的制度性屏障。遵循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原则,当能有效地使权力的运行更为规范、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作为执政治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具体方略。引人瞩目的是,上述这些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命题,将无疑使我们看到我国政治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层面的共同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发展的任务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党已经为此制定了战略部署。现在需要的是:有必要通过切实的制度设计和方案设计,将上述重要命题付诸实施。

5.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看钢材市场机遇 篇五

王晓重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钢材需求和市场走势,仔细研究“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利于我们从中找出钢材市场的机遇。

机遇之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钢材需求依然稳定增长。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经济增速目标7%,这一目标低于“十一五”规划的7.5%,而且是近20年来各五年规划中较低的一个目标,由于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基数大了许多,必须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空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钢材消费增速也会相应放缓,但钢材消费的绝对量依然很大,由于基数大,增长1%绝对量就增加630万吨。因此,“十二五”时期国内经济增长决定了钢材的需求不可能萎缩,钢材需求依然很大,钢材需求依然稳定增长。

机遇之二:“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有利于我国建设成为钢铁强国。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十二五”期间,钢铁业基本确立了8条发展思路,分别为: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落后产能退出;优化钢材品种结构,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快沿海基 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立足世界经济一体化,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适应钢铁行业发展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的根本任务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推进全行业的升级,努力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向强的转变。即在生产经营上,要由追求产量扩张,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经营,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企业发展上,要由只注重钢铁主业发展,向既做强钢铁主业又向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转变;在新增产能和产业布局调整上,要由过多在内陆发展,向沿海和靠近原料、靠近用户的地区发展转变;在科技创新上,要由消化引进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向更多的原始发明创新、能引导行业发展转变。

加快四个转变有利于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使中国从钢铁大国建设成为钢铁强国。

机遇之三:“十二五”时期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有力地拉动钢材的需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形成快速客运网,强化重载货运网。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完善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建设城际快速网络。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我国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电气化率由50%调整为60%,按照这个调整方案,中国将新开工建设4.1万公里铁路,其中包括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1.6万公里,铁路总投资将在3.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共需要消耗数千万吨基建用钢、700万吨重型钢轨、数亿吨水泥、上千列高速列车组、数以万计的施工机械,这种建设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投资额超过新中国建国59年以来铁路投资总和,将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十二五”时期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有力地拉动钢材的需求。

机遇之四:“十二五”时期改造提升制造业,将拉动优特钢的需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杨宝德3月16日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年增长率将达到17%,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在交通运输上的资金将达10万亿元,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极大带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也必将拉动钢材的需求。可以预测,“十二五”时期用于制造业的各类优特钢将会明显增加,优特钢市场看好。

机遇之五:“十二五”时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新的增长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配套改造,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适时新建一批灌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加大道路危桥改造力度。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1年一号文《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分析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庞大的水利投资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每新增2000亿元水利投资将拉动整个水利产业链约7400亿元的投资,包括2500亿元的上游产业,2000亿元的下游产业以及2900亿元的其他产业投资。按照这个拉动比例,未来十年约4万亿元的水利建设总投资将撬动14.8万亿元的巨大蛋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的建设,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将成为钢材需求新的增长点。

机遇之六:“十二五”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会有效冲抵房地产调控对钢材需求的影响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十二五”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钢筋、水泥,因此,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对钢铁业是利好。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根据相关测算,1000万套保障房的投资将达1.4万亿元人民 币。用钢需求至少在3000万吨。虽说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商品房供应量会减少,但保障房供应量会大幅度增加。在这种一增一减下,未来整个市场房子的总体供应量肯定还是增加的。所以3600万套保障房对于拉动钢材需求,应该说能够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机遇之七:“十二五”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将对钢铁工业有新的需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钢铁业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兴产业的要求,开发新产品。重点方向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海上石油开采、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舰艇、节能环保汽车、水电、核电、风电和超超临界火电、特高压电网、节能建筑和房屋工厂化建设;冶金、矿山、石化大型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机械等领域

机遇之八:“十二五”时期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钢材需求将会增加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10周年,取得非常巨大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全面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能力,构筑西北至华北出海、拉萨至青岛、亚欧大陆桥、成都至上海、瑞丽至上海“五横”通道,包头至广州、临河至防城港、兰州至昆明、库尔勒至成都“四纵”通道,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四出境”国际通道,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与东中部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交通联系。

铁路建设方面的重点是建设西部地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出海通道,西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以及我国连接周边国家的国际通道。

公路建设方面,将把西部地区作为国家公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强化路网衔接,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重点口岸通道建设,继续加强边境公路和国防公路建设。

民航方面,将加强大中型干线机场建设和改造,新建一批对改善边远地区交通条件、促进旅游等资源开发以及应急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民航建设上,首次提出要把昆明、乌鲁木齐培育成门户机场。

水运方面将重点推进长江中上游、西江、澜沧江等干流及重要支流航道治理,提高航道标准,加强重点内河港口建设,提高出海通道能力。

综合分析以上建设重点,可以看出中央对西部地区出海通道和沿边国际通道建设的重视。仅2010年,计划西部大开发新开工的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就达6822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枢纽等。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有力拉动西部地区的钢材需求。

公司名称: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销售部 公司地址: 湖南省娄底市 邮政编码: 417009 联系电话: 0738-8664304 传

真: 0738-8660591 公司主页:

6.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 篇六

通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了解到此次大会主要提出加强政治、经济、社会、财税、行政、行政执法、医药卫生、文化、司法、科技、生态文明等11个方面的体质改革。

根据十八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但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做到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还应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当前中国改革的首要任务主要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具体应做到以下

1、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完善政府基本职能,完善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深化。减少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主要运用货币、财税等总量手段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市场监管重心,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监管不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监管部门和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

。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政府部门和公立机构职工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机制。建立廉洁年金制度,公职人员未犯重大错误或未发现腐败行为的退休后方可领取。规范岗位权责,减少政府官员自由裁量权,构建“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的防腐机制。率先从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新提拔干部做起,加快官员公布个人财产进度。

2、提供平等保护土地产权的制度基础设施。建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和土地融资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权利二元、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改革目标是建立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落实集体成员权时点和量化集体资产为核心,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屋等资源确权、登记、颁证到每个农民。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现有土地权属基础上,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改政府卖地为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政府以国有土地所有者身份获得土地权益,成立国有土地资产公司从事国有土地经营。改造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建立国有土地资产交易市场。完善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收益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国有土地资产经营收益不得当期使用,其用

途和绩效由人大审议监督。完善国有土地融资制度,用于抵押融资的土地必须权证和主体明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3、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规范地方发债制度,防范债务风险。,深化税收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一定过渡期后全面推开,并明确为区县级政府主体税。按照消费地原则将国内消费税划为地方税,由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同时将车辆购置税划归地方税。全面减并非税收入,市、区县政府每项非税收入征收均需要省级人大以上批准。

——健全政府会计制度,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主体,提高地方融资活动透明度。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开前门、堵后门”,扩大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范围,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启动市政收益债发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入保险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小小的一部分 当前中国改革不是某个方面的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应该做到六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上一篇:发改委群众路线征求意见表下一篇:中国法律思想史委员会